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1页
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2页
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3页
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4页
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第八单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

活的变迁第1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2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提能

单元知识整合与学科素养培优第八单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

生活的变迁

[单元主旨概览]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在夹缝中求生存,在斗争中求发展。中国近现代社会处于剧变的历史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变化清晰地反映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考点历史特征主要表现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曲折发展;中国缓慢地走向近代化,近代经济成分呈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的序幕;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较快的发展、日益萎缩、陷入绝境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中西文明在碰撞中走向共存和交融衣食住行和婚丧嫁娶、社交礼仪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水上交通、铁路交通、公路交通、民航等现代交通工具和报刊、影视和网络技术等发展较快第1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历史广角]

自然经济的含义自然经济不是为了交换,而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如氏族、封建庄园)本身需要而生产的经济形式,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它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以生产规模小、各个经济单位分散、生产技术因循守旧、闭关自守等为特点。[历史广角]官僚资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统治者凭借国家政权的力量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19世纪后期清政府洋务派大官僚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开办的近代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是中国官僚资本的雏形。1936年以后,主要是指中国国民党统治集团中的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四大家族,凭借政权的垄断力量建立起来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工商企业。主题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洋务运动

[自主探究·读史有得]材料一外国资本主义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又一方面,则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毛泽东选集》第2卷《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材料二战后短短几年,英国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占总值的70%以上,增加了4.5倍多。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棉、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依据所给材料分析晚清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特点有哪些?

[教你读史]材料一表明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动力;材料二表明外国商品倾销冲击中国传统手工业,自然经济解体首先从东南沿海开始。

晚清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特点

(1)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动力主要来自近代企业的冲击和西方的经济侵略。

(2)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和程度在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尤其是通商口岸远比内地迅速。

(3)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4)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不是商品经济成熟发展的结果,因此在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材料一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上册材料二晚清维新思想家郑观应批评洋务运动,他说:“西人立国……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据所给材料分析洋务运动没能使中国实现富强的原因有哪些?

[教你读史]材料一“剿发捻”“勤远略”表明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这就表明洋务运动的方向不是走向近代化,也就决定了洋务运动不可能实现中国的富强;材料二中“遗其体而求其用”表明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生产技术,而不变革封建制度,这一局限性成为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1)从学习目的上,洋务运动希望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术,用以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维护封建统治。

(2)从学习内容上,只学习西方生产技术,而不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

(3)从企业管理上,采用官办、官督商办形式,管理腐败混乱。

(4)从国内环境看,在中央缺乏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与洋务派对立的顽固派盲目排外,极力阻挠洋务运动。

(5)从外部环境看,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洋匠挟技居奇、唯利是图。

[名师归纳·清理过关]运用近代化史观分析理解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思想上: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近代化思想,动摇了“礼仪至上”的传统伦理价值观的权威地位,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

(2)经济上:洋务派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和工艺,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3)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

(4)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

(5)教育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学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主题二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自主探究·读史有得]影响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材料一中国资本家组建的一个公司,使用外国机器轧花……以资本五万元开始营业。日本大阪造的机器,包括蒸汽机和锅炉……已于1887年(光绪十三年)10月运到宁波。并聘了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已从英国买了一座强有力的新发动机和锅炉。又一家私人经营的公司,职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一百人……由于原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业——希望它只是暂时停业。——《海关十年报告》1882~1891年[动漫演示更形象见课件光盘]材料二民国时期100元法币的购买力变化根据所给材料,归纳近代制约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教你读史]材料一中“使用外国机器”“聘了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原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等信息反映了民族工业规模小、资金少,依赖外国机器及技术人员,受外国产品的竞争等影响;材料二数字对比说明南京国民党政府滥发纸币的政策,进一步恶化了民族工业的生存环境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1)不利因素: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②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③先天不足,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和市场,受重农抑商传统政策的束缚;④后天畸形,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以轻工业为主,工业体系不完整。

(2)有利因素: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②清末至民国政府前期鼓励兴办实业;③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④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地位和作用材料一材料二随着中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社会新生阶级——工业无产阶级也成长壮大起来,到1919年已达到200万人左右。这个数目,在整个人口中虽然还是很少的,但是他们居住很集中,是个有力量的阶级。……据不完全统计,1920年共发生罢工46次,罢工人数在五万左右。——胡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根据所给材料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教你读史]材料一中示意图表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材料二则表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条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步作用

(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代表新的生产方式,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2)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并发展壮大,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为西方进步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名师归纳·清理过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

(1)从产生与发展看,先天不足(资本、技术、人才),后天畸形。

(2)从产生环境看,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受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3)从分布看,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内地很少。

(4)从结构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5)从地位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6)从发展历程看,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制,发展繁荣时间很短,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命题趋向——史论结合,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典例1]

(2012·江苏高考)右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动漫演示更形象见课件光盘][解题规范]第一步:审题干一明考点:_______________二抓关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的洋务运动关键信息“金陵机器制造”“造成快枪”;观察图中的人物特点和事物,包括人物装束等第二步:析选项由官员督造并联系史实可知晚清政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的发展从材料信息看,未涉及洋务企业所造产品与外国产品的比较,而且在事实上洋务企业产品总体上仍落后于西方联系史实可知,举办洋务是“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洋务企业属于官办,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具有本质区别选项对应度理由①正确②说法错误③正确④说法错误命题趋向——呈现新材料,考查主干知识[典例2]

(2012·浙江高考)下边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动漫演示更形象见课件光盘]A.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B.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猛C.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D.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解题规范]第一步审题干一定时空:1937.7~1944年大后方七省二明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三抓关键:解读图表,“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的工

厂;图表中数据的变化第二步析选项选项对应度理由A说法错误根据柱状图数据变化可以直接排除B正确从图中显示“发展迅猛”是在1941年到1943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于1941年12月,时间符合C说法错误材料不涉及沿海工业内容,无法进行比较D说法错误抗战时期工厂发展的主要目的是取得战争的胜利[课堂感悟高考]1.(2012·安徽高考)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可见此时的钱庄(

)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解析:A、C两项未在材料中体现;材料主要说的是商人从上海购买洋货,B项“中外贸易”范围太大。答案:D

2.(2012·河南师大附中模拟)19世纪,我国有一类企业:“设总办、督办、会办、帮办、提调等主持运营,多由现任官员兼任,其薪俸亦以官阶而定,实际上是一个政府衙门。”这类企业最有可能是 (

)A.在华外商企业B.民族资本主义C.洋务企业

D.官僚资本主义解析:洋务官办军事企业虽然采用了西方的技术设备,但并没有采用西方的管理体制——董事会与厂长经理制,其管理实际上是一个政府衙门。答案:C

3.(2012·上海高考)19世纪80年代的上海诞生了一批由民族资本家创办的企业,这些企业集中在(

)A.石油化工业

B.冶金采矿业C.机器制造业

D.轻工纺织业解析:中国民族资本家创办的企业由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因此民族资本家主要投资于轻工业。A、B、C三项属于重工业,D项属于轻工业。答案:D4.(2012·新课标全国高考)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材料反映了张謇不惧人言,以“舍身喂虎”的精神摒弃“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筹办纱厂。答案:A5.(2012·江苏高考)1934年上海市长指出,“近年以来,上海人口财富,均有巨量之增加,然吾人能谓其工商业均已健全发展否?未也,且去健全甚远。……是何故乎?上海犹鱼,内地犹水,财富集中,而不知所以流通之,非繁荣之象也;人口增加,失业者日众,城市生活之病态也!欲求鱼之生长,而不先实池以水,其可得乎?”这段话体现的施政设想是 (

)A.强调帮助内地改善经济,营造发展环境B.强调改变城市财富流向,缩小贫富差距C.强调限制城市人口增长,提升人口素质D.强调发展城市工商百业,增加城市就业解析:本题从史料入手考查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要注意打破思维定势,依据材料作出客观评价。从“上海犹鱼,内地犹水……欲求鱼之生长,而不先实池以水,其可得乎”,可以看出上海市长强调内地发展对上海发展所起的基础作用。材料强调的是上海和内地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而非孤立地发展城市经济,据此直接排除B、C、D三项。答案:A

6.(2012·黄山模拟)“工厂死在接收上,鸟窠做在烟囱上。……民主涂在嘴巴上,自由附在条件上。议案、协定归了档,文章写在水面上。……财政躺在发行上,发行发到天文上。……中国命运在哪里,挂在高高鼻子上。”这首诗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 (

)A.1924~1927年

B.1937~1945年C.1945~1949年

D.1949~1956年课下演练提升见课时跟踪检测(十七)解析:考查国民政府后期的社会状况。从材料中的“工厂死在接收上”结合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的“劫收”可知为抗战后;“发行发到天文上”可知为国民政府后期的滥发纸币;再联系,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独裁统治,以及抗战胜利后美国扶助蒋介石等史实,也可判断。选择C项。答案:C

[高效学法集锦]1.运用图示法理解列强经济侵略与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关系2.运用图示法掌握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3.用“一、二、三、四”归纳洋务运动一个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两类企业: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三支海军:北洋、南洋、福建。四大活动: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改革教育。

4.民族资本主义的“三个三”三个产生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三次发展机遇——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辛亥革命的推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三大障碍——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5.用图示法分析近代前期同时并存的四种经济成分的关系6.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一、三、四”一个特点:“先天不足,后天畸形”(不足: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畸形:地区分布不合理,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三大障碍:外国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四大阶段:“春”——甲午战争后的初步发展和一战期间的“短暂春天”;“夏”——1927~1936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较快发展;“秋”——抗日战争时期遭到沉重打击;“冬”——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相关资料选编]一、列强入侵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马克思在谈及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时,曾提出了殖民主义具有双重历史使命的著名论断,即“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革命奠定物质基础”。这一论断基本上也适用于整个资本主义的殖民统治。从世界范围看,殖民扩张实质上体现了西方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但同时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2.对中国而言,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是造成中国近代日益贫穷和落后的根源;另一方面,它们把西方技术带入中国,给中国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3.但在客观、辩证地分析列强侵华对中国的影响时,应强调西方列强只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就其主观动机而言,列强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近代化国家,发展自己的经济,因此它们千方百计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相对于它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消极作用来看,其在客观上的积极作用无疑是处于次要和从属地位的。历史的结论是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压迫,中国才能富强起来。二、近代工业的含义近代工业是指使用机器的新式企业,是伴随着工业革命而出现的,不同于工场手工业。中国大陆上最早的近代工业是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通商口岸非法开办的;随后,六十年代出现了中国自己的两种近代工业即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以及后来出现的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和新民主主义企业等。三、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

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现实促使部分思想开明又具有强烈爱国意识的清王朝封疆大吏认识到:中国要“自强”,非建立新式海军不可,而建设新式海军,又必须先开办新式海军学堂。1866年6月,闽浙总督左宗棠上书清廷,认为“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他建议在福州马尾设厂造船,得旨允准。10月,左宗棠奉旨调陕甘总督,举荐沈宝桢出任船政大臣。12月,船政各厂破土动工。为培养造船和驾驶人才,同时创办了船政学堂。从1869年初夏到甲午中日战争前,福州船政局共建造舰船34艘。福州马尾成为晚清时期中国最主要的造船基地,也曾是亚洲最大的造船基地。这里的造船技术水平代表着当时中国的造船技术水平。1872年船政局制造了中国第一艘木壳巡洋舰——“万年青”号,成为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舰队——福建海军的旗舰。这里还创造了众多中国近代海军第一:建造出最早采用康邦蒸汽机的炮船——“威远”号;第一艘巡洋舰——“开济”号;第一艘钢壳甲军舰——“平远”号;第一艘鱼雷快舰——“建威”号。这里的一艘艘舰船武装了福建水师、北洋水师、南洋水师和粤洋水师。

四、洋务运动的指导机关——总理衙门

1861年1月20日,咸丰帝批准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总署”或“译署”),作为应付洋务的中央机关。总理衙门的组织体制,“一切均仿照军机处办理”。官员分总理和章京两级。大臣由一亲王总领,即为首席大臣,其他大臣则由军机大臣、大学士、尚书、侍郎、京堂中指派委任,统称“总署大臣”。建立初咸丰帝派恭亲王奕

、大学士桂良、户部左侍郎文祥,充任总理大臣,以后大臣人数略有增加,经常为七八人,多时十多人。章京分为四级,从内阁、部院、军机处的司员中挑选,最初满汉各八人,以后人数逐渐增加。总理衙门下设南、北洋通商大臣。最初南北洋大臣为专职,由买办化的官僚薛焕、崇厚任职,后分别由两江总督和直隶总督兼任。南洋通商大臣管理长江及江苏以南沿海各省通商口岸,驻上海,后移南京。北洋通商大臣管理北方各通商口岸,驻天津。

总理衙门最初主持外交与通商事务,后来扩大管理办工厂、修铁路、开矿山、办学校、派留学生等,权力越来越大,成为清政府的重要决策机构。总理衙门实质上是凌驾于六部之上的筹办洋务的最高行政机构。五、洋务运动“洋务”指一切涉外的事务。“洋务运动”即洋务派为了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标榜“自强”“求富”,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工业的“自救”运动。因它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正处在同治和光绪年间,所以又称“同光新政”或“自强新政”。六、民族资本、外国资本与官僚资本民族资本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或民族独立国家中民族资产阶级拥有的资本,一般是中小资本。外国资本则是相对于本国民族资本而言的其他国家资产阶级或垄断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官僚资本则是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中国的通称。其特点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与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结合;除剥削产业工人以外,还利用政治特权,通过滥发纸币、募借内外债、商业投机等方式,残酷掠夺广大劳动人民。在旧中国,它是在封建社会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七、“实业救国”一词的由来“实业”一词据说是康有为首先提出的。1898年,他在《请厉工艺奖创新折》中,建议将中国“定为工国”“成大工厂以兴实业”。可见,康有为当时所说的“实业”特指工业。后来,随着实业一词开始流行,其含义逐步扩大。如张謇认为,“实业者,西人赅农工商之名”“实业在大农大工大商”,他所说的“实业”泛指工业、农业和商业。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有识之士崇尚通过发展实业来振兴中国,因而形成了“实业救国”的思潮。八、“实业救国”口号的评价辛亥革命后,民族资产阶级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它是直接针对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民族危机提出的,宣扬和推行实业救国的行动意味着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抵制和斗争。

2.该口号的提出,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助于促进中华民族的觉醒。3.“实业救国”不仅表现为理论宣传和创办实业的行动,而且在许多次反帝爱国运动中以各种各样的斗争形式表现出来。如近代史上一再发生的“抵制洋货,使用国货”的运动就是一种有典型意义的表现形式。

4.在“实业救国”的口号下,中国涌现出一批倡导实业发展的团体和有较大影响的人物,如张謇、荣氏兄弟等,他们乐于投资新式工业,使民族工业在一战期间出现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5.当然,“实业救国”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包含着企业利润的刺激,也含有幻想的成分。九、荣氏家族

荣氏家族是中国工商界有影响的大家族。荣宗敬、荣德生是荣氏家族的第一代,他们作为荣氏从事民族工商业的先驱者,毕生致力于发展民族工业,一生实践着“实业救国”的理想。荣毅仁是荣氏家族第二代的代表,他从20世纪30年代起,投身于工业,成为拥有二十多家纺织、印染、面粉和机械工业的荣氏企业代表。他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带头进行公私合营,被誉为“红色资本家”。解放后,他先后担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上海市副市长、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1993年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荣毅仁的儿子荣智健是荣氏家族第三代的代表,他任中信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成为香港工商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建国初,毛泽东曾说过,中国人在国际上称得上财团的只有荣氏一家。邓小平也曾说过,“从历史上讲,你们荣家在发展民族工业上是有功的,对中华民族做出了贡献”。这正是对荣氏家族的充分肯定。[经典习题备选]1.(2012·大纲全国高考)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张謇评论的是

(

)A.曾国藩 B.李鸿章C.张之洞

D.袁世凯解析:题干中强调该人物举办洋务运动(筹划海防,设机厂、学堂等),但最终中国却在甲午战争中战败。与此符合的人物只有李鸿章,故答案为B。答案:B

2.(2012·海南高考)一篇发表于1941年题为《三十年来的中国农村》的文章,包括五个主要部分:(一)农产商品化的加速,(二)纯封建制渐归消灭,(三)高利贷制变本加厉,(四)地权集中、农民离散,(五)劳力锐减、熟荒骤增。可以看出该文的主线是 (

)A.生产关系的变革

B.商品经济的发展C.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D.金融资本的发展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文章发表于1941年,《三十年来的中国农村》应指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30年以来中国农村的变化。综合材料中五部分的信息,尤其是(二),可以看出,辛亥革命以来封建制度逐渐被消灭,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革,故选A项。B、C、D三项只符合其中某一方面。答案:A

3.(2011·山东高考)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

)行业矿冶业机器业纺织业食品工业其他工业数量(家)723?100153A.2 B.31C.73 D.193解析:在近代我国的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轻工业特别是纺织业的发展速度领先于重工业,从表中提供的信息看,纺织业企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D项。答案:D4.(2011·海南高考)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 (

)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解析:抓住关键词“自强”“海防”“根本目的”“纾商民之困”,既求强,也求富,B项概括最全面,符合题意,故选B项。答案:B

5.(2011·广东高考)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反映了(

)A.资本主义的萌芽

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C.爵位制度的创设

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解析:由材料中“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可看出当时对工商业的重视,而“创举”就是指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由此可判断B项正确。答案:B6.(2010·江苏高考)下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解析:从图表信息看,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数量激增,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这给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故选C项。抗战胜利后,中国没有获得日本的赔款,故A项错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发生在抗战之前的30年代,故B项错误;中国的通货膨胀主要是国民政府腐败和内战的结果,和布雷顿森林体系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C

7.(2012·天津高考)阅读材料,参看地图,回答问题。材料一从金朝开始,随着北京成为都城,地处海河与南、北运河交汇处的三岔河口一带的天津,很快发展成为北京调运漕粮等生活物资的中转枢纽和通往北京的军事要地。“舟车攸会,聚落始繁。”材料二开埠前的天津是一个封建性城市。开埠通商后,天津很快发展为我国最早建立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通的城市之一;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工商业和港口城市、北方最大的金融中心。材料三

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后,建立中国最早的警察队伍,建立市政工程局,修建公共厕所、垃圾站。打击银钱投机,建立官银号、银元局,鼓励开办近代工商企业。1903年,政府开始部署建设以大经路为轴心的新城区,仅20年,新城区就成为天津新的政治、文化和工业中心。——摘编自罗澍伟《近代天津城市史》(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图中A、B、C三区开始形成的时间和原因。用一例近代史实说明天津是“通往北京的军事要地”。(2)分别举例说明材料二中天津的“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通”。依据材料二,分析开埠通商对天津发展的意义。(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的背景。依据材料三,归纳20世纪初期天津发生的主要变化。解析:第(1)问,首先要根据图片,弄清楚三个城区的基本情况,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史实”可结合列强对天津和北京的侵略情况,任意举一例即可。第(2)问,首先联系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在天津创办的近代企业,然后按题干中三个方面的要求各举一例;“意义”根据“天津很快发展为我国最早建立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通的城市之一”可知,其促进了天津城市近代化发展。第(3)问,“背景”抓住材料和题干中的时间“1902年”,可知是《辛丑条约》签订后;“变化”依据“建立市政工程局”“开办近代工商企业”“建设……新城区”,从市政建设、工商企业发展、城区扩大等方面进行概括。答案:(1)A区:金朝;漕运中转。B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埠通商。C区:1903年;政府措施。例如,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到达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清政府妥协。(2)天津机器制造局、开平煤矿、有轨电车。促使天津向近代城市发展。(3)《辛丑条约》签订后,八国联军退出天津。城市管理开始近代化;金融和工商业进一步发展;城区扩大。8.(2011·四川高考)(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洋务派开办军事工业,加之外资工业扩大,煤炭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进口量迅速扩大,供求关系紧张,价格昂贵,成为洋务军事工业的一大经济负担。1867年,曾国藩向清廷提出:“挖煤一事,借外国开挖之器,兴中国永远之利,似尚可试办。”1872年,李鸿章进一步强调若能自开煤矿,则“洋煤不阻自绝,船、厂亦应用不穷”,与塞漏卮、求富强“殊有关系”。1874年,李鸿章、沈葆桢重提“开采煤矿,以济军需”。1875年,清廷放弃开采煤矿的禁令,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于是,出现了兴办民族煤矿企业的热潮。1875~1884年洋务派创办煤矿企业状况(部分)企业名称开办年份停办年份及原因创办人直隶磁州煤矿18751883退股李鸿章湖北兴国煤矿18751879经费无着盛宣怀台湾基隆煤矿18761892亏损沈葆桢直隶开平煤矿1878李鸿章徐州利国驿煤铁矿18821886亏损胡思燮——据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第三卷“早期现代化的尝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兴办煤矿企业热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概括这些企业的经营状况。解析:结合材料和洋务运动的知识从需求、外国机器进口、清朝政策调整等方面分析原因;从发展和经营不善阐释状况。答案:原因:洋务派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等困难的需要;洋务派认识到自开煤矿的重要性;清政府政策转变,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工业革命发展的影响。状况:由官方主导,多数经费不足,经营不善,存在时间短。第2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3.以我国近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历史广角]票证指有关部门发的购买某些物品等的凭证,如粮票、油票、布票等。我国是世界上使用粮食票证最早的国家之一,新中国成立之后,达到鼎盛时期,在20世纪90年代初,粮票终止流通。[历史广角]孙中山与铁路建设中山先生说:“国家有交通,始可以收政治运用敏活之效。否则,国家有广大土地,丰富之物产,高尚思想之人民,而无交通以贯输之,联络之,则亦有等于无。”他把修建铁路列为中国立国之本的第一政策。1912年他主持在上海成立了“中国铁路总公司”,督办全国铁路。中山先生计划在全国修建10万英里铁路,其中有关新疆的铁路就有1万多英里。主题一近现代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

[自主探究·读史有得]影响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

材料一每年成千上万的中国人由帝国他处走过上海,他们可以看到美丽的建筑、整洁的街道、燃着的电灯或瓦斯灯;他们可以看到机器、自来水、电报、电话、火轮船、公园。他们在这里所得到的印象,必然多少传到内地去。上海如此,香港也如此。——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第八册材料二照得编结毛辫,向非汉制所遗。自从满清入主,强迫人民为之。现已实行改革,积习自当力除。惟直光复伊始,剪否听民便宜。衣服暂可仍旧,并非必仿泰西。凡我大汉民族,切勿误会惊疑。——《取缔编结发辫告示》据材料一指出导致上海等地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是什么?依据材料概括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教你读史]

材料一表明上海等地生活的变迁深受西方外来文明的影响,是西方入侵导致的;材料二反映了政府关于断发的通令,体现了辛亥革命对社会习俗的影响。影响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生活方式受文化、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影响。

(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中国侵略的同时,也带来了近代西方文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2)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中国政府也不断推行各种改革,以适应社会的变化。这些改革使中国的社会生活进一步发生变化。

(3)民主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都冲击了旧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生活的演变。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影响材料

“凡事任意潜越,各处皆然,沪上尤甚”,“衣服宴饮,越次犯分不为怪”。

——乐正《近代上海人社会心态》农业社会那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自由散漫的无规律生活方式,被工业社会的快节奏规律化制式化的作息方式所逐步取代,都市人开始习惯于上下班制,星期日和固定节假休息制。——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他们看着外国事,不论是非美恶,没有一样不好的;看着自己的国里,没有一点是好的,所以学外国人惟恐不像。“洋帽洋衣洋式样,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大公报》1903年4月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教你读史]

抓住第一段材料中的“越次犯分不为怪”,第二段材料中的“快节奏规律化制式化的作息方式”,第三段材料中的崇洋思想等信息,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做出归纳。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影响

(1)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和社会进步。

(2)国人接受了工业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经济工业化。

(3)西化严重,盲目崇洋;奢侈消费、斗富争雄。[名师归纳·清理过关]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

(1)近代人们生活的变化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

(2)中西合璧、发展不平衡是近代初期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

(3)新中国成立后,趋于封闭化、独立化。

(4)改革开放后,与世界联系愈加紧密,逐渐跟上国际潮流。主题二近现代中国交通、通讯工具和大众传媒的发展[自主探究·读史有得]阻碍近代中国交通发展的因素若和世界先进各国相比,中国距现代式的模式之形成,尚相去甚远。……中国政府之力尚不能完全控制国境内的一切交通事业,中国自办的交通机关尚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因循浮惰营私的情形尚不能真正铲除;中国尚无能力在交通事业的建设上,作全部分的甚至一极小部分之材料上及机械上的自给,一根电线或一条枕木有时也要向洋人购得。领域太狭,普及的范围太小。这方面的人才还不太够用,专门研究的独立机构也甚为稀少。九十年来的历史实在包括了不少的空白及断烂的以及灰色的篇幅,总老使人感觉着这种新事业,并没有好好的拼命做过。——白寿彝《中国交通史》1937年据所给材料,概括指出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障碍有哪些?

[教你读史]

根据材料中“政府之力尚不能完全控制一切交通事业”“因循浮惰营私的情形”“一根电线或一条枕木有时也向洋人购得”“这方面人才还不够用,专门研究的独立机构也甚为稀少”等有效信息可以概括出:政府腐败无能;西方列强的侵略;技术落后、人才缺乏等。近代阻碍交通发展的因素

(1)列强控制中国交通,中国的政治腐败,以及政治上的不统一等。

(2)近代中国缺乏资金、技术,重工业不发达。

(3)守旧、传统的思想观念的严重阻碍。

(4)长期的社会动乱,使交通建设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近代社会报刊业发展的原因、特点材料一

19世纪以来,外报传入中国后,一些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报界,引进“西学”,自办报刊。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在国内始于19世纪70年代。……这些报刊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广收博揽,学习吸收,洋为中用,以求自身发展。其版式、体例和印刷技术,都仿效外国报纸。

材料二维新变法迎来了中国国人办报的一次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在1895~1898年间,全国新出版的中国报刊约120种,其中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同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物开始了办报活动。……宣传变法图存。这些活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姚福中《中国编辑史》据所给材料,概括我国近代报刊的创办有何特点?

[教你读史]

材料一中“一些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报界”,说明办报的主体是知识分子;“学习吸收,洋为中用”,表明报刊宣传内容是学习西方科技和文化;材料二指出国人办报“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说明办报活动与当时现实斗争关系密切。近代社会报刊业发展的原因、特点

(1)原因:①受到西方报刊产业发展和文化扩张的影响。②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③近代资产阶级宣传维新、革命思想、挽救民族危机,无产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等都需要通过报刊宣传、发动。④鸦片战争以后,社会形势急剧变化,人们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促进了各种报刊的不断涌现。(2)特点:①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报刊,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渗透和侵入由外国人创办的。②“报”“刊”不分。中国近代所谓报,既指报,也包括期刊。③办报活动与现实政治斗争关系密切。[名师归纳·清理过关]近现代交通业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①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②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③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2)影响:①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②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往来运输更为便捷,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③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加快了生活的节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人们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④就负面影响而言,造成了交通堵塞,污染了环境,造成了能源危机。命题趋向——呈现新材料,考查主干知识

[典例1]

(2012·浙江高考)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 (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动漫演示更形象见课件光盘][解题规范]第一步审题干一定时空:1862年,上海二明考点: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三抓关键:关键是准确解读材料信息,题干材料提到的商

品都是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属于物质生活范畴第二步析选项选项对应度理由A完全无关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主要是指自然经济的逐渐瓦解、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和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题干材料未反映此类信息B有关但不全面题干只提及一份报纸,谈不上办报事业的发展问题C正确据时间信息“1862年”可知,当时国门已被打开,洋货大量涌入,中国的物质生活已经发生变化D有关但不全面材料无法全面体现“衣食住行”的概念命题趋向——呈现新材料,考查主干知识[典例2]

(2012·江苏高考)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

)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

B.作为“施之者”的初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

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

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动漫演示更形象见课件光盘][解题规范]第一步审题干一定时空:_________________二明考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抓关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亥革命后的中国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虽然临时政府明令废止旧称谓,但在现实生活中仍难以改变旧习气第二步析选项选项对应度理由A说法错误由“裁判官亦直受不辞”可知,裁判官未执行政府规定并仍存在旧的思想观念,但不能反映“沿用前清审判制度”B与题无关材料没有体现出被告不知政体的变动,结论缺乏材料依据C说法错误由“裁判官亦直受不辞”可知,裁判官员未执行政府规定,并仍存在旧的思想观念,但不能说明其“有意玷污平等制度”D正确被告“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说明其等级观念根深蒂固[课堂感悟高考]1.(2011·浙江高考)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及联系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来看,旧式婚姻占多数,新式婚姻占少数,这体现了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也体现了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C、D两项理解正确;从材料信息可推断B项理解正确。故选A。答案:A2.(2011·江苏高考)右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

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对

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②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③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④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A.②③ B.①②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图文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中国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对洋帽的输入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抵制作用,①正确;由“新发明的最时髦男女博士帽”为仿制的洋帽可知②正确;由图可知该广告并没有宣传博士帽的实用功能,③错误;结合图片可知男女帽式的差异源于男女发式的差异,无法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④错误。答案:B

3.(2011·天津高考)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 (

)A.1898~1900年

B.1901~1911年C.1912~1927年

D.1928~1937年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辨别问题的能力。根据新内阁、新官制、新教育、阳历、鞠躬这一系列新现象可判断选C。答案:C

4.(2012·广东汕头模拟)1876年,《申报》报道:“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不知其危险安妥,而(乘客中)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半……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这反映出 (

)A.火车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的出行方式B.人们对火车持敌视态度C.中国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D.全体中国人已普遍接受了工业文明解析:考查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从材料信息“素未经见”“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可推断A、B、D三项错误,从“喜色”“喝彩”可推断出中国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

答案:C

5.(2012·南阳模拟)“当颇富文采的人开始发表政论性观点——一种朝廷严格禁止的,只能在通商口岸的保护下才有可能从事的活动时,中国报刊业最终超过了纯粹事实报道的水平。”材料是要说明 (

)A.清政府严格禁止中国报刊业的发展B.中国报刊业局限于报道新闻C.政治变革运动推动中国报刊业的发展D.中国报刊业的发展归功于通商口岸的设立解析:从材料中反映出来的是中国的报刊业得到了发展,表现为开始发表政论性观点,而原因应是政治的变革运动,如戊戌变法等。答案:C

6.(2012·济南模拟)2012年7月27日,第30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伦敦碗”开幕。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及时报道了这则消息。这体现出电视作为大众传媒的功能是(

)A.远程教育

B.大众娱乐C.传播资讯

D.政论宣传解析:电视及时报道了这则消息,这体现的是电视传播资讯的功能。其他的几项均不符合题意。答案:C课下演练提升见课时跟踪检测(十八)[高效学法集锦]1.形象理解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一组图片体现了中国近代以来礼节上的重大变化,即晚清时的跪拜礼(图1)——民国初期的鞠躬礼(图2)——1922年的握手礼(图3),反映了中国社会由封建等级森严到社会地位平等的变化,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2.利用“一、二、三、四”把握近代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一条主线:社会生活变化。两个重点:物质和思想。三个方面:衣食住行、风俗习惯、大众传媒。四个关键点: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3.运用图示法掌握近代交通发展缓慢的原因4.运用图示法掌握近代报刊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相关资料选编]一、民国初期服饰变化

1912年6月27日的《大公报》在描述天津女子服饰时写到:“有剪了头发穿件长衫戴顶洋帽的,也有秃着头穿洋装的,这是剪发的一起。不剪的呢,大半不梳辫子啦,有搞在两旁边的,梳在后头的,有知百个式样。”同年8月20日《时报》刊载的《苏州之士煞》一文,对苏州人士的装束评论说:“绸伞高擎足踏革履之女界学生华丽煞”“马鞭高挥自穿之将弁人材气焰煞”“草帽高带口衔雪茄之少年学生时髦煞”。当时,上海已成为全国服饰的中心,巴黎的时新服饰,在三、四个月后就会流行于这里,各地又追踪上海。即使南京、苏州、北京也都昂首以瞻。可见,在此时人们的服饰变化已经日渐频繁,西方时装也越来越被中国百姓所接受。二、废止缠足运动早在清末,废止缠足的天足运动就已经展开。天足,即天然之足,清朝末年发生的反对缠足、崇尚天足的天足运动是由一批维新志士发动起来的。早在1883年(光绪九年)康有为就在老家广东南海联合一些开明乡绅创立不缠足会。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康有为、康广仁又在广州成立粤中不缠足会,提倡妇女不缠足。成立之初,会员便达万人以上。与此相呼应,在广州附近的顺德也创立了戒缠足会。另一位著名维新派领袖梁启超也积极从事反对缠足的活动,并致力于从事反对缠足的宣传工作。1898年在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专门上书《请禁妇女裹足折》,痛陈缠足之害。随着维新运动的失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志士的反缠足运动告一段落。此后,更多的知识分子投入到了反缠足运动中。进入民国,天足运动进一步深入发展,政府已经把放足和禁缠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民国建立伊始,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就下令内务部通饬各省劝禁缠足。无论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还是国民政府时期,尽管战乱不断,但政府对缠足的劝禁工作从未停止。到了抗日战争前夕,尽管这一陋习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彻底禁绝,但杜绝这一陋习基本被广大民众所认可和接受。三、近代交通工具的传入

中国近代交通工具都是从西方传入的,只有人力车是1873年6月从日本传入的。20世纪初,上海已有人力车约9000辆,发展很快。

早在1868年,上海已经出现了自行车。自行车最早是由洋商行出售的。1899年,苏州官府禁止中国百姓在城内骑自行车,其他城市也有过这类规定。由于道路的限制,自行车成了一种被禁止的交通工具。到1904年春,西南大都市成都仅有7辆自行车。直到20世纪,自行车才开始流行。汽车最早传入中国是1901年。当年,匈牙利人李恩时带进两辆,但没有产生什么影响。1902年侨居上海的外国人柏医生又带进一辆,并在上海街头行驶,引起市民的惊奇。当年,上海有汽车8辆,1911年达到300多辆,此后在其他城市也相继出现。

1899年电车传到中国。电车的运行给市民带来一种全新的现代交通感受。1906年2月16日天津电车正式营业。对于远距离的交通工具来说,轮船传入中国最早,其次是火车和飞机。1829年4月,一艘从孟加拉开出的小轮船驶抵广州城,这是到达中国的第一艘轮船。到20世纪初,轮船已航行在中国各大可通航的水域以及沿海港口。

20世纪初,牵引火车的全部是蒸汽机车,但车速不慢。飞机是最能激起人们的幻想而又最晚被创造出来的现代交通工具。1909年广东人冯如造出了性能优良的飞机。1910年他在旧金山作首次飞行表演。1911年冯如又驾机在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等地作飞行表演,顺道回国,在广州作飞行表演,这是中国百姓第一次见到飞机。四、近代电话的引进和发展电话是更为先进的通讯工具,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最早提到它,名为德律风(telephone的音译)。传入中国的时间说法不一。徐润在《上海杂记》里说:光绪四年(1878年),招商局已有设立,与各公事房及码头通话,为商场中用德律风之始,并说上海在光绪七年成立了德律风公司。黄式权在《淞南梦影录》里则说:“上海之有德律风,始于壬午

(1882年)季夏。”并详细描述了电话的安置、设局、线路及使用等情况。他盛赞电话“传递之法,不用字母拼装,只需向线端传语,无异一室晤言”。今据《招商局史》得知,早在光绪元年招商局已聘请上海英国工部局架设从总局至虹口码头的电缆,是为中国自主铺设电话线路之开端,但这段线路较短。光绪八年,上海已有两个电话交换所开始通话或营业,主要集中在招商局、码头及少数华股公司。天津是中国第二座较早开通电话的城市。光绪五年

(1879年),招商局架设从大沽码头到紫竹林栈房的电话线,成为我国自行架设的第一条电话长线线路,但在光绪二十六年以前,天津官电局所经营的电话设备简陋,主要是为各衙门和官邸之间通话服务的。从光绪二十九年起,电政督办盛宣怀先后在广东、北京、天津三处设立电话局。光绪三十一年,袁世凯设立了天津和北京之间的电话交换局;不久,京津之间的第二条复线式长途电话线架设成功,遂使中国电话总局压倒了濮尔生的天津电话公司,并于次年将其设备赎买,统一了天津的电话管理。这年,太原、开封等地由官款官办的电话局相继设立;武汉则出现了商办电话公司。三十三年,厦门也出现了商办电话公司。其后各地电话增多,并有部办、省办和商办之别。但电话发展的速度不快,至宣统元年(1909年),北京、天津、上海、广东、太原五处仅有电话用户4520余家。五、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历史

19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外国媒介资本规模及其强势话语霸权的冲击,我国近代报业幡然醒悟,改良派与革命派兴办的报业纷纷出笼,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运作模式与近代国际接轨。中国近代报刊的时间范畴,一般认为是从1815年(《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在马六甲出版)到1915年(《新青年》杂志在上海出版)。我国国人独立创办报刊,最先是艾小梅于1873年在汉口创办(《昭文新报》),但此报存在时间很短。随后,1874年1月,由我国第一个报刊政论家王韬在香港主持创办《循环日报》,同一时期,报人容闳在上海创办中国大陆第一份由中国人主办的中文报纸《汇报》。在外报的刺激和影响下,一些接触西方文化的知识分子开始在航运发达的香港创办近代中文报刊。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王韬于1874年1月5日创办的《循环日报》,1872年4月30日,由英国人美查等人集资创办《申报》,打破了于1861年11月创刊的《上海新报》独家经营的格局。[经典习题备选]1.(2012·四川高考)1912年6月出版的小学教材《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介绍了两个月前泰坦尼克号邮轮遇险事件(下图)。这反映出 (

)①教材编撰者关注国际时事②教材编撰者倡导人性向善③民国初期公民教育成效显著④民国初期妇女地位显著提高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②④解析:从图片中文字可以看出,1912年6月出版的小学教材《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介绍了两个月前泰坦尼克号邮轮遇险事件,说明①正确;由“妇孺登艇,男子闻令即退”可知,教材的目的是弘扬人性的善,以提升国民道德素质,②正确。从图片文字中很难得出公民教育成效显著和妇女地位显著提高的信息,故排除③④。答案:A2.(2012·四川高考)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下表显示了四川学者吴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时的消费情况。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

(

)类别成都(%)北京(%)衣食住宿6823书籍教育2332娱乐享受945A.当时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B.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不平衡C.吴虞到北京后消费结构有所变化D.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解析:傅斯年的观点体现的是一种客观史学,反对进行主观推论。A项,从表格中很难比较两个城市两个时段的城市化水平;B项,表格无法反映,而且把不同时期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情况进行对比,显然也不正确;D项有一定干扰性,认真分析可知该项有违“一点也不越过去说”,从表格信息也很难作出该项结论。故只能选C项,因为我们可从表格中吴虞到北京后的消费结构看出其变化,C项是客观评价,故符合傅斯年的史学观点。答案:C

3.(2010·山东高考)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 (

)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意在考查考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和对清末民初社会生活习俗的了解状况。从材料中“大足板子毕业生”可以判断,这一时期我国的近代教育有所发展,并非“文化教育日渐衰落”,排除②,其他选项均符合题干材料。答案:D

4.(2012·上海高考)根据下图数据判断,该图统计的是1864年至1895年中国 (

)A.国库白银储备

B.领水外轮吨位C.铁路里程数

D.茶叶出口额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和1895年《马关条约》的巨额战争赔款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因此国库白银储备日益减少,排除A项;中国最早的铁路出现在1876年,所以排除C项;19世纪末列强的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茶叶出口额变化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由于鸦片战争后列强逐渐垄断了中国的水运,致使领水外轮吨位逐年增长。答案:B5.(2010·天津高考)“盖天津(城)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是 (

)A.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B.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C.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D.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解析:本题考查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由“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可知,近代天津城市化与每个时代(时期)的交通运输密切相关,B项正确。答案:B6.(2010·福建高考)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