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八年级上册期末历史模拟试题(附答案)_第1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八年级上册期末历史模拟试题(附答案)_第2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八年级上册期末历史模拟试题(附答案)_第3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八年级上册期末历史模拟试题(附答案)_第4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八年级上册期末历史模拟试题(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模拟试题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为8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卷上填写自己的姓名、班级、座位号等信息。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对应空格内。4.非选择题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他受命于钦差大臣,后赴广东虎门销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材料中的“他”是A.关天培B.林则徐C.魏源D.邓世昌2.下表是广州出口总值占全国比重变化情况1846年1848年1882年1893年1915年91.7%75%11.7%10.7%7.6%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A.清朝统治危机初显B.民族工业陷入困境C.禁烟运动最终失败D.对外贸易格局改变3.近代史上,英国尝试用三样“武器”打开了中国关闭的大门。据思维导图(图一)可知,三样“武器”使用的先后顺序为A.炮舰—鸦片——商品B.鸦片一商品一炮舰C.商品一炮舰一鸦片D.商品—鸦片—炮舰4.“开放广州、福州等五处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等给英国…”英国取得这些侵略权益是A.《南京条约》B.《虎门条约》C.《天津条约》D.《北京条约》5.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官员赫伯特说:“推翻清朝并非我们的兴趣,当我们向北京进军时,我们真为我们的行为担心,若随之发生无政府状态,我们的贸易和茶叶都将化为乌有。”这表明英国发动这场战争意在A.强迫清政府允许鸦片贸易合法化B.维持并扩大对华殖民贸易C.以经济利益诱惑清廷屈服D.借助太平天国向清廷施压6.《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匀,人人饱暖矣。”这一规定表明,《天朝田亩制度》的突出特点是A.绝对平均主义B.自由主义C.军事政治合一D.民主主义7.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运动,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裂缝,拉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该运动是A.洋务运动B.清末新政C.预备立宪D.五四运动8.历史学家金冲及指出:假如用短近的眼光看,甲午战争对中国而言是一场备受屈辱的悲剧;但是用长远的眼光看,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屈辱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屈辱又催促人们猛醒,发愤图强,从而揭开中国近代历史上新的一页。对“新的一页”理解正确的是A.掀起了介绍西方的新思潮B.新文化运动兴起C.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D.实业救国运动兴起9.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节选自第九卷,在译文后面他添加了大量案语,表达自己的维新立场。1898年,《天演论》出版,产生巨大影响。该书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意义在于A.睁眼看世界B.宣传民主共和C.思想启蒙D.托古改制10.下表是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概况。表中现象国别“势力范围”割占或租借地德国山东强租胶州湾俄国长城以北和强租旅顺、大连法国广东、广西和云南强租广州湾英国长江流域强租“新界”、威海卫A.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所引发B.使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C.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后D.使中国的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11.与太平天国相比,义和团运动的突出特点是A.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B.运用了信仰的手段C.受到了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D.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12.与下列图文内容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第二次鸦片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3.孙中山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其中“民生主义”的革命目标是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14.湖北新军起义几乎没有遇到抵抗,至中午时分,他们便完全控制了局势。由于没有真正的革命领袖在场,他们就推举并不情愿就任的清军协统黎元洪担任军政府大都督。这场起义A.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B.标志中华民国的建立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D.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15.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明确表示:“民国者,民之国也。为民而设,由民而治者也”。这表明中华民国A.追求民族平等B.实现了真正的民主C.争取民族独立D.主权属于全体国民16.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规定取消“老爷“”大人“等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人们在社交场合中,出现鞠躬、握手、鼓掌等新礼节。这些变化体现出当时A.婚姻自主意识B.崇洋逐新趋向C.民族风情特征D.自由平等风尚17.《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8.蔡元培,1916-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时,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期间北京大学成为A.传播反清革命思潮的中心B.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C.国民革命的主要阵地D.宣传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19.古人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来勉励学生要潜心学习;而1919年,一群学生用满腔的热血和炙热的青春彰显爱国情怀,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B.资产阶级革命时代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20.壮阔七十载,奋进新时代。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活动中,以“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群众游行分为三个篇章。第一篇章“建国创业”,由“开天辟地”“浴血奋战”“建国伟业”“当家作主”“艰苦奋斗”5个方阵组成。其中,“开天辟地”指A.北伐胜利进军B.中国共产党成立C.抗日战争胜利D.土地革命的完成21.“(民国)十五年六月,国民军入湖南,克长沙,吴佩孚来援,败绩,国民军遂下武汉,入江西,败孙传芳之兵,分军为左右,夹江东下。”这段材料描述的是A.国共第二次合作B.北伐战争C.辛亥革命D.南昌起义22.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理论,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正确的道路。这一时期,有助于该理论形成的实践是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D.三大战役的节节胜利23.图二为近代中国某一事件的示意图。该事件的影响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C.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D.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24.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认为:“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A.国民政府事实上统一了全国B.蒋介石重新执掌了军政大权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25.在一尊国家公祭鼎上有这样的铭文:“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卅万亡灵,饮恨江城。”这段铭文所记载的历史事件是日军进行A.南京大屠杀B.“治安强化运动”C.重庆大轰炸D.野蛮的经济掠夺26.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图三为该名录构成示意图,从中可得到的正确认识是A.八路军自始至终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B.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作出了巨大的牺牲C.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D.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27.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从筹建到成立联合国,所有会议都是在美、英、苏、中四大国首席代表轮流主持下进行的。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拥有一票否决权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上述现象反映出A.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之一B.抗战的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的大国地位C.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赢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D.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28.据统计,从1946年1月到6月,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大小进攻达4300多次,侵占解放区城市40座,村镇2500多处。材料主要反映了A.南京国民政府破坏《双十协定》B.全面内战已经爆发C.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D.人民子弟兵转入战略进攻29.刘伯承指出:我军占据……,就可以东慑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钳制中原。蒋介石必然会调动其进攻山东、陕北的部队回援,这就恰恰可以达到我们预期的战略目的。为此,人民子弟兵实施的战略行动是A.渡江作战B.挺进大别山C.夺取徐州D.攻占锦州30.1949年5月,解放上海的战斗结束以后,成千上万的人民子弟兵指战员整齐地睡在马路上。对此,美国的《生活》杂志称:“这个行动宣告了国民党时代已经结束。”这主要是指A.上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民党的统治宣告结束B.美国已放弃扶蒋反共的政策C.中共及人民子弟兵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拥护D.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战的胜利二、非选择题(共40分,其中31题14分,32题14分,33题12分。)31.(14分)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结合所学知识,运用相关史实佐证材料一中“成中国之巨祸”的说法。(4分)材料二: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后,孙中山目睹清政府的专制和腐败,开始发表反清言论。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但未被接受。对清廷彻底失望的孙中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建立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第二年10月,兴中会密谋在广州起义,事泄失败。戊戌变法以后,孙中山与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曾商讨过合作问题,但合作未能实现。(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进行革命斗争的形式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孙中山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品质。(4分)材料三:“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3)材料三所说的“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具体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哪些“最为坚实的基础”?(6分)32.抗日战争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抗战口号。阅读表格,回答问题。(14分)阶段及背景口号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发表宣言中提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八一宣言”中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七七事变后的第二天提出“不让日本占领中国!”“为保卫国土流血!”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1939年2月,抗日根据地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局面“自己动手,丰衣足食”1939年9月,面对国民党制造的一系列反共摩擦“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1945年7月,太行根据地各界举行纪念“七一、七七”庆祝大会“拥护毛泽东,成立联合政府,支援前线”(1)根据材料,指出标志中华民族十四年抗战开始的历史事件。(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三个口号,自拟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12分)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19世纪六七十年代,李鸿章等人作为传统体制的维护者,只是希望借助西医弥补中医之不足,提出了“合中西之说”的中西医汇通思想。1894年甲午战争惨败,梁启超等人提出“医学救国论”,力倡医学维新以强身保种。民国初年,在文化启蒙和政治运动的双重交织下,“科学”成为了至高无上的评判标准,很多西医标榜自己为“新医”,取“以新代旧”之意,陈独秀等人都或明或暗支持了这种观念。—摘编自张婷婷《近代社会变迁视野下的西医传播与近代中医》等(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与“合中西之说”“医学救国论”“新医”三种观念密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三种观念发生演变的实质。(6分)材料二:1928-1952年上海中医和西医医生人数对照表中医(人)西医(人)19285477,8811948年306713961952年左右31001998—摘编自何小莲《略论近代上海西医的社会地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8~1952年间上海的中医、西医医生人数变化所反映出的医疗和城市生活的历史变迁。(6分)历史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BDDABAACC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DDADDDBCB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BADCACBABC二、非选择题(共40分,其中31题14分,32题14分,33题12分。)31.(14分)(1)佐证:北洋般队全军覆没,甲午战争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其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每点2分,4分)(2)形式:建立革命组织、领导武装起义等。(每点1分,2分)精神品质:爱国主义、公而忘私、勇往直前、永不放弃等(任意一点即可,2分)(3)情感:爱国主义情感(2分)基础:思想基础: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组织基础:各地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一点2分,4分)32.(14分)(1)九一八事变。(2分)(2)示例一主题:坚持与巩固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保障。(2分)1935年“华北事变”后,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口号,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针对国民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