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回延安》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
第2课《回延安》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课《回延安》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
第2课《回延安》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4页
第2课《回延安》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回延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回延安》选自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是一首著名的抒情诗。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而教材则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部编版为了充分发挥教材的育人作用,大力加强了革命传统教育,让学生从延安精神中养成艰苦奋斗、勤劳勇敢、不怕牺牲的优秀品德,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献身精神。《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体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贺敬之在诗中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本单元课文要求学生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作者情感,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学情分析】《回延安》是一首距离学生所处年代较远的诗歌,又借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表达革命内容。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生活经验缺失。尤其是诗歌中具有陕北特色的自然景观和民风民俗,教师在教学时要加以讲解,增加相关背景资料。本诗是一首抒情性极强的民歌,语言上具有信天游的某些特点,教师要通过指导朗读,感受诗人饱满的情感。【教学目标】1.感知陕北的民俗特色,把握诗的形式特点和语言特色。2.体会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深情。3.理解延安的地域文化和延安精神。【教学重点】体会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深情。【教学难点】理解延安的地域文化和延安精神。【教法】谈话法、讲授法、讨论法、发现法。【学法】圈点勾画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枣园,在杨家岭,在宝塔山,雄伟的古城延安铸就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抗战精神,成千上万的年轻人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向奔向太阳一样,奔向他们心中的革命圣地延安,贺敬之就是其中的一员。16岁的他来到延安,是延安的黄河水、小米粥哺育了他成长,是延安精神让他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革命工作者。延安记忆成为他一生中最难忘的记忆。今天,我们就跟着诗人贺敬之回延安。写作背景这首抒情诗写于1956年3月9日,发表在同年6月号的文艺刊物《延河》上,后收入《放歌集》。贺敬之在1940年来到延安,在这里生活了6年。1956年春他从北京来到延安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阔别十年,一朝返归,他受到了延安人民亲人般的热情款待,他看到了延安面貌发生了神话般的变化,感奋的情怀化为澎湃的诗情,便以《回延安》为题,尽情书写这次回延安的感受和对延安的由衷礼赞。二、新授环节(一)初读,明诗体1.学生自由地大声地朗读一遍诗歌。这首诗歌和你以前读过的其他现代诗歌相比,有什么不同呢?①朗朗上口:以第一部分为例,两句一小节,节内押韵,隔节换韵。②陕北方言:几回回、树根根、脑畔、白生生、羊羔羔③地方风物:宝塔山、杨家岭、枣园、延河、白羊肚手巾、红腰带、糜子、小米饭、米酒、油馍、木炭火、炕师小结:《回延安》这首诗是贺敬之先生仿照“信天游”的民歌形式,通过艺术性地创造而写成的,借此表达自己对延安母亲深厚感情。(二)速读,理诗脉师:题目是《回延安》,全诗紧扣题目,围绕“延安”,从“回”字落笔,写他回到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感。速读诗歌,思考两个问题:1.诗人怀着怎样的心情回延安?2.诗人到了哪些地方,看到了哪些场景?【预设】激动、喜悦、想念……刚刚同学们说了很多的心情,老师觉得诗人激动的心情集中在第一节,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师: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第一小节,读出什么样的心情呢?(学生读)哪些词读出了他激动的心情?“几回回”很多次“梦里”魂牵梦绕。“抓”“贴”“搂定”“呼唤”动词老师示范朗读。谁想要试试。找一位学生读,学生点评。阔别十年回延安,作者的心情自然是激动喜悦的。那么他带着这样激动喜悦的心情到了哪些地方?看到了什么样的场景呢?【预设】杜甫川、柳林铺(迎接他)窑洞(看到亲人)杨家岭(红旗高高飘)延安城不管是踏过延河水,翻过宝塔山,来到窑洞的老乡家,再去看看延安的新变化,诗人怀着激动的心情看到了不同的场景。我们重点聚焦了三个不同的场景。在这三个场景中老师最喜欢这样的场景。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我把这幅画面取名为“迎亲人”。这里面哪些字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哪位同学来读一读。哪些词语要重点读?十年未见,我思念着家乡,亲人们也思念着我。这种思念到了极致的时候就是“话说不出来”千言万语,只能为一个深情的拥抱来表达。(三)选读,入诗境这个是老师喜欢的场景,在诗歌的第三、四节还有不同的场景,大家可以小组合作,任选一个场景来读一读,品一品。要求:1.请为这个画取个名字?2.抓住重点字词,想象画面,品味情感。【预设】第四小节。小组齐读。你们为这幅画面取了什么名字?(逛新城)哪些词语要重读。“一条条”“一座座”“一盏盏”“一排排”“宽又平”“披彩虹”“亮又明”“迎春风”延安的变化大,日新月异的延安新城。老师小结:这日新月异变化的是阔别十年的延安城,看到这样的变化,他的内心一定是激动万分的。排比句语速要快,感情要强烈。一起来读。有没有喜欢第三小节的画面的?【预设】小组齐读。你们为这幅画面取了什么名字?(见亲人)谁来给我们描绘一下画面吧?(学生回答)延安老乡一听说我回来了,十里八乡的亲戚都来了,这是一群怎样的延安人?(热情淳朴)请你帮我们把这种热情淳朴读出来。老师总结:阔别十年,再回延安,忘不了这里热情淳朴的延安人,忘不了这里日新月异的延安城。可是诗人想回延安,想再回延安,他写回故乡就行,延安到底有什么魅力,让像作者这样生长在延安的青年魂牵梦萦呢?(四)悟读,铭精神同学们,在诗人的眼中,延安是什么颜色呢?【预设】红色。从哪里看出的?“杨家岭的红旗高高的飘”“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红窗花”“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为什么延安在诗人的眼中是红色的?结合你的历史知识谈一谈。【预设】革命圣地,革命精神。延安,这座汇聚了光荣与梦想的城市,他本身够就是一首诗,一首关于中国革命的诗,16岁的贺敬之在这里,把自己的革命信仰萌发,壮大。所以说在他的心中,再回延安,他首先想到的是那永不磨灭的延安精神,延安魂。让我们一起齐读第五节,感受这永不磨灭的延安魂。四、总结环节回眸往昔,我们披荆斩棘,感慨万千。喜看今朝,我们喜迎变化,心旷神怡。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砥砺前行。希望我们新时代的少年们,在延安精神的感召下,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五、布置作业环节(三选一)1.背诵这首诗。2.仿照本诗信天游的诗歌特点,请你以《新回延安》为题,写出你期待看到的延安新面貌。3.诵读《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并与《回延安》进行对比,归纳出信天游特点。《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呦,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一杆杆的那个红旗呦,一杆杆枪咱们的队伍势力壮,千家万户哎咳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