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考化学分析(郑志强)_第1页
2017中考化学分析(郑志强)_第2页
2017中考化学分析(郑志强)_第3页
2017中考化学分析(郑志强)_第4页
2017中考化学分析(郑志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宁夏2017年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

化学学科质量分析郑志强一、命题指导思想1.有利于全面和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化学学科学习目标方面

所达到的水平。2.有利于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有效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3.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精

神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二、试卷总体结构1.题型结构

2017年中考化学试题仍然沿用了以往试卷的编排体例,有选择、填空、应用(包括计算)、实验探究四种题型,选择题仍然为四选一。题型选择填空应用(包括计算)实验探究数目13322赋分28141320分值比例(%)37.318.717.326.72.内容结构

2017年中考化学试题的命制原则——根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全面考查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初中化学的学习内容。

试题涵盖课程标准中的全部一级主题(共5个)和其中17个二级主题(共19个);——认真贯彻2017年宁夏中考化学学科《考试说明》的具体要求。试题所涉及的知识点105处,得分点54处。一级主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二级主题3个4个4个3个3个赋分242113134分值占比(%)32.0028.0017.3317.335.33三、试卷特点

试题着力突出学科主干知识,尤其注重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思想)的考查;重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方法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试题选取的情境、素材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具有时代气息,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试题文字语言表述清晰,设问准确,科学规范。整体体现出稳中有变,变中求新,避免了试题出现较大起伏,保持了试题的相对稳定。无繁、偏、难、怪试题。预计较易、适中、较难的分值比例约为41∶24∶10,基本符合水平测试和选拔性考试对试题的要求。整个试卷的阅读量约3000字左右(包括图示),作答字数约600字。特点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依据课标要求,突出主干知识

试题命制严格遵循《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之要求,突出考查初中阶段学生所学习的重点知识。在内容上继承了以往考查的主要方面,如物质分类思想、质量守恒意识、对常见物质性质的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三大气体的制备以及基本化学计算等。在形式上力求寓知识于情境之中,将所学知识与具体问题相联系,延伸思维,解答试题,强调对知识理解的准确性和运用的灵活性。2.贯彻《考试说明》,注重科学探究

试题命制在严格遵循《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全面贯彻2017年宁夏中考化学学科《考试说明》,结合宁夏实际,做到对自治区全体考生公平。科学探究始终是化学中考的核心内容之一。以所学知识为依托,以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为基本过程,完成一段探究历程,是历年来化学中考对科学探究考查的基本形式,2017年依然保持并延续。科学探究涉及8个要素,在被明确视为科学探究的试题(如第20题)中所涉及的科学探究要素达到6个。有所不同的是,2017年的科学探究类试题中首次出现否定句式的实验结论(第20题),权且可谓之“变中求新”的体现。这一“新”点,让“根据……的现象”得出“……不是……”也成为科学的结论,这既拓展了科学探究试题的领域,也还科学探究以更为全面和本来的面目。质疑源起于探究者内心,从“根据……的现象”得出“……不是……”再到“根据……的现象”得出“……是……”的这一过程,或许更能反映真实的科学发展所走过的路径。3.体现灵活开放,彰显时代精神答案不唯一是开放性试题的表现之一。2017年的化学中考有多处答案不唯一的试题(如第16、17、20题等)。一题多解为考生发挥自身水平和个性才华提供了机会,搭建了平台,也使试题能够更趋灵活和全面考查考生的分析、表达、探究和综合等各方面的能力,让死记硬背应对中考的方法无处可用。同时试题也注意彰显时代精神。通过我国成为全球首个成功试开采“可燃冰”的国家这一新闻报道,让考生从化学的视角认识“可燃冰”成为考点(第6题),让考生了解到“可燃冰”开采属世界科技前沿,油然而生爱国情怀;第20题的最后一空,虽然只有区区1分,但它会让考生更加确信,“科学的质疑精神”是新发现的开始。这些在作答过程中的感受无不是当今时代的学生需要养成和必备的,也是化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需要重视和关注的。4.重视情境设置,实现迁移运用知识的掌握,重点是理解,关键在运用。将知识置于一定的生活、生产的实际情境之中加以分析和解释,才是真理解,真运用。2017年的化学中考试题有六处不同程度的情境设置,有寓于概念的考查(第6题),有遴选知识的考查(第12题),也有思维指向的考查(第17、19题),更有延伸思维的考查(第20题)等等,功能不一,各有指向。既有将知识的出处回归本位,也有将解题条件寓于其中,让试题与实际紧密联系,实现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增强对学校教师实际教学的引导作用。四、考试情况分析(一)考试数据分析1.总体情况分析2017年宁夏化学中考抽样成绩统计表项目抽样人数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前27%考生的平均分后27%考生的平均分难度区分度合计7525475041.71

46.1415.9062.7819.010.550.58最高与最低差值04.54.6914.6922.636.7910.420.060.28注合格率按得满分的60%计;优秀率按得满分的百分85%计;难度=平均分/满分2017年宁夏化学中考成绩各分数段比例分布统计表(抽样74934人)分数段70~7569~6059~5049~4039~3029~2019~1010分以下人数2799137181289910968111591218493121895比例(%)3.7418.3117.2114.6414.8916.2612.432.53从以上统计可以看出:(1)各地均有满分考生,多数市县最低分为0分。(2)平均分、难度和区分度各地趋向一致,差异较小。——各地平均分在37.61~43.50分之间,最大差值仅为4.69分,合计平均为41.71分;——各地难度在0.52~0.58之间,最大差值仅为0.06,合计难度为0.55;——区分度在0.41~0.69之间,最大差值为0.28,合计区分度为0.58。各地平均分差异较小,说明试题符合全区化学教学的实际,有利于初中毕业学业水平的测试;合计难度为0.55分,说明试题整体难度适中;区分度为0.58,属于较高区分度,有利于高中阶段招生选拔;难度、区分度各地趋向一致,说明全区化学教学整体基本相当,反映出中考对初中化学教学具有引导性作用。(3)各地合格率、优秀率差异较大。——合格率在37.61~52.30%之间,最大差值为14.69%,合计合格率为46.14%;——优秀率在8.47~31.10%之间,最大差值达到22.63%,合计优秀率为15.90%。合格率、优秀率差异较大,说明各地考生在中、高分数段的分布差异比较明显,反映出各地教学处于中高端水平的发展不平衡,这对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质量会产生影响,相关地区的教育部门应引以重视。(4)实现测试与甄别功能,考生学业两极分化明显。——40分以上人数为40384人,占抽样人数的53.89%,说明试题整体具有较好的效度,基本能够发挥对全区化学教学水平的测试功能;——50分以上人数为29416人,占抽样人数的39.26%,说明试题整体具有较强的甄别性和较高的信度。——各分数段比例分布图(右图)出现两个明显的峰值,大体分别集中在60~69和20~29分段附近。双峰值的出现说明学生化学学业水平两极分化明显,各地应引以重视。2.考生答题情况分析从图中观察可知,2017年化学中考试题——平均难度≥0.65的实际较易试题有6道,分值为15分,占总分的20.00%;——平均难度在0.45~0.65之间的实际适中试题有10道,分值为52分,占总分的69.33%;——平均难度≤0.45的实际较难试题有3道,分值为8分,占总分的10.67%。这样实际较易、适中、较难的比例为15∶52∶8,与预设的41∶24∶10相比,除较难比例基本吻合外,其余存在较大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是统计方法存在差异。命题预设难度主要以逐一得分点为中心,分析确定其在该试题中所涉及的思路、方法等的难易程度评判该得分点的难度,而报表数据则是以某一试题的所有知识点得失分数情况计算某一试题的整体难度。这样,原本设为较容易的知识点或较容易的试题赋分大量转向适中难度的知识点或试题赋分。尽管如此,对于考生而言,课程标准的要求与考试所达到的实际程度依然存在相当一段距离,而这“一段距离”需要引起化学教师重视,并设法弥补。就各地而言,各试题难度极差(最大难度值与最小难度值之差)在0.20以内的有13道(黑色),说明多数试题所涉及的知识,各地考生掌握大体趋同,也印证了整体试题难度各地趋同的结论;难度极差介于0.20~0.35之间的试题有4道(蓝色),说明这些试题所涉及的知识,各地考生掌握程度略有差异;

难度极差大于0.35的有3道(红色),表现为差异较为明显。

总体而言,多数趋同,差异在个别之中。(二)典型试题分析1.平均难度小于0.45的较难试题分析根据统计,这样的试题共有4道,属于相对较难试题。试题3.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性质决定。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用氢氧化钠作干燥剂B.将氮气充入灯泡保护灯丝C.用活性炭消除房间内的异味D.用干冰营造仙境般的舞台效果考查知识点: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作答情况及分析:本题平均难度为0.43,平均分为0.84。根据一些地区所上报的分析报告,约有30%左右的考生选择A。说明对氢氧化钠作干燥剂的原理认识不够清晰。同时,对于“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即化学性质不活泼也属于化学性质”的认识模糊,也是本题得分率偏低的另一重要可能原因。教学建议:重视对原理性知识的教学,对于具体问题,先通过运用原理加以合理分析,然后作出判断;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树立“物质发生反应是化学性质的体现,不反应也是化学性质的体现”这一观念。试题6.央视《新闻联播》2017年5月18日报道:我国成为全球首个成功试开采“可燃冰”的国家。“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化学式:CH4·8H2O),常温下可放出大量甲烷,其分子呈笼状结构,宛如用水分子“编织”的笼子,而每个笼子中“关”着一个甲烷分子。下列有关甲烷水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甲烷水合物属于混合物B.甲烷水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0C.一个甲烷水合物分子由29个原子构成D.常温下甲烷水合物放出甲烷属于化学变化考查知识点:物质分类;化学式的意义及有关计算;化学变化的本质。作答情况及分析:本题平均难度为0.41,平均分为0.82。本题有三个特点,一是将解题可用信息寓于背景介绍之中;二是涉及知识点较多;三是题干部分叙述相对较长。得分率较低的首要原因是对“只有纯净物才可用化学式表示”的观念不牢固;其次是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不足。本试题同时也是各地难度极差最大的,从0.29~0.86不等,跨度达0.57,说明各地考生对化学式的理解与应用以及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差异明显。教学建议:强化学生对化学式的理解与应用,训练提高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试题7.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将碳酸钠固体放入稀硫酸中有大量气泡产生B.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不到明显变化C.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比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小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四氧化三铁固体考查知识点:常见物质的性质;描述现象的能力。作答情况及分析:本题平均难度为0.38,平均分为0.75。根据各地所上报的分析报告,有的地区约有30%左右的考生选择A。有审题不清的可能,也有对碳酸盐与酸的反应尚有相当数量的考生未能掌握的可能。本题的平均得分明显偏低,另一个原因或许未必是最次要的,那就是有更多的考生不知道现象与结论在描述方式上的区别。现象的描述是直接陈述客观事实,而结论的描述是可以陈述现象,但重点在于对现象分析之后的判断。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其中有无主观色彩的存在。教学建议:加强常见物质的性质教学,准确理解现象和结论及其区别,培养学生承认实事的习惯和态度,养成以事实(现象)为基础或依据,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的探究精神,并分别掌握现象和结论的描述方式。试题11.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t2℃丙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变为不饱和溶液B.三种物质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最明显的是甲C.t2℃甲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D.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2℃降到t1℃,甲析出晶体的质量比乙的多考查知识点:固体的溶解度;溶解度曲线;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晶。作答情况及分析:本题平均难度为0.19,平均分仅为0.39,是得分率最低的一道试题。本试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尽管都属于所教所学之范畴,但通过考试及统计证明,其中选项C和D的综合性、思辨性比较强,甚至过强。对于甄别、选拔,本试题或许作用明显,但就毕业水平检测则必要性较弱。教学建议:对于有关溶液的相关知识,教学要在课程标准规定的基础上,对其中的重难点要有针对性的分析、讲解和训练,真正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读懂溶解度曲线,领会其中的变化规律。2.各地难度极差在0.35~0.45的试题分析根据全区抽样统计,这样的试题共有2道,分别是8、10题。试题8.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式之一。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碳酸钠溶液的pH>7,说明碳酸钠溶液显碱性B.加热石油可炼制出汽油、煤油等多种物质,所以石油炼制过程是分解反应C.金属铝的表面在空气中被氧化可以保护里层的铝,所以金属铁也有类似的性质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某反应产物是硫酸铝和水,则反应物一定是硫酸和氢氧化铝考查知识点:酸碱性与pH;石油是混合物;金属腐蚀;化学变化;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作答情况及分析:本题各地难度值从0.35~0.71不等,难度极差为0.36。本试题的四个选项所涉及的知识相对独立,但就每一选项之内以推理的思维方式能否形成必然的联系,则必须拥有相关的化学知识作为支撑,作出判断。推理作为一种思维带有预见性,对学习化学固然重要,但通过诸如推理之类的思维而得出的联系,则必须通过实验检验,这是化学的本质决定的。结论靠实验得出,而结论的反向逆推理是否成立或正确,也同样要用实验检验。本题难度极差较大,首先反映出各地考生掌握相关知识的差异,其次是建立各知识间的相关联系存在差异。教学建议:加强基础教学,重视内在的逻辑联系,树立实验意识。试题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就发生燃烧B.燃着的酒精灯被碰倒,引发酒精在桌面燃烧,可用湿布盖灭C.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D.将木柴架空燃烧会更旺,原因是这样能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考查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作答情况及分析:本题各地难度值从0.43~0.88不等,平均难度为0.77,难度极差为0.45。本试题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单一。从全区整体看,不属于难题范畴,难度极差较大是个别地区得分率偏低所致。教学建议:加强有关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教学,结合实际,具体分析,准确定位所运用的知识。3.非选择试题分析

对各地所报数据的汇总发现,非选择试题的难度分布在0.46~0.87之间,都属于适中或较易难度试题,且各地难度极差较小,在0.07~0.24之间。这说明各地考生对非选择试题的解答总体趋同,差异较小。下面重点就其中考生作答出现的主要错误进行分析。试题14.(4分)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请按下列要求写出化学符号。(1)氧化镁

;(2)三个铁离子

;(3)酒精

;(4)碳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

本试题平均难度为0.71,各地难度极差为0.08,所涉及知识属于化学用语考查,包括化学式、离子符号和化合价的书写与表达。典型错误表现:①将氧化镁的化学式写成“MgO2”、“MgCl2”;②将“三个铁离子”写成“3Fe2+”、“3Fe+2”、“3Fe+3”;③酒精化学式首先是不会写,其次是乱写,如“CH5OH”、“C2H5OOH”等等;④“碳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首先是将化学式写错,如写成“NaCO3”、“Na2SO4”,其次是与离子符号书写相互混淆,甚至不写化学式,只写“”了事。试题15.(3分)右图是某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是

;示意图中X=

;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或“失”)电子。本试题平均难度为0.87,各地难度极差为0.05,在所有试题中,本题得分率最高,难度极差也最小。试题以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载体(近年少见),考查核电荷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以及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判断得失难易。典型错误表现:本题失分大多在最后一空。试题16.(7分)下列是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图。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气体若选用A装置,除因为反应条件需要加热外,还因为

。写一个用A装置制取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该气体可用C装置收集,检验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证明该气体已收集满。(2)气体X的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酸反应,可由一种固体物质与水反应生成。要得到一瓶干燥的该气体,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是

(填字母),可选用

做干燥剂。气体X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X+5O24CO2+2H2O,则X的化学式是

。本试题平均难度为0.54,各地难度极差为0.24。试题围绕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备气体,知识涉及反应原理、选用发生、收集、干燥装置和干燥剂,并与质量守恒定律相联系。典型错误表现:(1)之填空一:反应物的状态(机械记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答非所问)、试管口塞棉花(以偏概全);(1)之填空二:化学方程式不配平、高锰酸钾、锰酸钾、或氯酸钾的化学式写错;(1)之填空三:将O2和CO2的验满方法混淆;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语言组织不当,语句不通;错别字较多(如将集气瓶写成“机器瓶”或“集体瓶”;火星写成“火芯”)。(2)之填空一:BDE、ADE、BD、BC等。(2)之填空二:硫酸(不注明“浓”)、稀硫酸、氢氧化钠、硫酸溶液、氢氧化钙、生石灰、无水硫酸铜等。(2)之填空三:H2C2、(CH)2(规则不明)、CH4、C2H4等。第14、15、16题是整个试卷的第二部分——填空失分之一,化学用语不会书写、书写错误或书写不规范。“不会书写”属学习无效;“书写错误”属未领会要领;“书写不规范”更多则属不良习惯或模仿对象有不规范之嫌。失分之二,相关知识缺失,无从作答;失分之三,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匮乏;失分之四,不会发现有用信息,机械记忆,不知变通。试题17.(8分)小明去年暑假随父母到南方旅游。江南水乡,烟雨蒙蒙,别有一番风景。(1)小明发现,南方的公交车铁质部件的锈蚀情况明显比银川的严重。他感到奇怪,但很快就明白了,原因是江南地区的

,铁更易锈蚀。钢铁材料锈蚀会造成很大损失,写出一个在常温下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

。(2)金属家族有众多“兄弟”。把形状、大小相同的铁、铜、铝三种洁净的金属,分别放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体积相同的稀盐酸中,反应最为剧烈的金属是

,不反应的是

,这反映出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差异很大。(3)若要验证金属锌的活动性强弱在铝和铁之间,可选择

溶液,分别将铝和铁放入其中观察。写出其中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本试题平均难度为0.59,各地难度极差为0.12。试题从金属的锈蚀伸向金属活动性顺序,再到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情境设置之中隐含着解答条件。典型错误表现:(1)之填空一:水、温度低、气温潮湿、铁同时接触氧气和水、空气好、气候干燥、雨多、环境污染严重、酸雨多、腐蚀性强等;(知识缺失)(1)之填空二:铁锈的主要成分不知为何,导致无法书写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不知氧化铁中的铁的化合价,导致书写错误、化学方程式不配平、随意添加反应条件。(2)之填空一和二:元素符号大小写不分(如Al写为AL,Cu写为Ca或cu等)。(3)之填空一:本填空错误的关键是思路不明,未能围绕金属锌的盐溶液选择,导致所填物质名称繁多而无依据;(3)之填空二:由于前一填空出错,必然导致此空所填准确率更低,且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依旧如前所述。试题18.(5分)实验室测定一瓶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该稀硫酸100g,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完全反应后生成46.6g沉淀。试计算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本试题平均难度为0.54,各地难度极差为0.18。本题涉及两方面的计算,一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二是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典型错误表现:①所设未知数与后续计算意义不符,如“设稀硫酸的质量为x”,但x实际为质量分数;②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或不完整;③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有误;④比例关系不对应或比例式计算错误。第17、18题是整个试卷的第三部分——应用。通过对各地区所上报的分析报告归纳可知,失分之一:不能从试题的情境设置中发现有用信息,为作答服务;失分之二:与解题有关的知识掌握有限,思路不明,无从作答;失分之三:化学用语依旧是短板;但是,从部分地区所上报的分析报告可知,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方面,将溶液质量直接代入化学方程式的比例式计算的情况,与往年比较明显减少。可谓可喜进步!试题19.(8分)县农业技术员在做土地调查时发现,喜耕田的承包地土壤呈酸性,建议他用熟石灰改良。喜耕田在向地里抛撒熟石灰时,小明和小旭发现熟石灰有部分呈块状,认为熟石灰已变质。于是他们取来一些样品,分别做实验验证。(1)小明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滴加

,试管内有

产生。于是小明断定熟石灰已变质。(2)小旭也取少量样品放入烧杯,加入少量水,充分搅拌,过滤,向滤液中滴加

溶液,滤液

。于是小旭断定熟石灰没有变质。(3)小明的实验所依据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而小旭的结论依据是样品中仍然存在

。(4)根据小明和小旭的实验及结论,你的结论是

。本试题平均难度为0.56,各地难度极差为0.10。本题首先呈现的是利用不同的知识对同一问题进行探究而得出相反的结论,揭示出从不同的视角研究观察,所得到的认识不同。其次则是对上述不同结论作出解释。最后由考生通过综合分析,得出自己的认识。本题所考查的相关知识,近年来几度出现,今年只是方式有所改变。典型错误表现:(1)之填空一:石蕊、酚酞、碳酸、碳酸钠、氢氧化钙等(原理不明);(1)之填空二:变蓝、变红、沉淀、汽包、有刺激性气味、水泡等;(2)之填空一:盐酸、硫酸、BaCl2、CaCl2等;(2)之填空二:变色、气泡、沉淀等;(3)之填空一:知道书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但碳酸钙化学式写错、写成氢氧化钙变质的方程式、写成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成检验氢氧化钙的化学方程式;(3)之填空二:CaCO3、Na2CO3、CaO、NaOH等;(4)之填空:熟石灰变质、熟石灰可能部分变质,可能完全变质,可能没变质、生石灰变质、氢氧化钠变质、改良酸性土壤等。(知识混淆)试题20.(12分)化学课堂上,老师做了如图一的实验(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2)小明发现通入试管②里的气体有逸出液面的现象,怀疑试管①里还有其它气体生成,比如一氧化碳。老师首先赞扬小明有科学的质疑精神,建议在化学兴趣小组的活动中展开探究。请你也参与其中,一起探究。【提出问题】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还有一氧化碳生成吗?【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没有一氧化碳生成;猜想二:还有一氧化碳生成【设计方案】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设计出如图二实验。为了提高实验效果,小明加大了反应物的用量。老师提示:先将两个开关都打开,再加热,反复挤压气球一会儿。老师这样提示的目的是

。【进行实验】实

作实验现象实

论先按老师的提示操作,加热一会儿后,关闭开关2。待充分反应,关闭开关1,停止加热。

逸出液面的气体不是二氧化碳

逸出液面的气体是一氧化碳。猜想二成立(1)随着不断加热,试管①里逐渐有红色固体产生,化学方程式为

C+2CuO2Cu+CO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同时试管②里的现象是

,化学方程式为

【交流与提高】同学们通过对以上实验的讨论与分析,认为一氧化碳的产生至少源自两个反应:一是试管内反应物直接反应生成;二是生成物又发生反应而生成。请你写出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

。实验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浓溶液吸收没有明显现象,同学们想进一步检验该反应的生成物,可选用的药品有

(填序号)。①酚酞溶液

②氢氧化钙溶液

③稀盐酸

④锌粒

⑤氯化钙溶液【评价与反思】经过本次活动,同学们感到,正是因为小明具有

精神,我们这次活动才有了更多、更新的收获。

本试题主要围绕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以实验探究的方式而展开,知识点涉及反应基本类型、相关反应现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化学变化的本质和实验基本技能及解释,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同时也涉及到科学探究的多个要素。本题平均难度为0.46(适中),各地难度极差为0.07,在非选择试题中得分率最低,同时也是难度极差最小的。这说明将科学探究的一些要素纳入考查之中,相较于较为单纯的对原理、知识、现象等的考查更有难度,对于自主运用知识、设计实验并达到整个过程的合理与“自洽”都有更高的要求。第19、20题是整个试卷的第四部分——实验探究

这类试题要求考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试题所提供的信息,根据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科学探究的诸要素,在作答中形成或完善一个由操作到现象再到结论的探究过程,并能对其中的关键之处作出正确解释。两题的明显不同在于,第20题引入了科学探究的部分要素,并具有相对完整的探究过程,这或许也是两题难度和难度极差不同的重要原因。五、教学建议1.根据课标教学,领会考试说明

中考试题的命制始终严格遵循《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课程标准》为最高纲领性指导,既统领教学,也是命题的最终依据。《考试说明》结合了宁夏的整体实际,具有指向意义,特别是在中考复习阶段。建议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对其中的“课程内容”熟悉于心,全面施于课堂;同时关注《考试说明》,做到复习有针对性,有的放矢。2.夯实基础教学,强化灵活运用任何考试都不外乎以具体或基础的知识为依托,对应考者进行知晓、理解、迁移和运用等方面的考核或考查。化学中考一样如此。回顾上述分析,乃至多年来的中考分析,基础知识缺失始终是失分的主要方面。当一道试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考生不明,就会失去解题思路的起点,作答也就无从谈起。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师要把握兴趣、理解和运用三者之间的关系。有趣的化学老师是引发学生对化学感兴趣的重要因素;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帮助学生内化理解是重点,其外在表现的关键是灵活迁移与运用。当学生对知识有内化理解,则为灵活迁移与运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就为应对中考储备了坚实的实力。3.重视科学探究,关注学科思想方法化学的本质特征是实验,一切化学知识都来自实验。实验探究早已成为中考试题的重要形式之一,而且是赋分较多的题型。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在过程中练习操作,体会规则,观察现象,获得结论,引发思考,是提升学生探究能力不可或缺的环节。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实验观,一是要培养学生承认事实的态度,准确叙述实验操作,客观描述实验现象;二是结合科学探究的诸要素,引导学生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通过对所做实验和所得现象的分析,发现其中的必然联系,从而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基本的探究链或探究模式;三是确立不断实验的意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