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附答案与解析)_第1页
黑龙江省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附答案与解析)_第2页
黑龙江省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附答案与解析)_第3页
黑龙江省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附答案与解析)_第4页
黑龙江省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附答案与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黑龙江省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附答案与解析)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题可先使用2B铅笔填涂,然后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第Ⅰ卷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北京时间2023年12月10日9时58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九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圆满完成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500次发射。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时,国际标准时间(

)A.

12月10日13时58分

B.

12月10日1时58分C.

12月10日17时58分

D.

12月9日17时58分2.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时,全球旧一天与新一天的范围比约为(

)A.

5:7

B.

2:3C.

3:2

D.

7:5

【答案】1.B

2.A【解析】【1题详解】国际标准时间为零时区的区时,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时间为北京时间12月10日9时58分,国际标准时间比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晚8个小时,为2023年12月10日1时58分,B正确,ACD错误,故选B。【2题详解】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时间为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12月10日9时58分,此时西1区为10日0时58分,西2区为9日23时58分,西1区往东至东12区为新的一天,共跨13.5个时区。西2区往西至西12区为旧的一天,共跨10.5个时区,因此全球旧一天与新一天的范围比为10.5:13.5,约为5:7,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各时区同一使用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就叫区时。时刻为东早西晚,相邻两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2022年2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团队在喜马拉雅琼嘉岗地区发现了超大型具有工业价值的伟晶岩锂矿。伟晶岩是由巨粒矿物组成的淡色结晶岩,是富含挥发成分的硅酸盐残浆侵入到火成岩或围岩裂隙中缓慢结晶而成的,按矿物的组合可分为花岗伟晶岩、霞石正长伟晶岩和辉长伟晶岩。花岗伟晶岩是伟晶岩中最常见的一种,富含锂、铍等多种稀有元素。下图示意我国喜马拉雅琼嘉岗地区花岗岩和花岗伟晶岩的形成时代。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推测喜马拉雅琼嘉岗地区的花岗伟晶岩可能分布于(

)A.

地壳表层顶部B.

地壳较深层处C.

下地幔顶部D.

火山口外围4.

距今500百万~425百万年间喜马拉雅琼嘉岗地区地壳板块的多次碰撞、俯冲,有利于(

)A.

缩小海陆间差异,抑制季风环流形成

B.

发育地表河流,形成多种河流地貌C.

形成多种沉积岩,奠定植物生长基础

D.

发育各类岩浆岩,促进地壳发育成熟【答案】3.B

4.D【解析】【3题详解】读图并结合文字材料可知,花岗伟晶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并且是“是富含挥发分的硅酸盐残浆侵入到火成岩或围岩裂隙中缓慢结晶而成的”,由于是残浆上侵,故花岗伟晶岩形成的位置比较靠下,多分布在地下软流层以上的地壳深层,B正确,C错误;地壳表层顶部、火山口外围都不是侵入型岩浆岩的形成环境,排除AD。故选B。【4题详解】季风环流形成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距今500百万一425百万年间东秦岭地区地壳板块的多次碰撞俯冲对海陆的热力差异影响不大,A错误;读图可知,在距今500百万一425百万年间东秦岭地区地壳经历了数次的碰撞和俯冲,形成大面积的花岗岩,说明东秦岭地区经历了长期的、频繁的岩浆作用,此阶段主要是内力作用,BC都是外力作用,与题意不符,排除BC;岩浆不断地侵入、凝结发育形成各类坚硬的花岗岩,且面积不断扩大,陆地面积也在发生变化,有利于促进地壳进一步发育成熟,D正确。故选D。

【点睛】岩浆岩是岩浆上升冷凝形成,是内力作用的结果,喷出岩形成于地表;侵入岩形成于地表之下。巴丹吉林沙漠是中国第三大沙漠,年降水量40~80毫米,蒸发量超过3000毫米,已探明的湖泊有144个,被称为“沙漠千湖”。这些湖泊冬季不结冰,冬夏水位恒定,水量不增不减。经测定该区域湖泊水的矿化指标与周边地表水差异较大,与断裂带深层的地下水相近,与沙漠东南缘和南缘山区的大气降水具有同源性。下图示意巴丹吉林沙漠地理位置及周围地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5.

巴丹吉林沙漠中多为咸水湖的原因和主要补给水源组合正确的是(

)A.

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地下水补给为主B.

下渗量大,水量减少

大气降水补给为主C.

大量盐类注入,蒸发旺盛

河流水补给为主D.

年均水温较低,终年不冻

冰川融水补给为主6.

巴丹吉林沙漠中湖泊冬夏水位恒定,水量不增不减的主要原因是(

)①昼夜温差大,水汽凝结成露水,通过沙粒缝隙进入地下②断裂带分布多,地下水易渗出,补给水源稳定

③周围高山分布多,冰雪融水补给多④沙漠气候干旱,年内蒸发量差异较大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答案】5.A

6.A【解析】【5题详解】根据材料“年降水量40~80毫米,蒸发量超过3000毫米"可知,巴丹吉林沙漠降水量稀少,蒸发量巨大,湖水中的盐分易不断积累,使湖泊成为咸水湖;由于该沙漠中的湖泊大多为内流湖,没有盐分排泄通道,盐分无法排出,使湖水盐分不断增加。根据材料“冬夏水位恒定,水量不增不减”以及“经测定该区域湖泊水的矿化指标与周边地表水差异较大,与断裂带深层的地下水相近,与沙漠东南缘和南缘山区的大气降水具有同源性”可知,这些湖泊主要的补给水源为祁连山冰川融水形成的地下水。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6题详解】湖泊冬夏水位恒定、水量不增不减的原因,应该跟湖泊补给量(收)和水汽的蒸发量(支)相差不大有关。由于巴丹吉林沙漠地处西北,昼夜温差大,夜晚水汽凝结成露水,通过沙粒缝隙进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当地多断裂带,地下水沿着断裂带渗出,补给湖泊,补给水源稳定。巴丹吉林沙漠周围多高山,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补给湖泊量较大,其补给量大体上与蒸发量相当,使湖泊水量不增不减。①②③正确;年内蒸发量差异较大会导致水量不稳定,出现明显增减,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湖泊的补给水源类型有:大气降水、河流水、地下水、冰雪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等。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最大的丹顶鹤繁殖地。丹顶鹤每年10-11月向南迁徙越冬,次年2-3月返回繁殖地。江苏省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丹顶鹤分布数量最多的越冬地。下图是丹顶鹤偏爱的生境类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生境类型生境面积(km2)丹顶鹤数量草滩230.37351盐地碱蓬滩175.5317泥滩3176.3637芦苇滩107.04136水产养殖塘251.17236盐田324.5116稻田6.67140大米草滩81.5434

7.

丹顶鹤最偏爱的生境类型是(

)A.

草滩

B.

芦苇滩

C.

稻田

D.

泥滩8.

各生境类型为丹顶鹤生存所提供的条件,叙述合理的是(

)A.

收割后稻田中有散落的稻谷和草籽为丹顶鹤提供了丰富的食物B.

芦苇滩地势平坦,为丹顶鹤的觅食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C.

稻田植株高大,冬季可以为丹顶鹤提供避风和躲避天敌场所D.

稻田中有浮游植物和鱼类为丹顶鹤提供丰富的食物和生存空间9.

鄱阳湖也是丹顶鹤的越冬地,但是丹顶鹤数量极少,其原因错误的是(

)A.

冬季丹顶鹤南迁路线较远

B.

途经区人口密集不利于南下C.

冬季鄱阳湖水位较高,栖息地面积大

D.

鄱阳湖湿地人为开发严重【答案】7.C

8.A

9.C

【解析】【分析】本组选择题以我国黑龙江扎龙和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为背景材料设置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的掌握,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7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丹顶鹤单位面积内分布数量最多的区域是丹顶鹤最偏爱的生境类型,由分别计算出四种生境的单位面积丹顶鹤数量,草滩不足2只丹顶鹤,芦苇滩只有1~2只,稻田大约20只丹顶鹤,泥滩的单位面积内丹顶鹤最少。由此可知,丹顶鹤最偏爱的生境类型是稻田,所以C项正确,ABD错误。故选C。【8题详解】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丹顶鹤生存需要觅食,而稻田在收割之后,会散落较多的稻谷或者草籽,可以为其提供食物,因此丹顶鹤会选择稻田栖息,因此A项正确。我国南方稻田面积大、地势平坦为丹顶鹤的觅食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B项错误。芦苇滩和稻田相比,芦苇植株高大,冬季可以为丹顶鹤提供避风和躲避天敌场所,因此C项错误。芦苇滩中有浮游植物和鱼类为丹顶鹤提供丰富的食物和生存空间,因此D项错误。故选A。【9题详解】题干要求选择鄱阳湖丹顶鹤数量极少的错误原因。由材料可知,丹顶鹤在过冬之际,迁徙到南方(江苏)地区,鄱阳湖相对于江苏省,南迁路线较远,因此A项不满足题干要求。丹顶鹤迁徙途经的地区人口比较密集,不利于丹顶鹤南下,因此B项不满足题干要求。鄱阳湖周边人类活动频繁,不利于丹顶鹤越冬,因此D项不满足题干要求。鄱阳湖位于季风气候区,冬季是枯水期,湖泊水位较低,栖息地面积较小,因此C项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以鹤类等大型水禽为主的珍稀水禽分布区,是世界上最大的丹顶鹤繁殖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齐齐哈尔市东南部松嫩平原、乌裕尔河下游湖沼苇草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23°47'~124°37',北纬46°52'~47°32',总面积21万公顷。属湿地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拥有世界闻名的扎龙湿地,是世界最大的芦苇湿地。199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世界上现有鹤类15种,中国有9种,扎龙有6种;全世界丹顶鹤不足2000只,扎龙有400多只。

2009年9月10日,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在太平洋的东北部存在一个面积巨大的由垃圾堆积而成的“新大陆”,被称为太平洋垃圾岛,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和夏威夷海域(见下图)。据统计,这个“垃圾岛”面积约有14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是四个日本的面积,这里的垃圾已经达到了350万吨的重量,由大量塑料瓶、塑料袋、废弃渔网、绝缘材料和微小的塑料残片组成,其中最多的是废弃的渔网。“垃圾岛”呈顺时针方向在原地缓慢转动。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

推动“垃圾岛”呈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动力主要来自(

)A.

海底岩浆活动

B.

盛行风和洋流

C.

地球公转运动

D.

海洋潮汐11.

下列四国中,对图中“垃圾岛”贡献最小的国家是(

)A.

中国

B.

印度

C.

美国

D.

日本【答案】10.B

11.B【解析】【10题详解】据图可知,垃圾岛位于北太平洋中低纬度地区,南侧受到东北信风影响,北侧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再加上北半球北太平洋暖流、阿拉斯加暖流等洋流的影响,导致"垃圾岛"呈顺时针缓慢转动,B正确。海底岩浆活动、地球公转运动、海洋潮汐与“垃圾岛”呈顺时针缓慢转动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垃圾岛"位于北太平洋的东北部,环太平洋国家均有可能参与“贡献”,美国、中国、日本均位于太平洋沿岸,而印度没有位于太平洋沿岸,因此印度对图中“垃圾岛""贡献最小,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洋流是海洋中的水常年稳定的沿着一定的方向做的大规模的运动,盛行风是推动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苔原带植被多由低矮灌木及苔藓地衣组成,大多数灌木为极地特有种。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呈东西向延伸,仅存在于北冰洋沿岸陆地及岛屿,宽度较小,第四纪冰期,苔原带一度扩展至我国阿尔泰山一阴山一线。其后,随着气温升高,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拔退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

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亚欧大陆苔原带将(

)A.

整体向北移动

B.

整体向南移动

C.

面积扩大

D.

面积缩小13.

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表明(

)A.

苔原植被对温度差异不敏感

B.

亚欧大陆北部湿度东西向差异小C.

苔原植被对湿度差异不敏感

D.

亚欧大陆降水北部最多14.

祁连山地针叶林带以上未发现极地特有种灌木,可能是因为祁连山地(

)A.

目前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

B.

目前基带气温高C.

冰期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

D.

冰期基带气温高【答案】12.D

13.B

14.D【解析】【分析】【12题详解】全球气温升高,苔原带南部植被会出现变化,亚欧大陆北部为海洋,苔原带无法向北延伸,苔原带面积缩小,D正确。【13题详解】

亚欧大陆北部,受海洋的影响大,且气温低、蒸发小,湿度东西向差异小,植被差异小,B正确。东西向所处纬度基本相同,西岸受暖流影响气温高,东岸受寒流影响气温高,A错误。水分对植被生长影响大,C错误。亚欧大陆北部受极地冷气团控制时间长,空气中水汽含量不高,降水少,D错误。【14题详解】第四纪冰期,苔原带一度扩展至我国阿尔泰山一阴山一线。随着气温升高,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拔退却。祁连山地针叶林带以上未发现极地特有种灌木,可能是因为冰期基带温度高,针叶林带以上温度高,不满足基地特有物种的生长条件,D正确。祁连山地针叶林带以上有冰雪存在,温度低,AB错误。针叶林所处海拔高,冰期气温低,C错误。【点睛】圣克鲁斯岛位于南美洲海岸以西约1000千米的赤道上,位于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地区是加拉帕戈斯群岛第二大岛,受洋流和风的相互作用,具有独特的气候特征。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下,岛上的气候分为明显的热季(1-5月)和凉季(6-12月)。中央山峰的东南坡海拔400米以上的高地多茂密的云雾林,在凉季出现云雾,尤其是凉季初期出现成层云雾,不易扩散。下图示意圣克鲁斯岛的位置。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5.

推测圣克鲁斯岛形成的主要原因(

)①位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②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③位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之间的生长边界,地壳运动活跃④多火山活动,海底火山熔岩不断堆积,直到厚度颇大,最终突出在海面上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6.

分析圣克鲁斯岛东南坡高地在凉季初期出现成层云雾的原因(

)①凉季初期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圣克鲁斯岛受东南信风控制明显②受赤道逆流影响,水温高,东南信风将暖湿空气带到圣克鲁斯岛③气流抬升过程中温度降低,水汽凝结④与上部较暖空气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云雾成层,不易扩散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答案】15.B

16.D【解析】【15题详解】结合图文资料可知,圣克鲁斯岛位于南美洲海岸以西约1000千米的赤道上,位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①正确,②③错误;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多火山活动,海底火山熔岩不断堆积,直到厚度颇大,最终突出在海面上,④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凉季(6-12月)初期为6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圣克鲁斯岛受东南信风控制明显,①正确;圣克鲁斯岛东南部海域位于秘鲁寒流北上的路径上,受秘鲁寒流影响,水温低较低,②错误;东南信风将寒流冷却的空气带到圣克鲁斯岛,在地形的抬升下,气流温度进一步降低,水汽易凝结,易形成云雾;由于该岛屿位于赤道,总体气温较高,底部东南信风携带而来的冷空气与上部较暖空气形成逆温层,使得大气稳定,云雾难以消散,而出现成层云雾,③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云雾的形成需要具备充足的水汽条件、遇冷凝结条件、微风或无风环境(大气稳定)。火地岛位于南美洲的最南端,岛上有很多树木,树冠形状奇特,当地称作“醉汉树”。首府乌斯怀亚是世界上最南端的城市,由于距南极洲只有800公里,因此成为南极洲探险和考察起航和补给基地。下图示意火地岛区域和醉汉树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7.

该岛醉汉树倾斜的方向是(

)A.

东北

B.

东南

C.

西南

D.

西北18.

下列关于火地岛自然环境和成因组合正确的是(

)①大部分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受盛行西风影响,降水多②东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③西部为亚热常绿硬叶林植被——受气压带风带交替影响④东部为温带草原植被——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9.

从乌斯怀亚前往南极洲探险和考察人数最多的月份为(

)A.

4月

B.

7月

C.

9月

D.

12月【答案】17.B

18.B

19.D【解析】【17题详解】读图可知,火地岛位于南半球盛行西风带控制区,盛行西北风,受西北风影响,醉汉树往东南方向倾斜,B正确,ACD错误,故选B。【18题详解】火地岛位于中纬西风带,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降水多,大部分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①正确,③错误;火地岛面积较小,海陆热力差异不显著,东部没有形成温带季风气候,②错误;由于火地岛中部地势较高,东部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植被为温带草原,④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19题详解】与4、7、9月相比,12月太阳直射点位置靠南,南极地区太阳高度较大,气温较高,昼长较长,是从乌斯怀亚前往南极洲探险和考察人数最多的月份,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全年受盛行西风控制,气候温和湿润。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下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0.

高山林线分布高度(

)A.

最高的地区是我国西南的横断山区

B.

最低的地区是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区C.

自南向北逐渐降低的主导因素是热量

D.

西部普遍高于东部的主导因素是水分21.

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

纬度低,气温较高

B.

太阳辐射强,气温高C.

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D.

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22.

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其主要原因是(

)A.

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

B.

地势低平,降水较少C.

冻土发育,排水不畅

D.

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答案】20.C

21.D

22.C【解析】【20题详解】图中林线最高的地区为藏南,不是横断山区,A错误。最低的在东北北部,B错误。大致由南向北林线高度逐渐降低,明显有纬度地带性,热量应是主导因素,C正确。西部普遍高于东部的主导因素是海陆位置,西部远离海洋,大陆性强的地方,降水少春季升温快,夏季温度高林线也就更高,D错误.故选C.【21题详解】

森林茂盛的地区水热组合条件好。纬度差异表现在南北方向上,气温较高的位置为南坡,而不是东端,A错误;太阳辐射强,不一定气温高,B错误了;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应该没有森林分布,C错误;在山地迎风坡,水热组合条件好,有利于森林的生长。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受西南季风影响显著,热量相对丰富,带来丰沛的降水,水热条件好,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而其他地区不易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据此分析D正确,故选D。【22题详解】乙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河谷和平地冻土发育,排水不畅,涝渍现象严重,不利于森林的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地下水顺地势向下流,不易出现涝渍现象,所以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据此分析,C正确,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应该较高,且该地主要是耐寒的树种受气温影响小,A错误。该地热量不足,该地蒸发弱,降水整体较丰富,降水不是制约该地区植物生长的主导因素,B错误。D选项答非所问,背风坡与河谷、平地无关,D错误。故选C。【点睛】林线的高度,主要有两个影响因素:①温度:低纬度、阳坡的温度较高,植被生长茂盛,因此林线的分布较高;②降水:低气压带控制区、迎风坡、沿海地区的水分充足,降水较多,适宜植被生长,因此林线的分布较高。2023年12月13日,中央气象台在挂起了寒潮预警、暴雪预警、冰冻黄色预警,陕北南部和秦岭东部、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西部、河北南部、山东中部、湖北西北部等地区有冻雨现象。冻雨是高空的冰晶、雪花下降到距地面2000-3000米的中间暖层时,因周围温度升高而融化成为低于0℃的过冷却水滴,当这些过冷却水滴降落到近地面并接触到温度低于0℃的地面或物体表面时,就会迅速冻结成晶莹透明的冰壳的特殊天气现象。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3.

冻雨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图中的(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24.

当某地区出现冻雨现象时,该地区(

)A.

处在单一气团的控制下

B.

上空有逆温层存在C.

正值春秋季节

D.

地下潜水水位迅速上升25.

当某地区形成冻雨现象时,下列气温的垂直分布示意图中最有可能的是(

)A.

B.

C.

D.

【答案】23.A

24.B

25.B【解析】【23题详解】据题意分析,冻雨形成要满足湿度大和气温在0℃以下,①处在图中冷锋的锋后,冷锋降水集中在锋后,湿度大,而且图中气温在0°C以下,满足冻雨形成条件,A正确;②处、④处气温在0°C以上,BD错误;高空的冰晶、雪花下降到距地面2000-3000米时才易形成冻雨,③处距离地面3000米以上,C错误。故选A。【24题详解】

图中冻雨形成于冷、暖气团交汇处,不是单一气团控制,A错误;据图分析,①处气温在0℃以下,在①处锋面上空,气温大于0℃,形成逆温层,B正确;天空出现冰晶、雪花可判断冻雨形成季节在冬春季节,C错误;冻雨并不会迅速下渗,地下潜水水位不会迅速上升,D错误。故选B。【25题详解】根据材料分析,冻雨形成过程中,上层、底层温度低,中间有一暖层。读图,图A、D中的折线温度始终小于0℃,不会有化为水滴的过程,故AD错误;图C是上、下层暖,中间层冷,C错误;图B为上下层冷,中间层暖,符合冻雨形成的条件,B正确。故选B。【点睛】冷锋过境时,由于强烈的对流,会引起暖湿气团中的水汽急剧降温而形成猛烈的降水,一般表现为冻雨,降雪或冰雹,而且空气温差大,还会导致大风降温,属于强对流天气。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道大题,共50分)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哲勒克买尔沟位于新疆萨吾尔山北麓东段面积广阔的洪积扇上,沟谷宽1~2千米,谷深可达800米,是新疆重要的早春牧场之一。该地区年降水量只有200毫米,冬季盛行偏东风,其他季节盛行偏西风。新中国成立后,喀尔交镇为改善民生,在当地最大的季节性河流喀尔交河上游修建大坝。下图为哲勒克买尔沟位置示意图。(1)分析哲勒克买尔沟成为早春牧场的自然条件。(2)从外力作用的角度,说明哲勒克买尔沟的形成过程。(3)阐述喀尔交镇修建大坝对河流下游的水文及地貌特征的影响。

【答案】(1)沟谷呈南北走向,地形封闭,受冬季风影响小,春季气温相对较高;位于洪积扇,地下水位埋藏浅,水源充足;沟谷温度相对较高,水分条件较好,植物发芽早,牧草丰富。

(2)萨吾尔山地处西北内陆,风化作用强烈,形成众多岩石碎屑;季节性的河流挟带砾石和泥沙,冲出山口,河流下游流速减缓,砾石和泥沙堆积形成洪积扇;夏季暴雨或春夏季冰雪融水形成山洪,侵蚀作用强,使坡面出现冲沟。

(3)水文:调节了下游河段的径流量,水量的季节变化减小。地貌:河流下游的含沙量减少;下游洪积扇发育速度减缓;风成地貌发育有所增强。【解析】【分析】本题以新疆哲勒克买尔沟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农业区位、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地理环境整体性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体现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哲勒克买尔沟谷呈南北走向,地形封闭;该地冬季盛行偏东风,受地形影响,冬季风影响小,春季气温相对较高;地处萨吾尔山北麓东段面积广阔洪积扇上,地下水位埋藏浅,水源充足;沟谷温度相对较高,水分条件较好,水热条件好,植物发芽早,牧草丰富,故成为早春牧场。【小问2详解】萨吾尔山地处西北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风化作用强烈,形成众多岩石碎屑;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季节性的河流挟带砾石和泥沙,冲出山口,在山麓地区,河流流速减缓,砾石和泥沙堆积形成洪积扇;夏季暴雨或春夏季冰雪融水形成山洪,流水强烈侵蚀地表疏松的沉积物,使坡面出现冲沟,形成哲勒克买尔沟。【小问3详解】读图可知喀尔交镇位于喀尔交河上游,该镇修建大坝对河流水文的影响是:水坝拦水拦沙,调节了喀尔交河下游河段的径流量,使河流水量的季节变化减小;河流下游的含沙量减少。对地貌的影响是:水坝拦水拦沙,河流下游的含沙量减少,河流沉积作用减弱,下游洪积扇发育速度减缓;风力作用加强,风成地貌发育有所增强。

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海雾是海洋上低层大气中的一种水汽凝结现象。在沿海地区,海雾可以向陆地延伸。“捕雾取水”是该国一个非政府组织筹划的供水项目,通过搭建大型的、垂直于地面的捕雾器来过滤定期流入海岸的雾,并将其汇集到水箱中供后续的使用与分配,缓解了当地西海岸干旱缺水的困境。材料二: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监测,自2023年5月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厄尔尼诺状态以来,关键区海温指数呈快速持续增暖趋势,已经连续五个月超过0.5℃,一次中等强度厄尔尼诺事件已经形成。材料三:下图为南美洲某国自然带分布示意图。(1)说明山脉隆起对该国自然带空间分布的影响。(2)判断该国沿岸海雾多发的季节并解释其成因。(3)分析厄尔尼诺对该国沿岸海洋生物带来的影响。【答案】(1)山体高大,产生自然带垂直分异;山地东坡多地形雨,热带雨林带南扩;山地西侧背风坡,形成雨影区,出现荒漠带;地形阻隔,荒漠带东西狭窄。

(2)夏季。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强,气温高,海水蒸发旺盛,大气中的水汽含量较为丰富。沿岸有寒流流经,表层海水温度低,与其上空大气温差较大,水汽遇冷易凝结,形成海雾。

(3)厄尔尼诺发生时,东南信风减弱,沿岸上升补偿流减弱,从海底带来的营养物质减少,抑制浮游生物的繁殖,鱼类饵料匮乏;水温升高,不适宜冷水鱼类等部分海洋生物生存;海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减少,造成鱼群死亡或迁徙,海洋生物数量和种类减少。

【解析】【分析】本题以南美洲某国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自然带的分布、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可从地形的类型、分布、海拔、坡度、坡向等角度分析。据图可知,该国中部是山地,且山地海拔高,该山地地处低纬地区,所以垂直分异显著;山地东坡多地形雨,纬度低气温高,形成热带雨林带,且热带雨林带南扩;山地西侧形成雨影区,降水较少,出现荒漠带;由于安第斯山脉的分布阻挡,无法向内陆延伸,导致荒漠带东西狭窄。【小问2详解】夏季。成因:哈偶的形成需要充足的水汽条件和合适的降温条件。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强,气温高,海水蒸发旺盛,大气中的水汽含量较为丰富;沿岸有有寒流流经,寒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