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十三 阅读文学类文本-散文(含解析)-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_第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十三 阅读文学类文本-散文(含解析)-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_第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十三 阅读文学类文本-散文(含解析)-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_第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十三 阅读文学类文本-散文(含解析)-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_第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十三 阅读文学类文本-散文(含解析)-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规范练十三阅读文学类文本——散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家园如梦山珍夜很深,也很静。浅浅的月光流进了我的村子,挤进了那扇用皮纸蒙住的三字窗。风轻轻地梳理着窗外还略显单薄的树枝,嗓音很低,却让我听得清楚那来自远方的呼唤。庭院里的那口古井,清楚地倒映着我曾经在井旁的柳树上猴跃的童年。辘轳上那长满黑斑的麻绠,依然牢牢地吊着我的心事,绷得像调紧的弦。“月光光,亮堂堂,背书包,进课堂……”井边学会的童谣鲜活如初,只是教我童谣的母亲却已独卧寒山。母亲的声音已成记忆,然而母亲的血必将灌溉我的一生。流浪的脚步离开家园,只把乡愁饲养在井中,任何一丝不经意的涟漪,都有可能荡得我遍体伤痕。屋后的荒坡上,零零散散地落户了一些三月莓树,它们在贫瘠中送走一个个春夏秋冬,又迎来一个个春夏秋冬。母亲为我摘莓子时被刺破的手指,滴着血,凝成一团不褪的火红,永远燃烧在我记忆的深处。那些吃三月莓当饭的甜甜日子,是母亲用手一分一分地扳来的。今年的三月,我想母亲还会在另外的世界里为我采摘三月莓。只是母亲已经故去,即使我将膝盖埋进坟土,也无法缩短母子间的距离。等到三月莓红透的时候,我该回趟老家,去荒坡上采摘一包三月莓,捧撒在母亲的坟头。母亲曾经为我寻找三月莓的目光,擦亮一串串累累的爱。屋右的古枫树是鸟的乐园。孩提时,父亲总是架着长长的梯子,猫着腰一回又一回地爬上树去为我取鸟蛋,样子很吃力,可父亲的脸上却从不滚落丝毫吃力的神情。如今,鸟渐渐地少了,只剩下乱七八糟的鸟巢搁在树丫间,年迈的父亲却像童年的我一样,在鸟归季节里一遍遍地数着鸟巢。又是鸟儿孵殖的季节,隐约中,我感觉父亲佝偻着身子站在古枫前学舌一般重复着“一、二、三、四……”,那深深陷进了眼窝的眸子,专一地注视着通往山外的羊肠路。屋外蜿蜒蛇行的山路依旧在为我走出大山的举动做注脚,那浅浅的一行不知打上了我多少若隐若现的脚印。从山村走进城市,实际上是走进一种诱惑,甚至是一种折磨。山路的源头是生活,山路的尽处还是生活。生活就是生生死死,造化平衡世界,谁能适应这个世界,谁就是赢家。做个赢家吧,赢家有能力随遇而安。无论生活把自己推到哪个位置,都要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轻松靠自己给予,快乐只属于创造快乐的人。怀念家园,更怀念家园里的某些人。怀念我茹苦一生而今天人永隔的母亲,怀念我艰难活命又思儿念女的父亲。在家门前那堵不倒的竹篱笆上,我将把自己攀缘成一株不老的牵牛,紫色的喇叭始终朝向敞开着的家门,芬芳屋里的每一道墙缝。家园如一件厚厚的袄,等待着每一个伶仃的流浪者去穿;家园如一双不破的鞋,永远套在流浪者缺暖的脚上;家园如一柄永新的伞,一直搭在流浪者风雨兼程的肩膀上;家园如一块啃不完的饼,让流浪者一次又一次去补充能量;家园如一根拉不断的线,末端总系着一个流浪者的大风筝。(有改动)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散文从夜写起,写到了“浅浅的月光”,使人自然地联想到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传世名句,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了。B.“饲养”一词原指喂养动物,作者在文中“把乡愁饲养在井中”,表明作者如同喜爱宠物一样把乡愁时时挂在心头,从而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C.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古井、莓子、枫树、山路等一系列的景物,通过这一切写出了对父母的怀念之情和对故乡的相思之情。D.文章第九段描绘了父亲在古枫树前数鸟巢的情景与“专一地注视着通往山外的羊肠路”的细节,这段描写突出了父亲对儿子的牵挂,也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深情。E.文章将近结尾时作者表示自己愿成为攀缘在家门前的竹篱笆上的不老的牵牛,意在表达对家园的依附。2.这篇散文题为《家园如梦》,文章写了哪几个“梦境”?请写出其中的三个,每个不超过12字。3.文中写道:“山路的源头是生活,山路的尽处还是生活。”请结合上下文,说明这句话的深刻含义。4.请赏析文章最后一段。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冬日絮语冯骥才每每到了冬日,才能实实在在触摸到了岁月。年是冬日中间的分界。有了这分界,便在年前感到岁月一天天变短,直到残剩无多!过了年忽然又有大把的日子,成了时光的富翁,一下子真的大有可为了。岁月是用时光来计算的。那么时光又在哪里?在钟表上、日历上,还是行走在窗前的阳光里?窗子是房屋最迷人的镜框。节候变换着镜框里的风景。冬意最浓的那些天,屋里的热气和窗外的阳光一起努力,将冻结在玻璃上的冰雪融化;它总是先从中间化开,向四边蔓延。透过这美妙的冰洞,我发现原来严冬的世界才是最明亮的。那一如人的青春的盛夏,总有阴影遮翳,葱茏却幽暗。小树林又何曾有这般光明?我忽然对老人这个概念生了敬意。只有阅尽人生,脱净了生命年华的叶子,才会有眼前这小树林一般明彻。只有这彻底的通达,才能有此无边的安宁。安宁不是安寐,而是一种博大而丰实的自享。世中唯有创造者所拥有的自享才是人生真正的幸福。朋友送来一盆“香棒”,放在我的窗台上,说:“看吧,多漂亮的大叶子!”这叶子像一只只绿色光亮的大手,伸出来,叫人欣赏。逆光中,它的叶筋舒展着舒畅又潇洒的线条。一种奇特的感觉出现了!严寒占据窗外,丰腴的春天却在我的房中怡然自得。自从有了这盆“香棒”,我才发现我的书房竟有如此灿烂的阳光。它照进并充满每一片叶子和每一根叶梗,把它们变得像碧玉一样纯净、通亮、圣洁。我还看见绿色的汁液在通明的叶子里流动。这汁液就是血液。人的血液是鲜红的,植物的血液是碧绿的,心灵的血液是透明的,因为世界的纯洁来自心灵的透明。但是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说自己纯洁,而整个世界却仍旧一片混沌呢?我还发现,这光亮的叶子并不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存在,而是为了证实阳光的明媚、阳光的魅力、阳光的神奇。任何事物都同时证实着另一个事物的存在。伟大的出现说明庸人的无所不在;分离愈远的情人,愈显示了他们的心丝毫没有分离;小人的恶言恶语不恰好表达你的高不可攀和无法企及吗?而骗子无法从你身上骗走的,正是你那无比珍贵的单纯。老人的生命愈来愈短,还是他生命的道路愈来愈长?生命的计量,在于它的长度,还是宽度与深度?冬日里,太阳环绕地球的轨道变得又斜又低。夏天里,阳光的双足最多只是站在我的窗台上,现在却长驱直入,直射在我北面的墙壁上。一尊唐代的木佛一直伫立在阴影里沉思,此刻迎着一束光芒无声地微笑了。阳光还要充满我的世界,它化为闪闪烁烁的光雾,朝着四周的阴暗的地方浸染。阴影又执着又调皮,阳光照到哪里,它就立刻躲到光的背后。而愈是幽暗的地方,愈能看见被阳光照得晶晶发光的游动的尘埃。这令我十分迷惑:黑暗与光明的界限究竟在哪里?黑夜与晨曦的界限呢?来自早醒的鸟第一声的啼叫吗?……这叫声由于被晨露滋润而异样清亮。但是,有一种光可以透入幽闭的暗处,那便是从音箱里散发出来的闪光的琴音。鲁宾斯坦的手不是在弹琴,而是在摸索你的心灵;他还用手思索,用手感应,用手触动色彩,用手试探生命世界最敏感的悟性……琴音是不同的亮色,它们像明明灭灭、强强弱弱的光束,散布在空间!那些旋律片段好似一些金色的鸟,扇着翅膀,飞进布满阴影的地方。有时,它会在一阵轰响里,关闭了整个地球上的灯或者创造出一个辉煌夺目的太阳。我便在一张寄给远方的失意朋友的新年贺卡上,写了一句话:你想得到的一切安慰都在音乐里。冬日里最令人莫解的还是天空。盛夏里,有时乌云四合,那即将被峥嵘的云吞没的最后一块蓝天,好似天空的一个洞,无穷地深远。而现在整个天空全成了这样,在你头顶上无边无际地展开!空阔、高远、清澈、庄严!除去少有的飘雪的日子,大多数时间连一点点云丝也没有,鸟儿也不敢飞上去,这不仅由于它冷冽寥廓,而且是因为它大得……大得叫你一仰起头就感到自己的渺小。只有在夜间,寒空中才有星星闪烁。这星星是宇宙间点灯的驿站。万古以来,是谁不停歇地从一个驿站奔向下一个驿站?为谁送信?为了宇宙间那一桩永恒的爱吗?我从大地注视着这冬天的脚步,看看它究竟怎样一步步、沿着哪个方向一直走到春天。1.下列选项中理解错误的两项是()A.透过玻璃上的冰洞,作者发现了明亮的严冬世界,对比起葱茏的幽暗的夏天,他觉得这才是青春的感觉。B.作者认为真正的安宁只要在阅尽人生之后就能够拥有,那是一种博大而丰实的自享,是真正的幸福。C.作者认为我们应该用纯洁的心灵,走出人生的失意,拓展人生的宽度与广度,创造一个充满阳光和爱的世界。D.题目为《冬日絮语》,其中写出了作者在冬天的所见所感、所思所想,其中透射出许多人生的感悟和智慧。E.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冬天会沿着光明和温暖的方向,穿越黑暗和阴影,走出严寒,走向春天。2.从全文来看,作者主要描写了冬天哪两种景物?它们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3.为什么说“每每到了冬日,才能实实在在触摸到了岁月”?4.解释下列句子的含义。(1)窗子是房屋最迷人的镜框。(2)冬日里最令人莫解的还是天空。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普通人梁晓声①父亲去世已经一个月了。我仍为我的父亲戴着黑纱。有几次出门前,我将黑纱摘了下来,但倏忽间,内心里涌起一种怅然若失的情感,戚戚地,我便又戴上了。我明白自己不可能永不摘下,然而怀念是一种相会的形式,我们人人的情感都曾一度依赖于它。②1984年至1986年,父亲栖居北京的两年,曾在五六部电影和电视剧中当过群众演员。父亲被选去当群众演员,毫无疑问地最初是由于他那十分惹人注目的胡子。父亲的胡子留得很长,长及上衣第二颗纽扣。总体银白。谁见了都对我说:“梁晓声,你老父亲的一把大胡子真帅。”③父亲第一次当群众演员,在《泥人常传奇》剧组。导演是李文化。副导演先找了父亲。父亲说得征求我的意见。父亲大概将当群众演员这回事看得太重,以为便等于投身了艺术,所以希望我替他做主,判断他到底能不能胜任。我替父亲拒绝了。那时群众演员的酬金才2元。我之所以拒绝不是因为酬金低,而是因为我不愿我的老父亲在摄影机前被人呼来挥去的。④李文化亲自来找我——说他这部影片的群众演员中,少了一位长胡子老头儿。“放心,我吩咐对老人家要格外尊重,像尊重老演员们一样还不行吗?”——他这么保证。无奈,我只好违心同意。⑤从此,父亲便开始了他的“演员生涯”,在他74岁的时候……⑥父亲演的尽是迎着镜头走过来或背着镜头走过去的“角色”。说那也算“角色”,是夸大其词了。不同的服装,使我的老父亲在镜头前成为老绅士、老乞丐、摆烟摊儿的或挑菜行卖的……不久,便常有人对我说:“哎呀晓声,你父亲真好。演戏认真极了!”但那也算“演戏”吗?我每每地一笑置之。然而听到别人夸奖自己的父亲,内心里总是高兴的。⑦一次,我从办公室回家,经过北影一条街——就是那条旧北京假景街,见父亲端端地坐在台阶上,而导演们在摄影机前指手画脚地议论什么,不像再有群众场面要拍的样子。时已中午,我走到父亲跟前,说:“爸,你还坐在这儿干什么呀?回家吃饭吧。”父亲说:“不行。我不能离开。”我问:“为什么?”父亲回答:“我们导演说了——别的群众演员没事儿了,可以打发走了。但这位老人不能走,我还用得着他。”父亲的语调中,很有一种自豪感似的。父亲坐得很特别,那是一种正襟危坐。他身上的演员服,是一件褐色绸质长袍。他将长袍的后摆,掀起来搭在背上。而将长袍的前摆,卷起来放在膝上。他不依墙,也不靠什么。就那样子端端地坐着,也不知已经坐了多久。⑧父亲不肯离开,我只好去问导演。导演却已经把我的老父亲忘在脑后了,一个劲儿地向我道歉……⑨中国之电影、电视剧,群众演员的问题,对任何一位导演,都是很沮丧的事。往往的,需要十个群众演员,预先得组织十五六个,真开拍了,剩下一半就算不错。有些群众演员,钱一到手,人也便脚底板抹油,溜了。群众演员,在这一点上,倒可谓相当出色地演着我们现实中的些个“群众”,些个“中国人”。(1)⑩我细思忖:都愿请我的老父亲当群众演员,当然并不完全因为他的胡子……那两年内,父亲睡在我的办公室。有时我因写作到深夜,常和父亲一块儿睡在办公室。有一天夜里,下起了大雨。我被雷声惊醒,翻了个身,黑暗中,恍恍地,发现父亲披着衣服坐在折叠床上吸烟。我好生奇怪,不安地询问:“爸,你怎么了?为什么夜里不睡吸烟?爸,你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啊?”黑暗之中,但闻父亲叹了口气。许久,才听他说:“唉,我为我们导演发愁啊!他就怕这几天下雨……”父亲不论在哪一个剧组当群众演员,都一概地称导演为“我们导演”。从这种称谓中我听得出来,他是把他自己——一个迎着镜头走过来或背着镜头走过去的群众演员,与一位导演之间联系得太紧密了。而我认为这是荒唐的,因为这实实在在是很犯不上的。我嘟哝地说:“爸,你替他操这份心干吗?下雨不下雨的,与你有什么关系?睡吧睡吧。”“有你这么说话的吗?”父亲教训我道,“全厂2000来人,等着这一部电影早拍完,早收了,才好发工资、发奖金,你不明白?你一点儿不关心?”我佯装没听到,不吭声。天亮后,我起来,见父亲站在窗前发怔。我也不说什么,怕一说,使他觉得听了逆耳,惹他不高兴。后来父亲东找西找的。我问找什么。他说找雨具。他说要亲自到拍摄现场去,看看今天究竟是能拍还是不能拍。他自言自语:“雨小多了嘛,万一能拍呢?万一能拍,我们导演找不到我,我们导演岂不是发急吗?……”听他那口气,仿佛他是主角。我说:“爸,我替你打个电话,向你们剧组问问不就行了吗?”父亲不语,算是默许了。于是我就到走廊去打电话。其实是为我自己的事打电话。回到办公室,我对父亲说:“电话打过了。你们组里今天不拍戏。”——我明知今天准拍不成。父亲火了,冲我吼:“你怎么骗我?你明明不是给我剧组打电话,我听得清清楚楚。你当我耳聋吗?”父亲他怒冲冲地就走出去了。我站在办公室窗口,见父亲在雨中大步疾行,不免地羞愧。在我写这篇文字间又有人打来电话——“我们想请你父亲演个群众角色……”“这……我父亲已经去世了……”“去世了?……对不起……”对方的失望大大多于歉意。父亲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以我的父亲为镜,我常不免问我自己——在生活这大舞台上,我也是演员吗?我是一个什么样的演员呢?就表演艺术而言,我崇敬性格演员;就现实中人而言,恰恰相反,我崇敬每一个“本色”的人,而十分警惕“性格演员”……(2)(有删节)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准确的两项是()A.父亲刚被邀请做群众演员,是因为他有漂亮的胡子;后来屡次被邀,就不只因胡子漂亮了。B.作者认为,父亲演电影时是一个性格演员,能饰演各种老人角色;在生活中则是一个本色的人,值得崇敬。C.作者在这篇怀念父亲的散文中,除歌颂父亲的优点,对他摆不正自己位置的缺点也毫不掩饰,真实可信。D.在父亲做群众演员的几件事上,作者对父亲的认识有一个从不理解到理解,直至崇敬的变化过程,凸显了父亲的人格魅力。E.文章结尾由回忆父亲生发到现实生活中如何做人的问题,卒章显志,升华了文章的主旨。2.阐释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3.文章以《普通人》为题回忆父亲,概括文中写了父亲哪几件事,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性格特征。4.作者在叙事中大量运用了反衬和侧面描写的手法,从文中各找一处进行简要分析。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梧桐树丰子恺①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②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③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荫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很多。那手掌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与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与窗纱”了。④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叶子由最初的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下几根枝条,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了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它,但因对它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的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⑤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占有了它们,但都没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见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选自《丰子恺散文集》,有删改)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文章以时间为序,描写、议论相结合,写出梧桐树从生叶到落叶的情景,不经意间也揭示出了生活的某种哲理。B.文章通过写梧桐从新桐初乳到绿叶成荫,直到黄叶辞枝,在平实、质朴、精细的描摹中,一枝一叶总关情,抒发了作者淡淡的赞赏和感叹之情。C.文章多处引用古诗,既在比较中营造出意境,又表现了梧桐的特点。D.窗前的梧桐树虽是邻家种植的,但从理解和欣赏的角度,其实是“我”所有的。E.梧桐落叶之所以特别令人悲哀,是因为它与繁茂时的反差强烈,也使人想到自己。2.文章第①段说:“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作者写了梧桐树的哪几种“容貌”。3.文章第④段写“梧桐叶落的光景”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任选两种表现手法简要分析。4.文章第⑤段说:“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请联系全文,分析这两句话的内涵。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守巷者庄因从我的门口通往闹街,是一条长巷。巷子的前一段,左右对立的是些高级住宅,朱门白墙,煞是美观,经常有几辆小汽车停靠在巷子的一边。巷子的后一段,是参差不齐的老房子,我所住的,便也是其中的一个。午间,巷内行人不绝,人们像走马灯似的往来于喧闹与冷静之间。到了晚上,一切活动都被黑暗掩蔽,巷子里静得犹如一条无声的河。我每晚都要经过这条巷子,而时间往往接近午夜了。当我自巷口下了汽车,独自走在这幽幽的深长的峡谷中,听着足声清晰地震荡着,心里便有遗世独立的感觉。我很愿意用这段富有诗意的宁静,去澄清脑子里一天来堆积着的琐碎的片段问题,同时,结构一些对于新事物的思绪。我放缓了步子走,虽然在我的感觉中,这条巷子是很长的,但走过去却非常快。每次转过一个小弯以后,远远的一盏微弱的灯火便像流星般滑落在巷口,这盏星似的灯,体积固然很小,但给我的感受又何尝逊于茫茫大海中出现在港口的灯塔?当我每次快走进那个转弯的时候,心里便自问着:“它仍在吗?”然后,我转过弯,承受着希望的欣喜,我的脚步也像有力而加速了,仿佛新的明天已经有这一点光亮,先透露给我。这盏孤灯的主人,是一个卖面的老人,我说他老,也许并不确切,不过,他确已鬓发斑白。我与他相识,是在一个寒雨凄风的夜晚。我竖起衣领,向前倾斜着疾行。再也没有往常那种悠闲的想法,只觉得这巷子长得讨厌。风加了细雨,喷洒在身上,有一股刁缓的风溜进衣领,全身像触电似的痉挛起来。忽然一阵竹梆子的声音从前面传递过来,我抬头看,一层雨雾散在那灯火的四周,老人笼着手,靠了墙壁坐着。我忽然觉得他是异常孤独的。坐在面摊旁的长条凳上,热的蒸气扑在脸上,隔着水雾,透过凄迷的光,看见的是他满脸的皱纹和一双似乎困倦的眼。“吃啥?”他问。于是我们便由一碗牛肉面交谈起来。“俺在家乡时当过县长,谁知道要来台湾卖面?”真的,谁会想到来台湾一住十年呢?我想,谁也料不到自己的生活,那么,处在一个新环境里,便去多多培养自己,料理新生活吧!生活没有绝对的舒适与穷苦,那只是感受的问题,以及我们对于它单纯肯定而产生的印象。我与他真是素昧平生,相遇他乡,不是奇迹吗?我把一碗面连汤喝完,觉得特别舒服和温暖,我拭过嘴,微笑着望着他。“你不要看俺头发白了,没关系,俺儿子可大了!”他似乎猜透我心中优越的感觉,于是这样说。我没有再答他什么,心里忽地充实起来。我想:是的,我们的下一代都大起来了!回家,快了!雨仍下着,风仍刮着,我站起来向他告别,转身走去,不禁回头又看了看,想,只留下他一人在深夜守着这长巷,是太不该了!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借“守巷者”——一个在家乡当过县长到台湾却卖面的老人的事,来抒发自己的孤寂、落寞之情。B.“独自走在这幽幽的深长的峡谷中,听着足声清晰地震荡着,心里便有遗世独立的感觉。”这句话以动衬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宁静。C.“这盏星似的灯……给我的感受又何尝逊于茫茫大海中出现在港口的灯塔”,以比喻的手法突出了“灯”在作者心中的位置。D.“我”吃面时“把一碗面连汤喝完,觉得特别舒服和温暖”,表现了在生活的艰难时期“我”因吃一碗面就感到满足的心理。E.本文所写的是一种较为普遍的人生场景,抒发的也是一种普遍的人生情绪,但借这样一位老人表达出来,又有一种独特意义。2.“守巷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3.在写卖面的老人之前,写长巷、写夜晚归来等,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本文可以从主题思想、象征意蕴等多方面对《守巷者》这个题目进行赏析。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答案:一、1.BE解析:B项,“如同喜爱宠物一样把乡愁时时挂在心头”说不通。E项,不是“依附”,而是表达愿为家乡、为亲人尽自己的力量,“芬芳屋里的每一道墙缝”。2.参考答案:①井旁树上猴跃的童年;②母亲为“我”摘莓子被刺破手指;③父亲爬上枫树为“我”取鸟蛋;④屋外山路送“我”走向生活。(任选其三即可)解析:几个梦境出现在文章的前半部分,找出相应的人物,概括主要事件即可。3.参考答案:“我”是沿着山路走出故乡的。故乡给予“我”的一切正是“我”生活的源头,而“我”走出故乡后的经历也是故乡生活的延续。解析:结合“屋外蜿蜒蛇行的山路依旧在为我走出大山的举动做注脚……甚至是一种折磨”等语句理解。4.参考答案: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家园始终给流浪者温暖、踏实、充实的感觉,始终为流浪者排忧解难,永远给流浪者以前行的动力,始终牵挂着远行的流浪者,表达了作者对家园的深深眷恋之情。解析:先看修辞手法和句式,然后结合喻体“厚厚的袄”“不破的鞋”“永新的伞”“啃不完的饼”“拉不断的线”的特点和作用来作答。二、1.AB解析:A项,依据原文,夏天“一如人的青春”。B项,太绝对。2.阳光和天空。阳光:神奇、明亮(灿烂、明媚)、博大、丰实。(写出两种即可)天空:空阔、高远、清澈、庄严。(写出两种即可)3.因为冬日里有年作为分界,年前是岁末,觉得一年快要过去,时间都没有了,年后是一年的开始,有了整整一年的时间。这个时候对时间的感觉最强烈,所以说能触摸到岁月。(意思对即可)4.(1)从窗子里可以看到四季的变换,看到真实而美丽的风景。(2)冬日高远、清澈、庄严的天空吸引着人们;它深藏着奥秘,引人思索。三、1.BC解析:B项,父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演员。C项,“摆不正自己位置”只是作者当时对父亲的不理解。2.参考答案:(1)这些群众演员的行为,代表了社会上那些唯利是图、过河拆桥、丑陋的中国人的行为。“这一点”,指自己的目的达到后,就不再履行应尽的义务的行为。(2)“我”崇敬现实生活中表里如一的“本色的人”,时时提防圆滑虚伪、表里不一的人。(意思对即可)解析:第(1)句,结合“有些群众演员,钱一到手,人也便脚底板抹油,溜了”这句话来理解。第(2)句,解释出“本色”和“性格演员”的含义即可。3.参考答案:文中所写的事件有:①让儿子判断自己能否胜任群众演员的工作;②牢记导演命令,长久端坐不离片场;③雨天夜不能寐,心系剧组;④冒雨赶往极可能不拍戏的剧组。性格特征: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为他人着想。解析:划分文章的层次,找出其中写父亲的内容,总结概括即可。4.参考答案:侧面描写:①便常有人对我说:“哎呀晓声,你父亲真好。演戏认真极了!”②“去世了?……对不起……”对方的失望大大多于歉意。分析:通过写旁人的语言来写父亲,使父亲的性格更加真实可信。反衬:①文中“我”与父亲不同的认识和做法。如:父亲雨夜不寐,担心剧组拍不了戏,“我”认为这是荒唐的,不必操心;“我”骗父亲给剧组打过电话,不用拍戏,父亲却揭穿“我”的谎言,冒雨赶往片场。②有些群众演员,钱一到手,人也便脚底板抹油,溜了。父亲则尽职尽责做好群众演员的工作。分析:通过写“我”和他人的错误认识或做法,使父亲的性格更加鲜明突出。解析:本文中,主要是通过别人的话来表现父亲,通过“我”和其他群众演员来反衬父亲。四、1.CE解析:C项,第一处引用没有表现梧桐的特点。E项,文中没有说“梧桐落叶……也使人想到自己”。2.参考答案:①新桐初乳(或“春尽夏初,梧桐生叶”);②绿树成荫(或“夏季时分,绿树成荫”);③梧桐叶落(或“秋冬时节,梧桐叶落”)。解析:文章②③④这三段,每段的第一句话都是概括性的总起句,抓住这三句话概括即可。3.参考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