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精品试卷PAGEPAGE1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古代世界文明的特点是A.都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B.没有地域性差别,没有文化性差别C.多元性、不平衡性,但是都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D.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进步〖答案〗C〖解析〗古代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不平衡性的特点,同时古代几大文明都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C项正确;不是所有的古代文化都受到了东方文化的影响,古代文明有地域性差别,文化性差别很明显,AB两项错误;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进步是近代以来世界各种文明的特点,D项不符合题意。2.下列文化遗存中,见证了古代非洲历史发展的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结合图示可知,大津巴布韦和狮身人面像是非洲文明代表,②③C项正确;苏美尔人的战车是古代西亚文明,马丘比丘遗址是印加文明的代表,排除ABD项。故选C项。3.据《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城)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燃料;从中亚细亚和突厥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巴格达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城市 B.阿拉伯人垄断东西方商业贸易C.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 D.奴隶制是阿拉伯人扩张的基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巴格达市场上有“中国”“印度和马来群岛”“中亚细亚和突厥”“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非洲”等多个地区的商品,可以得出,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C项正确,材料没有巴格达与其他城市的对比,得不出巴格达是否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城市,排除A项;材料只能体现巴格达城的市场上有来自不同地区的商品,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不能得出阿拉伯人“垄断”东西方商业贸易,排除B项;材料只能体现巴格达城的市场上有来自不同地区的商品,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但是不能得出奴隶制是阿拉伯人扩张的基础,排除D项。故选C项。4.华盛顿会议召开时,国际形势的状况不包括()A.英、美、日海军军备竞赛日趋激烈 B.日本利用战争时机独霸中国C.美国代替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D.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异常尖锐〖答案〗C〖解析〗本题属于反向类选择题。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美国代替英国成为世界霸主”。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世界霸权地位逐渐丧失,美国逐渐掌握世界霸主地位,二战后美国真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据所学可知,华盛顿会议召开前,英、美、日海军军备竞赛日趋激烈,为此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五国海军公约》,A项不符题意,排除A项;一战期间日本利用欧美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时机,签订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基本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B项不符题意,排除B项;华盛顿会议召开前,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异常尖锐,D项不符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5.某外国学者在研究唐代人口时,引李白诗句“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证唐代邯郸人口殷盛。有学者则指出李白用的是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秦人胜,坑杀赵兵四十万的典故。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其诗不足为信B.历史研究可以以诗证史,但必须详加考辨C.外国学者以诗证史,研究方法令人耳目一新D.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意见具有权威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史学常识的掌握程度。历史研究分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而一手史料可信度最大。而一手史料指的是直接真实反应历史面貌的信息,如遗迹遗物等,史研究历史最有力的证据。二手史料如回忆录、后人的记载等,需要考据佐证,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史学研究的史料来对待,但是必须谨慎使用。所以B正确。AD过于绝对;C在中国这种方法早有了。考点:史学常识·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6.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直到1870年以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向妥协。“转折”是指()A.资产阶级革命最终取得胜利 B.《人权宣言》发表C.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1787年宪法的颁布〖答案〗C〖解析〗“由对抗转向妥协”表明法国人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指的是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转折”,即斗争的方式发生的变化,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人权宣言》发表于1789年,排除B项;1787年宪法是美国的,排除D项。故选C项。7.在中国东南海域,曾经打捞到一艘16世纪中期的欧洲商船,船上载有来自印度等地的银块。这艘商船最可能来自A.葡萄牙 B.西班牙 C.法国 D.英国〖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6世纪中期”“欧洲商船”“印度等地的银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印度周边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因此这艘商船是葡萄牙的商船,A正确;西班牙的殖民地主要在美洲,排除B;法国、英国在16世纪尚未崛起,这艘商船不可能是这两个国家的,排除C、D。8.1947年天津北洋大学的学生举行的“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这一运动在当时多个城市均有发生。这些运动战内反饿飢反()A.激发了民众救亡运动高涨 B.推动了民主共和思潮广泛传播C.促进了国统区人民的觉醒 D.表明国民党统治开始失去民心〖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947年天津北洋大学的学生举行的‘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可知,国统区学生掀起的“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在国统区广泛展开,这场声势浩大的人民民主运动,促进了国统区人民的觉醒,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有力配合了解放军的军事斗争,C项正确;“救亡运动”是针对外敌人侵的,排除A项;推动了民主共和思潮广泛传播,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国民党统治开始失去民心,无从得出,排除D项。故选C项。9.阅读下列《欧洲移民表》,对此比较好的解释是目的地时间范围人数美国1821—1932年3420万俄国亚洲地区1800—1939年1200万阿根廷1856—1932年640万加拿大1821—1932年520万A移民可能利用火车、轮船、汽车等交通工具B.世界性经济危机是欧洲向外移民的主要原因C.大量移民前往美洲主要是出于对财富的追求D.大规模移民是世界整体化的重要原因及表现〖答案〗D〖解析〗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是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大规模移民是世界整体化的重要原因及表现,故选D;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促使新式交通和通讯的发展,但不是最佳项,A错误;世界性经济危机指1929-1933年,过于片面,B错误;大量移民前往美洲主要是出于对财富的追求,符合史实,但不是最佳项,排除C。10.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商业领域出现了一次重大变革。这场变革的具体表现有①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贸易开始形成②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③欧洲商路中心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④大量金银流入,造成了物价上涨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引发了两种革命,一是商业革命,其主要表现为欧洲商路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出现股份公司和证券交易所、形成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贸易等内容;二是由于美洲大量的金银流入到欧洲,造成物价上涨,形成价格革命。故①②③④均正确,A项符合题意。BCD表述均不全面,排除。11.1541年,一位德意志的教授在论述提高牧师薪俸的必要性时说:“以前1舍费尔谷物值20到30芬尼,15个鸡蛋值3芬尼,而现在1舍费尔谷物就值90~120芬尼,15个鸡蛋值17芬尼。”该教授所陈述的现象A.是欧洲商业革命的具体表现B.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C.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D.源于欧洲金银开采技术的进步〖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的价格革命,物价急剧上涨,尤其是粮食价格,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从事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这些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项正确;商业革命的具体表现是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贸易中心的转移,排除A;此时德意志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还不足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排除C;材料的现象是源于新航路开辟,排除D。12.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将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其含义是()A.它没有将古希腊、罗马文化完全复兴 B.它把古代文化古为今用C.它没有准确地揭示这场运动的性质 D.它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帜〖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是一场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但从“文艺复兴”字面上看,它是对以前文化的复兴,所以,它没有把资本主义的时代属性充分表达出来,C项正确;文艺复兴不单纯是古希腊罗马文化完全复兴,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创新,与恩格斯强调时代属性不符,排除A项;恩格斯强调文艺复兴是一场思想创新运动,强调古为今用与思想创新矛盾,排除B项;材料强调文艺复兴是思想文化创新,并不是强调其字面意思即打着复兴古典文化气质,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3.1850—1914年和1950—1973年是资本主义经济史上的两个“黄金时代”。这两个“黄金时代”出现的共同原因是()A.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B.对东方的殖民掠夺C.科技革命推动发展 D.美国扶植欧日经济〖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850—1914年“黄金时期”的出现受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950—1973年的“黄金时期”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可见科技革命推动发展成为共同的原因,故C正确;1850-1914年国家大力干预经济的理论及政策尚未产生,故A错误;1950—1973年经济发展主要是滋生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科技的发展,故B错误;在1914年以前美国经济没有超过欧洲,不能说扶植欧洲、日本经济,D错误。14.1811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A.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 B.国王掌控实权C.银行担心政府违约失信 D.宪政制度确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君主立宪制的理解,在君主立宪制下,虽然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但国王仍然是国家的象征,按照宪法规定,没有国王的印章的文件是不合法的,因此,才会出现银行审计长发现未盖章国王印信,拒绝支付的事,这体现了英国宪法至上的施政理念,故选D。AB表述错误,C项曲解了题意。〖考点定位〗英国君主立宪制特征15.1893年,当德皇威廉二世威胁要将议会中的反对者们击得粉碎时,这一谈话只是在议会中引起了小心谨慎的批评。然而,到1912年做出类似威胁时,全国立即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抗运动,报刊纷纷警告这位君主“不要超越宪法的约束”。这一变化反映当时的德国A.建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B.君权遭到公共舆论制约C.开始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D.工业化推动了民主化发展〖答案〗D〖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材料中德国社会对德皇的态度由小心谨慎的批评到大规模进行反抗和誉论警告,说明随着德国工业化的发展,德国民众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故选D;德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排除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君权遭到制约,排除B;1871年宪法德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排除C。16.工业革命期间社会立法关注对象依次为A.童工—女工—男工 B.女工—男工—童工C.男工—女工—童工 D.童工—男工—女工〖答案〗A〖解析〗工业革命中工人高强度劳作,工作环境恶劣,劳动时间长,工资低廉。但是资本家为取得高额利润就大量雇佣女工和童工,他们的工作非常艰苦,除工作时间长、拿着更为低廉的工资之外,劳动安全毫无保障,机器很容易出事故,而一旦出事,受害童工就被赶出工厂,再也没有人过问。因此社会立法首先保护的是儿童工人;其次是妇女,妇女相比于男工有明显的弱势,但是还必须和男工干一样的活,工资很低,权益不受保护,因此立法关注对象其次是女工。男工也是资本家压迫的对象,处于社会的底层,但是相比于妇女和儿童,有一定的“优势”,因此立法也要关注男工,故〖答案〗为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17.据相关数据显示,16世纪英国农场平均规模为34亩,17世纪上升为59亩,18世纪则达到77亩。导致农场规模不断扩大的直接因素是A.议会立法 B.圈地运动 C.人口增加 D.工业革命〖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英国农场规模扩张的直接原因是圈地运动的推动,因此B正确,ACD排除。故选B。18.下表是人类历史上各种动力的功率表,据表可知()动力名称功率范畴(千瓦)人力、马力0.1~1风轮、水轮10~100蒸汽机1000~10000内燃机10000~100000燃气涡轮机10000~100000水动涡轮机100000~1000000蒸汽涡轮机100000~1000000A.科技发展引发生产方式的变化 B.动力革命深受科学理论的影响C.科学技术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 D.动力发展增加了劳动力的投入〖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人力畜力、自然力、能源机器力的功率增加,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生产方式变化,A项正确;动力革命受科学理论的影响只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科技对社会经济的直接影响,排除C项;动力发展减少了劳动力投入,排除D项。故选A项。19.150年前在法国爆发了一次工人武装起义,起义者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该政权是A.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B.新和谐公社 C.巴黎公社 D.工兵代表苏维埃〖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50年前即1871年,法国工人阶级建立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巴黎公社,C项正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是资产阶级政府,并非无产阶级政权,A项错误;新和谐公社是英国著名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建立的理想模型,并非法国工人建立的无产阶级政权,B项错误;工兵代表苏维埃最早是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在彼得格勒建立的无产阶级政权,D项错误。20.“他们虽然有社会变革的方案……实际上,他们几乎没考虑过自己精心制作的蓝图如何才能付诸实践。”上述评论最有可能针对的是A.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B.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领导人C.空想社会主义者D.巴黎公社的领导人〖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空想社会主义者抨击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提出了一些改造社会、建立理想社会的美好设想,但他们的设想是建立在空想的基础上的,没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很难在实践中取得成功,因此C选项正确。科学社会主义、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和巴黎公社运动都付诸了实践,与题意不符,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阿拉伯文化是中世纪阿拉伯帝国各族人民在吸收融汇东西方古典文化的基础上共同创造的新文化。阿拉伯文化主要是由阿拉伯本土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以及希腊、波斯、罗马和印度等外来文化构成。阿拉伯文化在宗教、哲学、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等领域都曾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阿拉伯人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天文学、医学知识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中国等东方国家。这对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亚洲、非洲、欧洲和中国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摘编自哈力木杜山艾力《浅析阿拉伯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材料二中世纪阿拉伯世界以其雄武之势兼纳了东地中海古文明以及亚洲远地文明,创造了辉煌的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正是通过阿拉伯人的翻译,西方才得以知道自己老祖宗的遗产,并从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里获取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艺术等营养,最终得以迅猛发展。——摘编自姜明文、颜景虎《中世纪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对西方文明的贡献述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文化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答案〗(1)特点:多民族共同创造;融汇东西方文化;涉及领域多;成就辉煌;影响巨大。(2)贡献:保存并传播了古典文化;丰富了世界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传播;推动了欧亚非和中国文化的发展。〖解析〗〖小问1详析〗特点:根据材料“阿拉伯文化是中世纪阿拉伯帝国各族人民在吸收融汇东西方古典文化的基础上共同创造的新文化”可概括出多民族共同创造;融汇东西方文化;根据材料“阿拉伯文化在宗教、哲学、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等领域都曾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可概括出涉及领域多;成就辉煌;根据材料“这对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亚洲、非洲、欧洲和中国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可概括出影响巨大。〖小问2详析〗贡献:根据材料“正是通过阿拉伯人翻译,西方才得以知道自己老祖宗的遗产”可概括出保存并传播了古典文化;根据材料“对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可概括出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传播;根据材料“对亚洲、非洲、欧洲和中国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可概括出推动了欧亚非和中国文化的发展;根据材料“阿拉伯文化在宗教、哲学、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等领域都曾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可概括出丰富了世界文化。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代文化思想启蒙由潜流到洪涛,需要三方面的转化条件。其一是政治局势的逼迫,其二是民族文化心理壁垒的松动,其三是强有力的宣传鼓动队伍的组成。——摘编冯天瑜《中华文化史》等材料二1905年孙中山《同盟会宣言》中指出:“在今汉人倡率义师,殄除胡虏,此为上继先人遗烈,大义所在,凡我汉人当无不晓然”。1919年孙中山在演说中指出:“夫汉族光复,满清倾覆,不过只达到民族主义之一消极目的而已,从此当努力猛进,以达民族主义之积极目的也。积极目的为何?即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以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整理自《孙中山全集》材料三法国启蒙思想家马布利认为:“自然界并没有创造国王、统治者、庶民和奴隶,人生下来是完全平等的。”新文化运动的先驱陈独秀认为,中国欲求生存,“必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法国启蒙思想家梅叶大声疾呼:“世上穷人们受各种迷信及偶像崇拜欺骗的时间已经够久了……该是打开穷人的眼界,向他们说明全部真相的时候了。”——摘编自《法国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比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近代文化思想启蒙由潜流到洪涛,需要三方面的转化条件”,试以中国19世纪末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2)根据材料二,指出1905~1919年间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客观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在内容上的相似之处。〖答案〗(1)政治形势逼迫:《马关条约》签订,列强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加深;民族文化心理壁垒的松动:洋务运动破产,中体西用思想受质疑与冲击;宣传鼓动队伍的组成: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派与革命派建立团体、学会、办报等。(2)变化:从存在大汉族主义倾向的反满革命思想到将满族视作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希望各民族融为一体。原因:中华民国的建立,推翻清朝的目标已达到;军阀混战,国家分裂。(3)相似之处:反对封建专制,主张自由平等;反对传统思想权威,提倡民主与科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从向西方学习、新文化运动、与西方文化的对比等方面来分析。(1)根据材料“其一是政治局势的逼迫,其二是民族文化心理壁垒的松动,其三是强有力的宣传鼓动队伍的组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概括出〖答案〗。(2)从材料“在今汉人倡率义师,殄除胡虏”“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以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中可以分析出1905~1919年间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可以从民国的建立、军阀混战等方面来分析得出第二小问的〖答案〗。(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从内容上看,两者都有反对封建专制,主张自由平等的内容。在思想层面上,两者都反对传统思想权威,提倡民主与科学。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洋人之至我中国,专恃合纵连横,而我已孤立无助,受其钳制,舍忍至今,诫欲于无事之时多数外援,则择交将不可不慎也。方今有约之国,以英、法、俄、美、德五国为最强,五国之中英人险恶,法人隐悍。所至之地尹隐图占据,此中国之深仇不可忘也。俄国地广兵强...今且西守伊犁,东割黑龙江以北,据最胜之地以扼我后路中国之强敌,不可忽也。美国自为一洲,风气浑朴,与中国最无嫌隙,其纽约与蒲公使所立新约,则明示以助我中国之意故中国与美国,宜推诚相与,略弃小嫌,此中国之强援,不可失也。摘编自薛福成《应召陈言疏》(1875年)资料二(1905年,美国实行排华法案),对华人不以人格相待,即行强权主义,遂令我人不得不惯而抗争,“皆将张目裂须,以切齿于美人,不曰美人前者之过示和好,特欲收拾我人心则日美人独深结好于宫廷,特欲欺我政府,已攫其所大欲耳,于我国民固非肉食之不甘心也。不曰保全之论,美人不过托名公正,以自饰其野心耳,则曰美人实有吞噬我国之心,特以为时尚早,已之势力未国,以此为钳制各国计者也举国上下,应举以美为强暴之尤,祸我之魁”。摘编自《敬告美人对于禁工条约之厉害》(1905年)材料三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实行这些原则。摘编自中美《上海公报》(1972年2月28日)(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对美国认识的变化,并解释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材料所体现的国人的外交观念,并根据材料三分析中美《上海公报》申明这些外交原则的意义。〖答案〗(1)变化:1875年时认为美国不会侵略我国,可作为主要结交国,1905年时则认为美国有吞噬我国之心,是最重要的敌人。原因:美国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实力增强,加紧侵略中国,其帝国主义的真面目为中国人民所认清;1905年,美国实行排华法案,以强权主义对待在美国的中国侨民;随着中国社会的变化,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日益增强。(2)观念:以他国对待我国的态度为准来区分敌友,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维护自身利益。意义:强调和平共处和反对诉诸武力,是近代以来中国外交观念的巨大进步。有利于发展中美两国的友好关系,有利于地区局势的稳定,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解析〗(1)根据材一“1875年薛福成的《应召陈言疏》”“美国自为一洲,风气浑朴,与中国最无嫌隙,其纽约与蒲公使所立新约,则明示以助我中国之意故中国与美国,宜推诚相与,略弃小嫌,此中国之强援,不可失也。”可知变化:1875年时认为美国不会侵略我国,可作为主要结交国;原因要从美国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实力增强,加紧侵略中国,其帝国主义的真面目不为中国人民所认清;根据材料二“(1905年,美国实行排华法案),对华人不以人格相待,即行强权主义,遂令我人不得不惯而抗争……则曰美人实有吞噬我国之心”可知变化为1905年时则认为美国有吞噬我国之心,是最重要的敌人。原因要从1905年,美国实行排华法案,以强权主义对待在美国的中国侨民;随着中国社会的变化,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日益增强等方面分析回答。(2)观念:根据材料一“五国之中英人险恶,法人隐悍。所至之地尹隐图占据,此中国之深仇不可忘也。俄国地广兵强...今且西守伊犁,东割黑龙江以北,据最胜之地以扼我后路中国之强敌,不可忽也。美国自为一洲,风气浑朴,与中国最无嫌隙,其纽约与蒲公使所立新约,则明示以助我中国之意故中国与美国,宜推诚相与,略弃小嫌,此中国之强援,不可失也。”;据材料二“美人实有吞噬我国之心,特以为时尚早,已之势力未国,以此为钳制各国计者也……举国上下,应举以美为强暴之尤,祸我之魁”。”结合所学可以看出作者分析了各国对我国态度,从中分析出敌友,还可以从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维护自身利益来回答。意义:根据材料三“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可从强调和平共处和反对诉诸武力,是近代以来中国外交观念的巨大进步。有利于发展中美两国的友好关系,有利于地区局势的稳定,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进行分析外交原则的意义。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上半叶的几十年间,是近代工厂制的兴起时期。1786年,奥德诺与库伯联合工厂建厂时总资产4200镑,固定资本3789镑;1789年总资本5421镑,固定资本3916镑。阿克题莱特的克罗姆福德纺纱厂,171年建厂时雇用300多人,到1816年翻一倍,达到727人。18世纪下半叶,韦奇伍德在其制陶厂中首创了原始的计时系统,即用打铃来召集工人。19世纪初一家工厂规定:“任何人如非确有必要而擅离岗位,或在工作时间与工友交谈,每次将处以一便士罚款。”——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材料二: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为标志的科学技术有了新发展。以计算机的升级换代为例:第一代1946到1958年间,这个时期构成计算机的主要逻辑元件是电子管,称为电子管时代;第二代1959到1964年间,称为晶体管计算机时代;第三代1965到1970年间,此阶段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称为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第四代从70年代起,随着集成电路集成度的不断提高,采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作逻辑元件,称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更新换代加速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各项技术都是知识密集性、战略性、时效性、风险性强的新技术,没有大规模、多学科的有机配合和国家的统一组织、规划和投资是很难完成的。——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工厂生产的特点,并分析工厂生产方式的出现对英国社会发展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科学技术新发展的特点。〖答案〗(1)特点:采用机器生产;固定资本占总资产的比例高;劳动力高度集中;实行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影响: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推动了英国经济的转型;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奠定了基础;形成了大量工业城市,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激化了阶级矛盾,推动了英国工人运动的兴起。(2)特点: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为标志;科技加速发展;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政府加大对科技研究投入。〖解析〗(1)特点:根据“奥德诺与库伯联合工厂建厂时总资产4200镑,固定资本3789镑;1789年总资本5421镑,固定资本3916镑”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采用机器生产;固定资本占总资产的比例高;根据工厂工人数量可知劳动力高度集中;实行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影响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主要是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推动了英国经济的转型;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奠定了基础;形成了大量工业城市,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激化了阶级矛盾,推动了英国工人运动的兴起。(2)特点:根据“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为标志的科学技术有了新发展”得出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为标志;根据“更新换代加速发展”得出科技加速发展;根据“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各项技术都是知识密集性、战略性、时效性、风险性强的新技术,没有大规模、多学科的有机配合和国家的统一组织、规划和投资是很难完成的”得出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政府加大对科技研究的投入。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古代世界文明的特点是A.都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B.没有地域性差别,没有文化性差别C.多元性、不平衡性,但是都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D.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进步〖答案〗C〖解析〗古代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不平衡性的特点,同时古代几大文明都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C项正确;不是所有的古代文化都受到了东方文化的影响,古代文明有地域性差别,文化性差别很明显,AB两项错误;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进步是近代以来世界各种文明的特点,D项不符合题意。2.下列文化遗存中,见证了古代非洲历史发展的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结合图示可知,大津巴布韦和狮身人面像是非洲文明代表,②③C项正确;苏美尔人的战车是古代西亚文明,马丘比丘遗址是印加文明的代表,排除ABD项。故选C项。3.据《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城)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燃料;从中亚细亚和突厥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巴格达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城市 B.阿拉伯人垄断东西方商业贸易C.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 D.奴隶制是阿拉伯人扩张的基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巴格达市场上有“中国”“印度和马来群岛”“中亚细亚和突厥”“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非洲”等多个地区的商品,可以得出,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C项正确,材料没有巴格达与其他城市的对比,得不出巴格达是否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城市,排除A项;材料只能体现巴格达城的市场上有来自不同地区的商品,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不能得出阿拉伯人“垄断”东西方商业贸易,排除B项;材料只能体现巴格达城的市场上有来自不同地区的商品,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但是不能得出奴隶制是阿拉伯人扩张的基础,排除D项。故选C项。4.华盛顿会议召开时,国际形势的状况不包括()A.英、美、日海军军备竞赛日趋激烈 B.日本利用战争时机独霸中国C.美国代替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D.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异常尖锐〖答案〗C〖解析〗本题属于反向类选择题。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美国代替英国成为世界霸主”。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世界霸权地位逐渐丧失,美国逐渐掌握世界霸主地位,二战后美国真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据所学可知,华盛顿会议召开前,英、美、日海军军备竞赛日趋激烈,为此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五国海军公约》,A项不符题意,排除A项;一战期间日本利用欧美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时机,签订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基本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B项不符题意,排除B项;华盛顿会议召开前,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异常尖锐,D项不符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5.某外国学者在研究唐代人口时,引李白诗句“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证唐代邯郸人口殷盛。有学者则指出李白用的是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秦人胜,坑杀赵兵四十万的典故。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其诗不足为信B.历史研究可以以诗证史,但必须详加考辨C.外国学者以诗证史,研究方法令人耳目一新D.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意见具有权威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史学常识的掌握程度。历史研究分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而一手史料可信度最大。而一手史料指的是直接真实反应历史面貌的信息,如遗迹遗物等,史研究历史最有力的证据。二手史料如回忆录、后人的记载等,需要考据佐证,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史学研究的史料来对待,但是必须谨慎使用。所以B正确。AD过于绝对;C在中国这种方法早有了。考点:史学常识·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6.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直到1870年以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向妥协。“转折”是指()A.资产阶级革命最终取得胜利 B.《人权宣言》发表C.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1787年宪法的颁布〖答案〗C〖解析〗“由对抗转向妥协”表明法国人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指的是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转折”,即斗争的方式发生的变化,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人权宣言》发表于1789年,排除B项;1787年宪法是美国的,排除D项。故选C项。7.在中国东南海域,曾经打捞到一艘16世纪中期的欧洲商船,船上载有来自印度等地的银块。这艘商船最可能来自A.葡萄牙 B.西班牙 C.法国 D.英国〖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6世纪中期”“欧洲商船”“印度等地的银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印度周边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因此这艘商船是葡萄牙的商船,A正确;西班牙的殖民地主要在美洲,排除B;法国、英国在16世纪尚未崛起,这艘商船不可能是这两个国家的,排除C、D。8.1947年天津北洋大学的学生举行的“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这一运动在当时多个城市均有发生。这些运动战内反饿飢反()A.激发了民众救亡运动高涨 B.推动了民主共和思潮广泛传播C.促进了国统区人民的觉醒 D.表明国民党统治开始失去民心〖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947年天津北洋大学的学生举行的‘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可知,国统区学生掀起的“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在国统区广泛展开,这场声势浩大的人民民主运动,促进了国统区人民的觉醒,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有力配合了解放军的军事斗争,C项正确;“救亡运动”是针对外敌人侵的,排除A项;推动了民主共和思潮广泛传播,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国民党统治开始失去民心,无从得出,排除D项。故选C项。9.阅读下列《欧洲移民表》,对此比较好的解释是目的地时间范围人数美国1821—1932年3420万俄国亚洲地区1800—1939年1200万阿根廷1856—1932年640万加拿大1821—1932年520万A移民可能利用火车、轮船、汽车等交通工具B.世界性经济危机是欧洲向外移民的主要原因C.大量移民前往美洲主要是出于对财富的追求D.大规模移民是世界整体化的重要原因及表现〖答案〗D〖解析〗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是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大规模移民是世界整体化的重要原因及表现,故选D;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促使新式交通和通讯的发展,但不是最佳项,A错误;世界性经济危机指1929-1933年,过于片面,B错误;大量移民前往美洲主要是出于对财富的追求,符合史实,但不是最佳项,排除C。10.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商业领域出现了一次重大变革。这场变革的具体表现有①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贸易开始形成②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③欧洲商路中心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④大量金银流入,造成了物价上涨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引发了两种革命,一是商业革命,其主要表现为欧洲商路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出现股份公司和证券交易所、形成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贸易等内容;二是由于美洲大量的金银流入到欧洲,造成物价上涨,形成价格革命。故①②③④均正确,A项符合题意。BCD表述均不全面,排除。11.1541年,一位德意志的教授在论述提高牧师薪俸的必要性时说:“以前1舍费尔谷物值20到30芬尼,15个鸡蛋值3芬尼,而现在1舍费尔谷物就值90~120芬尼,15个鸡蛋值17芬尼。”该教授所陈述的现象A.是欧洲商业革命的具体表现B.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C.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D.源于欧洲金银开采技术的进步〖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的价格革命,物价急剧上涨,尤其是粮食价格,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从事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这些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项正确;商业革命的具体表现是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贸易中心的转移,排除A;此时德意志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还不足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排除C;材料的现象是源于新航路开辟,排除D。12.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将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其含义是()A.它没有将古希腊、罗马文化完全复兴 B.它把古代文化古为今用C.它没有准确地揭示这场运动的性质 D.它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帜〖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是一场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但从“文艺复兴”字面上看,它是对以前文化的复兴,所以,它没有把资本主义的时代属性充分表达出来,C项正确;文艺复兴不单纯是古希腊罗马文化完全复兴,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创新,与恩格斯强调时代属性不符,排除A项;恩格斯强调文艺复兴是一场思想创新运动,强调古为今用与思想创新矛盾,排除B项;材料强调文艺复兴是思想文化创新,并不是强调其字面意思即打着复兴古典文化气质,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3.1850—1914年和1950—1973年是资本主义经济史上的两个“黄金时代”。这两个“黄金时代”出现的共同原因是()A.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B.对东方的殖民掠夺C.科技革命推动发展 D.美国扶植欧日经济〖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850—1914年“黄金时期”的出现受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950—1973年的“黄金时期”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可见科技革命推动发展成为共同的原因,故C正确;1850-1914年国家大力干预经济的理论及政策尚未产生,故A错误;1950—1973年经济发展主要是滋生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科技的发展,故B错误;在1914年以前美国经济没有超过欧洲,不能说扶植欧洲、日本经济,D错误。14.1811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A.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 B.国王掌控实权C.银行担心政府违约失信 D.宪政制度确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君主立宪制的理解,在君主立宪制下,虽然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但国王仍然是国家的象征,按照宪法规定,没有国王的印章的文件是不合法的,因此,才会出现银行审计长发现未盖章国王印信,拒绝支付的事,这体现了英国宪法至上的施政理念,故选D。AB表述错误,C项曲解了题意。〖考点定位〗英国君主立宪制特征15.1893年,当德皇威廉二世威胁要将议会中的反对者们击得粉碎时,这一谈话只是在议会中引起了小心谨慎的批评。然而,到1912年做出类似威胁时,全国立即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抗运动,报刊纷纷警告这位君主“不要超越宪法的约束”。这一变化反映当时的德国A.建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B.君权遭到公共舆论制约C.开始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D.工业化推动了民主化发展〖答案〗D〖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材料中德国社会对德皇的态度由小心谨慎的批评到大规模进行反抗和誉论警告,说明随着德国工业化的发展,德国民众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故选D;德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排除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君权遭到制约,排除B;1871年宪法德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排除C。16.工业革命期间社会立法关注对象依次为A.童工—女工—男工 B.女工—男工—童工C.男工—女工—童工 D.童工—男工—女工〖答案〗A〖解析〗工业革命中工人高强度劳作,工作环境恶劣,劳动时间长,工资低廉。但是资本家为取得高额利润就大量雇佣女工和童工,他们的工作非常艰苦,除工作时间长、拿着更为低廉的工资之外,劳动安全毫无保障,机器很容易出事故,而一旦出事,受害童工就被赶出工厂,再也没有人过问。因此社会立法首先保护的是儿童工人;其次是妇女,妇女相比于男工有明显的弱势,但是还必须和男工干一样的活,工资很低,权益不受保护,因此立法关注对象其次是女工。男工也是资本家压迫的对象,处于社会的底层,但是相比于妇女和儿童,有一定的“优势”,因此立法也要关注男工,故〖答案〗为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17.据相关数据显示,16世纪英国农场平均规模为34亩,17世纪上升为59亩,18世纪则达到77亩。导致农场规模不断扩大的直接因素是A.议会立法 B.圈地运动 C.人口增加 D.工业革命〖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英国农场规模扩张的直接原因是圈地运动的推动,因此B正确,ACD排除。故选B。18.下表是人类历史上各种动力的功率表,据表可知()动力名称功率范畴(千瓦)人力、马力0.1~1风轮、水轮10~100蒸汽机1000~10000内燃机10000~100000燃气涡轮机10000~100000水动涡轮机100000~1000000蒸汽涡轮机100000~1000000A.科技发展引发生产方式的变化 B.动力革命深受科学理论的影响C.科学技术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 D.动力发展增加了劳动力的投入〖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人力畜力、自然力、能源机器力的功率增加,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生产方式变化,A项正确;动力革命受科学理论的影响只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科技对社会经济的直接影响,排除C项;动力发展减少了劳动力投入,排除D项。故选A项。19.150年前在法国爆发了一次工人武装起义,起义者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该政权是A.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B.新和谐公社 C.巴黎公社 D.工兵代表苏维埃〖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50年前即1871年,法国工人阶级建立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巴黎公社,C项正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是资产阶级政府,并非无产阶级政权,A项错误;新和谐公社是英国著名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建立的理想模型,并非法国工人建立的无产阶级政权,B项错误;工兵代表苏维埃最早是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在彼得格勒建立的无产阶级政权,D项错误。20.“他们虽然有社会变革的方案……实际上,他们几乎没考虑过自己精心制作的蓝图如何才能付诸实践。”上述评论最有可能针对的是A.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B.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领导人C.空想社会主义者D.巴黎公社的领导人〖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空想社会主义者抨击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提出了一些改造社会、建立理想社会的美好设想,但他们的设想是建立在空想的基础上的,没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很难在实践中取得成功,因此C选项正确。科学社会主义、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和巴黎公社运动都付诸了实践,与题意不符,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阿拉伯文化是中世纪阿拉伯帝国各族人民在吸收融汇东西方古典文化的基础上共同创造的新文化。阿拉伯文化主要是由阿拉伯本土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以及希腊、波斯、罗马和印度等外来文化构成。阿拉伯文化在宗教、哲学、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等领域都曾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阿拉伯人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天文学、医学知识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中国等东方国家。这对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亚洲、非洲、欧洲和中国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摘编自哈力木杜山艾力《浅析阿拉伯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材料二中世纪阿拉伯世界以其雄武之势兼纳了东地中海古文明以及亚洲远地文明,创造了辉煌的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正是通过阿拉伯人的翻译,西方才得以知道自己老祖宗的遗产,并从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里获取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艺术等营养,最终得以迅猛发展。——摘编自姜明文、颜景虎《中世纪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对西方文明的贡献述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文化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答案〗(1)特点:多民族共同创造;融汇东西方文化;涉及领域多;成就辉煌;影响巨大。(2)贡献:保存并传播了古典文化;丰富了世界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传播;推动了欧亚非和中国文化的发展。〖解析〗〖小问1详析〗特点:根据材料“阿拉伯文化是中世纪阿拉伯帝国各族人民在吸收融汇东西方古典文化的基础上共同创造的新文化”可概括出多民族共同创造;融汇东西方文化;根据材料“阿拉伯文化在宗教、哲学、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等领域都曾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可概括出涉及领域多;成就辉煌;根据材料“这对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亚洲、非洲、欧洲和中国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可概括出影响巨大。〖小问2详析〗贡献:根据材料“正是通过阿拉伯人翻译,西方才得以知道自己老祖宗的遗产”可概括出保存并传播了古典文化;根据材料“对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可概括出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传播;根据材料“对亚洲、非洲、欧洲和中国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可概括出推动了欧亚非和中国文化的发展;根据材料“阿拉伯文化在宗教、哲学、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等领域都曾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可概括出丰富了世界文化。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代文化思想启蒙由潜流到洪涛,需要三方面的转化条件。其一是政治局势的逼迫,其二是民族文化心理壁垒的松动,其三是强有力的宣传鼓动队伍的组成。——摘编冯天瑜《中华文化史》等材料二1905年孙中山《同盟会宣言》中指出:“在今汉人倡率义师,殄除胡虏,此为上继先人遗烈,大义所在,凡我汉人当无不晓然”。1919年孙中山在演说中指出:“夫汉族光复,满清倾覆,不过只达到民族主义之一消极目的而已,从此当努力猛进,以达民族主义之积极目的也。积极目的为何?即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以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整理自《孙中山全集》材料三法国启蒙思想家马布利认为:“自然界并没有创造国王、统治者、庶民和奴隶,人生下来是完全平等的。”新文化运动的先驱陈独秀认为,中国欲求生存,“必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法国启蒙思想家梅叶大声疾呼:“世上穷人们受各种迷信及偶像崇拜欺骗的时间已经够久了……该是打开穷人的眼界,向他们说明全部真相的时候了。”——摘编自《法国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比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近代文化思想启蒙由潜流到洪涛,需要三方面的转化条件”,试以中国19世纪末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2)根据材料二,指出1905~1919年间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客观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在内容上的相似之处。〖答案〗(1)政治形势逼迫:《马关条约》签订,列强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加深;民族文化心理壁垒的松动:洋务运动破产,中体西用思想受质疑与冲击;宣传鼓动队伍的组成: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派与革命派建立团体、学会、办报等。(2)变化:从存在大汉族主义倾向的反满革命思想到将满族视作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希望各民族融为一体。原因:中华民国的建立,推翻清朝的目标已达到;军阀混战,国家分裂。(3)相似之处:反对封建专制,主张自由平等;反对传统思想权威,提倡民主与科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从向西方学习、新文化运动、与西方文化的对比等方面来分析。(1)根据材料“其一是政治局势的逼迫,其二是民族文化心理壁垒的松动,其三是强有力的宣传鼓动队伍的组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概括出〖答案〗。(2)从材料“在今汉人倡率义师,殄除胡虏”“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以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中可以分析出1905~1919年间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可以从民国的建立、军阀混战等方面来分析得出第二小问的〖答案〗。(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从内容上看,两者都有反对封建专制,主张自由平等的内容。在思想层面上,两者都反对传统思想权威,提倡民主与科学。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洋人之至我中国,专恃合纵连横,而我已孤立无助,受其钳制,舍忍至今,诫欲于无事之时多数外援,则择交将不可不慎也。方今有约之国,以英、法、俄、美、德五国为最强,五国之中英人险恶,法人隐悍。所至之地尹隐图占据,此中国之深仇不可忘也。俄国地广兵强...今且西守伊犁,东割黑龙江以北,据最胜之地以扼我后路中国之强敌,不可忽也。美国自为一洲,风气浑朴,与中国最无嫌隙,其纽约与蒲公使所立新约,则明示以助我中国之意故中国与美国,宜推诚相与,略弃小嫌,此中国之强援,不可失也。摘编自薛福成《应召陈言疏》(1875年)资料二(1905年,美国实行排华法案),对华人不以人格相待,即行强权主义,遂令我人不得不惯而抗争,“皆将张目裂须,以切齿于美人,不曰美人前者之过示和好,特欲收拾我人心则日美人独深结好于宫廷,特欲欺我政府,已攫其所大欲耳,于我国民固非肉食之不甘心也。不曰保全之论,美人不过托名公正,以自饰其野心耳,则曰美人实有吞噬我国之心,特以为时尚早,已之势力未国,以此为钳制各国计者也举国上下,应举以美为强暴之尤,祸我之魁”。摘编自《敬告美人对于禁工条约之厉害》(1905年)材料三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实行这些原则。摘编自中美《上海公报》(1972年2月28日)(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对美国认识的变化,并解释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材料所体现的国人的外交观念,并根据材料三分析中美《上海公报》申明这些外交原则的意义。〖答案〗(1)变化:1875年时认为美国不会侵略我国,可作为主要结交国,1905年时则认为美国有吞噬我国之心,是最重要的敌人。原因:美国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实力增强,加紧侵略中国,其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