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全国高三压轴卷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全国高三压轴卷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全国高三压轴卷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全国高三压轴卷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全国高三压轴卷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全国高三压轴卷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能够传世的作品必传神。真正传神的作品,既是艺术写真,更是时代写照。只有在时代生活中“抓活鱼”,艺术才能拥有“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生动与鲜活。(乙)从时代、人民对主题性艺术创作的要求,思考“以形写神”在中国画史中的重要性,可以获得更深刻的体会。要想获得“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艺术效果,主体性创作必须远离程式化。画家创作时若拘泥于成法的制作,则有程式化的嫌疑。程式化创作很容易让画家失去创造力——艺术独创的过程总是艰辛的,肯定不如以轻车熟路的艺术形式完成创作那么轻松。因此,在注重传承关系的中国书画领域,缺乏真切艺术感受的程式化创作容易成为一种惯性。(丙)在技法娴熟和已有的观念基础上,中国画创作者要勇于摒弃习惯性的创作图式、保持艺术敏感度,将生活中感动心灵的瞬间完整记录下来,让内容与形式妥帖融合,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1.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更是 B.拘泥 C.轻车熟路 D.图式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甲 B.乙 C.丙2、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列小题。满庭芳纳兰性德堠①雪翻鸦,河冰跃马,惊风吹度龙堆。阴磷夜泣,此景总堪悲。待向中宵起舞,无人处、那有村鸡。只应是、金笳暗拍,一样泪沾衣。须知今古事,棋枰②胜负,翻覆如斯。叹纷纷蛮触,回首成非。剩得几行青史,斜阳下、断碣残碑。年华共、混同江③水,流去几时回。(注)①堠:古代瞭望敌情的土堡。②棋枰:棋盘,棋局。③混同江:水名:。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三句写眼前实景,景中见情,营造一种厚重、凄迷的历史氛围。B.上片六、七句,极尽折转,写出作者欲以满腹经纶报效国家的雄心。C.下片四至七句,抒写了历史之无情,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上的风流人物只剩“断碣残碑”的慨叹。D.该词一改作者描写爱情、友情、乡情的哀感顽艳词风,属于清怨悲壮的边塞词。2.全词以“悲”字贯穿全文,请结合词的上片简要分析这一“悲”字是如何体现的?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书生,如今立于皇帝身旁。他铿锵有力的奏折,直言不讳的进谏,妙语连珠的回答,令皇帝,令天下为之一振。迎来皇帝的宠爱,百姓的辉煌仕途的苏轼,是的一代豪杰。他胸怀抱负,心似江涛澎湃,欲大有作为。于是,那时的他便成为“弄潮儿”,光环围绕。但当苏轼遇到小人,当他的“出言不逊”遇上奸佞的巧言令色,他被抛弃了。“乌台诗案”之后,他被一贬再贬,如离群的鸿雁,甚至感到了死亡的威胁。苏轼惊恐不安,心如死水,那时苦闷的苏轼留给世人的是灰黑的模糊的身影。如果苏轼仅是仕途顺畅,那么,他也许只能成为一名历史政客。如果苏轼被贬后就一直苦闷,那世间也只多了一只蜉蝣而已。,苏轼却以其豁达成了后世的楷模。这时的苏轼应该想通了一个问题:快乐之道,不在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在于喜欢自己不得不做的事。于是,便有了泽被后世的苏堤,有了被人津津乐道的东坡肉,他以“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自勉,尽己所能造福百姓。那穿芒鞋、执竹杖、戴蓑笠的老翁将文学史开辟了新天地,摇身一变成为经典,这实是“文学之大幸”。这时的苏轼,轻装上阵,()。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耳目一新爱戴当之无愧然而B.焕然一新爱护当之无愧固然C.耳目一新爱戴当仁不让固然D.焕然一新爱护当仁不让然而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那穿芒鞋、执竹杖、戴蓑笠的老翁将文学史开辟了新天地,让其诗文摇身一变成为经典,这实是“文学之大幸”。B.那穿芒鞋、执竹杖、戴蓑笠的老翁在文学史上开拓了新天地,摇身一变成为经典,这实是“文学之大幸”。C.那穿芒鞋、执竹杖、戴蓑笠的老翁在文学史上开辟了新天地,摇身一变成为经典,这实是“文学之大幸”。D.那穿芒鞋、执竹杖、戴蓑笠的老翁在文学史上开辟了新天地,让其诗文摇身一变成为经典,这实是“文学之大幸”。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一泓清泉,倒映着那朴素的清新与平凡的伟大。B.那朴素的清新与平凡的伟大倒映在一泓清泉中。C.他的心如一泓清泉,倒映着那朴素的清新与平凡的伟大。D.倒映在一泓清泉般心中的那朴素的清新与平凡的伟大。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11月4日,王思聪被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随后被该院查封其名下房产、车辆、银行存款和不动产。12月24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告称,王思聪已还款5千万,涉1.5亿纠纷案和解。B.2019年9月以来,澳大利亚山火持续肆虐,目前已经烧掉了相当于一个比利时大小的面积,外媒估计有近5亿只野生动物葬身火海。C.本届休博会上,专家们将结合国内外休闲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围绕休闲与美丽生活的话题展开研讨,发布世界休闲理论的研究成果,倡导积极文明的休闲理念。D.《我爱我家》的一张旧剧照,葛优在沙发上那副慵懒的躺姿,走红网络,被网友戏称为“葛优躺”,其背后深藏了某种职业倦怠和精神困顿,借一张图片淋漓尽致地发泄了出来。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听安万善吹觱篥①中歌(节选)李颀枯桑老柏寒飕飑,九雏鸣凤乱啾啾。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忽然更作渔阳掺②,黄云萧条白日暗。变调如闻杨柳③春,上林繁花照眼新。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注]①觱篥(bìlì),簧管古乐器,似唢呐,以竹为主,上开八孔,管口插有芦制的哨子。汉代由西域传入,今巳失传。②渔阳掺:渔阳一带的民间鼓曲名。③杨柳:指古曲名《折杨柳》。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与《李凭箜篌引》一样都是古体诗,题目中的“歌”是诗体标志。B.前四句用不同的喻体描写了吹奏觱篥的曲调特点,将抽象的乐音具体化。C.诗人善于借曲写曲,用《渔阳掺》和《折杨柳》唤起读者对觱篥曲的联想。D.除夕之夜,诗人听到美妙的觱篥曲,悲从中来,流露出借酒浇愁的情绪。2.安万善吹觱篥的乐曲旋律有怎样的变化?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彼于致福者,_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2)皇览揆余初度兮,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3)________________,隐天蔽日。(郦道元《三峡》)(4)________________,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5)______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6)________________,焚椒兰也。(杜牧《阿房宫赋》)(7)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8)大学之道,________________。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歌女契诃夫(俄)当年她比现在更漂亮,歌喉更动听。夏季的一天,在她的楼房里,坐着尼古拉,是她的崇拜者。天气闷热难耐。前厅意外响起门铃声。“大概是邮差,也可能是女友。”帕莎说道。尼古拉从来不回避帕莎的女友和邮差,但这次却躲到隔壁房里。帕莎拉开门,让她吃惊的是,门口站着位素不相识的女士。年轻漂亮,衣着考究,俨然一位高贵的太太。“请问您有什么事?”帕莎问道。太太没有回答。她朝里迈了一步,慢慢打量房间,然后坐下来。“我丈夫在你这吗?”她木然地问道,哭红了的大眼睛瞧着帕莎。“什么?”帕莎小声说,手脚开始发抖,“没……太……我不认识您的丈夫。”太太几次用手绢擦地苍白的嘴唇,不时屏住呼吸克制内心的颤栗,帕莎则呆若木鸡地站在地面前,不敢正跟看她。“那你是说,他不在这?”太太的语气明显带着责问。“你卑鄙,可恶……”太太厉声说道,并带着仇恨和厌恶的神气盯着帕莎。帕莎感到自己一定给这位一身黑衣、眼神愤怒、手指又白又细的太太留下某种丑陋的印象。她觉得,如果自己长得瘦一些,不涂脂抹粉,还可以隐瞒那并不高贵的身份。“我丈夫在哪?”太太说,“不过,他在不在这也无所谓,可是我必须告诉你,他盗用公款的事已经败露。瞧你干了什么好事!”太太站起未,愤愤地在房里走来走去。帕莎望着地,吓得懵懵懂懂的。“今天就要来抓他,逮捕他,”太太说到这抽泣起来,这声抽泣听出地的屈辱和懊丧。“我知道,是你把他弄到了这般可怕的境地!”太太继续在房里走来走去,绞着手。帕莎呆呆地望着她,不明她的来意。“我,太太,什么也不知道!”她委屈地哭起来。“你撒谎!”太太高声训斥,悉狠狠地瞪着她,“我知道,这个月他天天在你这里鬼混!我告诉你:他盗用公款,为了你,他不惜去犯罪。”太太在帕莎面前站住,坚决地说,“他有妻子,儿女……一旦他判了罪被流放,那我和我的孩子就要活活饿死……不过眼前还有办法救他,使我和孩子免得丢脸和受穷。如果今天能送去九百卢布,他就乎安无事了。只要九百卢布!”“什么九百卢布?”帕莎小声问道,“我,我不明白……我可没拿过。”“我不是跟你讨九百卢……再说我也不会要你的钱。我要的是东西……你把我丈夫送的东西还我就是了!”“太太,先生什么东西也没送过我!”帕莎突然叫起来,开始明白她的来意了。帕莎拉开梳妆台的一个小抽屉,取出一个空心的金镯子和一只成色不足的宝石小戒指。“给您!”她把这两样东西递过去。太太霍地涨红了脸,面部肌肉抽搐起来。她受到了侮辱。“我不是来乞求施舍的,我是来讨回原本不属于你的东西……你利用你的诱惑,榨干了我的丈夫。星期四,我看到你和我丈夫在码头上,那天你戴着贵重的胸针和锡子。所以,你用不着在我面前装扮成无辜的羔羊!”“我向您保证,除了这镯子和戒指,从您丈夫那没见到任何东西。”帕莎说,“先生通常只给我带点甜馅饼。”“甜馅饼……陌生女人冷笑说,“家里的几个孩子饿肚子,你这里倒有甜馅饼!你是肯定不想退回东西了?”不等回答,太太坐了下未,眼睛盯着一处地方。“现在该怎么办?”她说道,“要是我弄不到这九百卢布,那他就完了,我和孩子也完了。”太太用手绢捂着脸,痛哭起未。“我求你了!”她边哭边说,“是你害得我丈夫倾家荡产,是你毁了他的前程,你救救他吧……你可以对他不同情,可是孩子……孩子有什么过错呀?帕莎一想到几个小孩站在大街上,饿得哇哇哭,自己心中也不好受。“太太,我能做些什么呢?”她说,“我向您保证,我没有得到尼古拉一点好……在我们这班歌女中,只有莫蒂一人有财主供养,其余的都靠挣面包勉强过日。尼古拉是有教养有礼貌的先生,所以我才接待他。我们不能不接待呀。”“我要东西!把东西还给我!好吧,我给你下跪!这样行了吧?”帕莎尖叫一声。她感到,这个苍白而美丽的太太,骄傲而高贵的妇人,当真会给她下跪,太不可思议了。“好,我给你就是!”帕莎擦着眼睛,“不过东西不是尼古拉的……东西是别的客人送我的。就按你的意思办,太太……帕莎拉出五斗柜上面的抽屉,取出一枚钻石胸针,一串珊瑚,几只金戒指,一个金锅子,一块金表,几颗金纽扣,全交给了太太,帕莎摊开双手说:“这下我什么也不剩了。妇人颤抖着手把珠宝包在手绢里,一句话没说,甚至没点一下头,走了出去。隔壁房门开了,尼古拉走了出来。他脸色苍白,眼睛里闪着泪光。“我的上帝,她高贵,骄傲,纯洁……她竟想下跪……求你这种歌女!是我把她逼到了这一步,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你离我远点……”他厌恶地大声吗道,急忙推开帕莎,向大门跑去。帕莎呆神瞬间,尼古拉已没了影子。(写于一八八六年,本文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写太太“打量房间”“哭红了的大眼睛瞧着”这些细节是为摸清帕莎的底细,“擦嘴唇”“屏住呼吸”是为后文“色厉”作准备。B.太太向帕莎哀求甚至想下跪,帕莎把所有积蓄给了太太这一情节,透露出善良的帕莎内心生出的同情、惊讶和无奈心理。C.尼古拉盗用公款这一事件不管真实与否,都是小说刻画形象、推动情节、揭示主题的一个关键点,这是小说的一个重要艺术特征。D.小说描写“上流人”厚颜无耻地欺辱一个无依靠的歌女,表露作者对污浊现实的不满和对怕莎虽有不幸却自甘堕落的讥讽之意。2.小说结尾“尼古拉已没了影子”这句话含义丰富,请你简要概括。3.小说中“尼古拉从来不回避帕莎的女友和邮差,但这次却躲到隔壁房里”这句话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不断加剧的人类活动已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这就需要人为干预生态修复活动,使遭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渐恢复动态平衡,并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2011年以来,政府出台的如“水十条”“土十条”等环保政策致力于水资源、土壤、大气、固定废弃物等生态修复的实施。在政策指引下,全国开始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计划,以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目前,农业发展造成的生态环境好转。在资金推动下,生态修复行业有新一轮迅猛发展,河流、湖泊、场地、矿山、耕地、草原等生态修复均取得显著成效。因城市化、工业化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我国生态修复行业发展也面临诸多问题。生态修复技术较为粗放,尤其是场地修复仍以传统的异位阻隔填埋为主,或者采用挖掘与热脱附、固化稳定化、水泥窑处置相结合的处理方式,而欧盟的原位和异位修复技术比重相当,美国的原位修复技术接近70%。(摘编自环保网2019年2月24日《2018年自然生态修复现状》)材料二:从宏观层面看,我国生态状况变化是趋好的。三大主要陆地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地生态系统整体好转,而湿地生态系统还在退化。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主任欧阳志云说:“例如一些区域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开采过度,致使河流干涸,湿地湖泊丧失。同时,海河生态功能和黄河自然水文过程基本丧失,长江上游水电资源开发强度大,生态破坏严重。”从国际标准化来看,在人均GDP达到一万至一万四千美元时,开始环境污染治理。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我国人均GDP为八千多美元。在此条件下,中国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采取了高强度行动。然而,促进生态环境改善需要遵循社会经济和自然演变规律,要避免造成过高的社会经济成本。这意味着打赢生态环境质量保护这场硬仗,还需要长期科学治理。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的流域系统治理,以水为载体,以中小流域为单元,系统规划、统一整治。此外,还需在科技、标准、制度、立法等方面,加强针对各类新型污染物的前瞻性布局,建立面向新型污染物的防治体系。(选自《中国科学报》2019年1月8日《生态环境质量拐点,中国准备好了吗》)材料三:表:“十三五”部分重点流域治理后目前水质状况图:2018年环保类PPP项目(政府和社会合资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分布材料四:目前政府对环保行业保持高度重视,环境治理已开始实施。据环保部规划院测算显示,“十三五”全社会的环保投资将达17万亿元,是“十二五”的三倍,环保产业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中国环保产业潜在需求旺盛。理论上,一个国家环保产业的潜在需求通常是由工业生产和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总量与自然环境承载能力的关系决定的,习惯于用单位国土面积的化石能源消耗量来估算环保产业的潜在需求量。资料显示,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单位国土面积和单位GDP化石能源消耗量“双高”的国家。虽环保行业发展前景看好,大量资本涌入环保行业,填补了污染治理资金缺口,但造成了产能过剩和低价竞标,影响其健康发展。同时,环保设备企业小散弱特征眀显,“低档过剩、高档缺少”问题尤为突出。还有,如具备环保技术的机械和液压免烧砖设备因标准化不一,价格不同,企业趋利明显而影响规模和质量。(摘编自中国产业信息网2019年3月15日《环保行业发展前景及分析》)1.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珠江流域、长江流域各有15%的区域的水体还需要进一步治理,每个流域都存在只能用于工农业而不能供饮用的水体。B.从治理后的水质状况来看,目前辽河流域和海河流域的污染程度还非常严重,经净化处理后可供饮用的水占比不到一半。C.各流域经过治理后,到目前为止,西南诸河、西北诸河、浙闽片河流均有超过95%的区域的水体经净化处理可供饮用。其中,西北诸河和浙闽片河流已经没有污染了。D.2018年环保类PPP项目中,污水处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这两类共占比超过三分之二,垃圾发电和海绵城市则占比较小。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2011年以来,在政策指引和资金推动下,我国的河流、湖泊、场地、矿山、耕地、草原等生态修复均取得显著成效。B.我国在场地修复活动中大多采用传统的异位阻隔填埋方式,这一修复技术与欧盟、美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C.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我国在人均GDP低于国际标准人均GDP的条件下采取高强度行动,但并不意味着势必造成社会经济成本过高。D.中国是一个单位国土面积和单位GDP化石能源消耗量“双高”的国家,环保产业前景很好。3.请简要概括目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团圆(节选)韩东一姥爷当年是南京武定门小学校长。姥姥显然是小学校长的太太。有一段铁路穿小学而过,铁路两边竖起两道隔墙,架起一座木制天桥。铁路和天桥是当年武定门小学与众不同的景观。日本人轰炸南京时向这个可疑目标共投掷三枚炸弹。三枚都是哑弹。三枚哑弹即三块石头。一块把操场砸个大洞。一块穿顶而入落在姥爷的办公桌上。还有一块不知去向。日本小飞机丢下一二三枚炸弹,然后飞走了。姥爷一面看一面数,绝不可能有误。他忠于职守,最后一个撤离学校。不仅数了炸弹,而且静候它们落地时的爆炸。接着炸弹就躺在了他的办公桌上。姥爷拿起躺椅上的毛毯裹好炸弹,锁好门,前往区政府。由此诞生了携带炸弹的两种方式:怀抱婴儿式和腋下夹包式。姥爷一路上两种姿势换来换去。他不愿让人看见自己逃难还怀抱婴儿,或被怀疑为席卷公款在逃。火光冲天,远处爆破声不断,区政府大门紧闭。姥爷把炸弹轻放在门前台阶上,才转身离开。二陶吴是姥爷的老家。轰炸开始姥爷就把姥姥及他们唯一的子女我妈妈(当时只有六岁)送到了那里。轰炸的范围规模迅速扩大。陶吴也呆不下去了。姥爷就去了芜湖。他计划在那租一处房子,再来接姥姥和妈妈。买了车票,临时又带上了妈妈。因为分别时妈妈又哭又闹。妈妈是被从车窗塞进车厢的,南下的火车已爆满。父女俩去芜湖投奔一个亲戚。这是失散的开始。我比较相信妈妈合乎情理的描述,尽管当时她只有六岁。姥姥的回忆更戏剧化、色彩浓烈。她是变故的直接受害者,以致一度精神失常。她提供的画面完全是非现实的。覆盖江堤的难民使人联想起大型团体操。前面的人直接走下江去。后面的,仍在努力向前。日本飞机在外围投弹、扫射。在最后一班渡轮上,姥爷抱着妈妈站在栏杆边。姥姥在上船时挤丢了。于是就有了她驾一条小船去追大船。居然让她追上了。大船上放下软梯,她放下橹起身去抓。由于某种力学原理小船反而向后移去。她失败了。——这段记忆的不可靠之处在于姥姥根本不是一个可以独自驾船划桨的人。除了当校长太太她绝对一无所长。三有一点可以肯定:姥爷、妈妈先去了芜湖。再接姥姥已不可能,陆路交通全断了。姥爷捎信给姥姥,让她尽快从水路来芜湖。从此他天天带妈妈去码头接人,直到芜湖几天后也被夷为平地。按部就班的姥爷战争年月也没变灵活一些,反而增添了另一些习惯、成规和仪式。守望亲人便是其一。有车站码头他在车站码头,没车站码头他在村口路边。手笼在袖子里,腰背挺得笔直,下巴上翘,眼睛微眯。三十多年后这一情景仍反复重现。姥爷头发全白,在村口守望他的女儿,后来守望爸爸、哥哥和我。如此固执的守望源于战争年月芜湖的遭遇。姥姥终于没有出现在登岸的难民中。他带着妈妈向郑州方向而去,临走在芜湖大街小巷断壁残垣及电线杆遍贴告示,试图告诉姥姥他们的去向。四姥姥没有及时赶到芜湖。当时姥爷把她托付给一个姓张的,妈妈的干爸爸。姥姥和张爸爸一家一截一截地雇船划向芜湖,到达时芜湖已是一片废墟。连岸也没上。船停在芜苇洲,每天雇人打探消息。大家分析认为姥爷、妈妈已遇难。于是姥姥和张爸爸一家号啕大哭。哭了一场,毕竟没看见尸首,张爸爸继续雇人探听消息。大约受雇的人都是些不识字的船民,没人提到贴满芜湖大街小巷的告示。然后姥姥就看见了老虎,说是在水边淘米时看见了它的尾巴。一截白一截黑,不是老虎尾巴是什么?芦苇再怪也不生成这样啊。一阵风过芦苇顺势倒伏,唯这根东西逆风而去。姥姥慌得扔下米箩向渔村狂奔。山林之王来到江上和鱼雁争食,事情过分蹊跷。都说姥姥思夫心切神志不清了。五打探姥爷的路线变长了,姥姥仍坚持不懈,准备在这件事上花掉自己所有的私房钱。每天船夫们从码头上来,向她报告消息。再后来报告的人有了座位、茶碗和其他听众。再无人关心听者本身的遭遇。大伙儿把此举理解成阔太太花钱雇人到家里说书解闷。最后一位说书人是姥爷的同事,准备去武汉,便鼓动姥姥在武汉的报纸上登报寻夫。姥爷经郑州南下,越千山万岭,此时正在武汉一小学任教。一共有十七张剪报被寄至姥爷的办公室。也有夹着整份报纸找来的。姥爷关门谢客,独对报纸,造表做计划。姥姥就是按这张计划表一站一站到武汉的。姥爷如期出现在汉口的码头上。有一身藏青色的呢料中山装大约就是这时买的。可以想象姥爷穿着它登码头上岸的样子。这一次他是被自己以外的别人守候着。(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姥爷静候炸弹爆炸、离开时不忘锁门、送炸弹时交替更换姿势等细节,从中可以看出他从容不迫的气度和谨慎拘泥的性格。B.对姥姥重金寻夫的行为及遭遇,大伙儿不理解也不关心,这与《孔乙己》中看客心态相似,都反映了普通民众的愚昧麻木。C.小说关于轰炸、火光等正面描写战争的内容不多,主要从夷为平地的城市、流亡的人们侧面表现战争,写作角度较为独特。D.小说写姥爷一家在战火中历经曲折实现团圆的故事,再现了特殊年代亲人之间的执着守望,展现了人性中温暖感人的一面。2.小说写姥姥“不可靠”的记忆,对人物塑造、主题表达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我”讲述“团圆”的故事,整合了姥爷、姥姥、妈妈的讲述,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万卷楼记[元]郝经万卷楼,顺天贾侯藏书之所也。曰“万卷”,殆不啻万焉,不啻万而曰万者,举成数也。金源①氏末,天造草昧,豪杰哄起。于是拥兵者万焉,建侯者万焉,积粟帛、金具、子女以为己有者,断阡陌、占屋宅、跨连州郡以为己业者,又各万焉。侯则独不然,息民保境,礼贤聚书,劝学事师而已。于是取众人之所弃以为己有,河朔之书尽往归之,故侯之万者独书焉。乃作楼藏之。楼既成,尽以卷帙置其上,别而为九。六经则居上上,尊经也。传注则居上中,后传也。诸子则居上下,经之余也。历代史居中上,亚六经也。杂传记居中中,次史也。诸儒史论居中下,史之余也。先正文集及诸著述居下上,经史之余也。百家众流、阴阳图籍、山经地志、方伎术数,则居下中,皆书之支流余裔也。其法书名画,则居下下,艺成而下也。栉比鳞次,高切星汉。人之文与天文际,私家之藏,几逾秘监,故贾侯之书甲天下。方干戈坏乱,经籍委地,侯独力为捆拾,吾道赖以不亡,虽孔氏之壁、河间之府,不是过也。彼富贵者之楼,管弦樽俎,肴核几席,登览燕集之具充焉。侯之楼,则古圣今贤,大经格言,修身治世之典积焉。时顺天之治,尝最诸道,推为钜公伟人,而又乐贤下士,切切于收览遗书为志,故天下之人益以此贤侯。侯既贮书于楼,谓其将佐曰:“昔蔡中郎书籍畀之王粲,而粲卒名世。今吾之书若是,不有所畀,适足以为蠧鱼之食,不免堕檐之讥矣。吾闻郝氏子经,嗜书力学,吾將畀之。鞅掌之隙,亦得窃听焉。”时,经寓居铁佛寺之南堂,坐彻明者五年矣,以书币邀致其府,于楼之侧筑堂,曰“中和”,尽以楼之书见付,使肆其观览。侯则时令讲解一编,辄曰:“吾之书有归矣,吾不为书肆矣。向吾之书贮于楼中,今则贮子之腹中。向者大圣人之道布于方策,今则布诸子之心矣。子其摛光掲耀,俾吾之书用于世,以济斯民,则子之腹乃万世之府也。不然,则亦蠧鱼之穴,堕檐之楼尔。子其勉之。”经再拜谢,其不克负荷,每为流涕感刻曰:“经举家之盎缶不能购一经,故每区区晨夜叩人之门,藉书以为学。今侯以数十年之勤,数万卷之多,尽以见畀。虽侯之盛意,岂非天邪?如怠忽自弃,以多书而不能如无书之初心,业不能勤而卒无有成,则非负侯,是负天也。复何以立于世哉!”故书侯聚书起楼及畀经为学之义以为记,以明侯之德,且以自警,庶几终不负侯云。(节选自《陵川集》)[注]①金源:金朝女真族发祥兴王之地,代指金朝政权。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啻万而曰万者,举成数也成数:整数B.皆书之支流余裔也裔:后代C.鞅掌之隙,亦得窃听焉鞅掌:事务繁忙D.以明侯之德明:彰显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河朔:地区名,初为汉武帝在阴山、贺兰山脚下黄河草原所设的朔方郡,常为兵家必争之地,后泛指河套以东地区。B.六经:孔子整理的六部先秦古籍《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其中《乐》已失传,其余通常称“五经”。C.干戈:古代常用武器,“干”指防具盾牌,“戈”指类似矛的进攻性武器,故以“干戈”作兵器通称,后引申为战争。D.孔壁:汉时,孔子旧宅被毁坏,人们在夹壁中发现《尚书》《礼记》等多种古文经传,这批文书是始皇焚书之后的文化遗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之文与天文际,私家之藏,几逾秘监,故贾侯之书甲天下。(2)子其摛光掲耀,俾吾之书用于世,以济斯民,则子之腹乃万世之府也。4.贾侯为什么要将藏书“畀”于郝经?请简要概括。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巡抚河南、山西。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并令种树凿井,榆柳夹路,道无渴者。大同孤悬塞外,按山西者不及至,奏别设御史治之,尽夺镇将私垦田为官屯,以资边用。威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乃复命谦巡抚。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及驾陷土木(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理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兵部尚书,初,大臣忧国无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太后立郕王。王惊谢至再,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王乃受命。也先挟上皇破紫荆关直入,窥京师。谦亟分遣诸将,率师二十二万,列阵九门外。以部事付侍郎吴宁,悉闭诸城门,身自督战。景泰八年正月上皇复位,即执谦下狱,坐以谋逆,处极刑。先谦自值也先之变,尝留宿直庐,不还私第。素病痰,疾作,景帝遣使往视。闻其服用过薄,诏令上方制赐,至醯菜毕备。及籍没,家无余资,独正室鐍钥甚固。启视,则上赐蟒衣、剑器也。皇太后初不知谦死,比闻,嗟悼累日。英宗亦悔之,俄有边警,帝忧形于色。吴瑾进曰:“使于谦在,当不令寇至此,”帝为默然,弘治二年,赠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肃愍。赐祠于其墓,曰“旌功”。(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五十八》,有删改)[注]公元1449年,瓦剌太师也先入侵明朝边境。明英宗率军亲征,在土木堡被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B.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C.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D.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御史,自秦朝开始,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明清。秦朝时期,御史大夫为最高监察官,与丞相、司马合称“三公”。B.伏阙,“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左右各一,中间为通道,借指宫阙,城阙。“伏阙”指拜伏于宫阙下,多指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C.监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通常是指皇帝外出时,由一重要人物留守宫廷代为处理国事。也指君主未能亲政,由他人代理朝政。D.祠,即祠堂,最早出现于汉代,古人为纪念伟人名士和祖先而修建的供舍。人们常常把同族子孙祭祀祖先的处所叫“祠堂”。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于谦治理有方,恩威远播。他在巡抚晋豫时,兴修堤坝,设置亭长,种树凿井,盗贼避匿,政绩显著,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B.于谦力主抗敌,谋划得当。土木堡之变后,于谦厉叱主张南迁之臣当斩,也先入侵,他亲身督战,经过一番谋划部署,人心安定。C.于谦为官清廉,家无余资。他衣食所用向来十分微薄,获罪之后被抄没家产,除了皇上所赐的蟒衣、剑器,家里没有多余物资。D.于谦蒙冤受祸,死后正名。英宗复位后,竟以谋反的罪名判处于谦极刑。后因吴瑾进言,朝廷才为其正名,赐“旌功”祠。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姓名类谦者,尝忤振。(2)王惊谢至再,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1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20年1月22日,网传“武汉市卫健委副主任刘庆香为躲避疫情擅离职守,到上海和女儿过年”。武汉市卫健委称,网传消息为不实谣言,请网友不信谣、不传谣。事实上,刘庆香并没有女儿,自去年12月底以来,一直坚守在武汉市疫情防控一线,平均每天休息不足四个小时。3月3日,武汉市委组织部拟提拔刘庆香等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表现优秀、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2020年4月5日,作为武汉首对接种新冠疫苗试验志愿者夫妇,张晶和赵威结束医学隔离观察。对这次参加新冠疫苗志愿者,丈夫笑着说:“难道你真不怕?万一我们俩都没……那就只剩小朋友一人了!”张晶回复:“不怕,我相信祖国,相信陈薇院士的科研团队。”在信与不信之间,既有理智与情感的纠结,也有人性与灵魂的拷问。请综合上述材料的含意,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注意)不少于800字,不得脱离材料的含意和范围,不得抄袭或套作。

参考答案1、1.C2.C【解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词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C项,“轻车熟路”不合语境。轻车熟路:驾着轻便的车在熟路上走,比喻对情况熟悉,做起来容易。故选C。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标点符号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也是高考常考考点,复习中要注意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了解高考常考题型,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位置,能给现代文、文言文加标点,对错、漏标点能加以改正或补出。C项,“勇于摒弃习惯性的创作图式”“保持艺术敏感度”不是并列关系,所以顿号改为逗号。故选C。2、1.B2.①触景生情。荒芜的亭堠负雪而立,寒鸦在几可跃马的冰封河面上上下翻飞,疾风吹过尘沙飞扬的大漠,如此荒凉阴森的景象,让作者悲从中来。②化用典故。化用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表达自己的爱国之心,但“那有村鸡”一句折转,说明满腹经纶却无报效国家的悲情。③采用烘托的艺术手法,以金笳声烘托作者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无法实现的悲伤之情。【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B项,“……写出作者欲以满腹经纶报效国家的雄心”错误,“待向中宵起舞,无人处、那有村鸡”,这两句表达了作者虽有满腹经纶却没有报效祖国的机会的悲痛之情。故选B。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翻译:乌鸦从被大雪覆盖的土堡上飞过,凛冽的寒风吹过大漠,此时我正骑着骏马踏过结冰的河面。鬼火在夜空中闪烁,仿佛冤魂在哭泣。想要学古人闻鸡起舞,而这里寂寥无人,村鸡也无处寻找。只听得金笳声声,不由得伤怀落泪,汨湿衣襟。要知道古往今来,胜败得失都如棋局上的拼斗一样,胜负无常。可叹人们拼命相争,什么都剩不下。即使获胜,也只不过徒留几行青史和夕阳下残破石碑上的碑文罢了。年华如同这松花江水一般飞速流逝,流去之后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回来。《满庭芳·堠雪翻鸦》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极写绝塞隆冬的荒凉景况和词人悲怆的心情,下片则在喟叹古今兴亡中体现出人生的空幻。此词前景后情,触景生情,上片开头五句写景,把象征性的古战场龙堆展现在读者眼前:鸦飞雪上,马跃冰河,惊风掠地,亡灵夜泣,“一将功成万骨枯”,极写其萧索、肃杀之惨象,以“总堪悲”绾住。下句化用典故,先说有“中宵起舞”的爱国之心,但“那有村鸡”一句折转,表明纵有一片报国情怀,也无由实现,徒增感喟。接以金笳声声烘托,则更令人添悲增慨,悲不自胜,涕泪沾衣。下片承前之情之景转为议论,从兴亡的梦幻中体现人生之悲慨,语调低沉抑郁,寄怀深远。虽全为议论,不免质实,但气势壮观,真情四射,表达了满怀的哀怨和痛苦,生动感人。词人喟叹古今兴亡,以为“古今事”都是虚无的、短暂的,古来的一切纷争,一切功业,有如棋枰翻覆、蛮触争雄,无论为胜为负,到头来除了“剩得几行青史”,“断碣残碑”之外,余皆成空,体现了历史的虚无,人生的空幻。这虽是消极的意绪,但从中亦可窥见词人长期积于心中的苦情。【题目点拨】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3、1.A2.D3.C【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处,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感到很新鲜。焕然一新: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根据横线前“妙语连珠的回答”,应选“耳目一新”;第二处,爱戴:敬爱并且拥护。爱护:爱惜并保护。这里说的是百姓对苏轼的态度,应选“爱戴”;第三处,当之无愧:承受得起某种评价、称号或荣誉,毫无愧色。当仁不让: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语境强调的是苏轼担得起“一代豪杰”的称号,应选“当之无愧”;第四处,然而: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表示转折。固然:①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②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根据上下文“那世间也只多了一只蜉蝣而已”“苏轼却以其豁达成了后世的楷模”,此处表转折,应选“然而”。故选A。2.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时可运用紧缩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语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有无毛病,修饰语内部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要仔细琢磨,推敲。题中,“将文学史”中介词“将”使用不当,排除A项;“那穿芒鞋、执竹杖、戴蓑笠的老翁在文学史上开拓了新天地,摇身一变成为经典”中“老翁”与“成为经典”搭配不当,排除BC。故选D。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题中,前文只是说“这时的苏轼,轻装上阵”,并未涉及“清泉”,而A、B两项也并未指出“清泉”到底是什么,表述突兀,与前文不衔接,故排除;上文“这时的苏轼,轻装上阵”,主语是“苏轼”,与“倒映在一泓清泉般心中的那朴素的清新与平凡的伟大”搭配不当,表意不完整,排除D项。故选C。【题目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结构混乱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4、C【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首先要了解病句的六大类型错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A项,并列不当,“房产、车辆、银行存款和不动产”错。“不动产”和“房产”概念是包含关系,不能并列。B项,成分残缺,在“面积”后加“的森林”。D项,搭配不当,“其背后深藏了某种职业倦怠和精神困顿”错,改为“其背后所深藏着的某种职业倦怠和精神困顿”。故选C。【题目点拨】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5、1.D2.①前两句表现出曲调凄冷,声音多变②三、四句表现出变得高亢雄壮,洪亮激越③五、六句借渔阳掺表现了低沉压抑④七、八句写乐曲最后像折杨柳一样明快而热烈。【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学生在看标题、看作者、看注解、看意象、看情感关键字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诗词内容、情感、手法和语言特色,然后逐个选项浏览,比对原文,看是否有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感情概括不准等错误。D项,“诗人听到美妙的觱篥曲,悲从中来,流露出借酒浇愁的情绪”错误,最后两句“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写除夕夜高堂上明烛放光芒,喝杯美酒再欣赏一曲觱篥。除夕守岁,一年将尽,诗人不能不起韶光易逝、岁月蹉跎之感。故借美酒美曲排遣愁绪,体现诗人对音乐的喜爱,并非“悲从中来”,而是美酒美曲驱逐了因岁月而生的愁绪。故选D。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本题要求赏析觱篥乐曲的旋律变化。考生要细心解读文本,捕捉字里行间的情感信息,找出能传达音乐旋律的形容词、比喻词、场景词等加以揣摩,感受音乐的情感变化。前两句“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以风吹枯桑老柏沙沙响和九只雏凤鸣叫啾啾啼来描摹乐曲,体现了曲调的凄冷沧桑而富于变化。三、四句“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好似龙吟虎啸同时都爆发,又如万籁齐响秋天百泉汇,体现了曲调似龙吟虎啸般的高亢雄壮又激越。五、六句“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音乐忽然变作渔阳掺低沉悲壮,顿使白日转昏暗乌云翻飞,写出乐曲极度低沉之感。七、八句“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写音乐变得如同杨柳枝热闹欢快,如同上林苑繁花似锦,体现了乐曲的明快美好。【题目点拨】诗歌鉴赏客观题常常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6、未数数然也肇锡余以嘉名重岩叠嶂蝉噪林逾静荡胸生曾云烟斜雾横塞上燕脂凝夜紫在明明德【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如本题中的数、肇、锡、余、嘉、嶂、噪、逾、曾等词,都要格外留意。7、1.D2.(1)显示了尼古拉目的达到后急于脱身的心态。(或者隐含尼古拉目的达到后步伐的轻快)(2)揭示了尼古拉担心帕莎反应过来后将与之纠缠的心理。(3)暗示尼古拉将从此消失,不再出现在帕莎面前。(或尼古拉的消失暗示了这是一出尼古拉和妇人合谋的骗局)3.①自然切入下面的情节。尼古拉躲进隔壁房间后,“太太”出场,小说自然而然地进入了两个女人矛盾冲突的情节。②有利于情节的集中与展开。(或“给故事情节的展开留出了足够的空间”)。尼古拉没在场,作者可以将笔墨集中在两个女人的冲突上,有利于情节的推动和发展。③有利于把情节推向高潮和结局。目的达到后,尼古拉走出房门并急于脱身,表明这是一出两人合谋行骗的丑剧,使故事情节达到高潮并自然而然的走向结局。(或“增强了故事的艺术性。小说运用设悬和解悬手法,使结尾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解题分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D项,“自甘堕落的讥讽之意”错误,小说相关内容体现出她是迫于生计的无奈才沦落到此地步,作者哀其不幸,也有“怒其不争”的情感流露,但是却没有“讥讽之意”。故选D。2.此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理解句子有几种方法: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指出手法,分析句子;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帕莎拉出五斗柜上面的抽屉,取出一枚钻石胸针,一串珊瑚,几只金戒指,一个金锅子,一块金表,几颗金纽扣,全交给了太太”,歌女把自己挣得所有拱手给了尼古拉的太太,尼古拉目的达到后急于脱身的心态;“这下我什么也不剩了”,歌女钱财是自己勤勤恳恳挣来的,在“有修养”的太太的面前还是会自卑,面对无情的指责和天大的冤屈,歌女还是会可怜他们的孩子,同情他们的遭遇,甚至给出自己的全部家当,但是这是不合理的,尼古拉瞬间消失,表明担心帕莎反应过来后将与之纠缠的心理;“夏季的一天,在她的楼房里,坐着尼古拉,是她的崇拜者。天气闷热难耐。前厅意外响起门铃声”“尼古拉从来不回避帕莎的女友和邮差,但这次却躲到隔壁房里”,种种迹象表明尼古拉将从此消失,不再出现在帕莎面前。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句子作用、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应从结构、内容、主题上分析,从结构上考虑,涉及到开头、结尾、倒叙、插叙、顺序、过渡、照应等文学概念,就从其管辖的区域,应联系上下文,结合文学概念进行解答。筛选信息需要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帕莎拉开门,让她吃惊的是,门口站着位素不相识的女士。年轻漂亮,衣着考究,俨然一位高贵的太太”,丈夫躲起来,太太出场,自然切入下面的情节;“我丈夫在你这吗?”“没……太……我不认识您的丈夫。”“我知道,是你把他弄到了这般可怕的境地!”“我,太太,什么也不知道!”“我知道,这个月他天天在你这里鬼混!我告诉你:他盗用公款,为了你,他不惜去犯罪。”“我不是跟你讨九百卢……再说我也不会要你的钱。我要的是东西……你把我丈夫送的东西还我就是了!”可知尼古拉没在场,作者可以将笔墨集中在两个女人的冲突上,有利于情节的推动和发展;目的达到后,尼古拉走出房门并急于脱身,表明这是一出两人合谋行骗的丑剧,使故事情节达到高潮并自然而然的走向结局,最可怕的是这位躲起来的丈夫,沉迷声色的同时,还欺凌歌女。当自己的太太对着歌女“求情”的时候,他躲在了房间里。当太太走后,他是觉得自己对不起自己的太太,但是他丝毫没想过,他们的行为对歌女来说,一个像“扒皮”,一个像“抽筋”。【题目点拨】关于小说阅读需要: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主要形象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3.鉴赏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形象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具体的作用。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形象的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8、1.C2.B3.①生态修复技术较为粗放(材料一);②社会经济成本可能过高(材料二);③环保行业的发展不够健康(产能过剩、低价竞争、设备企业小散弱、机械设备标准化不一价格不同等)(材料三四)【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C项,“西北诸河和浙闽片河流已经没有污染了”错误。它们只是没有“劣V类”水质,还有小部分区域的水体仅供工农业用水,不能说已经没有污染了。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B项,“我国在场地修复活动中大多采用传统的异位阻隔填埋方式,这一修复技术与欧盟、美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错误,原文是说“欧盟的原位和异位修复技术比重相当,美国的原位修复技术接近70%”,与美国、欧盟存在较大差距的是原位与异位修复技术的比重。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材料一“生态修复技术较为粗放,尤其是场地修复仍以传统的异位阻隔填埋为主,或者采用挖掘与热脱附、固化稳定化、水泥窑处置相结合的处理方式,而欧盟的原位和异位修复技术比重相当,美国的原位修复技术接近70%”概括出生态修复技术较为粗放;材料二“中国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采取了高强度行动。然而,促进生态环境改善需要遵循社会经济和自然演变规律,要避免造成过高的社会经济成本”概括出社会经济成本可能过高;材料四“大量资本涌入环保行业,填补了污染治理资金缺口,但造成了产能过剩和低价竞标,影响其健康发展。同时,环保设备企业小散弱特征眀显,“低档过剩、高档缺少”问题尤为突出。还有,如具备环保技术的机械和液压免烧砖设备因标准化不一,价格不同,企业趋利明显而影响规模和质量”概括出环保行业的发展不够健康。【题目点拨】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9、1.B2.人物塑造:突出姥姥在战争阴影下的焦虑与惶恐,使姥姥形象更真实典型。主题表达:反映日本侵华战争给人们留下的心理创伤,使反战主题深及精神层面,深化了作品的批判性。3.示例:①整合多方讲述,突破了“我”的视角的局限,叙述更为自由;②再现不同个体的不同体验和记忆,使故事更为真实、立体;③突显家破人散盼团圆的不幸与艰难,强化了故事的悲剧意味,深化了作品的主题。【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手法、主旨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选“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B项,“大伙儿不理解也不关心,这与《孔乙己》中看客心态相似,都反映了普通民众的愚昧麻木”说法有误。在姥姥寻夫之初,大伙儿是积极报告消息的,只是时间的流逝和报告消息的形式渐渐冲淡了人们对事件本身的关心。作者以大伙儿的误解及姥姥特殊精神状态下的行为消解了故事悲剧的意味,以此还原战时人们真实的生存状态,给人更为真切的感受。这与鲁迅在《孔乙己》中对国民性的反思与批判有本质区别。文中多处可见热心人给予姥姥、姥爷的帮助,民众的愚昧麻木并非文章要表现的内容。故选B。2.本题考查分析探究作品重要内容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根据要求,认真阅读理解题干所指定的内容;然后结合语境、写作背景、人物经历等全面分析其对人物塑造、主题表达的作用;最后组织语言、概括作答。文本中写姥姥关于战争的记忆,因为姥姥特殊的精神状态,这部分内容多是不可靠的,但其对人物塑造、主题表达有独特作用。人物塑造方面,离散时姥姥没有挤上船,自己驾小船去接近大船却没能上去,突显了姥姥在战争阴影下的焦虑、无助、惶恐。姥姥在水中见到老虎的情节更为荒诞不经,但却是长时间精神折磨下姥姥紧张、不安以致神志不清的表现。这些“不可靠”的记使姥姥这一在战争中饱受惊吓的女性形象更为真实典型。在主题层面,姥爷一家由离散到团圆,似乎只是经历些磨难,亲人之间的执着守望和团圆的结局,似乎也冲淡了离散带来的痛苦。但人的精神世界历经摧毁后的重建,却再不是从前的样子,他们的人生乃至家庭都将因此而改变。作者并没有聚焦战争带给人们的外在伤害,将战争的伤害深及精神层面,深化了作品的批判性。据此整理作答即可。3.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思想内涵与艺术特征的综合认识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整体感知并理解文章内容,结合写作背景及内容,准确把握作品主题;然后根据题干要求,纵观全文思考,文章在叙事上的特点对表现主题、塑造人物的好处作用;最后组织语言,概括作答。本题的设计意在引导考生关注小说讲述故事的匠心所在。题干表述中包含:“‘我’讲述‘团圆’的故事”,明确讲述者的身份;“整合了姥爷、姥姥、妈妈的讲述”指向文本多角度叙事的特色;“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艺术特征和审美取向。“我”作为小说的讲述者,却并非战争的亲历者,“我”的视角是有局限的,整合多方的讲述,拓展了叙事的视野和自由度。姥爷、姥姥、妈妈的讲述来自他们各自在战争中的记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呈现战争带给每个人的独特体验,构成一个真实的也更为立体的故事。文中抗战只是作为背景呈现,作者重点写了风雨飘摇中姥爷一家由离散到团圆的过程,展现了特殊年代亲人之间的艰难守望及对团圆的渴盼,以小家庭折射大时代中的民生疾苦。同时,不同个体的不同记忆构成故事的不同侧面,还原了战争阴影下的百姓生活,突显了守望的艰难与团圆的不易,强化了故事的悲剧意味,让作品更具批判性,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分点作答即可。【题目点拨】小说阅读备考要求强化两个意识:1、强化文本意识:读懂文本(泛读)、结合文本答题(精读);2、强化规范意识:审题规范(认真审题,熟悉考点和题型);答题规范(方向明确,思路清晰,格式正确,语言简练、准确);书写规范;问答连结,答是所问。10、1.B2.A3.(1)人间书籍(高得)与天文景象(或日月星辰)交接,私人家的藏书,几乎超过了秘书监(的藏书),所以贾侯的藏书为天下第一。(2)你一定要将它们发扬光大,让我的书能实用于社会,来有益于百姓,那么你的肚子也就成了万代的府库了。4.(1)仰慕蔡中郎畀书王粲之雅行;(2)藏书免为蠧鱼之食,免受堕檐之讥;(3)郝经嗜书力学;(4)事务繁忙之隙也可听其讲解;(5)希望藏书能用世济民。【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文言文的根本在于平时的诵读和积累,从而形成提升文言阅读的素养。在具体的解答过程中,要善于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揣摩词语的意思。也可以根据词语的偏旁部首和在句子中的位置及所作的句子成分等进行分析。B项,“皆书之支流余裔也”,意思是“都是书籍中的支流,末流”,可见“余裔”指分支末流,“裔”并非“后代”,而是“边”“边远地区”的意思。故选B。2.本题考查古文化常识。古文,是很多高中生一听就头大的语文难点,而且往往也是众多学生考试当中的“丢分大户”。其实,如果平时学习中能积累一些古文方面的常识,那么试题就会变得简单许多。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A项,“河朔:……后泛指河套以东地区”错误。河朔,也就是今日内蒙古河套地区的鄂尔多斯大草原,古代泛指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故选A。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1)际,交接;几逾,几乎超过;故,所以;甲天下,天下第一。(2)子,你;其,一定;摛光掲耀,发扬光大;俾,让、使;吾之书用于世,状语后置句;以,来;济,帮助、有益于;斯民,老百姓;则,那么;子之腹乃万世之府也,判断句。4.本题考查提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引用原文句子回答;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本题问:贾侯为什么要将藏书“畀”于郝经?请简要概括。这是分析原因的题。首先从文本中找到相关信息,然后再概括归纳。答题区域在第二段:(1)从“侯既贮书于楼,谓其将佐曰:‘昔蔡中郎书籍畀之王粲,而粲卒名世’”中可见这样做的原因之一是有榜样可效仿借鉴。(2)从“今吾之书若是,不有所畀,适足以为蠧鱼之食,不免堕檐之讥矣”中可见怕藏书无用,白白地被书虫啃噬,不免留下笑柄被人议论讥讽。(3)从“吾闻郝氏子经,嗜书力学,吾將畀之”中可见喜欢读书的青年,想送书鼓励。(4)从“鞅掌之隙,亦得窃听焉”中可见希望一举两得,从中收获知识和能量,并充实生活。(5)从“子其摛光掲耀,俾吾之书用于世,以济斯民,则子之腹乃万世之府也。不然,则亦蠧鱼之穴,堕檐之楼尔。子其勉之”中可见希望帮助爱书的作者,激励其成才,以便受益更多的人。【题目点拨】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参考译文:万卷楼,是顺天贾侯藏书的地方。叫“万卷”大概不至于万卷啊。超过万卷后依然用万卷相称的原因,是取整数。金源氏末末年,天地初开时的混沌状态,豪杰四起蜂拥而出。在这时候拥有军队数目可以用万来称呼,封立的诸侯也可以用万来计算,储备粮食布匹、铜制工具、占有的年轻女子,垄断田野、占有房屋宅院、吞并州县抢占土地,一切都占为己有的人,又各自用万来统计。唯独侯不这样,使百姓休息,保全边境,礼待贤人收集书册,鼓励学习敬奉师长罢了。在这时,取大家所抛弃的书为己有,黄河以北的书尽全都归为贾侯处,所以贾侯过万的东西只有书本就建造万卷楼来藏书。万卷楼修成以后,他把所有的书籍都放置在此楼中,并且分门别类为九种。《诗》《书》《礼》《易》《乐》《春秋》居于最上等(上上),是最受尊崇的经书。解释经籍的书居于第二等(上中),在传记之后,诸子百家的书居于第三等(上下),是经书的余绪。历代的史书居于第四等(中上),次于六经。杂体传记居于第五等(中中),次于史书。各位儒者的史论居于第六等(中下),是史书的余绪。前代贤人的文集及众多著述居于第七等(下上),是经书史书的余绪。以及研究天道、方术、数理的书籍,则居于第八等(下中),都是书籍中的支流,末流。那些书法,名帖、则居于第九等(下下),仅有艺术成就而居于下位(儒家讲究德先艺后)。(书)排列得密而齐,高高的,几乎要贴近银河。人间书籍(高得)与天文景象(或日月星辰)交接,私人家的藏书,几乎超过了秘书监(的藏书),所以贾侯的藏书为天下第一。当战争致天下大乱,经书典籍被抛弃在地上,贾侯以一己之力捆拾书籍,我(可学习)的学说或主张依靠此而没有消失,即使是(藏着古书)的孔壁、(富裕的)河间之府,也不超过这里。那些富贵之家的楼阁,充斥着音乐、酒杯、礼器,案席上摆满肉类和果类食物,登高远看,满是宴饮集会的器具。贾侯的楼阁,却满是古今贤人所写的经典、格言以及修养身心、治理天下等典籍。当时他顺应天命,在各条道路中选择了最适合的一条,被人们推举为重臣、伟人为人,他又喜爱贤人、恭敬地对待士人,急切地把搜集遗留的书籍作为志向,所以天下的百姓因此更加尊崇贾侯。贾侯将书籍贮藏在万卷楼之后,对辅佐他的人说:“当初蔡邕将书送给王粲,王粲最终显名于世。如今我的书也像这样(多,不用来给予别人,只会作为蛀书虫的食物,难免成为他人屋檐下的(谈论讥讽)。我听说郝家有子名经,喜爱读书,勤奋学习,我要将书给他。我繁忙的间隙,也能偶尔偷偷地听一听。”当时,我寄居在铁佛寺的南堂,因为彻夜(学习)已有五年,(贾侯)用信札邀请我到他的府邸,在万卷楼的一侧砌了房子,叫做“中和”,把楼中的书都交给我,使我能纵情风观看阅览。贾侯有时会让我讲解一遍,他总说我的书有归宿了,虽然我不开书籍,从前我的书收藏在楼上,现在驻藏在你的腹中了,从前大圣人的学说留在书册上,如今留在众人的心中,你一定要将他们发扬光大,让我的书能实用于社会,来有益于百姓,那么你的肚子也就成了万代的府库了,不这样做,则也仅仅成为书虫之食,白白地引来别人的议论讥笑罢了,你一定要努力呀!我两次拜谢,不能承受盛意,总是为此流泪,心怀感激地说:“我拿出所有的器皿,也不能买到一卷经书,所以总是到处奔波,在早晨、在晩间叩响别人的门,借书用来学习。如今贾侯把用数十年辛勤搜集的数万卷书都给了我。虽然是贾侯的盛意,难道不是天意吗?如果我怠惰玩忽放弃自己,因为书多而不能像没有书读时的初心,学业不勤奋而最终学无所成,那么我不仅是辜负了贾侯,更是辛负了天意。又凭什么在世上立足呢?”所以写下贾侯收集书籍、建起藏书楼,以及给予我经书作为研究学问的精义(来)作为楼记,以此来彰显贾侯的盛德,并且用来警醒自己,望最终不辜负贾侯。11、1.D2.A3.D4.(1)太监王振正执掌权柄,恰巧有个名字与于谦相似的御史,曾经得罪王振。(2)郕王感到不安一再推辞,于谦大声地说:“我们实在是忧虑国家,不是为了私人的打算。【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在断句时特别要注意:①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②句子结构的对称性。③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④句子成分的省略。⑤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划线句子大意是:通政使李锡迎合王振的旨意,弹劾于谦因为长久不得升迁而心怀不满,擅自推荐别人来代替自己。于谦被交付到法司,判处了死罪,在狱中关了三个月。不久王振知道弄错了,才得以获释,被降为大理寺少卿。“劾谦”是弹劾于谦之意,与下文原因联系紧密,应断在后面,排除AC;“怨望”指心怀不满,是弹劾于谦的理由,与前文联系密切,应断在前面,排除BC。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中,A项,秦朝的“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本题中,D项,“后因吴瑾进言,朝廷才为其正名”错,属强加因果。原文是“皇太后初不知谦死,比闻,嗟悼累日。英宗亦悔之。俄有边警,帝忧形于色。吴瑾进曰:‘使于谦在,当不令寇至此。’帝为默然”,可见为他正名的真正的原因是英宗后悔。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用事,掌权;适,恰好;忤,忤逆、违背。(2)谢,推辞;诚,实在;计,打算。【题目点拨】文言文翻译常见问题:一是翻译不周全,一是语序混乱,一是不注重上下文。翻译时要注意。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参考译文:于谦,字廷益,是钱塘人。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了进士。巡抚河南、山西。河南靠近黄河的地方,常因水涨冲缺堤岸。于谦令加厚防护堤,计里数设置亭,亭有亭长,负责督促修缮堤岸。又下令种树、打井,于是榆树夹道,路上没有干渴的行人。大同单独远在边塞之外,巡按山西的人难于前往,奏请另设御史管理。把镇守将领私自开垦的田全部收为官屯,用以资助边防经费。他的威望恩德遍布于各地,在太行山的盗贼都逃跑或隐藏起来。太监王振掌权,正好有个姓名和于谦相似的御史,曾经顶撞过王振。于谦入朝,推荐参政王来、孙原贞代替自己。通政使李锡逢迎王振的指使,弹劾于谦因为长期未得晋升而不满,擅自推举人代替自己。把他投到司法部门判处死刑,关在狱中三个月。后来王振知道搞错了,把他放出来,降职为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的官吏和百姓俯伏在宫门前上书,请求于谦留任的人数以千计,于是再命于谦为巡抚。正统十三年,于谦凭兵部左侍郎的身份被召回京。等到英宗在上木堡被俘,京师大为震惊,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郕王监国,命令群臣讨论作战和防守的方略。侍讲徐说星象有变化,应当迁都南京。于谦厉声说:“主张南迁的,该杀。京师是天下的根本,一摇动则国家大计完了,难道没有看见宋朝南渡的情况吗!”郕王肯定了他的说法,防守的决策就这样定下来了。当时京师最有战斗力的部队、精锐的骑兵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疲惫的士卒不到十万,人心震惊惶恐,朝廷上下都没有坚定的信心。于谦请郕王调南北两京、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京所属各府的运粮军,马上开赴京师,依然策划部署,人心稍为安定。于谦立即被升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