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普通高中2024届高考语文四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湖北省襄阳市普通高中2024届高考语文四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湖北省襄阳市普通高中2024届高考语文四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湖北省襄阳市普通高中2024届高考语文四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湖北省襄阳市普通高中2024届高考语文四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襄阳市普通高中2024届高考语文四模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1、下列选项中,对寓言的寓意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黄鼠狼在养鸡场的山崖边立了块碑,上面写着:“抛弃传统的禁锢。不勇敢地跳下去,你怎么知道自己不是一只鹰?”接下来,黄鼠狼每天就在崖底吃着摔下来的鸡……A.结合自身实际,谨慎地对待励志之语。B.世上很多谎言,总是披着美丽的外衣。C.人生需要立志,更要勇敢地锤炼自己。D.正确对待传统,不能盲目地追求突破。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老秤收藏家凌鼎年梁歆臣是锦溪镇土生土长的老住户。他这人不抽烟不喝酒,就一爱好,喜欢老物件。在镇上,他也算资深的收藏家了。不过,他的收藏与众不同,他不收藏书画,不收藏瓷器,不收藏玉器,不收藏铜器,也不收藏石头,他单单收藏老秤,即杆秤。梁歆臣偏爱收藏杆秤,与他的外婆有关。他外婆家有一杆老式的红木秤,堪称杆秤之王。外婆轻易不拿出,每到二十四节气的立夏这天,外婆就把那杆老式的红木大秤拿出来,挂在房梁上称孩子的重量,据说是个古老的风俗:胖了,谓之增福;瘦了,谓之消肉。梁歆臣记得很清楚,称男孩时外婆会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称姑娘时外婆会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外婆临终前,把那杆大秤送给了梁歆臣,对他说:“这是外婆唯一能传给你的东西,好好保存,留点念想。”后来,锦溪镇上最后一个做杆秤的范老伯过世了,他儿子在外地工作,回来处理他老爸的遗物,对于老屋的那些杆秤,他一点兴趣也没有,准备廉价处理掉。梁歆臣凑巧遇上了,一看大大小小有百多杆秤呢,有红木的,有柞栎木的,都是上等木质的,梁歆臣越看越喜欢,一咬牙就包圆买下了,回去后,被他老婆一顿臭骂。不过从此后,他开始收藏杆秤。每次出差,他一有闲就跑古玩市场,见到好的杆秤就买下,还去乡下、小镇寻觅老式杆秤。一晃三十多年,他的藏品中,有金杆秤,有银杆秤,有铜杆秤,有玉杆秤,有象牙杆秤,有骨杆秤。大的几米长,小的半尺不到,叫戥子秤,称金、称银、称中药材的。梁歆臣收藏杆秤,他老婆一直是反对者。她认为收藏书画、瓷器、玉器等,都有很大的升值空间,而收藏杆秤这种淘汰货,既占地方,又浪费钱,如果把这些钱放在股市,说不定旱翻了几番了。但他依然沉湎其中。有记者来采访他:“杆秤为什么是十六两一斤,而不是十进制的?”梁歆臣答曰:“相传杆秤是苏州的范蠡发明的,他采用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做标记,共十三颗星,再加福、禄、寿三星,就是十六颗星,一颗星代表一两。如果商家少一两则减福,少二两则损禄,少三两则折寿,因此,杆秤又称公平秤、良心秤。”梁歆臣还写了一本《杆秤史话》,收录各式老秤,以及与秤有关的典故、传说,评价还不错。可这是自费出版的,老婆意见更大了,认为他赚钱无术,用钱无数。梁歆臣的儿子三十出头了,还没有结婚。据说买不起房子是重要原因之一,这成了梁歆臣的心痛。有一天,梁歆臣的老婆接了个电话,打电话的人自称姓范,问梁歆巨收藏的杆秤愿不愿出手,他可以给个好价钱。梁歆臣的老婆一听就来劲了,说:“给我儿子准备婚房就换。”过了几天,姓范的又来电话说:“要房子可以,但必须用梁歆臣收藏的杆秤来换,并立下文书,永不反悔。”梁歆臣的老婆兴奋得一口答应,但冷静后,她又觉得此事要做通老公的思想,还有点难度。可这是给儿子准备婚房的唯一机会,绝不能失去。有一天,老婆见老公心情很好,就抓住机会说:“儿子有女朋友了,但女朋友说了,有房子,马上结婚,没有房子,吹灯拔蜡。”梁歆臣无奈地说:“现在这房价,哪买得起?”老婆说:“有老板愿意给你房,但看中了你的收藏。”“啥?看中我的杆秤?不行,不行,万万不行!”“你的收藏重要,还是儿子的婚事重要?你太自私了。天底下哪有你这样的爹?要秤还是要儿子,你自己选吧!”梁歆臣痛苦万分,但为了儿子,他决定与这位老板好好谈一谈,就算嫁女儿,也得嫁个好人家吧。老板邀请梁歆臣去他公司看一下。梁歆臣没有想到老板是个儒商,那公司像个园林似的,假山、亭子、水榭、花房,一应俱全。那办公大楼更是挂满了名人字画、雕塑、古玩等,还辟有专门的书画室与茶室,很有文化氛围。梁歆臣放心多了。喝茶时,老板说他是范蠡的后代,听说杆秤是他先祖发明的,感情上不一样。而他公司信奉的理念就是诚信经营,与杆秤的公平、不欺的内涵相吻合,因此就有收藏杆秤的意向。他还说,让一个收藏家割爱,这很难。不过有个两全其美的法子。他准备开个老秤博物馆,聘请梁歆臣任馆长负责管理,工资照发。梁歆臣一听,开博物馆不是自己梦寐已久的吗?太好了。这范老板一定懂心理学,怪不得他生意做得这么好。他连忙说:“如果让我当馆长,工资我不要。我一定尽心尽力把老秤博物馆管理好。”半年后,梁歆臣双喜临门:儿子结婚,老秤博物馆也正式开张了。梁歆臣笑得嘴都合不扰。(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7年第3期)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通过对梁歆臣收藏杆秤数量之多、品类之丰,对杆秤了解之透、投入之深的描写,塑造了一个痴迷于杆秤文化的收藏家形象。B.购买杆秤的老板的公司的文化氛围浓厚,可见他是一个有文化内涵的儒商,他对文化的喜爱和梁歆臣的老婆对利益的看重形成鲜明对比。C.小说用含蓄凝练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收藏家的故事。“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等俗语的引用,使文章充满生活气息。D.范老伯的儿子对杆秤毫无兴趣,梁歆臣的老婆也认为收藏杆秤没有经济价值,暗示了杆秤所处的社会环境,透露出作者的隐忧。2.小说以收藏杆秤、研究杆秤、置换杆秤为主要情节,已然完整,那第二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3.文章结尾处写“梁歆臣笑得嘴都合不拢”,他的“笑”里有几种含义?请结合全文分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尽管古代东方写意画的意境潇洒、品格高雅,但这恐怕还不是中国画主要的成就,西方绘画在表现个性情感方面所产生的经典作品应该也是不胜枚举,况且西方画家生性淳朴,待艺术真诚,且开放包容,尤其越到近代画面意味也越醇厚,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中国画作品令西方美慕的恐怕还是水墨写意画,因为书法线条的介入,中国绘画就在反“写实”和纯“抽象”的环境中成立了自己的语言系统,并且精深幽微,包含广大,这个语言系统又极具现代价值。中国画赖以存在的基本特征是以毛笔线条表现为主导的“写意画”,()。有了“自然质朴”的社会情感,就会少很多矫揉造作的“假大空”的、脱离人们群众真实情感的美术样式,这也是中华文明以淳朴务实为基础的民族精神的特征——对“浮华制作”的厌弃以及对具有“朴实内美”精神品格的笔墨写意的尊重。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所以中国绘画就在反“写实”和纯“抽象”的环境中建立了自己的语言系统,并且这个语言系统精深幽微,包含广大,极具现代价值。B.所以中国绘画才在反“写实”和纯“抽象”的环境中成立了自己的语言系统,极具现代价值,并且这个语言系统包含广大,精深幽微。C.中国绘画就在反“写实”和纯“抽象”的环境中成立了自己的语言系统,并且这个语言系统包含广大,精深幽微,又极具现代价值。D.中国绘画才在反“写实”和纯“抽象”的环境中建立了自己的语言系统,并且这个语言系统包含广大,精深幽微,又极具现代价值。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它可以统摄在以“自然”观照为特征的人文范畴内,并且也可以容纳诸多的现代艺术观念。B.它可以容纳诸多的现代艺术观念,并且也可以被统摄在以“自然”观照为特征的人文范畴内。C.它可以被统摄在以“自然”观照为特征的人文范畴内,并且也可以容纳诸多的现代艺术观念。D.它可以容纳诸多的现代艺术观念,并且以“自然”观照为特征的人文范畴也将其统摄在内。3.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特征”后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一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B.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光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C.二三五六厂的朝西,走不到一百步,她们就和另一种河流——同在东洋厂工作的“外头工人”们汇在一起D.……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到。”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饮数日。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B.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C.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D.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族,一种说法是父族、母族、妻族的合称。夷灭三族是古代最残酷的刑罚。B.髡钳,古时的刑罚,髡是去发,钳是用铁束头。这里指扮作一个犯罪的囚徒。C.郎中,本文中是指帝王的侍从,俸禄只有三百石,级别虽然不高,但相当荣宠。D.上客,这里指非常重要的客人或者地位很高的人;门客中地位最高的也称作上客。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季布颇具才能,深得滕公好评。季布曾经率领军队多次使得刘邦处于窘境。后来刘邦召见他,授予他官职,可以看出刘邦对季布的器重。B.季布身处危难,得到众人保护。朱家给他穿上粗布的衣服,用一辆运输用的大牛车把他送给周氏。周氏把他买下来,安置在田地里耕作。C.季布四处躲避,惨况堪比伍员。不同的是,伍子胥对迫害他的楚国报仇雪恨;季布则成为刘邦的手下,曹丘让人写了推荐信才能见到他。D.季布名闻天下,曹丘出力不少。经过曹丘的不断宜扬,楚人中流传这样一句著名的谚语:得到季布应诺的一句话,比得到黄金还要可贵。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2)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5.刘邦为什么会赦免原本是仇人的季布?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柳堤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暮春时节的美丽景色。2.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表达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下列诗句中“香”字的运用与本诗类似的两项是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唐·郑谷《阙下春日》)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宋·杨朴《莎衣》)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宋·刘子翚《海棠花》)D.燕子来时春雨香,燕子去时秋雨凉。(元·杨维桢《燕子辞》)E.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明·邱睿《都城春日》)3.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任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其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2)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3)问君何能尔?____________________。(陶潜《饮酒》)(4)转轴拨弦三两声,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5)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6)____________________,气吞万里如虎。(李贺《雁门太守行》)(7)莫见乎隐,莫显乎微,____________________。(《礼记·中庸》)(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晁错论》)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地秋收刘群华每年这个季节,土地流金的颜色就悄悄爬上远近的禾和苞谷。而我,也急切地从城里溜出,走进父亲充满希望和喜悦的田里。屋前屋后的田垄,秋色涂满层层叠叠的一行一格。而每一行每一格,又都充满丰收的幸福。秋收前的夜晚,风顶着一轮明月,听稻谷唠唠叨叨地述说。一江秋水,糅合着青黛与月辉,逶迤于高山脚下。回乡的第二天早晨,天只微微亮,浓雾还漫卷在田垄里与土地呢喃,父亲就站在土坪里,朝贪睡的我喊:“收禾!”睡眼惺忪走出门,秋天的凉快径直撞来,浇得我身上叭叭打颤。抬头,月西沉,从一丛黄叶的缝隙里漏了下去,很快不见踪影。我们这地方山多,高峰对峙,沟深壑险,对于外面省力省时的收割机,只有羡慕的份。我和父亲用肩膀抬着一台打谷机,沿田垄深入。都说起早的鸟儿有食呷,可因为我们起得太早,鸟儿还眷恋在暖和的窝里。待我们的脚步声沙沙逼近,它们才倏地惊醒,一翻身,极不情愿地匆匆飞走。我们把打谷机放进田里。我摸了把镰刀,俯身放倒一片稻禾。太阳逐渐醒来,从雾气里露出圆脸,钻上东山斑斓的山坳。不远处听见人响,是沙沙收禾的响声,他们踩动打谷机的欢快,把我感染得心头兴奋起来。一个男音骤然吆喝了一声山歌,高亢又火辣。父亲直了腰细听。我也挺起身来,阳光之下,田垄里金黄重叠着金黄,一层一层顺着梯田的走势起伏,爬上高高的山腰。我深深地吸了口潮湿的空气,满腔的清新。山脚前我家那栋黑瓦苍檐的房子,炊烟升腾,我希望母亲能把柴火灶上黑漆漆的腊肉煮了。在城里,老家的地道腊肉不知馋了我多少回。想着腊肉,我的劲莫名大了,一只脚踩着打谷机的木踏板,带动脱粒的滚筒转得飞快,双手握紧稻穗翻动抽打。今年的禾,父亲种得好,施肥也精,所以谷子筋骨好,沉甸甸的。不一会,我便踩了一尾柜。然后父亲稍微择除了禾叶,捞谷进了竹箩。一担竹箩,足足一百五十斤重!我用肩膀掂了掂。秋收越来越热烈,一挑挑谷子被我们肩挑车拉,晒干入仓。村子里的稻田剥脱了稻谷的金黄,仅剩下高高低低黝黑的稻禾茬子。收完谷子和苞谷,时间也到了一年农历的九、十月份。村里会在这个时候准备庆祝秋收的节日。这时,村里就异常热闹,选择一处大田垄或者一块大土坪,家家都拿来了新谷米,还有新苞谷发酵酿的酒,然后把木桌子排好,全村老小一桌一桌地坐满。父亲此刻必定喝点小酒,尽管他平时滴酒不沾。母亲也会喝一点,红着脸庞吃菜。有人借着酒气,在稻田里跳最古老的舞蹈。这种舞蹈的步法和舞姿单一、夸张,却透出一股山间的热情和朴拙。父亲讲,新化过去都是打着锣去开荒挖土的,人们在地头一字排开,敲一锣挥一锄,整齐划一,泥土翻边。这种多人统一的劳作,我没见过,但从人们的舞蹈里,我大约能领略其风采。节目的高潮在捉稻田鱼。一丘田里的鱼养了差不多一年,尾尾膘肥体壮。起先人们忙着追鱼捉鱼抢鱼。等鱼捉得差不多了,就有人突然闹起来,把身边的人推进水田里,用泥涂满他们的身子。谁身上涂的泥巴多,其实是对他今年辛劳的褒奖,也预示他来年的收成好。一转眼,凡村里种田的好把式,都被人涂得只剩两只眼睛骨碌碌转动。月亮已近梢头。稻田里的人跳了舞,唱了山歌,捉鱼打闹,不知不觉,人也便倦了,三三两两说着高兴的话,相携回家。稻田,好像又回归了宁静。而身后,稻田中的篝火还在燃烧,火红火红的,像门板上一串串线穿的红辣椒。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1段“土地流金”写颜色兼写时令,为后文的“秋收”做了铺垫。B.因为“我”家山多,收割的时候不能用收割机,作者甚是羡慕,但也正是有了打谷机才更有意味。C.文章多处使用对比和通感的手法,连接时空,结尾从鲜艳的颜色中,升华了文章主旨。D.选文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秋收活动的喜爱,也表达了作者对今天机械化收割对人情“收割”的惋惜。2.有报刊刊登此文时,标题“秋收往事”,与本文题目相比,你更喜欢哪一个?结合全文,说出你的理由。3.请简要赏析结尾段“好像”一词。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复活的土地艾青腐朽的日子早已沉到河底,让流水冲洗得快要不留痕迹了;河岸上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到处是繁花与茂草;而从那边的丛林里也传出了忠心于季节的百鸟之高亢的歌唱。播种者呵是应该播种的时候了,为了我们肯辛勤地劳作大地将孕育金色的颗粒。就在此刻,你——悲哀的诗人呀,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让希望苏醒在你自己的久久负伤着的心里: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苦难也已成为记忆,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1937年7月6日,沪杭路上。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腐朽的日子/早已沉到河底”,作品开篇语出惊人,腐朽的生活即将结束,表达了对民族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B.“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到处是繁花与茂草”,通过写河岸上欣欣向荣的春景,表达对民族觉醒的乐观态度。C.“播种者呵/是应该播种的时候了”,诗人呼吁播种者及时播种,就是呼吁人民大众为了民族的复兴而奋起抗争。D.“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写出了诗人为了民族的奋起不惜献出自已生命的决心。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整首诗的语言是素净的、庄重的,虽然没有用到形容词,但却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震撼心魄的艺术魅力。B.“为了我们肯辛勤地劳作/大地将孕育/佥色的颗粒”,运用比喻的手法,暗示大地即将复活,照应标题,C.第二节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看到春天到来大地充满生机时的激动与喜悦。D.“就在此刻/你——悲哀的诗人呀”,通过声音的延长,节奏的变化,情感得到释故,增强了抒情效果。3.如何理解“你——悲哀的诗人呀,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两句诗的含意?4.法国散文家蒙田把预兆或预言称为“内心骚动的影像”和“神圣的灵感”,艾青也说“预言是‘照亮灵魂的火花’”。有人说艾青就是一-个伟大的“预言家”。本诗以“复活的土地”为题,有何妙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9、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丰子恺论周启丰子恺的画儿是用速写画的手法作成的漫画,画面上,所能找得着的仅粗粗的墨线,他所用的墨线十分结实,苍老坚韧。用这种线条所表现的人物,简单浅显,一眼看去便可明其意义,常常不用什么背景,“简单明了”四字,已可说明丰子恺的画儿的形式的了。我们每看到丰子恺的漫画,心里便会觉得十分轻松,这固然是由于他的笔触的明快简练,毫无晦涩,而其内容也是与这很有关系的,我们在丰子恺的画里有时候看出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和谐,平凡,但不出你日常所闻的领域,一切都是极其普通。画儿所内涵的情趣,也是冲淡平和的,不过冲淡平和中却带了苦涩的成分,而这样苦涩,只要是人间,随地便可把它找得到,表现得自然,无雕琢,更是他的特点,好比孩子们的馋嘴吧,孩子们看见了某物便流下了口水,这给丰子恺见了便在孩子的嘴上挂下一长串的圈圈点点,大小不求整齐匀称,画来似乎很不费劲,却是颇有趣味。有人以为丰子恺的画儿太浅近,没有什么奥妙与新奇,可是画里的含义并不肤浅,你不信,请瞧,哪一处不显现着人生?偶一体味吧,你便会从中发现你自己的悲苦与烦恨,而觉得这画儿能够作你悲苦的代言人。丰子恺的漫画所以流行不衰,并不是他的技巧比人特别高妙。也不是画意格外深浓,都是因他画得浅显,谁都不用思索便明白其中的含义,尤其是因取画的人物的通俗,使得看画的人不觉得是看了画,都是如同看见了邻居的“三娘娘”的生活,自己家里的狗子、房屋,猫,木匠司务的孩子,看来毫不生疏而和自己的生活密切地关联着的。画儿与丰子恺相似的人很多,但是当大众需要黑面包的候,他们去制造了些干牛酪冰淇淋,所以丰子恺的画儿被大众所爱好,于今为时已颇悠长了。(选自《艺术咏叹》有删改)1.写出文中画线词“三娘娘”的具体内涵。2.结尾加线的“黑面包”及“干牛酪冰淇淋”借指什么?结尾的弦外之音是什么?3.根据文章,简要概括丰子恺画的特点,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吕希纯字子进,登第,为太常博士。元祜祀明堂,将用皇祐故事,并飨天地百神,皆以祖宗配。希纯言:“皇祐之礼,事不经见,嘉祐既已厘正。至元丰中,但以英宗配上帝,悉罢从祀群神,得严父之义,请循其式。”从之。历宗正、太常、秘书丞。哲宗议纳后,希纯请考三代昏礼,参祖宗之制,博访令族,参求德配。凡世俗所谓勘婚之书,浅陋不经,且一切屏绝,以防附会。迁著作郎,以父讳不拜。擢起居舍人,权太常少卿。宣仁太后崩,希纯虑奸人乘间进说摇主听,即上疏曰:“自元祜初年,太皇听断,所用之人皆宿有时望,所行之事皆人所愿行。唯是过恶得罪之徒,日伺变故,捭阖规利,今必以更改神宗法度为说。臣以为先帝之功烈,万世莫掩。间有数事,为小人所误,势虽颇有损益,在于圣德,固无所亏。且英宗、神宗何尝不改真宗、仁宗之政,亦岂尽用太祖、太宗之法乎?小人既误先帝,复欲误陛下,不可不察。”未几,拜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内侍梁从政、刘惟简除内省押班,希纯以亲政之始,首录二人,无以示天下,持不行。由是阁寺侧目,或于庭中指以相示日:“此缴还二押班词头者也。”章惇既相,出为宝文阁待制、知亳州。谏官张商英憾希纯,攻之力。又以外亲嫌,连徙睦州、归州。自京东而之浙西,自浙西而上三峡,名为易地,实困之也。公著追贬,希纯亦以屯田员外郎分司南京,居金州。又责舒州团练副使道州安置建中靖国元年还为待制知瀛州徽宗闻其名数称之曾布忌希纯因其请觐未及见亟以边遽趣遣之俄改颍州,入崇宁党籍。卒,年六十。(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三十六列传第九十五·吕希纯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又责舒州团练副使/道州安置/建中靖国元年/还为待制/知瀛州/徽宗闻其名/数称之/曾布忌希纯/因其请觐/未及见/亟以边/遽趣遣之B.又责舒州团练副使/道州安置/建中靖国元年/还为待制/知瀛州/徽宗闻其名数/称之/曾布忌希纯/因其请觐/未及见/亟以边/遽趣遣之C.又责舒州团练副使/道州安置/建中靖国元年/还为待制/知瀛州/徽宗闻其名/数称之曾布/忌希纯/因其请觐/未及见/亟以边/遽趣遣之/D.又责舒州团练副使/道州安置/建中靖国元年/还为待制/知瀛州/徽宗闻其名/数称之/曾布忌/希纯因其请觐/未及见/亟以边/遽趣遣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登第,即“登科”,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B.英宗,古代皇帝年号,此指宋英宗,“英”代表着出类拔萃、聪明智慧,属于美谥。C.讳,对帝王、长官、父母、祖父母以及其他尊者的名字,避免直接说出来或写出来。D.党,指因政见不同而形成的相互倾轧的宗派,多为争夺权力、排斥异己互相勾结而成。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吕希纯改进礼法,建议中肯。元佑年间祭祀明堂时,他建议沿用元丰年间的礼制;哲宗皇帝迎娶皇后时,他建议依三代婚礼,参祖宗之制,选望族中有德之女。B.吕希纯忧心国事,上疏言政。太皇太后驾前后,他担忧有人向皇帝进言变革,实行神宗皇帝的法度,故向皇帝上疏阐明变易之理,不可让小人既误先帝又误陛下。C.吕希纯坚持原则,得罪宦官。皇帝亲政之始,授任宦官梁从政、刘惟简内省押班,他以为首先用这二人,无法宜示天下,坚持不同意这一任命,宦官们很恨他。D.吕希纯遭人忌恨,仕途不顺。他遭到忌恨他的谏官张商英的猛烈攻击,连续移任睦州、归州,从京东到浙西,又从浙西去三峡,名为更换地点,实被变相折磨。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间有数事,为小人所误,势虽颇有损益,在于圣德,固无所亏。(2)由是阉寺侧目,或于庭中指以相示曰:“此缴还二押班词头者也。”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杜静台先生传[明]朱鹤龄①先生讳伟,字道升,少育于沈给谏仲子嘉谟家,从其姓,后乃归宗。先生幼而至性过人。母目矐,以舌舐之,竟复其明。七岁丧母,每哀啼,父为之感泣,先生乃更破涕为欢。父疑之,阴察枕席,皆斑斑泪痕也。读书沈氏塾中,有神童称。嘉谟奇其颖悟,庙见①而子之。弱岁名籍甚,试辄冠军。②嘉靖壬子举于乡,所制经义为世宗尚,自王文恪四家而下,即屈指及焉。屡困公车,笃志圣贤之学,与唐公荆川、许公敬庵、耿公楚侗讲明濂洛渊源。其学以主静为宗,验之行履,动止皆有绳度,海内从学者数百人。③尝过鄱阳湖,巨盗胁之以刃,端坐不慑。盗异之,发其篋得刺,罗拜而去,其名行为人所重如此。先生衔沈氏恩,思报之。嘉谟子死漕卒之难,家政旁落。先生白备兵使者蔡公,置佼奴于法,为经纪其家,家复振位。从子琦、琉、珣,少皆有颖质,先生痛其失帖,躬督课之,卒皆成进士。④万历庚辰复上春官不第,乃谒选得南阳府推官。唐藩②左右不法者悉捕而丽之辟。暇则引诸生与之谈说经义。行部开封,汝宁有进例金者,立却之。暑篆内乡新野二邑。课农桑,行乡约,不事捶楚,专务以德化民。奸宄革心,狱讼衰止。⑤应擢台省,当事欲为庚数年。先生曰:“某岂欺君父以市美官者耶?”不可。稍迁工部营缮司主事。课税荆关,荆故脂膏,先生为文矢江神,不以一钱润私橐,尽弛商人法外征。濒江沙市,十里泥泞没骭,先生捐俸筑石堰,植以榆,行旅便之。会言者劾先生不赴部考核为非。制下工部覆,具言荆厂竹木自四川建昌诸路浮江而下,而彼地连岁用兵,商贾少至,以故税额减于前,实无赃私可摘,请特免考核。诏许之。⑥先生既归,键户养疴,终日默坐,竟至贫困不给。以癸已十月卒,年七十有一。传称躬行君子,庶几无愧焉。所著《学聚録》《正学编》等行于世,学者称为静台先生。⑦李临川先生曰:尝见静台先生住京师崇国寺中,朝幕静坐。每月朔望必书至圣先师孔子之位,侍坐移时,方课学业。弟子问故。先生曰:“可为求放心一助。”先生尝额其书斋云:“无求胜在三公上,知足常如万斛余。”注:①庙见,婚后择日率新娘至夫家宗庙祭告祖先。②唐藩:明代南阳藩王朱桱。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弱岁名籍甚,试辄冠军辄:总是B.唐藩左右不法者悉捕而丽之辟辟:死刑C.某岂欺君父以市美官者耶市:购买D.会言者劾先生不赴部考核为非劾:揭发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生幼时性情淳厚过人,因其孝心而使母亲复明。在沈氏塾中读书时,有神童之称。沈嘉谟见其聪慧有悟性,把他当做儿子抚养。B.先生乡试考中以后虽然屡屡不能考中进士,但他与唐荆川、许敬庵、耿楚侗等人研究周程理学,而且做到知行合一,因而海内知名。C.为报答沈氏的养育之恩,在沈家没落之时,先生向备兵使者蔡公禀报情况,将佼奴绳之以法,帮助沈氏恢复了家业,并教导其侄辈学业。D.先生住在京师崇国寺中时,每月初一、十五必定先书奉孔子之位,才给弟子们传授学业,并告诉弟子这样做才可以更加放心地做学问。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盗异之,发其篋得刺,罗拜而去,其名行为人所重如此。(2)课农桑,行乡约,不事捶楚,专务以德化民。奸宄革心,狱讼衰止。4.文章第六段说“传称躬行君子,庶几无愧焉”,静台先生的哪些形象特点让他无愧于“君子”之称?1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海明威曾说过:“如果你有幸在年轻时到过巴黎,那么以后不管你去哪里去,它都会跟着你一生一世。”这句话现在还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最后都会成为你身体和思想的一部分。

参考答案1、C【解题分析】试题分析:本题所给材料可以多角度揭示寓意。从黄鼠狼的角度来看,它写下励志之语其实是为了欺骗鸡,让鸡上当受骗,美丽的外表下掩盖着罪恶的目的,据此可知B项正确。从鸡的角度来看,鸡就是鸡,永远也不会成为鹰,鸡应认清自己的实际情况,谨慎地对待励志语,据此可知A项正确;对于鸡来说,不能翱翔天空是它们的传统,盲目地突破只能换来灭亡,据此可知D项正确。鸡在看到黄鼠狼的励志语之后盲目尝试,走向死亡,可见C项不正确。答案应为C项。2、1.C2.情节上,运用插叙手法,点明梁歆臣收藏杆秤的原因,是继承了外婆的遗愿。结构上,引出下文,为下文写梁歆臣收藏杆秤做铺垫(若答推动情节发展也可)。主旨上,表现了杆秤文化由来已久,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寄寓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表达了守护、传承传统文化的主题。3.梁歆臣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解决了儿子的婚房问题,减轻了生活压力。志趣高洁、情趣脱俗的他一生钟爱传统老杆秤,虽然杆秤被置换了出去,但物尽其用,而且他在博物馆任馆长,兴趣爱好得以继续保持,老杆秤得以留存。以物置物,这种方式契合了杆秤文化公平、不欺的内涵,彰显了商人诚信经营的原则,呼吁公正、讲良心的经营理念,物质文明的发达让不少传统手工艺品面临消亡的困境,梁歆臣把杆秤送进博物馆,使杆秤有了更好的平台,让更多的人欣赏这些私人收藏,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解题分析】

1.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对小说的阅读理解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一般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C项,“小说用含蓄凝练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收藏家的故事”分析不正确。文章的语言风格并不是含蓄凝练,而是明白晓畅,通俗白然。故选C项。2.试题分析:此题要求分析第二段中文中的作用,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探讨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时可从结构和内容待角度进行分析。从内容上来看,第二段写了外婆家的老秤,通过记叙外婆使用老秤的趣事,表明杆秤历史悠久,通过外婆的歌谣,表现出老秤有文化内涵,在杆秤中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从情节结构上来看,这一段属于插叙的情节,承接第一段“梁歆臣偏爱收藏杆秤,与他的外婆有关”,具体交代了梁歆臣偏爱收藏杆秤的原因,为下文写梁歆臣不断收藏老秤做了铺垫。考生依据这些分析,可概括出本题答案。3.试题分析:此题要求分析梁歆臣“笑”的含义,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作品主题、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解答时可结合情节发展、人物心理、主题表达等角度进行分析。从情节发展来看,小说上文交代,因为经济原因,梁歆臣的儿子一直没有结婚,如今用收藏的杆秤换来了婚房,解决了儿子的婚姻大事。从人物心理来看,梁歆臣本不愿意用收藏的杆秤换婚房,但建成了老秤博物馆,使梁歆臣既解决了儿子的婚事又保留了老秤,兴趣爱好得以保持。从主题表达来看,建成了老秤博物馆,保存了老秤,等于保护了传统文化,而且由文中范老板说“他公司信奉的理念就是诚信经营,与杆秤的公平、不欺的内涵相吻合”还可以看出,对老秤的保护也是表现了对商人诚信经营原则的赞扬。考生依据上述信息可总结出本题答案。【题目点拨】第1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语言和手法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通读全文,关注细节。(1)快速通读全篇,依据写作顺序理解思路;(2)找出议论性的段落和语句,快速把握作者情感及全文思想主旨;(3)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揣摩挖掘内涵,品味语言特色及创作风格;(4)分析写作手法;(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3、1.D2.B3.C【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要做好这类题,应该熟记病句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同时,要掌握一些常见病句类型的特殊标志。修改病句的时候,善于从语言层面、语法层面、逻辑层面去思考。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原句存在不合逻辑、搭配不当和语序不当等语病。具体情况是:前面有“书法线条的介入”这个前提条件,后面“中国绘画才在……”,这样更符合搭配逻辑;与语言系统应该用“建立”,不能用“成立”;“包含广大”“精深幽微”一横一纵。修改过程中:A项,存在不合逻辑,语序不当的语病;B项,存在不合逻辑、搭配不当语病;C项,存在搭配不当的语病。故选D。2.本题考查衔接能力。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所填句子分前后两个分句,是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前一分句总结上文,指出中国写意画可以兼收并蓄,“容纳诸多的现代艺术观念”,后一分句应为被动句,且与下文“自然质朴”的社会情感相呼应。综合以上分析: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解答本类题需要根据不同修辞手法的特点,联系具体语句进行分析。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特征’后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首先判断一下,文中“特征”后的破折号是什么作用。“这也是中华文明以淳朴务实为基础的民族精神的特征——对“浮华制作”的厌弃以及对具有“朴实内美”精神品格的笔墨写意的尊重”,很显然文中的破折号是解释说明的作用。A项,表示意思的转折;B项,表示声音的停顿;C项,对前文的说明或注释;D项,表示声音的延长。综合以上分析:故选C。【题目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结构混乱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4、1.C2.A3.B4.(1)许多有名望的人物都称赞季布能变刚强为柔顺,朱家也因此而在当时出了名。(2)由于我到处宣扬,您的名字天下人都知道,难道我对您的作用还不重要吗?您为什么这样坚决地拒绝我呢!5.(1)刘邦听取了滕公的进言。(2)季布为项羽卖力,是尽了他的职分,是忠心的表现。(3)刘邦赦免季布,向天下显示胸怀宽广。(4)逼迫季布,会为敌国所用。【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句子大意是:楚地有个叫曹丘的先生是一个擅长辞令、能言善辩的人,多次借重权势获得钱财。他曾经侍奉过赵同等贵人,与窦长君也有交情。季布听到了这件事便寄了一封信劝窦长君说:“我听说曹丘先生不是个德高望重的人,您不要和他来往。”其中“楚人曹丘生”“辩士”是判断句,“辩士”是对“曹丘生”的评价,中间应当断开,排除AB项;“季布”是“闻之”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故选C。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A项,“夷灭三族是古代最残酷的刑罚”错,“灭九族”才是最残酷的刑罚。九族说法一,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说法二,另一种认为是从本人算起向上五代,向下五代,共是九代为九族。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项,“朱家”和“周家”应该对调。原文是“季布匿濮阳周氏……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故选B。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多,称赞;摧刚为柔,变刚强为柔顺;以,因为;名闻当世,省略句,名闻(于)当世,在当时出了名。(2)仆,我;游扬,到处宣扬;足下,您;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状语后置句;顾,难道;距,通“拒”;之,这么;深,坚决。5.本题考查概括并评价作品的内容。解答此类题目,要读懂题干,分析概括作品内容,要确定区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本的意思,再进行概括、评价。这件事涉及到的内容是: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可见,刘邦是听取了滕公的进言才赦免了季布。按照朱家的说法,季布为项羽卖力,是尽了他的职分,是忠心的表现;刘邦赦免季布,向天下显示胸怀宽广;逼迫季布,会为敌国所用。刘邦听取了滕公的意见,这才赦免了季布。【题目点拨】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季布是楚地人,为人好逞意气,爱打抱不平,在楚地很有名气。项羽派他率领军队,曾屡次使汉王刘邦受到困窘。等到项羽灭亡以后,汉高祖出千金悬赏捉拿季布,并下令有胆敢窝藏季布的论罪要灭三族。季布躲藏在濮阳一个姓周的人家。周家说:“汉王朝悬赏捉拿你非常紧急,追踪搜查就要到我家来了,将军您能够听从我的话,我才敢给你献个计策;如果不能,我情愿先自杀。”季布答应了他。周家便把季布的头发剃掉,用铁箍束住他的脖子,穿上粗布衣服,把他放在运货的大车里,将他和周家的几十个奴仆一同卖给鲁地的朱家。朱家心里知道是季布,便买了下来安置在田地里耕作。朱家便乘坐轻便马车到洛阳去了,拜见了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喝了几天酒。朱家乘机对滕公说:“季布犯了什么大罪,皇上追捕他这么急迫?”滕公说:“季布多次替项羽窘迫皇上,皇上怨恨他,所以一定要抓到他才干休。”朱家说:“您看季布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滕公说:“他是一个有才能的人。”朱家说:“做臣下的各受自己的主上差遣,季布受项羽差遣,这完全是职分内的事。项羽的臣下难道可以全都杀死吗?现在皇上刚刚夺得天下,仅仅凭着个人的怨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要向天下人显示自己器量狭小呢!再说凭着季布的贤能,汉王朝追捕又如此急迫,这样,他不是向北逃到匈奴去,就是要向南逃到越地去了。这种忌恨勇士而去资助敌国的举动,就是伍子胥所以要鞭打楚平王尸体的原因了。您为什么不寻找机会向皇上说明呢?”汝阴侯滕公知道朱家是位大侠客,猜想季布一定隐藏在他那里,便答应说:“好。”滕公等待机会,果真按照朱家的意思向皇上奏明。皇上于是就赦免了季布。在这个时候,许多有名望的人物都称赞季布能变刚强为柔顺,朱家也因此而在当时出了名。后来季布被皇上召见,表示服罪,皇上任命他做了郎中。楚地有个叫曹丘的先生,擅长辞令,能言善辩,多次借重权势获得钱财。他曾经侍奉过赵同等贵人,与窦长君也有交情。季布听到了这件事便寄了一封信劝窦长君说:“我听说曹丘先生不是个德高望重的人,您不要和他来往。”等到曹丘先生回乡,想要窦长君写封信介绍他去见季布,窦长君说:“季将军不喜欢您,您不要去。”曹丘坚决要求窦长君写介绍信,终于得到,便起程去了。曹丘先派人把窦长君的介绍信送给季布,季布接了信果然大怒,等待着曹丘的到来。曹丘到了,就对季布作了个揖,说道:“楚人有句谚语说:‘得到黄金百斤,比不上得到你季布的一句诺言。’您怎么能在梁、楚一带获得这样的声誉呢?再说我是楚地人,您也是楚地人。由于我到处宣扬,您的名字天下人都知道,难道我对您的作用还不重要吗?您为什么这样坚决地拒绝我呢!”季布于是非常高兴,请曹丘进来,留他住了几个月,把他作为最尊贵的客人,送他丰厚的礼物。季布的名声之所以远近闻名,这都是曹丘替他宣扬的结果啊!5、1.C2.DE3.示范:《登鹳雀楼》是一首景理交融的小诗。诗歌前两句写所见(即景),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的群山渐渐西沉,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在远处流归大海。画面开阔辽远,气势雄浑。后两句写所思(即理),要进一步看尽远方景物,就需要站得更高些,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景物描写为哲理抒发做铺垫,哲理抒发升华了景物描写的意境,景理交融,天衣无缝。【解题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C项,“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错误,三四两句并非纯写晴天景色,十里笼晴苑是化用“台城柳”典故,千条锁故营则是暗指“细柳营”,这两句主要目的是为了扣住“柳”这一咏写重点。五六两句也不仅是雨天景色,“风暖落花轻”应是晴天。更重要的问题是三四五六四句的手法绝非以静衬动,因为其中动景是飞燕落花,但本诗的核心书写对象则是柳,如果说成是以静衬动,则是以柳树去衬托飞燕落花,主次完全颠倒了。相反,此处应是以动衬静。故选C。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用了那些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是这个手法,最后写出这种手法的作用和效果。根据题干,此修辞方法为通感,所谓通感,就是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A项,此香指的是花香,是从嗅觉上的感觉,没有用通感的修辞。B项,此香指的是菡萏香,是花香,是从嗅觉上的感觉,没有用通感的修辞。C项,此香指的是海棠花香,是从嗅觉上的感觉,没有用通感的修辞。D项,此香指的是雨香,但实际上从嗅觉的角度雨并非香的,此处是用了通感的修辞。E项,此香指的是雨香,但实际上从嗅觉的角度雨并非香的,此处是用了通感的修辞。故选DE。3.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景和理的理解鉴赏能力。答题要注意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本题在题干要求里需要答出两层次要点:①任选上文一首诗或自选另一首诗,归纳概括出诗中的“景”和“理”分别是什么内容;②在此基础上分析“景”与“理”之间的逻辑联系,为什么从这部分内容可以过渡到下一层意思。考生须答全两个层次,并且注意语言文字的流畅表述和层次感。如:王之涣《登颧雀楼》:诗人登上高高的鹳雀楼,极目四望,看到太阳慢慢向西山落去,黄河正奔流不息。只有站在这高高的楼上,才能看到如此壮观的景色。诗人由此悟出了一个道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如果想要看到更为广阔的风景,就必须努力再上一层楼。做其他事情亦如此,只有不断努力,不断追求进步,人生的境界才会不断扩展升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草离离,生生不已。离离是生长的态势;岁岁枯荣是其生命之律动过程,其意蕴是规律和永恒。然而永恒的生命并不是在平庸中延续的。诗人把它放在熊熊的烈火中去焚烧。在毁灭与永生的壮烈对比中,验证其生命力之顽强。野火焚烧象征生命之艰辛和考验;春风吹又生言其顽强不屈,执著不移;侵古道、接荒城则言其无所不往,势不可阻。【题目点拨】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此题的两个选项分别为手法和情感错误。6、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吾尝终日而思矣心远地自偏未成曲调先有情提携玉龙为君死金戈铁马故君子慎其独也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后者。对于直接默写,考生需要根据上下句提示回顾诗句,写出正确句子。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抟、携、慎、忍、拔。【题目点拨】如何快速背诵课文:首先背诵前自己要规定时间,把课文多读几遍;然后分读第一句话5到10遍,直到会背,用同样方法读下一句背下一句,第二句背过时要和第一句连背,以此类推连句成层,连层成段,连段成篇,背完整篇课文;最后对不够熟练和容易出错地方多下功夫。背诵时不要死记硬背,要边背诵边思考,直到朗朗上口,滔滔不绝,一气背完的地步。只有这样,书上的营养才能变成自身的力量。7、1.C2.本题选择哪一个都可以,言之有理即可。“一地秋收”突出“土地”的重要性,突出了作者对传统农业生产的喜爱及呼吁保留、传承传统耕作;而选择“秋收往事”则可以从“往事”的回忆的角度来谈。3.①好像,与后一段“篝火还在燃烧”形成呼应,说明并没有完全宁静;②点明了稻田的宁静中还有人们收获的喜悦,而人未静;③好像一词,也是暗示并没有宁静,用一系列环境氛围最后深化主旨。【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第一步,浏览选项,标考查点。把与“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相关的核心词语标注出来,画出选项中有关“思路”、“主题判断”、“作者情感”、“艺术手法”等内容的名称。第二步,回归原文,寻找对应。注意选项带出的要点是否有原文依据。第三步,对比排除,确定答案。根据“原文内容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原文内容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艺术特色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本题中,C项,“多处使用对比”错误,文中没有使用对比手法。故选C。2.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生活体验作答。解题思路是:首先亮明观点,而后结合小说具体内容分析,言之成理,言之有据。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能力,理解标题可以从概括情节,揭示主旨;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暗示象征,深化主题;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等方面分析。抓住“一地秋收”与“秋收往事”的区别点在“地”与“往事”,分析表达内容与主题情感的不同点即可。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中重要词语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找出该词在文本中的位置,结合上下语境进行分析,分析时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首先要仔细读文章,体会文章的主旨;再根据词语所在的语境,结合上下文体会词语的含义。分析可知,文章的主旨是表达作者对家乡的秋收活动的喜爱。“好像”一词在出现在文尾,“稻田,好像又回归了宁静”,结合语境,这里的“宁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安静,因为入夜了,环境安静了,而人们喜悦幸福的心情是无法平静下来的;“而身后,稻田中的篝火还在燃烧”呼应了此句;“火红火红的”篝火,以火红的颜色象征人们红火的日子,升华主旨。【题目点拨】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答题技巧。一是把握主题。虽说文学作品考查八大能力,但其中把握主题是核心。可以说,阅读题的几个小题都是围绕主题设置的,答每一题都要点到主题,只不过侧重点不同。因此,不管题目怎样问,考生都要往主题上引。把握主题的方法是,找点题的议论句。它一般在篇首或篇尾。二是同样的意思要用文中的句或词来做答。因为答案都是从这个角度给出的。但是一般不去照抄关键句,要压缩精简,去掉修饰,抽取内核。三是以阿拉伯数字分点作答。一般来说,分值4分的题答案有两点或四点,6分的题答案有三点或六点。分点答题的作用是,阅卷老师能一目了然,防止误判漏判,考生答题能尽可能答出每一点,防止漏答。答题“点”到为止,不必展开细答;某一点答得再深入,也不过是这一点的分,而其他点没有答出老师也不会额外开恩。四是多角度答题。如:解释词义,要从表面义和主题义角度回答;理解句义,要从句本身义、形式(表现方法、结构作用)、内容(主题义)角度回答。8、1.D2.A3.①水深火热的生活即将结束,诗人勉励自己拂去往日的忧郁;②“悲哀的诗人”就是指作者自己,作者让希望在自己久久负伤的心里苏醒,也就是暗示光明即将到来;③诗人也是民众的一部分,诗人所体现的情感,就是民族的情感,所以也可以理解为借勉励自己来勉励人民大众。4.①“土地”贯穿全诗,从眼前所见的大地想到播种者、诗人和战斗者,使诗歌浑然一体;②“复活的”指看到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充满生机之时,诗人发现了别人还没有看见的新事物,联想到了苦难即将过去,发现了曙光似的预兆;③多年郁积在胸中的伤痛、忧患和期待,使诗人全身心体验到了历史的风云变幻;④“复活的土地”采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人预言伟大的抗日战争即将来临,并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对革命、对人民美好前景的向往,对中华民族的觉醒充满信心;⑤“复活的土地”中的“地”与整首诗的韵脚更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选项首先给出相关诗句,然后解读大意和情感主旨,需要考生准确理解,才能做出正确判断。考生要深入诗句中通过反复诵读,细致体会,联系作者及创作背景、时代等特征,力求准确理解,达成情感共鸣,提升阅读欣赏能力。D项,“写出了诗人为了民族的奋起不惜献出自已生命的决心”曲解文意,偷换概念。“诗人”“献出自己的生命”错,这里表现的是“战斗者”因土地的复活而产生的情感激荡、热血沸腾的高昂情绪。D项主体对象和情感解读均不正确。故选D。2.本题考查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四个选项涉及的角度有语言特色、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抒情技巧。逐字逐句加以推敲揣悟,力求快速准确地做出判断。要做好此题考生需要掌握比喻、视听结合、常见的语言特色、以及朗读的基本知识。A项,“没有用到形容词”判断错误。本诗虽不像一般的诗歌那样大量运用形容词以描述景物、抒发情感,但也运用到“高亢”“辛勤”“明朗”“温热”等少量形容词,可见A项表达绝对。故选A。3.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通常是指:结构复杂难懂的长句;统摄全篇的中心句,即文眼;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关键句等。重要句子的含义,指的是透过句子的字面意思所表达的深层内涵。方法:切分挖掘法:切分句子的层次,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从正确理解句子关键词语的字面意思入手。还原法:将该句还原到原文中去,看其在选文中所处的位置。瞻前顾后法:找出题干中的相关语句在选文中的位置,向上下文搜索,并注意文中过渡句、关联词、指代词的提示,这样答案就能从原文中“抠”出来。本题问“如何理解‘你——悲哀的诗人呀,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两句诗的含意?”首先抓住关键词“悲哀的诗人”“拂去往日的忧郁”“应该”何意?1937年正是抗战爆发的阶段,作为忧国忧民的激进诗人,这里既是宽慰自己更是激励别人。所以“悲哀的诗人”应该首先指作者自己,艾青希望自己不要沉于消极的情绪中不可自拔,这里意在鼓励自己,激活内心,暗示自己光明即将到来,要充满信心,勇敢走出阴霾;当然诗人创作的用意更在引领读者、民众,他想通过这首诗告诉大家:水深火热的黑暗日子必将终结,勉励自己和与自己一样的人们拂去往日的忧郁;艾青是爱国诗人,他爱国家爱百姓,作为民众的一员,诗人的情感其实抒发的就是民族的情感,所以考生还要深入去理解,这里是在劝慰鼓励自己更是在感召激励人民大众。4.本题考查对诗歌标题的理解分析能力。常见标题作用:A.概括主要内容B.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C.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气氛,奠定基调。D.交代主要人物形象E.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F.揭示主旨,深化主题。G.具有象征意义(或者用比喻、双关等手法),对表达主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H.表明作者的观点态度,寄托作者情感。题干为“法国散文家蒙田把预兆或预言称为‘内心骚动的影像’和‘神圣的灵感’,艾青也说预言是‘照亮灵魂的火花’。有人说艾青就是一-个伟大的‘预言家’”。本诗以‘复活的土地’为题,有何妙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注意题中“语言”“复活”“灵感”“内心骚动”等词语的含义。答案①是从诗歌结构上的作用而言,即诗题有线索串联作用,使得思路清晰:“土地”贯穿全诗,从眼前所见的大地想到播种者、诗人和战斗者,使诗歌浑然一体;答案②抓住关键词语,由浅到深解读含义,注意文中意是重点:“复活的”指看到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充满生机之时,诗人发现了别人还没有看见的新事物,联想到了苦难即将过去,发现了曙光似的预兆;答案③从诗人本身的角度而言,题目的含义:多年郁积在胸中的伤痛、忧患和期待,使诗人全身心体验到了历史的风云变幻;答案④从修辞手法艺术特色或者语言等角度而言:“复活的土地”采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人预言伟大的抗日战争即将来临,并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对革命、对人民美好前景的向往,对中华民族的觉醒充满信心;答案⑤从诗歌的朗读角度而言,明确艺术效果:“复活的土地”中的“地”与整首诗的韵脚更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题目点拨】“读诗使人明理”。诗歌,是文学的的精华,是对生活的高度集中与概括。读诗,是一种美的享受,它能让人的情感得以升华,让人的心灵得以净化,让人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地提高。诗歌的艺术魅力绝不会因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沧桑而黯淡下去。中国,是诗的国度。不仅为了明天的高考,我们要调整心态,重识“诗歌鉴赏”这个考点,不断培养、提升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9、1.取画人物通俗,亲切毫不生疏,密切关联生活2.黑面包,贴近大众的通俗之画,干牛酪冰淇淋,远离大众的高雅之作,丰子恺的画作因适合大众胃口被大众喜爱而得以长久流传。3.墨线苍老坚韧而十分结实,笔触简练明快而毫无晦涩,情趣冲淡平和而带了苦涩,内容浅显平凡而不失高深。【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对文章中具体词语含义的理解必须把词语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词语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词语的含义。本题要求回答“三娘娘”的具体内涵,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词句,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是原词语,或者需要稍微变通一下即可。“谁都不用思索便明白其中的含义,尤其是因取画的人物的通俗,使得看画的人不觉得是看了画,都是如同看见了邻居的‘三娘娘’的生活,自己家里的狗子、房屋,猫,木匠司务的孩子,看来毫不生疏而和自己的生活密切地关联着的”,结合这段话以及“如同”一词可以看出,此处的“三娘娘”和前面提到的“因取画的人物的通俗”和后面提到的“己的生活密切地关联”有关,所以,“三娘娘”的具体内涵是取画人物通俗,亲切毫不生疏,并且与生活密切关联。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的能力。对文章中具体词语或句子含义的理解必须把词语或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词语或句子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词语或句子的含义。文章第一段谈到“用这种线条所表现的人物,简单浅显,一眼看去便可明其意义,常常不用什么背景,‘简单明了’四字,已可说明丰子恺的画儿的形式的了”,文章的倒数第二段又谈到“丰子恺的漫画所以流行不衰,并不是他的技巧比人特别高妙。也不是画意格外深浓,都是因他画得浅显,谁都不用思索便明白其中的含义”,可知,丰子恺的画通俗,而大众喜欢丰子恺的画,正是表明大众喜欢通俗,此处的“黑面包”本义指很普通的食物,此处借指贴近大众的通俗之画;与之相对的,就是远离大众的高端食品,借指高雅之作,这正是“干牛酪冰淇淋”的含义。3.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概括以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概括作品内容的题目,需要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相应答题区间,根据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出相应内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类题目,首先要对作品的人物、主旨等有充分的认识;其次注意答题原则,文本探究题不是随心所欲的探究,而是立足文本的探究,不能断章取义。本题要求“根据文章,简要概括丰子恺画的特点”,回答时要注意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第一,由文中的“画面上,所能找得着的仅粗粗的墨线,他所用的墨线十分结实,苍老坚韧”这些话语可以看出,丰子恺的画的墨线苍老坚韧而十分结实;第二,由文中“我们每看到丰子恺的漫画,心里便会觉得十分轻松,这固然是由于他的笔触的明快简练,毫无晦涩”的这些话语可以看出,丰子恺的画笔触简练明快而毫无晦涩;第三,由文中“画儿所内涵的情趣,也是冲淡平和的,不过冲淡平和中却带了苦涩的成分,而这样苦涩,只要是人间,随地便可把它找得到”这些话语可以看出,丰子恺的画情趣冲淡、平和而带了苦涩;第四,由文中“有人以为丰子恺的画儿太浅近,没有什么奥妙与新奇,可是画里的含义并不肤浅”这些话语可以看出,丰子恺的画内容浅显平凡而不失高深。10、1.A2.B3.D4.(1)偶然有几件事,被小人迷惑所误,其形势虽有所改变,但对先帝的圣德来说,本来没有什么损害。(2)因此宦官们很恨他,有人在庭院中指着他说:“这就是缴还两个押班任命文书的人。”【解题分析】

1.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数”是“多次”的意思,修饰“称”,“数称”不能拆开,排除B项;“曾布”是“忌希纯”的主语,若在“曾布”后断开,“忌希纯”的主语就成了“徽宗”,不合情理,排除C项;“曾布”“忌”的宾语是“希纯”,而非“数称之”这件事,“请觐”的是“希纯”而非“曾布”,故应在“希纯”后断开,排除D项。故选A。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英宗,古代皇帝年号”错误,英宗是庙号而非年号。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他遭到忌恨他的谏官张商英的猛烈攻击,连续移任睦州、归州,从京东到浙西,又从浙西去三峡”错误,从文中来看,他“连续移任睦州、归州,从京东到浙西,又从浙西去三峡”原因,不仅是谏官张商英攻击的原因,还因外亲的嫌疑。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间”,偶然;“数”,几;“为……所”,表被动,被;“虽”,虽然;“损益”,改变;“亏”,损害。(2)中,“由是”,因此;“侧目”,表憎恨;“或”,有人;“此缴还二押班词头者也”,判断句,这就是缴还两个押班任命文书的人。【题目点拨】可以借助如下特点进行断句,借古代文化常识断句。要给文言断句,常常需借助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历史、官职、科举、姓名等。根据互文、对偶、排比等断句,文言中常有对偶句、互文句、排比句,抓住这个特点断句,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根据前后相承关系断句,文言文多写得紧凑严密,行文中多使用前后相承句。根据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关系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掌握了这个写法,对断句定有帮助。根据韵文的特点断句,有的文言文是韵文,韵文有一定的用韵规律。按照这个规律去断句,常常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借助对话的标志断句,文言对话常用“日”、“云”等字,根据这些有标志的词去断句,也能收到好的效果。根据反复结构断句,文言文中常有些反复的句子结构,根据这个特点去断句,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借助文言虚词断句,文言行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如句首就常用如下语气助词:夫、盖、盍、若夫、嗟夫等,句末常用如下语气助词:者、也、矣、乎、哉、耶、耳、而已、欤(与)等,借助这些文言虚词,就可帮助断句。借助误法结构断句,文言语法中有一些固定结构,如:“……者……也”、“不亦……科”、“何……之有”,“孰与……乎”“为……所……”、“受……于……”等,根据这些结构也可断句。参考译文:吕希纯字子进,考中进士,任太常博士。元佑年间祭祀明堂,将沿用皇佑旧例,一并祭祀天地百神,都用祖宗配享。昌希纯说:“皇佑年间的礼制,在经书上并未讲到,嘉佑年间已经加以改正。到元丰年间,仅以英宗配享上帝,把跟着一起祭享的群神都取消,得严父之理,请求沿用这礼法。”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他历任宗正、太常、秘书丞。朝廷讨论哲宗迎娶皇后,吕希纯请求考查三代的婚礼,参考祖宗的制度,广泛地察考有名望的家族,以求有道德足以为皇帝配偶的女子。凡是世俗所谓合婚的书,都浅陋而荒唐,应一切屏弃,以防出差错。后升局著作郎,因“著”字犯了父亲名讳不受这一官职。升任起居舍人,代理太常少卿。宣仁太后去世,吕希纯考虑到奸恶的人会乘机向皇帝进谗言动摇视听,就上疏说:“自从元佑初年,太皇太后垂帘听政,所用的人都是老成而有名望的,所做的事都是人们所愿意实行的。惟有那些因过失和罪恶而得罪的人,每天窥伺变故,使用手腕以求私利,现在一定会以更改神宗的法度作为口实。我认为先帝的功绩,万世都无法掩盖。偶然有几件事,被小人迷惑所误,其势虽有所改变,但对先帝的圣德来说,本来没有什么损害。而且英宗、神宗何尝不改变真宗、仁宗的政令,难道完全用太祖、太宗的法令吗?小人既然迷误先帝,又想迷误陛下,不可不明察。”不久,任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宦官梁从政、刘惟简被任内省押班,吕希纯以为皇帝亲政之始,首先用这二人,无法宜示天下,坚持不同意这一任命。因此宦官们很恨他,有人在庭院中指着他说:“这就是缴还两个押班任命文书的人。”章惇既任宰相,吕希纯出京任宝文阁待制、亳州知州。谏官张商英恨昌希纯,攻击他很激烈。又因为外亲的嫌疑,连续移任睦州、归州。从京东到浙西,又从浙西去三峡,名义上是更换地点,实际是折磨他。吕公著被追贬,吕希纯也以屯田员外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