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本《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4课,包括“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西汉的强盛”“东汉的兴衰”“两汉的文化”四个子目的内容。综观本课教材,时间跨度大,关联人物多,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关系等领域,内容相对庞杂,在有限的一堂课内,想要面面俱到几乎不可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本课的要求是: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从课标中我们可以看出本课有两个学习要点:一是认识汉朝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二是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比较而言,第一个学习要点是本课的重点。学习这个要点的关键之处在于理解大一统国家的概念,在此基础之上,注意和秦朝建立大一统国家相比较,汉代的大一统有何发展和完善,从而使大一统国家的发展模式得以巩固。第二个学习要点,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和秦朝的速亡不同,两汉是危机逐渐积累,最终导致国家灭亡。至于教材其他内容,因为时间关系,无法面面俱到,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稍加点拨。二、学情分析本课相关知识学生在初中时有过系统学习,部编本《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涉及本课内容有五课之多,所述非常详细,相关基础知识学生已有基本的认知和掌握。因此,对“文景之治”、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光武中兴、两汉文化等史实性内容,教师无需过多阐释。教师应把重心放在“大一统”这一主题下,帮助学生理解“大一统”的概念,认识具体措施对“大一统”的作用和影响。在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提升其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三、教学目标1.知道“大一统”的概念;知道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了解两汉衰亡的原因。2.通过对“大一统”概念的深入分析,结合秦朝的具体史实,体会秦朝初建大一统的不足;通过秦汉两朝的对比,辨别郡县制、分封制在不同时空背景下其作用的不同之处;通过高祖刘邦、武帝刘彻维护大一统的措施,多角度思考汉代的大一统有何发展和完善;通过对两汉末期相关史料的分析,了解危机逐渐的积累终导致两汉的衰亡。3.通过中国古代两千余年统一与分裂的相关史实,认识汉朝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培养家国情怀。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大一统”的概念;汉代巩固大一统国家的措施和意义。难点:两汉衰亡的原因。五、教学过程在古代中国,有这样一个王朝,它和约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它极盛时东并朝鲜、南包越南、西逾葱岭、北达戈壁,国土面积约达609万平方千米,全国人口达六千余万,占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它在科技领域亦颇有成就,如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成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张仲景因《伤寒杂病论》而被尊为中华“医圣·····大家猜到这是哪一个王朝了吗?汉朝作为古代中国最强盛的王朝之一,值得大家津津乐道的地方有很多,但在我看来,它对中国历史影响最大的,是使得中国“大一统”的国家形态得到了巩固。那什么是“大一统”?“大一统”的国家形态是如何在汉朝巩固的?“大一统”又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来共同学习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设计意图)以汉朝的简介导人,引导学生从已知知识人手开启本课的学习,一方面符合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另一方面学生的探知欲被调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通过回顾汉朝的辉煌史实,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有利于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一)溯源大一统1.何为大一统-概念解析教师讲述:“大一统”的提法始自《春秋公羊传》,作者借历法一统,表达了政治一统的愿望与要求,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渴望结束战乱、建立统一强大政权的心愿。春秋战国500多年的民族交融催生了“大一统”思想,秦王朝的建立实践了“大一统”学说。而秦亡后短暂分裂,很快重归统一,使“大一统”观念经受了考验。最后,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意见,将“大一统”思想确立为谁也不能违抗的最高原则:“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那到底何为“大一统”呢?材料一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通过文化的一统实现政治的一统;其二是维持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通过地域的一统实现民族的一统。文化的统一和地域的统一,都是形成共同民族认同的重要前提。-张践:《儒家“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民族统一的政治基础》,载《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教师设问:据材料可知,汉代“大一统”思想包含哪些内容?(参考答案:思想统一、政治统一、疆域统一、民族统一)教师讲述:大一统观念内涵丰富,除以上各方面外,同学们还要意识到政治、思想、领土的统一还需要经济的统一来提供物质保障。(过渡)汉代“大一统”是建立在秦朝“大一统”基础之上的,秦王朝又为大一统作出了哪些贡献呢?表1秦朝“大一统”知识表政治大一统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经济大一统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思想大一统法家思想疆域大一统东至大海,南至象郡,西至陇西,北至长城民族大一统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086086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086教师讲述:秦始皇开创了统一中国的万世伟业,所建立的大一统国家,因其初建,本身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这些缺陷也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重要因素。3.考验大一统-秦亡汉兴材料二秦朝废除分封,实行郡县制,虽然是符合时代潮流的做法,但在具体推行中应该有个过程,尤其是要让原来六国之民逐渐适应。但是秦始皇依仗他的威严,一下将郡县制推行到全国。······把在自己一国(秦国)实行了一百多年的政策,强行推行到刚刚被征服的六国之中,激化了社会矛盾。······秦王朝正由于这个重要政策的失误,使得矛盾激化,导致了秦朝的“举措暴众,用刑太极”,最终将秦王朝推向崩溃。-吴刚、刘小洪:《秦亡汉兴之因再探》,载《学术月刊》1996年第8期教师设问:材料中的学者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之一是什么?(参考答案:过急、过广地推行郡县制,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教师讲述:秦朝推行郡县制是建立大一统国家的重要举措,也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做法,但在实行过程中应该采取分步、逐渐推行的办法,使之最终推广到全国。尤其是在战乱之后社会亟需稳定之时,任何重大举措稍有不当,都会导致社会的再度动乱。秦始皇统一之后,如此一个庞然大国,政府每一项政策的推行,都必须考虑到全国的适应性,不然,积极的举措都可能带来消极的影响。(过渡)相对于郡县制,分封制不利于大一统国家的建立,西周衰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分封制弊端导致的分裂割据。但秦末战争时期,分封在人们心目中是不是遭到唾弃了呢?材料三以当时人的价值观而言,一个“王”的封号,具有无限的诱惑力。陈胜自立为陈王以后,曾派部下武臣攻取范阳,范阳人蒯彻献给武臣一个“不攻而降城,不战而略地,传檄而千里定”的妙计,即封范阳令一个“侯”的称号,此人必能投降,再让他坐上“侯”乘坐的朱轮华毂,“驱驰燕、赵之郊,即燕、赵城可无战而降矣”①。武臣采纳此计,果然不战而降城三十余座。-吴刚、刘小洪:《秦亡汉兴之因再探》,载《学术月刊》1996年第8期教师设问:据材料可知,陈胜的部下为何能不战而降城三十余座?(参考答案:“分封”为王、侯对世人的强大吸引力)教师讲述: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分封世袭制有过冲击。但以战功裂土封王作为一生的追求,视为最高的荣誉,仍是一种普遍的社会观念和价值观念。即便在经过商鞅变法、改革最彻底的秦国和以后的秦朝,这种观念也是十分普遍的。公元前225年,秦王赢政令大将王翦带兵伐楚。临行前王翦再三向秦王索取良田美宅,理由是:为大王征战,有功,终不得封侯,所以请田宅为子孙基业。王翦此举,虽为手握重兵,以请良田美宅来打消秦王疑虑的全身之计,但也充分反映了当时秦国将领、功臣以封王封侯“为子孙业”的观念和对秦王“终不得封侯”政策的不满。当我们带着这种认识,站在秦末汉初的时空下,再来看刘邦推行的分封制,又会得出怎样不同的结论?材料四刘邦推行分封制大致分为两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以分封功臣将领为主,依靠他们的力量消灭项羽及其所封的诸侯王;第二阶段是分封宗室子弟,以同姓王来牵制异姓诸侯,并逐步取而代之,维护刘家王朝的“家天下”。-董平均:《西汉分封制度研究-西汉诸侯王的隆替兴衰考略》,首都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2年,第6页教师设问:据材料,汉初施行分封的目的是什么?(参考答案:消灭敌人,维护统治)教师讲述:汉初施行分封制度是由当时的政治形势和军事斗争的需要所决定的。同样,汉初推行郡县制也是巩固统治的需要。刘邦的西汉王朝是建立在经济崩溃、百业待兴基础之上的政权,这时如要完全依靠中央的力量对全国实行控制,是非常困难和难以做到的。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刘邦实行郡县封国并存制,目的就是在自己有能力控制的地区实行郡县制,行使中央直接控制的权力,对自己力所不及的地方,则由自己的刘姓子孙去控制,分封诸王,让他们代中央去管辖,协助控制。这样的做法,正是一面维护中央集权,一面恢复国家元气,养精蓄锐的明智之举。汉初五六十年间社会政治经济能够迅速稳定恢复和发展,与刘邦实行郡县与分封并存制是分不开的。(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引导学生站在秦末汉初的时空背景下,通过具体事件去深入思考郡县制和分封制在秦朝和汉初的不同功用,理解具体制度要发挥积极作用,一定要适应当时当地的特殊背景。脱离现实的制度设计,看上去再优秀,也可能导致消极的后果。维护大一统的措施实施不当,反过来就可能破坏大一统的局面。学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的能力得到培养。本环节指向的是:(1)史料实证素养水平1-能够从获得的材料中提取有关的信息。(2)时空观念素养水平2-能够将某一史事定位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能够认识事物发生的来龙去脉。(3)时空观念素养水平4-能够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其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论述。(过渡)汉朝初期,经过高祖、文帝、景帝的休养生息,武帝继位时西汉国力强盛,在此基础之上,武帝采取一系列积极有为的措施,解决汉初体制弊端,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国家。(二)巩固大一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整理武帝为巩固大一统采取的措施(见表2)。表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措施表政治大一统削弱诸侯、设立中朝、察举选官、刺史监察、任用酷吏经济大一统改革币制、盐铁官营、均输平准、重农抑商思想大一统尊崇儒术疆域大一统北击匈奴、河西设郡、西域都护、开拓疆域民族大一统汉族形成1.政治大一统-强干弱枝为了缔造一个封建专制皇朝的需要,汉武帝继续汉初以来强化皇权、巩固国家统一的努力,采取了一系列强干弱枝的重要措施。其中重要的有推恩王侯子弟、设置刺史制度、大批任用酷吏、诛锄豪强游侠等。材料五在西汉前期,游侠在地方上很有势力。有的游侠以义气侠行相标榜,振人于穷急,脱人于困厄。有的则“朋党宗强比周,设财役贫,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还有的被司马迁称为“盗跖居民间者”。后者是豪侠。地方上那些不具有政治上身份的豪强也属于这一类势力,可以统称为地方豪侠。-白寿彝:《中国通史(第四卷)·中古时代·秦汉时期(上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19页教师设问:据材料,汉武帝为何要惩治地方豪侠?(参考答案:地方豪侠有的为恶地方,不利于地方的稳定,不利于国家对地方的控制)教师讲述:汉武帝任用酷吏打击豪强和游侠,对于压制地方豪侠的猖獗气焰,提高专制皇权,起到显著的作用。但酷吏同豪强、游侠并不是绝对对立的势力。如酷吏宁成罢官还乡,买田千余顷,役使数千家,本身也是称霸一方的豪强。酷吏王温舒杀河内豪强,竟至株连千余家,流血十余里,这么多被株连的人,自然有不少是贫苦人民。这都说明任用酷吏和实行苛刻刑律来加强专制皇权,势必会激化社会矛盾。但不可否认的是,西汉王朝惩治地方豪侠同推恩王侯子弟、设置刺史制度,其目的是相似的,都是为了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必然有利于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巩固。(设计意图)初中学过的内容,不再详述,选取学生不太了解的“惩治地方豪侠”为代表加以说明,做到详略得当。2.经济大一统-盐铁官营跟政治上强化集权的措施相一致,汉武帝在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和统一铸币等重大措施。原来铸币、煮盐、冶铁,不受法律限制,私人得以经营,实际上使利权都落在豪富、王侯和朝廷贵臣手里,成为他们剥削农民、扰乱社会经济的工具。汉武帝通过财经改革,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果。材料六首先,客观上起到了抑制强暴、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盐铁专卖政策将盐铁资源收归国有,严禁私人铸钱,大大削弱了诸侯王和地方豪强的经济势力。其次,扩大财源,改善财政状况,为赢得反击匈奴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充足的财源·······有助于国力的扩张和防止外部侵略对国民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的巨大破坏。从这一点上说,汉武帝的财经改革,不仅对汉代经济的发展,而且对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也是有贡献的。-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42页教师设问:据材料,汉武帝财经改革带来怎样的影响?(参考答案:加强了中央集权;为赢得反击匈奴战争的胜利,为实现西汉大一统提供了充实的财源)教师讲述:要实现国家的大一统,就应具备强大的综合国力,以坚强的经济作后盾。汉武帝通过财经改革,不仅对汉代经济的发展,而且对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也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改善财政状况,为赢得反击匈奴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充足的财源,从而把西域广大地区纳入西汉管辖下。这不仅使君主统治真正走上集权政治的道路,而且对国家的大一统功不可没。3.文化大一统-独尊儒术政治、经济的统一需要思想的统一来维护。公元前135年,武帝摆脱窦太后控制后,立即大批地征召儒生,采纳董仲舒建议确立了“尊崇儒术”的政策,使儒学居于独尊地位,成为此后整个汉代以至两千年封建社会统治人民的正统思想。不但官吏的选拔以儒学为标准,儒学成为进身之途,士子争相奔赴,而且儒学成为统制社会意识形态的绝对权威,影响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材料七官方儒学······为国家的统治提供了合法性基础,为臣民的生活提供了道德准则,在社会精英层面上维持了一个同质性的文化,为社会下层群体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从政入仕的机会。······官方儒学的产生给予了帝国的精英统一的文化和认同感,弥补了帝国控制能力的不足,这就是大一统局面在两千多年中能得以维持的关键。-赵鼎新:《中国大一统的历史根源》,载《文化纵横》2009年第6期教师设问:据材料可知,独尊儒术为何能成为大一统局面在两千多年中得以维持的关键?(参考答案:为国家统治提供理论支撑,为臣民提供道德准则,为精英提供文化认同,为百姓提供入仕机会)教师讲述:儒学不仅成为西汉王朝的政治指导思想,而且成为社会伦理价值的理论基础,成为凝聚社会各阶层共识、形成社会共同心理的重要精神纽带,在建构和巩固、维系社会各阶层对西汉王朝的认同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国家的强盛、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了坚实的心理基础,加强了社会各阶层以认同西汉王朝为核心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同,这是西汉王朝国祚绵长、走向盛世的重要原因之一。4.疆域大一统-威服四野教师讲述:武帝时,凭借强盛起来的国力,采取重大军事行动,基本解除了匈奴的威胁。又通使西域,把西域广大地区纳入西汉管辖,并在周边新建二十多个郡级地方政权,一统于西汉之下。同时,兴兵南越,击西南夷,稳固了南部边疆。汉初,朝鲜王满即与汉朝有藩属关系。公元前109年,朝鲜王右渠(满之孙)不肯奉汉朝诏书。次年,朝鲜尼谿相参杀右渠降汉,汉朝遂定朝鲜,置真番、临屯、乐浪、玄菟四郡。自此,边疆地区置于西汉政权的直接管辖之下,为现代中国的疆域奠定了初步基础,促进了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面对复杂的边疆形势,西汉政权采取了灵活的政策。材料八西汉王朝对边疆各族经略以国力为后盾,依情况不同或战或和,战和相济。在统治方式上亦有所别,有的采取郡县直接管辖而又与汉民有别;有的仍保留该民族原有统治制度,与汉为臣属关系;有的是专设一些统治机构因俗而治。-刘彦威:《西汉王朝的边疆经略》,载《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7年第3期教师设问:依据材料,概括西汉对边疆经略的特点。(参考答案:以维护边疆稳定为出发点,因地制宜,因俗而治)教师讲述:儒家主张“和而不同”“殊途同归”,多种文化可以相互包容,和谐相处。面对多民族的国家,儒家制定了“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礼记·王制》)的民族政策,即在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宗教的前提下,给予他们更多的政治自治权利,用多元的文化自主换取政治的一统。面对国内信仰不同宗教、适应不同生产方式的民族,“和而不同”提供了多民族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文化基础;面对各种分裂势力,“大一统”成为一种坚不可摧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心理定势,是中华民族凝聚不散的力量源泉。5.民族大一统-汉族形成民族交融促进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又加速了各民族的交融,而且是更高层次的交融。秦汉近500年的中央集权统治,中国疆域内各民族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联系的进一步加强,使华夏族同众多其他民族相互吸附,共同融合,逐渐密不可分,形成一个比原来更大更强的族体-汉族。汉族的形成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伟大里程碑。材料九尽管汉族与各民族各有其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但在长期的发展中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依存,与整体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逐渐形成共同的民族利益。因此汉族是多元一体。汉代是我国多元民族融合的非常重要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所以,汉族形成于汉代,汉族不是一个单一血统的民族,而是包含了众多民族血脉的民族。-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新版)》,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74页教师设问:依据材料可知,汉族的形成有何特点?(参考答案:是华夏族同众多其他民族相互吸附、共同融合形成的新民族,是包含了众多民族血脉的民族)教师讲述:汉族之名经受了历史的考验。汉王朝灭亡之后,经三国鼎立、南北朝的分裂,历唐宋元明清各代,直到近现代,汉族作为中华民族主体民族的族称一以贯之。即使在极盛时期的唐代,虽有“唐人”之称,但作为民族称呼仍称“汉”。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在“大一统”思想指导下,汉武帝采取一系列措施将中国疆域内的重大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一律统一在中央集权的国家手中。如在政治上创设中朝和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进行削藩。经济上,颁布均输法、平准法,建立以京师为中心的全国商品流通网;统一和稳定币制,颁行五铢钱,禁止盐铁私营。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意识形态。所有这些表明,西汉王朝时的“大一统”国家比秦时更加集中、更加强大。(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武帝时期为巩固大一统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学生能从武帝具体措施的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认识到它们和大一统之间的因果关系,结合第一目大一统的概念解析,引导学生构建起对汉代大一统王朝认知的相对完整的框架。本问题指向的是:史料实证素养水平3-能够利用不同类型史料,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互证,形成对该问题更全面、丰富的解释。(过渡)西汉末期经过王莽之乱的打击后,刘秀建立了东汉政权。东汉初年所面临的社会形势与西汉初年大体相似,要恢复经过长期战乱的社会安宁,采用道家休养生息的主张仍是最好的选择。东汉初年,经过军事上的统一,对政府机构与职能的调整,对功臣的妥善安置,以及在以“柔道”治国思想下,倡导儒学、释放囚奴、减轻刑法、削弱诸侯王势力等措施,东汉王朝取得了政治上的稳固,为王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导致王朝衰亡的力量也在暗中滋长,不断累积,并最终葬送了汉王朝。(三)深思大一统1.汉的衰亡材料十汉武帝时期出现了封建皇朝的鼎盛局面,而这一时期又存在着严重的弊政和社会问题。当时主要彝政,一是刑罚太滥,治罪严酷;二是连年征伐和其他事项耗费巨量钱财,造成府库空虚,于是加重对人民剥削,生产受到严重破坏;三是迷信鬼神,奢侈逸乐。这些弊政引起社会动荡,农民暴动接连发生。-白寿彝:《中国通史(第四卷)·中古时代·秦汉时期(上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32页材料十一汉灵帝本人奢侈荒淫,后宫彩女数千余人,衣食之费,日数千金。光和元年(178),他甚至公开设西邸卖官,级别不同,各有价格,又私下授意连公卿这样的高位也可以出卖,公1000万钱,卿500万钱。其他官位,二千石2000万钱,四百石400万钱。而通过正常方式荐举者,要取得实职,也需要缴纳一半或1/3的数额。-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33页教师设问:据材料,对比西汉武帝和东汉灵帝的行为,你认为二者有何共性?这会给国家带来怎样的影响?(参考答案:共性-统治者贪婪奢侈。影响-会给国家带来衰亡的隐患)教师讲述:秦汉建立了家天下的专制社会,皇帝自身的能力和心态会极大影响整个国家的发展,而这又会影响大一统局面的稳定。皇帝的产生源于血缘世袭,具有不可选择性。要弥补皇权家天下的刚性和弊端,在当时的社会就需要建立以公天下为抱负的流动性官僚群体,而当官僚群体自身也产生种种弊端后,衰亡就不可避免了。材料十二西汉末年,许多有识之士都看到,当时“民众流亡,去城郭,盗贼并起”的原因,是“吏为残贼,岁增于前”;“百姓贫,盗贼多”的原因,是“吏不良,风俗薄”。汉成帝建始三年(公元前30)九月颁布的诏书也说,流民众多,正是因为吏治的黑暗难以改变,“苛暴深刻之吏未息”。······西汉末年,吏治的腐败已经相当严重。对下层民众残酷压榨,“贪财而慕势”,已经成为“俗吏之冶”的普遍风气。政风之颓败已经不可收拾。-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76页教师设问:据材料,导致西汉衰亡的因素是什么?(参考答案:吏治的黑暗)教师讲述:吏治的黑暗并非西汉独有,东汉末年吏治的黑暗有过之而无不及。上梁不正下梁歪,作为统治阶层的中坚力量,官僚阶层日益腐朽。而作为官僚当中特殊的组成部分,外戚和宦官的交替执政,又会给东汉的统治带来怎样的危害呢?材料十三东汉自和帝以后,几乎都是幼主继位,由太后临朝听政,不便接触大臣,太后就倚重娘家父兄协助处理政务,政权落入外戚之手。皇帝成年后,不甘心受外戚的控制,为了夺回权力,便结纳身边的宦官发动政变,除掉外戚,这又为宦官弄权制造了绝佳的机会。这种围绕皇权争夺而出现的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激烈斗争的恶性循环局面,一直持续到东汉灭亡。-赵长欣:《政治腐败下东汉的灭亡》,载《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教师设问:据材料,导致东汉衰亡的因素是什么?(参考答案:幼主继位,无力控制政权;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恶性斗争)教师讲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无论外戚或宦官,都力图控制皇帝,或拥立幼主,以便自己继续操纵。他们又都趁权力在手时排除异己,大肆搜刮,竭泽而渔。外戚、宦官的残暴统治,加深了东汉社会的政治危机,阶级矛盾和地主阶级内部矛盾空前尖锐。部分正直官吏积极抗争,他们同情人民的疾苦,担忧政局不稳,愤怒揭露并打击宦官集团。正直官吏对宦官的斗争,得到了广大太学生的拥护和支持。太学生的议政活动和正直官吏翦除宦官的斗争此呼彼应,使作恶多端的宦官集团恨入骨髓,必欲除之而后快。从公元166年起,宦官集团发动了镇压正直官吏和太学生的迫害活动,史称“党锢之祸”。两次党锢,把反对宦官集团的正直官吏和太学生几乎迫害殆尽。汉政权完全被少数最贪婪、残暴、腐朽的宦官所把持。东汉皇朝连本阶级内部所进行的一点自救也做不到了。这表明,它已山穷水尽,末日临头!而这时,东汉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又如何呢?材料十四自给自足的田庄经济,独立的私人武装力量,豪强地主的田庄俨然就是一个独立性很强的王国。经济上,它们不断膨胀的势力是对国家小农经济的严重破坏;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作总结之工务段实习总结
- 工作总结之电力机车实习总结
- 电工电子技术(第3版) 课件 5.3.2 三极管放大电路静态分析
- 银行合规管理流程制度
- 采购团队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制度
- 《改善肩膀背部痠痛》课件
- 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课件
- 【培训课件】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概念
- 讲文明树新风演讲稿例文(32篇)
- 电气设备管理制度
- 代理做账创业计划书
-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 设备维修和维护保养基础知识培训
- 智能制造项目供应链管理战略方案
- 厨房设备供货及售后服务方案
- 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报告总结
- 《大学生国防理论与训练指导》第六章 共同条令教育与军训
- 手术室感染监测课件
- 铅锑合金生产工艺技术规范
- 音叉与共鸣的实验探究
- 天津市蓟州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