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法人化趋势论述_第1页
股东法人化趋势论述_第2页
股东法人化趋势论述_第3页
股东法人化趋势论述_第4页
股东法人化趋势论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股东法人化趋势1.2.1家族企业•公司化与法人化夫妻、亲戚或朋友、家族企业主动或被动实现向合伙或合作公司(CompanyIncorporated)转化,已是普遍现象。•成为上市公司美国纳斯达克(NASDAQ)交易系统上市标准较低,净资产超过400万美元即可。一些华人企业上市后仍保持家族控股地位。•控股公司化一些大的家族改变了直接所有企业的状况,通过中介公司间接地所有着企业。•多级控股化李嘉诚家族→长江实业→和记黄埔→长江基建→香港电灯。•透过投资公司一些个人投资者如“股神〞巴菲特,透过一家多业投资集团持有多家公司的股票,包括可口可乐公司7.75%的股份。结论1-2-1:家族企业的现代改制,包括企业法人化和股东法人化两个层面。例1.1

贝纳通家族退位让贤2024年6月的一天,米内利别墅花园阳光明媚,公司主人卢恰诺·贝纳通魅力四射。“我们决定退居二线,为的是给其他人腾地方〞,卢恰诺解释说,“到目前为止,除了我和我的兄弟姐妹,公司没有一个真正强有力的人物,因为我们已经占据了所有的关键职位〞。卢恰诺在解释为什么他和他的家人决定推出贝纳通服装康采恩时,脸上掠过一缕忧伤。毕竟,他是公司和创始人融为一体的家族资本家。1963年,卢恰诺同朱利亚娜、卡洛和吉尔贝托兄妹为买一台二手缝纫机,把各自的积蓄凑到一起。两年后他们创立了公司。20年后,贝纳通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服装公司之一。如今,在经历了难以置信的开展后,公司创始人想离开他们用心血创造的企业。卢恰诺的理由是:“正如1986年公司上市是一个符合时势的举措一样,今天我们退出日常业务也是一项符合时代精神的决策。〞年龄肯定是原因之一,但卢恰诺暗示:过去几年来的错误决策,像以高昂代价进入体育用品领域的决定,也是原因。贝纳通公司2024年亏损980万欧元——这在其历史上还是首次——对贝纳通家族是一个沉重打击。而就在一年前,他们还能顶住景气危机,并获得1.48亿欧元的赢利。特别是出售多个体育品牌用品的大量支出,导致问题涌现。在体育用品领域的惨败使卢恰诺更清楚地看清了一点:是该退出直接管理公司的时候了:“经理表现不好可以解雇,但企业所有人就不行。我们希望打破这种旧的模式。〞过去几周来,卢恰诺的三个兄弟姐妹已经分别放弃了他们产品负责人〔朱利亚娜〕、财务主管〔吉尔贝托〕和生产负责人〔卡洛〕的职务。卢恰诺的儿子马尔科和负责营销的两个侄子已经离开公司。“只有我被他们留下来作为过渡期的‘人质’〞,卢恰诺开玩笑说,“我仍将担任公司总裁,但不参与任何营运方面的工作。〞这是一个理性的决定吗?“里面当然也有自私的成分。〞卢恰诺坦陈,“在工作了40年后我想享受一下闲暇时光,到处旅行,做一些迄今我‘没时间’做的事情〞。现在,卢恰诺的脸上已经看不到任何忧伤的痕迹了,他快乐地期待着自己的退休。1.2.2养老基金养老基金,即退休基金,是一种重要的机构投资者。许多国家都在推行一种由公司或单位为自己员工制订的“单位退休养老金方案〞。购置养老基金是一种信托行为,养老基金的资产为受托资产。从全社会角度看,养老基金是一种长期的资金资源,因此,它是一种天然合理的资本金来源。换句话说,养老基金具有双重经济职能,它不仅是职工养老的物质承担者,而且可以充当企业长期资金的重要来源。结论1-2-2:养老基金是一类天然合理的大股东。1.2.3共同基金共同基金即开放的投资基金,是另外一种重要的投资机构;是一种介于普通股与债券之间的中间资本。投资者参加共同基金不以养老为主要目的,而是单纯的投资谋利。共同基金是一种特殊的公司法人,它与一般的股份公司的区别是:共同基金的资本金规模随时在变动;投资者与共同基金直接交易;交易价格为共同基金的每股净资产。随着经济生活日益货币化、金融化,如何将社会的分散资金集合起来投入到生产经营之中,是各国都面临的课题。普通个人的资金规模较小,难以有效地分散风险,同时也不具备足够的专门知识、时间与精力,把钱都存在银行又过于保守,因此,共同基金是一个很理想的选择。股份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之一,大股东与小股东的分化那么是人类最伟大的分工之一。共同基金又把分散的个人资金集合起来,从而更加有力地支持了股份公司的开展。结论1-2-3:共同基金是集合个人分散投资的有效渠道。1.2.4商业银行作为债权人,商业银行是否可以同时成为企业的股东?对这一问题的态度各国很不相同:美国、英国不允许,德国、日本允许;同样是允许,德国没有上限规定,而日本那么有上限限制(日本不允许某个银行持有某家企业5%以上的股份)。德国公司的大股东为其他大公司,持股比例为41%~45%,金融部门约为22%。但由于银行持股比例不受限制,再加上债权人地位和小股东委托,银行就成了企业重要的控股者。例如在拜尔公司,银行的表决权份额为90%,在西门子公司为80%,在奔驰公司为70%,在群众公司为20%。表1-2-1日本大企业的股东构成〔%〕丰田公司松下公司新日铁三菱重工丰田织机5.10樱花银行4.91三和银行4.91东海银行4.91日生保险3.74长信银行3.07三井信托2.64三井火灾2.43第一保险2.33三井保险2.17住友银行4.65住友保险4.11日生保险3.92松下兴产3.56旭日银行2.48住友信托2.20住友火灾1.73外资企业1.47东京火灾1.38兴业银行1.24日生保险3.78兴业银行3.31三井信托3.00三菱信托2.95明治保险2.52第一保险2.18中央信托1.83住友信托1.77安田信托1.76富士信托1.72三菱信托5.48三菱银行3.60明治保险3.50住友信托2.38东京火灾2.04日生保险2.03三菱商事1.58住友保险1.39外资企业1.38太阳保险1.35资料来源:东洋经济新报社,?企业系列纵览?,1997年结论1-2-4:商业银行完全可以成为企业的大股东。1.2.5企业法人目前,许多企业法人都成了其他企业的大股东,这在母子公司体制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即使是上市公司,它们的大股东也不少是一些大的企业法人。法人之间相互持股是日本的一大特色,三菱重工与三菱集团其他企业相互持股情况参见表1-2-2。表1-2-2三菱重工对集团企业持股和被持股率%

企业名称持股率被持股率企业名称持股率被持股率企业名称持股率被持股率三菱银行三菱信托银行日本信托银行东京海上火灾三菱商事三菱建设麒麟啤酒三菱化纤三菱造纸3.022.721.101.813.128.000.611.601.393.605.48-2.041.58-0.250.080.10三菱化成三菱燃气化学三菱油化三菱树脂三菱石油旭硝子三菱制钢三菱材料三菱伸铜--0.97-1.830.876.941.08-0.050.08---0.360.000.10-三菱电线工业三菱化工机械三菱电机三菱汽车工业尼康三菱房地产日本邮船三菱仓库明治生命保险0.696.161.4725.81.301.184.700.91-0.030.010.93-0.050.690.310.043.50结论1-2-5:企业法人成为股东稳定了企业间关系。企业相互持股,经营者或企业家就成了实际支配者,对企业间的经营关系起着重要作用,企业行为趋于长期化。即使在企业之间只有单向持股的情况下,这种资本联系也加强了业务联系。有长期行为取向、有生产经营联系的大股东是“战略投资者〞;短期的、单纯以炒作为目的金融机构是“财务投资者〞。1.2.6国家股东国家“所有〞企业的典型模式是控股,其特点是:•多级所有;•跨行业经营;•纯粹控股;•母公司上市。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包括两个层次:企业法人化与股东法人化。中国国有企业已陆续进行了现代企业制度改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有资产管理、监管滞后;•行业地域限制;•国有股独大;•不能参与流通。目前,相当一局部中国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持股率过高,这种结构虽然具有“超稳定〞的好处,但企业也无法摆脱“子公司〞上市的形象。这种情况必须改变。此外,中国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往往是国家、国有法人股,而市场经济兴旺国家大企业的大股东根本上是机构法人和企业法人,还一些商业银行和生命保险公司。提高法人股东持股率,是中国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的大课题。结论1-2-6:中国国有企业上市,应降低国家持股率,彻底摘掉“子公司上市〞帽子,建设好自己的法人股东队伍。例1.2朗咸平炮轰海尔朗咸平:1986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金融学博士学位,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和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曾担任世界银行公司治理参谋、深交所公司治理参谋。自揭批“德隆〞始,“仰融是非〞“银行上市〞“香港基金黑幕〞等事件,朗咸平一直以一种“斗士〞的姿态出现。媒体尊称“朗监管〞。张瑞敏:1984年受命出任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企业扭亏为盈。现任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党委书记、首席执行官。2OO1年,海尔集团列美国?家电?全球前十位家电制造商第九。在中国家电市场,海尔在冰箱、空调、双缸洗衣机、滚筒洗衣机、吸尘器等领域均名列第一。2000年,海尔集团全球营收406亿元,出口创汇2.8亿美元,海外建厂10个,并搭建了全球设计中心、制造中心和营销中心的外乡化框架。2024年,海尔集团全球营收806亿元,进入世界500强。2024年7月28日,香港上市公司海尔中建〔1169,HK〕发布公告称,海尔中建将延期认购海尔集团持有的飞马青岛公司33.5%的股权,其相关认股权行使日期延长至2024年12月31日。“海尔中建主营业务为移动电话,而海尔集团对其注入的却是白电资产。海尔想做什么?国际化?融资平台?都不是。其实,它是为了借壳,并实现国有股稀释。〞7月31日,朗咸平提出四条质问,直指以张瑞敏为首的“海尔职工持股会〞:(1)由于中国?公司法?不健全,很难对海尔职工持股会进行适当监管。希望海尔向股民详细披露每个高管人员在职工持股会的持股比例。(2)海尔投资成立时,通过何种程序拥有海尔商标专利权/零部件供给权?海尔董事会假设通过这些资产转让,那么是内部人员利益输送,除非海尔集团能证明董事会成员从未在海尔职工持股会拥有股权。(3)国企职工包括高管人员,不能因为国企鼓励机制存在问题,就可以无节制控制公司资产。以海尔2024年806亿元全球销售收入而言,海尔职工持股会控制的有形无形资产高达650亿元以上,这在全世界前所未有。(4)我们太强调对国企高管人员的鼓励缺乏,对他们应对国家和股民的信托责任强调不够。国企老总在产权未转换时,可以合法地做不好;而产权转换后,就会立刻将企业做好,还打着“产权改革〞旗号掩盖对国家和股民的信托责任。海尔中建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主营移动电话业务,海尔集团对其注入白电资产,目的是实现“借壳〞和管理层持股。这实际上是一个国有股稀释的过程,是以股权鼓励为招牌,以证券市场为渠道,使国有资产逐步流向个人的过程。海尔2024年全球收入806亿元,海尔职工持股会却控制着有形无形资产650亿元以上,这就颠倒了一个关系:海尔高管真正的身份是股东、股民的“打工仔〞,而不是出资人,他的老总平台是国家给的,身上还背负着神圣的信托责任。就朗咸平质疑海尔“曲线MBO〞一事,海尔回应道:海尔是集体企业,朗咸平的观点不能成立。朗咸平还击道:所有制性质难释疑问。“根据各种公开资料的查证我们发现,海尔集团已是80家法人企业构成的大型企业集团。但经过10多年的调整、扩张后,哪些是原来市属集体资产?哪些是企业资产?哪些是职工资产?集团内部的各种产权关系越来越模糊。〞并且,不管海尔是否是集体企业,都无法解释以下疑问:1.集体所有制是公有制的两种组成局部之一,即使海尔是集体所有制企业,它内部仍然存在两方面的利益代表:青岛市(集团企业的经济联合组织范围内的劳动群众集体)、内部员工持股会(本集体企业的劳动群众)。而持股会的整个运作过程,恰好是一个将资产从青岛市向内部员工持股会转移的过程。2.张瑞敏本人是青岛市家用电器工业公司副经理调任青岛电冰箱总厂担任厂长的,身份是国家干部,本身并非集体所有制企业的创始人。因此,仍然存在一个“信托责任〞问题。3.即使海尔是集体所有制企业,仍未解释为什么持股会会持有包括商标权在内的某些优质资产的疑问。完全有理由疑心持股会是否利用了信息不对称率先占有了企业的优质资产。4.持股会本身还不一定能完全代表内部职工的利益。在没有公布持股会内部管理层和普通员工持股比例的情况下,原有老员工的利益是否得到了相应补偿?例1.3倪润峰去职的背后“了结君王天下事,可怜白发生〞。继64岁的赵新先、62岁的王之被国资委免去三九集团和长城集团所有职务后,60岁的长虹集团董事长倪润峰亦以年龄口实于2024年7月初被免职〔此前,据说长虹刚刚完成与微软入股长虹的谈判〕。但实际上,据知情人士透露,导致倪润峰去职的真正原因是管理层与大股东在“产权改革〞上的分歧。1999年,长虹制订了“民营化〞方案,核心是“减持国有股〞。2024年3月倪润峰说:“目前政策很明确,因为彩电是竞争性行业,未来国有股会逐步退出,长虹将成为民营企业。〞2024年6月,四川省绵阳市出台?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期股鼓励试行方法?,国企领导人薪水提高,倪润峰的年薪提高到120万;?方法?还承诺给予国企领导人“领导者期权〞。但“时不我待〞。绵阳市相关政策出台时长虹已进入“成熟期〞,长虹管理层实际上不再有可能拿到期望中的期权。因此,对在长虹公司成立之初并未安排期权制度的长虹管理层而言,要实现MBO〔管理层收购〕,必须要有政府赠送的期权。矛盾,正是由此而生。对倪润峰个人,TCL李东生(刚巧在成都有大手笔)最具比较意义。就对中国彩电业的奉献看,二人可谓旗鼓相当,也许倪润峰还略胜一筹;但在企业“改制〞方面,李东生是大获全胜而倪润峰却一开始就落下了致命伤——早期缺乏期权安排。长虹“民营化〞屡屡受挫,虽然原因多多,但长虹管理层与政府未能就股权份额达成一致无疑是关键。一般说,无论战略投资者还是产业投资者,假设进入长虹,一般都会附带MBO方案以寻求管理层支持,但这里的核心问题是:长虹改制,究竟是政府主导还是管理层主导。以倪润峰为代表的长虹管理层显然希望由管理层来主导长虹的改制,但这却与政府的目标相冲突。结果是政府根本不同意长虹管理层的改制方案。一方面是政府的决绝,一方面是倪润峰的执拗:我早已功成名就,既不能拿到期望的期权又不能按自己的方案改制,理当急流勇退。附录:荒唐的“双头〞董事会惊心!宏智募资3亿糟蹋光▲ST宏智2024年7月上市,募集资金3.32亿元。两年后,公司募集资金专户的余额仅1万余元▲ST宏智目前处于停滞状态,仅余60多人。销售、市场、技术研发的核心业务人员流失殆尽▲2024年上半年公司出现巨额亏损,且无法在法定的8月31日前完成半年报的编制和披露自上市以来,宏智科技(ST宏智,600503)就持续下跌节节走低。2024年8月10日,ST宏智〔当日收盘4.66元〕发布公告称:公司无法在法定的8月31日前完成并披露2024年半年报,预计公司今年上半年将出现巨额亏损。受此消息影响,公司股票当日复牌后便告跌停。从在上证所上市的2024年7月9日到2024年8月10日,短短的25个月,ST宏智就完成了从绩优到巨亏的“癌变〞。公司根本面恶化之快令人吃惊,公司股价跌幅超过80%令投资者损失沉重。从2024年每股收益0.32元到2024年每股亏损0.84元,再到2024年的巨额亏损,这个曾在中国公司历史上创下了“双头〞董事会奇迹的“科技〞公司究竟怎么了?从上市之日每股23.80元到4.66元,暴露出公司一系列严重的内部问题。2024年7月,ST宏智第二大股东李少林提议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选举了新一届董事会,使公司摆脱了“双头〞董事会的荒唐局面,但新董事会接手的却是一个可怕的“烂摊子〞:这家总资产曾达几亿元的上市公司,目前员工仅60余人,多为行政、财务、人事等后台支持人员,销售、市场、技术等前台人员流失殆尽;此外,ST宏智还有3笔共5300多万元的银行借款,其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