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普通高中2023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考仿真模拟(四)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普通高中2023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考仿真模拟(四)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普通高中2023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考仿真模拟(四)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普通高中2023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考仿真模拟(四)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普通高中2023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考仿真模拟(四)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精品试卷PAGEPAGE1江苏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试卷历史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目前,中国境内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且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研究这些文化遗存的主要依据是()A.史书记载 B.神话传说 C.考古发掘 D.学术论著[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由于时代久远,研究这些文化遗存的主要依据是考古发掘,通过考古文物以对其进行研究,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时代久远,没有有效的史记记载,排除A项;神话传说只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不能成为研究历史的主要依据,排除B项;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由于时代久远,研究这些文化遗存的主要依据是考古发掘,通过考古文物以对其进行研究,而不是学术论著,排除D项。故选C项。2.古代某思想家主张:“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该思想家属于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墨家[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强调纲常伦理,因此根据材料“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可知与儒家思想有关,C项正确;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排除A项;法家主张严刑酷法,排除B项;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排除D项。故选C项。3.商鞅在游说秦孝公时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材料主要反映了商鞅()A.因循复古的思想 B.变法图强的思想C.重视学习态度 D.全盘否定历史[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商鞅认为治理国家不应该因循复古,要根据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反映了商鞅变法图强的思想,B项正确;商鞅反对因循复古,排除A项;材料反映商鞅主张改革变法而非重视学习,排除C项;商鞅反对墨守成规,但这不等同于“全盘否定历史”,排除D项。故选B项。4.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先后五次“巡行”,并用刻石的方式宣扬自己的功绩。巡视制度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重要形式。关于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秦朝在郡一级行政区划中设监御史监察地方 B.秦始皇设丞相监察百官C.汉武帝时的“州”是监察区划而非行政区划 D.汉武帝设刺史监察地方[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设丞相是为了协助皇帝处理政事,负责监察百官的是御史大夫,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郡一级行政区划中设监御史,负责监察地方,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汉武帝时,“州”是刺史的监察区域,而非行政区划,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汉武帝设刺史,负责监察地方,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5.辽代设置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这说明辽政权A.因地制宜,加强区域自治 B.区别对待,限制南北交流C.曲意逢迎,争取汉人支持 D.因俗而治,缓和民族矛盾[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辽政权对于汉人和契丹族的管理方法进行区分,说明辽政权因俗而治,缓和民族矛盾,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因俗而治,不是因地制宜,加强区域自治,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限制南北交流,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了因俗而治,没有体现曲意逢迎,争取汉人支持,排除C项。故选D项6.金朝基本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这套管理系统被称为()A.三省六部制 B.南、北面官C.猛安谋克 D.行省制度[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金朝的政治制度为猛安谋克制度,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C项正确;三省六部制和“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无关,排除A项;辽朝实行南、北面官制度,排除B项;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7.宋代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宋史》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据此可知,宋朝时期()A.国家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B.经济重心南移C.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D.基层市场涌现[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言论反映了当时东南地区经济发展关系国运,经济重心逐渐南移,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社会成员身份无关,排除C项;D项与题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8.洪迈在《容斋随笔·四笔》中评价道:“唐世科举之柄,颛(专)付之主司,仍不糊名。又有交朋之厚者为之助,谓之‘通榜’。故其取人也,畏于讥议,多公而审。亦或胁于权势,或挠于亲故,或累于子弟,皆常情所不能免者。”材料说明了唐代科举制()A.选拔方式多样 B.其公正性受到严重的挑战C.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D.充分体现了社会的公平公正[答案]B[解析]材料说明唐代的科举中不实行糊名,使得在录取士人的时候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其公正性受到严重的挑战,B项正确;科举制以考试取士,没有体现选拔方式多样,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对科举制公正性的质疑,并没有体现科举制对教育发展的促进,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科举制的公正性受到严重挑战,不能充分体现社会的公平公正,排除D项。故选B项。9.下表是中国古代对边疆某一地区进行管理的措施。据此可知,这一地区是()时期措施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元朝设北庭都元帅府清朝设立伊犁将军A.西藏 B.台湾 C.云南 D.新疆[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唐朝政府在边疆地区设置机构,加强管辖。如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乾隆帝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设置了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新疆地区,巩固了我国的西北边疆,D项正确;清朝对西藏管辖的三大有力举措是册封制度、驻藏大臣和金瓶掣签制度,排除A项;元朝设立管辖台湾的机构是澎湖巡检司,排除B项;清朝设云南省管辖云南,排除C项。故选D项。10.时人描述宋初:“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召而归之京师。”材料认为宋初的政治制度()A.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 B.强化了各级机构的权力C.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D.引发了严重的财政危机[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宋初地方行政制度的设置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A项正确;材料说明宋初的政治制度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削弱了各级机构的权力,排除B项;材料与增强军队的战斗力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引发严重的财政危机,排除D项。故选A项。11.蒋以化在《西台漫记》中写道:“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主,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材料主要反映出苏州丝织行()A.生产效率高 B.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C.社会分工细 D.丝织从业者生活的艰难[答案]B[解析]材料“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主,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可大致翻译为:苏州人有大户家里购买手工的纺机,小户就成为早期的雇佣工人给大户织布为生,每天早晨,小户聚集在地方,等待大户雇佣他们,以日来计算工资,大户如果一天不找人来纺织,可能就得赔钱,小户如果一天没人雇佣,就会吃不上饭,可见当时大户和小户两者互相利用。可知当时出现了雇佣关系,资本主义萌芽产生,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苏州丝织行生产效率如何,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苏州丝织行社会分工细,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苏州丝织行丝织从业者生活艰难,排除D项。故选B项。12.关于洋务运动的功过是非,历史上有多种观点,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洋务运动集进步与反动于一身。”材料中所讲的“反动”主要是指()A.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B.镇压太平天国C.对列强妥协卖国 D.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洋务运动集进步与反动于一身。”并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作为指导思想,主观目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进步”即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反动”即本质上还是为了维护清朝封建统治,A项正确;“镇压太平天国”此说法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对列强妥协卖国”此说法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正是因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存在问题,所以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排除D项。故选A项。13.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林则徐诗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下列最贴切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的是()A.牺牲精神 B.家国情怀 C.舍生取义 D.公而忘私[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林则徐诗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可知司马迁认为,常常考虑着不顾自己来赴国家的急难;林则徐认为,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可见两者都体现出伟大的家国情怀,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并非是牺牲精神,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并非是舍生取义,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并非是公而忘私,排除D项。故选B项。14.一般认为辛亥革命失败了,但有人却认为辛亥革命是成功的。你认为“辛亥革命成功说”的理由有哪些()①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③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④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答案]C[解析]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从而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②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而非封建制度,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①不正确,排除B项;①不正确,排除D项。故选C项。15.下图所示为革命根据地的分布图。下列有关此图的解读,正确的是()革命根据地分布图①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方②主要分布在省际交界处③主要分布于农村④其分布在中国的区位主要受国民大革命的影响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下图所示为革命根据地的分布图。”并结合所学可知,受国民革命历史的影响,革命根据地主要分布在南方,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且根据中国的国情,敌人在农村、偏僻的山区和省际交界处力量薄弱,故①②③④正确,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16.电影《八佰》改编自抗战期间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在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这一故事发生在()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淞沪会战期间,谢晋元率部坚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阵地,顽强地与日军展开血战。因此这一故事发生在淞沪会战期间,A项正确;太原会战在山西,排除B项;徐州会战在山东和江苏北部,排除C项;武汉会战在武汉,排除D项。故选A项。17.口号能反映一定时期内的社会情况,中国有一个时期流行这样一些口号:“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放开肚皮吃,鼓足干劲生产”等。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B.新中国的成立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的热情C.经济建设中的“左”倾狂热 D.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正常发挥[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放开肚皮吃,鼓足干劲生产”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口号出自大跃进时期,这一时期“左”倾思想狂热,出现浮夸风现象,C项正确;A项不属于根本原因,排除A项;材料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建设中的“左”倾狂热,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中的口号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排除D项。故选C项。18.1978年,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下列服务于这一出发点的主要措施是()A.完善了民主制度及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B.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C.实行了集体领导 D.改变了法律的基本架构[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可知,邓小平提出要完善法制建设,即建设民主制度及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符合这一出发点,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民主集中制,排除B项;集体领导不属于法制建设,排除C项;改革开放后的民主法制建设并未改变法律的基本架构,排除D项。故选A项。19.1984年春,邓小平视察完深圳来到上海,发现了两个城市的反差……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上海浦东地区。中共十四大和中共十五大都强调,浦东在体制创新、产业升级、扩大开放等方面走在前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浦东开放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外进一步开放的标志性事件B.浦东开放说明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C.浦东开放说明中国的对外开放已经从点线扩大到面D.浦东开放标志着中国产业升级换代的完成[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90年代,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开发上海浦东地区,并且在体制创新、产业升级、扩大开放等方面走在前列,表明浦东开放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外进一步开放的标志性事件。A项正确;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B项;1980年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后来扩大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再到内地,逐步形成多层次、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排除C项;“完成”太过于绝对,浦东开放是产业升级的开始,排除D项。故选A项。20.古代某一文明区域,先是受到了亚历山大帝国的侵犯,后来突厥人又在其土地上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其数学创造被欧洲误解为阿拉伯人的成就。这一文明区域位于()A. B.C. D.[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远征东方,一直打到印度西北部。13世纪突厥人在北印度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德里苏丹国。古印度发明了0、1到9的数字,经由阿拉伯人学习传播到欧洲,被误解为阿拉伯数字。因此这一文明区域位于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D项正确;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位于西亚,排除A项;尼罗河位于北非,排除B项;黄河、长江位于中国,排除C项。故选D项。21.伯里克利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记载,陪审员每日3个奥波尔;九个执政官一天的薪金为4个奥波尔。五百人会议成员一天可得到薪金5个奥波尔。城邦也给那些驻扎在萨摩斯等地的公职人员支薪,作为其生活费用。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雅典城邦很富有 B.公民有严格的等级差别C.五百人会议是最高的权力机关 D.雅典公民能够比较充分地行使政治权力[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参与政治活动的公民可以得到津贴以作为生活费用,从而使得雅典公民能够比较充分地行使政治权力,D项正确;给参与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不代表雅典城邦很富有,不能体现公民有严格的等级差别,排除A、B两项;雅典城邦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排除C项。故选D项。22.据记载,马里国王穆萨麦加朝觐,朝觐队伍至少有8000人,其中奴隶500人,每人手执一根2公斤重的金仪仗,随后是100头骆驼组成的运输队,每头驮130公斤黄金,这说明古代马里A.赋税沉重 B.国王穷奢极欲C.盛产黄金 D.主要和伊斯兰国家贸易[答案]C[解析]马里国家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黄金交易,极其富有,所以500名奴隶每人手执一根2公斤中的金仪仗,运输队的每头骆驼都驮130公斤黄金,故选C;马里国王携带大量黄金不能证明马里王国赋税沉重,国王穷奢极欲,更不能说明马里主要和伊斯兰国家贸易,排除ABD。故选C。23.有人这样评价一位历史人物:“在他的努力下,通过借鉴邻国使其所处的国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此人是()A.孝德天皇 B.李成桂 C.穆罕默德 D.源赖朝[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通过借鉴邻国使其所处的国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孝德天皇在位时期实行了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因此此人是孝德天皇,A项正确;李成桂是朝鲜王朝开国君主,排除B项;穆罕默德是伊斯兰教创立者,排除C项;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首位征夷大将军,日本幕府制度的建立者,排除D项。故选A项。24.侯建新在《交融与创生:西欧文明的三个来源》中指出:“在地中海世界,特别是在欧洲的中西部,商品经济的复苏与发展需要更灵活、更都市化的法律,也需要一种比地方习惯法的适用范围更广、普适程度更高的法律。系统而又缜密的罗马法恰逢其时。”材料主要说明()A.欧洲的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B.罗马法是欧洲法律的源泉C.罗马法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D.罗马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需要一种比地方习惯法的适用范围更广、普适程度更高的法律。系统而又缜密的罗马法恰逢其时”可知,罗马法适应了当时欧洲中西部商品经济复苏和发展的需要,C项正确;材料主要是说明罗马法的恰逢其时,而非欧洲商品经济高度发达,没有说明罗马法是欧洲法律的源泉,排除A、B两项;材料没有涉及罗马法对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25.魏丽在《论西欧中世纪大学与城市的关系》中指出:“因为城市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使得它成了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大量的人口、资金从四面八方涌入了城市……因此,中世纪西欧的大学一般都位于经济比较发达、交通比较便利的城市中。”下列对材料主旨的解读,正确的是()A.欧洲城市是工商业中心 B.欧洲大学全部集中在城市C.欧洲城市资源相对集中 D.城市为大学提供了经济基础[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世纪西欧大学一般都位于经济比较发达、交通比较便利的城市中”,并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使得大学得到发展,即城市为大学提供了经济基础,D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了欧洲城市和大学之间的关系,没有说明欧洲城市是工商业中心以及欧洲城市资源相对集中,排除A、C项;“欧洲大学全部集中在城市”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B项。故选D项。26.欧洲人认为哥伦布发现美洲使美洲“走出原始的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一些拉美国家认为哥伦布到达美洲是“苦难的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认为是“两个大陆相遇”的说法。据此可知,对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认识不同的原因是()A.文明之间不可能有和平的交流 B.欧洲的文明阻碍了美洲文明的进步C.文明有高低贵贱之分 D.立场和角度影响对历史现象的认识[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欧洲人认为哥伦布发现美洲使美洲‘走出原始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一些拉美国家认为哥伦布到达美洲是‘苦难的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认为是‘两个大陆相遇’的说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之所以对哥伦布发现美洲有不同的认识,是因为欧洲人、拉美国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立场和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D项正确;文明之间存在和平的交流,排除A项;欧洲文明在客观上促进了美洲文明的进步,排除B项;文明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排除C项。故选D项。27.“19世纪中叶,工业资产阶级开始进入议会,并逐步取得统治地位。此前,两党轮流执政,官员经常发生变动。官员的任用不仅以党派为基础,而且存在许多暗箱操作的手法,以致卖官鬻爵之事时有发生,使政府的行政既无效率,又不经济。”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工业革命推动了议会改革 B.英国是两党轮流执政C.英国的政治制度仍需完善 D.民主共和制度使政府效率低下腐败丛生[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官员的任用不仅以党派为基础……使政府的行政既无效率,又不经济”可知,党派政治导致了政府行政效率低下,而非民主共和制度,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根据材料“19世纪中叶,工业资产阶级开始进入议会……以致卖官鬻爵之事时有发生,使政府的行政既无效率,又不经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推动了议会改革;英国是两党轮流执政;英国的政治制度仍需完善,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28.“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19世纪中期人类历史上的伟大事件,它吸收了当时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成就了其伟大和科学。”下列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的是()A.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B.德意志的古典哲学C.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D.英国的凯恩斯主义[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的凯恩斯主义出现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它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德意志的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29.1921年苏俄政府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同时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某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这表明苏俄政府正在实施()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21年苏俄政府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因此题干内容体现的是新经济政策内容,B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于1918-1921年,并且主要实行余粮收集制,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农业集体化也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30.下列两幅图所示的资料是某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围绕某一主题搜集的。这一主题是()教皇子午线1884年柏林会议A.大国的争霸 B.文明的碰撞C.侵略中的争夺 D.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教皇子午线是为了划分西班牙和葡萄牙之间的侵略利益,1884年是欧洲列强为了瓜分非洲召开的会议,因此这两幅图片反映的主题是侵略中的争夺,C项正确;这两幅图片反映的都是瓜分侵略利益,并不是大国之间的争霸、文明的碰撞,也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31.有人说,巴黎公社的诞生是偶然的,失败是必然的。其失败的必然性最主要体现在()A.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 B.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C.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期 D.领导人的错误[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爆发时期,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无论是生产力水平还是无产阶级的政治威信都还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C项正确;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领导人的错误是失败的因素,但不是必然因素,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32.明治政府在1871年派出了最有影响力的大臣(右大臣岩仓具视为首)组成庞大的代表团(100多人)到欧西国家考察。他们在欧美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教育诸方面均有很大的收获,强调发展资本主义要学习英国,建设军事要学习德国,以俄国和德国为日本“文明开化”的基准。下列解读不符合材料主旨的是()A.学习内容广泛 B.注意学习各国之所长C.注意立足本国国情 D.政治上民主共和[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在政治上,日本学习的是德国的君主立宪,而且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没有实行民主共和,D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日本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内容广泛,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日本注意学习各国之所长,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日本注意立足本国国情,C项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33.1926年,苏联的农业总产值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1913年的1.2倍,其中种植业增加了8.4%,养殖业增加了18.7%,人民的生活水平相比战前有了显著提高。这主要得益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社会主义改革[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20年代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因此农业生产总值上升,人民生活水平提升,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排除A项;1926年尚未实行斯大林模式,同时社会主义改革尚未开始,排除C、D项。故选B项。34.“柏林墙”是1961年民主德国政府环绕西柏林边境修筑的边防系统,以将西柏林与民主德国的领土分割开来。民主德国柏林墙的修建是()A.美苏热战的表现 B.冷战开始的符号和象征C.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矛盾的结果 D.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主德国称修建柏林墙是为了“反法西斯”,西方国家则认为是民主德国为了阻止人民西逃,双方各执一词,这反映了双方的严重对立,因此柏林墙的修建是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矛盾的结果,C项正确;根据时间“1961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处于美苏冷战时期,排除A项;“开始”说法错误,排除B项;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35.针对农业中存在的问题,勃列日涅夫在农业方面采取了相关政策与改革措施,实行固定收购和超计划交售奖励的制度,凡是农庄、农场超过固定收购计划指标后交售给国家的农产品,国家按比收购价格高出50%的价格收购。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改革的重点在农业 B.改革从根本上解决苏联的农业问题C.改革有利于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D.改革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国家按比收购价格高出50%的价格收购农民的农产品,大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D项正确;勃利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是在工业,排除A项;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的农业问题,排除B项;材料中改革的内容是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而非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排除C项。故选D项。3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各国加强了对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增加了在医疗、养老、住房、就业、教育等方面的投入,以保障家庭及社会的稳定。这表明当时西欧国家致力于A.提高国民收入 B.发展“新经济”C.建立“福利国家” D.对抗社会主义[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福利国家”属于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其表现如“增加了在医疗、养老、住房、就业、教育等方面的投入,以保障家庭及社会的稳定”,主要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稳固资产阶级统治,C项正确;材料与提高国民收入无关,排除A项;发展“新经济”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B项;材料与对抗社会主义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37.1992年12月17日,美、墨、加三国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1月1日正式生效。1994年,墨西哥出现了金融危机,美国遭受牵连,克林顿动用总统紧急权力向墨西哥提供200亿美元援助,并敦促国际社会向墨西哥提供更多的援助。虽然此后墨西哥的经济逐渐得到恢复,但它对美国经济的依赖程度却不断加深。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区域集团化弊大于利B.区域集团化是对全球化的反动C.发展中国家在区域化和全球化过程中面临更大的挑战D.发达国家的利益受到损害[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虽然此后墨西哥的经济逐渐得到恢复,但它对美国经济的依赖程度却不断加深”可以看出在北美自由贸易区中,墨西哥出现了经济危机,他遭到的损害要远远大于美国,这说明发展中国家在区域化和全球化过程中面临更大的挑战,C项正确;区域集团化的发展是利大于弊的,这是对全球化的推动,而非反动,排除AB项;墨西哥对美国经济的依赖程度加深说明发达国家的利益并不一定受到损害,排除D项。故选C项。38.进入21世纪后,有学者指出:“我们正处于一场新的科技革命之中,这场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会催生新的经济领域、新的经济运行方式,从而使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发生革命性的变革。”下列科技成果最能论证该观点的是()A.量子理论的提出 B.相对论的提出C.航天事业的开创 D.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是进入21世纪后出现的新的经济领域和新的经济运行方式,D项正确;量子理论、相对论和航天事业在21世纪之前就已经存在,不是催生出的新的经济领域和新的经济运行方式,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39.《大博弈:全球政治觉醒对美国的挑战》一书认为,北约关注阿富汗战争打击所谓的“恐怖主义”,但北约不是为阿富汗这样的国家而设计的;并进而认定“我们面对一个新世界,用的却是并非为这个世界而设的体制。”上述观点旨在反思A.两极格局B.国际恐怖主义C.国际政治旧秩序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答案]C[解析]由材料“我们面对一个新世界,用的却是并非为这个世界而设的体制”可知,作者认为北约是国际政治旧秩序下的产物,已经不能适应世界发展的新形势,故选C。阿富汗战争发生于21世纪,两极格局已经瓦解,排除A;材料并未提及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其主体在对北约的论述分析,故B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在以北约为例说明新世界全球政治觉醒对美国的挑战,北约本身不是其反思的焦点,排除D。40.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出现了两大集团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这两大集团的领导者是()A.英国与德国 B.英国与法国 C.美国与日本 D.美国与苏联[答案]D[解析]根据“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出现了两大集团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可得出是美苏的冷战,D项正确,排除AB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奏准皇帝颁布了《防范外夷条规》,根据这一文件建立了“公行”机构。公行是由官方允许的商人组成的垄断性外贸组织。外国人来广州做买卖必须经由公行,其行动也由公行的行商负责约束。外国商人只准在规定的时间,即每年的5月至10月间来广州进行贸易,期满必须离去。在广州期间,他们只能住在由公行所设的“夷馆”内。外商在华只能雇用翻译和买办,不能雇人向内地传递信件。中国人不准向外商借贷资本。条规还规定要加强河防,监视外国船舶的活动。材料二《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写道,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在过去,由于明清两代政府抑制贸易和航海事业,中国的经济变成了内向型。在19世纪中期的战争和叛乱危机中,新活力的诸种因素正在聚集。1860年以后,对外贸易急剧增长,中国建立起它最初的现代企业。材料三40年来,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在经济全球化日益面临重大阻力的背景下,中国始终积极推动双边及多边贸易、投资发展。197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为355亿元;2017年,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已经达到27.79万亿元,是1978年的782.82倍。其中,进口额由1978年的187.4亿元上升至2017年的15.33万亿元;出口额由1978年的167.6亿元上升至2017年的12.46万亿元。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11—2016年,中国进出口货物和服务总额占全球的份额由8.4%上升至9.7%。显然,中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为国际市场和国际贸易的繁荣作出了越来越大的贡献……根据2017年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中国2016年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达到1961.5亿美元,蝉联全球第二大投资国地位,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规模的比重首次超过10%。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逐步增强,以及中国在全球市场中话语权的不断提高,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对外投资将对全球贸易的增长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日益成为全球经济再平衡的重要力量。(1)据材料一、二,指出鸦片战争前清朝对外的基本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使当时中国与世界市场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这一政策出现的客观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关系对中国经济的主要影响。(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及对世界市场的主要贡献。(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的认识。[答案](1)基本政策:闭关锁国。关系:相对隔绝。原因:封建自然经济;外国的干涉;统治者的愚昧自大。(任答两点即可)(2)关系: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主要影响: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刺激了中国洋务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经济近代化起步;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任答两点即可)(3)关系:主动融入世界市场。贡献: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增长。(4)认识:联系是必然的;孤立、被动不利,主动、融入有利;要扬长避短,趋利避害;自身强大,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任答两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析]基本政策:根据材料一“《防范外夷条规》”和材料二“由于明清两代政府抑制贸易和航海事业”及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关系:结合所学可知,由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国人对外交往,使中国逐步落伍于世界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处于相对隔绝。原因:结合所学,客观原因从古代中国的经济基础、殖民者的干涉、统治者的盲目自大、天朝上国心态等方面分析。[小问2详析]关系:结合所学,从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来阐述。主要影响:结合所学,从对小农经济的冲击、洋务运动的开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等角度分析。[小问3详析]关系:根据材料三“40年来,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可知,主动融入世界市场。贡献:根据材料三“中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为国际市场和国际贸易的繁荣作出了越来越大的贡献”“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对外投资将对全球贸易的增长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日益成为全球经济再平衡的重要力量”可知,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增长。[小问4详析]认识:根据材料二“在19世纪中期的战争和叛乱危机中,新活力的诸种因素正在聚集。1860年以后,对外贸易急剧增长,中国建立起它最初的现代企业。”和材料三“40年来,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可知,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是必然的。根据材料一“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奏准皇帝颁布了《防范外夷条规》”和材料二“由于明清两代政府抑制贸易和航海事业,中国的经济变成了内向型。”可知,孤立、被动不利;根据材料三“40年来,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可知主动、融入有利。根据材料三“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逐步增强,……日益成为全球经济再平衡的重要力量。”可知自身强大,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结合所学,从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来分析,我国应该扬长避短,趋利避害。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22条(一)凡殖民地及领土于此次战争之后不复属于从前统治该地之各国,而其居民尚不克自立于今世特别困难状况之中,则应适用于下列之原则,即此等人民之福利及发展成为文明之神圣任务,此项任务之履行应载入本盟约。(二)实行此项原则之最妥善方法莫如将此种人民之保佐委诸资源上、经验上或地理上足以承担此项任务而亦乐于接受之各先进国。——1919年《国际联盟盟约》材料二按照凡尔赛条约,德国的一切殖民地都被它的这些敌手夺去了。土耳其、波斯和中国都沦为奴隶。结果是世界十分之七的人口陷于被奴役的地位。这些奴隶遍及全世界,受英国、法国和日本等一小撮国家的宰割。正因为如此,靠凡尔赛条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因为整个地球上受奴役的十分之七的人口已经忍无可忍,他们渴望有人发起斗争来撼动这些国家。——列宁《在莫斯科省的县、乡、村执行委员会主席会议上的讲话》(1920年10月15日)材料三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固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吾国为本身之最大利益以及为和平与人道计,对于此种责任,不能畏缩,且在事实上亦未畏缩。——罗斯福(1944年)材料四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就是争夺世界霸权,苏联是美国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的“最主要障碍”,美国正积极扩充军备,准备针对苏联的战争。——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材料五从经济学角度来说,现在美国已不再是唯一的世界第一流国家,已经不再是力量超群的世界强国,世界上也不再只有两个超级大国……所以现在我们有三个力量中心——美国、西欧和日本。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地位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非常激烈。——尼克松总统1971年在堪萨斯城假日旅馆的讲话(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并说明该体系不能长久的原因。(2)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国际格局发生的变化。这一格局存续期间,国际关系的总体概况如何?(3)据材料五,指出从二战后初期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世界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答案](1)实质: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不能长久的原因:加剧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加深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加剧了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2)变化: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国际关系概况:全面冷战,局部热战。(3)经济格局的变化:由美国独霸到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4)根本原因:各国发展的不平衡,力量对比发生变化。[解析][小问1详析]实质:根据材料“实行此项原则之最妥善方法莫如将此种人民之保佐委诸资源上、经验上或地理上足以承担此项任务而亦乐于接受之各先进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是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不能长久的原因:根据材料“按照凡尔赛条约,德国的一切殖民地都被它的这些敌手夺去了”可得出加剧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根据材料“土耳其、波斯和中国都沦为奴隶。结果是世界十分之七的人口陷于被奴役的地位”可得出加剧了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的角度进行归纳。[小问2详析]变化:根据材料“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固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就是争夺世界霸权,苏联是美国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的‘最主要障碍’”可得出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国际关系概况: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全面冷战,局部热战。[小问3详析]经济格局的变化:根据材料“从经济学角度来说,现在美国已不再是唯一的世界第一流国家,已经不再是力量超群的世界强国,世界上也不再只有两个超级大国……所以现在我们有三个力量中心——美国、西欧和日本”可得出由美国独霸到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小问4详析]综合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各国发展不平衡,力量对比变化的角度进行归纳。江苏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试卷历史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目前,中国境内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且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研究这些文化遗存的主要依据是()A.史书记载 B.神话传说 C.考古发掘 D.学术论著[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由于时代久远,研究这些文化遗存的主要依据是考古发掘,通过考古文物以对其进行研究,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时代久远,没有有效的史记记载,排除A项;神话传说只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不能成为研究历史的主要依据,排除B项;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由于时代久远,研究这些文化遗存的主要依据是考古发掘,通过考古文物以对其进行研究,而不是学术论著,排除D项。故选C项。2.古代某思想家主张:“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该思想家属于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墨家[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强调纲常伦理,因此根据材料“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可知与儒家思想有关,C项正确;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排除A项;法家主张严刑酷法,排除B项;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排除D项。故选C项。3.商鞅在游说秦孝公时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材料主要反映了商鞅()A.因循复古的思想 B.变法图强的思想C.重视学习态度 D.全盘否定历史[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商鞅认为治理国家不应该因循复古,要根据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反映了商鞅变法图强的思想,B项正确;商鞅反对因循复古,排除A项;材料反映商鞅主张改革变法而非重视学习,排除C项;商鞅反对墨守成规,但这不等同于“全盘否定历史”,排除D项。故选B项。4.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先后五次“巡行”,并用刻石的方式宣扬自己的功绩。巡视制度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重要形式。关于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秦朝在郡一级行政区划中设监御史监察地方 B.秦始皇设丞相监察百官C.汉武帝时的“州”是监察区划而非行政区划 D.汉武帝设刺史监察地方[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设丞相是为了协助皇帝处理政事,负责监察百官的是御史大夫,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郡一级行政区划中设监御史,负责监察地方,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汉武帝时,“州”是刺史的监察区域,而非行政区划,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汉武帝设刺史,负责监察地方,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5.辽代设置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这说明辽政权A.因地制宜,加强区域自治 B.区别对待,限制南北交流C.曲意逢迎,争取汉人支持 D.因俗而治,缓和民族矛盾[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辽政权对于汉人和契丹族的管理方法进行区分,说明辽政权因俗而治,缓和民族矛盾,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因俗而治,不是因地制宜,加强区域自治,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限制南北交流,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了因俗而治,没有体现曲意逢迎,争取汉人支持,排除C项。故选D项6.金朝基本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这套管理系统被称为()A.三省六部制 B.南、北面官C.猛安谋克 D.行省制度[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金朝的政治制度为猛安谋克制度,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C项正确;三省六部制和“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无关,排除A项;辽朝实行南、北面官制度,排除B项;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7.宋代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宋史》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据此可知,宋朝时期()A.国家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B.经济重心南移C.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D.基层市场涌现[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言论反映了当时东南地区经济发展关系国运,经济重心逐渐南移,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社会成员身份无关,排除C项;D项与题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8.洪迈在《容斋随笔·四笔》中评价道:“唐世科举之柄,颛(专)付之主司,仍不糊名。又有交朋之厚者为之助,谓之‘通榜’。故其取人也,畏于讥议,多公而审。亦或胁于权势,或挠于亲故,或累于子弟,皆常情所不能免者。”材料说明了唐代科举制()A.选拔方式多样 B.其公正性受到严重的挑战C.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D.充分体现了社会的公平公正[答案]B[解析]材料说明唐代的科举中不实行糊名,使得在录取士人的时候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其公正性受到严重的挑战,B项正确;科举制以考试取士,没有体现选拔方式多样,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对科举制公正性的质疑,并没有体现科举制对教育发展的促进,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科举制的公正性受到严重挑战,不能充分体现社会的公平公正,排除D项。故选B项。9.下表是中国古代对边疆某一地区进行管理的措施。据此可知,这一地区是()时期措施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元朝设北庭都元帅府清朝设立伊犁将军A.西藏 B.台湾 C.云南 D.新疆[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唐朝政府在边疆地区设置机构,加强管辖。如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乾隆帝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设置了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新疆地区,巩固了我国的西北边疆,D项正确;清朝对西藏管辖的三大有力举措是册封制度、驻藏大臣和金瓶掣签制度,排除A项;元朝设立管辖台湾的机构是澎湖巡检司,排除B项;清朝设云南省管辖云南,排除C项。故选D项。10.时人描述宋初:“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召而归之京师。”材料认为宋初的政治制度()A.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 B.强化了各级机构的权力C.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D.引发了严重的财政危机[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宋初地方行政制度的设置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A项正确;材料说明宋初的政治制度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削弱了各级机构的权力,排除B项;材料与增强军队的战斗力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引发严重的财政危机,排除D项。故选A项。11.蒋以化在《西台漫记》中写道:“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主,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材料主要反映出苏州丝织行()A.生产效率高 B.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C.社会分工细 D.丝织从业者生活的艰难[答案]B[解析]材料“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主,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可大致翻译为:苏州人有大户家里购买手工的纺机,小户就成为早期的雇佣工人给大户织布为生,每天早晨,小户聚集在地方,等待大户雇佣他们,以日来计算工资,大户如果一天不找人来纺织,可能就得赔钱,小户如果一天没人雇佣,就会吃不上饭,可见当时大户和小户两者互相利用。可知当时出现了雇佣关系,资本主义萌芽产生,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苏州丝织行生产效率如何,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苏州丝织行社会分工细,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苏州丝织行丝织从业者生活艰难,排除D项。故选B项。12.关于洋务运动的功过是非,历史上有多种观点,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洋务运动集进步与反动于一身。”材料中所讲的“反动”主要是指()A.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B.镇压太平天国C.对列强妥协卖国 D.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洋务运动集进步与反动于一身。”并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作为指导思想,主观目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进步”即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反动”即本质上还是为了维护清朝封建统治,A项正确;“镇压太平天国”此说法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对列强妥协卖国”此说法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正是因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存在问题,所以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排除D项。故选A项。13.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林则徐诗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下列最贴切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的是()A.牺牲精神 B.家国情怀 C.舍生取义 D.公而忘私[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林则徐诗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可知司马迁认为,常常考虑着不顾自己来赴国家的急难;林则徐认为,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可见两者都体现出伟大的家国情怀,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并非是牺牲精神,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并非是舍生取义,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并非是公而忘私,排除D项。故选B项。14.一般认为辛亥革命失败了,但有人却认为辛亥革命是成功的。你认为“辛亥革命成功说”的理由有哪些()①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③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④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答案]C[解析]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从而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②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而非封建制度,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①不正确,排除B项;①不正确,排除D项。故选C项。15.下图所示为革命根据地的分布图。下列有关此图的解读,正确的是()革命根据地分布图①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方②主要分布在省际交界处③主要分布于农村④其分布在中国的区位主要受国民大革命的影响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下图所示为革命根据地的分布图。”并结合所学可知,受国民革命历史的影响,革命根据地主要分布在南方,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且根据中国的国情,敌人在农村、偏僻的山区和省际交界处力量薄弱,故①②③④正确,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16.电影《八佰》改编自抗战期间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在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这一故事发生在()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淞沪会战期间,谢晋元率部坚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阵地,顽强地与日军展开血战。因此这一故事发生在淞沪会战期间,A项正确;太原会战在山西,排除B项;徐州会战在山东和江苏北部,排除C项;武汉会战在武汉,排除D项。故选A项。17.口号能反映一定时期内的社会情况,中国有一个时期流行这样一些口号:“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放开肚皮吃,鼓足干劲生产”等。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B.新中国的成立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的热情C.经济建设中的“左”倾狂热 D.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正常发挥[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放开肚皮吃,鼓足干劲生产”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口号出自大跃进时期,这一时期“左”倾思想狂热,出现浮夸风现象,C项正确;A项不属于根本原因,排除A项;材料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建设中的“左”倾狂热,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中的口号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排除D项。故选C项。18.1978年,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下列服务于这一出发点的主要措施是()A.完善了民主制度及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B.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C.实行了集体领导 D.改变了法律的基本架构[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可知,邓小平提出要完善法制建设,即建设民主制度及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符合这一出发点,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民主集中制,排除B项;集体领导不属于法制建设,排除C项;改革开放后的民主法制建设并未改变法律的基本架构,排除D项。故选A项。19.1984年春,邓小平视察完深圳来到上海,发现了两个城市的反差……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上海浦东地区。中共十四大和中共十五大都强调,浦东在体制创新、产业升级、扩大开放等方面走在前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浦东开放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外进一步开放的标志性事件B.浦东开放说明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C.浦东开放说明中国的对外开放已经从点线扩大到面D.浦东开放标志着中国产业升级换代的完成[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90年代,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开发上海浦东地区,并且在体制创新、产业升级、扩大开放等方面走在前列,表明浦东开放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外进一步开放的标志性事件。A项正确;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B项;1980年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后来扩大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再到内地,逐步形成多层次、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排除C项;“完成”太过于绝对,浦东开放是产业升级的开始,排除D项。故选A项。20.古代某一文明区域,先是受到了亚历山大帝国的侵犯,后来突厥人又在其土地上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其数学创造被欧洲误解为阿拉伯人的成就。这一文明区域位于()A. B.C. D.[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远征东方,一直打到印度西北部。13世纪突厥人在北印度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德里苏丹国。古印度发明了0、1到9的数字,经由阿拉伯人学习传播到欧洲,被误解为阿拉伯数字。因此这一文明区域位于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D项正确;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位于西亚,排除A项;尼罗河位于北非,排除B项;黄河、长江位于中国,排除C项。故选D项。21.伯里克利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记载,陪审员每日3个奥波尔;九个执政官一天的薪金为4个奥波尔。五百人会议成员一天可得到薪金5个奥波尔。城邦也给那些驻扎在萨摩斯等地的公职人员支薪,作为其生活费用。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雅典城邦很富有 B.公民有严格的等级差别C.五百人会议是最高的权力机关 D.雅典公民能够比较充分地行使政治权力[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参与政治活动的公民可以得到津贴以作为生活费用,从而使得雅典公民能够比较充分地行使政治权力,D项正确;给参与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不代表雅典城邦很富有,不能体现公民有严格的等级差别,排除A、B两项;雅典城邦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排除C项。故选D项。22.据记载,马里国王穆萨麦加朝觐,朝觐队伍至少有8000人,其中奴隶500人,每人手执一根2公斤重的金仪仗,随后是100头骆驼组成的运输队,每头驮130公斤黄金,这说明古代马里A.赋税沉重 B.国王穷奢极欲C.盛产黄金 D.主要和伊斯兰国家贸易[答案]C[解析]马里国家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黄金交易,极其富有,所以500名奴隶每人手执一根2公斤中的金仪仗,运输队的每头骆驼都驮130公斤黄金,故选C;马里国王携带大量黄金不能证明马里王国赋税沉重,国王穷奢极欲,更不能说明马里主要和伊斯兰国家贸易,排除ABD。故选C。23.有人这样评价一位历史人物:“在他的努力下,通过借鉴邻国使其所处的国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此人是()A.孝德天皇 B.李成桂 C.穆罕默德 D.源赖朝[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通过借鉴邻国使其所处的国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孝德天皇在位时期实行了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因此此人是孝德天皇,A项正确;李成桂是朝鲜王朝开国君主,排除B项;穆罕默德是伊斯兰教创立者,排除C项;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首位征夷大将军,日本幕府制度的建立者,排除D项。故选A项。24.侯建新在《交融与创生:西欧文明的三个来源》中指出:“在地中海世界,特别是在欧洲的中西部,商品经济的复苏与发展需要更灵活、更都市化的法律,也需要一种比地方习惯法的适用范围更广、普适程度更高的法律。系统而又缜密的罗马法恰逢其时。”材料主要说明()A.欧洲的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B.罗马法是欧洲法律的源泉C.罗马法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D.罗马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需要一种比地方习惯法的适用范围更广、普适程度更高的法律。系统而又缜密的罗马法恰逢其时”可知,罗马法适应了当时欧洲中西部商品经济复苏和发展的需要,C项正确;材料主要是说明罗马法的恰逢其时,而非欧洲商品经济高度发达,没有说明罗马法是欧洲法律的源泉,排除A、B两项;材料没有涉及罗马法对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25.魏丽在《论西欧中世纪大学与城市的关系》中指出:“因为城市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使得它成了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大量的人口、资金从四面八方涌入了城市……因此,中世纪西欧的大学一般都位于经济比较发达、交通比较便利的城市中。”下列对材料主旨的解读,正确的是()A.欧洲城市是工商业中心 B.欧洲大学全部集中在城市C.欧洲城市资源相对集中 D.城市为大学提供了经济基础[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世纪西欧大学一般都位于经济比较发达、交通比较便利的城市中”,并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使得大学得到发展,即城市为大学提供了经济基础,D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了欧洲城市和大学之间的关系,没有说明欧洲城市是工商业中心以及欧洲城市资源相对集中,排除A、C项;“欧洲大学全部集中在城市”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B项。故选D项。26.欧洲人认为哥伦布发现美洲使美洲“走出原始的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一些拉美国家认为哥伦布到达美洲是“苦难的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认为是“两个大陆相遇”的说法。据此可知,对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认识不同的原因是()A.文明之间不可能有和平的交流 B.欧洲的文明阻碍了美洲文明的进步C.文明有高低贵贱之分 D.立场和角度影响对历史现象的认识[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欧洲人认为哥伦布发现美洲使美洲‘走出原始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一些拉美国家认为哥伦布到达美洲是‘苦难的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认为是‘两个大陆相遇’的说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之所以对哥伦布发现美洲有不同的认识,是因为欧洲人、拉美国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立场和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D项正确;文明之间存在和平的交流,排除A项;欧洲文明在客观上促进了美洲文明的进步,排除B项;文明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排除C项。故选D项。27.“19世纪中叶,工业资产阶级开始进入议会,并逐步取得统治地位。此前,两党轮流执政,官员经常发生变动。官员的任用不仅以党派为基础,而且存在许多暗箱操作的手法,以致卖官鬻爵之事时有发生,使政府的行政既无效率,又不经济。”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工业革命推动了议会改革 B.英国是两党轮流执政C.英国的政治制度仍需完善 D.民主共和制度使政府效率低下腐败丛生[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官员的任用不仅以党派为基础……使政府的行政既无效率,又不经济”可知,党派政治导致了政府行政效率低下,而非民主共和制度,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根据材料“19世纪中叶,工业资产阶级开始进入议会……以致卖官鬻爵之事时有发生,使政府的行政既无效率,又不经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推动了议会改革;英国是两党轮流执政;英国的政治制度仍需完善,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28.“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19世纪中期人类历史上的伟大事件,它吸收了当时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成就了其伟大和科学。”下列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的是()A.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B.德意志的古典哲学C.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D.英国的凯恩斯主义[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的凯恩斯主义出现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它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德意志的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29.1921年苏俄政府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同时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某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这表明苏俄政府正在实施()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21年苏俄政府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因此题干内容体现的是新经济政策内容,B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于1918-1921年,并且主要实行余粮收集制,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农业集体化也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30.下列两幅图所示的资料是某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围绕某一主题搜集的。这一主题是()教皇子午线1884年柏林会议A.大国的争霸 B.文明的碰撞C.侵略中的争夺 D.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教皇子午线是为了划分西班牙和葡萄牙之间的侵略利益,1884年是欧洲列强为了瓜分非洲召开的会议,因此这两幅图片反映的主题是侵略中的争夺,C项正确;这两幅图片反映的都是瓜分侵略利益,并不是大国之间的争霸、文明的碰撞,也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31.有人说,巴黎公社的诞生是偶然的,失败是必然的。其失败的必然性最主要体现在()A.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 B.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C.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期 D.领导人的错误[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爆发时期,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无论是生产力水平还是无产阶级的政治威信都还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C项正确;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领导人的错误是失败的因素,但不是必然因素,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32.明治政府在1871年派出了最有影响力的大臣(右大臣岩仓具视为首)组成庞大的代表团(100多人)到欧西国家考察。他们在欧美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教育诸方面均有很大的收获,强调发展资本主义要学习英国,建设军事要学习德国,以俄国和德国为日本“文明开化”的基准。下列解读不符合材料主旨的是()A.学习内容广泛 B.注意学习各国之所长C.注意立足本国国情 D.政治上民主共和[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在政治上,日本学习的是德国的君主立宪,而且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没有实行民主共和,D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日本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内容广泛,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日本注意学习各国之所长,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日本注意立足本国国情,C项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33.1926年,苏联的农业总产值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1913年的1.2倍,其中种植业增加了8.4%,养殖业增加了18.7%,人民的生活水平相比战前有了显著提高。这主要得益于A.战时共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