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精品试卷PAGEPAGE1广东省湛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中国已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且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发展的基础。下图是对其中某一文化遗存的描述。该遗存是()A.仰韶文化 B.红山文化 C.良渚文化 D.龙山文化[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龙山文化为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代表,该文化遗址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其代表器物是黑陶,D项正确;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的代表文化,它的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排除A项;红山文化发源于内蒙古中南部至东北西部一带,排除B项;良渚文化为长江下游地区的远古文明,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实证中华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人类文化史,排除C项;故选D项。2.商鞅变法中有一项重要内容即“制土分民”,并下令“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这一措施()A.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B.为秦国兵源提供有利保障C.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思想 D.加强中央对地方严格控制[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制土分民”、“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可知这一做法有利于推动一家一户的小家庭生产,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抑制商业的思想,排除C项;B、D项与材料的主旨无关,排除。故选A项。3.秦朝建立后,除全国推广郡县制外,还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修驰道、直道,颁布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等。秦朝的上述举措()A.扩大了统一国家的规模 B.巩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C.缓和了各民族间的矛盾 D.加强了社会基层的管理[答案]B[解析]据题意可知,秦朝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项正确;材料所述措施意在巩固统一,并不能扩大国家规模,排除A项;缓和民族矛盾不能完整概括材料各项措施的作用,排除C项;加强基层管理不能完整概括材料各项措施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4.汉武帝在位期间采纳桑弘羊的提议,先后颁布了算缗、告缗令。所谓算缗,即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囤积商征收资产税。所谓告缗,就是向朝廷揭发有产者隐产漏税的违法行为。此举()A.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B.削弱了豪强大族势力C.降低了百姓的生活成本 D.完善了市场监督立法[答案]A[解析]据材料“算缗,即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囤积商征收资产税。所谓告缗,就是向朝廷揭发有产者隐产漏税的违法行为”可知,汉武帝时期实行的算缗告缗是针对富商大贾的税收政策,防止他们偷税漏税,通过此举也可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A项正确;算缗和告缗主要是打击富商大贾,与豪强地主、市场监督立法无关,排除B项、D项;算缗和告缗主要是打击富商大贾的偷税漏税行为,与降低老百姓生活成本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故选A项。5.下图分别来自于甘肃嘉峪关新城魏晋墓群六号墓和十二号墓出土的壁画砖,这可用来印证()A.南北对峙 B.华夏认同 C.民族交融 D.休养生息[答案]C[解析]据材料图片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甘肃嘉峪关地区主要是游牧民族居住,魏晋时期人们绘制“采桑”和“牛耕”壁画,体现出对农耕的重视,促进了农业文明的发展,也是民族交融的产物,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南北各政权的对立局面,排除A项;华夏认同是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期被周边民族所认同,与材料不符合,排除B项;休养生息是指在大动乱、大变革之后所采取的减轻人民负担,恢复生产,安定社会秩序的措施,与材料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C项。6.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各种字体均已完备,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王羲之代表作品是()A.《多宝塔感应碑》 B.《自叙帖》 C.《金刚经碑》 D.《姨母贴》[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姨母贴》是王羲之的作品,D项正确;A项是颜真卿的作品,排除A项;B项是怀素的,排除B项;C项是柳公权的,排除C项。故选D项。7.唐初,中书、门下两省虽相互制衡,却往往意见相左,互相推诿。于是产生了中书与门下长官共同议事的制度和机构,即政事堂。据此可知,政事堂设立的意图是()A.创新中央决策机构 B.强化中央集权C.提高中枢行政效率 D.分割宰相权力[答案]C[解析]从“却往往意见相左,互相推诿”,所以设立了政事堂,可知政事堂设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中枢行政效率,C项正确;题干设问是意图,A项只是一种手段,排除;中央集权是指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宰相权力的问题,无法体现是否分割相权,排除D项。故选C项。8.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认为,唐朝中后期的人民不再受到土地束缚,他们可以用钱代替实物去缴纳地租,从而开始摆脱奴隶佃农地位。以上的观点最有可能基于以下哪个前提()A.两税法的实施 B.雇佣劳动已经普及C.藩镇势力削弱 D.均田制进一步发展[答案]A[解析]据材料日本学者的观点“唐朝中后期的人民不再受到土地束缚,他们可以用钱代实物去缴纳地租,从而开始摆脱奴隶佃农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80年宰唐朝推行两税法,将征收谷物、布匹等实物为主的租庸调法改为征收金钱为主,A项正确;唐代雇佣劳动并未普及,排除B项;唐中后期,藩镇势力不断加强,排除C项;唐中后期,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均田制遭到破坏,排除D项。故选A项。9.有学者认为,宋代大量出身庶族的百姓家庭,通过家族成员的个人奋斗而不是凭借门阀血缘关系取得政治地位和权力,逐渐成为新型的官宦家族。这反映出宋代()A门第等级观念消失 B.平民入仕欲望强烈C.官僚队伍逐渐稳定 D.社会阶层流动加强[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宋代很多社会底层的人士能够通过个人奋斗实现阶层跨越,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成为新型的官宦家族,说明社会阶层流动性的增强,D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逐渐瓦解,但宗法观念依旧存在,排除A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平民入仕的欲望强烈,排除B项;材料主旨反映个人努力实现阶层跨越,无法判断出官僚队伍是否稳定,排除C项。故选D项。10.猛安谋克制是金代女真社会的最基本的组织。在猛安谋克内,军事首领和士卒间,尊卑不严,上至大元帅,下至百户,住食穿戴没有特殊差别。国有大事,适野环坐,画灰而论。据此可知,这一制度()A.具有军事民主精神 B.保留了契丹民族的游牧传统C.维护了金朝的统治 D.完全沿袭了唐朝的政治制度[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猛安谋克内,成员地位相对平等,遇事集体讨论决定,可知带有原始社会氏族制度的残余,具有军事民主的精神,A项正确;猛安谋克制是金代女真社会的最基本的组织,保留的是女真族的游牧传统,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猛安谋克制度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作用,不能得出维护金朝的统治,排除C项;猛安谋克制度具有游牧民族特色,唐朝并没有类似的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11.明太祖曾赋诗一首,向官员诉苦:“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与上述内容直接有关联的历史事件是()A.设立内阁 B.设立军机处 C.废除宰相 D.设参知政事[答案]C[解析]材料中明太祖的诗是在诉说自己政务繁忙,结合所学知识,明太祖废除宰相后,皇帝需要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工作压力成倍增加,C项正确;明成祖设立内阁,排除A项;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排除B项;宋朝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排除D项。故选C项。12.《清稗类抄·狱讼类八》记载世宗(雍正帝)微服游于市,就一书肆翻阅书籍,时微风拂拂,吹书页上下不已。一书生见状,即高吟曰:“清风不识字,何必来翻书?”世宗以为讥讽也,旋下诏杀之。该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A.文字狱的常态化 B.君主专制的强化C.文化市场的混乱 D.社会风气的破坏[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一书生见状,即高吟曰:‘清风不识字,何必来翻书?’世宗以为讥讽也,旋下诏杀之”可知,该现象是文字狱,其根源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B项正确;A项错误在常态化,也没体现根源,排除A项;文字狱的根源在于君主专制的强化,C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13.根据《南京条约》及随后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约》,中国被迫开放贸易并按自由贸易帝国主义的原则建立通商口岸和租界。清政府随后设立了海关总税务司,并在各口岸的海关设立一个外国税务司。这说明()A.清政府国家主权意识不断增强 B.中国扭转了对外贸易入超的局面C.中国贸易体制逐步走向近代化 D.清政府与列强的矛盾得到了缓解[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后,朝贡体系走向瓦解,中国被迫对外开放,通商口岸、租界和近代海关体系的建立,客观上促进了近代中国贸易体制的近代化,C项正确;材料的主旨并没有体现清政府国家主权意识增强,排除A项;材料并不能体现中国扭转外贸入超的局面,排除B项;清政府与列强的矛盾并没有得到缓解,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14.1896年清政府开始派13名留学生赴日本。时人认为到日留学较为便利,“路近省费,可多遣……西学甚繁、凡西学不切要者,东洋人已删节而酌改之。”此后留日学生人数增多,在1904年达到8000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民主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民主革命思想深入人心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D.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甲午战后,中国留日学生人数逐渐增多,结合所学,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实现富国强兵,其改革经验吸引了当时正在探寻救国之路的中国人,C项正确;在民主科学观念传播、民主革命思想深入人心、新式学堂教育普及等方面,日本相比其他欧美国家没有明显优势,且中国人赴日留学是为全面学习日本经验,不是单独对某一方面加以学习,排除A项、B项、D项。故选C项。15.下图为“打鬼烧书图”是19世纪末流传于山东的反洋教斗争的宣传画。上联:猪精邪叫自洋传,欺天地,灭祖宗,万箭千刀难抵罪;下联:狗屁妖书如粪臭,谤圣贤,毁仙佛,九州四海切同仇。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该运动使洋教彻底退出了中国 B.形象地揭示了运动爆发的原因C.深刻揭示了中西文明水火不容 D.这种行为具有笼统排外的性质[答案]D[解析]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世纪末从山东兴起的反洋教斗争即义和团运动,其宣传的打击洋人,焚烧一切西方书籍,体现了笼统排外的性质,D项正确;义和团运动未能使洋教彻底退出中国,排除A项;材料并未解释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排除B项;图片内容并不深刻,中西文明也不是水火不容的,排除C项。故选D项。16.武昌起义爆发后,孙中山判断“列强之与中国最有关系者六焉:美法二国,则当表同情革命者也;德俄二国,则当反对革命者也;日本则民间表同情而其政府反对者也,英国则民间同情而其政府未定者也”。这一判断()A.认识到列强在华的势力消长 B.抓住了划分敌友的战略先机C.与列强的对华态度基本相符 D.忽视了列强的帝国主义特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武昌起义爆发后,列强的对华政策是以本国利益为中心的和实用主义的,它经历了从“中立”到逐步转向支持袁世凯篡夺革命的变化过程。孙中山的判断没有充分认清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本质,D项正确;材料意在指出孙中山在对列强态度的判断上存在局限,而非肯定其合理性,排除A项;孙中山没有充分认清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本质,在对敌友的判断上存在失误,排除B项;辛亥革命中,帝国主义最后选择了支持袁世凯,与孙中山的判断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7.1912年1月,孙中山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方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同年4月,袁世凯重申:“凡蒙、藏、回疆各地方,同为我中华民国领土,则蒙、藏、回疆各民族,即同为我中华民国国民”。这表明当时()A.民族统一备受关注 B.政治分歧逐渐消除C.人民主权得到保障 D.民族平等得以实现[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以看出孙中华和北洋军阀政府袁世凯都认识到民族的平等和团对维护国家的统一的重要性,A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对政治分歧问题的阐述,排除B项;人民主权原则明确指出主权属于人民,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材料只是说明政治家提倡民族平等,而非实现民族平等,排除D项。故选A项。18.下表是1916年华商、外商煤矿数量占比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中国()年产量(万吨)≧10010-991-9≦1外商(%)10088.541.50华商(%)011.558.5100A.民族工业发展缓慢 B.华商难以抵制外商排挤C矿产资源遭到破坏 D.自然经济占据绝对优势[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从表格外商、华商煤矿比例来看,外商资本明显超过华商资本,华商规模较小、经济力量有限,难以抵制外商的排挤,B项正确;表格没有提及民族工业、自然经济发展的情况,排除A、D项;材料只提到煤矿数量,由表格不能得出矿产资源遭到破坏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B项。19.五四运动后,一些通俗的工人刊物应运而生,如《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等。与此同时,北京、上海等地的早期共产主义者还在工人中创办劳动补习学校。这些活动()A.表明工人成为了办报的主体 B.为工人运动提供了物质基础C.促进了国民教育体系的重建 D.为中共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工人刊物的创办以及早期共产主义者在工人中创办补习学校,有利于工人阶级的觉醒,为中共成立提供了阶级条件,D项正确;工人成为了办报的主体属于过度解读,排除A项;为工人运动提供物质基础的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其他教育方面的发展,无法得出促进了国民教育体系的重建,排除C项。故选D项。20.中国家庭结构的明显变化是在20世纪20年代左右。根据调查显示,尽管一些富裕之家仍然保持一个家长主持下多代同堂的复合式大家庭,但是4-6口之家的小家庭在北洋政府时期已较为普遍。上述家庭结构的变化()A.标志着封建宗法制家庭消亡 B.促进了人权和个性的解放C.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普遍民意 D.适应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20年代左右中国家庭结构开始从多代同堂的复合式大家庭,向4-6口之家的小家庭转变,说明以族权、夫权、家长制为代表的传统家庭开始解体,越来越多小家庭的出现是婚姻自由、男女平等、参与社交和政治活动增多在家庭观念中的反映,是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以来人权发展的体现和个性解放的结果,B项正确;这一时期,传统宗法制依旧存在,家庭结构变小不是其崩溃的标志,只能体现这一制度在衰落中,排除A项;传统家庭的解体虽然体现了社会进步,但也受到仍受传统观念影响的一批人的质疑和反对,排除C项;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在1956年,排除D项。故选B项。21.1927年初,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写道:"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我初到长沙时,听到许多的街谈巷议。从中层以上至国民党右派,无不一言以蔽之曰:'糟得很'"。该报告反映出当时毛泽东()A.意识到转变工作重心的必要性 B.积极应对国民党右派的叛变C.认识到开展农民运动的重要性 D.主张通过改良解决农民问题[答案]C[解析]据材料"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我初到长沙时,听到许多的街谈巷议。从中层以上至国民党右派,无不一言以蔽之曰:'糟得很'"可知,农民运动不仅打击了土豪劣绅,而且打击了资产阶级及国民党右派势力,这反映了开展农民运动的重要性,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党的工作重心转变,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农民运动是为配合北伐战争胜利进军而不是应对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国民大革命中的农民运动,而不是通过改良解决农民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22.南昌起义爆发后,按照原定计划,起义军离开南昌南下。10月初,起义军在广东潮汕地区遭到国民党重兵围攻而失败。南昌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中共照搬俄国城市暴动的方式 B.中共违背了共产国际的指示C.广东的革命力量受挫处于低潮 D.起义军缺乏严格的军事素养[答案]A[解析]南昌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中共没有深入农村中去发动和武装农民,而是照搬俄国十月革命“城市暴动,夺取政权”的策略,事实证明这在中国是根本行不通的,A项正确;违背共产国际的指示和广东革命力量受挫处于低潮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BC项;“缺乏严格的军事素养”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23.1938年日本侵占青岛后,开办“青年训练所”培养为日本效忠的伪职人员;设立“东文书院”教授中日语言,“以融洽两国青年之感情为宗旨”。这些行径意在()A.促进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 B.解决日本子女的教育问题C.推行奴化教育毒害青少年 D.破坏近代中国教育体系[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妄图永久奴役中国,在沦陷区大力兴办实施奴化教育的组织和学校,推行以奴化、毒害青少年的思想并培养“愚民”为核心的奴化教育,C项正确;材料所述内容属于日本侵华的罪行,不是为了促进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和解决日本子女的教育问题,排除A项、B项;“破坏教育体系”没有指出上述措施“奴化教育”的本质和险恶用心,排除D项。故选C项。24.下图是民国27年张乐平先生创作的漫画《唯有军民合作》。该漫画()A.彰显了全民族抗战必胜的信念 B.歌颂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团结精神C.反映了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D.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民国27年是1938年。由漫画可知,军民联合碾压日本侵略者,体现了作者的观点即军民联合的民族抗战必然会取得最终的胜利,A项正确;漫画中描绘的是军民联合,不是国共两党的合作,排除B项;1938年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距离取得胜利还有一段时间,排除C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1937年建立,排除D项。故选A项。25.1946年,中国民主建国会主张:“建设一种新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而其斗争方法和态度又是和平的、渐进的,在本质上面是改良的”、“坚决反对保守反动的道路,也不要走向暴力革命的道路”。这一主张得到多数党派的赞成。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各界()A.未认识到斗争的必要性 B.希望建立社会主义国家C.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期盼国家实现和平民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斗争方法和态度又是和平的、渐进的”、“坚决反对保守反动的道路,也不要走向暴力革命的道路”和得到多数党派的赞成可知,抗战后,国人希望通过和平方式建立民主的国家,D项正确;根据“其斗争方法和态度又是和平的、渐进的”可知认识到斗争的必要性,排除A项;材料主张“建设一种新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排除B项;根据时间“1946年”可知,抗战已胜利结束,排除C项。故选D项。26.据统计,1949年至1950年,《人民日报》广告多是日用品广告,其中轻工业产品占比达92%;广告主身份以私营企业为主。1956年后,则多是工业产品广告,且以重工业产品为主,广告主身份也基本上都是国营企业、公私合营企业。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C.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施 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956年后,《人民日报》广告由以轻工业产品为主变为以重工业为主,广告主身份由以私营企业为主变为以国营企业、公私合营企业为主,结合所学,1953-1957年,我国按照“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进行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三大改造,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C项正确;材料所述的前后两种情况都发生在建国后,排除A项;土地改革主要内容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主要影响农业和农村,排除B项;“大跃进”运动是1958年开展的,且不涉及所有制的变革,排除D项。故选C项。27.1949年6月,毛泽东提出“一边倒”外交战略;1973年2月,毛泽东提出“一条线”外交战略,即从中国、日本经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到欧洲再到美国这一条线上的国家联合抗苏,形成国际反霸统一战线。这一变化说明()A.外交政策服务于国家利益 B.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C.新中国外交开始走向成熟 D.社会主义阵营开始分裂[答案]A[解析]1949年毛泽东提出“一边倒”是为了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保卫国家安全,在国家建设中争取援助,1973年提出“一条线”外交战略是因为苏联对中国构成威胁,需要联合美国等国家对抗苏联,两次都是出于国家利益的考量,A项正确;中美建交时间是197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是1954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排除C项;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阵营就已出现分裂,排除D项。故选A项。28.1962年5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决定:在1961年已经精简职工800多万人的基础上,1962年和1963年两年内再精简职工1000万人以上。这一决定出台的主要原因是()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需要 B.国家调整政策以恢复经济C.国家发动上山下乡运动 D.“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答案]B[解析]从“再精简职工1000万人以上”的时代背景,当时因三年经济困难,政府为克服困难恢复经济,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B项正确;正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了三年经济困难,排除A项;“上山下乡运动”是文革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精简职工是政府为恢复经济,纠正“左”倾错误所采取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B项。29.据统计,1992——1997年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的企业数量的增长速度分别为85.8%、309.1%和180.6%,发展速度最快的是私营企业。这反映了()A.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B.经济体制改革激发发展活力C.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92——1997年私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并结合所学知识,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明确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知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发展活力,B项正确;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开始于1978年的经济体制改革,而非1992年,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尤其强调私营企业发展迅猛,而且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在所有制上,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排除C项;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排除D项。故选B项。30.下表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户籍制度改革历程(节选)时间事件1984年中共中央发布一号文件,允许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自带口粮在城镇落户。1985年公安部出台《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实行暂住制度。1997年开始放松小城镇的落户限制,人口流迁的许可放松与证件管理模式共存。1998年规定实行婴儿落户随父母自愿的政策;放宽解决夫妻分居问题的户口政策等。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A.解决了城乡差距问题 B.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C.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 D.顺应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答案]D[解析]从材料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逐渐对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放宽户籍限制,这有利于人口的流动,可以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这是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D项正确;城乡差距问题至今尚未解决,排除A项;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只是体现户籍管理放松,但未涉及农村产业结构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40分。31.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友好往来、平等交往的历史,对建设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海运和造船业的发达,中外海上交通有了重大发展。从广州出发,沿马来半岛,经印度洋到达阿拉伯巴格达的海上中西航线已初步形成。这条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有力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这时期中国与外国的水陆交通、商贸、文化交流都超越了前代,并为以后隋唐时期中外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历史上册》材料二宋代是海外贸易得到空前发展的时期。较之前代,宋代港口广泛分布于北起京东路、南至海南岛的广大区域,数量有了明显增长。当时的贸易范围已远至红海沿岸及非洲东海岸。不但进出口的商品种类增加,而且贸易额也有所扩大,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价值高达数十万贯。政府对海外贸易采取了鼓励支持的态度,“江海求利,以资国用”。——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材料三明朝洪武三年(1370)政府实行闭关自守政策,禁止商船出海贸易,海上丝绸之路一度中断。郑和下西洋以后,海禁屡开屡禁。总的来看,明清政府对海外贸易的态度越来越保守。不过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形成一些新的航路,如通过马尼拉至拉丁美洲的航线便是这个时期由西班牙开辟的。——摘编自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背景,并说明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空前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对外方面,明清政府的政策和同时期西方国家的不同之处。[答案](1)背景:海运和造船业的发达;北方战乱,南方社会安定;北方人口南迁,南方地区得到开发。影响:进一步推动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为以后的中外关系的发展奠定基础。(2)表现:贸易港口增多;贸易范围扩大;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原因: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经济重心的南移;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的使用);政府的积极鼓励。(3)不同:明清政府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和平往来(宣扬国威);闭关自守(或海禁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西方国家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积极主动对外。[解析](1)背景:根据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海运和造船业的发达,中外海上交通有了重大发展”可知,海运和造船业的发达;根据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南方社会安定;北方人口南迁,南方地区得到开发。影响:根据材料“这条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有力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可知,促进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根据材料“这时期中国与外国的水陆交通、商贸、文化交流都超越了前代,并为以后隋唐时期中外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知,为以后的中外关系的发展奠定基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进一步推动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2)表现:根据材料“较之前代,宋代港口广泛分布于北起京东路、南至海南岛的广大区域,数量有了明显增长”可知,贸易港口增多;根据材料“当时的贸易范围已远至红海沿岸及非洲东海岸”可知,贸易范围扩大;根据材料“不但进出口的商品种类增加,而且贸易额也有所扩大,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价值高达数十万贯”可知,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原因:根据材料“政府对海外贸易采取了鼓励支持的态度,‘江海求利,以资国用’”可知,政府的积极鼓励;根据材料“不但进出口的商品种类增加,而且贸易额也有所扩大,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价值高达数十万贯”可知,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根据材料“当时的贸易范围已远至红海沿岸及非洲东海岸”可知,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的使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重心的南移。(3)不同:根据材料“明朝洪武三年(1370)政府实行闭关自守政策,禁止商船出海贸易,海上丝绸之路一度中断”“明清政府对海外贸易的态度越来越保守”可知,闭关自守(或海禁政策),严格限制对外;根据材料“不过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形成一些新的航路”可知,西方国家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积极主动对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政府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和平往来(宣扬国威)。32.农村和农民问题一直是###的重大关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而其存在和发展,亦必有相当的条件。——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10月)材料二随着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大批农民从农村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和工业就业人数激增。1953年国家收入粮食540亿斤,支出粮食587亿斤,赤字达47亿斤。一些私人粮商又乘机抢购粮食,囤积待机。市场粮价大幅上涨,造成人心惶惶。国家据现有情况,只能采取这样的政策:在农村实行征购,在城市实行定量分配。这个办法,后被称为“统购统销”。——摘编自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三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材料一中的“白色政权”和第一个“红色政权的区域”分别是什么?红色政权能长期存在的“独特”原因有哪些?(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行“统购统销”政策的必要性。(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前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改革的意义。[答案](1)南京国民政府;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经济政治发展极不平衡;工农群众经过国民革命的影响,良好的群众基础;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的正确领导,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2)必要性:减少粮食赤字,保证城市居民粮食供应;打击不法粮商投机活动,稳定粮价和市场秩序;保证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进行,为工业化积累资金;加速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3)意义:克服家庭分散经营的弊端,利于形成规模化的现代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商品化、社会化程度,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进一步解放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利于鼓励农民对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解析](1)政权:根据材料一中“白色政权的包围中”“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以及材料出处为“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10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白色政权”和第一个“红色政权的区域”分别指的是南京国民政府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原因:根据所学知识,从社会性质、政治、经济、思想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趋势等方面分析可知,中国的红色政权能长期存在的原因主要有,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经济政治发展极不平衡,工农群众经过国民革命的影响,良好的群众基础,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的正确领导,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2)必要性:根据材料二中“国家收入粮食540亿斤,支出粮食587亿斤,赤字达47亿斤”“城市人口和工业就业人数激增”可知,减少粮食赤字,保证城市居民粮食供应;根据“一些私人粮商又乘机抢购粮食,囤积待机。市场粮价大幅上涨,造成人心惶惶”可知,打击不法粮商投机活动,稳定粮价和市场秩序;根据“随着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大批农民从农村进入城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实行“统购统销”政策,是为了保证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进行,为工业化积累资金,加速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3)意义:根据材料三中“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结合所学知识,从发展生产力、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改革开放大局等方面分析可知,当前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改革,可克服家庭分散经营的弊端,有利于形成规模化的现代农业,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商品化、社会化程度,更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进一步解放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鼓励农民对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广东省湛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中国已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且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发展的基础。下图是对其中某一文化遗存的描述。该遗存是()A.仰韶文化 B.红山文化 C.良渚文化 D.龙山文化[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龙山文化为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代表,该文化遗址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其代表器物是黑陶,D项正确;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的代表文化,它的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排除A项;红山文化发源于内蒙古中南部至东北西部一带,排除B项;良渚文化为长江下游地区的远古文明,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实证中华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人类文化史,排除C项;故选D项。2.商鞅变法中有一项重要内容即“制土分民”,并下令“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这一措施()A.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B.为秦国兵源提供有利保障C.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思想 D.加强中央对地方严格控制[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制土分民”、“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可知这一做法有利于推动一家一户的小家庭生产,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抑制商业的思想,排除C项;B、D项与材料的主旨无关,排除。故选A项。3.秦朝建立后,除全国推广郡县制外,还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修驰道、直道,颁布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等。秦朝的上述举措()A.扩大了统一国家的规模 B.巩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C.缓和了各民族间的矛盾 D.加强了社会基层的管理[答案]B[解析]据题意可知,秦朝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项正确;材料所述措施意在巩固统一,并不能扩大国家规模,排除A项;缓和民族矛盾不能完整概括材料各项措施的作用,排除C项;加强基层管理不能完整概括材料各项措施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4.汉武帝在位期间采纳桑弘羊的提议,先后颁布了算缗、告缗令。所谓算缗,即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囤积商征收资产税。所谓告缗,就是向朝廷揭发有产者隐产漏税的违法行为。此举()A.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B.削弱了豪强大族势力C.降低了百姓的生活成本 D.完善了市场监督立法[答案]A[解析]据材料“算缗,即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囤积商征收资产税。所谓告缗,就是向朝廷揭发有产者隐产漏税的违法行为”可知,汉武帝时期实行的算缗告缗是针对富商大贾的税收政策,防止他们偷税漏税,通过此举也可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A项正确;算缗和告缗主要是打击富商大贾,与豪强地主、市场监督立法无关,排除B项、D项;算缗和告缗主要是打击富商大贾的偷税漏税行为,与降低老百姓生活成本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故选A项。5.下图分别来自于甘肃嘉峪关新城魏晋墓群六号墓和十二号墓出土的壁画砖,这可用来印证()A.南北对峙 B.华夏认同 C.民族交融 D.休养生息[答案]C[解析]据材料图片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甘肃嘉峪关地区主要是游牧民族居住,魏晋时期人们绘制“采桑”和“牛耕”壁画,体现出对农耕的重视,促进了农业文明的发展,也是民族交融的产物,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南北各政权的对立局面,排除A项;华夏认同是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期被周边民族所认同,与材料不符合,排除B项;休养生息是指在大动乱、大变革之后所采取的减轻人民负担,恢复生产,安定社会秩序的措施,与材料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C项。6.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各种字体均已完备,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王羲之代表作品是()A.《多宝塔感应碑》 B.《自叙帖》 C.《金刚经碑》 D.《姨母贴》[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姨母贴》是王羲之的作品,D项正确;A项是颜真卿的作品,排除A项;B项是怀素的,排除B项;C项是柳公权的,排除C项。故选D项。7.唐初,中书、门下两省虽相互制衡,却往往意见相左,互相推诿。于是产生了中书与门下长官共同议事的制度和机构,即政事堂。据此可知,政事堂设立的意图是()A.创新中央决策机构 B.强化中央集权C.提高中枢行政效率 D.分割宰相权力[答案]C[解析]从“却往往意见相左,互相推诿”,所以设立了政事堂,可知政事堂设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中枢行政效率,C项正确;题干设问是意图,A项只是一种手段,排除;中央集权是指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宰相权力的问题,无法体现是否分割相权,排除D项。故选C项。8.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认为,唐朝中后期的人民不再受到土地束缚,他们可以用钱代替实物去缴纳地租,从而开始摆脱奴隶佃农地位。以上的观点最有可能基于以下哪个前提()A.两税法的实施 B.雇佣劳动已经普及C.藩镇势力削弱 D.均田制进一步发展[答案]A[解析]据材料日本学者的观点“唐朝中后期的人民不再受到土地束缚,他们可以用钱代实物去缴纳地租,从而开始摆脱奴隶佃农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80年宰唐朝推行两税法,将征收谷物、布匹等实物为主的租庸调法改为征收金钱为主,A项正确;唐代雇佣劳动并未普及,排除B项;唐中后期,藩镇势力不断加强,排除C项;唐中后期,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均田制遭到破坏,排除D项。故选A项。9.有学者认为,宋代大量出身庶族的百姓家庭,通过家族成员的个人奋斗而不是凭借门阀血缘关系取得政治地位和权力,逐渐成为新型的官宦家族。这反映出宋代()A门第等级观念消失 B.平民入仕欲望强烈C.官僚队伍逐渐稳定 D.社会阶层流动加强[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宋代很多社会底层的人士能够通过个人奋斗实现阶层跨越,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成为新型的官宦家族,说明社会阶层流动性的增强,D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逐渐瓦解,但宗法观念依旧存在,排除A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平民入仕的欲望强烈,排除B项;材料主旨反映个人努力实现阶层跨越,无法判断出官僚队伍是否稳定,排除C项。故选D项。10.猛安谋克制是金代女真社会的最基本的组织。在猛安谋克内,军事首领和士卒间,尊卑不严,上至大元帅,下至百户,住食穿戴没有特殊差别。国有大事,适野环坐,画灰而论。据此可知,这一制度()A.具有军事民主精神 B.保留了契丹民族的游牧传统C.维护了金朝的统治 D.完全沿袭了唐朝的政治制度[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猛安谋克内,成员地位相对平等,遇事集体讨论决定,可知带有原始社会氏族制度的残余,具有军事民主的精神,A项正确;猛安谋克制是金代女真社会的最基本的组织,保留的是女真族的游牧传统,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猛安谋克制度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作用,不能得出维护金朝的统治,排除C项;猛安谋克制度具有游牧民族特色,唐朝并没有类似的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11.明太祖曾赋诗一首,向官员诉苦:“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与上述内容直接有关联的历史事件是()A.设立内阁 B.设立军机处 C.废除宰相 D.设参知政事[答案]C[解析]材料中明太祖的诗是在诉说自己政务繁忙,结合所学知识,明太祖废除宰相后,皇帝需要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工作压力成倍增加,C项正确;明成祖设立内阁,排除A项;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排除B项;宋朝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排除D项。故选C项。12.《清稗类抄·狱讼类八》记载世宗(雍正帝)微服游于市,就一书肆翻阅书籍,时微风拂拂,吹书页上下不已。一书生见状,即高吟曰:“清风不识字,何必来翻书?”世宗以为讥讽也,旋下诏杀之。该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A.文字狱的常态化 B.君主专制的强化C.文化市场的混乱 D.社会风气的破坏[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一书生见状,即高吟曰:‘清风不识字,何必来翻书?’世宗以为讥讽也,旋下诏杀之”可知,该现象是文字狱,其根源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B项正确;A项错误在常态化,也没体现根源,排除A项;文字狱的根源在于君主专制的强化,C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13.根据《南京条约》及随后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约》,中国被迫开放贸易并按自由贸易帝国主义的原则建立通商口岸和租界。清政府随后设立了海关总税务司,并在各口岸的海关设立一个外国税务司。这说明()A.清政府国家主权意识不断增强 B.中国扭转了对外贸易入超的局面C.中国贸易体制逐步走向近代化 D.清政府与列强的矛盾得到了缓解[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后,朝贡体系走向瓦解,中国被迫对外开放,通商口岸、租界和近代海关体系的建立,客观上促进了近代中国贸易体制的近代化,C项正确;材料的主旨并没有体现清政府国家主权意识增强,排除A项;材料并不能体现中国扭转外贸入超的局面,排除B项;清政府与列强的矛盾并没有得到缓解,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14.1896年清政府开始派13名留学生赴日本。时人认为到日留学较为便利,“路近省费,可多遣……西学甚繁、凡西学不切要者,东洋人已删节而酌改之。”此后留日学生人数增多,在1904年达到8000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民主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民主革命思想深入人心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D.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甲午战后,中国留日学生人数逐渐增多,结合所学,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实现富国强兵,其改革经验吸引了当时正在探寻救国之路的中国人,C项正确;在民主科学观念传播、民主革命思想深入人心、新式学堂教育普及等方面,日本相比其他欧美国家没有明显优势,且中国人赴日留学是为全面学习日本经验,不是单独对某一方面加以学习,排除A项、B项、D项。故选C项。15.下图为“打鬼烧书图”是19世纪末流传于山东的反洋教斗争的宣传画。上联:猪精邪叫自洋传,欺天地,灭祖宗,万箭千刀难抵罪;下联:狗屁妖书如粪臭,谤圣贤,毁仙佛,九州四海切同仇。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该运动使洋教彻底退出了中国 B.形象地揭示了运动爆发的原因C.深刻揭示了中西文明水火不容 D.这种行为具有笼统排外的性质[答案]D[解析]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世纪末从山东兴起的反洋教斗争即义和团运动,其宣传的打击洋人,焚烧一切西方书籍,体现了笼统排外的性质,D项正确;义和团运动未能使洋教彻底退出中国,排除A项;材料并未解释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排除B项;图片内容并不深刻,中西文明也不是水火不容的,排除C项。故选D项。16.武昌起义爆发后,孙中山判断“列强之与中国最有关系者六焉:美法二国,则当表同情革命者也;德俄二国,则当反对革命者也;日本则民间表同情而其政府反对者也,英国则民间同情而其政府未定者也”。这一判断()A.认识到列强在华的势力消长 B.抓住了划分敌友的战略先机C.与列强的对华态度基本相符 D.忽视了列强的帝国主义特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武昌起义爆发后,列强的对华政策是以本国利益为中心的和实用主义的,它经历了从“中立”到逐步转向支持袁世凯篡夺革命的变化过程。孙中山的判断没有充分认清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本质,D项正确;材料意在指出孙中山在对列强态度的判断上存在局限,而非肯定其合理性,排除A项;孙中山没有充分认清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本质,在对敌友的判断上存在失误,排除B项;辛亥革命中,帝国主义最后选择了支持袁世凯,与孙中山的判断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7.1912年1月,孙中山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方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同年4月,袁世凯重申:“凡蒙、藏、回疆各地方,同为我中华民国领土,则蒙、藏、回疆各民族,即同为我中华民国国民”。这表明当时()A.民族统一备受关注 B.政治分歧逐渐消除C.人民主权得到保障 D.民族平等得以实现[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以看出孙中华和北洋军阀政府袁世凯都认识到民族的平等和团对维护国家的统一的重要性,A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对政治分歧问题的阐述,排除B项;人民主权原则明确指出主权属于人民,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材料只是说明政治家提倡民族平等,而非实现民族平等,排除D项。故选A项。18.下表是1916年华商、外商煤矿数量占比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中国()年产量(万吨)≧10010-991-9≦1外商(%)10088.541.50华商(%)011.558.5100A.民族工业发展缓慢 B.华商难以抵制外商排挤C矿产资源遭到破坏 D.自然经济占据绝对优势[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从表格外商、华商煤矿比例来看,外商资本明显超过华商资本,华商规模较小、经济力量有限,难以抵制外商的排挤,B项正确;表格没有提及民族工业、自然经济发展的情况,排除A、D项;材料只提到煤矿数量,由表格不能得出矿产资源遭到破坏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B项。19.五四运动后,一些通俗的工人刊物应运而生,如《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等。与此同时,北京、上海等地的早期共产主义者还在工人中创办劳动补习学校。这些活动()A.表明工人成为了办报的主体 B.为工人运动提供了物质基础C.促进了国民教育体系的重建 D.为中共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工人刊物的创办以及早期共产主义者在工人中创办补习学校,有利于工人阶级的觉醒,为中共成立提供了阶级条件,D项正确;工人成为了办报的主体属于过度解读,排除A项;为工人运动提供物质基础的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其他教育方面的发展,无法得出促进了国民教育体系的重建,排除C项。故选D项。20.中国家庭结构的明显变化是在20世纪20年代左右。根据调查显示,尽管一些富裕之家仍然保持一个家长主持下多代同堂的复合式大家庭,但是4-6口之家的小家庭在北洋政府时期已较为普遍。上述家庭结构的变化()A.标志着封建宗法制家庭消亡 B.促进了人权和个性的解放C.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普遍民意 D.适应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20年代左右中国家庭结构开始从多代同堂的复合式大家庭,向4-6口之家的小家庭转变,说明以族权、夫权、家长制为代表的传统家庭开始解体,越来越多小家庭的出现是婚姻自由、男女平等、参与社交和政治活动增多在家庭观念中的反映,是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以来人权发展的体现和个性解放的结果,B项正确;这一时期,传统宗法制依旧存在,家庭结构变小不是其崩溃的标志,只能体现这一制度在衰落中,排除A项;传统家庭的解体虽然体现了社会进步,但也受到仍受传统观念影响的一批人的质疑和反对,排除C项;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在1956年,排除D项。故选B项。21.1927年初,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写道:"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我初到长沙时,听到许多的街谈巷议。从中层以上至国民党右派,无不一言以蔽之曰:'糟得很'"。该报告反映出当时毛泽东()A.意识到转变工作重心的必要性 B.积极应对国民党右派的叛变C.认识到开展农民运动的重要性 D.主张通过改良解决农民问题[答案]C[解析]据材料"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我初到长沙时,听到许多的街谈巷议。从中层以上至国民党右派,无不一言以蔽之曰:'糟得很'"可知,农民运动不仅打击了土豪劣绅,而且打击了资产阶级及国民党右派势力,这反映了开展农民运动的重要性,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党的工作重心转变,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农民运动是为配合北伐战争胜利进军而不是应对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国民大革命中的农民运动,而不是通过改良解决农民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22.南昌起义爆发后,按照原定计划,起义军离开南昌南下。10月初,起义军在广东潮汕地区遭到国民党重兵围攻而失败。南昌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中共照搬俄国城市暴动的方式 B.中共违背了共产国际的指示C.广东的革命力量受挫处于低潮 D.起义军缺乏严格的军事素养[答案]A[解析]南昌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中共没有深入农村中去发动和武装农民,而是照搬俄国十月革命“城市暴动,夺取政权”的策略,事实证明这在中国是根本行不通的,A项正确;违背共产国际的指示和广东革命力量受挫处于低潮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BC项;“缺乏严格的军事素养”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23.1938年日本侵占青岛后,开办“青年训练所”培养为日本效忠的伪职人员;设立“东文书院”教授中日语言,“以融洽两国青年之感情为宗旨”。这些行径意在()A.促进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 B.解决日本子女的教育问题C.推行奴化教育毒害青少年 D.破坏近代中国教育体系[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妄图永久奴役中国,在沦陷区大力兴办实施奴化教育的组织和学校,推行以奴化、毒害青少年的思想并培养“愚民”为核心的奴化教育,C项正确;材料所述内容属于日本侵华的罪行,不是为了促进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和解决日本子女的教育问题,排除A项、B项;“破坏教育体系”没有指出上述措施“奴化教育”的本质和险恶用心,排除D项。故选C项。24.下图是民国27年张乐平先生创作的漫画《唯有军民合作》。该漫画()A.彰显了全民族抗战必胜的信念 B.歌颂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团结精神C.反映了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D.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民国27年是1938年。由漫画可知,军民联合碾压日本侵略者,体现了作者的观点即军民联合的民族抗战必然会取得最终的胜利,A项正确;漫画中描绘的是军民联合,不是国共两党的合作,排除B项;1938年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距离取得胜利还有一段时间,排除C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1937年建立,排除D项。故选A项。25.1946年,中国民主建国会主张:“建设一种新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而其斗争方法和态度又是和平的、渐进的,在本质上面是改良的”、“坚决反对保守反动的道路,也不要走向暴力革命的道路”。这一主张得到多数党派的赞成。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各界()A.未认识到斗争的必要性 B.希望建立社会主义国家C.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期盼国家实现和平民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斗争方法和态度又是和平的、渐进的”、“坚决反对保守反动的道路,也不要走向暴力革命的道路”和得到多数党派的赞成可知,抗战后,国人希望通过和平方式建立民主的国家,D项正确;根据“其斗争方法和态度又是和平的、渐进的”可知认识到斗争的必要性,排除A项;材料主张“建设一种新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排除B项;根据时间“1946年”可知,抗战已胜利结束,排除C项。故选D项。26.据统计,1949年至1950年,《人民日报》广告多是日用品广告,其中轻工业产品占比达92%;广告主身份以私营企业为主。1956年后,则多是工业产品广告,且以重工业产品为主,广告主身份也基本上都是国营企业、公私合营企业。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C.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施 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956年后,《人民日报》广告由以轻工业产品为主变为以重工业为主,广告主身份由以私营企业为主变为以国营企业、公私合营企业为主,结合所学,1953-1957年,我国按照“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进行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三大改造,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C项正确;材料所述的前后两种情况都发生在建国后,排除A项;土地改革主要内容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主要影响农业和农村,排除B项;“大跃进”运动是1958年开展的,且不涉及所有制的变革,排除D项。故选C项。27.1949年6月,毛泽东提出“一边倒”外交战略;1973年2月,毛泽东提出“一条线”外交战略,即从中国、日本经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到欧洲再到美国这一条线上的国家联合抗苏,形成国际反霸统一战线。这一变化说明()A.外交政策服务于国家利益 B.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C.新中国外交开始走向成熟 D.社会主义阵营开始分裂[答案]A[解析]1949年毛泽东提出“一边倒”是为了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保卫国家安全,在国家建设中争取援助,1973年提出“一条线”外交战略是因为苏联对中国构成威胁,需要联合美国等国家对抗苏联,两次都是出于国家利益的考量,A项正确;中美建交时间是197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是1954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排除C项;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阵营就已出现分裂,排除D项。故选A项。28.1962年5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决定:在1961年已经精简职工800多万人的基础上,1962年和1963年两年内再精简职工1000万人以上。这一决定出台的主要原因是()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需要 B.国家调整政策以恢复经济C.国家发动上山下乡运动 D.“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答案]B[解析]从“再精简职工1000万人以上”的时代背景,当时因三年经济困难,政府为克服困难恢复经济,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B项正确;正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了三年经济困难,排除A项;“上山下乡运动”是文革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精简职工是政府为恢复经济,纠正“左”倾错误所采取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B项。29.据统计,1992——1997年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的企业数量的增长速度分别为85.8%、309.1%和180.6%,发展速度最快的是私营企业。这反映了()A.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B.经济体制改革激发发展活力C.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92——1997年私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并结合所学知识,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明确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知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发展活力,B项正确;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开始于1978年的经济体制改革,而非1992年,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尤其强调私营企业发展迅猛,而且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在所有制上,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排除C项;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排除D项。故选B项。30.下表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户籍制度改革历程(节选)时间事件1984年中共中央发布一号文件,允许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自带口粮在城镇落户。1985年公安部出台《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实行暂住制度。1997年开始放松小城镇的落户限制,人口流迁的许可放松与证件管理模式共存。1998年规定实行婴儿落户随父母自愿的政策;放宽解决夫妻分居问题的户口政策等。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A.解决了城乡差距问题 B.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C.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 D.顺应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答案]D[解析]从材料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逐渐对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放宽户籍限制,这有利于人口的流动,可以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这是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D项正确;城乡差距问题至今尚未解决,排除A项;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只是体现户籍管理放松,但未涉及农村产业结构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40分。31.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友好往来、平等交往的历史,对建设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海运和造船业的发达,中外海上交通有了重大发展。从广州出发,沿马来半岛,经印度洋到达阿拉伯巴格达的海上中西航线已初步形成。这条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有力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这时期中国与外国的水陆交通、商贸、文化交流都超越了前代,并为以后隋唐时期中外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历史上册》材料二宋代是海外贸易得到空前发展的时期。较之前代,宋代港口广泛分布于北起京东路、南至海南岛的广大区域,数量有了明显增长。当时的贸易范围已远至红海沿岸及非洲东海岸。不但进出口的商品种类增加,而且贸易额也有所扩大,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价值高达数十万贯。政府对海外贸易采取了鼓励支持的态度,“江海求利,以资国用”。——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材料三明朝洪武三年(1370)政府实行闭关自守政策,禁止商船出海贸易,海上丝绸之路一度中断。郑和下西洋以后,海禁屡开屡禁。总的来看,明清政府对海外贸易的态度越来越保守。不过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形成一些新的航路,如通过马尼拉至拉丁美洲的航线便是这个时期由西班牙开辟的。——摘编自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背景,并说明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空前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对外方面,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