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五校联合体2015届高三基础知识摸底考试 语文英语数学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10份 含答案_第1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五校联合体2015届高三基础知识摸底考试 语文英语数学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10份 含答案_第2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五校联合体2015届高三基础知识摸底考试 语文英语数学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10份 含答案_第3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五校联合体2015届高三基础知识摸底考试 语文英语数学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10份 含答案_第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五校联合体2015届高三基础知识摸底考试 语文英语数学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10份 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石家庄市五校联合体2015届高三基础知识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河北省石家庄市五校联合体2015届高三基础知识摸底考试英语试题

河北省石家庄市五校联合体2015届高三基础知识摸底考试文数试题

河北省石家庄市五校联合体2015届高三基础知识摸底考试政治试题

河北省石家庄市五校联合体2015届高三基础知识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河北省石家庄市五校联合体2015届高三基础知识摸底考试地理试题

河北省石家庄市五校联合体2015届高三基础知识摸底考试理数试题

河北省石家庄市五校联合体2015届高三基础知识摸底考试物理试题

河北省石家庄市五校联合体2015届高三基础知识摸底考试化学试题

河北省石家庄市五校联合体2015届高三基础知识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高三基础知识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

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

上无效。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文明的内在价值通过文化的

外在形式得以实现,文化的外在形式借助文明的内在价值而有意义。文明是一元的,

是以人类基本需求和全面发展的满足程度为共同尺度的;文化是多元的,是以不同

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不同条件为依据的。

所谓“文明”,是指人类借助科学、技术等手段来改造客观世界,通过法律、道

德等制度来协调群体关系,借助宗教、艺术等形式来调节自身情感,从而最大限度

地满足基本需要、实现全面发展所达到的程度。人类只有在对真、善、美的探索、

追求、创造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自身的基本需要、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在

这一点上,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种族的人类群体概莫能外。从这一意义上讲,

人类文明有着统一的价值标准。

所谓“文化”,是指人在改造客观世界、在协调群体关系、在调节自身情感的过

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和民族样式。由于人类文明是由不同的民族、

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域中分别发展起来的,因而必然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风

格和样式。考古学家对“文化”一词的经典使用方式,就是从不同地域的出土文物

在建筑、工具、器皿的风格和样式上入手的。由于旧石器时代不同地域出土的器物

中尚无风格和样式上的差别,因而“文化”一词只有在新石器时代以后才被使用,

像“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龙山文化的发现即是由一片黑陶引起的,由于这

种黑陶器皿与仰韶文化的彩陶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和样式,从而引起了考古工作者

的重视。再如,良渚的玉器不同于大汶口的石器、红山的陶俑不同于马家窑的人

像……正是这种风格和样式的千差万别,才使得同一个新石器时代的华夏文明表现

出五彩缤纷的文化形态,整个人类文明更是如此。

虽然文化产品所包含的文明价值有高低之分,但就这些风格、样式、特征与其

所属的民族、地域、时代之间的关系而论,文化本身并无贵贱之别。譬如穿衣,衣

料能否满足保暖舒适的基本需要,这其间是一个文明的问题;至于是穿西服还是穿

和服,这其间又有着一个文化的问题。在前一种意义上,可以说衣衫褴楼是不文明

的表现;在后一种意义上,却不能说穿中山装是没有文化的标志。

文化没有高低之分,却有强弱之别。譬如语言文字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其

作为人类的日常交际工具和信息传递手段却有着是否丰富、准确、容易掌握、便于

处理等差别。从这一意义上,我们固然不能说云南纳西族人保存至今的东巴文字没

有价值,但这种古老的象形文字系统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却难以发挥更大的影响。文

化在世界一体化的过程中,“强势文化”常居于主导和支配地位,它使得“弱势文化”

不得不改变其固有的状态,以提高其文明含量。不过“弱势文化”也不是毫无作为,

强势文化也要从弱势文化那里汲取必要的营养。全球化的历史过程使得全球文化面

貌日渐趋同。如何在增加人类“文明”总量的同时尽量保持“文化”的多样化,便

成为当今人类的重要课题。

(选自陈炎《文化与文明》,有删改)

1.下面对文化与文明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不存在一件不具有文明

价值的文化产品,也不存在一种没有文化形式的文明。

B.作为文化内在价值的文明,要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得以实现,而文化有着

时代、地域、民族的差别,这使得文明相应地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样式。

C.文明是人们最大限度地满足基本需要、实现全面发展所达到的程度,在这

一点上人类有着共同的衡量尺度,因而文明是一元的。

D.人类文明是由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域中分别发展起来的,

因而作为文明的外在表现形式的文化就呈现出多元性。

2.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化”一词没有在对旧石器时代的研究中被考古学家使用,原因是那个时

期不同区域出土的器物还没有风格和样式上的差别。

B.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等呈现出样式和风格的千差万别,这

使得那一时期的华夏文明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文化形态。

C.客观上说不同的文化产品所包含的文明价值有高有低,因而我们就可以在

石器、陶器、青铜器等器物之间排出文明的高低序列。

D.世界一体化使得文化的全球交流不可避免,世界一体化的好处是,不同民

族和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形式的差别变得越来越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的文明需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不同的人类群体面临不同的生存自

然环境和社会条件,因而满足其文明需求的文化方式也不会相同。

B.一片黑陶受到考古工作者的重视,从而引出龙山文化的发现,这是因为器

物的不同风格和样式,往往意味着不同的文化形态。

C.就文明与文化的性质而言,器皿会不会渗水、是不是坚固,这是一个文明

的问题:至于是用彩陶还是用黑陶,这又有一个文化的问题。

D.云南纳西族人的东巴文字被“强势文化”所改变是人类文化的进步,也是

打破固有的“文化疆界”,实现文化融合的必然趋势。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褚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亮幼聪敏好学,善属文。博览无所不至;经目必

记于心。喜游名贤,尤善谈论。年十八,诣陈仆射徐陵,陵与商榷文章,深异之。

陈后主闻而召见,使赋诗,江总及诸辞人在坐,莫不推善。祯明初,为尚书殿中侍

郎。陈亡,入隋为东宫学士。大业中,授太常博士。

时炀帝将改置宗庙,亮奏议曰:“今若依周制,理有未安,杂用汉仪,事难全采,

谨详立别图附之。”议未行,寻坐与杨玄感有旧,左迁西海郡司户。时京兆郡博士潘

徽亦以笔札为玄感所礼,降威定县簿。当时寇盗纵横,六亲不能相保。亮与同行,

至陇山,徽遇病终,亮亲加棺敛,港■之路侧,慨然伤怀,遂题诗于咙树,好事者皆

传写讽诵,停串遍于京邑焉。薛举僭号陇西,以亮为黄门侍郎,委之机务。及举灭,

太宗闻亮名,深加礼接,因从容自陈。太宗大悦,赐物二百段、马四匹。从还京师,

授秦王文学。

时高祖以寇乱渐平,每冬畋狩。亮上疏谏曰:“臣闻尧鼓纳谏,舜木求箴,茂克

昌之风,致升平之道。伏惟陛下应千祀之期,拯百王之弊,平壹天下,幼劳帝业,

阡食思政,废寝忧人。用农隙之余,遵冬狩之礼。获车之所游践,虞旗之所涉历,

网唯一面,禽止三驱,纵广成之猎土,观上林之手搏,斯固畋弋之常规,而皇王之

壮观。至于亲逼猛兽,臣窃惑之。何者?筋力骁悍,爪牙轻捷。连弩一发,未必挫其

凶心;长戟才捻,不能当其愤气。虽孟贲抗左,夏育居前,卒然惊轶,事生虑表。

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懦私怀战栗。”高祖甚纳

之。

太宗每有征伐,亮常侍从,军中宴筵,必簟欢赏,从容讽议,多所裨益。又与

杜如晦等十八人为文学馆学士,十六年,进爵为侯,食邑七百户。后致仕归于家。

卒时年八十八。太宗甚悼惜之,不视朝一日,赠太常卿,陪葬昭陵,谥日康。

(旧唐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亮幼聪敏好学,善用文属:写

B.亮亲加棺敛,季之路侧瘗:埋葬

C.信箱遍于京邑焉信宿:两天时间

D.军中宴筵,必双欢赏预:事前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懦/私怀战

B.如或近起林从/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懦/私

怀战栗

C.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懦/私

怀战栗

D.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懦/私

怀战栗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褚亮年幼时聪颖过人,博览全书,过目不忘,祯明初年,担任陈朝尚书殿

中侍郎,陈朝灭亡,归顺隋朝。

B.褚亮针对隋炀帝要改置宗庙进献奏议,他认为如果依照周制,于情于理均

不合理,而汉朝礼仪不能采用。

C.薛举称帝,重用褚亮。等到薛举灭亡,听到褚亮的名声,唐太宗招贤纳士,

礼遇了褚亮,并重用了褚亮。

D.褚亮上疏劝谏高祖的冬天狩猎的行为,太祖很认真地采纳。十六年,加官

进爵,去世后,太祖扼腕痛惜。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薛举僭号陇西,以亮为黄门侍郎,委之机务。(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孟贲抗左,夏育居前,卒然惊轶,事生虑表。(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赠程处士

(唐)王绩

百年长扰扰,万事悉悠悠。

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

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

不如高枕枕,时取醉消愁。

[注]①姬旦:周公。相传周代的礼乐制度都是周公制订的。

8.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以环境从侧面展现音乐魅力的句子是“.

(2)李白《蜀道难》中用“,

两句写出古代劳动人民付出生命的代价才开凿出一条崎岖险峻的山路的艰辛。

(3)红楼梦中俗谚“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出自《阿房宫赋》

中“,”两句。

乙选考题

请从11、12两中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

右侧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多涂、多答,按所涂的首题进行评分;不涂,

按本选考题的首题进行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棋魂

游子

清晨,家丁刚刚打开大门,突然跌进一个人来。这是一个二十五六岁的青年人,

双目紧闭,浑身水湿,左臂负了刀伤,鲜血湿透了衣袖。王管家赶忙吩咐送到下房

急救。

许久,青年人才醒了过来,问道:“这里可是江州刺史王景文大人的府第?”王

管家点点头:“请问足下从何而来?”青年人笑道:“小人莫谷青,江北中州人氏,自

幼好围棋,因得知王大人棋艺精绝,便有心来切磋棋艺。只因两国以江为界,各守

疆域,小人只好于夜间偷渡。上岸后又路遇劫匪,寡不敌众。不过终于可以一会王

大人了!”王管家听了急进内堂禀报,回来后道:“老爷说,足下远道而来,身体又

有所不适,先请静养数日,待到神定气足后,再请公子赐教。”

十天后,莫谷青终于跨进了王府的“松云轩”。只见堂中檀木椅上端坐着一个中

年人,三缙长须,面色祥和。这人就是当今深得皇上宠幸的皇太妃王燕春的亲弟弟

王景丈。莫谷青双手一揖,朗声说道:“江北棋士莫谷青,特来向江南棋王领教!”

王管家见莫谷青长揖不跪,正要厉声喝斥,王景文摇手止住:“莫谷公子不远千里而

来,以棋会友,不可以常礼拘之。”说着,躬身向莫谷青道,”公子过奖了,老夫怎

能担当‘棋王'二字?今天公子前来指教,老夫喜不自胜。请!”便令摆上棋盘,与

莫谷青分宾主落座。

两个时辰过去,双方各分秋色。这时,莫谷青执子强行打入白方腹地,结果被

王景文击中要害,首尾难顾。莫谷青额间沁出了细汗,一口腥血蹿上喉咙。他不动

声色地咽了回去,颤抖地投下一子。王景文身后的幕僚们,个个面露喜色。谁知,

王景文落子竟下出一步坏棋。莫谷青抓住机会,逆转了棋局。王景文微微一笑,推

样认输:“公子少年英雄,老夫领教了!”莫谷青笑道:“在下胜得侥幸,受教不少,

就此告辞!”起身一揖飘出门去。

王景文望着莫谷青背影,沉吟不语。一个幕僚不解问道:”这局棋大人有两次可

以杀死黑方大龙,为何将它放过了?”王景文笑道:“此人棋力不下于我,但锋芒太

露,这就和棋道不符了。我见他少年得志,心性极高,我若胜了这一局,他轻则一

蹶不振,重则会呕血而死啊。但愿他回去复盘时明白其中道理,修身养性,领悟棋

道精神,可望成为一个旷世奇才。”

几个月后皇太妃因病薨逝,接着,先帝禅位于太子。王景文刚从朝中回到江州,

王管家来报:那个莫谷青又来了!

莫谷青沉稳了许多:“在下回去将对局反复推演,发现是大人存心相让,寝食难

安。士可杀不可辱,在下想与大人再弈一局,务请大人放出手段,使出'江南棋王'

真本领,让在下输得口服心服!”随即从身上掏出一张押单,“在下渡江之前,已托

贵国商人将价值十万两白银的货物押在江州大兴隆栈,这是押单。在下就以此物为

注,和王大人对弈一局。”王景文一愣,笑了:“公子是怕王某不肯竭尽全力,故以

此相激啊?王某应了,此局若输给足下,照数赔还。请!”

莫谷青执黑先行,步步为营。王景文应对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蕴藏着绵绵后劲。

双方进入“官子”阶段,莫谷青见盘面上白棋形势略优,不由心头焦急。就在这时,

一个家人进来禀报:“皇上圣旨到,请大人即刻接旨!”王景文一怔,对莫谷青说声

“失陪”,走出房间。约莫半个时辰,王景文进来,朝莫谷青抱歉地一笑:“官身不

由己,让公子久等了。”莫谷青也不说话,“叭”地落下一子。王景文一愣,仓促落

下一子。莫谷青却连发妙手,终盘一数,莫谷青恰胜一子。

王景文看着棋盘,呆了一阵,苦笑道:“迅速备银十万两,送莫棋友出城过江!”

莫谷青拦住了:“此局在下虽胜了王大人,仍属侥幸。这十万两银子请暂时存放在贵

府,待数月后王大人公务稍闲,在下再来与王大人重博一局

王景文一笑:“感谢公子厚爱!只是王某再也无缘与公子共研棋艺了」说着,从

衣袖里掏出圣旨,展开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尚书仆射、江州刺史王景文勾

通敌国,与燕帝三子慕容白交游,图谋不轨,着即赐死。钦此。”早就在门外等得不

耐烦的两个黑衣使者端着一壶“鹤顶红”应声而进。

王景文对众人一笑:“这酒不便相劝大家了。”刚一举壶,莫谷青身形一闪,夺

下酒壶,朗声道:“在下慕容白两番渡江,不过是想与王大人切磋棋艺。既然祸由我

起,就请贵使者将我押解到京城,以释王大人清白!”说着将双手反在身后。

王景丈叹息道:“慕容公子,你上次在敝府养伤时,我就查明了你的身份。但我

和你同样醉心棋道,愿南北棋界有所交流,所以两次和你对局。我死不足惜,你赶

紧走吧!”说着,一把抓过酒壶,一仰头吞下大半,身子一晃,栽倒在地。

慕容白双膝跪地,拉住王景文的手,含泪笑道:“王大人棋艺超凡,地府中哪有

对手?南北有界,不如阴曹畅通无阻。在下愿做你的两世棋友,也好无羁无绊地下棋!”

抓过剩余的小半壶酒,一饮而尽,亦倒在地上。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端细致描写了莫谷青入门时的状态,制造了悬念,暗示了南北分裂

的紧张局势,也暗示了来人的真实身份。

B.小说第二、三两段交代了王景文的刺史身份和他姐姐深得皇上宠幸的情况,

目的是与结尾王景文被赐死一节形成反差,制造了情节上的波澜。

C.第一次弈棋时,王景文故意下出一招坏棋,输给对方,是希望他能够领悟

棋道精神,在棋艺上继续提高,不至于因输棋而一蹶不振。

D.第二次弈棋时,莫谷青看出王景文又在让棋,认为自己赢得侥幸,所以不

愿接受赌银,想等王景文公务闲时再博一局。

E.小说以王景文和慕容白双双自尽为结尾,为读者展现了两个为冲破阻隔、增

进交流而不惜牺牲生命的高大形象,将情节推向了高潮。

(2)以“棋魂”为题,喑示着做人的精神。你认为这个题目在文中有哪些具体内涵?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中莫谷青(慕容白)这个人物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小说中主人公是王景文,但也有人认为是莫谷青。你认为小说的主人

公是谁?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歹面的文章,完成(1)〜(4)题。

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

1903年春,川沙小学举行开学典礼,这是黄炎培教育生涯的发端。作为校长,

黄炎培只尽义务,不领薪水。他还亲自上讲台,每天讲课3小时。在他的努力下,

这所小学办得如火如荼,人们以自己的孩子能入川沙小学为荣。

1906年,黄炎培创办了浦东中学。从设计蓝图到监督施工,黄炎培都冲在第一

线。所有教师的遴选、聘用,都由他把关、拍板。黄炎培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提

出了“勤、朴、诚”人生修养三要点。革命家张闻天、文学家叶君健、物理学家王

凌昌、翻译家卞之琳、教育家夏坚白、会计专家潘序伦、历史学家范文澜、导演谢

晋以及蒋介石的两个儿子蒋经国、蒋纬国,都曾就读于浦东中学。该校在当时享有

“北南开,南浦东”的盛誉。

辛亥革命后,黄炎培任江苏省教育司长,在充分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拟出了科

学、严谨、可行的《江苏今后五年间教育计划书》,全力以赴进行落实,使得江苏省

很快成为中国最有成就的省份,为教育界树立了楷模。

黄炎培从中国的实际需要出发,在国内外进行多方考察。1914年2月,他以《申

报》记者身份在安徽、江西、浙江考察教育,历时95天,写成《黄炎培考察教育日

记》第一集。同年9月,他又到山东、北京、天津考察教育,历时36天,写成《黄

炎培考察教育日记》第二集。1915年,他又随中国实业考察团在美国考察了25个

城市52所学校,历时三个月,广泛接触各界人士(包括总统威尔逊、大发明家爱迪

生),尤其注重考察美国的职业教育。1917年,他还到日本、菲律宾考察,历时两

个月。黄炎培由此获得了“中国教育界的徐霞客”的美誉。黄炎培考察的重大收获

是更加肯定了职业教育的战略意义,他下定决心要在中国大力推行职业教育。1917

年5月6日,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上海正式成立,黄炎培担任办事部主任。职教社诞

生以后,逐渐形成一个完整、宏大、有机的体系,它的触角伸展到许多领域,成果

之丰硕,实属罕见。光是一个中华职业学校,从1918年创立到1952年被轻工业部

接管,培养毕业生多达7000人,其中不乏名人,包括数学家华罗庚、社会活动家徐

伯昕、经济学家顾准、演员秦怡等等。

在长期致力于职业教育实践的基础上,黄炎培不断地发展、深化着自己的职业

教育思想。

黄炎培于1913年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批判封建教育脱离生

产的弊病,提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与社会实际相联系,倡导重视实物教学、直

观教学。这篇文章是黄炎培对于自己教育主张的第一次系统阐述,成为黄炎培取业

教育的理论雏形。

后来,在实用主义基础上,黄炎培进一步提出了“大职业教育主义”,即办职业

教育必须联络和沟通教育界和职业界,参与全社会的活动和发展,积极地寻求职业

教育对于外部环境的适应。至此,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基本成熟。

黄炎培的教育思想散发着浓厚的平民气息。他认为,社会的组成,以人民为基

本和主要的力量。要使社会健全,必先注意人民的教育。黄炎培崇尚简朴生活。他

从不添置家产,卧室就是会客室。国难当头之时,黄炎培要求职教社同志勤俭节约,

不浪费一滴水一度电,用过的信封还要使用背面。抗战胜利后,职教社总社迁回上

海,由于国统区物价飞涨,民不聊生,黄炎培不得不卖藏书、字画以资生活。杜月

笙听说了,送来两千大洋资助他,黄炎培却把这笔数目不小的钱全部捐给了职教社,

自己依旧卖字。

黄炎培的朋友江恒源,曾经用“侠骨慈肠、锦心绣口”一语评价他。对此评价,

黄炎培当之无愧。终其一生,他淡泊从容地面对人世沧桑,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在他的心中居于重要地位的永远是国家、人民、职业教育。他用一生的执著追求和

光辉事业,完美地诠释了“利居众后,责在人先”八个字。

(选自《从中小,学讲坛成长起来的杰出人物》,有删改)

[注)①黄炎培始终如一地将爱国主义灌输于日常教导之中。中华职业教育社章程

的第一条是:“同人认此为救国家救社会唯一方法,矢愿相与始终也。”②黄炎培始

终秉持一个坚定的志向:拒不做官。北洋政府两次任命他为教育总长,他坚辞不就,

矢志不渝,埋首教育事业。③黄炎培先生的爱国思想、民主思想和教育为国家建设

服务的思想,贯穿在他一生的业绩之中,是很值得传诸后人的。(孙起盂1988年11

月6日题词)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黄炎培创办的浦东中学,由于有张闻天、叶君健、王渔昌、卞之琳、蒋经

国、蒋纬国等名人在那里就读,使该校享有“北南开,南浦东”的盛誉。

B.1914年以后,黄炎培历时多天,在国内外进行了多方考察,他的考察都是

从中国的实际需要出发,了解各地职业教育发展状况。

C.黄炎培获得“中国教育界的徐霞客”的美誉,是因为他不但经常深入各地

考察,而且善于根据考察见闻写出自己的考察日记。

D.《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批判封建教育不让人从事农业生产的弊病,

是黄炎培对于自己教育主张的第一次系统阐述。

E.黄炎培的一生对职业教育倾注了无数心血,他认为兴办职业教育可以拯救

国家和民族,他也因而成为中华民族职业教育的伟大先驱。

(2)黄炎培在教育实践中有哪些重大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黄炎培的人格魅力在生活和工作中有许多体现,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n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耻”和“不耻”,是君子人格的封底阀门。如果这个阀门开漏,君子人格将

;如果这个阀门依然存在,哪怕锈迹斑斑,君子人格还会生生不息。

②一场暴雨过后,田地里的菜苗全都被水冲走了,妈妈的辛苦又了。

③小偷溜进谈迁家里,偷走了存放《国榷》的原稿,使谈迁二十多年的心血。

A.荡然无存化为乌有付之东流

B.付之东流化为乌有荡然无存

C.化为乌有荡然无存付之东流

D.荡然无存付之东流化为乌有

1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项是()

A.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教育背景、充满阳光的心态,都是促进林书豪健

康成长的积极因素,是优良环境与个人努力相协调的结果。

B.目前高校面试已经把重点放在了对学生专业兴趣和素养的考察上,这体现

了一种明确的导向性,并与高中选修课建设形成了对接。

C.促进互联网产业创新发展,引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对坚持走中国特色新

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

义。

D.沈从文的小说大多取材于湘西,因而文笔细腻、质朴,常常淡化了时代,

留下纯然的精神。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科学与智慧,但更离不开精神与情感。。

。o,,,嫦娥、玉兔、桂花树一定比登月

车还永恒。

①这不是因为我们都是诗人,而是人的灵魂中都常驻着美好,美好的东西才不

②人类的审美情感需求往往大于科学需求,大于探索需求

③所以,我从不担心科学的发展会让我们的生存状态处于像知道了胜负再去看

足球比赛那样索然无味之中

④科学只能满足我们的头脑,并不能满足我们的精神

⑤正像美国罗纳德•埃文斯对太空中准备登月的宇航员说的那些有审美诗性的

⑥无论人类从事什么样的伟大事情,那颗诗性的心灵永不泯灭

A.①⑤⑥③④②B.⑤⑥④①②③

C.④②③⑤⑥①D.②①⑥③⑤④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6分)

今年春节,央视推出的“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发公众关注。

调查得到的回答千奇百怪、五花八门,让人感慨良多,今天我们还知道“家风”是什

么吗?

①。儒家文化讲究“诗礼传家”,讲究“忠孝仁义礼智信廉”。对于传

统士大夫知识阶层来说,“修身齐家平天下”,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高目标。不仅

统治阶层和士大夫家庭提倡“邻德里仁”和“笔耕砚拓”的“诗礼家风”,纵使寻常百姓

也持守这样的治家信条。中国历代不乏家风门第的典范,②o从《颜氏家训》

到《曾国藩家书》,中国古代公开出版的“家训”在百种以上。如诸葛亮的《诫子书》、

司马光的《训俭示康》,成为后世学子修身立志、务行节俭的名篇。在家风已然变

得陌生的今天,央视此次借助关注度极高的“新闻联播”重提家风,③.

从公众的反馈来看,人们已经开始重新审视这一传统文化,认识到我们离开自己的

传统已经太久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高考标语多是“梅花香自苦寒来”之类的,传统而含蓄。

2000年前后的标语多是“努力拼搏”、“高考必胜”、“永不言败”等。

“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没有高考,你拼得过

富二代吗?",如今的高考标语又有了新的内容。

对上述现象你有何看法?请简述。要求:简明连贯,言之成理,8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漏洞是在硬件、软件、协议的具体实现或系统安全策略上存在的缺陷,黑客和

病毒制造者利用漏洞让病毒或木马侵入他人电脑,从而在未被授权的情况下访问或

破坏系统。扫描电脑,就是为了修复漏洞,保护电脑,使其不出故障。那么我们的

内心是否也需要扫描呢?

请根据你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明显;⑤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石家庄五县联考语文部分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B(解析:"这使律文明相应地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样式”错.具有不同风格和样式的是文化~

2.D(解析:“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形式的湖变律越来越小”使簿“全球文化面貌日渐趋同”,

这不是文化世界一体化的好处,应该是坏处,

3.D(解析:“云南纳西族人的东巴文字被‘强势文化’所改变是人类文化的进步”理解错误)“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4.D(解析:预:参与。)

5.C(解析: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懦,

私怀战栗。)

6.B(解析:根据原文“杂用汉仪,事难全采”,“而汉朝礼仪不能采用”是错误的,

应是“也难全部采用”。)

7.(1)薛举在陇西超越本分称帝号,任用褚亮为黄门侍郎,委托他重要职务。(关

键词:僭、以、机务;省略句:薛举僭号陇西)(5分)

(2)即使有孟贲在左边保护,夏育在前边护佑,但是如果猛兽猝然扑击,还可能发

生意外。(关键词:虽、抗、卒然、虑)(5分)

(-)古代诗歌阅读

8.①运用叠词。“忧忧”、“悠悠”,突出了世事的纷乱繁多,让人忧愁思虑不尽;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②质朴(通俗易懂)。全诗语言不事雕琢,近而不浅,质而不俗;

③率真。全诗议论抒情自然率真,直截爽利,好恶分明。(6分)

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厌倦世事、鄙弃儒家传统观念、追求自由(或“任情”)人生

的思想感情。首联写人生百年纷繁,表达对世事的厌倦;颔联以日出日落之随意、河水

流淌之任情反衬人生的不自由,表达对自由的渴望;颈联指责“礼乐”囚禁“姬旦”,“诗

书”缚住“孔丘”,表达对儒家观念的批判和鄙弃。最后一联写诗人宁愿以睡忘世,以

酒消愁,表达其忘怀世俗、唯求适意的人生态度。(5分)

(三)名言名句默写

10.(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1)E.3分;C.2分;B.1分(目的并非单一)(解析:A不能喑示来人真

实身份;D,无法判断莫谷青看出王景文又在让棋。)

(2)①弈棋如做人,棋道为上,荣辱其次。(人与人之间重在交流,赢输其次);

②对他人尤其是暂不如已的人,应有宽容与爱惜的精神;③不受权势约束的人格的独立。

(土可杀不可辱的傲岸是棋道的精髓之一)(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共6分)

(3)①酷爱棋艺,为与弈棋高手切磋,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渡江而来;②心性浮躁,

棋力不低,但锋芒毕露,不知内敛;求胜心切,强行用出险招,导致处于劣势;处于劣

势时心头焦急,胸中气血翻滚,无法自已;③心性傲岸,不愿接受对方的故意相让,数

月后再度渡江弈棋;④道义为上,在得知王景文因自己而被赐死后,也饮鸩自尽而不苟

活。(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

(4)第一种观点,主人公是王景文。①故事发生的地点设置在王景文一方;②文

章实际上是以王景文的命运起伏为线索来组织小说情节的;③对其他人尤其是对莫谷青

的精彩描写有力烘托了王景文这一核心人物形象;④对王景文的描写,凸显了文章的主

旨。王景文明明早知对方身份,却不为苟利而将其出卖,凸显出作者要彰显的精神。(每

点2分,共8分)

第二种观点,主人公是莫谷青。①莫谷青是最早出现的人物,因为这个人物展开了

情节;②莫谷表的两次到来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而莫谷青的自杀又把小说推向了高潮;

③对王景文形象的刻画,有力地烘托了莫谷青的形象,凸显了他们之间的志同道合;④

莫谷青的身上寄托了作者的人格理想,突出了作品的主旨,莫谷青的以棋道为上、超越

政治对立的行为为作者所欣赏。(观点明确,没观点扣2分;结合文本论述合理,每点2

分,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2.(1)CE(解析:A.强加因果:B.到各地是了解教育情况,到美国是注重考

察职业教育;D.“封建教育不让人从事农业生产”不准确。)

(2)①创办了川沙小学、浦东中学;②拟出《江苏今后五年间教育计划书》使得

江苏省成为当时中国最有成就的省份;③成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④培养了大批人才。

(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得6分)

(3)①实用主义。提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与社会实际相联系,倡导重视实物

教学、直观教学;②大职业教育主义。办职业教育必须联络和沟通教育界和职业界,参

与全社会的活动和发展,积极地寻求职业教育对于外部环境的适应;③平民化。黄炎培

认为,社会的组成,以人民为基本和主要的力量。要使社会健全,必先注意人民的教育。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共6分)

(4)①爱国主义。办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就是拯救国家;②生活简朴。从不添置家

产,不浪费一滴水一度电,用过的信封还要使用背面;③淡泊名利。北洋政府两次任命

他为教育总长,坚辞不就;④利居众后,责在人先。在川沙小学时,只尽义务,不领薪

水。亲自上讲台讲课;创办浦东中学时,从设计蓝图到监督施工,都冲在第一线。所有

教师的遴选、聘用,都要亲自把关、拍板;抗战后,把杜月笙资助自己的两千大洋,全

部捐给了职教社,自己依旧卖字生活。(每点2分,共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

13.D(解析:“茫然无存”是指原来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付之东流”强调希望落

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好像随着流水冲走了一样,“化为乌有”形容一下子丧失或

全部落空。)

14.B(解析:A偷换主语,“是优良环境与个人努力相协调的结果”一句主语应该

是“他的健康成长”;C对….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句式杂糅;

D强加因果)

15.C(解析:④承接首句,阐述科学的局限性,放在最前面。②和③构成因果关

系,所以④②③相连。①句“这”应是指代第⑥句罗纳德•埃文斯的话语,而“美好的

东西才不朽”与句末“永恒”联系紧密。所以⑤⑥①相连放在后面。)

16答案、示例:①家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

②也留下许多流传后世的经典文章

③无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每句2分,共6分。意思对、语句连贯即可。)

17.示例一:高考励志标语日趋直白、现实是社会现实的反映。首先,励志标语的

日趋白热化,反映的是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其次,教育资源不公平,社会贫富差距严

重,标语的变化背后蕴藏的是人们对现实的不满;再次,这些标语折射了社会日趋功利

的心态,是日趋直白赤裸的功利追求在教育领域的折射。因此,标语的变化应触动的是

我们对现实的反思。(5分)

六、写作~

18.[写作提示]电脑系靛有漏洞,需要不断修复,人的心灵也一样。在每个人的生命旅程中,成见、猜疑、

情弱、浮躁、嫉妒、优恨等都是心灵的漏洞,需要经常“扫描”和修复,这样才能使心灵变簿越来越美好,使

人生变徉越来越美丽。心灵有漏洞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有漏洞却不去修补,这样只会使漏洞越来越大,贻害

无穷。可围绕“修复心灵的漏洞”构思成文。或叙述,或说明,或议论,无论采用明的文体,都应以丰富的内

容突显出中心。为使文章深刻厚重,要思考怎样看待心灵的漏洞、如何弥未卜口灵的漏洞等。如果以分论点层层

推进的方式行文,阑述修补心灵漏洞的重要性。相对来说更容易操作。以下思路供参考:,

示例二:励志标语日趋直白、现实是进步的表现。伴随着时代的发展,那些老套的

标语早已不符合青年人的口味,他们更愿意以轻松戏谑的方式来调侃庄严的高考;这样

的标语体现的是年青人个性化的表达方式;这也是一种独特的班级文化,体现了校园文

化正朝着更为自由平等多元的方向发展。因此,对于这样的变化我们应给予包容和尊重。

(5分)(观点要明确(2分),理由要充分(3分),言之成理即可)

(1)不为“漏洞”所累,保持心灵纯净和健康。人们越来越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

却忽视了对自我心灵环境的保护。每个人的心灵原本都是鲜活纯净的,由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