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 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1页
湖北省荆州 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2页
湖北省荆州 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3页
湖北省荆州 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4页
湖北省荆州 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李军从多方面查阅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刻苦钻研和认真分析,经过一个多月的努

力,终于完成了这一称得上不?之诊的改革方案的初稿。

②新农村建设、新民居规划,应该考虑“门前地”问题,全盘考虑大街小巷的“高

度”平衡;而邻里之间,也应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切莫只图自己舒服,而不惜以

郃为擎。

③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

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④刚从青岛到北京的刘锡禧大爷握着客运组长张润秋的手连连道谢,感谢她对自己

的热情帮助和具佐西徽的照顾。

⑤于敏院士在我国首颗氢弹的成功研制上功勋卓著,然而他淡泊名利,婉拒“氢弹

之父”的称号,其人品胸襟,令人画中仰小。

⑥正是这些懂得变通的劳动者,凭借着理想与信念,腓干胭是,夙兴夜寐,创造了

一个个奇迹。

A.①②⑤B.②③⑤C.②⑤⑥D.③⑤⑥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张小小的第二代身份证,竟被汉语言专家们挑出了四个语病,面对如此混乱的

用语、用词、用字的状况,让人担忧

B.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是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政治和文化

等方面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

C.巴基斯坦自从对塔利班采取强硬措施以来,包括西北边境省首府白沙瓦在内的

许多城市已遭受了数十起爆炸袭击,造成逾百人死亡

D.昌平检方介绍,检方依法介入后,按照程序进行初查,已陆续开展对事发现场

的勘验,向雷洋家属、社区居民和办案民警了解核实情况,调取有关视频资料等工

3.按顺序排列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哈萨克白色的毡房错落在草地上,草地上白色羊群、棕色马群与湛蓝天空上的

白云相映成趣。

②汽车颠来荡去,让人很不舒服,放眼窗外,却赏心悦目。

③地势渐渐升高,白杨林阴道不见了,道路变得崎岖不平。

④远方天山雪峰银光闪闪,近山却郁郁葱葱,山顶针叶林,山腰阔叶森,接近山

麓则是绿草如茵。

⑤汽车驶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伊宁市,沿白杨夹道的公路向东飞驰,丰饶的

原野一如内地。

A.⑤④①②③B.⑤③②④①C.⑤②①③④D.④①③②⑤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4.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的《登高》中,“,”这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这两方面

写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声音哀怨,色彩冷清,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既描写音乐效果,又描写秋夜静寂月色的两句诗

日“,,

ZE•,。

(3)《过秦论》中点明秦朝灭亡的原因是“。”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L0分)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富春

吴融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画晚晴新。云低远渡帆来重,潮落寒沙鸟下频。

未必柳间无谢客®,也应花里有秦人②.严光®万古清风在,不敢停楼④更问津。注解:

①谢客: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谢灵运,小名客儿。②秦人:指桃花源里隐居的

人。③严光:字子陵,东汉高土,曾隐耕于富春山。④税:船桨。问津:问路。孔

子迷

路,使子路向隐者问津而遭到讥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写随着船的行进,富春山水好似在热情地送迎诗人,诗人以比拟手法写富

春山水的可爱。

B.第二句写诗人从船上观赏雨后傍晚时分富春江两岸的美丽景色,这里山翠水绿,

清新如画。

C.第三四句写江上的帆船因承受重物行驶得缓慢,潮落后露出江中的沙洲,飞鸟

频下啄食。

D.后两联用典,这里既有诗人谢灵运,也有隐耕于此的严光,典故的运用使诗歌

更典雅畅达。

E.这首七言律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先写在船上所见之景及对船行的感受,

再即景抒情。

(2)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四、语言表达(本大题共2小题,共11.0分)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现在不少大学生课堂上用手机拍摄教学内容,不想用笔记。但很多世界知名的

大学有明确规定,①。斯坦福大学教室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应有尽有,然而很

多学科的教学完全不用电脑,②,就是老师在黑板上用粉笔板书,学生记笔

记。斯坦福的老师为什么坚守传统?这是由学科的性质决定的。像数学这种课程,

如果老师只是展示事先准备好的PPT,学生就没有机会领悟推导的过程,再加上自

己不动手抄写,上课内容成了过眼烟云,③,结果根本无法掌握好这些学科。

7.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古典基础上的点滴创新,必然铸就故宫文创产品活着的灵魂。倘若原封不动地把

日历、折扇搬到市场,即便有人青睐,也绝对不能引起一时风骚。相反,不管是与

互联网“联姻”,还是接地气的创意,只要在渠道和内容上更进一步,这些高大上

的文化就一定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①不是创新就一定铸就故宫文创产品活着的灵魂。

②______

③.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5.0分)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杂剧的名称,唐时己经有了。李德裕在其所撰《论故循州司马杜元颖追赠》中述

及南诏攻入成都时驱掠人口之事说:成都华阴两县,被驱掠80人,其中有杂剧丈

夫两人。这是杂剧名称见于记载之始。南诏进攻成都,在唐文宗太和三年,其时已

是唐代晚期。文中所说“杂剧丈夫两人”,应是在成都演奏的仗工,则杂剧之兴当

在其时之前;其盛行一时,则当在宋代。

第2页,共24页

北宋开封习于浅斟低唱。柳永《鹤冲天》词中有云“忍把浮名,换取浅斟低唱”,

一时风气实是如此,杂剧就不能不受影响。宋室南渡,临安成为都城,继续发展杂

剧。南宋周密所撰《武林旧事》皆记临安城事,其末篇《官本杂剧段数》多至280

种,可见一代盛况。临安北距建康不远,南朝陈时的旧音历时悠久,临安其时也不

能不受到波及。因此临安的杂剧虽仍保持当年开封正声,恐也难于避免受到陈时旧

音的影响,因而会使杂剧的音调更为繁富而多变化。这一点前人似未多所道及。

金人南迁后,原来的中都开封为元代的大都所代替。流行于中都的杂剧转而流行

于大都。由于金、元的倡导,杂剧到元代更有显著发展,达到高峰。杂剧名家辈出,

不断荟集于大都,极一时之盛。钟嗣成《录鬼簿》中有详备的记载。

大都和中都皆在北方,杂剧虽由开封传来,却难免带有北方的音调。据说当时用

的是七声音阶,无入声,声调遒劲朴实,以弦乐器伴奏。这样虽合乎北方人的口味,

却为南人所不习用,因而就出现了南曲。南曲用韵以南方语音为标准,可能就是以

临安为中心的语音。据说当时音乐上用五声音阶,声调柔缓宛转,以箫笛伴奏,自

然合于南人口味。可以说这样柔缓宛转的声调,自南朝以来大都如此,自然和北方

的遒劲朴实的声调不能互相调节,只好改弦更张。但无论北曲或南曲,都并未超出

杂剧的范畴。

元明之际有了传奇。传奇也属于杂剧,但它虽出于杂剧,却和杂剧有不同之处。

杂剧皆为四折,出场人物虽不一,主唱却只有一个人。传奇则不限折数,也不限于

一人独唱。早期传奇的作家就已不少,高明就是其中一位。高明于元时已有文名,

明太祖很推许其书,他的《琵琶记》应该会在都城南京演出。朱棣迁都北京之后,

传奇仍当在I日都继续传播演出,似未稍止。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名声震海内,

南京也应该不会无人演出。传奇以南曲为主,也参用了一些北曲,因而也在当时的

都城演出,成为北京城中的重要剧种。

明清之际改朝换代,而传奇并未因之而前后有差异。传奇的盛行时期大致是明嘉

靖年间到清乾隆年间。清康熙时,洪升撰《长生殿》,与孔尚任《桃花扇》齐名,

当时有“南洪北孔”之称。《长生殿》曾在北京演出,据说轰动一时,这样的演出

固然是由于洪升的文名震世,但也显示出都城中人对传奇的爱好。

(摘编自史念海《古代音乐戏曲杂耍与古都文化》)(1)下列有关杂剧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杂剧的名称最早见于李德裕《论故循州司马杜元颖追赠》,根据其中有关南诏

攻入成都时驱掠人口之事的记载,可以推知早在晚唐之前杂剧就已出现。

B.杂剧盛行于宋代。宋室南渡之后,杂剧在临安继续发展,从周密所撰《武林旧

事》中所记的官本杂剧段数之多可以看出杂剧在当时的兴盛。

C.在金、元的倡导之下,杂剧至元代更有显著的发展,达到了高峰。随着朝代更

迭,杂剧的中心也转移到了元大都,名家荟集于此,一时盛况空前。

D.杂剧发展到元明之际,出现了传奇。传奇出于杂剧,是对杂剧的进一步发展。

杂剧有折数、出场人物和主唱人数的限制,而传奇在这儿方面则没有限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保持当年开封正声的同时,又不能不受到南朝陈时旧音的影响,杂剧的音调更

为繁富而多变化,这一点以前似乎很少有人论及。

B.据说,北曲在音乐上用七声音阶,声调遒劲朴实,以弦乐器伴奏;南曲在音乐

上用五声音阶,声调柔缓宛转,以箫笛伴奏:两者风格迥异,不能互相调节。

C.高明和汤显祖都是明朝著名的传奇作家,高明的《琵琶记》因明太祖的推许曾

在南京演出过,而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名震海内,也应该会在南京演出。

D.传奇并没有因为明清之际的改朝换代而衰落,其盛行期大致延续到清乾隆年间;

孔尚任的《桃花扇》与洪升的《长生殿》都是清传奇的代表作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德裕《论故循州司马杜元颖追赠》、周密《武林旧事》和钟嗣成《录鬼簿》

中对不同时期杂剧盛况的记载,为后人研究杂剧发展史提供了依据。

B.从发展史来看,杂剧常常在政治经济文化都相对繁荣的都城盛行,宋代的开封、

元代的大都、明代的南京和北京等都曾是杂剧的繁盛地区。

C.传奇以南曲为主,最初主要在南方流传,后来参用了一些北曲,也逐渐成为北

京城中的重要剧种,并为京城中人所喜爱。

D.从文中看,统治者的倡导,民众的喜好,不同地域的风气以及南北文化的交流

碰撞等都对杂剧的发展变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9.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个多雨的夏天

郭震海这似乎是一个多雨的夏天。

不紧不慢的小雨就像生了根,断断续续下了三天,没有停的迹象。侯东升醒来后,

听着外面滴滴答答的雨声,有些烦闷。

他裹着一条毛巾被,眼睛迷茫地瞪着屋顶。简易的屋顶用横七竖八的施工模型板

撑着,上面覆盖着几层黑糊糊的油毡。简易的大宿舍内散发着一股刺鼻的霉味,半

碗隔了夜的剩饭放在墙角,已经变质。裸露的砖墙,湿漉漉的,似乎能挤出大把的

水来。地上铺着红砖,红砖上撒了薄薄的一层白石灰。十几双黄胶鞋,没有规则地

摆放在床铺下。

“天塌了吧!”一名工友坐起来嘟哝了一句,扑腾一声又躺下了,几根木棍支撑的

大床铺发出吱吱呀呀的怪叫。

“你找死啊!”工友躺下的动作用力过猛,压住了另一位工友的胳膊,后者向他提

出强烈的抗议,骂骂咧咧地抽回了胳膊。

侯东升起身,去床铺头找自己的衣服,想出去走走。他从墙角找出一把破旧的雨

伞,走出了工棚。

外面的雨下大了,一栋高楼起了半截,无数的、长长短短的钢筋头直冲云霄,在

雨中显得亮晶晶的,有点刺眼。如果不下雨,这栋起了半截的楼上肯定站满了人。

无数顶安全帽,无数双劳作的手。在轰轰隆隆的机械声中,他们完全可以站在高墙

上,边劳作边唱信天游。有的工友已经在城里待了十多年,甚至更长时间。他们就

像一群特殊的候鸟,每年开春告别妻儿老小,来到城里,冬天又会回到乡村。他们

没有走进过KTV,但一步步升高的楼顶上,就是他们的乐场,他们可以怒吼,可

以咆哮,可以唱着哭,也可以唱着笑。只要手不闲着,至于嘴,爱干吗就干吗,就

是站在墙头上像一个英雄般的去演说,也没有人注意,更没有人管。他们的声音在

车水马龙的城市里显得异常微弱,微弱得站在楼下就完全听不到了。

半夜里,无数盏大灯会将整个工地照亮,高楼一天不封顶,热闹的景象就一天不

减,唯有雨能阻断这喧闹的一切。侯东升和大多工友一样,既盼雨,又恨雨。为什

么呢?盼雨,是因为下雨了他们可以美美地睡个懒觉,无休止的劳作可以得到短暂

休息;恨雨,是因为下雨就意味着他们会没有工,工是什么,就是钱。他们从四面

八方拥进这座陌生的城市,就是想多挣点工,年底多拿点钱。

侯东升撑着伞,不知道该去哪里,更不知道该干什么。路过一座天桥,桥下积满

了水,飞驰而来的车辆迅速通过天桥,激起很高的水花。

“你找死啊!”一个撑着小花伞的女人,被车辆激起的泥水溅了一身,她怒气冲冲

地骂道。侯东升突然觉得,城里人说话和他们其实没有区别,就比如这句“找死啊!”

他这样说,工友们这样说,城里人也这样说。

在一个玻璃橱窗前他看到一则大大的广告:“家,温馨的港湾。"城市里到处都

是这样的广告。侯东升觉得每一则广告都与他们有关又无关。他们一年四季就像蚂

蚁一样在钢筋与水泥的森林中不停地修筑城市里的家,城市在一天天长高变大,而

他们没有家,他们的家在乡下。

侯东升给乡下的妻子打了一个电话,妻子开心地说,真好,庄稼灌浆了,下了一

场难得的透雨。侯东升在电话里骂,好个屁。妻子说,你个鞭打的侯东升,你个不

第4页,共24页

要脸的侯东升,你变了,变得不再爱惜庄稼,变得像城里人了,变得……

我真的变了吗?放下电话,侯东升想,我到底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他抬头望着灰

蒙蒙的天……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三自然段的环境描写细腻地表现了侯东升及其工友的居住环境,突出其

居住环境的简陋、拥挤,室内东西又脏又乱。

B.作品中的工友嘟哝一句,另一个就“强烈抗议”“骂骂咧咧”,这段对话描写

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工友之间的关系极其恶劣。

C.文章描写那一步步升高的楼顶上,就是他们的乐场,他们爱干什么就干什么,

没人注意,

更没人管,目的是为了表现农民工只有在这里才能获得一点点自由。

D.农民工们恨雨,下雨就意味着他们会没有工,也没有钱,表现出这些农民工一

心向钱看的心理,可以看出这些农民工自身素质相对较低。

(2)文章中多次写到“雨”,请谈谈“雨”在全文中的作用。

(3)作品以侯东升的困惑“我到底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结尾,有什么作用,请

谈谈你的理解。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八十五岁那一年,我离开办公室,不再参加社会活动,回到家里,以看书、写杂

文为消遣。

我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经历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和新中国时期,友

人戏称我四朝元老。

常听老年人说:“我老了,活一天少一天了。"我的想法不同:“老不老我不管,

我是活一天多一天。”我从八十一岁开始,作为一岁,从头算起。

2003年冬到2004年春,我重病住院。我的九十九岁生日是在医院里过的。人们

听说这里有一个百岁老人,就到窗子外面来偷偷看我这个老龄品种,我变成医院里

的观赏动物。佛家说,和尚活到九十九岁死去,叫做“圆寂”,功德圆满了。我可

功德圆满不了。病愈回家,再过斗室读书生活,消磨未尽的尘世余年。

老年读书,我主要读专业以外的有关文化和历史的书籍,想知道一点文化和历史

的发展背景。考古不易,考今更难。了解真实的历史背景困难重重。可是旧纸堆里

有时发现遗篇真本,字里行间往往使人恍然大悟。

先知是自封的,预言是骗人的。如果事后不知道反思,那就是真正的愚蠢了。聪

明是从反思中得来的。近来有些老年人说,他们年轻时候天真盲从,年老时候开始

探索真理,这叫做“两头真”,这是过去一代知识分子的宝贵经历。

老来回想过去,才明白什么叫做“今是而昨非”。老来读书,才体会到什么叫做

“温故而知新”。学然后知不足,老然后觉无知。这就是老来读书的快乐。

“朝闻道夕死可矣”,这是最好的长生不老滋补品。

希望《百岁新稿》不是我的最后一本书。

(摘自周有光《百岁新稿•自序》)材料二

1月14日,中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思想家,有着“汉语拼音之父”之称的

周有光先生以112岁高龄辞世。

作为“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的最大功绩是创立了汉语拼音系统。早年在大学主

修经济学时,他就对语言学、文字改革有浓厚兴趣,并参加了拉丁化新文字运动。

1955年以后,根据国家需要,他专职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研究文字改革和汉语拼

音问题,主持和拟定了《汉语拼音方案》,主导和建立了汉语拼音系统。1961年

出版著作《汉字改革概论》,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我国文字改革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此后他还陆续出版了《世界文字发展史》《比较文字学初探》《朝闻道集》等30

余部重要著作。对于这段辉煌的历史,周有光却看得很淡,他一直坚持认为创立汉

语拼音系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并始终认为,他个人在其间不过是做了应该做的事

情罢了,没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周有光先生不仅在语言文字领域成果斐然,

在文化史研究等领域同样成就显著。不仅历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

员;还担任过《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汉语大词典》《不列颠国际百科全书》的

编撰工作,是中国最受敬重的著名学者之一。

(摘自周有光《百岁新稿•自序》)材料三

作为《北京晚报》的记者,我跟周先生有过两面之交,在我的印象中,老爷子是

一个非常随意谦和的长者,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老爷子脸上总是笑呵呵的,非常

坦诚和善良,甚至是很单纯的。

有关“汉语拼音之父”的说法,并不是老爷子自封的。记得当年我采访他时,跟

他提起汉语拼音方案的事,老爷子在我这个记者面前淡然一笑说,这是集体智慧,

只字未提自己的功劳。

他曾在《晚年所思2》里,专门写了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过程,特别强调了拼音

方案委员会是吴玉章领衔,而且是吴老建议用拉丁字母方案。他自己则只是这个委

员会的一员,方案的具体研究者和执行者。

作为语言学家和当年汉语拼音方案的最后一个制定者,而且也是一百多岁的老人,

年轻的记者在报道时,把他称为“汉语拼音之父”,也是可以理解的。

当然,这绝对不是周先生自己的意思,就我对老人的了解,他是最反对什么什么

“之父”、“泰斗”、“大师”一类虚名的。所以,有些人以“贪天之功为己有”

来评价周先生,显然是不客观、不公正的。

诚然,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同时,我们也生活在对英雄、对先辈没

有敬畏之心的年代。让人心寒的是有些人对所有英雄、伟人、名人都有“舍得一身

剧”的精神,给以抨击,不但质疑他们的生平事迹,而且怀疑他们的人品和人格。

这些人是何用心,正直善良的人实在难以理解。

(摘自刘一达《有关周有光的“讨伐”和汉语拼音之父的争论可以歇歇了》)(1)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周有光自述晚年“以看书、写杂文为消遣”,特别是百岁病愈后回

家“消遣未尽的尘世余生”,字里行间弥漫着些消沉的情绪。

B.材料二满怀崇敬地对周有光一生业绩作了高度评价:“主持”“主导”等用语

都显示了作

者对周有光在汉语拼音方案创建中的地位的看法。

C.材料三中,《北京晚报》记者刘一达对有些报道称周有光为“汉语拼音之父”

表示不能认同,因为“这绝对不是周先生自己的意思”。

D.材料一是周有光的自述,最真实;材料二、三都是他人的描述和评判,虽是真

诚之语,

但都是主观的,二者对周有光的看法都不够准确。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A.从材料展现的周有光的为人看,现实中的他应该不会看重材料二中的那一系列

的令人目眩的头衔,当然也不会多在意材料三中有一些人的指责。

B.在制订汉语拼音方案一事上,材料二和材料三都记述周有光坚持认为它是集体

智慧的结

晶的态度,但二者对周有光所起作用的评价却截然不同。

C.材料一是周有光的''自述",多写其晚年生活及感怀;材料二重在对周有光学

术成就、地位的评判;材料三侧重淡对周有光身后论争的看法。

D.材料一中的周有光读书、写作、思考,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平和老人的形象,

材料二、三中的周有光虽然学术地位崇高,但并不能让人心生敬畏。

E.三则材料的内容各有侧重,文字风格各异,或朴实,或严谨,或理性,因为各

自的写作目的完全不同,最终呈现出的面貌也就很不一样。

第6页,共24页

(3)周有光反思年轻时的“盲从”,刘一达却批评一些人的“怀疑”。根据上述

材料,谈谈你对“盲从”和“怀疑”的理解。

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9.0分)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谢泌字宗源,歙州歙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时言事者众,诏阁门,非涉侥望乃

许受之。由是言路稍壅。泌抗疏陈其不可,且言:“边鄙有事民政未乂狂夫之言圣

人择焉苟诘而拒之四聪之明将有所蔽庶颗颛之情得以上达。”浮他二年,久旱,复

上言时政得失。王禹佣上言:“请自今庶官候谩宰相,并须朝罢于政事堂,枢密使

预坐接见,将以杜私请。”泌上言日:“体睹明诏,不许宰相、枢密使见宾客,是

疑大臣以私也。今陛下囊括宇宙,总揽英豪,朝廷无巧言之士,方面无姑息之臣,

奈何疑执政,为衰世之事乎。王禹偶昧于大体,妄有陈述。”太宗览奏,即追还前

诏。会修正殿,颇施采绘,泌复上疏驳之。亟命代以丹垩,且嘉其忠总。一日,得

对便殿,太宗称其任直敢言,泌奏日:“陛下从谏如流,故臣得以竭诚,昔唐季孟

昌图者,朝疏谏而夕去位。”太宗动色久之。时,群臣升殿言事者,既可其奏,得

专达于有司,颇容巧妄。泌请自今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金谷送三司。从之。

太宗孜孜为治,每御长春殿视事罢,复印崇政殿临决,日阡未进御膳。泌言:“请

自今长春罢政,既膳后御便坐。”不报。真宗初,边人屡寇。泌上疏日:“敌所嗜

者禽色,所贪者财利,余无他智计。先朝平晋之后,若不举兵临之,但与财帛,则

幽蓟不日纳土矣。察此,乃知其情古犹今也、汉祖、明皇所用之计,正可以饵其心

矣。”近制,文武官告老皆法核。泌言:”请自今七十以上求退者,许致仕;因疾

及历任犯赃者,听从便。”诏可。徙知福州,代还,民怀其爱,刻石以纪去思。大

中祥符五年,疾革,服道土服端坐死,年六十三。

(节选自《宋史•谢泌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

的一项是

A.边鄙有事民/政未乂狂/夫之言圣人择焉/苟诘而拒之/四聪之明/将有所蔽/庶蹶顺

之情/得以上达

B.边鄙有事/民政未乂/狂夫之言/圣人择焉/苟诘而拒之/四聪之明/将有所蔽/庶蹶顺

之情/得以上达

C.边鄙有事民/政未乂狂/夫之言圣人择焉/苟诘而拒之/四聪之明将/有所蔽/庶蹶顺

之情/得以上达

D.边鄙有事/民政未乂/狂夫之言/圣人择焉/苟诘而拒之/四聪之明将/有所蔽/庶颗颗

之情/得以上达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淳化”是帝王年号,帝王年号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纪年方法,始于秦汉。

B.“谒”有“请求”“进见”“陈述”等意思,“候谒”指等候拜见地位或辈分

高的人。

C."伏”本指“面向下、背朝上俯卧着”的体态,文中用以表示臣下对君王的敬

辞。

D.“迁秩”指“官员晋级”,其中,“秩”是“根据功过确定官员俸禄、评定官

员品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泌敢于直言,善于说理。针对朝政中的某些现象,谢泌敢于直言心中的想法;

同时他经常借助历史中的人、事进行说理,进而增强自己言论的说服力。

B.谢泌精通军政,颇有主见。面对边境战事,谢泌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敌人发动战

争的本质动机,并劝示皇帝要效仿汉祖、明皇等帝王处理边境事务的计策。

C.谢泌心性细致,受帝赏识。谢泌不仅对国家大事颇为关心,而且对皇帝的饮食

起居等琐事也挺关注;他曾建议皇帝减轻工作强度,得到了皇帝认可与赏识。

D.谢泌理政有方,深得民心。谢泌曾任地方官员;在地方理政的时候,他深受民

众的爱戴;任期结束的时候,民众以刻石立碑的形式记录并感念他的恩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陛下从谏如流,故臣得以竭诚,昔唐季孟昌图者,朝疏谏而夕去位。

②太宗孜孜为治,每御长春殿视事罢,复即崇政殿临决,日阡未进御膳。

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今年的“双十一”,淘宝网又成功地掀起了一场全民购物狂欢活动,然而狂欢之

后,很多消费者发现买来一大堆商品,但真正能用到的却少之又少。与此同时,越

来越多的人崇尚极简主义生活方式,推崇物质极筒,提倡不买不需要的物品:对确

有必要的物品,买最好的,充分使用它。

有人认为,购物有时也是舒缓我们生活压力的方式之一,如果保持物质极简的生

活状态,反而会失去很多生活趣味。

也有人认为,物质极简不是“苦行僧”式的自虐,而是一种更为人性化、经济环

保而轻松愉悦的生活方式。

这两种看法,你更支持哪一种?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

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第8页,共24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①不易之论:不可更改的言论,形容论断或意见非常正确。此处形容改革方

案初稿,使用对象不当;

②以邻为壑: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此处符

合中顾自己不顾邻里的语境;

③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此处误来指观众的

赞叹,使用不当;

④具体而微: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

此处用于形容照顾周到,不合语境;

⑤高山仰止:比喻崇高的德行。此处形容于敏院士,正确;

⑥脐手胭足: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此处符合劳动者夙兴夜寐劳动的语境。

故选:C。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E.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

歇后语、格言等。所谓“正确使用”,就是指所用词语的含义、使用范围、感情

色彩等都要与语句表达的语境一致。

成语的几种误用类型:

①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

②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③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

④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

⑤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

⑥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答案】D

【解析】

A项,成分残缺,“让人担忧”前缺少主语,可去掉“面对”;

B项,语序不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语序不当,应将“改

革开放以来”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位置调换;

C项,中途易辙,“巴基斯坦自从对塔利班采取强硬措施以来“没有表述完,就

说“包括...”,可将“自从”提到句首;

D项,没有语病.

故选:D.

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解答此类题,需要在理解句意的基

础上,熟练掌握《考试大纲》明确提出的六种常见病句类型,即语序不当、搭

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病句辨析的几种方法:

①语感检查法.辨析病句,可以依靠预估,一般说来,按习惯的说法觉得别扭

的地方,常常是有语病的地方,病句类型中的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意重复

都可用此法;

②主干枝叶法,按照先找句子主干,再看句子枝叶的步骤来确定病句,搭配

不当、成分残缺都可用此法;

③类比检查法,就是仿造一个结构类似的句子同原句作比较,如果仿写句子

有问题则说明原句不正确;

④逻辑分析法,就是从事理上分析句子,看概念的使用、判断、推理是否得当,

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前后语句是否呼应等;

3.【答案】B

【解析】

通读文句,是写“车上所见”,故句⑤排在首位,句③“白杨林"呼应句⑤中的

“白杨夹道“,然后依次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续接②④①.

故正确排序为:⑤③②④①

故选:B

第10页,共24页

排列句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文体类型,不同的文体行文方式与行

文顺序不同;二是辨明顺序,是时间顺序,是空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三是

抓关键词语,比如本题的“首先”与“其次”,它们表明了句子排列的先后语序.

解题时我们可以根据上下文,判明属于哪种逻辑顺序,确定句子间所存在的

内在关系,然后就可以把握句子的顺序了.

4.【答案】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仁

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解析】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重点字:渚)

(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重点字:唯)

(3)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重点字:势)

此题考查了名句默写.命题改变以往给出上下,填写下句纯记忆型方式,而

是改为通过名句含意的提示要求默写,这样就将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

来.因此,解题时必须注意:一是语意的提醒.二是注意难写字.

登高

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

些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感慨,抒发了

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

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4.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

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6.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万里悲秋

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7.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艰难苦恨繁霜鬓(bin),潦倒新停浊酒杯.

8.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bln),潦倒

新停浊酒杯.

9.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无边落木

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0.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

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5.【答案】CD

【解析】

(DC.“因承受重物行驶得缓慢”理解不当,应该是江上的船帆被云气所阻,

来得缓慢,如负重物。D.“畅达”赏析欠准确,应该是典雅、含蓄,有韵味。

(2)最后两联的情感应结合诗歌中的用典来分析。“未必柳间无谢客,也应花

里有秦人”,这两句互文,盛开的鲜花丛中,碧绿的柳林之间未必没有谢灵运

一样的山水诗人,也应有隐居的桃花源人。谢灵运,世称谢客。南北朝时期杰

出的诗人、文学家、旅行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桃花源是隐居

之所,诗人用“谢客”“秦人”两个典故,写出了富春风景优美,适宜隐居,表达

出对富春山水的喜爱之情。“严光万古清风在,不敢停椅更问津”,严光的影响

万古长存,我不敢停船问路。由注释可知,严光是东汉高土,曾隐耕于富春山,

作者说自己不敢“停楼更问津”,表达出对自己对古人高士的仰慕钦敬之情。

答案:

(DCD

(2)表达了诗人对富春人物的敬仰与缅怀,对富春山水的喜爱之情。第三联写

富春是避世隐居的胜地,柳里花间,应多有逸人雅士,令人怀想;尾联写严光

高怀逸志,万古清风,令人敬仰,而自己在这样的高人雅士面前是不敢停槎

第12页,共24页

问津的。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

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

时要注意结合词中标题、注释和词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

己的答案要包含词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

一般词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词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词句。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

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

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

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

思想感情。

6.【答案】课堂上禁止用手机拍摄教学内容;仍然坚持传统的教授方式;脑子里留下的

印象会很浅

【解析】

①根据前一句的语境“现在不少大学生课堂上用手机拍摄教学内容”,这里用

了“但是“,说明情况正好相反,所以这里填的内容应是禁用手机.②根据后

面的句子“斯坦福的老师为什么坚守传统”中的“坚守传统”,第二个空格应填

与“坚持传统的教授方式”相关的内容.③根据前后语境,这一句应是“上课内

容成了过眼烟云”的结果,后一句“结果根本无法掌握好这些学科”的原因,

“过眼烟云”说明印象不深,这正好是无法掌握学科的原因,所以这里填“脑子

里留下的印象会很浅”.

答案:

①课堂上禁止用手机拍摄教学内容②仍然坚持传统的教授方式③脑子里留

下的印象会很浅

本题考查语言的运用,填写时要结合前后语境.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

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

求来选择句式.

7.【答案】不是绝对不能引起一时风骚;不是在渠道和内容上更进一步,这些高大上的

文化就一定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表达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

解题目的基本意图以及题干表达的具体意思,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题

目是“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出现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文段中“也绝对不能引起一时风骚”,“只要在渠道和内容上更进一步,这些高

大上的文化就一定能飞入寻常百姓家”,由推断的条件,并不一定能得出所推

断的结果.仿照例句的方式-“不是售票终端搬到农民身边农民才全部外出打

工”把理由表述出来即可,第一句“也绝对不能引起一时风骚”,这个可以理解

为不是绝对不能引起一时风骚;第二句“只要在渠道和内容上更进一步,这些

高大上的文化就一定能飞入寻常百姓家”,可以理解为不是在渠道和内容上

更进一步,这些高大上的文化就一定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答案:

②不是绝对不能引起一时风骚.

③不是在渠道和内容上更进一步,这些高大上的文化就一定能飞入寻常百姓

家.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

运用E.

要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做这类试题要指

第14页,共24页

导学生学会分析题干要求,能揣摩理解出题者意图,当然考试时这类题型以

主观题为主,在备考时还应多练习、多积累.

8.【答案】D;C;A

【解析】

(DD项,曲解文意,“杂剧有...出场人物…的限制”错误,原文第五段中说出

场人物“不一”。

(2)C项,或然当必然,原文第五段中只是推测《琵琶记》“应该会在都城南京

演出”,而非既成事实“曾在南京演出过“。

(3)A项,无中生有,从文中第一段来看,“李德裕《论故循州司马杜元颖追赠》“

并未记载当时的“杂剧盛况”。

答案:

(DD

(2)C

(3)A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必须在理解文句,分析文章内容,准

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层层筛选,剥离出有效信息,获得充足可靠的依据,然

后进行合理的推测。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解答筛选文中信息的题目时要找出

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注意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

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

完成论述类文本要通读原文。先仔细阅读所给的文章,标记重要信息,做到

句清段结。了解文章说的是什么事,或讲的是什么理;文章涉及到什么人,什

么观点等。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概括,我们都必须首先通读全文,然后抓住

文章里的那些关键性的词、句,这些关键性的词语或句子多出现在文章的开

头、结尾,还有一些就是在文章的过渡处。

9.【答案】A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基本能力。B项

“侧面表现了工友之间的关系极其恶劣”无中生有;C项,“目的是为了表现农

民工只有在这里才能获得一点点自由”错误,目的是为了表现这些农民工平

日生活单调,以及被边缘化的生活状态;D项,“可以看出这些农民工自身素

质确实很低”是过度推测;打工挣钱是农民工背井离乡的重要原因,由此说他

们一心向钱看有失偏颇。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形象的基本能力。小说和散文中经常见到分析某

个细节或某种物象在文中多次出现的作用的题目。回答这类题目首先在文中

找到这些语句,然后结合文章的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分析时小说主要从反

应人物的心理、推动情节的发展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是文

章的线索。散文主要分析结构上的照应、线索,内容上的强调情感和文章的

主旨。从情节的角度答出“照应标题”“是全文的叙事线索”,从环境的角度答

出“渲染了气氛,烘托了农民工让人心酸的现实处境”。从主旨的角度答出“雨

凸显主题”。

(3)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章结尾作用的能力。文章的结尾主要有“出乎意料之

外,却在情理之中”“戛然而止”“直接点明主旨”“急转直下”“环境渲染”等方式,

作用分别“结构严谨、悬念丛生”“留下回味、想象的空间”“中心突出”“富有戏

剧性”等,还要结合人物的塑造,主旨的表达进行进一步分析,此题属于“戛然

而止”式的结尾,注意从人物性格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分析作用。

答案:

(DA

(2)①结构上多次写雨,照应标题“一个多雨的夏天雨是全文的叙事线索。

作品写侯东升因雨而停工,因雨而心生烦恼想出去走走的所思所想,工友们

第16页,共24页

盼雨而恨雨的矛盾的心理,因雨和妻子的争论,全文都是围绕“雨”而展开。

②“雨”渲染了气氛,烘托了农民工让人心酸的现实处境。③雨凸显主题,写

工友们盼雨又恨雨的心理表现了农民工工作的辛劳,侯东升和妻子关于雨的

争论表现了这些农民工的“边缘化”的生存状态。

(3)①艺术效果上,以侯东升的疑问作结,留有空白,引人思考,耐人寻味。

②人物形象上,表现侯东升的内心的困惑,以及对前途的迷茫。③小说主题

上,表现了农民工边缘化的生存状态,深化了文章主旨。

(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基本能力。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形象的基本能力。

(3)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章结尾作用的能力。

情节作用答题策略: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思考:

1、情节安排评价,如:①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

的戏剧性、可读性;②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小说结构紧密完整;③倒叙式开

头,作用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④设疑式开头,作用是提出疑问,设置悬念,

引起读者的思考,引出下文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⑤写景式

开头,作用是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烘托人物心情;⑥

出人意料式结局,作用是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生波澜,与前文的伏笔、铺垫

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更好地突出、深化主题;⑦悲剧式结局,作

用是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更好地突出、深化主题,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

回味、引人思考;⑧大团圆式结局,作用是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喜

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反映出人类追求美好的愿望;⑨留白式结局,作用是故事情节戛然而止,留

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

2、情节安排方式,如:①顺叙,作用是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②倒叙,

作用是造成悬念,引人入胜;③插叙,作用是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

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④补叙,作用是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⑤平叙,作用是

使叙事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3、其他技巧特点,如伏笔、照应、悬念、铺垫、对比、渲染、烘托、倒叙、插叙、

详写、略写、变换人称、先抑后仰、先扬后抑等。

10.【答案】B;AC

【解析】

(1)A.“弥漫着些消沉的情绪”错,百岁之后的周先生是对人生的回味,并非

是有着消极的人生情绪。C.“不能认同”表述不准确。原文只是表达了年轻记

者这样称呼周有光无可厚非的意思;D.“都是主观的“不准确。材料二对周老

功绩和成果多是客观陈述,材料三也引用有周有光的自述。

(2)B.“对周有光所起作用的评价却截然不同”错,都是表达对周有光先生的

赞美,如材料二“是中国最受敬重的著名学者之一”,材料三“老爷子是一个非

常随意谦和的长者,淡泊名利,与世无争”。D.“不能让人心生敬畏”错误,材

料三“没有敬畏之心”的说法是在特定的背景针对某些居心叵测的人而言,这

个说法也不准确。E.“各自的写作目的完全不同”错误,二、三则材料都有纪

念周有光先生的目的。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盲从,和叶不疑,的理解。”这是一道综合探究题,

探究的题目有两类,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本题要求“谈'盲从’和"怀

疑,的理解,,应该是向内挖掘,联系文章内容答题。

答案:

(DB

(2)AC

(3)①盲从,毫无疑问地应该被摒弃;(1分)而保持一种怀疑精神是必要的,

第18页,共24页

但怀疑一切,为“怀疑而怀疑”,却是另一种形式的盲从,也是要不得的。(1分)

周有光反思的“盲从”和刘一达批评的“怀疑”都有社会、时代的背景。(1分)②

二者都是理性缺失的产物,(1分)“盲从”是失去了自我独立思考能力的必然

结果,而有些人的“怀疑”(一切)的言行,却是自我主体性极度膨胀绝对虚无

主义的表现,二者都是不健康的。(1分)

(1)本题考查迅速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

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

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

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

(2)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

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重要概念的理解,要

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问题。

(3)此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这是一道

探究的题目,请结合全文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答题时一定要结合传主

的经历,不能抛开原文随意拓展,答题时可以是两个方向,第一,就某一点结

合文章作深入的探究,即向内挖掘,这种方式一般不扩展,指结合文章例句

事例即可;另一种方式适当结合现实探究,即向外拓展,即适用于结合现实谈

自己的看法的题目。

探讨文本反映得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和我们这个时代

的普遍价值影响,并对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艺术处理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在

探讨类似问题时,一方面需要探讨文本之中蕴含的传主的人生观和人生价值,

一方面要求我们联系现实生活探讨其现实意义。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

据-论述-小结。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弓I据:恰当

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

实状况。论述: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最后整合信息,分条陈述。

11.【答案】B;A;C

【解析】

(1)B“民政”指“国内政事”,作后一句的主语,在其前停顿,故排除AC.“四聪

之明”指“四方的意见”,可独立成句,“将”语义紧承后句,故选B.句子译为:

国家边境未宁,国内政事也还没有妥帖,即使是狂夫之言,圣人也能从中选

择。如果事前先进行盘问,就会影响到听取四方的意见。希望使每个人都能

把自己心中的期盼报知朝廷。

(2)A“始于秦汉”说法错误,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刘彻继位以后,才出

现“年号”。

(3)C“得到了皇帝认可与赏识”有误,原文是“泌言,请自今长春罢政,既膳后

御便坐。’不报",“不报”说明皇帝并未表态。

(4)①“竭诚”,竭尽忠诚;“季”,“伯仲叔季”中最后一个,这里指“末”;“去位”,

免职。译为:陛下善于倾听意见,所以臣才能竭尽忠诚。从前唐末孟昌图,早

上上疏进谏,傍晚就被免职。

②“孜孜”,勤奋;“临决”,处理公务;“日阡”,天色已晚。译为:太宗勤奋理政,

常常在长春殿处理政事之后,又马上到崇政殿处理公务,天色已晚还来不及

吃饭。

答案:

(DB

(2)A

(3)C

(4)①陛下善干倾听意见,所以臣才能竭尽忠诚。从前唐末孟昌图,早上上疏

进谏,傍晚就被免职。

②太宗勤奋理政,常常在长春殿处理政事之后,又马上到崇政殿处理公务,

第20页,共24页

天色已晚还来不及吃饭。

参考译文:

谢泌字宗源,歙州歙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当时上书奏事的人很多,朝廷诏

令阁门官,只接受那些不抱有侥幸企望的人递上的奏章。因此言路稍微堵塞。

谢泌上疏认为不能这样做,还说:“国家边境未宁,国内政事也还没有妥帖,即

使是狂夫之言,圣人也能从中选择。如果事前先进行盘问,就会影响到听取

四方的意见。希望使每个人都能把自己心中的期盼报知朝廷。“久旱,再次上

言时政得失。淳化二年,王禹偶上奏说:“请从今往后下层官员拜访宰相,必须

于散朝后在政事堂,枢密使列座接见,这样可以杜绝私请。”谢泌上奏说:“看

到诏令,不许宰相、枢密使见宾客,这分明是怀疑大臣有私心。现在陛下统领

全国,任用杰出人才,朝廷没有靠花言巧语获利的人,地方也没有得过且过

的大臣,为何要猜疑宰相,做那些在衰败末世才做的事呢?王禹偶不识大体,

胡乱提建议。”太宗看完奏章后,就追回先前发出的诏令。适逢修建正殿,使

用了许多彩绘,谢泌又上疏批评。皇帝急令改为丹垩,并且表扬了他的忠直

敢言。一天,在便殿,谢泌被皇帝召见,太宗称赞他正直敢提意见,谢泌说:

“陛下善于倾听意见,所以臣才能竭尽忠诚,从前唐末孟昌图,早上上疏进谏,

傍晚就被免职。”太宗神情感动许久。

当时群臣上殿言事的,如果得到批准,可以直接去找有关部门,很有奸巧作

伪的空间。谢泌请求从今后凡属政事都送中书省,机密事送枢密院,钱财粮

食之事送三司。皇帝同意。太宗勤奋理政,常常在长春殿处理政事之后,又马

上到崇政殿处理公务,天色已晚还来不及吃饭。谢泌说:“请从今天起取消在

长春殿处理事务,饭后休息。”没有答复。真宗初年,边境地区多次出现敌寇

入侵的现象。谢泌上疏说:“敌人所酷爱的是田猎与美色,所贪图的是财物与

利益,除此之外并无多少其他打算。先朝平晋之后,若不派兵进攻,只给他们

钱财,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交还幽蓟地区了。了解了这些,就知道敌人的情

形古今没有多大不同,汉高祖、唐明皇所采用的策略,正可以对症下药。''近

来制度,文武官员告老都要升官阶。谢泌说:“请从现在起七十岁以上请求退

职的,许可退休;因病及历次任职期间犯有贪污罪的,听随自便。”诏令同意。

他被调任到福州,任满还京,百姓怀念爱戴他,就刻石立碑纪念。大中祥符五

年,他病重,穿上道士服装端坐而死,享年六十三岁。

(1)本题考查断句,注意句意,抓好常见的文言虚词这些断句标志和主谓结构。

(2)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常识的了解。

(3)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注意将题

干与原文进行对比。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

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

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

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

就是变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