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666教育学基础综合》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1页
西南大学《666教育学基础综合》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2页
西南大学《666教育学基础综合》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3页
西南大学《666教育学基础综合》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4页
西南大学《666教育学基础综合》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2015年西南大学666教育学基础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7年西南大学666教育学基础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7年西南大学666教育学基础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2019年西南大学666教育学基础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9年西南大学666教育学基础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2015年西南大学666教育学基础综

合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填空题(本部分缺失,十分抱歉)

1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

2多元智能理论

3雄辩术原理作者

4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

5爱弥儿作者

二、名词解释

1观察法

2学记

3学制

4德育

三、简答题

1德育方法有哪些?

2古代书院特点有哪些?

3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4建构理论的学习观内容。

5实验设计的基本操作要素。

四、论述题

1新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内容、取得成果、未来发展存在的问

题。

2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从遗传、环境、教育等方面分析。

3科举的历史贡献及局限。

五、材料题

1实验研究设计抽取样本步骤。

2问卷调查封面信(指导语)。

3设计实验问题的3-5个维度。

2017年西南大学666教育学基础综

合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概念解释(4×6分=24分)

1论语

2师生关系

3教育评价

4教育研究

二、问题简答(3×14分=42分)

1现代教育基本特征。

2我国教育目的。

3学校管理。

三、理论论述(3×16分=48分)

1学校教育。

2影响人发展的机理。

3教师专业发展。

四、实践探索(2×13分=26分)

1举例说明,如何组织培养学生班集体。

2如何实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五、材料分析(10分)

利用教育学相关原理分析关于虎妈和米爸的材料。虎妈骂自己女儿垃

圾,给自己女儿定下十条戒律,最后大女儿拿到了哈佛和耶鲁的录取通

知书。米爸在网络上晒出2岁宝宝在手臂不能伸直,十分吃力的拉琴照

片,网友a:尽早发现孩子的天性和兴趣,强挺。网友b:孩子心理上未

成熟,吐槽。网友c:没有辛苦的童年哪来骄傲和成年,加油!

2017年西南大学666教育学基础综

合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一、概念解释(4×6分=24分)

1论语

答:《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主要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

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

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

《孟子》并称“四书”,与《诗经》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全书共

20章、492篇,首创“语录体”,是中国现代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

一。《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包括《古论》、《鲁论》和《齐

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齐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而《古论》则在汉魏时期失传。

2师生关系

答: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

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

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

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良好的师生关

系不仅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而且是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的价值、生命意义的具体体现。师生关系存在不同的类型,从教育过程

的主体作用来说,教师和学生是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从教育作为一种

组织来说,教师和学生共同生活在学校、班级、教室等社群中,构成组

织和被组织的关系;从教育活动的展开来说,教师和学生是一种平等的

交往关系和对话关系。

3教育评价

答:教育评价是指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依据确立的教育目标,

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

育结果进行科学判定的过程。教育评价的领域十分广泛,各种评价的目

的和任务各不相同,需要根据具体的,不同的评价需要来界定评价概

念。在许多定义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

标,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搜集信息、资料,并加以分

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

断完善自我和教育决策提供可靠信息的过程。

4教育研究

答:教育研究是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

解释、预测和控制的活动,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发展。教育研究作

为科学研究的一种形式,它的突出特点是富有创造性。作为一种人类认

识活动,但又不同于一般日常生活中认识活动,它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

计划性,其宗旨是为了解决一定的教育问题。教育研究由三个基本要素

组成,客观事实、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同样执行者解释、预测和控制

的功能,只不过是研究对象的特点不同。

二、问题简答(3×14分=42分)

1现代教育基本特征。

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政治的不断变革,无论资

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体系都在不断调整和完善。社会条件的

发展变革促使人性不断增强,人对物的依赖性不断减弱,人的能力和需

求不断全面发展,人的总体全面发展与个人片面发展的矛盾不断缓解。

与此相适应,为现代社会培养新人的现代教育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现

代社会的教育包括当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两

种特殊形态,其特征如下:

(1)学校教育逐步普及,学校教育的外延不断丰富

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从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一直到高等教育逐步普及。

在一些先进的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学校教育的普及

将古代的少数人垄断的学校教育转变为现代的所有人都能享受的学校教

育,这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大发展。它既对社会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

作用,又满足了人的发展需要,促进了人的解放。同时,学校教育的外

延不断丰富,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又出现了函授、广播、电视、网络

等形式的教育,使得以往的学校教育的概念又有了新的发展。

(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随着大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随着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对教育权的

争取,随着现代社会管理方式的变化,各国都强调保障“人人享有受教

育的权利”,使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这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进

步,但阶层的、种族的、性别的歧视仍远未清除。

(3)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

现代学校教育日益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促使现代教育成为劳动力再生

产的重要手段,也成为科学知识再生产和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对

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和增加社会财富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现代教育具有

明显的生产性。现代教育的生产性和经济功能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高

度重视,教育改革因此被看作是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条件。

(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现代教育兴起以后,特别是在公共教育制度形成以后,随着学校大量增

加,学校制度、课程设置、考试制度等措施应运而生,促使现代教育向

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①“制度化”的优点:随着教育“制度化”的实现,在教育系统中,各级各

类学校、各种社会教育机构及教育实体内部的教育活动、教育过程,都

形成一定的标准。在教育系统、教育实体与教育过程中,按标准和规则

操作,并逐级实行规范管理,尽可能排除教育系统、教育实体和教育过

程以外的种种干扰,使教育活动有序地开展。

②“制度化”带来的弊端:一是划一性,即标准化,使正规教育变得“机

械死板”;二是封闭性,即以自身特有的标准、规则和规范,构筑壁

垒,形成对其他系统、其他实体和其他过程的排他性,使正规教育变

得“保守狭隘”。

2我国教育目的。

答: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

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

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提出来的,反映了

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

(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我国教育目的表述虽几经变化,但其基本精神却是一致的,包含一个总

的精神,就是培养学生成为未来国家、社会发展的主人。其基本点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

①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这就要求:要坚持培养劳动者的观念;要坚持全面的人才观念;要坚持

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相结合的观念。

②坚持全面发展

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一般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生理方面

的发展主要指受教育者身体的发育、机能的成熟和体力、体质的增强;

心理方面的发展主要指受教育者的智、德、美几个方面的发展。

③培养独立个性

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就是要使受教育者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受

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形成受教育者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受教育

者的个人价值。全面发展与独立个性二者并不互相排斥。所谓“全面发

展”,是指受教育者个体必须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不

可或缺,即个性的全面发展;所谓“独立个性”,是指德、智、体、美等

素质在受教育者个体身上的特殊组合,不可一律化,即全面发展的个

性。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综上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

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各

级各类人才。

(2)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

教育目的的实现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小学的基本任务,

为年轻一代奠定人生发展的基础。

①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与任务

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基础教育;它的任务是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

质,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教育打好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

打好基础。

②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

普通中小学教育即全面发展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社会的政治经济需要

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实

施的旨在促进人的素质结构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系统教育。全面发

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综合实践活动等部分组成。

③普通中小学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普通中小学教育的五个组成部分各有自己的特点、规律和功能,是相对

独立的,缺一不可,不能互相替代。但是它们又是相互联系、互为目的

和手段,在实践中,共同组成统一的教育过程。

3学校管理。

答:学校管理是学校对本校的教育、教学、科研、后勤和师生员工等各

项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活动,管理的主体和客体都是学

校自身。学校通过管理,把各项工作及其组成要素结合起来,发挥整体

功能,以实现其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各项工作目标。

(1)学校管理的含义

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

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带领师生员工,充分发挥学校人、

财、物、时、空和信息等资源的最佳整体功能,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

织活动。简言之,学校管理是管理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以实现学校教

育目标的活动。

(2)学校管理的构成要素

①学校管理者

学校管理者是指在学校管理活动中处于领导地位、发挥引领作用的人。

它是学校管理的主体,在学校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学校管理者包括:

学校的正、副校长和各个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员。此外,学校的教职员工

和学生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学校的管理者。学校管理者不仅要掌握学校管

理的一般知识,还应具备自由、民主、公平、人道和公益等人本管理理

念。同时,还必须提高素养、转变角色,从传统的控制者走向服务者,

这也是新时期学校管理者的发展趋向。

②学校管理对象

学校管理对象是指学校管理活动的承受者,即学校管理者认识和实践的

对象。学校管理对象主要包括学校的人、财、物、时间、空间和信息等

资源。人,主要是指学校的教职工和学生;财,主要指学校办学所需经

费筹措与有效使用,包括国家拨款、学生缴费、自筹资金和勤工俭学等

方面的办学经费;物,主要指学校办学所必需的物质设备,包括校舍、

教具、仪器、图书资料等;时间、空间和信息,它们是学校管理的特殊

资源,学校管理者必须科学地支配时间,合理地利用学校空间,有效地

采纳各种信息,才能提高管理效能。

③学校管理手段

a.学校组织机构

学校组织机构是根据一定的组织原理和工作需要建立起来的,可以分

为:行政组织结构,主要包括决策机构、咨询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

构和反馈机构等;非行政组织机构,主要包括各种团队、工会、妇联、

学生会等团体组织。目前,我国中小学的管理机构主要有教导处、总务

处、校长办公室、教研组、年级组、教育科学研究室等。

b.学校规章制度

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全体成员日常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学校管理科学

化、民主化和法治化的重要保证。它一般包括学校的领导制度、教育教

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校园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后勤管理

制度等。

(3)学校管理的特性

①学校管理以育人为中心,具有教育性;

②学校管理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具有服务性;

③学校管理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进行,具有文化性;

④学校管理是对校内外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具有创造性。

三、理论论述(3×16分=48分)

1学校教育。

答:(1)学校教育的含义

学校教育是指狭义的教育,是教育者(主要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

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

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

(2)学校教育的特点

学校教育的特点为:有固定的场所、专门的教师和一定数量的学生,有

一定的培养目标、管理制度和规定的教学内容。学校产生于奴隶社会初

期,由非专门教育机构逐渐演变为培养人的主要场所。

(3)学校教育的分类

学校按水平可分为初等学校、中等学校、高等学校;按性质可分为普通

学校、职业学校和各种专门学校。学校教育含有目的、内容、制度、方

法等方面的因素,又有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不

同的层次,它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整体系统。

(4)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

构成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因素有三个: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

学校教育活动通常是在教育者主导下,掌握教育目的,采用教学手段,

创设必要的教学环境,调控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

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2影响人发展的机理。

答:一般认为,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能

动性等方面。

(1)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上的可能性,但并不决定人的发展。否

认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作用的观点,是错误的。

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为人的身心发展提

供了可能性。但是遗传因素只是人的发展在生理方面的可能性,它不能

决定人的发展。

②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及其阶段。人的遗传素

质的成熟程度是学习和教育的条件,超越人素质发展程度的学习和教育

难以获得成功。

③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这种先天的差

异性,使人的后天发展具有自己的独特特点。

④遗传因素具有可塑性。随着环境、教育和人的实践活动的改变,遗传

素质也会发生变化。

(2)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①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环境提供人发展的所需的物质和社会条

件,构成人发展的巨大动力,影响人发展的价值方向,影响人的发展内

容。

②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环境对于儿童来说是客观的、先在

的、给定的。但是人具有能动性,可以去选择环境,适应环境,还可以

去创造环境。

③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正是因为有了环

境的给定性,反而激发了人的能动性、创造性。

(3)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①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

人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在人的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并通过人的活

动表现出来。人在以自己的活动为中介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接受

着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改造着环境,并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改造着自

己。所以,从个体发展的各种可能变为现实这一意义上来说,个体的活

动、个体的社会实践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可见,教育必须通过引

领和组织学生的主体活动来促进学生的身心与个性的发展。

②个体的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个体的能动性不仅影响个体对环境的选择,而且影响个体对环境的加

工。人不仅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而且是自身发展的主体。人在自身

的发展过程中也会表现出人所特有的能动性。在同样的环境和教育条件

下,每个学生发展的特点和成就,主要取决于他自身的态度,取决于他

在学习、劳动和科研活动中所采用的方法和付出的精力,取决于他的能

动性的发挥状况。

③个体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

人不仅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也是自我选择与自我建构的产

物。人在发展中,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也发展起来,个体也就能够

逐步有目的地、自觉地影响自己的发展。它意味着人不仅能把握自己与

外部世界的关系,而且能把自身的发展当作自己认识的对象和自觉实践

的对象,进行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只有达到了这一水平,人才在完全

意义上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体。这是一个自我超越的过程。

(4)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①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培养人的活动,规定着人

的发展方向。

②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③学校有专门的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和管理人员。

3教师专业发展。

答:从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来看,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以及最终体现就在

于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这种发展依赖于教师个体对专业性发展的追

求,是教师专业化过程中内在专业结构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这个过

程虽然与时间有关,但它更是教师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

(1)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

教师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以自身专业素养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感等方面

的提高与完善为基础的专业成长、专业成熟过程,是由非专业人员转向

专业人员的过程。

(2)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①教师自身要有专业发展的观念和意识,寻求自我专业发展的途径。

②职前培训与在职培训。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理论,建立专业责任

感。近几年中,较有成效的集中教师发展的培训模式有:

a.教师发展学校:这是以中小学为基地,大学和中小学合作建设,旨

在通过合作研究,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同时也促进学生发展的学校。

b.校本培训:这是中外教育专家和学校所崇尚的有效在职培训方法,

这种培训是由学校发起,并组织实施,旨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使教师得到专业发展的一种方式。简而言之,校本培训就是为了学校,

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培训。

③制定自我生涯发展规划。教师要认识自我及所处时间与空间环境,审

视发展机会,确定发展目标,制定行动策略并按目标逐步执行,最后评

价发展计划。

④进行教育研究。这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有

效途径。

⑤进行经常化、系统化的教学反思。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

⑥新教师的入职辅导。入职辅导就是学校为新教师适应环境安排了一个

有序的计划,主要由有经验的导师进行现场指导。

⑦在参与课程改革和课程开发中获得专业发展。

四、实践探索(2×13分=26分)

1举例说明,如何组织培养学生班集体。

答:培养集体的方法很多,应当根据情况创造性地进行,但一般都要注

意下述几个主要方面:

(1)确定集体的目标

目标是集体的发展方向和动力,培养集体首先要使集体明确奋斗的目

标。集体的目标应当是班主任同班干部或全班同学一起讨论决定的。集

体的目标一般包括:近期的,如搞好课堂纪律;中期的,如成为优秀班

集体;远期的,如每个学生都成为全面发展的好学生。目标的提出应当

由易到难,实现一个目标后,立即又提出一个要求更高的目标,以推动

集体不断向前发展。

(2)健全组织、培养干部以形成集体核心

培养集体必须注意健全集体的组织和功能,使它能正常开展工作,发挥

应有的作用,这里的关键是要做好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在领导一

个新的班集体时,班主任不宜急于配齐班干部,可以经过一段时间的观

察确定候选名单。干部一旦产生,就要注意严格要求和培养、提高。班

主任对班干部不可偏爱和护短,以免助长他们的缺点、错误,导致干群

对立和班的不团结;要教育他们谦虚谨慎,认真负责,不断提高修养水

平和工作能力,以身作则,团结全班同学一道前进,充分发挥集体的核

心作用。

(3)有计划地开展集体活动

班集体是通过开展集体活动逐步形成起来的,因为只有在为实现集体的

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系列活动中,全班学生才能充分交往、互相了解、建

立友谊,为形成集体奠定情感基础,才能健全班的组织机构及其功能,

更好地分工协作,把全班同学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形成集体的核心,

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工作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

人与人、个人与集体、班与学校、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形成正确的

舆论。班主任在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之后,应该制定集体活动计划,

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与提高,引

导集体朝气蓬勃地向前发展。

(4)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只有在集体中形成了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班风,集体才能识别是非、善

恶、美丑,扶正抑邪,发扬集体的优点、抵制不良思想作风的侵蚀,才

能使集体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成为教育的主体。这两者是一个坚强集

体的重要标志。班主任应经常注意组织学生学习政治理论、道德规范,

提高他们的认识;并坚持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思想行为,为形成正

确舆论打下思想基础。特别是在处理班上一些涉及原则问题而学生又未

能正确认识的事件时,班主任要善于抓住时机,通过积极的思想斗争,

分清是非,以推动正确舆论的形成。如能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一系列生活

中发生的各种向题,就能在班上很快形成正确的舆论,发展成为优良班

风。

2如何实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答:研究计划的设计是整个研究工作中的重要的一步。要想使研究达到

预想的结果,就必须在着手进行研究之前缜密地做好计划。

(1)确定调查课题

要明确此次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是具备现实意义或者说是有理论

价值的,而且还是可行的。

(2)选择调查对象

选取调查研究的对象是一个重要环节,选出的调查对象对总体的代表性

程度上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调查结论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要选好调查对

象,就必须系统地考虑调查的总体、样本数量、抽样方法等问题。就调

查对象而言,应严格界定总体的范围和属性,对调查总体的界定应包括

对象总体中个体的单位、对象的年龄范围、职业种类、地域分布等内

容。

(3)确定调查方法和手段,编制和选用调查工具

在确定了本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和对象之后,就应根据不同的目的要

求与不同的研究对象来选择具体的调查手段。

(4)制定调查计划

①明确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②对校园文化建设调查的内容提纲和内容的操作性说明进行设定;

③确定校园文化建设调查对象的总体、样本数量和抽样方法及要求;

④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调查手段及工具进行说明;

⑤在进行调查工作之前,对相应的步骤及时间进行安排;

⑥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及调查报告的撰写。

(5)实施调查

运用各种调查方式了解情况,占有资料,调查实施阶段是调查研究的重

要环节,调查研究能否取得成效,往往取决这个阶段的工作情况。

(6)整理、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调查者搜集的原始资料往往是零散杂乱的,需要调查者根据研究的需要

及时地进行分类、汇总、概括、统计,这就是资料的整理。只有在对原

始资料进行系统整理的基础上,才能反映出事物存在或变化的特征,才

能形成研究结论,才能完成调查报告的撰写。

五、材料分析(10分)

利用教育学相关原理分析关于虎妈和米爸的材料。虎妈骂自己女儿垃

圾,给自己女儿定下十条戒律,最后大女儿拿到了哈佛和耶鲁的录取通

知书。米爸在网络上晒出2岁宝宝在手臂不能伸直,十分吃力的拉琴照

片,网友a:尽早发现孩子的天性和兴趣,强挺。网友b:孩子心理上未

成熟,吐槽。网友c:没有辛苦的童年哪来骄傲和成年,加油!

答:分析如下:

(1)“米爸”、“虎妈”随着媒体的报道,名扬大江南北。他们所宣扬的极

端的教育方式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讨论,有人宣扬支持,有人抨击反

对。每个人对于成功教育的评判标准是不同的,自然认定的教育方式也

是不同的。

(2)对于题目中提到的“虎妈”极端的教育方式,我认为需要客观公正地

看待。这种教育方式的一个特点是“家长主导型”,由家长来决定孩子的

成长方式和成长路线,并利用一些惩罚手段去维护家长的权威,达到既

定的教育目的。虽看似“暴力、专制”,却也隐含了“虎妈”对于孩子们的

关心和对于孩子们成才的重视。

(3)这种教育方式的弊端还是非常明显的,虽然教育的结果表面上看起

来是成功的,孩子们进入了名校,但是决不能因此去宣扬和推广。因为

进入名校并不是断定一种教育方式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虎妈”的教育

方式是否真正获得了成功还需要时间的验证。

(4)我们也应该看到“狼爸虎妈”之所以受到有很多家长的追捧,主要原

因是大家对于成功教育的判定标准就是考高分、进名校,根本原因则是

应试教育在中国的深远影响。这种影响造成高校招录以分数为主,学校

也是以育知为本,着力于提高学生的考分,家长们更是“择校成风”,盲

目追求名校,对于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时极其不利的。

(5)对于学校来说,应把思想品德教育、素质教育放在第一位,把做人

教育放在第一位。要对学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法制观念和公民意识教育,把“德育为

先”、“推进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6)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掌握合理的教育方式,

能够在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人权利,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的基础上来帮

助他们、要求他们、因材施教。

(7)家长们也应转变传统应试教育的理念,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在尊

重孩子自主权利之上给予孩子合理的引导和教育。以自身的丰富阅历和

专业的眼光帮助孩子进行选择、判断,而不是逼孩子成才或者规划孩子

成才。

总之,社会各界都需要认识到身上肩负培养优秀下一代的责任感,共同

努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构建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帮助孩子们形成正

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保障其健康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提升我

国的核心竞争力。

2019年西南大学666教育学基础综

合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简答

1王守仁儿童教育思想。

2人文主义教育理论特征。

3教育理论和教育研究的关系。

4操作技能高原反应现象及主要原因。

二、论述

1洋务学堂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2教育访谈应怎么提问和追问。

3试比较孟子和荀子教育思想异同点。

4课程本质的不同理解有哪些,你如何理解课程本质。

三、材料分析

(说明:言之有理即可,无固定答案)

牛上树

牛爱吃草却让它上树,

上树生拉硬拽不给梯子,

评价依据其上树表现不是耕地。

从学习兴趣、学习理论、教育评价等角度来分析。

2019年西南大学666教育学基础综

合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一、简答

1王守仁儿童教育思想。

答:王守仁是明中叶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其思想远承孟轲,近接陆

九渊,创立了与程朱理学异趣的“心学”体系,在明中后期产生了广泛而

又深刻的影响。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如下:

(1)揭露和批判传统儿童教育不顾儿童的身心特点

王守仁指出当时从事儿童教育的老师,每天只是督促儿童读书习字,责

备他们修身,但不知道用礼义来引导;想使他们聪明,但不知道用善德

来培养。对待儿童用鞭打,用绳缚,就像对付囚犯一样。这种儿童教育

的结果,与施教者的愿望相反,这是传统儿童教育的致命弱点。这种揭

露和批判,切中时弊。

(2)儿童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性情

王守仁认为,儿童的性情总是爱好嬉游,而厌恶拘束,就像草木开始萌

芽,顺应它就发展,摧残它就衰萎。因而,他主张儿童教育必须顺应儿

童的身心特点。这样,儿童自然就能不断地长进。

(3)儿童教育的内容是“歌诗”、“习礼”和“读书”

王守仁认为,应对儿童“诱之歌诗”,“导之以礼”,“讽之读书”。激发他

们的意志,正当宣泄情感,消除忧闷和烦恼;使儿童养成威严的仪容和

仪表,锻炼他们的身体,增强体质;增长儿童的知识,开发其智力,有

利于培养儿童的道德观念和理想。其目的是培养儿童的意志,调理他们

的性情,在潜移默化中消除其鄙吝,化除其粗顽,在德育、智育、体育

和美育诸方面都得到发展。

(4)“随人分限所及”与量力施教

王守仁认为,儿童时期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儿童的精力、身

体、智力等方面都在发展过程中,因此,教学必须考虑到这个特点,儿

童的接受能力发展到何种程度,便就这个程度进行教学。如果不顾及儿

童的实际能力,把大量高深的知识灌输给他们,就像用一桶水倾注在幼

芽上把它浸坏一样,对儿童毫无益处。

(5)授书贵精与精神有余

王守仁认为,儿童教学“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因此,教学应该留

有余地。使儿童“精神力量有余”,这样他们就“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

之美”,不会因学习艰苦而厌学,而乐于接受教育。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虽其目的是向儿童灌输封建伦理道德,但他反

对“小大人式”的传统儿童教育方法和粗暴的体罚等教育手段,要求顺应

儿童性情,根据儿童的接受能力施教,使他们在德育、智育、体育和美

育诸方面得到发展等主张,反映了其教育思想的自然主义倾向。

2人文主义教育理论特征。

答: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特征有以下五点:

(1)人本主义。人本主义教育坚信通过教育可以重塑个人、改造社会和

自然,在培养目标上尊重儿童的天性、注重个性发展,在教学方法上反

对禁欲主义。这些都表现出人本主义内涵,人的力量、人的价值被充分

肯定。

(2)古典主义。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尤其是课程设置)都具

有古典性质,但这种古典主义绝非纯粹的“复古”,实则含有古为今用、

托古改制的内涵,尽管它具有局限性,然而在当时却是进步的。

(3)世俗性。无论是教育目的还是课程设置,人文主义教育充溢着浓厚

的世俗精神,这是人文主义教育与中世纪教育的根本区别。

(4)宗教性。人文主义教育不反对宗教更不会消灭宗教,而是希望以世

俗和人文精神改造中世纪陈腐专横的宗教性,造就一种更富世俗色彩和

人性色彩的宗教性。

(5)贵族性。这是由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并非大众运动)所决定的。

人文主义教育主要是培养上层精英(如君主、侍臣、绅士等),其教育

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形式也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

3教育理论和教育研究的关系。

答:教育理论和教育研究的关系:

(1)教育理论与教育研究

教育理论是通过一系列教育概念、教育判断或命题,借助一定的推理形

式构成的关于教育问题的系统性的陈述。教育研究则是借用一定的理

论,运用科学技术和方法,对教育领域的现象、问题、规律等进行合理

探究、阐释与解读,为教育问题提供科学方法的过程。教育理论与教育

研究两者互为前提,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2)教育理论是教育研究的基础与前提,指导着教育研究的进行

教育理论使用专门的语言、概念或符号,而不是日常的语言、概念或符

号,能很好地被教育知识共同体所领会和接纳。其对教育问题的解释是

有理论视角、根据或预设的,不是直接建立在感性经验与判断的基础

上,是一种理性的解释。教育理论的发展,使得人类的教育知识持续不

断地增长,满足不断发展的教育实践的需要。为教育研究的探索和发展

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解释框架,为教育研究方法的增长、教育问题的解决

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3)教育研究是对教育理论的验证与反馈,对教育理论具有反作用

教育研究以教育问题为逻辑起点和对象,其主要任务就是对教育问题提

供超越日常习俗认识和传统理论认识的新解释。对教育实践的分析和理

解,必然包含着对其中所蕴涵的教育理论的分析和理解;对教育实践的

改造,必然包含着对其中所蕴涵的教育理论的修正或重构。在这个过程

中,教育研究扮演着一个验证与反馈的作用,即对教育理论的描述进行

科学实践的操作,通过实践对教育理论的解释进行证伪,从而促进理论

的反思与重构,最后促进教育理论的发展。

4操作技能高原反应现象及主要原因。

答:(1)操作技能高原反应现象

操作技能高原反应现象是指在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中,练习到一定阶段

往往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它表现为练习曲线保持在一定的水平而

不再上升,或者甚至有所下降。但是,在高原期之后,练习曲线又会上

升,即表示练习成绩又可以有所进步。

(2)操作技能高原反应现象的主要原因

操作技能高原反应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①当练习成绩达到一定水平时,继续进步需要改变现有的活动结构和完

成活动的方式方法,而代之以新的活动结构和完成活动的新的方式方

法。旧的技能结构限制了人们按照新的方式组织动作。在没有完成改造

前,练习成绩会处于停顿甚至暂时下降的状态。

②经过较长时间的练习,学生的练习兴趣有所下降,甚至产生厌倦情

绪,或者身体疲劳等原因而导致练习成绩出现暂时停顿现象。高原现象

并不具有普遍性,也不能表明动作技能的掌握已临近学生身心发展的极

限,只要突破这一关,学习者获得的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创造性的成

果也往往发生在高原期之后。

二、论述(40*4)

1洋务学堂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答:(1)洋务学堂的历史意义

洋务学堂是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而逐渐开办的,大致上可分为外国语

(“方言”)学堂、军事(“武备”)学堂和技术实业学堂三类。作为洋务

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洋务活动所需要的翻译、外交、

工程技术、水陆军事等多方面的专门人才。其历史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①在培养目标上,洋务学堂以造就各项洋务事业所需的专门人才为目

标,属于提供专门训练的专科性学校。大多数洋务学堂都带有部门办学

的性质,是具体洋务机构的组成部分或附属单位,直接针对本部门和机

构的需要培养人才。这和传统学校培养科举入仕的人才有所不同。

②在教学内容上,洋务学堂以学习“西文”、“西艺”为主,课程多包括外

语、数学、格致、化学等一般性课程以及和各自专业相关的科学技术课

程,注意学以致用。区别于传统学校的经史义理和八股文章。

③在教学方法上,洋务学堂比较能按照知识的接受规律由浅入深、循序

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重视理解,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偏重死记硬背的传

统学风。注意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很多学校都安排有实践性课

程,有的还建立了实习制度,不完全把学生禁锢在书斋之中。

④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洋务学堂普遍制定有分年课程计划,确定了学制

年限,采用班级授课制,突破了传统的进度不一的个别教学形式。

(2)洋务学堂的局限性

洋务学堂是套种在传统封建教育体制边上的幼苗,植根于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土壤,难脱其桎梏和影响,表现出新旧杂糅的特点。其局限性

体现在:

①洋务学堂是洋务大臣各自为政办的,零星分散,缺乏全国性的整体规

划和学制系统。学校与学校间相互孤立,上下、同级之间没有形成规范

的程度标准,没有明确的界限和衔接关系。

②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总原则下,洋务学堂必然在传授西文西艺

的同时,不放弃四书五经的学习。

③洋务学堂为洋务大臣所举办,但洋务大臣也是封建官僚,因此,对洋

务学堂的管理也免不了封建官僚习气。从设置、招生、官员任命、经费

筹措到章程制定、馆舍设备的添置、学生的奖惩都要层层上报,奉旨行

事。洋务学堂在西学课程的教学和相关环节的管理上都依赖外人,洋人

往往挟以自重。因此,难免在薪给、聘期、人员去留等方面受其牵制,

影响学堂的正常办理。

概言之,洋务学堂以西方近代科技文化作为主要课程,在形式上也引入

了资本主义因素,初步具备了近代教育的特征。在它产生之初,并未有

意与科举为核心的旧教育体制对抗,甚至还乞求后者的容纳,但它产生

之后,逐渐动摇和瓦解了旧的教育体制,实际启动了近代中国教育改革

的进程。

2教育访谈应怎么提问和追问。

答:教育访谈如何提问与追问:

(1)在访谈时间安排好或访谈工作开始后,取得访谈对象的配合。告知

访谈对象研究情况,访谈对象了解研究的目的和他们贡献的重要性,使

访谈对象了解访谈,并对访谈感到适意。

(2)访谈人员和回答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方法是实事求是、有效,态度

友好但不能“好得像朋友似的”。确保回答者接受信任性信息,而不应受

到访谈问题威胁。如果回答者有问题,访谈人员必须知道值得深入探索

的方法及允许阐述的程度。除非回答人直接对题目作陈述及话题本身是

搜求信息的一部分,否则不应游离主题。

(3)应用在访谈中的资料收集方法应为访谈者有效把握,以使访谈的进

行不会受到干扰。访谈应准备好框架提纲,在友好和实事求是的气氛中

进行,以便获得有效的信息。如果可能,应对所作的回答的精确性予以

核实。

(4)访谈员应尽量与访谈对象的情感和观念相协调。个体必须自愿地正

确地作出充分的口头回答,访谈者必须能够识别理解错误和理解困难的

不同,当场作出决定,进行深入地了解。

(5)强调回答的真实性和建立初始核对。访谈人员要注意不可暗示,有

无优先应予考虑的回答,有争议性的问题应力求避免,直到适合的背景

和信赖的关系建立为止。

(6)错误的潜在原因

①回答者在回答中的某种倾向,产生“回答效应”。回答者可能缺乏回答

的动机,因受到访谈者的威胁,或者把自身理解为名人来回答,提供的

是社会上普遍接受的或专业上具有优先性的答案,而不涉及任何真实的

情感。

②访谈人员对访谈对象的消极影响。如果访谈人员在访谈中心神不宁、

居高临下地对访谈对象讲话,或者对访谈对象抱有成见就不能和访谈对

象建立和睦的关系。访谈人员应尽可能地与访谈对象相互配合,这样才

可能获得理想的答案。

③完成访谈的方法不合理。采访时间太长,会使回答者不堪劳累而感到

厌倦、疲惫,专业化的回答者的访谈时间可以稍长于普通回答者;访谈

过程不宜有其他人在场;采访地点应对双方都适宜、舒服而又方便。

3试比较孟子和荀子教育思想异同点。

答:孟子和荀子都是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二者的教育思

想既有共同之处,也存在各自的不同点。

(1)孟子和荀子教育思想的共同点

①在教育作用问题上,两者都重视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中的作用

孟子认为教育对个人的作用在于把人天赋的善端加以保持、培养、扩

充、发展,或把已经丧失的善端找回来,启发人们恢复天赋的善良本

性,使之成为道德上的“完人”。教育的社会作用是“行仁政”、“得民

心”。他认为好的政治既非完善的政治制度,也非高明的统治手段,而

是教育。教育通过讲明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等“人伦”规范,

提高民众的仁义道德水平与智慧、能力,形成良好的社会习俗,天下也

就“归仁”了。

荀子也高度重视教育的作用。他认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化性起

伪”的作用。他指出凡人可以通过“化性起伪”,改变自己的恶性、化恶

为善,而成为君子甚至是高尚人物。荀子主张的教育作用主要包含两个

方面:一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二是环境的作用,化性起伪是环境、教育

和个体努力的共同结果。

②在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上,两者都认为培养统治人才是教育的最高目

标,并且都认为道德教育是教育内容的重要方面

孟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所谓的“人伦”就是“父子有亲,君

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明人伦”的教育目的决定

了他的教育内容是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主体。孟子认为仁义礼智的基础就

是“孝悌”。以伦理道德为教育基本内容,以“孝悌”为伦理道德基础的教

育,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重要特点。荀子要求教育以培养推行理

法的“贤能之士”为教育目标,荀子整理“五经”为教育内容,与孟子“孝

悌”的教育内容一脉相承。

(2)孟子和荀子教育思想的不同点

①在人性论上存在分歧

孟子主张“性善论”,认为人人都先天具有仁义礼智四个“善端”。这四

个“善端”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因而人人皆可为尧舜。但仅有这些“善

端”是不够的,必须加以扩充,使之达到完善的境地,就可以成为圣

人。而由于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人们的“善端”受到破坏,心灵遭到“陷

溺”,就会成为小人、恶人。

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性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它完全排除任

何后天人为的因素。他认为与生俱来的本能是“性”,而后天习得者

为“伪”。荀子指出孟子所说的人性善,实质上是“伪”而不是“性”,他认

为人的本性是恶的,而人的善德是后天习得的。

②教学思想上的差异

孟子主张“内发”,而荀子倾向于“外烁”。在学与私的关系上,孟子强

调“思”,主张深造自得,专心致志;而荀子更提倡“学”。

③教学过程的认知区别

孟子将教学过程视为“存养”、“内省”、“自得”的过程,把它看成是发扬

人善性的过程,唯心主义的倾向较重;而荀子把教学过程看成是闻见、

知、行三个环节,强调学势要落到实践上,充分反映其唯物主义的思

想,具有较多的客观性。

以上是孟子与荀子两位教育家在教育思想上的相同与分歧。两者都有值

得我们吸收、发扬的可贵之处,对于他们各自的缺陷,我们应该取长补

短,借鉴吸收。

4课程本质的不同理解有哪些,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