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阿房宫赋》检测卷()20232024学年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20/00/wKhkGWWtpUWAKhi-AAHvfDXTCwE338.jpg)
![16.1《阿房宫赋》检测卷()20232024学年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20/00/wKhkGWWtpUWAKhi-AAHvfDXTCwE3382.jpg)
![16.1《阿房宫赋》检测卷()20232024学年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20/00/wKhkGWWtpUWAKhi-AAHvfDXTCwE3383.jpg)
![16.1《阿房宫赋》检测卷()20232024学年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20/00/wKhkGWWtpUWAKhi-AAHvfDXTCwE3384.jpg)
![16.1《阿房宫赋》检测卷()20232024学年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20/00/wKhkGWWtpUWAKhi-AAHvfDXTCwE33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16.1《阿房宫赋》检测卷()20232024学年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6.1《阿房宫赋》检测卷
一、选择类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A.①族秦者秦也②六王毕,四海一
B.①朝歌夜弦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①燕赵之收藏②可怜焦土
D.①辇来于秦②骊山北构而西折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可惜)
B.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C.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遮蔽)
D.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文中是指宫内的天气状况)
3.选出句式与“渭流涨腻,弃脂水也”(判断句)相同的一项()
A.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B.戍卒叫,函谷举
C.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D.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廊腰缦回,檐牙高啄缦:萦绕
B.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杳:昏暗
C.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妍:美丽
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以……为借鉴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文段一(秦始皇)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于是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①也。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丽山。发北山石椁,乃写蜀、荆地材皆至。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
卢生说始皇曰:“臣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类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则害于神。真人者,入水不濡,入火不爇,陵云气,与天地久长。今上治天下,未能恬淡。愿上所居宫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药殆可得也。”于是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乃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
(节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文段二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节选自《阿房宫赋》)
①天极、阁道、营室皆为星宿名。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类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
B.臣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类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
C.臣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类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
D.臣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类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苑,是古代帝王游玩、打猎的风景园林。上林苑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苑囿之一,位于长安郊外。
B.关中,指函谷关以东,泛指战国末期秦之故地;文中的“关中”与《鸿门宴》中的“欲王关中”同义。
C.幸,指帝王到达某地,也泛指封建时代皇帝亲临。这与文段二中“而望幸焉”的“幸”是同一意思。
D.媵,古代统治阶级嫁女时随嫁的人,也可能成为嫔、嫱。“妃嫔媵嫱”在文中指六国王侯的宫妃。
7.将《阿房宫赋》与《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关于阿房宫的记载进行比较阅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房宫赋》写阿房宫“覆压三百余里”,从《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来看,实际上阿房宫的规模并没有如此之大。
B.从《史记·秦始皇本纪》看来,秦始皇营建阿房宫,主要是因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并非全由于“秦爱纷奢”。
C.从《史记·秦始皇本纪》看来,秦始皇在位第三十五年开始营建阿房宫,至其死(不过两年)尚未建成,其名称也尚未确定。
D.从对比中,我们发现,关于建造阿房宫的原因、阿房宫的规模等二者的记载出入较大,我们应以《阿房宫赋》的记载为准。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
(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关题目。
①六国论
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太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秦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②六国论(节选)
苏辙
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若此,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有删减)
③阿房宫赋(节选)
杜牧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④谏逐客书(节选)
李斯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暴秦之欲无厌厌:满足
B.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与:亲近
C.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礼仪
D.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故事:旧事
10.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魏塞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
韩国、魏国阻挡在秦国(向东进攻)的要道上,掩护着崤山以东的国家
B.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
(秦国)没有对韩魏两国的顾虑,因为韩魏两国在秦国附近
C.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就能够在秦与韩魏之间保全自己的国家
D.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直到让秦国人能够趁虚而入来并吞了他们的国家,怎不令人悲哀啊
11.选出下列对课文《六国论》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文章开宗明义,起笔即提出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论点。在阐述这一论点的过程中,先用双重否定摒除了人们在分析战争成败时强调客观因素(“兵不利,战不善”)的浅陋之见,既而又运用设问,针对“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的论调进行了有力的驳解,从而使这一论断更加鲜明突出。
B.第二段大量使用对比论证的方法。秦之得、诸侯之失,祖父之艰难、子孙之不甚惜,秦之欲无厌、诸侯之地有限皆是对比论证。
C.在第二段充分论述赂秦之害的基础上,巧妙引用战国时期苏代(苏秦之弟)劝阻魏王时的一段话“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击中了秦欲难填的要害,形象地说明了赂秦必致灭亡的道理,从而有力地支持了本文的论点。
D.第三段总结齐国、燕国、赵国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贿赂秦国,并假设这三国如果反其道而行之,那么他们三国胜败存亡的命运就不能被轻易判定了。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2)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13.苏洵、苏辙认为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灭亡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阅读《阿房宫赋》(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1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辞楼下殿辞:辞别
B.辇来于秦辇:乘车
C.梳晓鬟也晓:通“小”
D.尽态极妍妍:娇媚
1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朝歌夜弦——“朝”“夜”,形容一天到晚。
B.鼎铛玉石——“鼎”“铛”,都是秦人使用的器皿。
C.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锱铢”“泥沙”,都形容细小。
D.文中六个“多于”都是用来形容阿房宫建筑的宏丽。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1.六国论
苏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安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间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读六国《世家》尝:曾经
B.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安:怎么
C.以三国委秦委:交给
D.以阴助其急阴:阴谋
18.下列引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魏塞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韩国、魏国阻挡在秦国(向东进攻)的要道上,掩护着崤山以东的国家。
B.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秦国)没有对韩魏两国的顾虑,因为韩魏两国在秦国附近。
C.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就能够在秦与韩魏之间保全自己的国家。
D.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直到让秦国人能够趁虚而入,并吞了他们的国家,怎不令人悲哀啊!
2.阿房宫赋(节选)
杜牧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谏逐客书(节选)
李斯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19.下列对3篇文言文(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国论》的“论”和《师说》的“说”都属于议论性文体。
B.《阿房宫赋》和课文《六国论》的结尾都有警醒当今统治者的意图。
C.李斯列举四位秦君重用“客”使国富强的事实,意在暗讽当今秦王轻视人才。
D.从李斯的话中可知,秦的富强还在于国君任用商鞅、范雎等人进行各种改革。
20.将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
21.苏辙、杜牧和课文《六国论》的苏洵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牧,字牧之,善属文。大和二年韦筹榜进士,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侍郎为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进谒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抵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其人,王佐才也。”是以复举贤良方正。刘从谏守泽路,何进滔据魏博,颇骄蹇不循法度。牧追咎长庆以来朝廷措置术,复失山东,钜封剧镇,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宰相李德裕素奇其才。会昌中,黠戛斯破回鹘,回鹘种落溃入漠南,牧说德裕不如遵取之,以为:“两汉伐虏,常以秋冬,当匈奴劲弓折胶,重马免乳,与之相校,故败多胜少。今若以仲夏发幽、并突骑及酒泉兵,出其意外,一举无类矣。”德裕善之。会刘稹拒命,诏诸镇兵讨之,牧复移书于德裕,以“成德军世与昭义为敌,王元达思一雪以自奋,然不能长驱径捣上党,其必取者在西面。今若以忠式、武宁两军益青州精甲五千、宣润弩手二千,道绛而入,不数月必覆贼巢。”俄而泽潞平,略如牧策。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至。少与李甘、李中敏、宋邧善,其通古今,善处成败,甘等不及也。牧亦以疏直,时无右援者。卒,年五十。初,梦书“皎皎白驹”字,或曰“过隙也”。俄而炊甑裂,牧曰:“不祥也。”乃自为墓志,悉取所为文章焚之。牧于诗,情致豪迈,人号为“小杜”,以别杜甫云。
(节选自《新唐书·杜牧传》,有删减)
乙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节选自杜牧《阿房宫赋》)
2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
B.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
C.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
D.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
2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隋朝始设进士科。元、明、清时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一甲为状元,二、三甲,分别为榜眼和探花。
B.贤良方正,是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唐宋沿用,设贤良方正科,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
C.锱铢,古代重量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的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
D.酒泉,西汉政府在河西走廊设置四郡,分别为张掖郡、酒泉郡、武威郡、敦煌郡,合称“河西四郡”,以酒泉郡设置最早。
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牧专注于治乱,反对藩王世袭,认为朝廷长庆年间以来对藩镇处置不当,又失去了山东地区,不能把重镇交给藩王。
B.杜牧在军事上见解独到,黠戛斯打败回鹘之后,他认为朝廷要吸取汉军常在秋冬攻击匈奴而败多胜少的教训,应在仲夏季节乘胜追击。
C.杜牧对作战形势判断准确,皇帝命令李德裕率兵征讨叛贼刘稹,杜牧对各方势力进行分析,判断不出几个月,一定会将刘稹剿灭。
D.杜牧临死之时,由梦境及甑裂之中感觉大限将至,自撰墓志铭,墓志铭写就,又拿出自己所撰的全部文章,对火焚之。
25.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2)其通古今,善处成败,甘等不及也。
26.根据甲文概括杜牧的品性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上(唐敬宗)自即位以来,欲幸东都,宰相及朝臣谏者甚众,上皆不听,决意必行,已令度支员外郎卢贞按视,修东都宫阙及道中行宫。……会朱克融、王庭凑皆请以兵匠助修东都。三月丁亥,敕以修东都烦扰,罢之,召卢贞还。
先是,朝廷遣中使赐朱克融时服,克融以为疏恶,执留教使。又奏“当道今岁将士春衣不足,乞度支给三十万端匹”;又奏“欲将兵马及丁匠五千助修宫阙”。上患之,以问宰相,欲遣重臣宣慰,仍索敕使。裴度对曰:“克融无礼已甚,殆将毙矣!譬如猛兽,自于山林中咆哮跳踉,久当自困,必不敢辄离巢穴。愿陛下勿遣宣慰,亦勿索敕使,旬日之后,徐赐诏书云:‘闻中官至彼,稍失去就,俟还,朕自有处分。时服,有司制造不谨,朕甚欲知之,已令区处。其将士春衣,从来非朝廷征发,皆本道自备。朕不爱数十万匹物,但素无此例,不可独与范阳。’所称助修宫阙,皆是虚语,若欲直挫其奸,宜云‘丁匠宜速遣来,已令所在排比供拟。’彼得此诏,必苍黄失图。若且示含容,则云‘修宫阙事在有司,不假丁匠远来。’如是而已,不足劳圣虑也。”上悦,从之。
……
上游戏无度,狎昵群小,善击球,好手搏,禁军及诸道争献力士又以钱万缗付内园令召募力士昼夜不离侧又好深夜自捕狐狸。
性复褊急,力士或恃恩不逊,辄配流、籍没;宦官小过,动遭捶挞,皆怨且惧。
十二月,辛丑,上夜猎还宫,与宦官刘克明、田务澄、许文端及击球军将苏佐明、王嘉宪、石从宽、阎惟直等二十八人饮酒。上酒酣,入室更衣,殿上烛忽灭,苏佐明等弑上于室内。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九》)
文本二: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节选自《阿房宫赋》)
27.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
禁军A及诸道B争C献力士E又以钱F万缗G付H内园I令J召募K力士L昼夜不离侧M又好深夜N自捕狐狸
28.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衣”,指春季穿的衣服,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春服既成”的“春服”含义相同。
B.“旬”,指十五日,与《聊斋志异·促织》中“旬余,杖至百”的“旬”含义相同。
C.“假”,指借用,与《荀子·劝学》中“假舆马者,非利足也”的“假”含义相同。
D.“爱”,指爱惜,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百姓皆以王为爱也”的“爱”含义不同。
2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敬宗决意去东都洛阳巡行,因此他不肯听大臣们的劝阻,早已派度支员外郎卢贞前往做准备工作。
B.朱克融请求派遣兵士和工匠帮助修补洛阳宫阙,可能借修补之事有所图谋,但被唐敬宗和裴度察觉。
C.裴度根据自己对朱克融的认识和判断,提出了应对其无礼行为的具体策略,并得到了唐敬宗的认可。
D.唐敬宗喜好狩猎,常和身边的力士一起游玩,最终在夜猎还宫,酒后酣睡之时,被苏佐明等人杀害。
3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患之,以问宰相,欲遣重臣宣慰,仍索敕使。
(2)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31.“文章合为时而著”,请结合文本一分析杜牧为何创作《阿房宫赋》。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节选自《阿房宫赋》杜牧)
3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辇来于秦()(2)缦立远视()
(3)齐楚之精英()(4)函谷举()
33.下列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戍卒叫,函谷举B.隗且见事
C.几世几年,剽掠其人D.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34.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盘盘焉,囷囷焉使留守焉
B.不敢言而敢怒而我美妾与马
C.独夫之心杳不知其所之也
D.多于九土之城郭将质之于烈
3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36.结合赋文的知识,赏析画线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节选自杜牧《阿房宫赋》)
乙
至秦有天下,始皇帝以诈力而并诸侯,自以为智术之有余,而禹、汤、文、武之不知出此也。于是废诸侯,破井田,凡所以治天下者,一切由于便利,而不耻于无礼。决坏圣人之藩墙,而以利器明示天下。故自秦以来,天下惟知所以求生避死之具,而以礼者为无用赘疣之物。何者?其意以为生之无事乎礼也苟生之无事乎礼则凡可以得生者无所不为矣呜呼此秦之祸所以至今而未息欤。
昔者始有书契,以科斗为文,而其后始有规矩摹画之迹,盖今所谓大小篆者。至秦而更以隶,其后日以变革,贵于速成,而从其易。又创为纸,以易简策。是以天下薄书符檄,繁多委压,而吏不能究,奸人有以措其手足。如使今世而尚用古之篆书简策,则虽欲繁多,其势无由。由此观之,则凡所以便利天下者,是开诈伪之端也。嗟乎!秦既不可及矣。苟后之君子欲治天下,而惟便利之求,则是引民而日趋于诈也。悲夫!
(节选自苏轼《始皇论》)
3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是一项是()
A.其意以为/生之无事乎礼也/苟生之无事乎礼/则凡可以得生者无所不为矣/呜呼/此秦之祸/所以至今而未息欤/
B.其意以为/生之无事乎礼也/苟生之无事乎礼则凡/可以得生者无所不为矣/呜呼/此秦之祸所以至今而未息欤/
C.其意以为生之无事乎礼也/苟生之无事乎礼/则凡可以得生者/无所不为矣/呜呼/此秦之祸所以至今而未息欤/
D.其意以为生之无事乎礼也/苟生之无事乎礼则凡/可以得生者/无所不为矣/呜呼/此秦之祸/所以至今而未息欤/
3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锱铢”,一两的四分之一为锚,二十四分之一为铢。“锱铢”喻指极微小的数量。
B.“南亩”,农田。南坡向阳,利于农作物生长,古人田土多向南开辟,故称“南亩”。
C.“篆书”,小篆、大篆的合称。后来为了书写方便,逐渐演变成隶书,称为“隶变”。
D.“所以”,原因。与《答司马谏议书》中的“故今具道所以”的“所以”意思相同。
3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牧用“使”字领起,连用六组句子构成排比,摆出一系列罪证,详尽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B.杜牧用“呜呼”一词领起全段,表现出他对历史教训的沉痛感触,加强感彩,起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作用。
C.苏轼认为,从秦开始,世人只懂得如何救生避死,而把礼看作是没有用的多余的东西。这个祸患延续至今没有平息。
D.两篇文章体裁和写作动机都相同,都是以史为鉴,借古讽今,表现出封建时代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时济俗的情怀。
40.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2)苟后之君子欲治天下,而惟便利之求,则是引民而日趋于诈也。
41.请分别概括节选部分杜牧和苏轼对秦之过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
牧,字牧之,善属文。第进士,复举贤良方正。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擢监察御吏,移疾分司东都,以弟顗病弃官。复为宣州团练判官,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
是时,刘从谏守泽路,何进滔据魏博,颇骄蹇不循法度。牧追咎长庆以来朝廷措置术,复失山东,钜封剧镇,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累迁左补阙、史馆修撰,改膳部员外郎。宰相李德裕素奇其才。会昌中,黠戛斯破回鹘,回鹘种落溃入漠南,牧说德裕不如遵取之,以为:“两汉伐虏,常以秋冬,当匈奴劲弓折胶,重马免乳,与之相校,故败多胜少。今若以仲夏发幽、并突骑及酒泉兵,出其意外,一举无类矣。”德裕善之。
会刘稹拒命,诏诸镇兵讨之,牧复移书于德裕,以“河阳西北去天井关强百里,用万人为垒,窒其口,深壁勿与战。成德军世与昭义为敌,王元达思一雪以自奋,然不能长驱径捣上党,其必取者在西面。今若以忠武、武宁两军益青州精甲五千、宣润弩手二千,道绛而入,不数月必覆贼巢。昭义之食,尽仰山东,常日节度使率留食邢州,山西兵单少,可乘虑袭取。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俄而泽潞平,略如牧策。历黄、池、睦三州刺史,入为司勋员外郎,常兼史职。改吏部,复乞为湖州刺史。逾年,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
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至。少与李甘、李中敏、宋邧善,其通古今,善处成败,甘等不及也。牧亦以疏直,时无右援者。从兄悰更历将相,而牧困踬不自振,颇怏怏不平。卒,年五十。初,牧梦人告曰:“尔应名毕。”复梦书“皎皎白驹”字,或曰“过隙也”。俄而炊甑裂,牧曰:“不祥也。”乃自为墓志,悉取所为文章焚之。牧于诗,情致豪迈,人号为“小杜”,以别杜甫云。
(节选自《新唐书》)
[乙文]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节选自《阿房宫赋》)
4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
B.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
C.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
D.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
4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隋朝始设进士科。元、明、清时,进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B.山东,古指崤山以东地区,泛指东方六国之地,本文指的是靖山以东地区。
C.仲夏,古历法习惯于把夏季分为孟夏、仲夏、季夏,由此可见,仲夏为夏季中间月份,即午月,一般也指农历五月。
D.吏部,是古代主管官员的官署。“吏”指文职官员。东汉始置吏曹,魏晋以后称吏部。隋唐、五代列为六部之首,长官称为吏部侍郎。
4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牧为人刚直坦率,不拘小节。博古通今,敢于纵论天下大事,善于剖析利弊,在官场上很少有人帮他,因而一生从未被重用。
B.杜牧对军事有独到的思考,黠戛斯打败回鹘之后,他认为朝廷要吸取汉军常在秋冬攻击匈奴而败多胜少的教训,应在仲夏季节乘胜追击。
C.杜牧颇有谋略,献计败敌。他献计给李德裕,分析王元达攻击的对象一定会在西面,建议取道绛州进军,最终泽州、潞州被平定。
D.杜牧临死之时,由梦境及甑裂之中感觉大限将至,自撰墓志铭,墓志铭写就,搜罗自己所撰文章,对火焚之,以致他的很多诗文失传于世。
4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河阳西北去天井关强百里,用万人为垒,窒其口,深壁勿与战。
(2)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3)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谏太宗十思疏》)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阿房宫赋(节选)
杜牧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过秦论(节选)
贾谊
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之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纪;百姓困穷,而主不收恤。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群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借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
故先王者,见终始不变,知存亡之由。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过也。
4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于在庾之粟粒庾:谷仓B.使六国各爱其人使:让,令
C.蒙罪者众蒙:蒙受D.二世之过也过:过错
47.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牧,号樊川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与同时期的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B.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极言细微。
C.四海,指天下、全国,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环绕。
D.公侯,古代指公爵与侯爵。《礼记》把爵位分为依次递减的公、侯、子、伯、男五等。
4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群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
B.自群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
C.自群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
D.自群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
49.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第一段夹叙夹议,点明正是由于秦统治者骄奢淫逸,滥用民力,致使农民揭竿而起。
B.甲文第二段转入议论,进一步指出六国衰亡和秦朝覆灭的根本原因都在于不能施仁爱民。
C.乙文指出秦二世比秦始皇更加暴虐无道,从而导致奸险欺诈之事纷起,天下人陷入苦难。
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既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也使说理更生动形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试题。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0.选择下列加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A.突兀(wù)水涡(wō)不霁(jì)何虹妃嫔媵(yìng)嫱
B.矗(zhù)立辇(niǎn)雷霆乍(zhà)惊鼎铛(dāng)玉石
C.逦迤(yǐlǐ)锱铢(zī)架梁之椽(chuán)直栏横槛(kǎn)
D.参差(cēncī)仓庾(yǔ)金块珠砾(lì)盘盘囷囷(jūn)
51.选出下列词语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复压缦立勾心斗角高低幂迷B.不暇鉴借春光溶溶明星荧荧
C.纷奢锱铢杳无音信直栏横槛D.帛褛骄固雷霆乍惊尽态极言
52.选出下列各句中各加线词语的意义古今都一致的一项()
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隔离天日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B.韩魏之经营燕赵之收藏齐楚之精英
C.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可怜焦土
D.秦人不暇自哀六王毕,四海一则足以拒秦
53.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线字的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
A.族秦者秦也辇来于秦B.朝歌夜弦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燕赵之收藏可怜焦土D.鼎铛玉石骊山北构而西折
54.选出句式与“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不相同的一项()
A.烟斜雾横,焚椒兰也B.戍卒叫,函谷举
C.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55.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线字解释不当的一项()
A.①六王毕(完了)②蜀山兀(光秃秃)③杳不知其所之也(远得不见踪影)
B.①直走咸阳(趋向)②廊腰缦回(萦绕)③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让)
C.①雷霆乍惊(突然)②而望幸焉(宠幸)③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让)
D.①缦立远视(长久)②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做)③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让)
56.选出加线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A.①杳不知其所之也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①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①辇来于秦②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D.①盘盘焉,囷囷焉②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57.选出符合课文原文的一项()
A.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B.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C.明星莹莹,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D.使天下之人,敢怒而不敢言。
58.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房宫赋》的是晚唐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杜牧,号樊川,为有别于杜甫,人称“小杜”,他与同时代另一大诗人李贺并称“小李杜”。
B.《阿房宫赋》借写阿房宫的兴亡,揭露了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并借古讽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以此讽谏当时统治者戒奢侈行仁政,与西汉贾谊的《过秦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C.赋是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特殊文体,源于《诗经》和《楚辞》,在表述方式上一般总是先极力铺陈描写,最后在篇末画龙点睛,揭示主旨。
D.词采华丽、节奏鲜明、气势酣畅是“赋”共同的特点,赋多用排比、对偶、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句式多为骈散相间,整散结合,长短不拘,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在这一点上,《阿房宫赋》堪称典范之作。
阅读下面的片断,回答问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①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②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③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④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节选自《阿房宫赋》)
59.选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
A.《阿房宫赋》的是晚唐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杜牧,号樊川,为有别于杜甫,人称“小杜”,他与同时代另一大诗人李贺并称“小李杜”。
B.《阿房赋》借写阿房宫的兴亡,揭露了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并借古讽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以此讽谏当时统治者戒奢侈行仁政,与西汉贾谊的《过秦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C.赋是一种介于的文和散文之间的特殊文体,源于《诗经》和《楚辞》,在表述方式上一般总是先极力铺陈描写,最后在篇末画龙点睛,揭示主旨。
D.词采华丽、节奏鲜明、气势酣畅是“赋”共同的特点,赋多用排比、对偶、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句式多为骈散相间,整散结合,长短不拘,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在这一点上,《阿房宫赋》堪称典范之作。
60.对文中加点的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锱铢:极为贵重的东西。②南亩:泛指农田。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国。④呕哑:难听的音乐。⑤独夫:孤单的人。⑧戍卒:指陈胜、吴广等起义者。⑦楚人:指刘邦。③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
A.①④⑤⑦B.②③⑥⑧C.①③⑤⑧D.②④⑥⑦
61.下列两句中,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6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6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句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三、情景默写
6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泼墨写意,粗笔勾勒,极言阿房宫占地广阔,阁楼高耸的句子是“,”。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宫室建筑的走势状态和结构的精致工巧的句子是“,”。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警醒当朝者不吸取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的句子是“,”。
6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以“”一句突出了阿房宫占地面积之广。
(2)《阿房宫赋》中写秦对六国“人”的贪奢,其中“,”身份显贵,却也离开故国,早晚唱歌奏乐,成为秦国的宫人。
(3)《阿房宫赋》中用“,”两句,以对偶句形式描写了秦人不珍惜剽掠而来的珍宝,宝物贱用,极显秦之“奢侈”。
6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挥霍无度的语句是“,”。
(2)《阿房宫赋》中,杜牧指出六国与秦都是自取灭亡,他认为“”,则六国能抵御强秦;“”,则秦可传递万世。
(3)《阿房宫赋》中将阿房宫的奢华与百姓的生活作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秦始皇的残暴。其中将阿房宫的钉子与百姓的粮食进行对比的两句是“,”。
参考解析: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中空导电粒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贡丸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燃油型带式烘干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微型镀金焊接式滤波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半自动平面浸焊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防水粉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虾料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电磁屏蔽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自行车吊线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纯水制备设备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作业设计)
- 30道医院妇产科医生岗位高频面试问题附考察点及参考回答
- 21中华文化-2023年中考英语新热点时文阅读
- 学校课程整体框架图
- 环境卫生学第二章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之叙事顺序与叙事节奏
- 环卫市场化运营方案PPT
- 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选型指南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PPT完整全套电子教学课件
- 会务服务投标技术方案
- 中国传统图案大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