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二)(人教海南版)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二)(人教海南版)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二)(人教海南版)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二)(人教海南版)_第4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二)(人教海南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人教海南版)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正确。每小题3分,共60分)1.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史实让我们认识到:要想避免灭亡的命运,一国之君应该“以德化民”。以下君王中做到了这点的是()A.周幽王 B.汉文帝 C.秦二世 D.周厉王2.下面漫画反映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其实施者对应正确的是()A.分封制——周武王 B.郡县制——秦始皇C.休养生息——汉高祖 D.“推恩令”——汉武帝3.“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材料评论的思想属于()A.道家 B.墨家 C.法家 D.儒家4.梁启超曾说:“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下列说法与梁启超的观点不一致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已有统一趋势 B.统一的脚步无法阻挡C.中国统一必须由秦来完成 D.无论谁统一,都顺应了历史的潮流5.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6.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下列关于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说法正确的是()①张骞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突出贡献②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③丝绸之路只对经济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④海上丝绸之路向西最远抵达朝鲜、日本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7.揭示历史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搭配不正确的是()A.铁器、牛耕的使用——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变革B.汉朝设西域都护——成为今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C.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民族交融的步伐D.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政权之间的交流8.海南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正在参观下图名胜。下列他们开展的主题实践活动中,最恰当的是()蔡伦纪念园A.寻访名人故里,领略纸史文化 B.纪念医圣诞辰,弘扬中医文化C.纪念凿空西域,感知丝路精神 D.公祭先祖轩辕,传承民族记忆9.下列史实,在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中不可能查阅到的是()A.秦统一六国 B.陈胜、吴广起义C.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D.华佗制成“麻沸散”10.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属性之一。下列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牧野之战②淝水之战③赤壁之战④涿鹿之战A.①②④③ B.①④③② C.③①②④ D.④①③②11.下表内容的共同作用是()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发展海外贸易蜀汉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A.加强对外交往 B.推动文化发展C.促进民族交融 D.巩固局部统一12.示意图简洁直观,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图是某校七年级学生江珊制作的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图的一部分,①处应该填的是()A.西晋 B.北魏 C.西汉 D.东晋13.洛阳博物馆展示了一枚金印,印面呈正方形,印刻“晋归义胡王”五个字,印钮是一头跪卧的骆驼。从印文看,是晋朝降服了胡王的意思。专家研究认为,印文中的“胡”应当是指晋武帝司马炎所封的匈奴首领。此印可以用来研究()A.西晋统一全国 B.晋武帝分封同姓王C.西晋“八王之乱” D.北方游牧民族内迁14.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居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这反映了()A.东晋已建立民主政权 B.司马睿与王导关系融洽C.南北大贵族实力雄厚 D.东晋的统治者爱惜人才15.《宋书》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材料反映的现象是()A.江南气候条件优越 B.江南地区得到开发C.江南生产技术先进 D.江南劳动力资源丰富16.春秋时,一些诸侯国开始设置县、郡管理地方,战国时商鞅在秦国确立县制;十六国时期,大量胡物胡俗在中原推广,北魏孝文帝推行全面汉化政策。这主要表明两位历史人物的活动()A.顺应了当时的时代潮流 B.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C.符合当时人民的利益 D.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17.《晋书》中写道:“乳酪养性,人无妒心。”魏晋时期,中原汉族改变了饮食习惯,大大增加了乳制品的摄入。这反映出()A.中原地区畜牧业繁荣 B.民族交融对饮食的影响C.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 D.佛教传播推动民族交融18.历史活动中,老师列出“三国鼎立”“十六国”“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这样一些历史资料进行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A.中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19.北朝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重要文献。该文献主要介绍了()A.江南的手工业技术 B.全国江河水道系统C.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D.北方农业生产经验20.下面两座石窟均开凿于北魏时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开凿较早,其佛像一般雄健可畏。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开凿较晚,其佛像则表现出更多的中原文化特征,姿态也变为温和可亲。出现上述不同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北魏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 B.孝文帝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政策C.佛教的传播和进一步盛行 D.雕刻工匠的审美观念存在差异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3小题,21题12分,22题14分,23题14分,共40分)2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推行的什么制度?材料中反映了诸侯对天子都有什么义务?(2分)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史记》(2)材料二中李斯对分封制持什么态度?为什么?他认为什么制度才是“安宁之术”?(3分)材料三初分十三州,假刺史印绶,有常治所。常以秋分行部,御史为驾四封乘传。到所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上,所察六条。(3)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材料三中表明汉武帝时推行了哪一制度?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举措还有哪些?(5分)(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归纳我国古代政治的发展趋势。(2分)22.(14分)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阶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期“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在北方边境主要与哪个少数民族战争不断?(2分)材料二八王之乱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往南方的即数以十万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2)根据材料二回答,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迁徙高潮形成于哪一时期?直接导致人口迁徙的原因是什么?(2分)材料三东晋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流民。有一部分流民继续南下,进入今天的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3)根据材料三,归纳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2分)材料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量南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彼此交往,他们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相互渗透,取长补短。(4)根据材料四,指出这一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哪些。为革除落后习俗,哪一政权进行了汉化改革?有什么影响?(6分)(5)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历史上民族间交流的方式有哪些。(2分)23.(14分)图片、史料、传记等能帮助我们研究中国的科技成就。依据下列信息,完成相关问题。【史书篇】(1)上面两幅图片之间有何关系?请写出图二著作的地位。(3分)【发明篇】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范晔《后汉书》(2)根据上面史料,指出蔡伦造纸的原料和优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