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_第1页
统编版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_第2页
统编版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_第3页
统编版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_第4页
统编版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论语·子罕》)

材料二: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论语·子罕》)

材料三: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论语·子罕》)(1)结合材料三,说说“韫椟而藏”在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一句体现了孔子的心情。(2)结合三则材料,分析孔子的“入仕观”。【答案】(1)把美玉藏在盒子里急迫(渴望)(2)①孔子具有强烈的入仕愿望。若能入仕,有人任用,孔子还是十分急迫想入仕,推行自己的主张。②孔子入仕有其原则。天下有道,明君任用就做官;天下无道则退隐。所以面对“凤凰不出现、黄河不出图”这样无盛世无圣王的社会现状,孔子流露出无法入仕的悲叹。【解析】【分析】(1)“韫”意为藏,“椟”即盒子,“韫椟”即把东西收藏在盒子里,结合“有美玉于斯”可知把美玉藏在盒子里,而“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体现了一种急迫心情。(2)本题中,根据“我待贾者也”可品味出孔子的愿望是出仕为官;根据材料一又知孔子入仕有其原则,但“吾已矣夫”“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可见孔子流露出无法入仕的悲叹。故答案为:⑴把美玉藏在盒子里急迫(渴望)⑵①孔子具有强烈的入仕愿望。若能入仕,有人任用,孔子还是十分急迫想入仕,推行自己的主张。②孔子入仕有其原则。天下有道,明君任用就做官;天下无道则退隐。所以面对“凤凰不出现、黄河不出图”这样无盛世无圣王的社会现状,孔子流露出无法入仕的悲叹。【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与在理解句子含义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再结合语段分析人物语言透露的心理因素。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和筛选文本信息并概括内容,考生要注意抓住文本中描写相关事件人物的语句,然后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参考译文】材料一:孔子说:“凤凰不飞来了,黄河也没有图画出来了,我这一生大概是要完了吧!”(《论语·子罕》)材料二:孔子说:年轻的后辈是值得寄予厚望的!怎么能知道后来人的将来不如今日呢?一个人到了四五十岁仍无所成就而不被人知,那他就不会使人产生敬仰和没有大望了!(《论语·子罕》)材料三:子贡说:“这里有一块美玉,是把它收藏在柜子里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卖掉呢??”孔子回答说:“要卖,要把它卖了啊。我是等待着那些识货的人来,等到那些真正认得美玉的人来买啊。”(《论语·子罕》)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审琦字仲宝,其先辽西人,后徙家洛阳。汉乾佑初,隶周祖帐下,性纯谨,甚亲任之。从平李守贞,以功署厅直左番副将。世宗召禁军诸校宴射苑中,审琦连中的,世宗嘉之,赏赍有加。俄领勤州刺史。亲征淮南,舒州坚壁未下,诏以郭令图领刺史,命审琦及司超以精骑攻其城,一夕拔之,擒其刺史,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令图既入城,审琦等遂救黄州,数日,令图为舒人所逐。审琦选轻骑衔枚夜发,信宿①至城下,大败舒人,令图得复还治所。从征李筠,为御营前洞屋都部署,为飞石所伤,车驾临视。建隆②二年,出为忠正军节度。在镇八年,为政宽简。所部邑令以罪停其录事吏,幕僚白令不先咨府,请按之。审琦曰:“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闻者叹服。审琦重厚有方略,尤善骑射。镇寿春,岁得租课,量入为出,未尝有所诛求。素不能饮,尝侍宴,太祖酒酣仰祝曰:“酒,天之美禄;审琦,朕布衣交也。方与朕共享富贵,何靳之不令饮邪?”祝毕,顾谓审琦曰:“天必赐卿酒量,试饮之,勿惮也。”审琦受诏,饮十杯无苦。自此侍宴常引满,及归私家即不能饮,或强饮辄病。开宝二年,从征太原,为御营四面都巡检。三年,改镇许州,赐甲第,留京师。太祖尝召审琦宴射苑中,连中的,赐御马、黄金鞍勒。六年,与高怀德并加同平章事。七年,卒,年五十。初,审琦暴疾,不能语,帝亲临视,及卒,又幸其第,哭之恸。赐中书令,追封琅琊郡王,赙赠加等。葬日,又为废朝。(节选自《宋史·王审琦传》,有删改)【注释】①信宿:连宿两夜,也表示两夜。②建隆:北宋宋太祖开国年号。(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B.

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C.

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D.

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衔枚指古代行军时,士卒口中衔着形状如筷子的器具,防止喧哗,以免被发觉。B.

出是指京官因获罪被贬谪到地方任职,如自居易《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C.

布衣交,指贫贱之交,也指有地位的人与平民的交往,布衣是古代平民的衣着。D.

赙赠是指古代死者的上司及亲戚朋友拿出钱财帮助丧家办理丧事的习俗。(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王审琦历仕多朝,深受宠信。他曾经先后在后汉、后周、北宋任职,多被委以重任。作战受伤,皇上亲自探望;去世时,皇上亲临其家吊唁。B.

王审琦擅长骑射,不喜饮酒。周世宗、宋太祖都曾在苑中宴射,请他表演射箭,他连连中的,受到丰厚赏赐;身为武将,他酒量很好,但一向不喜饮酒。C.

王审琦能征善战,不避危险。他曾带领精骑一夜打下舒州城,之后又神速回师救援郭令图,立下奇功;征讨李筠时,他亲自上阵,被飞石击伤。D.

王审琦为政宽简,体恤百姓。他辖区内的县令不向他请示就擅自处理他手下的官吏,王审琦不但不生气反而嘉许;征收租税从不过分,够用即可。(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世宗召禁军诸校宴射苑中,审琦连中的,世宗嘉之,赏赍有加。俄领勤州刺史。②初,审琦暴疾,不能语,帝亲临视,及卒,又幸其第,哭之恸。【答案】(1)C(2)B(3)B(4)①世宗召集禁军各位校官在园林中饮宴射猎,王审琦连连中的,世宗称赞他,大加赏赐。不久兼任勤州刺史②当初,王审琦突患重病,不能说话,皇帝亲自前来探望,等到王审琦去世后,又到他的宅第,为他哭得很哀痛。【解析】【分析】(1)本题中,首先把句子放回文本,理解其大意。“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这句话的意思是,五代以来,诸侯强横,县令不能够独断管理县里的事。现在天下平定,我有幸忝任藩镇,而我管辖的县令能够清除狡诈的官吏,确实是值得嘉奖的,为什么要查办他呢?然后依据标志性的词进行排除。画线句子中,“令宰”是名词,指县令,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再比较C、D两项,“藩维”是一个词,是指边防要地,这里指藩镇,在句中做“守”的宾语,故其后应断开,排除D项。故选C。(2)B项,“因获罪被贬谪到地方任职”不正确。“出”是京官外任,也特指出任,不一定是因获罪被贬谪。故选B。(3)B项,“他酒量很好”错。从文中“素不能饮”“及归私家即不能饮,或强饮辄病”可看出他酒量不好。故选B。(4)本题中,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①“宴射苑中”,状语后置;“嘉”,称赞;“赏赍”赏赐;“俄”,不久;“领”,兼任。②“暴疾”,突患重病;“语”,说话;“幸”,皇帝到某处;“其”,代词,他的;“第”,宅第;“之”,代词,他;“恸”,哀痛。故答案为:⑴C;⑵B;⑶B;⑷①世宗召集禁军各位校官在园林中饮宴射猎,王审琦连连中的,世宗称赞他,大加赏赐。不久兼任勤州刺史②当初,王审琦突患重病,不能说话,皇帝亲自前来探望,等到王审琦去世后,又到他的宅第,为他哭得很哀痛。【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句尾,可在此后断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参考译文】

王审琦字仲宝,他的祖先是辽西人,后来把家迁到洛阳。后汉乾祐初年,王审琦隶属周太祖帐下,本性纯良谨慎,(周太祖)很亲近信任他。跟从太祖平定李守贞,因功暂任厅直左番副将。世宗召集禁军各位校官在园林中饮宴射猎,王审琦连连中的,世宗称赞他,大加赏赐。不久兼任勤州刺史。皇帝亲自征伐淮南,舒州加固营垒攻不下来,下诏让郭令图兼任刺史,命王审琦率精锐的骑兵攻城,一晚上攻了下来,擒获舒州刺史,获得铠甲武器军需储备数十万。郭令图入城后,王审琦等人就去救援黄州,几天后,郭令图被舒人驱逐。王审琦挑选轻装的骑兵连夜衔枚出发,两夜行军到达舒州城下,大败舒人,郭令图得以又回到治所。王审琦跟从皇帝征讨李筠,任御营前洞屋都部署,被飞石击伤,皇帝亲自前来探视。建隆二年,出京任忠正军节度使。在地方做官八年,为政宽和简明。辖区内县令因犯罪而停了王审琦的录事吏的职,幕僚报告说县令不先征求府官意见,请求查办县令。王审琦说:“五代以来,诸侯强横,县令不能够独断管理县里的事。现在天下平定,我有幸忝任藩镇,而我管辖的县令能够清除狡诈的官吏,确实是值得嘉奖的,为什么要查办他呢?”听到这些话的人都赞叹佩服。王审琦为人稳重温厚有谋略,尤其擅长骑射。镇守寿春时,每年收得的租税,量入为出,从未有过额外索求。王审琦一向不能饮酒,曾经陪侍皇帝用宴,太祖酒酣后仰天祷告道:“酒,是天赐好礼;审琦,是我的布衣之交。正与我共享富贵,为什么吝惜不让他饮酒呢?”祷告完毕,回头对王审琦说:“上天一定会赐给你酒量,试着喝,不要怕。”王审琦接受诏命,喝下十杯酒也不感到痛苦。从此陪宴常常斟满酒杯,等到回到家里就不能喝了,有时勉强喝了就会生病。开宝二年,跟从宋太祖征讨太原,任御营四面都巡检。开宝三年,改为镇守许州,皇上赐给他豪宅,留在京师。太祖曾经召王审琦在园林中饮宴射猎,王审琦连连中的,皇上赐给他御马和黄金装饰的马具。开宝六年,与高怀德一同加任同平章事。开宝七年,王审琦去世,终年五十岁。当初,王审琦突患重病,不能说话,太祖亲自探望,等到王审琦去世后,又到他的宅第,为他哭得很哀痛。赐中书令,追封为琅琊郡王,赐钱办丧事待遇加等。下葬那天,又为他取消朝会。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柳宗元

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仲尼可学不可为也。学之至,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仲尼岂易言耶?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瞋目闭口耶?

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大路将疾驰也。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调其六辔,中道之行大都,舍是又奚师欤?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如此,无世俗累而有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宗元白。

(选自《柳宗元集》,有删节)(1)对下列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行且求中以益己

益:充实

B.

吾子无以韩责我

责:指责C.

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

攻:加固

D.

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

爱:吝啬(2)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

B.

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C.

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

D.

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柳宗元在《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文章中也明确表达了不愿意担任老师的意思。B.

柳宗元认为自己无法成为孔子那样的老师,只是希望能成为马融、郑玄那样的章句师。C.

柳宗元认为自己学问不够,又不像韩愈那样胆大,所以一直不愿意担任别人的老师。D.

如果有人来请教关于“言道、讲古、穷文辞”的问题,柳宗元还是愿意答疑解惑。(5)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严生老师的原因。【答案】(1)B(2)B(3)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薄的世人所嘲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不足以承担了。(4)B(5)自己不愿承担老师之名,实际才能不足以做老师,可以相互学习。【解析】【分析】(1)B项,责,句中不是指责的意思,而是指“要求”;译文为:你不要用韩愈要求我。故选B。(2)项,其,指示代词,指代“老师”;译为:我避开的是老师的名头,担忧的是老师的内在;B项,其,语气副词,表希望语气;译为:希望你详细地阅读它们,我的认识和看法都在其中;C项,其,指示代词,那样;译为:当今世间有不少这样的老师,我幸而不是那样的人;D项,其,指示代词,那,译为:我所拒绝的是老师弟子的名头,不敢接受那师生的礼仪;故选B。(3)本题注意:“若乃”是固定词组,可理解为“至于”;薄世,浮薄的世人;脆,懦弱;怯,胆怯;当,担当。译为: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薄的世人所嘲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不足以承担了。(4)B项,柳宗元“只是希望能成为马融、郑玄那样的章句师”,说法错误;原文说,“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意思是:当今世间有不少(马融、郑玄)这样的老师,我幸而不是那样的人;故选B。(5)《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是柳宗元给严秀才的一封回信,属书信文体,细读全文,理清层次:第①段,写自己拒绝做严秀才老师的原因之一“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不愿承担老师之名;第②段写自己拒绝做严秀才老师的原因之二“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实际才能不足以做老师;第③段写自己拒绝做严秀才老师的原因之三“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可以互相学习。由此,我们概括作者拒绝做严生老师的原因:自己不愿承担老师之名,实际才能不足以做老师,可以相互学习。故答案为:⑴B;⑵B;⑶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薄的世人所嘲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不足以承担了。⑷B;⑸自己不愿承担老师之名,实际才能不足以做老师,可以相互学习。【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2)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与辨析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重识记,积累,掌握文言18个虚词的常规用法;当然也可以借助语境或利用教材所学作迁移联想等来推断词义。(3)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4)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5)此题考查把握文章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一要注意从原文中寻找对应信息,二要认真比较,不漏过任何字眼。命题者往往在转述中变换一些信息对答题者进行干扰,故解答这类题重在细心。【参考译文】

尊敬的严秀才:我收到了你的来信,说要拜我为师,还批评我写的《师友箴》和《答韦中立书》两篇文章,想改变我不为人师的心志,准备委屈自己做我的弟子。举凡我所写的那两篇文章,那最终主旨没有不同。我避开的是老师的名头,担忧的是老师的内在,老师的内在一天也不能忘记。我聊且作歌来规劝自己,做事遵循自己内心来充实自己,小心翼翼地不敢闲散,还不敢自以为有可以在他人面前为师的资质。如果是个名人,将要被刻薄的世人讥笑辱骂,我脆弱胆怯,更加不能承受。内在的实力不足以为师,外来的笑骂不能够承受,众人即使真诚地逼迫我为师,我对你怎么办呢?说内在的重要性,我的两篇文章中都是,希望你详细地阅读它们,我的认识和看法都在其中。

你所说的仲尼的说法,难道容易吗?仲尼是可以学习但是不能跟着做的。为学到了极高的境界,这就是又一个仲尼;没有到达极高的境界却要像仲尼那样去为师,就如同宋襄公酷爱称霸因而使得国家败亡,最终中箭死去。仲尼哪里是那么容易做的呢?马融、郑玄,这两个人仅仅是不能通达大义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老师。当今世间有不少这样的老师,我幸而不是那样的人。你想成为那样的人,那就高兴地寄希望于你了。如果是在言说道理、讲解古事、穷究文辞上来做老师的话,本来就是我们所做的。我的才能与胆量比不上韩退之,所以不愿意为人师。人的认识是有相同有不同的,你不要用韩愈要求我。如果说我拒绝了千百个人,实际上又不是这样的。我所拒绝的是老师弟子的名头,不敢接受那师生的礼仪。如果是在言说道理、讲解古事、穷究文辞上有人来请教我的,我难道曾经怒目闭口过吗?

你的文章非常流畅旷远,那气势有如开了一条大道将要快马加鞭。加固车子,喂肥骏马,加长鞭子,协调好六根缰绳,顺着脱离边邪,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前行直通大都,除了这个哪里还要拜师呢?急于与懂得道理的人商量且拷问诸多古事,老师是不缺少的。希望你常来,我可以整天与你谈说,不敢疲倦,不敢吝啬,不敢放肆。假如去除师生的名头,保全师生的实际,用有余的交换不足的,也可以交换着做对方的老师了。这样的话,没有世俗的师生之累又对自己有益处,从古到今没有喜好道理却回避这个的。柳宗元回复。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于六律,六律为万事根本焉。

其于兵械尤所重,故云“望敌知吉凶,闻声效胜负”,百王不易之道也。

兵者,圣人所以讨强暴,平乱世,夷险阻,救危殆。自含齿戴角之兽见犯则校,而况于人怀好恶喜怒之气?喜则爱心生,怒则毒螫加,情性之理也。

昔黄帝有涿鹿之战,以定火灾;颛顼有共工之陈,以平水害;成汤有南巢之伐,以殄夏乱。递兴递废,胜者用事,所受于天也。

自是之后,名士迭兴,晋用咎犯,而齐用王子,吴用孙武,申明军约,赏罚必信,卒伯诸侯,兼列邦土,虽不及三代之诰誓,然身宠君尊,当世显扬,可不谓荣焉?岂与世儒暗于大较,不权轻重,猥云德化,不当用兵,大至君辱失守,小乃侵犯削弱,遂执不移等哉!故教笞不可废于家,刑罚不可捐于国,诛罚不可偃于天下,用之有巧拙,行之有逆顺耳。

夏桀、殷纣手搏豺狼,足追四马,勇非微也;百战克胜,诸侯慑服,权非轻也。秦二世宿军无用之地,连兵于边陲,力非弱也;结怨匈奴,絓祸于越,势非寡也。及其威尽势极,闾巷之人为敌国,咎生穷武之不知足,甘得之心不息也。

高祖有天下,三边外畔;大国之王虽称蕃辅,臣节未尽。会高祖厌苦军事,亦有萧、张之谋,故偃武一休息,羁縻不备。

历至孝文即位,将军陈武等议曰:“南越、朝鲜自全秦时内属为臣子,后且拥兵阻阨,选蠕观望。高祖时天下新定,人民小安,未可复兴兵。今陛下仁惠抚百姓,恩泽加海内,宜及士民乐用,征讨逆党,以一封疆。”孝文曰:“朕能任衣冠,念不到此。会吕氏之乱,功臣宗室共不羞耻,误居正位,常战战栗栗,恐事之不终。且兵凶器,虽克所愿,动亦秏病,谓百姓远方何?又先帝知劳民不可烦,故不以为意。朕岂自谓能?今匈奴内侵,军吏无功,边民父子荷兵日久,朕常为动心伤痛,无日忘之。今未能销距,愿且坚边设候,结和通使,休宁北陲,为功多矣。且无议军。”故百姓无内外之徭得息肩于田亩天下殷富粟至十余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

太史公曰:文帝时,会天下新去汤火,人民乐业,因其欲然,能不扰乱,故百姓遂安。自年六七十翁亦未尝至市井,游敖嬉戏如小儿状。孔子所称有德君子者邪!(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律书》)(1)对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卒伯诸侯,兼列邦土

伯:称霸

B.

遂执不移等哉

等:同样C.

刑罚不可捐於国

捐:捐献

D.

朕常为动心伤痛

动心:不安(2)下列各组词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喜则爱心生,怒则毒螯加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B.

大至君辱失守,小乃侵犯削弱

乃有所不得已也C.

因其欲然,能不扰乱,故百姓遂安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D.

孔子所称有德君子者邪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3)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帝王制定事则,建立法度,确定万物的度数和准则,一切都遵照六律,六律是万事万物的根本。B.

不可挽救的世儒不明大势,不权轻重,强调不用武力,结果国家削弱,甚至君亲受辱,国土失守。C.

夏桀、殷纣、秦二世灭亡原因是贪婪之心不知停息;汉文帝因固守高祖“知劳民不可烦”的经验,贻误战机,未能统一疆土。D.

司马迁认为文帝能顺应民意,使百姓安心生产,百姓安不思乱,汉文帝堪称孔子赞美的那种有德君子。(4)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故百姓无内外之徭得息肩于田亩天下殷富粟至十余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兵者,圣人所以讨强暴,平乱世,夷险阻,救危殆。②会高祖厌苦军事,亦有萧、张之谋,故偃武一休息,羁縻不备。【答案】(1)C(2)A(3)C(4)故百姓无内外之徭/得息肩于田亩/天下殷富/粟至十余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5)①军队,是圣人用来讨伐强暴,平定乱世,夷除险阻,挽救危险局面的。②正赶上高祖(已经)为军事行动感到厌倦苦恼,也是(由于)有萧何、张良的计谋,所以决定停止武力征伐,专心休养生息,(采取笼络政策)对他们稍加约束,(使他们没有异心)而不加防备。【解析】【分析】(1)C项,“捐”解释为“捐献”有误,应解释为“舍弃、抛弃”,句子翻译为:国家不可抛弃刑罚。C错误。故选C。(2)A项,两个“则”都是表对举,可译为“就……就”。B项,第一个“乃”副词,表“就”;第二个“乃”,判断动词,“就是”。两句意义用法不相同;。C项,第一个“因”介词,依照、顺着;第二个“因”,介词,通过、经由。两句意义用法不相同。D项,第一个“所”,助词,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第二个“所”,助词,与“为”连用,表被动。两句意义用法不相同。故选A。(3)C项,“汉文帝因固守高祖‘知劳民不可烦’的经验,贻误战机,未能统一疆土”分析有误,由原文“又先帝知劳民不可烦,故不以为意。朕岂自谓能?今匈奴内侵,军吏无功,边民父子荷兵日久,朕常为动心伤痛,无日忘之。今未能销距,愿且坚边设候,结和通使,休宁北陲,为功多矣。且无议军”可知,汉文帝因固守高祖‘知劳民不可烦’的经验,他希望能坚守边防,派遣使者,缔盟结好,使北部边陲得到休息安宁而不是派兵去征讨南越和朝鲜。他这样做使得天下和平安乐了很长时间。C错误。故选C。(4)“百姓无内外之徭”意思是百姓内外都无徭役,表意完整,应断句;“天下殷富”句意完整,单独成句,在“天下”前与“富”后断句;“鸣鸡吠狗”与“烟火万里”是在叙述天下太平的景象,说的两个方面,应在“鸣鸡”“烟火”之前断句;“可谓”,一般用在一句话开始,意思是可称得上,在“可谓”前断句。综上这段话断句为“故百姓无内外之徭/得息肩于田亩/天下殷富/粟至十余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这段话翻译为:所以百姓内外都无徭役,在田亩中使肩头得到休息(以致力于农事),致使天下殷实富足,一石粮食达到了只值十余文钱的价格,国内鸡鸣狗吠相闻,飘着炊烟的家户绵延万里,可以称得上是一片和平安乐的景象呀!(5)本题翻译赋分点:①“兵者,圣人所以讨强暴”,判断句;“兵”,军队;“所以”,用来……的(工具);“夷”,使……平。②“会”,恰逢;“苦”,苦于,为……所苦;“偃”,停止,偃息;“休息”,休养生息;“羁縻”,拘束,约束。故答案为:⑴C;⑵A;⑶C;⑷故百姓无内外之徭/得息肩于田亩/天下殷富/粟至十余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⑸①军队,是圣人用来讨伐强暴,平定乱世,夷除险阻,挽救危险局面的。②正赶上高祖(已经)为军事行动感到厌倦苦恼,也是(由于)有萧何、张良的计谋,所以决定停止武力征伐,专心休养生息,(采取笼络政策)对他们稍加约束,(使他们没有异心)而不加防备。【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2)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与辨析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重识记,积累,掌握文言18个虚词的常规用法;当然也可以借助语境或利用教材所学作迁移联想等来推断词义。(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4)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5)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参考译文】

帝王掌握事态,建立法纪,对物品进行度量,确定准则,一概要承受六律的控制,六律是万事万物的根本呀。

六律对于兵家尤其重要,所以说“两军相遇望见敌阵上的云气、日晕就可以知道出师的吉凶,军中的太师应用律听到军声就能够占验交战的胜负”,这是无论哪一个君王都不能改变的法则。

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时,吹动音律探听声气,从孟春一直推算到季冬,和纣王的暴虐酷急相应是兼有很重的杀气,在五音中武王是崇尚军中和协士卒同心的宫音。同声气的事物互相依从,这是万物的自然现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

军队,是圣人用来讨伐强暴势力、平定混乱的社会局面、铲除艰难险阻、挽救国家危亡局面的工具。连口含利齿头戴犄角的野兽受到外物的侵犯,尚且要与它角力抵抗,更何况人还怀抱有好恶喜怒的意气呢?喜欢就会产生爱心,愤怒就会施加暴力,这是情性中的自然道理。

从前黄帝发动了涿鹿地区的战斗,来平定五行中属火的灾难;颛顼摆布下对共工氏的战阵,来消除五行中属水的危害;成汤发动了使桀逃奔到南巢山去的攻伐,来灭绝夏代的暴乱。(动用武力)一个时期兴盛一个时期废弃,胜利的人掌管国家权力,他的权力是从上天那里接受下来的。

从此之后,有名的武士更迭兴起,晋国任用咎犯(狐偃,亦即胥臣),而齐国任用王子成父,吴国任用孙武,申明军事行动的规范,赏罚措施必守信用,终于称霸诸侯,兼并了列国的封土,虽说比不上三代时期由天子发布诰令誓命所给予的封赏,然而自身得到宠荣,国君受到尊重,在当世名声显扬,能说不荣耀吗?难道和社会上的儒生不明大法大理,不权衡利害得失,苟且地宣言道德教化,说不应当动用武力,大至君主受辱国家失守,小则受到侵犯国家削弱,仍然是固执己见不加变通的情况能够等同吗!所以家庭不能够废掉教鞭,国家不能够捐弃刑罚,天下不能够偃息诛伐,只是武力动用起来计谋上有巧妙笨拙,施行起来有顺从还是违反正义原则的不同罢了。

夏桀王、殷纣王能赤手空拳与豺狼搏斗,光脚追赶四匹马拉着的车,勇力并不弱;身经百战都能取得胜利,使得诸侯对他们恐惧服从,权势是不轻的。秦二世把军队驻扎在不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在边界上连接着大量兵员,力量是不弱的;和匈奴结有深怨,被於越的祸患所碍,势力不算寡弱。等到他威权耗尽势力疲极,闾巷中的平民也成了相当于自己敌对国家一样的势力。罪过就是产生于他们穷兵黩武不知止足,嗜好贪婪之心永不停息。

高祖统一天下后,三方边境都有外族叛乱;诸侯大国的封王虽称为天子的屏藩辅佐,但他们并没有尽到做臣属的礼节。正赶上高祖(已经)为军事行动感到厌倦苦恼,也是由于有萧何、张良的计谋,所以决定停止武力征伐,专心休养生息,(采取笼络政策)对他们稍加约束,(使他们没有异心)而不加防备。

直到孝文帝即位,将军陈武等建议说:“南越、朝鲜自从秦朝统一时内属为臣子,后来又拥有军队据守在险要地带,时时想动身进取而密切观望。高祖时天下刚刚平定,人民刚刚得到一点安宁,没有能再次兴兵去讨伐他们。如今陛下以仁德、惠爱抚治百姓,恩泽及于整个天下,应该趁着士卒民众乐于为陛下所用的机会,讨伐叛逆的党徒,来统一疆土。”孝文帝说:“朕能够承担天子的重任,从来没有想到这些。赶上吕氏作乱,功臣和宗室共同认为让我登位不算是羞耻,阴差阳错使我得了皇帝的正位,我常战战兢兢,特别不安,唯恐国事不能有个好的终结。况且军事装备是凶恶的器械,虽然能够达到所设想的愿望,动用起来也是有耗费的弊病,又怎能避免得了百姓抛家离业远方征讨?先皇帝知道劳乏的百姓不可去烦扰,所以不能把动用军队作为一种意愿。我怎么可以自己逞强称能?如今匈奴入侵内地,军官士吏御敌没有功劳,边境上民众中的父子们扛着武器守候日子已经很长,我常常为此不安和伤痛,没有一天能够忘记。如今既不能销毁兵器,长守安定,但愿暂且坚守边防,远设斥候,派遣使者,缔盟结好,使北部边陲得到休息安宁,这样做的功劳就是很多了。暂且不可再议论动用军队的事了”。所以百姓内外都无徭役,在田亩中使肩头得到休息(以致力于农事),致使天下殷实富足,一石粮食达到了只值十余文钱的价格,国内鸡鸣狗吠相闻,飘着炊烟的家户绵延万里,可以称得上是一片和平安乐的景象呀!

太史公说:文帝时,赶上天下刚从水火中解脱出来,人民安心生产,顺着他们的意愿,能不受到战事扰乱,所以百姓都很安定。即便六七十岁的老翁也未曾到过集市之中,游玩嬉戏起来像个孩子一样。这就是孔子所称道的有德君子吧!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少举进士。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而进于上。”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

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上书举季弟纁自代,时议不以为私。转右补阙,而纁代为御史。元和元年,宰相杜佑子从郁为补阙,贯之持不可,寻降为左拾遗。复奏:“拾遗、补阙虽品不同,皆是谏官。父为宰相,子为谏官,若政有得失,不可使子论父。”改为秘书丞。新罗人金忠义以机巧进,至少府监,荫其子为两馆生。贯之持其籍不与,曰:“工商之子,不当仕。”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讨吴元济也,贯之请释镇州,专力淮西,且言:“陛下岂不知建中事乎?始于蔡急而魏应也,齐、赵同起,德宗引天下兵诛之,物为殚屈,故朱泚乘以为乱。此非它,速于扑灭也。今陛下独不能少忍,俟蔡平而诛镇邪?”时帝业已讨镇,不从。终之,蔡平,镇乃服。初,讨蔡,以宣武韩弘为都统,又诏河阳乌重胤、忠武李光颜合兵以进。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税进取今若置统督复令二帅连营则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亦不从后四年乃克蔡皆如贯之策运。

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贯之曰:“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不涉旬,出为湖南观察使。后罢为太子詹事,分司东都。穆宗立,即拜河南尹,以工部尚书召。未行,卒,年六十二,诏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贞。(据《旧唐书》《新唐书》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实举笏示所记曰

笏:笏板

B.

然是后竟不迁

迁:升官C.

其事遂寝

寝:睡觉

D.

宿深衔之

衔:怀恨(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

骤以其语告于贯之

贪于财货,好美姬C.

俟蔡平而诛镇邪

封府库,而待将军至D.

后四年乃克蔡

臣乃敢上壁(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韦贯之坚持原则,不御私情。上书推荐弟弟韦代替自己做监察御史,当时人们并不认为他偏私;宰相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却两次上奏,致使杜从郁的官职一降再降,做了秘书丞。B.

韦贯之刚强正派,不阿权贵。有人把他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表示愿意结识他并把他推荐给皇上。韦贯之并没在意,几年没有去拜访李实,失去了通过李实推荐而升迁的机会。C.

韦贸之洞察力强,料事如神。讨伐吴元济的时候,韦贯之建议先放下镇州,全力对付淮西;不赞成设置都统的同时又令二帅连营,这些德宗都没采纳。事后证明韦贯之是正确的。D.

贯之为官敢言,坚守正义。皇帝宠臣张宿出使外地,宰相装度为他请求章服,书贯之严词坚决反对。因此事得罪了做谏官的张宿,张宿后来“诬以朋党”报复韦贯之。(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税进取今若置统督复令二帅连营则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亦不从后四年乃克蔡皆如贯之策运(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②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答案】(1)C(2)B(3)A(4)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税进取/今若置统督/复令二帅连营/则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5)①(向李实)推荐(韦贯之)的人很高兴,急忙把李实的话告诉韦贯之,并且说:“你今天到李实那里去,第二天就能受到庆贺。”②金忠义用艺能来结交权贵宠臣,替他说情的不止一两个,韦贯之对自己所持意见更加坚定。【解析】【分析】(1)C项,“其事遂寝”中“寝:睡觉”解释错误,在这句话中“事”是主语,“寝”作谓语,这句话解释为“这件事于是被搁置一边”,“寝”在这里的意思是“搁置”。故选C。(2)A项,“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中的“以”都是介词,把。B项,“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中的“于”,介词,引出对象,不翻译;“贪于财货,好美姬”中的“于”,介词,在。C项,“俟蔡平而诛镇邪”与“封府库,而待将军至”中的“而”都是连词,表承接。D项,“后四年乃克蔡”与“臣乃敢上壁”中的“乃”都是副词,才。故选B。(3)A项,“宰相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却两次上奏”错,两次上奏一次是针对“补阙”,一次是针对“左拾遗”;且“一降再降为秘书丞”错,原文第二段是“改为秘书丞”。故选A。(4)句中“贯之”为人名,“诸将四面讨贼”作“以为”的宾语;“今”“复”“则”“亦”是句首的标志;“也”为句末标志;“后四年”表时间,独立成句;“克蔡”为动宾结构,攻克蔡;也可结合本句意思断句为: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税进取/今若置统督/复令二帅连营/则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亦不从/后四年/乃克蔡/皆如贯之策运。文言大意:韦贯之以为诸将从四面讨伐叛贼,各自会迅速进攻,如今设置都统督战,又令二个节帅连营,那么他们会慎重行事,保存各自威力,攻克的日期就难以估计了。皇帝还是没有听从。后来用了四年时间才攻克蔡州。一切都如韦贯之所预料的。(5)此题注意,①说者:推荐(韦贯之)的人;骤:急忙;诣:到。明日:第二天。②以:用;通:结交;权,权贵宠臣;幸:希望。故答案为:⑴C;⑵B;⑶A;⑷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税进取/今若置统督/复令二帅连营/则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⑸①(向李实)推荐(韦贯之)的人很高兴,急忙把李实的话告诉韦贯之,并且说:“你今天到李实那里去,第二天就能受到庆贺。”②金忠义用艺能来结交权贵宠臣,替他说情的不止一两个,韦贯之对自己所持意见更加坚定。【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2)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与辨析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重识记,积累,掌握文言18个虚词的常规用法;当然也可以借助语境或利用教材所学作迁移联想等来推断词义。(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4)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5)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参考译文】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名讳,以字行于世。年轻时就考中进士科。德宗末年,人有把韦贯之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举起笏板给人看他所记下来的名字,说:这是他的姓名,和我是同乡,一向就听说他很贤能,希望认识他,然后引荐给皇上。推荐的人很高兴,急忙把李实的话告诉韦贯之,并且说:你今天到李实那里去,明天就能受到庆贺。韦贯之维诺而已,但几年中始终不肯前往,这件事之后他的官位也没有升迁。

永贞年间,韦贯之才被授任为监察御史。他上书举荐小弟韦纁代替自己任监察御史,当时议论这不是徇私枉法。于是转任右补阙,而韦纁代替自己做监察御史。元和元年,宰相杜佑的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坚持说不可以,不久降职为左拾遗。他再次上奏说:拾遗、补阙虽然品级不同,但都是谏官。父亲任宰相,儿子任谏官,如果政事有失,做儿子的不可能去议论父亲。于是杜从郁改任秘书丞。新罗人金忠义因为投机取巧进用,官做到少府监,他的儿子以门荫当上了两馆的生徒。韦贯之扣住他的册籍不下发,并说:工商之家出身的子弟,不应当做官。金忠义用艺能来结交权贵宠臣,替他说情的不止一两个,而韦贯之更是坚持己见。他不久又上疏陈述金忠义不应当玷污朝廷官吏的名册,词理恳切,金忠义的官职终于被免去。

当时讨伐吴元济,韦贯之请求先放下镇州,集中力量对付淮西,并且说:陛下难道不知道建中年间的事情吗?开始是蔡州急呼,而魏州响应,齐、赵一同起来,德宗征发天下兵马讨伐他们,财物用完而人力费尽,所以朱泚乘机作乱。这不是别的原因,是要迅速扑灭叛乱。如今陛下难道不能稍稍忍一下,等蔡州平定之后再讨伐镇州吗?当时皇帝已经讨伐镇州了,没有听从韦贯之的建议。最终的结果是,蔡州平定之后,镇州才屈服。开始,讨伐蔡州,让宣武韩弘做都统,皇帝又下诏叫河阳乌重胤、忠武李光颜合并兵力而进军。韦贯之以为诸将从四面讨伐叛贼,各自会迅速进攻,如今设置都统督战,又令二个节帅连营,那么他们会慎重行事,保存各自威力,攻克的日期就难以估计了。皇帝还是没有听从。后来用了四年时间才攻克蔡州。一切都如韦贯之所预料的。

有个叫张宿的人,很有口才,受到宪宗的宠幸,被提升为左补阙。张宿将要出使淄青,宰相裴度要替他请求章服。韦贯之说:此人已备受皇帝宠幸,为何还要再给他优厚的宠幸呢?于是这件事就停了下来。张宿因此对他怀恨在心,(韦贯之)最终还是被张宿陷害,张宿诬陷他结朋连党,罢免了他的官职,让他做了吏部侍郎。不到十天,又外任为湖南观察使。后来又罢为太子詹事,在东都分司任职。穆宗即位,随即下令授拜他为河南尹,召入朝廷任工部尚书,还未赴任,去世,终年六十二岁,追赠尚书右仆射,谥号贞。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申屠致远字大用,其先汴人。金末从其父义徒居东平之寿张。致远肄业府学,与李谦、孟祺等齐名。世祖南征,荐为经略司知事,军中机务,多所谋画。

师还,至随州,所俘男女,致远悉纵之。至元十年,御史台辟为掾,不就。宋平,焦友直、杨居宽宣慰两浙,举为都事,首言:“宋图籍宜上之朝;江南学田,当仍以赡学。”行省从之。临安改为杭州,迁总管府推官。宋附马杨镇从子玠节,家富于赀,守藏吏姚溶窃其银,惧事觉,诬玠节阴与宋广、益二王通,有司榜笞,诬服,狱具。致远谳之,得其情,溶服辜,玠节以贿为谢,致远怒绝之。

杭人金渊者,欲冒籍为儒,儒学教授彭宏不从,渊诬宏作诗有异志。致远察其情,执渊穷诘,罪之。属县械反者十七人,讯之,盖因寇作,以兵自卫,实非反者,皆得释。改寿昌府判官。时寇盗窃发,加之造征日本战船,远近骚然,致远设施有方,众赖以安。

二十年,拜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江淮行省宣使郄显、李兼诉平章忙兀台不法,有诏勿问,仍以显等付忙兀台鞫之,系于狱,必抵以死。致远知其冤状,将纵之,忙兀台胁之以势,致远不为动,亲脱显等械,使从军自赎。桑哥当国,治书侍御史陈天祥使至湖广,劾平章,桑哥摘其疏中语,诬以不道,奏遣使往讯之,天祥就逮。时行台遣御史按部湖广,咸惮之,莫敢往,致远慨然请行。比至,累章极论之。桑哥方促定天祥罪,会致远章上,桑哥气沮。转运使卢世荣榷茶牟利,致远并劾之。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致远清修苦节,耻事权贵,聚书万卷,名曰墨庄。家无余产,教诸子如师友。(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七》,有删节)(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B.

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C.

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D.

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学田,指古代朝廷或地方政府拨给学校的公田,是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经济支柱。B.

从子,这一称谓始见于《后汉书》,唐宋时开始将亲兄弟之子称作从子,意同于“侄”。C.

教授,指古时设置在中央学府主管学务的官员,是讲解经义、掌管学校课试的文职官。D.

榷茶,指政府对茶叶所实施的课税、管制等措施,是我国唐以后的一种茶叶专卖制度。(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申屠致远备受重用,为政有方。元世祖南征时,军中的机要事务,大多由他谋划;担任寿昌府判官时,他布置得法,民众得以安定。B.

申屠致远明察秋毫,断案公正。任杭州总管府推官时,为屈打成招的杨玠节平反昭雪,使诬陷彭宏有谋反之心的金渊受到应有的惩罚。C.

申屠致远为人正直,不惧权贵。忙兀台要置弹劾他不守法纪的郄显等人于死地,致远不惧怕威胁,解开他们的刑具,让他们到军中立功赎罪。D.

申屠致远为人勇敢,敢于斗争。陈天祥被捕后,大家都不敢前往湖广巡视,致远慨然请行,和桑哥进行面对面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致远谳之,得其情,溶服辜,玠节以贿为谢,致远怒绝之。②属县械反者十七人,讯之,盖因寇作,以兵自卫,实非反者,皆得释。【答案】(1)B(2)C(3)D(4)①申屠致远审议此案,得知实情,姚溶服罪,杨玠节用财物作为酬谢,申屠致远生气地拒绝了他。②属县中逮捕了十七个谋反的人,申屠致远审问他们,原来是因强盗兴起,他们拿兵器自卫,实际不是谋反的人,都获得了释放。

【解析】【分析】(1)本题中,根据句意,句中“涉海远征”是前句的谓语,后面断开,排除CD;比较AB两项,“考”的宾语是“其殿最”不要断开,“量”和后面的“地远近”相搭配。故选B项。原文表达: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2)C句中“指古时设置在中央学府主管学务的官员”错误,“教授”指古时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故选C。(3)D项,“进行面对面的斗争”错。申屠致远是屡次上奏章极力为陈天祥争论,并没有“面对面的斗争”。故选D。(4)第一句得分点:谳:审议;服辜:服罪,“辜”罪;以:介词,用;贿:财物;绝:拒绝。第二句得分点:械:逮捕;盖:原来;因:因为;以:拿、用;兵:武器;实:实际上;释:释放;“反者十七人”定语后置句,翻译为“十七个谋反的人”。故答案为:⑴B;⑵C;⑶D;⑷①申屠致远审议此案,得知实情,姚溶服罪,杨玠节用财物作为酬谢,申屠致远生气地拒绝了他。②属县中逮捕了十七个谋反的人,申屠致远审问他们,原来是因强盗兴起,他们拿兵器自卫,实际不是谋反的人,都获得了释放。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语段断句,需要在通读文意的基础上,对不能断开的字词要研究前后语句的含义及联系,看看断在哪里语意才能明白,句子前后的联系往往都有标志可寻,只要抓住了这些标志,就可以轻松断句,同时,需要掌握语句的大意,即可得出答案。(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答题时,应根据平时课内对文化常识的知识积累与不断复习,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然后做出判断。(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4)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参考译文】

申屠致远,字大用,他的祖先是汴梁人。金朝末年跟随他的父亲申屠义迁居东平的寿张。致远在府学进修学业,和李谦、孟祺等人齐名。世祖南征,(申屠致远)被推荐担任经略司知事,军中的机要事务,大多由他谋划。

军队返回,到达随州,所俘获的男女,申屠致远全部释放了他们。至元十年,御史台征召他担任掾吏,(申屠致远)没有赴任。南宋被平定后,焦友直、杨居宽任两浙宣慰使,推荐他做都事,(申屠致远)首先建议:“宋朝的图书文集应上缴朝廷;江南的学田,应仍旧用来供应学校。”行省听从了他的建议。临安改为杭州,(申屠致远)升任总管府推官。宋朝驸马杨镇的侄子杨玠节,家中很有钱。看守钱财的小吏姚溶偷了他的银子,怕事情被发觉,就诬陷杨玠节暗中和宋朝的广、益二王勾结,官吏拷打,杨玠节无辜服罪,案子已定。申屠致远审议此案,得知实情,姚溶服罪,杨玠节拿财物作酬谢,申屠致远生气地拒绝了他。

杭州有个叫金渊的人,想假冒籍贯作儒生,儒学教授彭宏不同意,金渊诬陷彭宏作诗有反叛之心。申屠致远察知其中实情,拘捕金渊极力审问,判了他的罪。属县中逮捕了十七个谋反的人,(申屠致远)审问他们,原来是因强盗兴起,他们拿兵器自卫,实际不是谋反的人,都获得了释放。改任寿昌府判官。当时敌寇盗贼暗中兴起,加上建造攻打日本的战船,远近民众骚动,申屠致远布置得法,百姓赖以安定下来。

至元二十年,(申屠致远)拜任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江淮行省宣使郄显、李兼告平章忙兀台不守法,皇上下诏不让追问,并把郄显等人交给忙兀台审讯,(郄显等人)被关在狱中,(忙兀台)一定要置他们于死地。申屠致远知道他们的冤情,要放了他们,忙兀台以权势逼迫他,申屠致远不为所动,亲自解开郄显等人的囚具,让他们充军赎罪。桑哥当权时,治书侍御吏陈天祥被派到湖广,弹劾平章,桑哥摘录他奏疏中的话,诬陷他大逆不道,奏请派使者前往审讯他,陈天祥被捕。当时行台要派御吏到湖广巡查属部,大家都怕桑哥,没有人敢去,申屠致远慷慨激昂地请求前往。等到了后,屡次上奏章极力争论。桑哥正催促定陈天祥的罪,恰逢申屠致远的奏章呈上,桑哥气焰受阻。转运使卢世荣征收茶税牟取暴利,申屠致远弹劾他。他又说不能跨海远征日本,白白消耗国力;选拔人才以南北为限,苦乐不均,应考核他们的优劣,考虑地区的远近,定为制度,这样选拔人才就能公平而官场弊端也能革除。申屠致远清心修持,坚守名节,以侍奉权贵为耻,藏书万卷,取名墨庄。家中没有多余的财产,教育孩子如同师友一般。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以为隐者,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彼执舆者为谁?”子路曰:“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然。”曰:“是知津矣。”桀溺谓子路曰:“了为谁?”曰:“为由。”曰:“子,孔丘之徒与?”曰“然。”桀溺曰:“悠悠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与其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耨而不辍。子路以告孔子,孔子抚然曰:“鸟兽不可与同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他日,子路行,遇荷蓧丈人,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以告,孔子曰:“隐者也。”复往,则亡。(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1)下列对句中划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使子路问津

路口

B.

而谁以易之

替换C.

耰而不辍

停止

D.

植其杖而芸

通“耘”,播种(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隐者,隐士,隐居不仕的古代知识分子,往往有着独立的人格和超凡的才德学识。B.

子路,名子路,字仲由,孔子的弟子,曾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孔门十哲”之一。C.

夫子,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尊称,犹今之所谓“先生”“老师”,此处指孔子。D.

四体,人的四肢。五谷,五种谷物,常指稻、稷、麦、菽、、麻,后来也泛指谷物.(3)把下列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彼执舆者为谁

译文:那个拉着车的人是谁B.

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译文:还不如跟着我们这些避世的人呢C.

子路以告孔子

译文:子路就告诉了孔子D.

复往,则亡

译文:再到那里去看看,老人已经走了【答案】(1)C(2)B(3)C【解析】【分析】(1)A项,“津:路口”错误,应该为“津:渡口”。B项,“易:替换”错误,应该为“易:改变”。C项,正确。D项,“芸:通‘耘’,播种”错误,应该为“芸:通‘耘’,除草”。故选C。(2)B项,“子路,名子路,字仲由”错误,子路,名仲由,字子路。B错误。故选B。(3)C项,“子路就告诉了孔子”错误,“以”字后省略“之”,应译为:子路把这个经过告诉了孔子。C错误。故选C。【附参考译文】在路上遇见长沮、桀溺两人并肩耕田,孔子以为他们是隐士,就叫子路前去打听渡口在什么地方。长沮说:“那个拉着马缰的人是谁?”子路回答说:“是孔丘。”长沮又问:“是鲁国的孔丘吧?”子路说:“是的。”长沮说:“那他应该知道渡口在哪儿了。”桀溺又问子路:“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桀溺说:“你是孔丘的门徒吗?”子路说:“是的。”桀溺说:“天下到处都在动荡不安,而谁能改变这种现状呢?况且你与跟着那逃避暴乱臣的人四处奔走,还不如跟着我们这些躲避乱世的人呢?”说完,就继续不停地耕田。子路把此话告诉了孔子,孔子失望地说:“我们不能居住在山林里与鸟兽同群,要是天下太平,我也用不着到处奔走想改变这个局面了。”有一天,子路一个人行走的时候,路遇一位肩扛除草工具的老人。子路问他:“您看见过我的老师吗?”老人说:“你们这些人四肢不勤劳,五谷分辨不清,谁是你的老师我怎么会知道?”说完就挂着拐杖拔草去了。事后子路把这些经过告诉了孔子,孔子说:“这是位隐士。”叫子路再到那里看看,老人已经走了。故答案为:⑴C;⑵B;⑶C;【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贵在平时的积累,经常翻阅经典,遇到不明白的就请教和查证。也可以分类整理,便于查询和记忆。(3)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仙琕,字灵敌,扶风眉人也。仙琕少以果敢闻,遭父忧,毁瘠过礼负土成坟手植松柏。起家郢州主簿,迁武骑常侍,为小将,随齐安陆王萧緬。缅卒,事明帝永元中,萧遥光、崔慧景乱,累有战功,以勋至前将军。出为龙骧将军、南汝阴、谯二郡太守会寿阳新陷,魏将王肃侵边,仙琕力战,以寡克众,魏人甚惮之,复以功迁宁朔将军、豫州刺史。

义师起,四方多响应,高祖使仙琕故人姚仲宾说之,仙琕于军斩仲宾以徇。义师至新林,仙琕犹持兵于江西,日钞运漕,建康城陷,仙琕号哭经宿,乃解兵归罪。高祖劳之曰:“射钩斩祛,昔人弗忌。卿勿以戮使断运苟自绝也。”仙琕谢曰:“小人如失主,后主饲之,便复为用。”高祖笑而美之。俄而仙琕母卒,高祖知其贫,赙给甚厚。仙琕号泣,谓弟仲艾曰:“蒙大造之恩,未获上报。今复荷殊泽,当与尔以心力自效耳。”

天监四年,王师北讨,仙琕每战,勇冠三军。当其冲者,莫不摧破,与诸将论议,口未尝功。人问其故,仙琕曰:“丈夫为时所知,当进不求名,退不逃罪,乃平生愿也何功可论!”授辅国将军、宋安、安蛮二郡太守,迁南义阳太守累破山蛮,郡境清谧。以功封洭县伯,邑四百户,仍迁都督司州诸军事、司州刺史,辅国将军如故。俄进号贞威将军。

十年,朐山民杀琅邪太守刘断,以城降魏,诏假仙琕节,讨之。魏徐州刺史卢昶以众十余万赴焉。仙琕与战,累破之,昶遁走。仙琕纵兵乘之,魏众免者十一二,振旅还京师,迁太子左卫率。

初,仙琕幼名仙婢,及长,以“婢”名不典,乃以“玉代女”因成“琕”云。自为将及居州郡能与士卒同劳逸身衣不过布帛所居无帏幕衾屏行则饮食与厮养最下者同其在边境,常单身潜入敌庭,伺知壁垒村落险要处所,故战多克捷,士卒亦甘心为之用,高祖雅爱仗之。在州四年,卒。赠左卫将军,谥曰刚。(《梁书∙卷七》)【注释】①“射钩斩祛”:是关于春秋五霸中齐桓公和晋文公的典故,用来借代英明君主的不计前嫌。(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仙琕于军斩仲宾以徇。

徇:示众

B.

仙琕谢曰

谢:谢绝,拒绝C.

今复荷殊泽

荷:蒙受,受到

D.

诏假仙琕节,讨之

假:授予,给予(2)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自为将/及居州郡能与士卒同劳逸/身衣不过布帛/所居无帏幕衾屏/行则饮食与厮养最下者同/B.

自为将/及居州郡能与士卒同劳逸/身衣不过布帛所居/无帏幕衾屏/行则饮食与厮养最下者同/C.

自为将及居州郡/能与士卒同劳逸/身衣不过布帛/所居无帏幕衾屏/行则饮食与厮养最下者同/D.

自为将及居州郡/能与士卒同劳逸/身衣不过布帛所居/无帏幕衾屏/行则饮食与厮养最下者同/(3)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起家”有起之于家而任官职之意。古代指由平民出身而晋升为官员,本文中的“起家”就是此意。B.

“卿”可以指古代阶名,如“三公九卿”;也可以指古代对男子的敬称,如“荀卿”;还可以用于君对臣的称谓和夫、朋友间的爱称。C.

“天监”是梁武帝的年号。年号除了用于纪年以外,还表示祈福、歌颂和改朝换代。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刘彻继位后,始出现年号。D.

“谥”是古代君主等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予他们的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谥号有表扬的,如“文”“武”等;有批评的,如“厉”“怀”等;也有同情的,如“悼”“幽”等。(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马仙琕为子尽孝,为臣尽忠。父亲去世他表现出超出常礼的悲痛,亲自背土堆成坟墓,高祖派姚仲宾去劝他归顺自己,他将姚仲宾斩首。B.

马仙琕归降高祖,竭诚效力。都城失陷后马仙琕才放下武器投降,高祖抚慰他并在他母亲去世后赠送丧礼,让他大为感动,决意报答高祖。C.

马仙琕勇猛善战,谦逊内敛。天监四年,王师北伐,马仙琕征战沙场,颇有勇力,屡立战功,但在各位将领面前却从不提及自己的功勋。D.

马仙琕战功显赫,深得信任。在外征战时,常单身潜入敌境暗中了解敌人所处的悬崖峭壁、村庄及险要之地,所以常打胜仗,备受高祖器重。(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仙琕犹持兵于江西,日钞运,建康城陷,仙琕号哭经宿,乃解兵归罪。②仙琕纵兵乘之,魏众免者十一二,振旅还京师,迁太子左卫率。【答案】(1)B(2)C(3)D(4)D(5)①仙琕还在江西领兵,每天夺取义师漕运的粮米。建康城陷落,马仙琕哭了整整一宿,随后便解散部队前去请罪。②仙琕发兵乘胜追击,魏军兵得以幸免的十分之一二,马仙琕整顿军队返回京师,升迁为太子左卫率。【解析】【分析】(1)B项,“谢:谢绝,拒绝”错误。谢,谢罪。故选B。(2)“自为将”“及居州郡”并列关系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B。“身衣不过布帛”主谓宾结构齐全,句意完整,前后断开,排除D。故选C。(3)D项,“幽”不是表同情的。年轻丧父,登基患病,政令不通,祸乱纲纪、不明礼仪都称作幽。故选D。(4)D项,“常单身潜入敌境暗中了解敌人所处的悬崖峭壁”错误,从文中来看,选项把文中的“壁垒”理解为“悬崖峭壁”,这是错误的,“壁垒”是“军营”的意思。故选D。(5)①持,率领;陷,陷落;解,解散;罪,请罪。②纵,发动;乘,乘胜追击;振,整顿;迁,升迁。故答案为:⑴B;⑵C;⑶D;⑷D;⑸①仙琕还在江西领兵,每天夺取义师漕运的粮米。建康城陷落,马仙琕哭了整整一宿,随后便解散部队前去请罪。②仙琕发兵乘胜追击,魏军兵得以幸免的十分之一二,马仙琕整顿军队返回京师,升迁为太子左卫率。【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推断文言实词可以运用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这些实词全部出自已学过的内容,在平时加强记忆即可。​(2)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语段断句,需要在通读文意的基础上,对不能断开的字词要研究前后语句的含义及联系,看看断在哪里语意才能明白,句子前后的联系往往都有标志可寻,只要抓住了这些标志,就可以轻松断句,同时,需要掌握语句的大意,即可得出答案。(3)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答题时,应根据平时课内对文化常识的知识积累与不断复习,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然后做出判断。(4)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5)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参考译文】

马仙琕字灵馥,扶风眉县人。马仙琕少年时以果敢闻名远近,遭受丧父之痛时,他因哀伤过度而消瘦,超过了礼法的规定,他背土堆坟,亲手种植松柏在坟边。马仙琕开始做官出任郢州主簿,迁任武骑常侍,为小将,跟随齐朝的安陆王萧缅。萧缅去世后,仙碑就事奉齐明帝。永元年间,萧遥光、崔慧景作乱,仙琕平乱作战,屡有战功,因功劳升为前将军。出任龙骧将军、南汝阴、谯二郡太守。那时正当寿阳刚刚沦陷,魏将王肃侵犯边境,仙琕奋力作战,以少胜多,魏人非常害怕他。仙琕又因战功而升迁为宁朔将军、豫州刺史。

梁高祖义师兴起之后,四面八方很多人来响应,梁高祖派仙琕的老朋友姚仲宾去劝说仙碑投靠高祖,仙琕在军营中将姚仲宾斩首示众。起义队伍到了新林,仙琕仍带兵守在长江西岸,每天抢夺义师从水路运输的粮食。建康城被攻陷后,仙琕号啕大哭了一个通宵,这才解散队伍,到高祖跟前谢罪。高祖慰劳他说:“管仲箭射公子小白的衣带钩,寺人披割断重耳的衣袖,前人都不计旧怨。卿不要因为杀了使者、切断粮食运输这些事情痛恨自己而与我有隔阂。”仙琕道谢说:“小人我如同丧家之犬,只要有人喂养,就会为后来的主人效力。”高祖笑着赞美他。不久,仙琕的母亲去世,高祖知道他很贫穷,送给他很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