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_第1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_第2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_第3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_第4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二、课程目的:一、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国现代文学的基础知识,了解“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运动、思潮、社团流派和文学创作发展的基本情况,精读重点作家的重点作品,廓清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基本线索,掌握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基本发展规律,熟悉本学科的最新学术动态。二、提高学生查找、阅读中国现代文学文献的能力,使之建立起科学、求实的学术精神。三、通过精细分析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名著,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高层次的审美鉴赏力;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写作文学研究论文的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三、课程主要内容《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在大二上学期开设,采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丁帆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每周3学时,共54学时;3学分。课时分配如下:引言(2课时)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4课时)第二——三章20年代小说(4课时)第四——五章20年代新诗(4课时)第六章20年代戏剧(2课时)第七章20年代散文(2课时)第八章30年代文学思潮(2课时)第九——十三章30年代小说(10课时)第十四章30年代新诗(2课时)第十五章30年代戏剧(2课时)第十六章30年代散文(2课时)第十七章40年代文学思潮(2课时)第十八章40年代小说(8课时)第十九章:40年代新诗(2课时)第二十章:40年代戏剧(2课时)第二十一章解放区文学思潮(2课时)第二十二章解放区文学创作(2课时)引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在20世纪持续获得现代性的长期、复杂的过程中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本体以外的各种文化的、政治的,世界的、本土的,现实的、历史的力量都对文学的现代化发生着影响,这些外因影响着它的萌生、兴起,影响着文学运动、文艺论争、文学创作,形成中国现代文学种种迅速、纷纭的变化,构成一部能折射历史的方方面面的多姿多彩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1917年的大张旗鼓的文学革命兴起前的近20年,是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期;有了这个现代化发生期的基础,才有了五四后30年文学在现代化道路上的迅速发展。20世纪初年,由于满清王朝的覆灭和民国初年政治上激烈动荡,我国没有实现文化的根本革命,但自戊戌变法至辛亥革命后,已受到来自西方的现代文化的激烈撞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震荡,中华民族被震惊而奋起,开始了现代化的蜕变。现代文化机制逐步建立,具有现代思想的知识分子成了推动社会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并由维新走向了革命。文学的政治改良与变革的工具化意识,或者说保持独立审美价值的意识,前所未有地进入了知识分子的价值体系。西方文学作品进入了普通人的阅读视野,各种文体的革命使中国文学获得了现代化的出发点,“人”的观念的发现,文学观念的更新,文学创作在传统基础上进行着重大的改良与革新。第一节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起点19世纪、20世纪之交,中国文学已开始了民族存亡背景上的外部与内部双重的现代化努力,许多观念性的变革在1898年前后发生。第二节文学观念变革从晚清开始的中国文学现代化发生期的观念变革,首功归诸梁启超。梁启超(1873—1929),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学者。郭沫若在《文学革命之回顾》中说:“文学革命的滥觞应该追溯到满清末年资产阶级意识觉醒的时候。这个滥觞期的代表,我们当推梁任公”。“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变革观念都是由梁启超提出的。和他同时的一批有识之士又提倡言文合—,为五四白话文运动打下了基础。他的文学观念都服从于“新民”的目的。第三节文学创作实绩在中国文学现代化发生期的20年里,各类文体的成绩厚薄不均。在文学史上对现代化具有实际意义的是政论散文和小说(含翻译)。梁启超是本时期最重要的散文家。此外还有章太炎、邹容、陈天华、秋谨等人的革命派散文。辛亥革命以后,散文卓然成家的还有章士钊。本时期的小说的道路是曲折的、多元线索的,形式上总体是渐渐改良,内容是严肃与游戏并存。创作上可以大致分为清末与民初两个时期。前期的倾向以理想与谴责并存,后期倾向以消遣游戏为主。前期的刊物阵地以四大小说杂志为主,后期以改革前的《小说月报》与《礼拜六》等杂志为主。这一时期的翻译小说也带动了创作。1906—1910年是清末小说的高峰期,1907年则是翻译小说的高峰,与创作的繁荣持同步发展水平。清末翻译小说虽然在林纾以外有周树人兄弟的《域外小说集》和徐念慈、包天笑等的译著,但林纾翻译的影响无与伦比。民初小说以鸳鸯蝴蝶的言情结合休闲通俗的《礼拜六》风格为主流,小说品种有社会、言情、历史、武侠、侦探诸种,创作量比清末时期大,杂志上也不再靠翻译撑持了,统称鸳鸯蝴蝶派。此外,也有一些严肃作家的作品。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中国现代文学,以五四文学革命为标志全面步人文学现代化历程。发生于1917年的文学革命,既是清末民初20年来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历史准备的必然,也是外来文学思潮影响的结果。五四文学革命承继了梁启超、黄遵宪等人提倡的“新民”、“救国”的近代文学改良精神,有着“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与“白话文运动”的基础。资产阶级改良派大量译介西方文学,如林译小说,已客观上培养了人们对西方新的文学形式的接受心理。五四文学革命的直接背景和动力是五四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但并未能根除封建主义社会基础,内忧外患使国家和民族陷于垂危之中。袁世凯阴谋复辟封建帝制,社会上继续推行尊孔读经,旧文化思想仍严重阻碍着民族意识的觉醒。受西方新思潮影响的进步知识分子在历史反思的基础上,深感思想启蒙的迫切需要。他们利用晚清以来留学生译介的大量的西方文学、哲学、社会学著作,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宝贵的思想资料和世界文化交流参照系,向民众宣扬灌输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抨击封建主义思想文化,进行比晚清维新派、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派更广泛的思想启蒙,由此而发展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第二节外来文艺思潮的影响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历史,就文艺思想与外国的关系而言,是与外来文艺思潮的影响分不开的。没有中国的社会变革的内因就不会有文学革命;同样,没有,外来的文艺思潮的影响的外因,也不会有文学革命。“近代以来,中国文化之所以迫切地取西方文化为参照系,正是因为历时两千余载的中国传统文化迫切地需要改造自我,审时度势地改变自我形象,以崭新的文化面貌回应新世纪的召唤。正是由于近代中国社会自身的经济与政治条件变化的原因,才导致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变化。”“正是中国文化机体自身需变、思变,才引来西方文化为参照系,在中西文化的碰撞、冲突、对话中寻求自我的文化出路。”第三节新文学社团与流派受各种文艺思潮与艺术方法影响的作家们,显示出不同的创作倾向,相近者聚集成文学社团,创办体现自己追求的文艺刊物。1921年到1923年,全国有大小文艺社团40多个,文艺刊物50多种。至1925年,文学社团与相应的刊物已有100多个。众多文学社团与期刊标志着新文学已由少数先驱的提倡转为群力建设。各文艺团体中,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是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第四节20年代文学论争五四文学革命以破坏旧文学开道,必然要与守旧的文学思想与势力发生冲突和斗争。发生在20年代的文学论争主要体现在新文学的意识、语言与封建的旧的文学传统之间的分歧与斗争。(与林纾、《学衡》派、《甲寅》派的三次斗争。)第五节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五四文学的革命有着深刻、伟大的历史意义。其一,在内容上彻底批判、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体系;始终贯穿、体现了现代“人”的观念不断解放的思想,以个性解放、民主与科学、探索社会解放道路为启蒙思想主题;以农民、平民劳动者、新型知识分子等人物形象代替了旧文学主人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其二,文学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文学语言获得了解放,文体形式经历了全面革新,奠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审美价值取向和多元并存的接受心理基础。其三,建立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自觉地借鉴、吸收外国文学及文化的营养,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不脱离传统的开放性的现代文学。第二章20年代小说(一)第一节鲁迅创作道路鲁迅的生平及创作道路。鲁迅的小说创作。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的文学创作不仅最先显示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而且在中国整个20世纪文学发展史中具有崇高地位。鲁迅在小说创作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第二节《狂人日记》、《阿Q正传》《狂人日记》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型短篇白话小说,1918年5月发表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它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伟大开端。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一问世就引起巨大的反响。《狂人日记》成功地塑造了丰富复杂、蕴藉深厚的狂人艺术形象。狂人是一个既有现实性又有象征性的独特的艺术形象。《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一个杰出创造,也是最早被介绍到世外去的中国现代小说。《阿Q正传》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国内外研究、评论该作的文章众多。自《阿Q正传》发表之日起,对它的理解和评价就是众说纷纭,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层次的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去读解它,其结论也不尽相同,这正是作品本身的丰富性所决定的。对阿Q形象的基本特征问题,学术界曾进行过长期的论争。《阿Q正传》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第三节《呐喊》、《彷徨》包括《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在内的《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艺术高峰。“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这在历史上是一种并不多见的现象。”第三章20年代小说(二)在20年代的小说创作界,“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是其中重要的一支。循此方向探索、作出实绩的,主要是在鲁迅影响下的文学研究会及与之相近的未名社、语丝社的一些成员。20年代人生写实派小说家直接师承了“文学革命”倡导期《新青年》、《新潮》作家群的传统。从各种角度触及当时严重的社会问题,在民主主义、人文主义思潮广为传播的背景下,表现了文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问题小说”作家冰心、叶绍钧、许地山、庐隐、王统照及其代表作品。1923年左右在鲁迅小说影响下,青年作家许杰、王鲁彦、王任叔、许钦文、徐玉诺、潘训、台静农、彭家煌、黎锦明、废名、斐文中、蹇先艾、罗皑岚等,构成了20年代中期颇为可观的乡土小说家群体。从总体上看,以文学研究会作家为中坚的现实主义小说,立足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针砭社会痼弊,执著于人生意义的探寻,同情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下层劳动者,表现出鲜明的人道主义、民主主义精神,体现了“为人生”的文学观,有着较强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在现代文学的长河中,他们的创作使现实主义在20年代形成了一江壮阔的洪峰。与“为人生”的写实派小说相对峙的,是前期创造社和与之相近的其他社团的一些小说家。他们不注重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再现,而是力主忠于自己“内心的要求”,标举自我情绪的审美表现,在20年代的小说界,别立新宗,另辟蹊径,开拓出现代小说新的园地——浪漫抒情的小说创作。这一流向的代表性作家首推郁达夫。此外,创造社的郭沫若、倪贻德、叶灵凤、陶晶孙、叶鼎洛、周全平等,浅草一沉钟社的陈翔鹤、林如稷,弥洒社的胡山源,艺林社的刘大杰,乃至文学研究会会员王以仁、滕固等,都是风格相近而各具特色的小说家。他们共同塑造了这一流派的整体形象。第四章20年代新诗(一)第一节20年代新诗概述从五四文学革命到抗战爆发,中国新诗的发展大致经过了词曲化的新诗、自由诗、小诗、格律诗、象征诗、现代诗几个阶段。郭沫若的《女神》为诗坛开了浪漫的新风。与《女神》同时出现于诗坛的,是湖畔诗人和小诗。湖畔诗人是指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等人。他们于1922年春在杭州成立湖畔诗社,1922年4月出版诗合集《湖畔》。小诗的形成受到了周作人所译介的日本的短歌、俳句和郑振铎所译介的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小诗,在当时是指“流行的一行至四行的新诗”。最早的小诗作者有朱自清、刘半农等,对诗坛形成重大影响的,是冰心的《繁星》(1922年)、《春水》(1923)。20年代中后期出现于诗坛并对于新诗的发展形成重大影响的,是新月诗派(朱自清称之为格律诗派)与象征诗派。新月诗派与新月派有联系却不等同,作为诗歌流派它始于1926年4月1日的《晨报副刊?诗刊》。新月诗派反对感伤主义,反对放纵,主张理性和节制;在艺术上要求艺术的“和谐”、“均齐”,强调诗人戴着镣铐跳舞,表现为追求诗歌的格律,它是倾向于古典主义的。为建立新诗的形式规范,闻一多提出了“三美”的主张,同时他们尝试了现代叙事诗、戏剧独白体、无韵体、十四行等多种体式,为新诗尽了赋形的历史使命。新月诗派的代表是徐志摩、闻一多。朱湘(1904—1933)是前期新月诗派的重要诗人。象征诗派指以1925年出版李金发的诗集《微雨》为起点的,活跃在20年代中后期的诗派,它的代表人物是李金发,后期创造社三诗人穆木天、冯乃超、王独清以及姚蓬子、胡也频等,都是有影响的象征派诗人。与新月诗派、象征诗派的注重艺术不同,另有一流诗人专注于诗歌内容的革命性。这类革命的政治抒情诗在30年代的代表是中国诗歌会的普罗诗歌,20年代的蒋光慈的《新梦》(1925)、《哀中国》(1927)则是其先驱。革命的思想与粗糙的艺术形式,成为革命诗歌的醒目标志。第五章20年代新诗(二)郭沫若的生平及创作道路《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杰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女神》的成功在于五四时代精神与诗人创作个性的高度融合统一。第六章20年代戏剧早期话剧创作概况在20年代戏剧创作中,成绩最丰的是田汉。其“出世作”——《咖啡店的一夜》,代表作《获虎之夜》。第七章20年代散文第一节20年代散文概述五四时期的散文有杂感小品,叙事抒情的“美文”,还有散文诗和文艺性的通讯。语丝社、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现代评论派的一些诗人、小说家也大多写散文,他们的散文创作有鲜明的个人风格。鲁迅甚至认为,五四散文创作成就在诗歌、小说之上。中国现代散文的兴起和其后的繁荣,是与五四时期报刊业的发达密切联系的。《新青年》的“随感录”中的一些文艺性的短论和杂文,为现代散文开辟了道路。杂文经鲁迅的运用,在新文学运动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20年代鲁迅出版的杂文集有:《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坟》、〈而已集〉。随后,抒情散文、叙事散文也有了很大的发展。1927年鲁迅《野草》的出版,标志着散文诗的成熟。1928年出版的《朝花夕拾》是鲁迅对青少年时代生活的回忆第二节周作人朱自清周作人的简要生平及主要创作情况。朱自清的简要生平及主要创作情况。第三节《野草》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大量尝试散文诗创作的第一人。《野草》是中国现代散文诗的经典之作。简析《野草》。第八章30年代文学思潮现代文学的第二个十年,即从1928年到1937年抗战前的这一阶段,亦称30年代文学。从1928年开始,新文学的队伍发生了新的组合。决定第二个十年文学基本面貌的,是革命文学思潮及其文学创作和人文主义美学思潮及其文学创作。这两股文学潮流中,人文主义文学思潮是传承了五四文学的个性主义、人道主义、“人的文学”的潮流,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则是新兴的。第九章30年代小说(一)第一节30年代小说概述20年代末到30年代的中国,动荡不安的生活空间,曲折起伏的社会事件,矛盾复杂的社会心理,使得长于描写社会环境、展现人物命运的小说有了广阔的用武之地。作者与读者队伍的迅速扩大,优秀作品的层出不穷,都显示了小说在30年代的长足进展。30年代小说对人物形象塑造的整体性成就,充分显示出30年代文学继五四文学后对“人”的观念的大幅度深入突破,现实主义也较五四时期有了质的深化。小说作者新人迭出,小说体式日益丰富,中长篇小说数量激增,三部曲作品的大量出现,标志着30年代小说的繁荣。本时期丁玲、柔石、艾芜、沙汀、叶紫、吴组缃、罗淑、周文等左翼们家,沈从文、萧乾、芦焚、林徽因等京派作家,穆时英、刘呐鸥、施蜇存等新感觉派小说家,都以各具艺术个性的短篇小说登上文坛并奠定了自己的地位左翼作家以自己的创作呼应了世界“红色30年代”的创作潮流,新感觉派作家、京派小说家则以自己的创作呼应了20世纪的现代派小说创作的潮流,这些创作充实、丰富、拓展了五四形成的小说世界。引入注目的是中、长篇小说数量的激增。这一时期有较大影响的作品就有茅盾的《蚀》(包括《幻灭》、《动摇》、《追求》三个中篇)、《子夜》,巴金的《灭亡》、《爱情三部曲》(包括《雾》、《雨》、《电》三个中篇)、《家》、《春》《秋》、《春天里的秋天》、《雪》、《新生》、《砂丁》,老舍的《猫城记》、《骆驼祥子》、《离婚》,叶绍钧的《倪焕之》,王统照的《山雨》,鲁彦的《愤怒的乡村》,蒋光慈的《咆哮了的土地》,柔石的《二月》,丁玲的《韦护》,沈从文的《边城》,萧军的《八月的乡村》,萧红的《生死场》,李劫人的《死水微澜》等等。本时期较有影响的三部曲作品有茅盾的《蚀》三部曲、《农村三部曲》(包括《春蚕》、《秋收》、《残冬》三部短篇),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三部长篇)、《爱情三部曲》,李劫人的“大波”系列(包括《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三部长篇)等。中、长篇小说数量的激增与三部曲作品的大量出现,显示了30年代小说作家的创作气魄和创作实力。历史小说在30年代也有较大发展。鲁迅的《故事新编》。小说题材愈加拓展。对时代风云的及时把握和对城乡生活的多方位展现显示出30年代小说创作更加丰富。30年代小说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就是“革命十恋爱”的小说模式出现,代表作家蒋光慈。左联时期,一批青年作家不断成长,他们的作品为文坛注入了新的活力。第二节丁玲张天翼丁玲的生平及主要创作张天翼的生平及主要创作第三节新感觉派小说与京派对立并曾发生论争的,有上海的新感觉派。这是一个活动于20年代末期至30年代前半期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30年代新感觉派的主要作家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第十章30年代小说(二)茅盾的生平及创作道路被誉为现实主义巨匠的茅盾,在其《子夜》中,用社会分析和阶级分析的方法,关注和表现大都市生活的沉浮与农村经济的动荡破产,塑造了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等一系列堪称经典的人物形象,场面宏大,人物众多,对社会认识的深刻与独到令当时的文坛耳目一新。《子夜》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第十一章30年代小说(三)老舍的生平及创作道路《骆驼祥子》的主要艺术成就第十二章30年代小说(四)巴金的生平及创作道路《激流三部曲》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抨击封建专制罪恶制度的一座丰碑,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特别是第一部《家》,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第十三章30年代小说(五)沈从文的生平及创作道路沈从文代表作《边城》的人性美和艺术美。第十四章30年代新诗第一节30年代新诗概述30年代是我国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异常尖锐激烈的年代,它对知识分子的精神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影响着现代文学包括新诗的发展道路和方向;诗艺发展不断创新的多元探索,也推动着新诗进行求新的变革,这一时期的新诗便出现了政治倾向多种形态、艺术道路多向探索的新局面。第二节戴望舒卞之琳戴望舒及卞之琳的诗歌创作第十五章30年代戏剧第一节30年代戏剧概述中国现代戏剧在30年代有了重大发展。本时期的主要作家有田汉、洪深、曹禺、熊佛西、李健吾等。曹禺是一位对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剧作家。《雷雨》、《日出》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文学的成熟。第二节《北京人》《北京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