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内控标准_第1页
工程质量内控标准_第2页
工程质量内控标准_第3页
工程质量内控标准_第4页
工程质量内控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总那么为提高宁安铁路工程指挥部工程质量自控能力,提高工序质量水平,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质量内实外美,制定本标准。本标准适用于宁安铁路工程质量控制。本工程指挥部所承建的宁安铁路工程质量标准,除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客运专线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外,还应符合本标准要求。本标准是宁安铁路工程指挥部的内部质量控制标准,当其与国家〔行业〕工程质量验收标准或业主质量标准不一时,以后者为准。本标准制定的宗旨是在保证工程结构主体内在质量的前提下,把标准细部做法,克服质量通病,提高观感质量作为主要目标。本标准是内部创优评优的重要依据。本标准以粗体字标志的条文为重点要求,应严格执行。本标准依据集团公司《工程质量内控标准》和客运专线有关验收标准和施工技术指南进行编制。2根本规定2.1质量控制程序工程质量控制分开工前、施工过程、竣工后三个阶段进行。开工前质量控制1掌握施工依据及标准〔1〕组织有关人员对设计文件进行全面核对和优化,并经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交底,据以进行施工调查,发现问题,及时向设计部门或业主提出变更。严禁擅自改变设计文件。〔2〕在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开工报告未批准前,禁止工程开工。〔3〕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客运专线铁路工程施工验收暂行〔补充〕标准、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及宁安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和上级有关质量文件,弄懂弄通工程质量标准和要求。〔4〕根据设计文件、施工验收暂行〔补充〕标准,结合工程施工实际,编制详细的客运专线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标准和交底书,经工程技术主管审核后,交施工队组织实施,双方要进行签字交接。2把好施工材料质量关。〔1〕所有工程用外购材料必须从正规厂家采购,且有符合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规定的出厂合格证和性能检测报告,禁止采购劣质材料。在用于工程前,必须由具有试验资格的检测部门,按国家或行业标准规定数量进行抽样复检,经复检合格,并出具书面检测报告后,方准用于工程。〔2〕选用地材时,要首先由具有试验资格的检测部门进行检测,待各项指标检测合格,并出具书面检测报告前方准使用,否那么不得采用。3建立满足工程质量检测需要的试验机构,配齐检测设备和试验人员。试验设备必须定期校对,试验人员持证上岗。4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进行质量控制,满足保证工程质量的必备条件。对一些重点工序质量要制定预防措施或作业指导书。5准备好各种质量记录表格。6建立质检机构,配齐专职质检员〔必须持证上岗〕,完善各种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制定技术和质量保证措施。施工过程质量控制1严格按设计文件和工艺标准施工,按规程操作,按验收暂行〔补充〕标准评价验收。推行样板引路质量控制方法,尤其对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必须先进行试作〔行〕,以确定施工参数及处理效果,待确认满意后,方可全面施工。2随工程施工进展,及时做好各种质量记录和工程日志,做到填写内容准确、完善,签字手续齐全,对工程质量有可追溯性,禁止写“回忆录〞。3严格工序质量检查〔1〕所有隐蔽工程,必须经持证专职质检员〔或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填写隐蔽工程检查证并经有关人员签认后,方准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2〕每道工序质量检查均实行“三检〞制〔自检、互检、交接检〕,保证每道工序质量处于受控状态,严禁不合格工序转入下道工序中。〔3〕工程指挥部和分部两级质量管理部门要根据年度监督检查方案,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并做好记录。4积极推广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工序质量,消除质量通病。5每项工程在保证主体结构内在质量的前提下,要把标准细部做法,克服质量通病,提高外观质量作为质量控制的主要目标。6按客运专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进行工程质量验收〔1〕每检验批工程完工后,由工程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根据验收标准规定及时进行自检自查。工程技术人员填写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专职质检员等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有关人员在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上签认。〔2〕分项、分部、单位或工程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均按客运专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中的规定程序进行。〔3〕工程施工质量内部验收或评价由同级专职质检员〔必须由持有集团公司以上部门颁发《质量检查证》的人员担任〕组织实施。除此之外,其它人员一律无权组织施工质量验收或质量评价。7不合格工程必须进行返工或返修处理。8各级质检员要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及时纠正。对关键工序或部位要进行重点控制,设置质量控制点进行监控或进行旁站监督。竣工后验交前质量控制1工程完工后,要组织有关人员对照设计文件、验标进行一次内部全面质量检查,对存在的质量问题逐项制定纠正措施,落实到人,限期纠正,质量达标。2对质量记录要补充完善,保证质量记录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3每项单位工程完工后,要从分部工程、质量控制资料、平安和功能检测资料、主要功能抽查及观感质量等五个方面进行全面验收,并做好记录和签认。2.2质量检查依据和方法质量检查的依据有:设计文件、验评标准、工序标准及有关质量法规。1现场施工的依据为设计文件。2判断施工方法是否正确时,要依照施工工艺标准及经验做法。3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价的依据是验收标准。质量检查和验收的顺序依次为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和整个工程。质量检查方法有实测实量、观察、破损检测、无损检测等,具体方法应按验收标准中的规定进行,并形成记录。各级质检人员检查工程质量时必须携带钢卷尺、检查锤等工具进行,以实测实量和破检为主,观察为辅,杜绝走马观花。2.3质量问题整改当工程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按以下规定进行处理:1经返工重做的或更换构配件、设备的,应重新进行验收;2当试块〔件〕强度不能满足要求时,经有资质的法定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能够达设计要求的,应予验收;3通过返修或加固处理仍不能满足平安和使用功能要求的,严禁验收,应重新返工和验收;4对观感影响较大的质量通病必须处理,影响很小或不明显的质量通病可不予处理。质量通病处理应按以下原那么进行:1涉及使用功能〔如受力裂纹、渗漏水等〕的必须彻底处理;2严重影响外观质量的〔如蜂窝麻面、露筋漏头、流淌污染、空鼓开裂、色泽反差明显等〕必须进行处理,到达“近看不明显,远看看不见〞效果;3其它轻微外观问题〔如细小收缩性裂纹、麻面、气泡等〕可以不作处理。2.4质量记录分类及填写要求质量保证资料类别〔简称为“质保资料〞,亦有称为“质量控制资料〞〕。工程质保资料一般包括原材料检测、工序检查、性能检测、质量验收和施工日志等五个方面。1原材料质量记录。所有外购厂制材料,必须产生以下三种记录:〔1〕厂家出厂合格证;〔2〕厂家出厂检验试验报告;〔3〕使用单位的抽检试验报告。所有地材〔如砂、石子、石灰、片石等〕,使用单位必须产生抽检试验报告。2施工工序检查记录。每道工序应产生相应的工序检查记录〔证〕,如:〔1〕地基开挖;〔2〕钢筋布置;〔3〕防水层铺设;〔4〕预埋件设置;〔5〕混凝土灌注;〔6〕充气和打压;〔7〕预应力张拉。3质量性能检测均应产生记录,如:〔1〕砂浆、混凝土性能检测;〔2〕梁体结构承载力试验;〔3〕地基承载力试验;〔4〕桩基无损检测;〔5〕CFG桩复合地基或单桩承载力试验;〔6〕隧道衬砌厚度雷达检测;〔7〕抗拔力检测;〔8〕压实度检测;〔9〕渗漏水检测;〔10〕沉降观测。4施工日志每个单位工程〔工点〕均应产生施工日志。5施工质量验收记录。以下工程〔序〕质量验收均应产生记录:〔1〕检验批;〔2〕分项工程;〔3〕分部工程;〔4〕单位工程;〔5〕工程工程。试验报告的有效性1各种施工用材料必须由具备检测资格的试验部门进行检验,并出具书面报告。2具备试验资格的部门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首先通过省、部级或国家计量认证资格,印章标志为CMA;〔2〕通过省级及以上主管部门的试验资格审核;〔3〕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3试验报告的有效性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左上角必须加盖省级或国家计量认证标志“CAM〞印章;〔2〕必须加盖试验单位的公章;〔3〕试验人员持证上岗,试验报告中的各种数据真实,引用标准正确,签字手续完善。4试验部门及试验人员对出具的试验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负责。质量记录填写要求1各种质量记录的填写必须到达能“证明满足质量要求的程度〞,实现对工程质量的可追溯性。为此,质量记录填写内容应按以下规定执行。〔1〕填写内容要详细、标准、真实、准确反映实物质量情况。凡能用数据表达的内容必须用数据描述,不得定性描述。凡需定性描述的内容,要用词标准、恰当、准确。〔3〕应采用碳素墨水填写和签字,书写清楚、整洁,禁止采用铅笔、红墨水、兰墨水或兰圆珠笔等非档案墨汁书写。〔4〕签字必须由本人手写,不得采用印章或由他人代签。3桥梁工程3.1基础根底一般分为明挖和桩基两类。基底开挖标高、轴线、地质情况、承载力必须到达设计要求,并应由勘察设计单位现场确认。当与设计不符或不能满足工程稳定性能要求时,应申请变更。基底检验与基底处理1基底检验应主要从基底平面位置、尺寸大小和基底高程;基底地质情况和承载力是否与设计资料相符;基底处理和排水情况;检查施工记录及有关试验资料等几方面进行。2基底处理应符合以下规定:〔1〕岩层基底应去除岩面松碎石块、淤泥、苔藓,凿出新鲜岩面,外表应清洗干净。倾斜岩层,应将岩面凿平或凿成台阶。易风化的岩层基底,应按根底尺寸凿除已风化的外表岩层。〔2〕碎石类及砂类土层基底承重面应修理平整。〔3〕黏性土层基底整修时,应在天然状态下铲平,不得用回填土夯平。必要时,可向基底夯入10cm以上厚度的碎石,碎石层顶面不得高于基底设计高程。〔4〕泉眼可用堵塞或排引的方法处理。〔5〕地基处理中,如发现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或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向业主或监理报告处理。3基坑检验要填写检查记录,由持证专职质检员和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认合格后,方准进行混凝土施工。根底混凝土施工1严格按施工技术指南施工,当混凝土灌注落差高度大于2m时,应通过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等设施辅助下落;串筒出料口距混凝土浇筑面的高度不宜超过1m。严禁随意悬空倾倒。2基坑采用喷射混凝土护壁时,所选用的喷射机必须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且输料均匀。喷射混凝土应掺入外加剂,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当使用速凝剂时,应满足初凝时间不大于5min,终凝时间不大于10min的要求。3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导管使用前应进行试拼和试压,试压压力不低于孔底压力的1.5倍。混凝土的初存量应满足首批混凝土入孔后,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得小于1m并不宜大于3m;当桩身较长时,导管埋入混凝土中的深度可适当加大。水下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中途不得停顿。并应尽量缩短撤除导管的间断时间。4配制水下混凝土的原材料和配合比应符合以下规定:〔1〕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应较在一般配制强度的根底上再提高10%-20%;〔2〕选择配合比时,应同时按数种不同流动度的要求选定;〔3〕胶凝材料用量不宜小于350kg/m3,水泥或胶凝材料的初凝时间不宜小于2h;〔4〕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导管内径的1/4或钢筋净距的1/4〔仅有单层钢筋时,那么最大粒径不应大于钢筋净距的1/3〕,且不宜大于60mm;〔5〕混凝土的坍落度宜为180-220mm,在可能与水接触的最初浇筑阶段,坍落度可适当减小。混凝土施工接缝处理在混凝土施工缝处接续浇筑新混凝土时,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1应凿除处理层混凝土外表的水泥砂浆和松弱层。凿除时,处理层混凝土须到达以下强度:〔1〕用水冲洗凿毛时,须到达0.5MPa;〔2〕用人工凿除时,须到达2.5MPa;〔3〕用风动机凿毛时,须到达10MPa。2经凿毛处理的混凝土面应用水冲洗干净,但不得存有积水。在浇筑新混凝土前,对垂直施工缝宜在旧混凝土面上刷一层水泥净浆,对水平施工缝宜在旧混凝土面上铺一层厚10-20mm、水胶比比混凝土略小的1:2水泥砂浆,或铺一层厚约30cm的混凝土,其粗骨料宜比新浇筑混凝土减少10%。3对于素混凝土结构或钢筋稀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应在施工缝处预埋直径不小于16mm钢筋或其他铁件,埋入与露出长度应不小于钢筋直径的30倍,间距不应大于直径的20倍。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施工缝宜做成凹形、凸形或设置止水带。4施工缝为斜面时,旧混凝土应浇筑成或凿成台阶状。5施工缝处理后,须待处理层到达1.2MPa后才能继续浇筑混凝土。当结构物为钢筋混凝土时,处理层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2.5MPa。混凝土到达上述抗压强度的时间宜通过试验确定。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1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应在一天中气温较低时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振捣后50-100mm深处的温度〕不宜高于28℃2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应沿高度均匀分段、分层浇筑。分段数目宜减少,每段混凝土厚度应为1.5-2.0m。当横截面面积在200m2以内时,分段不宜大于2段;当横截面面积在300m2以内时,分段不宜大于3段,且每段面积不得小于3在炎热季节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宜将混凝土原材料进行遮盖,防止日光曝晒,并用冷却水搅拌混凝土,或采用冷却骨料、搅拌时加冰屑等方法降低入仓温度,或在混凝土内埋设冷却管通水冷却。4在遇气温骤降的天气或寒冷季节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后,应注意覆盖保温,加强养护。5尽量减少浇筑层厚度,以便加快混凝土散热速度。常见质量问题与原因分析1主体完工后,根底位移〔下沉、倾斜〕,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1〕承载力不够;〔2〕基底未伸入基岩一定深度,造成冲刷外露或承载力不够;〔3〕基地地质与设计不符;〔4〕基地处理不满足设计要求;〔5〕设计本身不满足工程稳定性要求;〔很少〕〔6〕基地下的不良地层〔如洞穴、软夹层〕没有发现;〔7〕根底混凝土工程强度不符合设计要求;〔8〕工程弃土或开挖影响了根底的承载受力形式。2混凝土外表裂纹,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1〕水化热大,散热措施不力;〔2〕洒水养护时间缺乏;〔3〕施工环境温差过大;〔4〕水泥品种不符合要求;〔5〕分层灌注接茬处理不当。杜绝出现根底位移〔下沉、倾斜〕。3.2模板加工与安装模板〔含支架、拱架〕应优先采用钢材制作。模板应符合以下规定:1保证混凝土结构和构件各局部设计形状、尺寸和相互间位置正确;2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新浇筑混凝土的重力、侧压力及施工中可能产生的各项荷载;3接缝不漏浆,制作简单,安装方便,便于拆卸和屡次使用;4能与混凝土结构和构件的特征、施工条件和浇筑方法相适应。钢模板加工应采用车床机具进行,禁止采用氧气切割、烧孔;模板拼缝要细小、横平坚直,对接口提倡采用子母形式,减少缝隙间距,保证拼缝细小密贴。高度20m以下的实体桥墩桥台采用整体钢模板。路基附属挡墙混凝土圬工工程采用大块组合钢模,每块模板面积不小于2.0m2箱梁底模、端模和外模需采用整体冷轧板钢模,模板应具备足够的刚度和强度,模板之间接缝严密不漏浆,确保混凝土外表平整光滑无错台。预制梁采用整体钢外模。模板拼装拼缝排列应横平坚直,严禁错缝。连接要紧密〔可采取法兰式连接〕,板缝间可采用加海绵条、胶皮、刮腻子、粘贴胶带纸等措施来保证板缝不漏浆。并应指定专人,在混凝土灌筑过程中随时加强检查和调整,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模板整修要把整修模板作为一道重要工序来控制。每次使用前,模板应认真修理,凹凸不平的要整平,孔洞处要补焊,毛糙的地方要进行打磨铮光,锈蚀的要进行处锈。涂刷脱模剂应积极采用性能良好的新型脱模剂〔同时具有防锈作用〕。当采用新机油作脱模剂时,应用绵布粘浸脱模剂并拧干,然后均匀涂刷于模板上,到达涂刷均匀,眼不见油珠为宜,不得漏刷或油珠过多。严禁使用废机油作脱模剂。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为保证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质量,必要时可使用带透水衬里的模板。混凝土养护期间,当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大于20℃模板固定支撑桥墩禁止使用拉杆,桥台外露局部禁止使用拉杆。框架涵采用整体无拉杆钢模板施工。整体弧形模板的运输和存放整体弧形模板在运输和存放时,极易造成整体弧形变形,为此,在运输和存放时应垫方木立置,不宜扣置或仰天放置,更不准几层重叠放置,防止发生变形。施工过程中应将模板按使用顺序立置,这样顺序清楚、使用方便、堆放整齐、节省场地,并可防止模板积水生锈。3.3墩台混凝土高度20m以下的实体桥墩桥台采用整体钢模板一次支模到顶,一次整体浇注。20m以下空心桥墩外模采用一次立模,内模采用分次立模,分次浇注混凝土的工艺。墩台身分段灌注时,其间隔时间尽量不超过3天。并对接触面严格按施工缝处理,加强对施工缝混凝土的振捣。墩台身混凝土质量标准:混凝土强度到达设计要求;外表平直圆顺、颜色一致,无明显蜂窝麻面和气泡,模板缝细小且横平竖直,到达远看没有,近看不明显;墩台顶面一次成形,棱角清楚,流水坡明显。1钢筋的绑扎〔1〕钢筋的接头应设置在承受力较小处,并应分散布置。配置在“同一截面〞内受力钢筋接头的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提出要求时,应符合以下规定:a、焊〔连〕接头在受弯构件的受拉区不得大于50%,轴心受拉构件不得大于25%;b、绑扎接头在构件的受拉区不得大于25%,在受压区不得大于50%;c、钢筋接头应避开钢筋弯曲处,距弯曲点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d、在同一根钢筋上应少设接头。“同一截面〞内,同一根钢筋上不得超过一个接头。〔2〕钢筋的交叉点应用铁丝绑扎牢固,必要时,也可用点焊焊牢固。〔3〕箍筋应与主筋垂直,设计有要求除外。〔4〕绑扎用的铁丝要向里边弯曲,不得伸向保护层内。〔5〕箍筋的接头〔弯钩接合处〕,在梁中应沿纵方向交叉布置。2钢筋的焊接〔1〕钢筋焊接以闪光接触对焊为主,以电弧焊为辅。〔2〕对焊接头无横向裂纹和烧伤,焊包均匀。电弧焊接头,焊缝外表无凹陷、焊瘤、裂纹、气孔、灰渣及咬边。〔3〕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前方可大批量施焊。〔4〕焊工必须有焊工考试合格证,并在规定的范围内焊接操作。整座桥的墩台颜色应根本一致,每个墩台混凝土的色质应一致。影响混凝土颜色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种,施工中应严格控制。1水泥型号、品种、产地不同;2砂、石子颜色不同;3模板外表油漆、油污、灰尘、锈色去除不彻底;4涂刷脱模剂或多或少,不均匀;5养护覆盖物染色;6外加剂不同;7成品保护及污染。混凝土灌注施工应遵循以下要求1墩台身混凝土应水平分层进行振捣,厚度取30~40cm〔即插入振动器作用局部长度的1.25倍〕为宜,且一次连续灌筑。如因故中途停灌,那么灌筑面应整理成水平面,禁止斜面接缝。施工接缝应按设计规定办理,如设计无规定时,按第条处理。为保证外观,混凝土最好不要预留施工缝,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应将其留置在不防碍视线或观感的部位。2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水灰比要严格控制。3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时,必须采用滑槽、串筒等措施进行灌筑,防止混凝土离析。4混凝土振捣要适当,既要防止振捣缺乏,也要防止过振,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宜为20-30s,以“混凝土不再下沉、外表开始泛浆、不再出现气泡〞为度。为保证振捣效果,提倡“先周边轻振一遍,再从中心向四周进行振捣〞的方法。5浇筑时,坚持动态质量控制和“三方值班制〞〔工程领导、技术和试验人员〕,人、机、料、法、环必须同时具备条件,否那么专职质检员不得签开盘令或责令停工。6混凝土墩台顶帽支承垫石和流水坡,应与墩台帽或盖梁一起灌筑成形。坡面采用拉线控制,外表提浆压光,及时养护。禁止外表洒干水泥或铺砂浆二次抹面,防止顶面空鼓开裂和积水。7墩台顶支承垫石和预留栓孔施工。墩台顶支承垫石标高、位置、锚栓孔位置不准是最常见的质量通病,给架梁工作带来许多不便,并影响支座承载力。为保证支承垫石和锚栓孔位置准确,应按以下要求进行施工。1锚螺栓孔采用刨光的圆木刷好脱模剂,按定型图尺寸,用钢筋焊接固定架进行固定,将圆木埋入垫石顶面下40cm,露出40cm,待混凝土初凝后,正反转动,使圆木松动,终凝后拨出圆木。同法,墩台顶围栏孔用木棒或钢管埋入30cm,混凝土终凝前拔出。2支承垫石可用特制铁架样板固定在墩台顶帽钢模上,与墩顶〔帽石〕混凝土一次灌注成型,不宜二次施工。3墩台帽周边倒棱,要用6cm×6cm的方木,对角锯开,刨制成5cm×5cm的等腰截面三角条,在灌混凝土前,刷好脱模剂,安装固定在帽石顶部模板内侧周壁上,一次成型,做到棱角清楚清晰。混凝土蜂窝麻面的处理混凝土外表的蜂窝、麻面等缺陷,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评判,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整修〔见5.7条〕。一般来讲,对外观无明显影响的可不进行整修,有明显影响的那么必需进行整修。禁止未经评判就擅自乱抹修补现象。整修时必须遵守以下原那么。1修补质量要求做到:牢固、平顺、整齐、光洁、颜色与本体混凝土颜色协调一致,到达“远看看不见,近看不明显〞之效果。严禁修补颜色反差明显、错台、空鼓、开裂。2修补程序〔1〕根据蜂窝麻面部位和大小尺寸进行修凿处理,做到凿除形状为横平竖直的矩形形状,不得随意乱凿形状。凿入深度以把松散体全部除掉为宜〔但最小深度不得小于20mm〕。〔2〕去除灰尘、冲洗干净。〔3〕试制与本体颜色一致的修补灰浆。为保证修补灰浆与本体颜色一致,必须事先反复调配修补圬工配合比〔如在砂浆、混凝土中掺一些白灰、白胶、白水泥等调色材料〕,保证其颜色与本体一致。禁止未进行调配修补灰浆颜色就随意进行修补。〔4〕修补前,先在修补面上刷一道粘结浆〔剂〕,然后再进行抹灰,必要时,可掺入适量的粘结胶,以保证粘结牢固。修补抹灰中,当抹灰厚度较厚时,要分层进行抹灰,每次抹灰最度不宜超过20mm,等初凝后再进行下层抹灰。严禁一次抹灰到位。修补面必须平顺光洁,形状标准。〔5〕养护。修补完毕后要及时进行覆盖养护。竖面可用贴塑料布块方式进行,平面采用覆盖方式养护。墩台成品保护1墩台混凝土完工后,要做好成品保护,防止碰损、污染墩台,尤其是路边墩台要采取警示标志或护栏等措施,防止车辆意外碰损;墩顶及梁部混凝土浇筑施工时,要防止造成墩台〔盖梁〕污染;2当墩台被上部混凝土浆液流淌污染时,应派专业及时去除干净,防止时间较长清洗不掉现象;3吊拆模板时,防止磨擦或碰损墩台混凝土。3.4梁体混凝土梁体分现浇和预制两种。其模板制作、加工及安装,混凝土浇筑、养护、修补等参见3.2~3.3节中相关要求。桥位制梁1采用膺架制梁时,膺架根底必须具有足够承载力,不得出现不均匀沉降。2利用支架、膺架施工的现浇箱梁,须对支架、膺架进行等荷载预压,消除非弹性变形,同时测量弹性和非弹性沉降量,以确定底模板的预拱度。3挂篮使用前须作载重试验,以测定挂篮前端各部件的变形量,消除其永久变形。4连续梁合拢段混凝土施工须选择在一天中温度最低的时间进行。5利用支架、造桥机施工的现浇箱梁,底模应设置预拱度。第一孔梁预拱度可以按造桥机主梁的理论计算变形量设置预拱度,计算变形应根据混凝土实际容重计算并结合有关实验数据修正后得出。同时在施工时要求测量造桥机主梁的各阶段的实际变形量,以便及时调整后续箱梁的预拱度的设置。支架预拱度根据支架静载试验的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等综合考虑后设置。箱梁预制1制梁台座、存梁台座、运梁线路的地基应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必要时制梁台座两端顶梁部位的地基须特殊处理,以防集中受力而引起地基不均匀下沉。2预制梁模板接缝须采取措施保证拼缝严密。安装模板后,一天内浇筑完混凝土。防止模板生锈和脱模漆失效,外表粘附灰尘。3在进行第一孔梁张拉时施工单位必须对管道摩阻损失、锚圈口摩阻损失等预应力损失进行测量。根据实测结果对张拉控制应力作适当调整,确保有效应力值。混凝土入模时模板外表温度控制在5~35℃,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在5~30℃采用蒸气养护时,分为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蒸养期间及撤除保温设施时,梁体混凝土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温度差不宜超过15℃。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1、张拉千斤顶必须经过校验,校正系数不得大于1.05。校正有效期为1个月且不超200次张拉作业,拆修更换配件的张拉千斤顶必须重新校正。2、张拉分三次:〔1〕预张拉:在混凝土强度到达设计强度50%~60%时,为了使梁体不发生早期裂缝,先撤除内模,外模只拆不移的情况下,预张拉局部预应力,张拉值应由设计单位提供。〔2〕初张拉:当梁体混凝土强度到达设计强度的80%且弹性模量到达设计要求后,进行初张拉〔3〕终张拉:在梁体混凝土强度到达设计强度的100%且弹性模量达100%时,混凝土龄期满足10d,进行终张拉。3、张拉要对称进行。管道压浆、端头封堵1、后张预制梁终张拉完成后,宜在48h内进行管道压浆。2、压浆前管道内应去除杂物及积水。3、压浆用水泥应为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低碱硅酸盐或低碱普通硅酸盐水泥。压入管道的水泥浆应饱满密实,体积收缩率应小于1.5%.初凝时间应大于3h,终凝时间应小于24h,压浆进浆体温度应不超过35℃4、严禁掺入氯化物或其他对预应力筋有腐蚀作用的外加剂。5、预应力管道压浆应采用真空辅助压浆工艺;压浆泵应采用连续式;同一管道压浆应连续进行,一次完成。6、浇筑梁体封端混凝土之前,应先将承压板外表的黏浆和锚环外面上部的灰浆铲除干净,对锚圈与锚垫板之间的交接缝应用聚氨酯防水涂料进行防水处理,同时检查确认无漏压的管道后,才允许浇筑封端混凝土。为保证混凝土接缝处接合良好,应将混凝土进行封堵,其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设计要求,也不得低于35Mpa。封端混凝土养护结束后,应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对封端新老混凝土之间的交接缝进行阴谋诡计水处理。的吊运及存放1、箱梁吊运分初张拉后的吊运及二次张拉后的吊运,初张后吊运时严禁梁上堆放其他重物,二次张拉后的吊运必须在管道压浆达规定强度后进行。2、存梁支承台座应巩固稳定,并附设相应的排水设施,以保证箱梁在存放期间不致因承下沉受到损坏。3、梁体的吊运、存放应按铺架施组安排的顺序,编号吊运〔滑移〕存放。4、箱梁存放时,存梁支点距梁端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5、箱梁运输时支点距梁端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3.5架梁和支座架离前做好以下工作:1、根据桥梁竣工实况,将桥梁各墩台中心位置用红色油漆标画在墩台顶面〔支承垫石〕上。2、墩台顶支承垫石应平整密实,标高正确,每孔梁每端的两支承垫石高差小于5mm;锚螺栓孔预留位置正确,深度不小于40cm。并用红色油漆标画出支座十字线位置;3、当预留孔位置不正确时,要提前进行修凿;4、当支承垫石空响、标高超限时,必须进行处理,保证垫石面平整密实,严禁空鼓开裂现象〔见中2款规定〕;5、提前做好墩台顶围栏和固定吊篮;6、桥梁各墩台实测中线长度、支承垫石四角标高以及护轮轨铺设地段起迄里程等资料,至少提前10天抄送铺架单位。支座1、支座进入工地后,施工单位应根据铁道部现行《铁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技术条件》〔TB1893〕、《铁路桥梁盆式橡胶支座》〔TB/T2331〕、《铁路钢桥铸钢支座》〔TB/T1853〕以及铁道部公布的有关客运专线铁路桥梁盆式橡胶支座技术条件的有关规定,对支座的外观尺寸和组装质量进行检查,符合设计要求才能进行安装。2、支座安装前,应检查桥梁跨距、支座位置及预留锚栓孔位置、尺寸和支座垫石顶面高程、平整度,并均应符合设计要求。支座安装前应组装好,并消除非弹性变形和空隙。3、预制梁架设完成后应保证每个支座反力与四个支座反力的平均值相差不超过±5%。4、预留锚栓孔、支承垫石顶面与支座底面间隙应采用压力注浆填实,注浆压力不得小于1.0Mpa。箱梁架设1、架桥机应严格按照通过技术监督部门审查认证的产品使用说明书和操作手册进行安装、架梁和移机操作。2、架桥机通过正线路基架运梁时,要求路基到达设计标准并完成工序交接,路基断面宽度、路基护坡和路堑的挡墙护坡完成;路基表层级配矿石按设计完成,压实密度到达设计文件的要求,平整且均质性好;桥台与台后路基高差用级配碎石顺平;桥台锥体护坡完成;架运梁时,软土路基加固固结后的强度要能确保架运梁时的稳定性要求。3、确认运梁车所通过的线路和结构允许承受运梁车的荷载。在新建的路基上运行时,轮胎式运梁车的接地比压不得超过路基的允许承载能力。运梁车不得对路基造成永久性损害。4、运梁车走行:运梁车装箱梁启动起步应缓慢平稳,严禁突然加速或急刹车。重载运行速度控制在5km/h以内,曲线、坡道地段应严格控制在3km/h以内,当运染车接近架桥机时就一度停车,,在得到指令后才能喂梁。5、落梁时,应采用测力千斤顶作为临时支点,在保证每支点反力与4个支点的平均值相差不超过±5%后再进行支座灌浆。同一梁端的千斤顶油压管路应保证同端的支座受力一致,采用并联。架梁后,应采用嵌入方式,对梁体间缝隙进行勾缝,做到平整、牢固、美观,禁止采用外表抹浆法勾缝〔容易脱落〕。提倡采用以下方法填塞勾缝〔如图3-1〕:固定铁丝80×20mm木条板固定铁丝80×20mm木条板Φ10~15塑料管填缝砂浆图3-1上钉两条Φ10~15软塑料管,净距25~30mm,用带铁丝方式将其固定在梁缝上,做到塑料管与梁底压紧底密贴,间距一致,方向顺直。2用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填塞梁缝,用人工捣实,3天后拆模,去除外露铁丝。梁体间的横隔板与纵向铰缝的连接混凝土的立模可参见图3-1思路进行,保证其外表形状规那么,平顺光洁。3.6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抓好混凝土外观质量的重要性随着经济的开展,观念的更新,人们对混凝土工程外观质量要求愈来愈高,很多工程已经将混凝土外观质量作为质量评定的重要指标。混凝土工程的内在质量,人们一直都很重视,且有一整套成熟的质量控制措施,而混凝土的外观质量那么很少被重视,控制理论和实践经验也较少。因此,混凝土的外观质量控制是摆在工程技术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困素混凝土的外观质量与很多因素有关,如管理方法,施工人员素质、环境影响、施工设备、施工工艺、原材料等。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常见问题及主要影响因素见表3-1。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因素分析表表3-1常见问题主要影响因素颜色不一致〔1〕同一单位工程中水泥、砂、碎石、外加剂等,产地、品牌、颜色未完全统一;〔2〕混凝土拌合物、配合比、和易性稳定;〔3〕同一单位工程养护条件不完全一致。蜂窝〔混凝土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蜂窝状的孔洞〕〔1〕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或砂、石、水泥材料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2〕混凝土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合均匀,混凝土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3〕混凝土浇筑操作不标准,下料不当,使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造成混凝土离析;〔4〕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浇筑,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未及时振捣又下料,因漏振而形成蜂窝;〔5〕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混凝土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或墙体烂根,形成蜂窝;〔6〕碎石、河砂级配差,不便于水泥浆充分包裹,形成蜂窝。麻面〔混凝土外表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外露〕〔1〕模板外表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物,拆模时混凝土外表被粘损,出现麻面;〔2〕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没有浇水湿润不够,浇筑混凝土时,与模板接触局部的混凝土,水分被模板吸去,致使混凝土外表失水过多,出现麻面;〔3〕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或局部漏刷,拆模时混凝土外表粘结模板,引起麻面;〔4〕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浇筑混凝土时缝隙漏浆,混凝土外表沿模板缝位置出现麻面;〔5〕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混凝土中的气泡未排出,一局部气泡停留在模板外表,形成麻面;〔6〕以干粉状掺入混凝土中的外加剂,含有未碾成粉状的颗粒〔如硫酸钠颗粒等〕遇水膨胀,造成混凝土外表“开花〞而产生麻面;〔7〕振捣时间过长,造成混凝土离析而使碎石集中,砂浆过少包不住碎石而造成麻面;〔8〕搅拌时间短,混凝土和易性不好,以致水泥砂浆填不满石子间的孔隙而出现麻面。斑点〔混凝土外表局部少数颜色不一致,严重的呈“迷彩服服〞状,清楚斑和暗斑两种〕〔1〕原材料:a、使用变质水泥或受潮结块的水泥或含深色杂质的水泥而造成斑点;b、使用山砂或深颜色的河砂或含深色杂质的河砂而造成斑点;c、使用带花斑的或含深色杂石的碎石而造成斑点;d、脱模剂不干净而造成斑点。〔2〔3〕养护:覆盖物不干净而造成;〔4〕保护层砂浆垫块未完全被混凝土砂浆包裹或太薄而产生明斑或暗斑〔即“豆腐块〞现象〕;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因素分析表续表3-1常见问题主要影响因素斑点〔5〕混凝土振捣时间过长,碎石集中砂浆过少而出现石头影子造成暗斑;〔6〕和易性不好,水泥砂浆过少,以致混凝土外表砂浆缺乏,碎石隐约可见而造成暗斑;〔7〕碎石级配不好,过多过大碎石,以致水泥砂浆不能充分包裹碎石而产生石子影子般的暗斑。露筋〔1〕浇筑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甚至漏放,钢筋紧贴模板,致使拆模后露筋;〔2〕钢筋混凝土结构面较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混凝土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使钢筋密集处出现露筋;〔3〕因配合比不当,混凝土产生离析,浇捣部位缺浆或模板严重漏浆,造成露筋;〔4〕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造成露筋;〔5〕混凝土保护层振捣不密实,或木模板湿润不够,混凝土外表失水过多,或拆模过早等,拆模时混凝土缺棱掉角,造成露筋。跑模,混凝土几何尺寸出现变形〔1〕模板加固不牢靠;〔2〕振捣离模板太近且功率大、振捣时间长,致使模板变形跑模;〔3〕地基不牢,支撑不够,以致高空中混凝土在自重作用下模板变形混凝土跑模;〔4〕模板使用时间长,本身变形。线条不明〔1〕施工缝处理不平整而造成接缝不在同一平面;〔2〕模板接缝不平整或不密贴,造成混凝土接缝错牙或大小不一而漏浆;〔3〕模板使用时间长,本身变形或缺棱少角。缝隙夹层〔施工缝混凝土结合不好,有缝隙或夹物〕〔1〕在浇筑混凝土前没有认真处理施工外表,浇筑时捣实不够;〔2〕浇筑大面积钢筋结构物时,往往分层分段施工。在施工停歇期间常有木块、锯末等杂物〔在冬季还有积雪、冰块〕积存在混凝土外表,未认真检查清理,再次浇筑时混入混凝土,在施工缝处造成杂物夹层;〔3〕浇筑混凝土柱头时,因柱子施工缝停留时间较长,易掉进杂物,浇筑上层柱时,又未进行认真处理,以致施工缝处夹有杂物。水泡气孔多〔1〕混凝土拌和物水灰比过大,或现场搅拌混凝土未根据每车河砂的含水率来调整水灰比而造成混凝土外表水泡气孔增多;〔2〕混凝土坍落度过大,难以将水分完全赶出而产生较多气泡;〔3〕振捣时间不够或漏振、欠振以致水分气泡未完全赶出;〔4〕振捣程序不对,随意性或从内向外振,以致将水分气泡赶向模板,而钢模无孔眼,与混凝土密贴,由于外表张力的作用很易产生水膜,水分、气泡很难完全赶出。缺棱掉角〔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未湿润或湿润不够,浇筑后混凝土养护不好,棱角处混凝土的水分被模板大量吸收,致使混凝土水化不好,强度降低,拆模时棱角被粘掉;〔2〕常温施工时,过早撤除侧面非承重模板;〔3〕拆模时受外力作用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造成缺棱掉角;〔4〕冬季施工时,混凝土局部受冻,造成拆模时掉角。控制混凝土外观质量的技术措施1、把好混凝土原材料进场关〔1〕选择同一产地、同一品牌、同一颜色的水泥、砂、碎石和外加剂等原材料,并且同一单位工程尽可能采用同一批原材料。原材料应干净无杂质,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因原材料不完全相同而造成混凝土外观颜色不一致或斑点。必要时应对砂、石子进行冲洗,减少泥污含量。〔2〕加强水泥的现场检查。对每批进场水泥都要检查其出厂合格证,并现场抽样送实验室试验,测定其强度、初终凝时间、安定性等指标,只有全部合格才可使用。〔3〕检查水泥储存条件。确保水泥储存在枯燥、通风、防风雨、防潮湿的地方,水泥进场后应尽快使用。〔4〕严禁使用山砂或深颜色的河砂,准确测定每车河砂的含泥量,严格控制含泥量〔<3%〕,否那么混凝土外观颜色就会出现深色的斑点或泥黄色。〔5〕随时检测,对砂场的砂进行筛分、杂质含量、压碎值等工程的试验。〔6〕控制好砂的级配,选用中砂且大致均匀,不能都用规定级配的最大极限百分比,这样有利于混凝土密实光洁。〔7〕混凝土用的粗骨料应具有良好的级配,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板厚的1/2或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也不得大于钢筋间最小净距的3/4,且不得超过100mm。结构截面较小,钢筋较密时,可用豆石混凝土浇筑。2、控制高性能混凝土拌和物关键工序〔1〕严格控制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按有关技术标准、施工技术指南进行计算和试验,并在施工过程中经常检查。〔2〕建立原材料计量岗位责任制,计量方法力求简便易行、可靠,特别是水的计量,应制作标准计量水桶;外加剂就用小台秤计量。〔3〕严格控制水灰比。〔4〕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在拌制地点及浇筑地点按规定检查混凝土坍落度,尽量缩短混凝土拌和物的停放时间,减少坍落度损失。〔5〕严格控制外加剂,混凝土中掺用的外加剂应按有关标准鉴定合格并经试验符合施工要求后再用。3、施工过程的技术保证〔1〕模板安装与清洁a严格控制钢模清洁。装模前,先用砂轮对钢模除锈,再用抹布擦净并及时用轻机油涂上,保持钢模内外表无任何杂物、杂点。b钢模板脱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实践证明脱模剂选择轻机油比拟好,拆模后在阳光作用下容易挥发,不会留下任何痕迹,以至混凝土外观颜色光洁明亮,并且可以防止钢模生锈。c确保模板加固牢靠。重点把关键模板接缝拼装严密。模板接缝控制在1mm左右,并采用玻璃胶涂密实、涂平整,以防漏浆,出现蜂窝、麻面或线条不明。d施工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保持模板内外表干净。当施工人员踩脏模板或混凝土浆溅到模板或别的原因弄脏模板,在浇筑完成一层混凝土时,必须及时用纱布把上节模板上的污点擦干净,以防止混凝土外观上有深颜色的斑点出现。e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如发现有模板走动,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f每次使用之前,要检查模板变形情况,禁止使用弯曲、凹凸不平或缺棱少角等变形模板。〔2〕混凝土布料与捣固a混凝土全部采用泵送混凝土浇筑。b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是否按要求固好垫块;操作时不得踩踏钢筋,如钢筋有踩弯或脱扣者,应及时调直,补扣绑好,以免露筋。c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时,要用串筒或溜槽等下料,防止混凝土上离析。d控制振捣间距,插入式振捣器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对轻骨料混凝土,那么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应保持5~10cm。控制混凝土的浇筑层厚度在振捣器作用局部长度的1.25倍左右,振捣新的一层,均匀插进先浇筑混凝土5~10cm,力求上下层紧密结合。ef注意振捣方法,垂直振捣时,振动垂直混凝土外表;斜向振捣时,振动棒与混凝土外表40。~45。角;棒体插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应超过棒长的2/3~3/4;振捣棒要及时上下抽动,分层均匀振捣密实,振捣好后,要慢慢拔起振动棒,使混凝土填满振动所造成的空洞。g控制振捣程序,先周围后中间,并注意混凝土摊铺四周高中间低,以便把气泡尽往中间赶出,防止聚集在模板处。h振捣时,振动棒不要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等,在钢筋密集体处,可采用带刀片的振捣棒进行振捣。i注意保护层砂浆垫块处的混凝土振捣,务必使水泥砂浆充分包裹;或采取振捣一小段先取下一小段垫块的方法。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垫块处外表产生明斑或暗斑。4、混凝土拆模和养护的技术措施〔1〕混凝土拆模的监控a拆模时间要根据试验结果正确掌握,防止过早拆模,使混凝土粘在模板造成麻面、蜂窝或缺棱少角。b撤除钢筋混凝土结构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足够的强度〔2.5MPa以上〕,外表及棱角才不会受到损坏。c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过急,注意保护棱角,吊运时,严禁模板碰撞棱角。d加强成品保护。〔2〕养护a拆模后,对混凝土应及时洒水养护,养护时间最少为14天,否那么可能出现收缩裂纹而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b洒水养护应根据气温情况,掌握恰当的时间间隔,在养护其内保持外表湿润,并采用适当材料覆盖,注意不要使用脱色或不干净覆盖材料。c同一个单位工程应尽可能采用同一条件养护,结构物各局部物件在拆模之前应保持连续湿润,否那么会颜色不一致。3.7桥面附属设施桥面防水卷材纵向宜整幅铺设,当防水卷材进行搭接时,先行纵向搭接,再进行横向搭接,纵向搭接接头应错开。电缆槽、接触网支柱基座设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接触网支柱基座预埋螺栓位置准确、基座平整。双侧人行道栏杆或声屏障内侧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人行道栏杆平直且扶手高度一致。防撞墙断缝整齐垂直、线性一致。人行道步行板应铺设齐平、稳固、无损坏,板间空隙应均匀。梁端伸缩缝预埋钢板位置应准确,边压块榫口密贴,橡胶止水带与边压块无缝隙,橡胶止水带外形尺寸符合设计要求,盖板平整。4涵洞工程4.1基础基坑开挖的尺寸、标高、地质、承载力、换填等必须到达设计要求,这是确保涵洞主体稳定的关键。4.2涵身框架涵采用整体无拉杆钢模板施工,整体钢模板的分节长度与涵洞分节长度一致。涵身混凝土必须采用先浇注底板,后浇注竖墙和顶板两次浇注的施工工艺。涵洞附近路堤过渡段填筑,应在涵身结构混凝土到达设计强度后进行。过渡段填筑必须从涵洞两侧同时、对称、水平分层进行施工,并应逐层碾压密实。施工接缝应平直无错台、无漏浆、无麻面。撤除顶板模板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4.3沉降缝根底、边墙和顶板的沉降缝做到上下垂直、方正、缝宽一致且在一断面上,禁止相互错开、咬合现象,防止影响相互沉降功能。沉降缝内的填筑材料必须具有耐腐蚀性且弹性良好。4.4洞口帽石倒棱:采用6×6cm方木对角锯开,刨成5×5cm等腰三角条,固定在帽石模板顶部周边内侧,混凝土浇筑前刷好脱模剂。帽石混凝土严格控制水灰比,选用和易性好的小石子混凝土,灌注中注意捣固,完工后拍实整平提浆,待接近初凝〔1小时左右〕时,进行原浆压光,然后覆盖养生七天。帽石混凝土外表应一次压光成型,禁止洒干水泥抹面或二次砂浆抹面或刷水泥浆涂刷外表等落后工艺或“习惯〞做法。4.5防水层涵洞防水层包括沉降缝背后防水层和涵顶防水层两局部。严格按设计要求种类铺设防水层,禁止随意变更。防水层采用二油一布时,应先将涵背边墙和板顶面需铺防水层的部位〔如沉降缝两侧各25cm〕,进行砂浆找平压光,待找平层枯燥后再铺设防水层,以保证密贴牢固。防水层一定要按设计要求铺设到位,禁止漏铺少铺。涵背沉降缝两侧一定要采用细砂砂浆进行找平压光,每侧宽度不小于30cm,找平厚度以平顺光洁为准,不宜过厚。防止找平层不平顺、不光滑,宽度不够,砂浆强度缺乏等现象。防水层做完后,必须进行渗漏水试验,只有渗漏检验合格后,方可填土覆盖。必要时,应对防水层采取防护措施〔如覆盖20cm厚粘土〕,防止防水层损坏。5隧道工程5.1根本要求施工准备1、施工前必须进行施工调查和现场核对、施工图审查、技术交底。正式开工前必须办理施工组织设计和开工报告的报审。2、平面控制测量采用GPS测量、导线网测量、边角网测量、三角网测量,采用的设备为自动安平水准仪及标尺、全站仪、GPS全球定位系统。3、施工前、施工中必须对施工人员进行平安技术交底。必须要有平安应急处理预案并进行演练。隧道工程质量总体要求是:强度、衬砌厚度、背后回填、轮廓尺寸、中线、高程必须符合设计规定;建筑物不侵限;混凝土外观大面平直圆顺,板缝横平竖直,无明显蜂窝麻面及裂纹现象;防水处理标准,做到拱部不滴水、边墙不淌水、底部不冒水、道床不积水、安装设备的孔眼不渗水;洞门圬工外观整齐美观,附属设施牢固稳定、完善齐全。5.2隧道开挖洞身开挖1、开挖轮廓形状和断面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2、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监控量测、地质预报工作。将监控量测、地质预报的结果及时向设计进行传递与反应,修正开挖方法和参数,实现优化设计和平安施工。3、隧道的开挖应采取一切措施保护围岩的自承能力,应采用光面爆破、预裂爆破或非爆破的机械辅助开挖方法。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的炮眼痕迹保存率,硬岩不应小于80%,中硬岩不应小于60%,并在开挖轮廓面上均匀分布。4、隧道拱脚和墙脚以上1m范围内严禁欠挖。5、1km及以上隧道的Ⅱ、Ⅲ级围岩连续长度在300m以上地段,必须采用凿岩台车钻孔,其他地段可采用多功能作业台车钻孔。隧道开挖是保证隧道净空尺寸及混凝土衬砌厚度的关键工序,必须严格控制。合理预留开挖沉降量,保证净空尺寸和不侵限。积极推行光面爆破技术,提高轮廓开挖质量,保证混凝土衬砌厚度,禁止出现大面积欠挖〔允许局部欠挖但不得大于5cm〕。科学调整光爆参数,严格控制超挖过大现象,以减少工程浪费和提高效益。边墙光爆效果不佳是通病,应积极预防和控制。根据开挖进度,每隔5~10m要检查一次开挖断面,并绘制开挖断面图,做好检查记录。不符合要求的欠挖部位必须进行凿除,直至达标。开挖过程中,要根据围岩类别及地质情况,采取相应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确保平安施工及围岩稳定。5.3洞门施工洞口工程1、洞口土石方工程施工应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分层防护,并预留暗洞进洞所需的台阶。当地质条件不良时,应采取稳定边坡和仰坡的措施。2、洞口石方严禁采用洞室爆破开挖;边、仰坡开挖应采用预留光爆层法或预裂爆破法。3、明洞衬砌结构的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1〕明洞浇注混凝土前应复测中线、高程和模板的外轮廓尺寸,确保衬砌不侵入设计轮廓线;〔2〕明洞混凝土的灌注应设挡头板、外模和支架,明洞墙、拱混凝土应整体浇筑;4、隧道洞门应及早完成,并应避开雨季和严寒冬季。洞门是隧道工程的“窗口〞,一定要从严控制,保证其外观质量整齐美观,结构形式符合设计,按设计标准施工,做到“原汁原味〞,禁止擅自变更装饰面类别。隧道洞门施工应遵照以下规定:1、开挖后的坡面应到达稳定、平整、美观的要求。2、端墙应在土石方开挖后及时完成,根底超挖局部应与根底同级混凝土和根底同步浇筑,端墙及挡、翼墙的开挖轮廓面应符合设计要求。3、端墙、挡翼墙根底的基底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承载力采用静力触探试验或标准贯入试验检测。4、端墙、挡翼墙根底位于软硬不均的地基上时,除按设计要求处理外还应在分界处设沉降缝。5、拱墙应与洞内相邻拱墙同时灌注。6、端墙的泄水孔应与洞外排水系统及时连通。7、隧道门端墙和挡翼墙、挡土墙的反滤层、泄水孔、施工缝设置应符合设计及《新建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的要求。8、隧道门的截、排水设施应与洞门工程同步施工,当端墙顶部水沟置于填土上时,填土必须夯填密实。9、隧道门检查梯、隧道铭牌、号标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洞门牌应按设计标准尺寸和字体制作,禁止随意改变尺寸和字体行为。5.4洞身衬砌二次衬砌1、二次衬砌混凝土施工应符合现行《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及《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的有关规定。隧道二次衬砌应满足设计强度、防水和耐久性的要求。二次衬砌应到达结构密实,外表平整光滑,曲线圆顺。2、无论长短隧道,二次衬砌必须采用整体液压钢模板台车全断面一次成型法施工。3、混凝土应对称、分层浇筑,捣固应采用插入式振捣器。仰拱、底板混凝土应整体浇筑,一次成型。填充混凝土应在仰拱混凝土终凝后浇筑。4、隧道衬砌的厚度严禁小于设计厚度。5、混凝土结构外表应密实平整、颜色均匀,不得有露筋、蜂窝、孔洞、疏松、麻面和缺棱掉角等缺陷。防水层、衬砌厚度、净空尺寸及背后回填是洞身衬砌质量的关键,必须从严控制。进出口洞门各300m范围内的混凝土外观质量应作为重点进行控制,保证整齐美观。具体控制要求见3.3.4和3.6中规定。模板工程。除执行3.2中相关要求外,还应做到:1、提倡采用整体台车衬砌,淘汰小模板拼装衬砌工艺。2、台车两端口尺寸、形状应精心控制,否那么每节接缝处易产生错台、露砂、麻面等现象。3、涂刷脱模剂。禁止采用废机油作脱模剂,积极提倡采用新型脱模剂。涂刷脱模剂的方法为:用棉布粘浸脱模剂,然后拧干,再在模板上均匀涂刷,做到模板外表既无漏刷也无明显油珠为宜。4、隧道端头混凝土挡头模板,应根据设计尺寸制做标准模板,禁止采用竹条板或木条等拼装不规那么模板,防止漏浆,影响接缝密实性。5、为保证端头混凝土连接严密,减少接缝处裂纹和渗漏水的现象,可在挡头模板内侧沿环向采用锯齿形,使接缝混凝土断面成锯齿形,互相咬合。6、为防止接缝处混凝土渗漏水和减少裂纹。可在接缝处混凝土中沿环向预埋镀锌铁皮与钢丝网片〔两侧各不小于100m〕或止水带。7、组合钢模拱部衬砌封顶,必须在模板设计制作的同时,设计制作钢质或细质料封顶板,不得采用木质或粗质料为封顶板,确保封顶板直线直,曲线顺,外表光洁美观。8、台车混凝土入口形状应一致,封口厚度不明显,严禁封口鼓凸明显现象;台车上预埋灯具座位的部位应整齐,严禁“七高八低〞的现象。9、支护与二次衬砌背后需进行回填注浆时,应预留注浆孔,禁止事后钻孔压浆,防止破坏防水层。混凝土衬砌施工。严格混凝土施工标准操作,做到混凝土密实,强度、厚度到达设计要求。1、混凝土颜色应保证一致,努力提高观感质量。2、施工缝。混凝土施工缝不得随意留置,其位置应事前在施工技术方案中确定。一般情况下应顺隧道方向以衬砌台车或衬砌移动台架的长度为一个浇段留置施工缝且呈环向。不得水平方向留施工缝〔先拱后墙的封口缝除外〕。超挖回填。隧道拱墙背后的空隙必须按标准规定回填密实,这是一道十分重要的工序。由于未按标准回填,造成拱墙挤裂质量事故已发生屡次,为此应严格按以下要求与衬砌混凝土同时施工。1先拱后墙施工时,拱脚以上1m范围内的超挖,必须采用与拱圈相同混凝土材料一次同步填筑。2边墙基底以上1m范围内的超挖,必须采用与边墙相同混凝土一次同步施工填筑。3其余部位,当超挖局部在允许范围内时,必须采用与衬砌同样混凝土回填;当超挖大于规定时,可用片石混凝土或浆砌片石回填;当围岩稳定、枯燥无水时,可在衬砌背后进行压浆,也可用干砌片石回填紧密。混凝土质量检查1外观采用目测和尺量。2厚度及回填。主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严格控制和旁站检查,未经检查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对有疑问的部位,可采取钻孔取芯或无损检查〔如雷达检测〕。5.5支护与喷锚支护1、喷射混凝土必须采用湿喷工艺,喷射混凝土外表应密实、平整,无裂缝、脱落、漏喷、漏筋、空鼓和渗漏水,锚杆头钢筋无外露。2、锚杆所使用的钢筋进场时,必须对其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并按批抽取试件做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冷弯试验,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3、钢筋网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3cm。4、钢筋网应在岩面喷射一层混凝土后再铺挂,底层喷射混凝土的厚度不得小于4cm。5、钢架安装不得侵入二次衬砌断面,底部不得有虚碴,相邻钢架及各节钢架间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钢架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4cm,外表覆盖层厚度不得小于3cm。钢架与初喷层间的间隙应采用喷射混凝土喷填密实。钢架拱脚应打设锁脚锚杆或锚管,长度不小于3.5m,数量2~4根,并与钢架焊接。下半部开挖后钢架应及时落底接长,封闭成环。支护与喷锚是隧道二次衬砌中的受力结构,必须保证支护间距、刚度及喷锚厚度。支护拱架应与开挖断面紧密接触,必要时应加塞支承铁件进行嵌紧。喷锚前,应将开挖断面上的浮石浮碴去除。锚杆的长度、方向、灌浆密实度必须到达设计要求。1、锚杆外露端部应采用钢板〔厚6mm,边长150mm〕与锚杆相接〔采用螺母或焊接方式〕,保证垫板与围岩紧贴,严禁有空隙。2、钻孔内注浆应采用体积比进行控制,并进行旁站监督,保证锚孔注浆体积比不小于0.9〔即锚孔内注浆率不低于90%〕。抗拔力试验取消,不再作为质量控制指标。喷锚混凝土严格按设计强度进行配制,并到达:1、厚度满足设计,并覆盖住拱架、支架、锚杆等铁件;2、喷锚混凝土外表应大致平顺,严禁有明显凹凸现象;3、预埋件应事先设置,严禁喷锚后再凿孔埋设。5.6隧道防水和排水防水和排水1、隧道工程防排水要求做到衬砌外表无湿渍。2、结构防排水的排水管应紧贴岩壁并固定牢固,防水板铺设采用专用台车〔架〕无钉铺设工艺,自动爬行式热合机热熔焊接,配备防水板专用台车。铺设时防水板应留有一定的余量,保证全部面积均能抵到围岩,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cm,焊缝严密不漏气。隧道防水是一道十分重要的工序,如果控制不好,就会造成隧道渗漏水,影响使用,有的需返工返修,既影响信誉,又造成损失。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防水层施工,严格工艺标准,加强工序质量检查。未经检查合格的防水工序不得进行覆盖。防水板铺设1、检查喷锚表层:对凹凸明显之处,应进行补喷找平;对有渗漏水的部位进行处理〔如埋设盲管、渗水条等〕;对锚杆头、钢筋头、铁丝等外露尖硬物进行割除并用砂浆抹平。2、防水板与围岩采用挂线连接,严禁采用射钉方法固定;3、防水板接缝应采用双焊缝自动热合技术进行焊接并进行焊接密封性质量检验〔见TB10417—2003隧道验收标准P122中的条〕。只有检验合格,方准灌注混凝土,否那么必须返工重焊,直至合格达标。4、防水板搭接宽度不小于150mm,且水平缝搭接必须上里下外,禁止“上外下里〞搭接。5、防水板挂设固定的间距要适当,防水板要与围岩尽可能密贴,并余留一定的充裕长度,防止灌注混凝土时拉裂〔断〕防水板〔布〕,影响防水功能。混凝土施工缝处一定要振捣密实,必要时可参照5.4.4中5~6款规定进行接缝处理。隧道的防水质量必须到达:拱部不滴水,边墙不漏水,底部不冒水,道床不积水,安装设备的孔眼不渗水。否那么必须返工处理,直至达标。1、隧道防排水应采用防排结合,以防为主的方法进行。必须坚持“防、截、排、堵〞的原那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渗、滴、漏质量顽症。2、隧道防排水的具体施工技术标准应遵守《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的要求。3、隧道设计有防排水设施的,应制定施工工艺细那么,强化检查,严格把关;无设计防水设施的,且水量较大的,本着防患于未然的原那么,及时提出书面变更设计意见,或自行增设盲沟、防水板等措施,将渗水引排至排水沟。5.7混凝土外表缺陷修补混凝土外表缺陷的含义。它是因模板拼装不严、振捣不够,配合不当等原因造成混凝土外表有漏浆、蜂窝麻面、脱皮、露筋等现象。蜂窝麻面的处理见3.3.8条规定。混凝土外表缺陷修补原那么1、混凝土外表要平直圆顺,无明显蜂窝麻面、漏浆、错台、露筋等缺陷。如果产生缺陷,那么需进行认真分析原因,在以后混凝土施工中要及时纠正,并对已产生的缺陷研究修补方案和工艺,并进行技术工艺交底。2、是否修补的原那么是:如缺陷对混凝土外观质量影响较大,那么需修补,如影响不明显那么可不进行修补,防止弄巧成拙。3、对混凝土外表缺陷是否处理,应由工程总工组织技术、质检及施工人员共同现场分析,根据上述原那么确定是否修补。严禁现场施工人员擅自乱凿乱抹。混凝土外表缺陷修补工艺1、确定修补范围。根据缺陷形状及大小,划线进行凿除缺陷。要求凿除形状呈水平放置的矩形〔条形〕或模板形状,不得采用其它不规那么形状;凿除深度以凿除全部松散混凝土为止,但最小深度不得小于2cm,以保证抹灰贴粘牢固。2、修补灰浆配制。必须保证修补灰浆颜色与本体混凝土颜色尽可能接近,不得有明显反差。为此,在抹灰修补前,必须进行修补灰浆反复调试,其中可掺些白浮胶、白水泥等白色调料,直至修补颜色与本体颜色相近为止。禁止随意采用未经调试的灰浆进行修补。3、去除干净,充分湿润。抹灰之前,必须对凿除范围进行清扫浮尘碴,用水冲洗湿润。4、抹灰。为保证粘贴牢固,在抹灰前,可先刷一道水泥浆或107胶,然后再用调好的灰浆进行逐层抹灰,每层抹灰厚度2cm为宜,待上层抹灰初凝后终凝前再进行上层抹灰,不得在初凝前连续抹灰或终凝后再抹,依次直至抹灰到位。抹灰外表要与本体连接平顺、整洁,严禁错台、空鼓、开裂或“胡子〞现象。5、养护。抹灰完成后,要及时进行养护,保证修补强度,防止外表开裂。竖向修补可采用贴塑料布方式养护,水平面采用覆盖方式养护。6路基工程6.1总体要求施工准备1、开工前应编写路基施工调查报告,对地质情况进行核查。在施工调查和地质核查的根底上,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并经审批。工程开工前必须办理开工报告。2、施工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便道贯穿。纵向贯穿便道按照有利于线下工程施工和线上无碴轨道施工形成环道的原那么进行修建。纵向贯穿便道尽量利用红线内征地。地基地质核查在开工之前和施工过程中,对地基和取土场应首先进行地质资料详细核对,当与设计不符时应进行补探,以验证地质资料,确保地基条件评价准确。要求每一段地基不大于50m间距有一横断面地质状况描述,有沉降要求的过渡段和复杂地段〔存在岩溶、空洞、滑坡岩堆等不良地质段〕应适当加密,并在地质断面间进行适当的物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补探。此项地质核对与描述工作应作为施工的重要组成局部。CFG桩地基处理1、FG桩原那么上应采用长螺旋钻孔灌注成桩。当地质条件不适用采用长螺旋钻孔灌注成桩工艺时,可采用振动沉管成桩工艺,但施工时必须防止对已成桩的影响,采用振动沉管成桩工艺的范围由监理单位审核确认。2、在借鉴中铁八局工程试验段CFG桩施工工艺和施工经验的根底上,应按照《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和《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的规定,施工前必须进行成桩工艺试验,确定施工工艺和参数,试桩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得少于4根。试桩应进行无损低应变检测和钻芯取样检测,以验证成桩质量;成桩28d后应及时进行单桩承载力或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以确定设计参数3、混合料配合比和施工工艺发生较大改变时,应现场对桩体进行钻芯取样验证桩体实际强度。4、CFG桩开挖表土,截桩时不得造成桩顶设计标高以下的桩体断裂和扰动桩间土。5、CFG桩桩底嵌入硬层深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填料符合设计要求。严格基底处理,填土要分层夯实,尤其是深沟与桥涵缺口地段的填土更要加强夯实,保证压实度到达设计要求,路基沉降量在允许范围内。路基成型后,边坡、宽度、中线符合设计要求,路肩、边坡做到平直圆顺,路基顶面平整,边坡稳定密实,无沉降。侧沟、天沟及挡护工程要砂浆饱满、尺寸准确、排水畅通、勾缝牢固美观,沉降缝上下顺直、宽窄一致、填塞料符合设计;泄水孔布置有序、大小一致、里外通直、泄水畅通,背后反滤层设置符合设计。6.2路基填料路基基床表层以下填料应采用碎石类、粗砾类和砂类土、细砾土的A、B组填料或改进土进行填筑,基床表层严格采取良好的级配碎石、级配砂砾石填料。路基各部位的改进土及级配碎石必须采用场拌法生产,并采用自动计量控制系统,并带有可计量加水装置,满足调整含水量要求。6.2.2A、B组填料分类一般为:碎石类〔含碎石土、卵石土〕和粗砾土〔含粗园砾土、粗角砾土〕中细粒含量<15%,级配良好的为A组,级配不好的为B组,细粒含量15%~30%的为B组;细砾土〔含细圆砾土、细角砾土〕中细粒含量<15%,级配良好的为A组,级配不好的为B组,细粒含量15%~30%的B组;砂类土〔含砾砂、粗砂、中砂〕中细粒含量<15%,级配良好的为A组,级配不好的为B组,细粒含量>15%的为B组;砂类土中细砂,细粒含量<5%且级配良好的为B组。基床底层填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10cm,路根本体填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15cm。如采用隧道和路堑爆破开挖的块硬质岩作为路基填料时,应通过二次解小,破碎和筛分分级,控制最大粒径不应大于150mm针对当地细粒土〔粉土、粘土或粉质粘土〕应进行改进试验,研究改进土改进前后工程特征、碾压施工工艺、动力特性及检验标准。填料的质量检验采用填料生产场检验为主、填筑摊铺过程中再抽样复验的方式,严格控制填料质量。路根本体填料种类要符合《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和设计要求。当采用石料填筑时,填石粒径不得大于15cm,如有,那么要进行破碎或去除掉。禁止采用不合格的填料〔如易风化石、水化软岩等〕。土质填料的选择。不同的填料必须分别做相应的土工试验,以确定最正确干容重和最正确含水量。6.3路基填筑路堤土石方施工,各作业面必须配备挖、装、运、推、平、碾压、检测的配套大型施工机械装备;压实机械必须选用大功率、大吨位设备,摊铺拌合机械应配带自动控制装置的设备。路基工程按照“试验指导施工,施工服从试验〞的原那么进行。路堤填筑前,根据填土高度和试验确定的压实厚度计算出分层数,现场绘出分层施工图,以便控制填土厚度,科学安排施工进度,合理调配施工机械。路基施工应根据工作量独立配套设备同时施工,为保证路基的质量要求,各作业面投入先进的振动压路机、平地机和检测设备。路基碾压作业应选用功率较大、压实能力较强的重型压路机压实。为确保施工质量,路基内及路肩上各专业设备,包括电缆槽、接触网支柱根底、声屏障根底、预埋管线、综合接地线等与路根本体工程同步施工。改进土填料必须采用场拌法生产。拌合站的粉碎设备生产率和稳定土拌和机,理论生产能力不应低于300t/h,须具有电脑计量控制配料的功能,并带有可计量的加水装置,满足调整含水量的要求。拌合机将土和水泥或消解过筛后的石灰或粗骨料集中拌和,形成均匀的混合料。路基填筑推行“四区段、八流程〞作业方法。四个区段是:填土〔石〕、平整、碾压、检测区段。八个流程是: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基底处理、分层填筑、铺摊平整、碾压夯实、检验签证、路面整修、边坡整修。各区段流程要单独作业,不许交叉作业。做好施工调查,核对设计文件和图纸,进行交接桩及复测控制桩,对主要的中线控制桩应放护桩进行防护,并作出记录。路基边桩应根据中线桩及其高程进行横断面放样定位。在地形、地质变化处应加设横断面桩并放施工边界桩。边界桩要采用不小于1m的木杆并做出明显标志。推行“试验段〞做法,标准填筑工艺。在填方地段选择一段长度不小于50米的试验段,按照设计调配的填料和现场实际使用的压实机具类型进行填筑试验,取得最正确含水量、分层填筑厚度、碾压遍数等各项参数,作为编制路基填土施工工艺的依据。基底处理。路基基底要严格按要求进行处理,对半挖半填的陡坡路堤或基底有地下水影响,以及经水田、池塘、饱和粉细砂等松软地基时,要严格按设计文件或施工工艺标准进行处理,并做好详细记录。路堤填筑。1、不同性质的填料应分别填筑,不得混填。每一摊铺层填料中的粗细料应摊铺均匀,不应有粗集料或细集料窝。较大粒径石块不应集中,应均匀的分面于填筑层中,石块间的空隙应用较小碎石、石屑等材料填充密实,并使层厚均匀层面平整。2、填筑时应横断面全宽、纵向分层填筑压实,不得出现纵向接缝。当原地面上下不平时,应先从最低处分层填筑,并由两边向中心填筑。3、每一水平层的全宽应用同一种填料填筑,每种填料压实累计总厚不宜小于50cm。4、碎石类土和砾石类土每层填筑压实厚度不宜超过40cm,砂类土每层填筑压实厚度不宜超过30cm,每层最小填筑压实厚度均不应小于10cm,具体摊铺厚度及碾压遍数应按试验段工艺试验确定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参数进行控制。5、碾压时,各区段交接处应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0m,纵向行与行之间的轮迹重叠不小于40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0m。路基边坡临时防护。在路基填筑过程中,要对边坡进行临时防护,防止雨水冲刷边坡或毁坏路堤。1根据当地雨水情况,每隔一段距离,在路堤边坡上设临时排水沟〔如砂浆抹面、铺设塑料布等〕,路基面上设临时“挡水围堰〞,以便雨水有组织沿临时排水沟流走,防止路面积水和冲毁边坡。2临时排水沟应随路基面升高而加高,直到永久边坡防护施工时,方可撤除临时排水沟。6.4基床基床底层填筑1、每一水平层的全宽应用同一种填料填筑,每种填料压实累计总厚不宜小于50cm。2、碎石类土和砾石类土最大填筑压实厚度应不大于35cm,砂类土和改进细粒土每层最大填筑压实厚度就不大于30cm,每层最小填筑压实厚度均不宜小于10cm。3、碎石类土和粗粒土填料的最大粒径应不大于10cm,级配良好。基床表层填筑1、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必须场拌生产,拌和设备应计量准确,混合料的颗粒级配应符合标准规定。2、基床表层下层的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可采用摊铺机或平地机摊铺,但面层必须采用摊铺机进行摊铺。3、填料应分层填筑,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宜超过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5cm。4、严禁在已完的基床表层在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6.5过渡段基底处理:过渡段处应先进行基底处理后施工桥台根底桩基。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1、桥台后2.0m范围外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应采用大型压路机械碾压,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及在台后2.0m范围内应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压实。2、横向结构物两侧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3、涵背两端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宜采用大型压路机械碾压。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应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压实。靠近横向结构的部位,应平行于横向结构和背壁面进行横向碾压。4、横向结构物的顶部填土厚度小于1m时,不得采用大型振动压路机进行振动碾压。5、参加水泥的级配碎石混合料宜在2h内使用完毕。6、过渡段与相邻路基、桥台锥坡应同步分层填筑。涵路过渡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