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讲 戊戌维新变法与辛亥革命(解析版)-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_第1页
第16讲 戊戌维新变法与辛亥革命(解析版)-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_第2页
第16讲 戊戌维新变法与辛亥革命(解析版)-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_第3页
第16讲 戊戌维新变法与辛亥革命(解析版)-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_第4页
第16讲 戊戌维新变法与辛亥革命(解析版)-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最新模拟精炼第16讲戊戌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最新模拟精炼1.(2023·山西吕梁·统考三模)百日维新期间,光绪以上谕形式所发的变法诏书达数百道之多,涉及人事、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但是维新派最重视的政治方面的改革方案并不多,真正获得通过并以上谕形式颁布的更少。这表明百日维新()A.并未涉及政治领域改革 B.注重变法措施的策略性C.造成维新阵营内部的分裂 D.深受守旧派势力的掣肘【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百日维新期间(中国)。由材料可知,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以上谕形式所发的变法诏书中,真正涉及政治改革的很少,这主要是由于戊戌变法受到了守旧派势力的掣肘,D项正确;百日维新涉及政治改革的很少,但不是没有涉及,排除A项;真正涉及政治改革很少的主要原因是反对派实力强大,与变法活动策略性无关,排除B项;从材料中不能得出维新阵营内部发生分裂相关的论述,排除C项。故选D项。2.(2023·江苏扬州·统考三模)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期间,命督抚廷臣保举人才开始成为光绪帝择用小臣的特殊方法。“明定国是”诏书颁布后,被保举者超过百人,光绪帝几乎全部下令召见。由此可知,光绪帝此举意在()A.废除科举取士制度 B.加强君权推行变法C.促使中央权力下移 D.消除帝后两派矛盾【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后光绪帝奋发自强,为了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急切地希望培养出一帮忠心为自己办事的新势力,康有为等人的变法团体,就是最好的培养对象,只要变法有成,那么这帮人将会成为国之栋梁,掌握权力,可见光绪积极推动维新变法,希望借助变法夺取实权,B项正确;废除科举是袁世凯上书提议,才于1905年宣布废除的,跟戊戌变法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材料中的措施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君权,作为皇帝不会希望权力下移,排除C项;光绪帝此举有利于推动维新变法和夺取权力的同时,也加剧了与敌后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3.(2023·湖南长沙·校联考模拟预测)1895年,著名启蒙思想家严复发表《救亡决论》在近代中国第一次喊出“救亡”的口号。觉得面前的问题已不再是一般地谈论什么“自强”“求富”,而是需要直截了当地起来“救亡”。这一观点反映()A.民族主义意识凸显 B.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C.洋务运动彻底失败 D.为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5年(中国)。根据材料“觉得面前的问题已不再是一般地谈论什么‘自强’‘求富’,而是需要直截了当地起来‘救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知识分子的民族主义意识凸显,严复喊出了“救亡”的口号,A项正确;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标志是公车上书,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民族危机加深,民族意识的凸显,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这一观点与变法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A项。4.(2023·山东·二模)甲午战后,严复将“尚力”放置在与天争胜的高度,“力”成为“天演”孕化万物的起因。1915年,陈独秀认为“抵抗力”是“尚力”的表现形式;“万物之生存进化与否,悉以抵抗力之有无强弱为标准。"上述主张在目的上的相同之处是()A.寻求启蒙途径 B.宣传进化理论C.批判传统文化 D.营造维新氛围【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维新运动、新文化运动(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严复通过宣传进化论思想来宣传变法,陈独秀通过进化论宣传民主与科学,两者都通过进化论作为思想启蒙的途径,A项正确;严复和陈独秀均通过进化论寻求启蒙途径,宣传进化论是方式,并非目的,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排除C项;陈独秀通过进化论宣传民主科学,并非营造维新氛围,排除D项。故选A项。5.(2023·四川资阳·统考三模)19世纪90年代末,日本驻华大使馆的书记官中岛雄称:“现在的北京政府……建条铁路就动辄要去占卜风水;敕议很久,才能下定决心办采矿等实务……像这样要在短短三年里急速冒进的行为,其结果只能导向政变蜂起的穷途末路。”这可用于说明()A.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艰难性 B.晚清政府革新举措的滞后性C.清廷举办洋务新政的紧迫性 D.近代中国变革活动的冒进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题题。据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19世纪90年代末。据材料“建条铁路就动辄要去占卜风水;敕议很久,才能下定决心办采矿等实务……像这样要在短短三年里急速冒进的行为”,可以看出近代中国想突破,想改变现有的状况,受到了历史传统的严重阻碍,说明近代中国转型的艰难性,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晚清政府革新措施的激进型,并不是滞后性,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近代中国转型的艰难性,并不是新政的紧迫性,排除C项;从变革的冒进,更能体现出社会转型的艰难性,排除D项。故选A项。6.(2023·江苏盐城·统考三模)章太炎曾是鼓吹“排满”最激烈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但他于武昌起义当日即致书满族留日学生,对自己昔日过激的言论深表歉意,同时表示清廷被推翻之后,“君等满族,亦是中国人民,农商之业,任所欲为,选举之权,一切平等,优游共和政体之中,其乐何似?”。章太炎民族观的转变()A.消除了满汉民族的隔 B.适应了革命斗争的需要C.引发了武装起义的浪潮 D.反映了民族意识的萌发【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章太炎曾是鼓吹‘排满’最激烈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但在武昌起义之时,表示“君等满族,亦是中国人民,农商之业,任所欲为,选举之权,一切平等,优游共和政体之中”,其目的是适应革命斗争需要,团结满人推翻清政府统治,B项正确;满汉民族的隔阂不会因为章太炎一人观点而“消除”,排除A项;章太炎的言论有利于联合满人推翻清政府,但“引发了武装起义的浪潮”夸大了章太炎民族观的影响,排除C项;晚清时期民族意识已经萌发,排除D项。故选B项。7.(2023·北京·二模)同盟会成员创办的《民呼日报》刊发旅沪蜀人檄文:“失川汉铁路,即亡国之本,而卖川汉铁路,即无异卖全国。政府已矣,吾四百兆(四亿)之可怜虫,将奈何!”该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A.反映出列强势力开始深入内地 B.推动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C.促进“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D.为武昌起义的发生提供了条件【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1911年的武昌。根据材料“失川汉铁路,即亡国之本,而卖川汉铁路,即无异卖全国。”及所学可知,1910年,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逼清政府订立借款修路合同。1911年5月9日,清政府是为了向四国银行团借款用来镇压革命,在邮传大臣盛宣怀的策动下,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清政府为了镇压革命,不惜丧失国家主权,将铁路收归国有,且大肆派兵屠杀保路人士,通过此举,全国人民充分看清了清政府卖国求荣的本质。以此可知,保路运动为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的发生提供了条件,D项正确;“列强势力开始深入内地”表述与史实不符,第二次鸦片战后,天津条约对长江沿岸通商口岸的开放,破坏中国的内河航运权,标志着列强侵入由沿海进入内地,排除A项;1905年孙中山已经组建了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排除B项;甲午战败后,民族资产阶级兴起了“实业救国”的思潮,排除C项。故选D项。8.(2023·湖北·统考模拟预测)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而出现了女子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女子军事团、女子经武练习队等团体。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女子参政同盟会、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这表明()A.国民政府重视对女性权利保护 B.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C.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社会转型期女性平等地位确立【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辛亥革命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材料中“出现了女子”团体表明辛亥革命使原来男尊女卑的风气变化,B项正确;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而材料中“辛亥革命时期”是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A项错误;材料中“出现了女子”团体反映了妇女地位提高,而非民主共和的观念,C项错误;平等地位确立,与材料中“出现了女子”的新现象开始出现不同,D项错误。故选B项。9.(2023·湖北·统考模拟预测)1912年3月,北京某报发表时评“电报与共和”,称“自去年八月十九日以至于今……谋独立以电报,举都督以电报,以至停战以电报,议和又以电报。主张君主以电报,主张共和又以电报”,“说者谓中国之革命为电报之革命,其信然欤”。这一时评()A.反映出立宪派和革命派的斗争激烈 B.有利于推动近代中国确立共和政体C.折射出武昌起义后复杂的政治形势 D.强调了近代通讯对革命的决定作用【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目的题、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据材料“自去年八月十九日以至今”“谋独立”“举都督”“停战”“议和”“君主”“共和”,结合所学可知,自1911年8月至1912年3月,武昌起义爆发前后,不同派别纷纷提出不同的政治主张,折射出武昌起义前后政治形势的复杂,C项正确;材料不仅仅体现了立宪派和革命派之间的斗争,A项片面,排除A项;这一时评仅反映了武昌起义前后政治形势的复杂,共和制确立过程中的曲折,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近代通讯对革命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不起决定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10.(2023·江苏·校联考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率先创建了现代民族国家。一方面,民族国家产生了国家利益的概念,有着民族利己主义的特征,成为西方帝国主义的源头和帝国主义战争的策源地;另一方面,英国创建的民族国家又产生了一种与中世纪不同的现代民族意识;这种意识首要和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作为一个独立个人的尊严。它破坏了各种各样的地方主义、习惯和部族的力量,帮助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政权。它统一了市场,以及行政、税收和教育的制度。它攻击封建主义的实践以及帝国暴君的压迫,并宣布人民的主权以及所有的人民有权决定其自身的命运。——摘编自陈晓律《欧洲民族国家演进的历史趋势》材料二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在与西方国家的交往冲突中发动产生,又在吸收西方民族主义精要与本土思想精华的基础上逐渐丰富完善的。特别是在义和团运动失败之后,排外主义的传统民族思想影响式微,而以民族国家观念和主权意识为基调的近代民族主义则逐渐流行,成为反抗西方入侵的新的思想资源。它推动中国人修正陈旧的国际观,使其一变原来的天下意识为现代意义上的世界意识,认为中国不过是世界普通的一员。它具有深刻的民族批判精神,把批判锋芒直指中国自身的问题,认为内部问题是危机加深的深层原因,把了解西方,向西方学习当作自强的出路。——摘编自张鸿石《论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民族主义所产生的影响。(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3)据材料一、二,分析中英民族主义内涵的异同。【答案】(1)影响:成为西方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思想源头;有利于形成强大的统一的民族国家;有利于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增强人民的权力。(2)背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西方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在华传播;先进中国人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3)不同:英国:发展为对外侵略扩张的帝国主义思想;强调个人权利。中国:摆脱西方列强侵略,获得民族独立;西方民族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相同:反封建的目标;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解析】(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近代英国。据材料一“民族国家产生了国家利益的概念,有着民族利己主义的特征,成为西方帝国主义的源头和帝国主义战争的策源地”可知,成为西方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思想源头;据材料一“它破坏了各种各样的地方主义、习惯和部族的力量,帮助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政权。它统一了市场,以及行政、税收和教育的制度”可知,有利于形成强大的统一的民族国家;据材料一“它攻击封建主义的实践以及帝国暴君的压迫,并宣布人民的主权以及所有的人民有权决定其自身的命运”可知,有利于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增强人民的权力。(2)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近代中国。据材料二“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在与西方国家的交往冲突中发动产生”可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据材料二“又在吸收西方民族主义精要与本土思想精华的基础上逐渐丰富完善的”可知,西方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在华传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据材料二“成为反抗西方入侵的新的思想资源”“把了解西方,向西方学习当作自强的出路”可知,先进中国人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3)本题是比较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近代英国和中国。不同:英国:据材料一“民族国家产生了国家利益的概念,有着民族利己主义的特征,成为西方帝国主义的源头和帝国主义战争的策源地”可知,发展为对外侵略扩张的帝国主义思想;据材料一“这种意识首要和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作为一个独立个人的尊严”可知,强调个人权利。中国:据材料二“成为反抗西方入侵的新的思想资源”“把了解西方,向西方学习当作自强的出路”可知,摆脱西方列强侵略,获得民族独立;据材料二“吸收西方民族主义精要与本土思想精华的基础上逐渐丰富完善的”可知,西方民族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相同:据材料一“。它破坏了各种各样的地方主义、习惯和部族的力量,帮助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政权。它统一了市场,以及行政、税收和教育的制度”与材料二“它具有深刻的民族批判精神,把批判锋芒直指中国自身的问题,认为内部问题是危机加深的深层原因”可知,反封建的目标;据材料一“它破坏了各种各样的地方主义、习惯和部族的力量,帮助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政权。它统一了市场,以及行政、税收和教育的制度”与“以民族国家观念和主权意识为基调的近代民族主义则逐渐流行”可知,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真题实战演练真题实战演练1.(2022·全国甲卷高考真题)“百日维新”前,梁启超任教于湖南时务学堂,“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窃印《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禁书,“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于是“湖南新旧派大哄”。这反映出,当时()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 B.维新派变法策略未能统一C.变法思想的根本转变 D.维新派侧重动员民众变法【答案】B【解析】根据“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湖南新旧派大哄”等内容可得出,当时维新派并没有统一的思想与策略,有人宣扬新的思想,便大家起哄,B项正确;当时维新思想是主流,排除A项;C项太绝绝对,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对群众的动员,排除D项。故选B项。2.(2022·全国乙卷高考真题)维新变法期间,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但在上《请厘正学术造就人才折》中称“康有为平日所著《孔子改制考》一书……其徒和之,持之愈坚,失之愈远,嚣然自命,号为‘康学’,而民权平等之说炽矣”,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这种主张()A.推动了新旧势力的合流 B.试图突破“中体西用”束缚C.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 D.意在彻底否定变法理论基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可以看出,陈宝箴本人是赞同并推行了变法改革的,但同时他又认为‘康学’使民权平等的学说非常兴盛,这会造成守旧派更大的阻扰,故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C项正确;新旧势力的合流,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不是为了突破“中体西用”束缚,排除B项;彻底否定,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3.(2021·全国乙卷高考真题)1898年,某书商慨叹废八股将使自己损失惨重,后来发现“经学书犹有人买”,其损失并不如以前估计之大,而该书商对新学书籍的投资不久又面临亏损。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A.儒学地位颠覆 B.列强侵略加剧C.政局变化迅速 D.西学深入民心【答案】C【解析】1898年是戊戌变法之时,此时维新派宣扬维新思想,主张废除传统的科举考试,所以书上慨叹废除八股将使自己损失惨重;但戊戌变法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失败,维新思想受到打击,所以书商对新学书籍的投资又面临亏损。因此这种变化可以反映出当时政局的迅速变化,故选C;清末儒学的地位尚未被颠覆,排除A;根据该书商的经历并不足以说明列强的侵略加剧,排除B;清末西学尚未深入人心,D项说法过于夸张,排除。4.(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据载,宋教仁曾谓:“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则总统政治上之权力至微,虽有野心者,亦不得不就范。”下列各项中,与宋教仁限制总统权力意图相吻合的是()①临时大总统代表政府总揽政务②临时大总统统帅全国陆海军队③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并可弹劾临时大总统④临时大总统发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用责任内阁制,削弱总统权力,防范野心家的规定主要有,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可弹劾临时大总统,临时大总统发布的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说法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临时大总统代表政府总揽政务和临时大总统统帅全国陆海军队,并未体现对总统权力的限制,说法①②不符合题意,排除与之组合的ABC三项。故选D项。5.(2022·天津·统考高考真题)我国很多省份出版过论述20世纪初某一历史事件的著作,其核心内容包括各省革命团体的民族民主革命宣传活动、武装斗争和各地新政府的建立等。这些著作主要反映了()A.义和团运动的社会影响 B.辛亥革命的发展特点C.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 D.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风暴在中华大地上迅猛兴起。资产阶级革命派成立同盟会等革命团体,宣传革命思想,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孙中山还组织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以徐锡麟、秋瑾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革命党人前仆后继,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引起了巨大震动。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爆发。武昌起义胜利后的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材料所述的“各省革命团体的民族民主革命宣传活动”指的是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成立和革命思想的传播,材料所述的“武装斗争”指的是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举行的一系列反清武装起义一起,材料所述的“各地新政府的建立”指的是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可见材料所述的著作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发展特点,B项正确;义和团运动未进行民主革命宣传,也没有在各地建立新政府,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主要是思想文化运动,不涉及“武装斗争”,排除C项;五四运动是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武装斗争,也没有在各地建立新政府,排除D项。故选B项。6.(2022·江苏·统考高考真题)1911年刚过暑假,正在中学读书的茅盾发现,学校里的许多教员剪了辫子,变成了光头。他们捧着古书,让人嗅不出“半丝半毫的种族思想,或民权思想的味儿”,是“真人绝对不露相的”。这里的“光头”体现了()A.腐儒的趣味 B.智者的个性 C.青年的时尚 D.革命的态度【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1911年刚过暑假,正在中学读书的茅盾发现,学校里的许多教员剪了辫子,变成了光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教员通过剪辫子,变成光头,与当时的清政府划清界限,表明自身的立场,宣示了自己革命的态度,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教员的革命态度,不能体现腐儒的趣味、智者的个性以及青年的时尚,排除ABC项。故选D项。7.(2022·辽宁·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古代儒家教育倡导学生游学,“以广其闻见”。至清末,很多新式学堂注重以日本为师”,同时糅合德、法、英、美的教育理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