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台年度工作思路_第1页
广播电视台年度工作思路_第2页
广播电视台年度工作思路_第3页
广播电视台年度工作思路_第4页
广播电视台年度工作思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页眉.页脚.广播电视台年度工作思路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深化改革、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广播电视工作面临新机遇新挑战,任重道远。我台将以文化产业大发展为契机,紧紧围绕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的决策部署,强化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加强对外宣传,推进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强化安全播出,促进广播电视各项事业稳步向前。

(一)强化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一方面,提高新闻质量,创新报道方式,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重点工作策划主题报道,全年不少于30组。组建台、频道、栏目三级策划团队,积极吸纳更多有思想、能创新的采编人员参与,提升队伍活力;改进主题报道方式,通过现场报道、动画演示、故事演绎等创新手法,增强主题报道的鲜活性、生动性;加大培训力度,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对记者进行培训,选派记者到浙江卫视、上海第一财经频道顶岗培训,提高记者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加强舆论监督,提高引导水平。抓热点引导,以深度报道、连续报道,积极回应群众诉求,疏导公众情绪,在职能部门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设沟通桥梁,以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加强新闻评论,逐步培养评论型主持人,建立评论员队伍;抓舆论监督,对社会丑恶现象、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对机关效能进行监督,做到每天都有监督类报道,全年不少于500条,改进监督报道方式,增强监督报道反馈,并根据职能部门的承诺定期回访,提高监督报道的有效性和化解矛盾的能力;抓先进典型报道,继续开展寻找“最美义乌人”活动,弘扬社会正气,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策划一批挖掘一批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传播正能量。

(二)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建立科学的节目质量评价体系。引进收视率调查,与专业收视率调查机构签订合同,开展技术对接,于6月底前完成收视率调查。以收视率为基础,制定完善一整套节目质量评价体系,兼顾频道、时段、节目类别等环境设定因素对收视率的不同影响,对节目原始收视率进行合理修正。同时,开展满意度调查,避免片面追求收视率,科学评价美誉度高、收视率低的节目,提高观众忠实度,开展专家评估,提高评价体系的专业性,给予节目创新专业指导。

(三)加强对外宣传,积极提升城市影响力与美誉度。强化沟通协调,成立外宣工作小组,及时与中央电视台、浙江卫视、中国财经平台沟通,提前上报选题,提高播出率;强化选题策划,实行外宣晨会制度,及时通报本地新闻热点和上级媒体关注重点,集中关注我市的省重点工程、亮点特色工作;强化考核机制,严要求,明严惩,充分调动采编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多个宣传平台,其中在浙江卫视播出稿件不少于240条,力争新闻协作一等奖,商贸新闻在各省市台播出稿件不少于50条,争取列全省首位,并依托中国黄河电视台,努力在海外宣传义乌。

(四)推进广电网络运营机制改革创新,激活网络内部活力,增强网络综合实力。加快技术革新,扩展广电网络的业务承载能力,签订经营目标责任书,大力发展宽带、高清互动等业务,通过用户集聚,传送更多的文化产品,增强广电网络的平台吸引力。建设本地互动信息平台,力争3月底前完成技术认证、标书出具和资金落实,6月底前完成招投标工作,9月底前完成安装、调试、试运行,10月底前完成平台建设,正式投入运营。加快全市双向网络改造,计划于2月底前完成招投标工作,12月底前完成8万户剩余未覆盖用户的双向化改造,实现有线电视双向网络全覆盖。

(五)发展新媒体,加速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巩固现有广播电视舆论阵地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义乌城市网建设,网站视频新闻浏览量全年不少于100万人次。开发义乌城市网新闻客户端,开辟广播电视、网站之外的第三个收视渠道。在新闻客户端中设置“视频直播”、“新闻资讯”、“交通路况”、“天气资讯”等板块,结合手机终端与移动互联网信息传播特点、用户时间碎片化和使用随身化特点,以影像新闻精品的运营思路,打造全方位的移动新闻报道体系,义乌城市网新闻客户端全年下载量不少于1万人次。利用微信增强节目互动性,力争各类微信平台粉丝不少于9万人

(六)强化安全播出。进一步加强技术审查,严格工作流程,完善应急预案,举行安全演练;进一步强化全方位的安全播出意识,按照全系统、全频道、全保障、全环节、全层面的工作要求,全面排查,全方位管理,尤其要强调内部协作机制和消防、安保等重要环节;进一步强化基层的安全防范意识,深入细致地掌握基层人员的思想、工作困难以及防范措施落实等真实情况,确保安全播出落到实处,保障广电事业的全面发展。2014年为“三改一拆”深化年,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三改一拆”行动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从“以拆为主”向“拆改建管并重”转变,积极开展“无违建”创建活动,旧住宅区、旧厂区和城中村改造要全面推进。2014年“三改一拆”工作目标:3个镇街达到“无违建镇街”标准,229个村(社区)达到“无违建村(社区)”标准,拆除违法建筑65万平方米以上;完成城中村改造285万平方米,完成旧住宅区改造22万平方米,完成旧厂区改造18万平方米。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开展“无违建”创建工作。把“无违建”创建作为2014年“三改一拆”的工作龙头和最终抓手,努力达到无既有违法建筑、无新增违法建筑、无规划盲区、无管理死角、无非法的“一户多宅”、无重大群体性事件和安全事故这“六个无”的目标。一是出台“无违建”创建实施方案,明确无违建创建标准和办法,启动“无违建”创建工作,查实违法建筑底数,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和“无违建”目标,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拉网式、地毯式排查,确保所有建筑“位置清、面积清、用途清、身份清”,建立违法建筑公开制度,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拆有依据;二是出台拆改配套政策。按照《浙江省违法建筑处置规定》、《金华市违法建筑处置实施细则》精神,完成我市违法建筑认定、分类处置和综合治理办法等配套规定,并组织落实;三是健全规划体系。加强各项规划编制的有序衔接,尽快实现市、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市域总体规划、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镇规划、村庄规划的全覆盖;四是建立防控体系。坚持“分级管理、分片包干、属地负责、联合防控”的原则,完善网格化的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区块分管领导和责任人,加强日常监管和全天候执法,严防违建回潮、反弹;五是开展农村非法“一户多宅”清理。坚决破除“不能、不愿、不敢”的思想障碍,做到借势、借力、借机强势推进农村非法“一户多宅”整治;六是做好维稳工作。在“无违建”创建活动中,加强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建立健全各项应急预案和防控机制,坚决杜绝重大群体性事件、重大恶性社会事件和重大安全事故发生;七是分步推进。“无违建”创建这项工作没有退路,要先从创建无违建村、无违建社区,再到创建无违建镇街,要与各镇街和职能部门签订无违建创建责任书,落实无违建创建责任,全市创建成功无违建镇街3个以上,无违建村(社区)229个以上;八是严格考核。要把无违建创建作为“三改一拆”考核的重要内容,并把“无违建”考核纳入各镇街党政领导班子实绩考核评价内容,对“无违建”创建成功的镇街给予奖励。

(二)继续保持高压拆违态势,拆出公平公正。虽然我市2013年度拆除的违法建筑500余万平方米,但是我市违法建筑仍然量大面广,特别是农村居住性质的违法建筑基本上还没有涉及,离省委、省政府“有多少拆多少”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要按照省里的要求,应拆尽拆,在这个问题上不改调子、不放慢脚步。一是开展违法建筑的“清野”行动,对农村荒郊野外违法建筑进行清理,对高速公路、主要公路、铁路、河道边违法建筑的开展再排查再拆除;二是全面开展民间信仰和宗教活动场所违法建筑整治,坚决制止新增宗教和民间信仰场所违法建筑的同时,稳步减少此类存量违建;三是深入推进党员干部、两代表一委员等强势群体和信访举报、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建筑的拆除力度,努力拆出公平公正,保持平稳拆违、和谐拆违的良好势头,保持社会稳定。

(三)全力推进“三改”工作。相对于“拆”,“改”的力度相对较小、进展也较慢。2014年,要按照“改字当头,拆是关键,改拆结合,惠及群众”的原则全力推进“三改”工作。一是城中村改造,把城中村改造纳入新社区集聚建设,统筹规划,加快进度。2014年,继续推进目前在建和按原政策改造项目外,计划重点开工建设31个集聚区块和产业用房区块,总用地3500亩,当年计划投资40亿。同时,加快异地奔小康工程建设,2014年计划投资3亿。2014年,完成城中村改造面积285万平方米以上。二是旧住宅区改造。2014年,计划另行启动1-2个旧住宅区的更新改造工作,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有重点、有计划地开展环境整治、改善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配套、改造街景立面,不断提升洁化绿化亮化美化水平。全年完成旧住宅区改造面积22万平方米以上。三是旧厂区改造。加大闲置低效土地处置力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为优质项目和高新产业腾出发展空间;要加快“腾笼换鸟、空间换地”和“退二进三、退低进高”进程,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由外延粗放型向内涵集约型转变;要做大产业,把拆出来的最紧要的要素资源用到关键部位,与电子商务园区、招商引资、浙商回归等结合起来,特别要提升厂房建筑的开工投产力度,把产业做强。2014年,加快重点工程涉及的企业的拆迁安置,包括杭长线涉及到的贝克曼服饰、依多奇纽扣、亮盛针织,争取最短时间内开工建设,全年完成旧厂区改造面积18万平方米以上,促进经济转型和城市环境秩序提升。四是争取联建成片、沿线成片。要注重统筹布局,形成规模,改出一批群众叫好、面貌一新的区块。要注重整体感觉、整体效应、整体视觉。同时,要注重同整体改建、空间的布局、环境的改善、功能的整体提升融为一体,注重综合效应。

(四)有序利用腾出的土地空间。我市通过“三改一拆”腾出的土地规划利用严重滞后,除有少部分进行了绿化以外,绝大部分都还没有规划利用。规划、国土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拆后腾出土地的规划利用,要高起点规划、高品质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效益产出,明确“三改一拆”腾出地块的规划用途,把拆出的空间真正用到转型发展上,用在民生改善上,用在精品城市建设上。对拆后重点区块、重点地段的改造要明确时间表,限期完成,有序利用。一要用在发展新兴产业上。对属于建设用地的,退低进高,退小进大,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二要加快复垦利用。对原属于农田、耕地的拆后地块及时进行整理,做好复垦等善后工作;三要增加公共绿地和重点项目有有作为。对拆后暂无项目安排的地块及时予以收储,统一规划、统一绿化。要重视民生项目,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停车场、公园、健身场,全面提升拆后地块环境面貌,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得到“三改一拆”的成果。

(五)统筹推进注重结合。“三改一拆”不仅仅是拆违和改造,而且要成为推动多项工作的重要抓手。在深入推进“三改一拆”行动过程中,要与“五水共治”、“碧水商城”相结合,通过拆除违法建筑,进一步压缩“低、小、散”等高污染、高能耗行业的寄生空间,推动转型升级;与“美丽义乌”、“创建文明城市”等各项工作载体有机结合,互促共进、齐头并进,拆出优美环境,拆出良好生态,拆出美丽义乌;与社区集聚建设、空心村改造相结合,城区环境要提质提档,城郊结合部要拆后集聚社区,空心村改造要腾空建绿;继续与“四边三化”“双清”相结合。将这些工作与“三改一拆”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政策叠加、资源共享、统筹推进。

“三改一拆”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省“三改一拆”行动领导小组的总体要求,一鼓作气、乘势而上,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坚决打赢“三改一拆”攻坚战。2014年,我市科技工作将紧紧围绕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和产业转型发展,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省科技工作会议、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市政府第四次全体会议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一改两抓三新”(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狠抓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十倍增、两提高”科技服务专项行动,努力营造科技发展新环境,谋求科技工作新突破,树立科技部门新形象)工程,努力为再创义乌发展新辉煌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2014年,力争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达1.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15%以上,技术市场交易额增长10%以上,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同比增长10%以上;

2014年,主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1.改革科技资源配置方式,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集聚整合科技资源,主要用于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科技企业培育和科技项目扶持,适当减少一般科技项目的数量。

2.探索建立面向市场、开发竞争的项目发现机制。广泛开展企业技术需求调查和项目征集活动,探索重大难题招投标工作。

3.加强项目实施和经费使用全程管理。完善科技项目决策、执行、评价相对分开、互相监督的运行机制,推进科技“阳光工程”建设。推行经费使用监督检查制度、科技项目绩效考评与追踪问责制度、科研信用管理制度。探索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科技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评价。

4.完善科技资源管理系统。全面推行科技业务网上申报、网上评审、网上公示和项目全程网络管理。完善科技项目库、专家库和信用库建设,提升科技资源信息化管理水平。

(二)狠抓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1.抓好义乌科技创业园建设。一是加快科研机构集聚。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大引进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力度,以共建研发中心、研究院等方式引进科研团队,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全面提升我市工业、电子商务等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加强招商引才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开展招商宣传,积极引进高层次科研人才(或团队)和科研项目来园区开展研发、孵化,加快培育科技型企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2.认真谋划科技教育园建设。按照将科技教育园建设成为集智力集聚、技术研发、产业培育、创业服务、成果展示、生态度假休闲等六大功能于一体,由技术研发区、孵化中试区、高教区、产业发展区、配套服务区等五个功能区块和休闲游憩带组成,引领科技创新研发高地、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区、高端科研人才集聚平台的思路,认真开展科技教育园建设规划的编制与论证工作。

3.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建设。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园区、镇街根据各自产业发展情况,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资源,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

(三)狠抓科技服务专项行动

1.大力培育科技企业和企业研发中心。以服务企业、提升企业创新意识为宗旨,牵头抓好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技型企业培育、技术市场成果交易等科技服务专项行动,全面提升全市科技创新水平,力争年内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科技型企业50家以上,创新型企业20家以上,企业研发中心20家以上。

2.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以实施科技计划项目为抓手,积极引导企业实施科技项目,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争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支出达13.5亿元以上,研发人员实际工作时间达4521人年以上。

同时,配合市经信委、招才局、统计局、工业园区管委会积极推进工业设计与“机器换人”、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科技进步统计、高新区产学研合作等科技服务专项行动。

(四)营造科技发展新环境

1.扎实推进省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制定省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加强与各部门、镇街之间的协调沟通,形成合力,扎实推进省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

2.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一是充分发挥浙江省(义乌)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和12330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热线的作用,建立运转有效的维权援助与举报投诉工作体系,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二是定期召开知识产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严格执行每月案件通报制度,加强协调联系,形成知识产权工作合力,努力为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夯实基础。开展知识产权执法专项行动,继续强力推进专利民事纠纷诉调、市场、展会和行业知识产权自律保护体系建设,探索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三是推动“贯标”工作深入开展,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推进国家《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实施和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托管工作,进一步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开展专利数据库应用操作培训,提高企业专利信息利用水平。四是继续加强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建设,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积极开展企业专利指导和宣传培训,指导企业建立专利数据库,提高专利信息利用水平和专利申请质量。

(五)谋求科技工作新突破

积极拓展科技工作思路,努力在以下六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1.在争创省级重点科技创新载体上取得新突破。一是加快省级无缝针织织造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创建工作步伐。二是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等研发机构进行整合提升,建立省级企业研究院培育梯队;加强对现有省级企业研究院工作的指导,健全人才工作机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积极争创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三是积极支持工业园区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2.在技术市场建设和利用上取得新突破。扎实开展企业技术需求调查和项目征集活动,及时将征集的技术需求、难题等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