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
第5节除得尽吗?
[教学内容]除得尽吗?(第15~16页)[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蜘蛛和蜗牛每份爬行多少米,发觉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2: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教学重点]相识循环小数,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教学难点]会正确表示循环小数,驾驭余数和商的特点以及它们和被除数、除数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爱好
1、师:动物王国要实行一场有意义的爬行竞赛,蜘蛛和蜗牛正在奋力的爬行着,请同学们仔细视察主题图,从中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学生找数学信息:蜘蛛3分爬行73米,蜗牛11分钟爬行9.4米。
2、师:同学们视察得很细致,依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1:蜘蛛平均每分钟爬行多少米?生2:蜗牛平均每分钟爬行多少米?生3:谁爬得快???
师:下面我们就来探讨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二、探究新知
1、估一估,谁爬得快一些?
学生可能会汇报的.几种状况:蜘蛛只用了3分钟就爬了73米,而蜗牛用了11分钟才爬了9.4米,蜘蛛用了较短的时间爬了较远的路程,而蜗牛用时较长路程却较短,所以蜘蛛爬得快;
依据路程÷时间=速度,可以对比蜗牛与蜘蛛爬行的速度,73÷3大约等于二十几,而9.4÷11还不到1,所以很明显蜘蛛爬得快??
2、师:蜘蛛和蜗牛每分钟爬行的速度究竟是多少呢?我们来算一算。
同桌竞赛:一人计算蜘蛛的速度,一人计算蜗牛的速度,看谁算得又准又快。
3、学生会发觉怎么除也除不尽,小组合作探讨:除得尽吗?余数、商各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发觉:余数和商重复出现,总也除不尽。因为余数重复出现所以商也会重复出现,接着除下去总也除不尽,商的小数部分有时一个数字重复出现,有时几个数字重复出现。
4、师介绍:像24.333?,0.85454?这样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作循环小数。
5、介绍写法。
在国际上有一种通用的表示循环小数的简便方法,那就是在循环小数中,假如是一个数字重复出现,就在这个数字上面点一个点;假如是几个数字重复出现,就在首尾两个数字上面各点一个点。
6、试着将下面的循环小数用这种方法表示出来。24.333?,0.85454?
7、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
依据须要,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试着将24.333?,0.85454?保留两位小数。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5页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哪几题的商是循环小数。2、完成教材第16页练一练第1、2、4题。[课堂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除得尽吗?
蜘蛛平均每分钟爬行多少米?
73÷3=24.333??
蜗牛平均每分钟爬行多少米?
9.4÷11=0.85454??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2
设计说明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本节教学设计创设了“警犬利用嗅觉检查物品”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式计算,自主探究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通过探讨、反馈、评价、更正错误,提升学生的认知实力,完成对新知的学习,同时渗透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思想教化。
2.设计多层练习,巩固学问,发展智力。
通过练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的理解和驾驭,增加学生应用学问解决问题的自主性,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内化,提升迁移、类推和解决问题的实力。本教学设计在“巩固应用”这一环节中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巩固所学学问,发展了学生的技能,进一步开发了学生的智力。
课前打算
老师打算PPT课件
学生打算搜集嗅觉灵敏的动物信息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课件出示)
保留整数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4.076
1.517
6.7523
2.揭题:在实际生活中,有时计算结果不须要保留许多的小数位数,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求积的`近似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由于求积的近似数所用的方法同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完全相同,因此在教学新知前,组织学生复习、练习,回忆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目的是为学生自主探究求积的近似数做打算。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创设故事情境。
师:大家知道哪种动物的嗅觉特殊灵敏吗?(狗)人们利用狗的这一特点把它们训练成警犬。(课件出示情境图)看,警犬正帮警察叔叔检查物品呢!警犬靠着它灵敏的嗅觉不仅能捕获到作案人的气息,还能找寻失物和毒品。你想知道狗的嗅觉细胞有多少个吗?请看下面这组数据。(课件出示教材11页例6)
2.收集数学信息。
从图中你发觉了哪些数学信息?
(要求学生仔细视察画面,找出数学信息并指名汇报)
3.指导学生列式。
师:要求狗约有多少亿个嗅觉细胞,应当怎样列式?
预设生:求狗的嗅觉细胞的个数就是求0.049亿的45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0.049×45。
4.小组合作探究。
师:(课件出示题目要求“得数保留一位小数”)得数保留一位小数,就是求积的近似数。生活中有很多小数并不肯定都要知道它的精确值,只要知道它的近似数就可以了。依据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阅历,你觉得应当怎样求这个积的近似数呢?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先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再试着算一算。
(学生在小组内沟通自己的想法后独立进行计算,计算后沟通、订正结果,并推选一名同学上前板演)
5.指名板演沟通。
学生板演,并说说自己是如何根据题目要求求2.205的近似数的。
6.尝试总结方法。
师:你能结合例题说说截取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吗?
(学生沟通后汇报)
预设生:求积的近似数,先算出积,然后看须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数字,再根据“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结果,用“≈”连接。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3
《方程的意义》一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其次节的内容。学生在《方程的意义》之前,在一、二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均有填算式中的括号,也就是未知数,对于方程的意义有了肯定的学问渗透,在本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表示数量,表示数量间的关系,都与本节课有着亲密的关系。而方程这部分学问,在初等代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小学生来说,从详细事物的个数抽象出数是相识上的一个飞跃和,现在由详细的、确定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变的数,更是相识上的一个飞跃。而且在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工具,从列出算式发展到列出方程解,这又是数学思想方法相识上的一次飞跃,它将使学生运用数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实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方程这部分的学习,能使学生摆脱算术思维方法中的某些局限性,为进一步学习代数学问帮好相识的打算和铺垫。学生从算术方法解决问题到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过渡,这节课的概念学习也是后面学习解方程的方法、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依据学生的已有学问,以及《方程的意义》的教学内容,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了解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的联系与区分。
2、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分类思想,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亲密联系。
3、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实力、抽象概括实力,以及在合作学习中的的合作探究实力。
教学重点是在实践中了解方程的意义,并能依据方程的意义推断出方程,依据数量关系列出正确的方程。
下面我就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向大家做以汇报。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小时候玩儿过跷跷板吗?(同时出示图片)
对于这个嬉戏的玩儿法与阅历,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
其实在生活中,还有一样物品与跷跷板长得很像,它可不是用来嬉戏的,而是用来测量的。你们相识它吗?(出示天平)
二、相识并运用天平
老师介绍天平:
这就是一台托盘天平,它是用来测量比较轻的物体的仪器。这两个是天平的托盘,一边放物品,另一边放测量物体的砝码,砝码上都有质量标记。我们通过不断调试砝码,直到中间的指针指向中间为两边平衡,物体的质量就是砝码质量之和。
老师示范: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进行实际应用天平来测量一下。
首先我们来应用一下,检查一下砝码的质量是否精确。
在天平的左边放置20克和30克的砝码各一个,右边我们应当放置一个50克的砝码。看一下,天平中间的指针正好指向刻度盘的中心,说明天平保持平衡了。
看到天平,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20+30=50
这有一个空的水杯,我们先来测量一下它的重量。
请你估计一下它的重量。我们来试一试。
通过测量,我们得知,水杯的重量是100克。
现在我们缓缓向水杯里倒水,你发觉天平怎么样了?
你知道我倒了多少水吗?水的质量是未知的,我们可以用字母x表示,那么现在天平的状态还能用等式来表示了吗?
100+X>100
我们接着测量水的质量,同理得出:
100+X>200
100+X<300
100+X=250
这几个算式都以板书形式呈现。
三、相识方程
1、依据天平写算式并分类
刚才我们测量了水的质量,在测量过程中,我们出现了这几种状况,可以用不同的算式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的位置关系,你明白了吗?下面老师这儿就有几组天平测量的过程,首先请你依据天平写出算式。然后把这些算式按肯定的原则分分类,最终在小组内沟通一下你们的结果。
2、沟通汇报:
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
等式不等式
含有未知数3x=18050+2x>180
100+x=50x380<2x
不含未知数50x2=100100+20<100+30
依据板书,老师讲解:像3x=180、100+x=50x3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这就是我们今日所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反问:什么样的算式叫方程呢?一个算式要成为方程有哪几个条件?
四、应用概念
同学们,依据你对方程的理解,你能自己写出几个方程吗?
推断,他们写得都对吗?
黑板上刚才我们写得这些算式,有方程吗?
五、方程产生的文化背景
早在三千六百多年前,埃及人就会用方程解决数学问题了。在我国古代,大约两千年前成书的《九章算术》中,就记载了用一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资料。始终到三百年前,法国的数学家笛卡儿第一个提出用x、y、z等字母代表未知数,才形成了现在的方程。
六、拓展延长
在拓展延长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题目:
1、依据线段图写方程
2、依据数量关系写方程
3、推断是否是方程
4、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七、作业:
利用课余小组时间用天平测量物体的重量。
再想,天平两边可以如何添加,能使天平接着保持平衡呢?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8页例4及“做一做”、第29页例5及“做一做”,练习七1——6。
教学目标:
1、理解并驾驭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
2、经验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推导过程,能正确运用竖式进行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
3、培育学生分析、转化和归纳的实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实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教学重点:
驾驭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把除数转化成整数,正确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
教学打算:
小故事,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进新课
(一)故事激趣,铺垫新知
小故事:猴王分桃。
花果山上桃子丰收了,猴王要给大家分桃子。他对一只小猴说:“给你6个桃,平均分给3只小猴吧!”小猴嘟囔着:“那么点!”猴王听了又说:“那就给你60个桃,平均分给30只小猴!”小猴说:“真小气!”猴王把手一挥:“好,给你600个桃,平均分给300只小猴,你满足了吧!”小猴子听了,高兴奋兴地领桃子、分桃子去了。分完桃子,小猴又纳闷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1)、提问:你们知道小猴为什么又纳闷了吗?同学们快点算一算每只猴子分到了几个桃子?在这个故事中隐藏着一个数学学问,谁知道?
(2)背商不变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二)铺垫新知(运用商不变性质填空)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7.53÷0.3=()÷3;
(2)300.3÷1.43=()÷143。
二、教学新知,探究算法
(一)激情引入,探究新知
1、请大家把书打到28页仔细阅读例4的情景图,弄清题意。
2、图中的奶奶在干什么?
3、说说已知条件,未知条件,列式。(7.65里面有多少个0.85)7.65÷0.85
看看这个算式和前面学习的小数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除数是小数,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同学们的问题真好。
4、探究计算方法。
(1)下面同学们在小组里看能不能用以前的学问解答7.65÷0.85=?看那组的方法多,那组的方法最简洁?有没有信念?
5、汇报:那个小组先来说说?
(1)利用商不变性质给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0倍,765÷85=9(个)
(2)换单位,0.85米=85厘米,7.65米=765厘米765÷85=9(个)
回顾一下这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你有什么发觉吗?
生:都是把7.65÷0.85转化成了765÷85,都是将除数转化成了整数。
师:对,其实,我们这里应用了一种转化方法,转化是一种特别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和运用。
(3)用竖式算。(指名板书)
6、探讨竖式的书写形式。
(1)在与学生的互动沟通中逐步检查竖式计算过程。
(2)做这道题时首先想到将谁转化成整数,(除数)
所以小数点的移动由那个数来确定?(除数)
(3)口述答语,同学们也是这么做的吗?真聪慧!
7、比较三种方法,那种简洁。
(二)尝试练习,总结算法
1、第28页的“做一做”,第4小题是第29页的例5
(1)按要求完成各题。
(2)想一想,怎样验算上面各题?(验算第一小题)
(3)计算12.6÷0.28(当被除数比除数小数位数少时怎么办?)
2、总结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1)学生探讨、沟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2)完成29页的填空。
小结:“一看、二移、三计算”。(出示方法齐读,并记忆。)
(同学们课前你们提的问题现在解决了吗?)
三、运用新知,巩固算法(达标测评)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我学会了怎样计算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
生2:我知道了在遇到新问题时,要擅长动脑,把新学问转化成已学过的学问,就能解决问题了。
生3:我还相识到了学习数学是很有用的,它可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
还有什么疑问?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还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同学们学的都很仔细。
五、布置作业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
设计说明
简易方程的复习分为三部分: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列方程解决问题。
1.重视等式性质的再理解,提高学生解方程的实力。
运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是教材在代数学问上的最大改革。本学期是学生首次正式地接触代数学问,这些代数学问对于培育学生相关的代数思想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这与以往的教材中用四则混合运算中各部分关系来解方程的方法是不同的,因此复习时要结合等式的性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解方程的方法。
2.重视学习方法的积累,提高自主归纳整理的实力。
教学时,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整理这部分学问,使所学的学问系统化。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复习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题中的各种数量关系,并能依据数量关系确定未知量,列出方程,同时激励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列出形式不同的方程,以培育学生敏捷解题的实力。
课前打算
老师打算PPT课件课堂练习卡
学生打算课堂练习卡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简易方程”这部分学问。
(板书课题:简易方程)
师:同学们请打开教材看一看第五单元的内容,这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生以小组形式沟通、探讨)
师:哪个小组情愿汇报你们小组的沟通状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将总结写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哪些内容最简单出错?
学生看书,小组合作进行归纳后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回顾,形成学问网络,体会学问间的内在联系。
⊙回顾学问,巩固提高
1.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完成教材113页3题(1)。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沟通,老师巡察。
指生汇报集体订正。
(2)填空。
①图书角原来有x本书,被同学借走10本后还剩()本。
②小芳今年y岁,妈妈的年龄是小芳的6倍,妈妈今年()岁。
③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a分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小组内沟通后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师:用字母表示数,简写时应当留意什么?
(3)推断。
①a×b×8可以简写成ab8。()
②a的平方等于2个a相加。()
③a÷b中,a、b可以是任何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体会代数的思想,巩固一些特别的写法: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可以省略不写,数字要写在字母的前面;一个数的平方的意义和写法等。
2.复习方程。
(1)什么叫做方程?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区分和联系?什么叫做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2)推断。
①4+x>9是方程。()
②方程肯定是等式。()
③x+5=4×5是方程。()
④x=4是方程2x-3=5的解。()
(3)完成教材113页3题(2)。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并请学生说一说解方程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详细的题目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借助等式的性质理解解方程的原理,提高解方程的效率。
3.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113页3题(3)。
①学生审题后同桌沟通等量关系式。
②依据等量关系式让学生列方程解答,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③说一说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详细步骤是什么。
(2)解方程。
10.2-5x=2.23(x+5)=24
5.6x-3.8=1.82×1.5+6x=33
600÷(15-x)=200x÷6-2.5=1.1
(3)列方程解决问题。
①一辆公共汽车到站时,有5人下车,9人上车,现在车上有21人,车上原来有多少人?
②小明是5月份诞生的,他今年年龄的3倍加上7正好是5月份的总天数。小明今年多少岁?
③学校买回来3个足球和2个篮球共90元,足球每个22元,篮球每个多少元?
④学校买10套桌椅共500元,已知桌子的单价是椅子的4倍,每张桌子多少元?
⑤爸爸的年龄比儿子大32岁且是儿子年龄的9倍,爸爸和儿子各多少岁?
⑥油桶里有一些油,用去20千克,用去的比剩下的油的4倍还多2千克,油桶里原有油多少千克?
设计意图:注意学问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并激励学生实行敏捷多样的解题策略。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6
设计说明
本节课旨在通过丰富的情境创设和动手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发觉整体“1”是由若干个几分之一组成的,理解分数单位的意义。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对分数单位意义的理解,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发觉。
针对上述内容,本节课教学在设计上主要有以下两大特点:
1.通过动手量一量纸条的活动,进一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学习就是要让学生经验数学学问的再创建过程,学会数学思索。”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实行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如“量一量”“填一填”等活动,在学生亲身经验了学问的形成过程后发觉问题,并引导学生在测量中进一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2.借助填写分数墙活动,概括、总结分数单位的意义。
参加数学活动是学生积累基本活动阅历的重要方式,也是训练学生数学思维的最好手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为学生供应了充分参加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分数单位的意义,同时培育学生数学思维的品质。
课前打算
老师打算PPT课件纸条
学生打算教材附页3中图1的纸条剪刀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师:你能用分数分别表示这三个圆的涂色部分吗?(课件出示图形:)
预设生:这三个圆的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分别是:xx。
师:结合图形视察这三个分数,你发觉了什么?
预设生1:比大。
生2:里有2个。
师:同学们通过视察发觉了这么多有关分数的学问,看来,我们对分数进行深化探讨就会发觉更多好玩的学问。今日,我们就接着相识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再相识(二)]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了解学生对分数意义的驾驭程度,同时为探讨分数单位做好铺垫。
⊙合作沟通,探究新知
1.学生活动:用附页3中图1的纸条,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1)请学生剪下附页3中图1的纸条,分别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和宽,并记录测量的结果。
思索:假如能正好量完,是几个纸条长?假如不能正好量完,该怎样表示长度?
(2)沟通测量结果。
预设生:数学书的宽正好是3个纸条长,数学书的长不够5个纸条长,比4个纸条长多一些。
(3)组织学生探讨探究。
提问:数学书的长不够一个纸条长的部分怎么量,请大家探讨一下。
学生探讨,尝试操作,师巡察指导并提示:要量剩下的部分,应当把纸条变短。
(4)沟通测量方法和结果。
预设生:我先把纸条对折去量,还是不能正好量完,再把纸条对折一次,正好量完。
师:剩下的这部分相当于纸条的几分之几呢?
预设生:大致相当于纸条的四分之一。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觉分数单位的产生是实际测量的须要。
2.自主探究:把整体“1”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明确整体“1”可以由若干个几分之一累加而成。
(1)看分数墙,填一填,想一想,你发觉了什么?
(把分数墙填写完整,并画出来)
(2)在小组内相互沟通自己的想法。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理解事务发生的可能性与不行能性及事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并能对一些简洁事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
2、在嬉戏、试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中,培育实践实力和在实践中发觉问题、解决问题、创建性运用学问的实力。
3、结合学习内容,进行思想教化,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增加学好数学的信念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发觉、体验0、1、2、8、9、10和这6个和出现的可能性较小;3、4、5、6、7这5个和出现的可能性较大。
教学难点:
理解可能性大小与实践发生不确定性的关系。
教学打算:
课件、色子、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课前观看百事可乐广告视频。
1、教练打算用什么确定哪个队先开球?
2、为什么用硬币开球?生答:用硬币比较公允(掷出硬币正反两面的可能性是一样的)
3、除了硬币,还有什么公允的方法进行选择?(抛硬币、猜拳、掷色子)
4、我们知道,类似的嬉戏方式有许多,那么今日我们就从小色子走进掷一掷的课堂。老师板书课题。掷一掷
二、设置问题,猜想的起先
1、我们玩一个掷色子的嬉戏,出示课件嬉戏规则:假如掷出4,则女生赢。假如不是4,则男生赢,大家觉得公允吗?为什么?(色子有6面,4只是其中一种状况,还有1、2、3、5、6占5种状况都是男生赢。)那怎么给规则才公允?
2、现在增加1个色子,我们来玩两个色子得嬉戏,假如两个色子,点数和可能是几?课件出示嬉戏规则,假如是2、3、4、10、11、12,则蓝队赢。假如点数和是5、6、7、8、9则红队赢。现在你认为哪个队赢得可能性大?
让同学举手表示自己情愿参与哪个队,并询问缘由。
3、现在让我们来实际做一做这个嬉戏,首先让两个同学上来示范一下。
(两人各掷3次,让学生大声报出点数和和哪队赢)老师随机往1号记录单演示涂格子。
4、同学们,我们掷了六次,能推断哪队赢的可能性大吗?为什么?
(试验次数少,有偶然性。)
5、那么我们全班都来玩。课件出示活动要求及分工。四人轮番掷色子,每人掷5次,副组长负责报点数和,组长在1号记录单上记录。记完的同学把记录单贴到黑板上。
(1)操作实践,学生小组合作。
(2)汇报小组合作沟通的结果,汇总全班统计结果到课件的柱形图中。
学生汇报结果,红队赢的次数多。
(3)视察柱形图你能发觉什么?总体趋势是中间高两边低。
6、为了使我们的结论更有劝服力,接着掷色子。请来我们的奇妙小助手,计算机。你想掷多少次?依据学生回答操作课件。
三、发觉问题,猜想的深化。
1、试验结果红队获胜的可能性大。与我们猜想的结果不一样,为什么点数和少的红队反而赢了?点数和多的蓝队反而输了呢?结合刚才掷色子的过程思索,为什么掷出中间数字的次数比较多?(生以某一个点数和为例说明)掷出几的可能性?掷出几的可能性最小?为什么?
2、提示同学先思索,为什么掷出的点数和2和12最少。(因为2和12都只有一种状况才能掷出)
3、那掷出其它数都有哪种状况呢?请小组为单位探讨并写一写?完成2号记录单,读一读温馨提示。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写理由。例如:算式、数字等等。列举点数和可能出现的状况。
提示:点数和为6,不行能有7、8、9等数。
小组汇报展示。
四、解决问题,猜想的验证
1、出示课件,请同学回答掷两个色子,一共可以出现多少种状况。(36种)其中,红队赢的状况有多少种(24种),蓝队赢的可能有多少种(12种)
2、师: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红队赢的可能性大了吗?(红队赢的状况多,可能性大)
五、一锤定音
1、刚才视察柱形图,掷出几的可能性》?现在我来掷两个色子,请大家猜一猜我掷出的.点数和是多少?只有一次机会。掷出7的可能性大,就肯定掷出7吗?
提问学生,这说明白什么?(说明掷色子有偶然性)
课件出示概率论是一门探讨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学问,虽然在一次随机试验中某个事务的发生是带有偶然性的,但那些可在相同条件下大量重复的随机试验却往往呈现出明显的数量规律。
六、全课总结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七、拓展延长
某商店实行一次抽奖活动
嬉戏规则:两个骰子同时掷出,每掷一次五角钱。得到的数字的和假如是下列几种状况那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品。
1特等奖:奖品为漫画书一套,价值五十元
2或12一等奖:奖品为一本笔记本,价值五元
3或11二等奖:奖品为一支圆珠笔,价值一元
4或10三等奖:奖品为一支铅笔,价值两角
5或9激励奖:奖品为糖一颗,价值一角
对于这样的抽奖活动你想说什么?商家为什么这样设置奖项呢?你对这样的活动有什么看法?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8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以引导学生经验学问的探究过程,突出思维训练为主要目标。
1.以学生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关注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和学习阅历。在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素材,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老师只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
2.重视对学生估算意识和实力的培育。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视察、揣测、验证、推理与沟通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经验数学学问的探究过程,感受胜利的欢乐。
3.完成课堂活动卡,把学生的算法进行归纳总结,分类整理,让学生在感受算法多样性的同时,形成归纳概括的实力。
课前打算
老师打算:PPT课件
学生打算: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引导学生回忆常见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指名回答各自的面积计算公式)
2.引导学生视察组合图形的特点。
(课件出示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组合而成的图形)
师:同学们视察这些图形,它们分别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呢?(学生视察后回答)
师讲解:这样的图形,我们称为组合图形。今日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去,变新奇心为深厚的学习爱好。
⊙合作沟通,探究新知
1.估计组合图形的面积。
(课件出示教材88页例题图)
师:请同学们视察一下,这是什么图形?(组合图形)
师:这是才智老人家客厅的平面图。才智老人打算给客厅铺上地板,你们知道应当买多少平方米的地板吗?
(1)学生估计至少要买多少平方米的地板。
(2)组内沟通估计的方法。
预设
生1:把客厅看成长方形,6×7=42,客厅的面积不到42m2。
生2:把客厅看成边长是6m的正方形,估计其面积是36m2。
2.实现转化,明确求组合图形面积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1)质疑:怎样求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呢?
(引导学生依据刚才的估计策略把组合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规则图形,再计算其面积)
(2)动手实践,探究转化的方法。
(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学具,把组合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
①小组合作探究,将探究的结果填在课堂活动卡上。
②各组组长汇报本组的转化方法和转化结果,老师进行汇总。
师:你们是怎样转化的?分别转化成了什么图形呢?
分割法:
添补法:
割补法:
(3)视察比较,优化解题方法。
师:在这些转化方法中,哪些方法比较简洁、简单计算呢?
预设
生:在这些方法中,图一、图二、图三、图四比较简洁,简单计算。
师:在进行图形转化时,我们的要求是简洁、易算。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9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会画对称轴,深刻理解对称轴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两点:
1、合作沟通,总结方法。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合作沟通中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并总结出画法,加深印象。
2、培育学生的想象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中让学生先想象已知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及整体分别是什么样的,然后动手操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空间观念。
课前打算
老师打算PPT课件
学生打算方格纸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还记得照镜子的嬉戏吗?我们来玩玩照镜子的嬉戏吧!
两人一组,一名同学做动作,另一名同学与之面对面,扮演镜子里的人,做出方向相反的动作。
引导学生回答出镜子里和镜子外面所形成的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两边对称、大小相等、距离相等、方向相反。
师:这节课我们就依据轴对称图形的这些特征接着学习轴对称的学问。[板书课题:轴对称再相识(二)]
设计意图:以“照镜子嬉戏”引入,有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阅历进行推断,初步感知对称,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通过嬉戏活动营造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诱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新知的热忱。
⊙合作沟通,学习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23页上面情境图中的图①。
师:看这幅图,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的一半。
预设生:它是一座房子的一半。
师:请同学们在头脑中想一想它的另一半是什么样的,整座房子应当是什么样的?
(课件出示教材23页上面情境图中的图②)这是调皮依据轴对称的学问画出的房子,他画得对吗?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全班进行沟通。
预设生1:调皮画出的房子对折后不能完全重合,他画得不对。
生2:房子下面最左边一点到对称轴有2格,最右边一点到对称轴也应当有2格,所以他画得不对。
3、补全轴对称图形。
(1)尝试画图。
那么怎样在方格纸上依据轴对称图形已有的一半画出它的另一半呢?请同学们在下图(教材23页中间例题情境图)中试一试,再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学生画图、探讨,老师巡察)
(2)展示作品,沟通方法。
将学生画好的图形展示出来,集体评议,请画得正确的同学说说自己是怎么画的。
4、师生共同总结方法。
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一是找出图形上每条线段的端点;
二是依据对称轴画出每一个端点的对称点;
三是顺次连接这些对称点,得到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5、画出已知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课件出示教材23页下面例题)
(1)独立解决,先与同伴说说自己的画法,再全班沟通。
引导学生明确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找出每条线段的端点,画出全部端点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再顺次连接这些对称点。
(2)思索:比较其次个和第三个问题,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学生视察、探讨后师小结:这两个问题画图的方法相同。不同点在于其次个问题给出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对称轴在图形上,第三个问题给出的图形是一个完整的图形,对称轴在图形之外。
设计意图:在合作沟通中总结出画轴对称图形另一半的方法,再学以致用画已知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巩固所学,培育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力。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24页“练一练”1、2题。
⊙课堂总结
轴对称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特别广泛,给了我们很多美的享受,课后要多视察,并将所学学问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布置作业
教材24页“练一练”3题。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0
设计说明
1、引导学生边视察、边思索,提高自主学习实力。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学问阅历的基础上。本教学设计没有将等式、方程的概念强加给学生,而是充分敬重学生的原有学问水平,结合详细情境,运用天平保持平衡的原理来说明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根据教材上的连环画,通过老师反复操作,一步一步视察,思索每一步骤的数学含义,让学生逐步理解式子中的“=”就是天平的平衡,从而让学生初步体验和感受方程的`意义。2。引导学生辨方程、写方程,重视学情反馈。
数学学习重要的是巩固和应用,因此学习后的学情反馈是很重要的。本设计在学生明确方程的概念后,引导学生自己写方程,识别方程并说出理由的练习,进一步驾驭方程的意义,明确推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两个要素:一看是不是等式,二看有没有未知数。通过应用反馈,加深对方程特点的理解,提高了学习效率。
课前打算
老师打算:PPT课件、学情检测卡、课堂活动卡
学生打算:小黑板、练习卡片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体会“等”与“不等”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一年一度的足球竞赛又如火如荼地起先了,昨天的竞赛是五(1)班对战五(3)班,由于上半场五(3)班发挥精彩,上半场的比分为1∶4,中场休息后,五(1)班立刻调整了战术,下半场五(3)班没得分,五(1)班连追了x分。
师:两个班最终的比分是几比几?(学生回答,老师板书:x+1∶4)
师:哪个班赢了?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吗?
(学生回答:x+1>4,x+1<4,x+1=4;并留意提问式子的意义)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现象是可以用数学式子来表示的。今日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个新的数学学问。(老师板书课题:方程的意义)
设计意图:用学生经验的真实活动为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同时通过熟识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易理解,更深刻地感受“等”与“不等”,为后面理解方程的意义作铺垫。
情境呈现,抽象模型
1、自学方程的意义,初步感悟新知。(课件出示教材62页情境图)
自学提示:
(1)理解教材62页每幅图画及对应式子的含义。
(2)标示出你认为重要的内容。
(3)思索:方程应当具备哪几个条件?
(4)结合你对方程概念的理解,完成教材63页“做一做”1题。
2、合作学习。
(1)你能自己写几个方程吗?小组内相互订正。
(2)组内沟通收获。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
由组长带领组内成员集体订正教材63页“做一做”1题的答案,说清理由,并将小组内认为不是方程的算式记录在小黑板上。
(3)全班沟通。老师展示学生的完成状况,先把答案相同的进行分类,再从答案最少的一块着手分析。遇到问题,学生之间相互解答,加深对方程的意义的理解。
(此环节老师要见机行事,留意提问学生“方程应当具备哪几个条件”。假如出现了对方程理解有困难的同学,再次为学生讲解)
预设:
①全班同学的答案一样,全对。
②一部分小组全对,一部分小组有错误。
这时老师可以先找有错误的一个小组到黑板上汇报讲解。讲解时随时和下面的同学互动沟通,在学生的争辩中,老师适时引导、提问,指导学生推断正误的方法。
3、整理分类,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
(1)组织学生分组活动,依据黑板上的算式特点进行分类。
(2)沟通汇报,说出分类依据。老师板书。
4、独立完成教材63页“做一做”2题,汇报,集体订正。
5、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教材66页1题,集体订正,并加以补充:推断0=5z-15是不是方程。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1
设计说明
本课学习的是小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除法,依据本课教学目标和编排特点,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精于设问,为理解算理做好铺垫。
计算教学中,算理是算法的基础,算理是算法的依据,要让学生知道怎么算,更要知道为什么这样算。本课把探讨的重点放在有余数时在末尾添“0”和确定商的小数点这两点上,提出了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探究,体现了关注学问、关注科学的价值。在教学中,采纳讲练结合、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学习方式,逐步引导学生完善计算方法。
2.自主发觉,为突破难点做好打算。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发觉问题,然后想各种方法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方法,突破难点。这样的数学课才是实实在在的,才是最有实效的。
课前打算
老师打算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打扫卫生(一)
⊙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笔算下面各题。
5.55÷5=48.8÷8=
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表述要点:
(1)先根据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计算。
(2)商的小数点必需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设计意图:
通过竖式计算和表述计算过程,复习巩固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4页上面例题情境。
(1)提出问题。
师:从题目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获得数学信息:买6把笤帚共花了18.9元。
提出问题:每把笤帚多少元?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识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培育学生提出问题的实力。
(2)估算。
师:这个问题应当用什么方法解决?你能列出算式吗?(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8.9÷6)
师:依据图中信息你能估算一下每把笤帚大约多少钱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估算后汇报:
预设,生1:因为18÷6=3,18.9元大于18元,所以每把笤帚3元多一些。
生2:也可以这样想,把18.9看作18,18÷6=3(元),得数要超过3元;24÷6=4(元),所以笤帚的价格应当在3元和4元之间。
设计意图:通过探讨的方式,增加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实力。
(3)组织学生尝试计算,然后汇报计算过程和自己的想法。(学生回答可能有以下两种状况)
①口算:可以把18.9元分成18元和0.9元,18÷6=3(元),0.9元=90分,90÷6=15(分)=0.15(元),3+0.15=3.15(元)。
②竖式计算:
18.9÷6=3.15(元)
(4)探究出现余数以后该怎样计算。(出示课堂活动卡)
(5)理解余数“3”。
师:余数“3”表示什么意义呢?添“0”以后又表示什么意义?除以6之后商应当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这样写?(请学生结合详细的情境来理解每一步计算的意义)
重点指出:余数“3”既可以表示3角,即30分;也可以表示3个0.1元,即30个0.01元,也就是余数“3”补“0”后的30表示30个0.01元,除以6,得到5个0.01元,也就是0.05元,5要商在百分位上。
设计意图:让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并进行适时指导,重点探讨有余数时的处理方法,有益于学生正确驾驭计算方法。
2.课件出示教材4页下面例题情境。
(1)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师:买4个簸箕共花了26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该怎样列式呢?
预设,生1:每个簸箕多少元?
生2:算式是26÷4。
(2)请学生尝试独立计算。
提示:出现余数2该怎么办?
(3)组织学生沟通计算过程和自己的理解。
师:你们在计算过程中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预设,生1:出现余数“2”后添“0”,表示20个0.1,除以4,得到0.5,5要写在商的非常位上。
生2:被除数是整数时,商中小数点的位置应写在商的个位的右下角。
师:你从刚才的计算中发觉了什么?
(当除到被除数的末位仍有余数时,就在余数后面添“0”接着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设计意图:在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有利于解开学生心中的怀疑,透彻地理解算理,从而指导学生正确娴熟地进行计算。
⊙巩固练习
1.用竖式计算。
25÷4=24.3÷2=50÷4=
2.完成教材5页“练一练”1题。
3.填一填。
4×()=134()×52=182
16×()=610()×6=15.6
设计意图:通过刚好练习,让学生巩固学问,提高解决问题的实力。
⊙课堂总结
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计算小数除法时应留意什么。
⊙布置作业
教材5页“练一练”2题。
打扫卫生(一)
18.9÷6=3.15(元)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2
教材分析
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第一课时(包括教材80-81页例1、例2和“做一做”,练习十五中的第1-4题。)通过试验、操作、视察图形的拼摆、割补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来源,从而进行分析、概括出面积计算公式,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实力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1.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初步相识了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驾驭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加上这些平面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也非常广泛,学生学习时并不生疏。
2、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日常阅历动身,设置切近生活的情境,把学习过程变成好玩的活动。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和驾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会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操作、视察、比较活动,初步相识转化的方法,培育学生的视察、分析、概括、推导实力,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探究学问的改变规律,培育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感悟数学学问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加强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难点:理解和驾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面积?常用的面积计量单位有那些?
2.出示一张长方形纸,他是什么形态?它的面积怎么算?
二、探究新知
1、情景导入:出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这两个图形哪一个大一些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算呢?
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面积。
(1)用幻灯出示教材第80页方格图:我们已经知道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到一个图形的面积。现在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和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说明要求:一个方格表示1cm2,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把数出的数据填在表格中(见教材第80页表格)。
(2)同桌合作完成。
(3)汇报结果,可用投影展示学生填好的表格。
(4)视察表格的数据,你发觉了什么?通过学生探讨,可以得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底与长、高与宽及面积分别相等;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它的底乘高;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它的长乘宽。
2.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1)引导: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到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但是这个方法比较麻烦,也不是到处适用。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用长乘宽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有其他计算方法呢?
(2)归纳学生看法,提出:通过数方格我们已经发觉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是不是全部的平行四边形都可以用这个方法计算呢?须要验证一下。因为我们已经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所以我们能不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计算呢?请同学们试一试。
a.学生用课前打算的平行四边形和剪刀进行剪和拼,老师巡察。
b.请学生演示剪拼的过程及结果。
c.老师用教具演示剪—平移—拼的过程。
(3)我们已经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了一个长方形,请同学们视察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你发觉了什么?
小组探讨。出示探讨题:
①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比,面积变了没有?
②拼出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③能依据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小组汇报,老师归纳:
我们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为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
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3.老师指出在数学中一般用S表示图形的面积,a表示图形的底,h表示图形的高,请同学们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出来。
S=ah
三、应用反馈。
1.出示教材练习十五第1题。读题并理解题意。
学生试做,沟通作法和结果。
2.探讨:下面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学生探讨汇报。全班订正。(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不仅巩固了学问,同时培育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实力)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体验学习方法。)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
教材第66页例9,“练一练”,第67~68页练习十二第8~1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驾驭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依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积的近似值。
2、使学生了解四舍五入取近似值的方法在小数计算中的应用,积累求近似值的阅历,培育计算技能,发展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加思索与解决问题的活动,感受获得方法的心理满意,提高学习数学自信念。
教学重点:
求积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计算下列各算式。(小黑板出示)
2.51x0.72.51x52.51x5.7
2、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指名学生回答,特殊是位数不够怎么办?
二、新授。
1、教学例9。
(1)出示例题:王大伯前年收入3.18万元,去年的收入是前年的`1.6倍。去年他家大约收入多少万元?(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计算方法,列出算式。
(3)板书:3.18×1.6≈()
指名一人板书竖式,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集体订正。
说一说:积怎样保留两位小数?
(4)练一练。
(5)求出下面各题积的近似值。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7.2×0.090.86×3.2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0.28×0.75.89×3.6
2、试一试。
下面各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0.25×0.7340.32×403
完成后,学生沟通。指一人板书。
3、练一练。
用简便方法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0.25×0.73×40.32×403
三、练习巩固。
完成练习十二8~12题
学生小组完成,集体讲评
四、板书设计。
积的近似值
3.18×1.6≈()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
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书15-1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两只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发觉商和余数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2、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一般记法和简记两种方法表示循环小数,会读循环小数。
3、通过动物乐园的情景,体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利用已有学问,经验探究循环小数的过程,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相识循环小数,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教学难点:
会正确表示循环小数,驾驭余数和商的特点以及他们和被除数、除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打算: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1.谈话引入:同学们,喜爱看竞赛吗?说一说你喜爱看什么竞赛?动物王国要实行各种竞赛,想看看吗?首先是一场爬行竞赛,蜘蛛和蜗牛正在奋力的爬行着(课件出示课本主图),请同学们仔细视察主题图,你发觉了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数学信息。
3.依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A:蜘蛛每分钟爬行多少米?
B:蜗牛每分钟爬行多少米?
C:谁爬得快?
二、探究发觉,建立模型。
1.估一估,谁爬得快一些?
学生汇报。
2.蜘蛛和蜗牛每分钟爬行的速度究竟是多少呢?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计算时你发觉了什么?
4.商重复出现的数字与余数重复出现的数字有联系吗?假如有,有什么联系?
大家先独立思索。
师:现在把你的想法和同桌沟通一下。
师:咱们先看它,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1:商从小数点后面起先每次除得到的商都是3,然后余数又是1,商3,余数是1,不断反复出现。
师:那这边呢?
生2:余数中的数字6和5循环,所以商中的数字5和4循环
师:看来正是由于计算过程中余数的不断循环导致我们的商中小数部分的某些数字也在不断循环。
师:嗯,这真是一个好玩的发觉。
师:像24.333…,0.85454…这样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我们给它取一个名字叫…
生:循环小数
4.介绍写法
师:既然我们都算出来了,可是该怎么写上去呢?能始终写下去吗?生:不能师: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生:可以用省略号代替,表示无限
师:那这个商应当怎样写呢?像这样吗?生:不行以,这样就不知道哪些数字在循环。师:所以循环的数字我们至少要写两次。
5.循环小数的读法
师:真不错,我们一起写好了,有谁情愿来尝试读一读这个算式。生:24.3333333…
师:其实应当这样读二十四点三,三循环
师:你会读了吗?能把其次个算式读给你同桌听听吗?
师:谁来尝试读给全班同学听。生:零点八五四,五四循环
师:通过我们刚才精确的计算,我们知道谁爬的快些吗?
6.求循环小数的近似数。
有时候依据须要,我们可以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如0.85454保留两位小数就是:0.85454…≈0.85
7.循环小数的简记
师:其实啊,循环小数除了这种表示方法,还有其他的表示方法,你们想知道吗?现在请你自己仔细细致的阅读。
8.总结循环小数的特征。
师:那我们学到了像24.333…,0.85454…这样的小数都是循环小数。那循环小数有什么特征呢?
师:请你把你的想法和同桌共享
9.小结:通过视察这两个商我们发觉了,它们的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像这样的小数就是我们今日所要相识的“循环小数”。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相识了循环小数,使学生全面参加新知的产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真正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学数学的价值,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再学习。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相识了循环小数,那你能快速通过第一关的考验吗?
(一)第一关:“超级小神算”计算下面各题,哪些商是循环小数?
1÷2=1÷3=1÷5=1÷7=
(二)其次关:1.下面哪些数是循环小数?
(三)第三关:推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3是循环小数。()
2.0.282828是循环小数。()
3.9.0526526…是循环小数。()接下去一位是()。
(四)第四关:刚才我们观看了动物们爬竞赛,海里的动物正在实行游泳竞赛呢!出示:
1、学生提出问题
2、自主解决问题
:使学生全面参加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真正体验到探究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的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五)第五关拓展:
1.
2.8.236236…小数部分第8位上是数字几?第50位上是数字几?四、全课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除得尽吗(循环小数)
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
73÷3=24.333···(米)9.4÷11=0.85454···(米)
《除得尽吗》教学反思:
《除得尽吗》是新版北师大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广场景观施工合同
- 【初中生物】从种到界-2024-2025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同步教学课件(人教版2024)
- 2024租地合同协议书范本农村租地协议书范本
- 2024年度「新能源领域研究开发」合同
- 2024年冷库建造施工合同模板
- 2024年度销售合同:医疗设备供应
- 2024年店铺装修合同范本
- 2024年度」品牌代言协议明星效应助力品牌
- 2024年度智能制造生产线改造合同
- 认识梯形课件教学课件
- 学习解读《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PPT课件(带内容)
-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WORD版)
- 矿用风门说明书
-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21课 《大自然的声音》第二课时 教学课件
- 八年级数学经典难题(答案 解析)
- 土地生态工程课件
- GB/T 37865-2019生物样品中14C的分析方法氧弹燃烧法
- GB 11121-2006汽油机油
- 简约英文求职简历word模板
- 如何提高语文成绩.讲课稿
- 超星尔雅影视鉴赏课后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