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第二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第二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第二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第二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第二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第二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联考试

卷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季羡林自传(节选)

我于一九四五年秋,在呆了整整十年之后,从哥廷根到了瑞士,等候机会回国;在瑞

士Fribourg住了几个月,于一九四六年春夏之交,经法国马赛和越南西贡,又经香港,

回到祖国。先在上海和南京住了一个夏天和半个秋天。当时解放战争正在激烈进行,津浦

铁路中断,我有家难归。当时我已经由恩师陈寅恪先生介绍,北大校长胡适之先生、代理

校长傅斯年先生和文学院院长汤锡予(用彤)先生接受,来北大任教。在上海和南京住的

时候,我一点收入都没有。我在上海卖了一块从瑞士带回来的自动化的Omega金表。这在

当时国内是十分珍贵、万分难得的宝物。但因为受了点骗,只卖了十两黄金。我将此钱的

一部分换成了法币,寄回济南家中。家中经济早已破产,靠摆小摊,卖炒花生、香烟、最

便宜的糖果之类的东西,勉强糊口。对于此事,我内疚于心久矣。只是阻于战火,被困异

域。家中盼我归来,如大旱之望云霓。现在终于历尽千辛万苦回来了,我焉能不首先想到

家庭!家中的双亲一一叔父和婶母,妻、儿正在嗷嗷待哺哩。剩下的金子就供我在南京和

上海吃饭之用。

我于一九四六年深秋从上海乘船北上,先到秦皇岛,再转火车,到了一别十一年的故

都北京。从山海关到北京的铁路由美军武装守护,尚能通车。到车站去迎接我们的有阴法

鲁教授等老朋友。我们终于到了北大的红楼。我暂时被安排在这里住下。按北大当时的规

定,国外归来的留学生,不管拿到什么学位,最高只能定为副教授。清华大学没有副教授

这个职称,与之相当的是专任讲师。至少要等上几年,看你的教书成绩和学术水平,如够

格,即升为正教授。我能进入北大,已感莫大光荣,焉敢再巴蛇吞象有什么非分之想!第

二天,我以副教授的身份晋谒汤用彤先生。汤先生是佛学大师,暗想在他领导下工作是一

种幸福。

我曾多次提到,在印度学领域内,我的兴趣主要在印度古代及中世佛典梵文上,特别

是在“混合梵文”上。然而做这样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专业的专著和杂志。哥廷根大学图书

馆和梵文研究所图书室是具备这个条件的。在哥廷根十年,我写论文用了上千种专著和杂

志,只有一次哥廷根缺书而不得不向普鲁士国家图书馆去借,可见其收藏之富。反观我

国,虽然典籍之富甲天下,然而,谈到印度学的书刊,则几乎是一片沙漠。这个问题,我

在离开欧洲时已经想到了。我的所谓“思想斗争”就是围绕着这个问题而开始萌动的。

我虽少无大志,但一旦由于天赐良机而决心走上学术研究的道路,就像是过河卒子,

只能勇往向前,义无反顾。可是我要搞的工作,不是写诗,写小说,只要有灵感就行,我

是需要资料的,而在当时来说,只有欧洲有。而我现在又必须回国,顾彼失此,顾此失

彼,“我之进退,实为狼狈”。在激烈的思想斗争之余,想到祖国在灾难中,在空前的灾

难中,我又是亲老、家贫、子幼。如果不回去,我就是一个毫无良心的、失掉了人性的

人。如果回去,则我的学术前途将付诸东流。最后我想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先接受由

Haloun先生介绍的英国剑桥大学的聘约,等到回国后把家庭问题处理妥善了以后,再返回

欧洲,从事我的学术研究。这实在是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想出来的一个办法。

一回到祖国,特别是在一九四七年暑假乘飞机返回已经离开十二年的济南以后,看到

了家庭中的真实情况,比我想象的还要严重得多,我立即忍痛决定,不再返回欧洲。我不

是一个失掉天良的人,我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责任,必须承担起来。我写信给

Haloun教授,告诉了他我的决定,他回信表示理解和惋惜。有关欧洲的“思想斗争”,

就这样结束了。

然而新的“思想斗争”又随之而起。我既然下定决心,终生从事

研究工作,我的处境已如京剧戏言中所说的:“马行在夹道内,难以回马。”研究必

有对象,可是我最心爱的对象印度古代混合梵文已经渺如海上三山,可望而不可及了。新

的对象在哪里呢?我的兴趣一向驳杂,对好多学问,我都有兴趣。这更增加了选择的困

难。只因有了困难,才产生了“思想斗争”。这个掂一掂,那个称一称,久久不能决定。

我必须考虑两个条件:一个是不能离开印度,一个是国内现成的资料不够充足。离开了印

度,则我十年所学都成了无用之物。资料不够充足,研究仍会遇到困难。我的考虑或者我

的“思想斗争”,都必须围绕着这两个条件转。当时我初到一个新的环境中,对时间的珍

惜远远比不上现在。“斗争”没有结果,就暂时先放一放吧。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一九四五年秋,在国外十年的季羡林辗转回国,当时解放战争正在激烈进行,铁

路中断,他只好先后住在上海和南京,无法回济南老家。

B.季羡林回国后经老师陈寅恪先生介绍去北大任教,来到北大的第二天他就去拜谒

时任北大文学院院长的佛学大师汤用彤先生。

C.季羡林在国外研究的是印度学领域,特别是“混合梵文”。而这门学问在国内还

是一片空白,根本没有关于印度学的书刊。

D.一九四七年,季羡林回到离开十二年的济南老家,当他看到家庭贫困的实际情

况,他立即决定不再返回欧洲,承担起养家的责任。

E.本文是一篇自传,季羡林以时间为序自述生平,只是撷取了自己留学回来后的经

历,重点讲述了自己所面临的思想斗争,真实可信。

(2)文章第一段叙述了季羡林在上海和南京居住的经历,有什么作用?(6分)

(3)季羡林在为人和为学上有着怎样的品质?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分析。(6分)

(4)季羡林回国后的“思想斗争”表现在哪些方面?你是否同意他"‘斗争’没有

结果,就暂时先放一放”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1)BD(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AC不给分。)

(2)①在上海和南京居住的经历展现了时代背景。②表现了当时季羡林及其家庭生

活的困窘,交代了他回归祖国的原因。③凸显了季羡林对家庭充满着责任感的形象。(每

点2分)

(3)为人:①热爱祖国,对家庭负责。在战乱中辗转回国任教,对家人充满愧疚,

把卖金表的钱寄回济南老家,回到老家后立即打消回欧洲的想法。(2分)②不计名利,

谦逊低调。不计较副教授的职称,觉得能进入北大已是莫大光荣。(2分)

为学:精研学问,孜孜不倦。在哥廷根十年,写论文用上千种专著和杂志,甚至去他

国图书馆借书。(2分)

(4)①研究学术与回国的思想斗争:季羡林主要研究印度古代及中世佛典梵文,国

内没有研究的条件。然而面对亲老、家贫、子幼的家庭境况,如果不回去,对不起自己的

良心;如果回去,学术前途将付诸东流。②面对新的研究对象充满思想斗争:印度古代混

合梵文不能研究,对于研究的新对象久久不能决定。(每点2分)

观点一:同意。①季羡林对很多学问都感兴趣,选择新的研究对象难免犹豫,不能急

于一时。②确立新的研究对象要考虑自身和外部的条件,暂时放一放会有助于做出正确的

选择。(观点明确,理由充分,每点2分)

观点二:不同意。①时间不等人,如果对新的研究对象迟迟不能确定,会浪费时光,

甚至没有建树。②有了思想斗争就要及时解决,暂时放一放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不值

得提倡。(观点明确,理由充分,每点2分)

【帆析】

(I)忒11分析:A啧门间错读,拿鼻村回国的酎网是一九CJ六年11夏之文・C项“根本没臂关于印度

学的书刊”的说法过于电对,与厚文不符,厚文是蜕“谡到印度学的书刊,则几乎是一片沙金”•E耍错在

“只3M!了自己睥喊后的经历“,文营前一段还写了他在回国前的一段经历•

考怠:*1选片整合文中的信息.切层重为分折然音C.

(2)试m分析;n考查a彳的作用,这类n目一检的擅1防式是:某语线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或者这

样写对全文结国安抻有什么作用?爸题时主要从内各才厢构上维爸分析.一般的答题格式为;某段或造句:

写了一内畜(!(括这句话或者段苒的大致意思>,运用•…”手法,起到7—作用或表达效1kH系中心》・

本H考*的是开蝴的作用,开湖8的作用一ism总领全文,弓也下文,为下文作第S或马下却喊对

比,开MW8,昔造气寮,R定!5情基响;制造是含豉埋下伏蒐,唱引渡者号.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本题需要通读全文筛选出季羡林为人为学的相关信息,然后分别概

括得出答案。从为人的角度看,他回国之路很艰难,“经法国马赛和越南西贡,又经香

港,回到祖国",而且“当时解放战争正在激烈进行”,但他“想到祖国在灾难中,在空

前的灾难中,我又是亲老、家贫、子幼。如果不回去,我就是一个毫无良心的、失掉了人

性的人”,可见季羡林对祖国是充满热爱之情和责任感的。他回国的另一个原因是家庭经

济破产,家中盼望他回来,而他自己也深感对家庭的愧疚,回国后即变卖金表给家中寄

钱,而且“看到了家庭中的真实情况,比我想象的还要严重得多,我立即忍痛决定,不再

返回欧洲”足见其对家庭的责任感。进入北大,尽管只能做副教授,可“已感莫大光

荣”,可见季羡林的淡泊名利。从为学的角度看,季羡林”在哥廷根十年,我写论文用了

上千种专著和杂志……向普鲁士国家图书馆去借”,对研究更是执着无悔“决心走上学术

研究的道路,……只能勇往向前,义无反顾”。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试题分析:本题有两问,第一问,先要找到“思想斗争”出现的段落,然后分

析具体所指。本文多处提到“思想斗争”,统观相关段落,会发现,季羡林的“思想斗

争”分为前全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在3.4.5三段,写了斗争的过程和斗争的结束,

这一时期“思想斗争”的内容是国外的研究条件远远好于国内,要想搞好研究,国外是首

选,回国之后研究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然而家庭状况、祖国的灾难又让他不得不回国,

所以此时的‘'思想斗争”是研究学术与回国的思想斗争。第二时期是结尾部分,这一时期

的“思想斗争”是研究对象不能确定的思想斗争“研究必有对象……新的对象在哪里

呢?”“必须考虑两个条件:一个是不能离开印度,一个是国内现成的资料不够充足”。

第二问,考生可答赞同,也可答不赞同,需要先明确观点然后联系现实分析。注意言之成

理。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慢读,已有不少学者、批评家一再提出。可是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

拿时势说,我们无时无刻不面对大量蜂拥而来的碎片化资讯,如何保持稳定心态,清

醒接受,就是个难题。而从事教学、研究的人,在一些量化评价标准之下,要是如尼采提

倡的那样“缓慢地取得”,恐怕得做好舍弃许多实际利益的准备一一你很可能被快速奔跑

的其他人所抛弃。

障碍也来自认识上的误区。譬如说,有些人可能认为从事理论工作,把握宏大的文

学、历史问题才是重要事务,仔细阅读、分析,属于次等级的雕虫小技。理论和文本细读

的对立其实是一种伪对立。正如英国文艺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指出的,那些杰出的理论

家无一不是“仔细的读者”。确实,读他们的理论著作,会深刻体会到他们对某一文化脉

络的经典作品的熟悉,和他们在解读这些作品上的细致和深入。这一点,古今中外优秀理

论家概莫能外。

慢读这个说法容易被理解为专指阅读速度,其实可以说速度只是个前提,更重要的是

阅读者的心态与方法。不要过分执着于你事先设定的目标;开放你的情怀、心智以对待将

要面对的世界;通过磋商、辩驳、思考和接纳获益,并将这一收获加入你阅读的记忆库

中。

慢读意味着缓慢,意味着耐心,但更要求具备相应的能力和方法。在文学阅读方面,

这种能力和方法首要的是对语言、形式的敏感。重视文学的历史政治社会维度的人可能会

有异议,他们着急地想从文本中拎出观点、含义,不耐烦绕圈子式地从形式入手。慢读者

则会首先从作品的美学、形式着手。这并不是内容和形式的二元论,历史、政治、社会内

容与审美、形式是意义的整体,但在阅读的次序上,审美、形式是关注的起点。

相较于普通读者,慢读更是对专业读者的要求。一个人长期阅读会自然形成记忆库。

由于文学与特定政治、社会、经济、哲学等相连,记忆库里这方面相关的外缘性知识储备

不可或缺。但文学也有自身的经验、模式、成规的历史,一部作品与其他作品在主题、情

节、语言上的关系,作品细节背后的原型、模式、成规,以及如何从事物表象看出象征意

涵,凡此种种,需要调动记忆的辨认能力和联想能力。因此,有效的阅读者不仅要有历史

文化视野,也要对文学各文类的特质、它们的演变脉络、它们带有原点或准则性的经典文

本形态,具有超越普通读者的深入理解和把握。达到这一目标没有速成的路好走。从这个

意义上说,慢读一一作为一种方式,作为一种阅读能力一一将是一辈子的事情。

(摘编自洪子诚《谈谈慢读传统》,《人民日报》2019年1月16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今时代信息爆炸,人们很难保持稳定心态,清醒接受大量碎片化资讯,做到慢读。

B.在量化评价标准之下,从事教学、研究的人要想做到慢读,就必定要舍弃实际利益。

C.慢读要求不过分执着于预设目标,开放情怀、心智,通过磋商、辩驳、思考和接纳获

益。

D.慢读意味着缓慢和耐心,但并不专指阅读速度,它更注重的是阅读者的心态与方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从时势和认识误区两个方面阐述了慢读所面临的障碍。

B.文章用对比的论证手法,论证了重视文学的历史政治社会维度的阅读与慢读的区别。

C.文章从文学自身特点出发,论证了慢读作为阅读方式和能力对有效阅读者的重要性。

D.文章分析了对慢读的错误认识,也阐述了慢读应具备的能力和方法,论证结构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理论和文本细读并不对立,理论工作者只有对每一部作品细致深入地解读,才能成为

杰出理论家。

B.解读作品需调动辨认和联想能力,因此,能超越普通读者深入理解文学特质即为有效

的阅读者。

C.慢读是对专业读者的要求,普通读者不可能成为专业读者,不需要记忆库,自然也不

需要慢读。

D.慢读者以审美、形式为阅读的起点,并不否认历史、政治、社会内容与审美、形式是

意义整体。

参考答案:

I.B2.A3.D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

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

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B项,”就必

定要舍弃实际利益”错误,原文说的是“恐怕得做好舍弃许多实际利益的准备”。“就必

定要舍弃实际利益”说法过于绝对。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

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

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

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

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

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

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

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

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A项,”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表述不准

确。结合开头内容“慢读,已有不少学者、批评家一再提出。可是做起来并不那么容

易”“拿时势说,我们无时无刻不面对大量蜂拥而来的碎片化资讯,如何保持稳定心态,

清醒接受,就是个难题”分析,文章开篇提出了论题,但没有提出中心论点。故选A。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

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

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对每一

部作品细致深入地解读”错误,原文提到的是“对某一文化脉络的经典作品的熟悉,和他

们在解读这些作品上的细致和深入”,并不是所有作品。B项,“解读作品需调动辨认和

联想能力,因此,能超越普通读者深入理解文学特质即为有效的阅读者”强加因果,且结

论不正确。原文为“有效的阅读者不仅要有历史文化视野,也要对文学各文类的特质、它

们的演变脉络、它们带有原点或准则性的经典文本形态,具有超越普通读者的深入理解和

把握”。C项,“普通读者不可能成为专业读者,不需要记忆库”文中无依据,“自然也

不需要慢读”不正确。文中说的是“相较于普通读者,慢读更是对专业读者的要求”。故

选Do

3.(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T8题。

旧信重读

黄静芬

①被精心保留下来锁在抽屉中的一叠信件,似一块拒绝融化的冰,当你涉过时间的千

山万水,于一个偶然,目光重新投回起点,你惊奇地发现,你所经历的一切仍伫立在奔腾

不息的河川上,像一角冰山,通透、晶莹,不曾因为年深月久和日晒雨淋而消融。

②于是,你停下急匆匆旅行的脚步,择一处临水的草地坐下,重读一封一封旧日友人

为你写下的文字,字里行间,细密阳光闪烁。

③什么样的一个友人交付给你的这份情谊?什么样的情怀下产生了这些文字?什么样

的一盏灯照过你,或甜或苦或激动或平静地读着它们?你又怎样斟字酌句写了回信?

④过去已经消失,说过的话语随风而逝,青春的风铃不再摇响,只有信件记录了当

时。当时,是多么热衷于在信纸上文采飞扬语句优美地与友人对话呀:比赛着写信,看谁

写得厚谁写得薄;探讨着问题,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倾诉着秘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还

有,初恋时心慌意乱的情愫,热恋时激情满怀的幸福,失恋时天昏地喑的欲哭无泪……

⑤经过种种,皆如幻梦成空,直面的一切,许多冲动已是不慌不忙从容不迫。电话普

及,拨几个烂熟于心的号码,千里之外友人的声音招之即来;或者上网,键盘一敲,电子

邮件发出,回应之讯立马现于眼前,且字字工整句句珠矶。然而,那些字体清晰或狂舞、

象征友人个性的来信呢?那些等待青鸟衔鸿飞来的盼望日子呢?那些读信如读一本书的亦

喜亦悲的情感起伏呢?

⑥人之成熟,总是从拥有了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淡然开始,这时,再去细细思想人生

是什么呢?童年时期,懵懂无知无觉,只盼快快长大:青春时,未来好梦无数,仿佛伸手

可及。然后,立没立业,只有自己知晓,家是成了一个,孩子也养了一个,便开始赶时

间、磨时间、杀时间,将属于自己的一世时间折腾得一塌糊涂。再回首时,天还是那个蓝

天,地还是那块绿地,月还是那轮明月,人却已不再是那个人,脸上每缕皱纹都填满深浅

不一的沧桑。

⑦人之老,不是从肢体开始老起,而是从心开始老去。心老的标志就是,前瞻的时

候少了,回头的时候多了。一步三回头,身后可看可触可抚的有什么?范仲淹说,“塞下

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其实,何止南来北往的大雁,一介凡人的人生本来就是

去留无意的风。

⑧因此,在急促的生命途中择机而歇,席地而坐,重新展读纸笺已经微微发脆的旧

信,会有一种美好的情感在心中暗暗滋生。旧信能够一个一个细节提示你,你所经历的,

刻骨铭心永生不忘的也好,微小如蚁稍纵即逝的也罢,所有清晰如昨。逝去的岁月不是空

心的,逝去的岁月丰满得像一枝秋天的麦穗,你像一个守望金黄田野的农人,当你重读旧

信的时候。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第②段在全文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上文精心保留下来的“一叠信件”,

又引出下文对美好生活的回忆及人生感悟的抒发。

B.在文章第④段中,作者运用排比修辞,列举了旧信中承载的美好回忆,或激情澎湃,

或恬静似水,满载了青春的酸甜苦辣,让人感慨。

C.本文主要通过记叙重读旧信,表达了对过去与友人书信来往的日子的留恋,对如今与

友人交流手段改变的无奈,对有信来往的日子不复存在的惋惜。

D.作者认为人生匆匆老去的旅程根本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因此,我们重读旧信能让我

们找寻人生的记忆,体味人生存在的价值。

E.作者批判了现代社会由科技手段发达而导致人类情感缺失的现状,表达出作者对人类

社会各式各样社会顽疾的深切忧虑。

16.作者为什么把保留下来的信件比作“一块拒绝融化的冰”?(4分)

17.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在语言表达上有哪些特色?请分析其艺术效果。(6分)

18.本文以小见大,作者从重读旧信这样一件生活小事联想到人生,进而表明“在急促的

生命途中择机而歇”的观点。你如何看待作者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不显眼的事物已经或正

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它们又能使你联想到什么呢?请撷取其一,说说你的看法。(60

字左右)(6分)

参考答案:

15.C、E(C项,本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描写和议论、抒情相结合,而不是记叙;E项,作

者批判的不是科技手段,也不可能对“各式各样”的社会顽疾产生忧虑。)

16.“冰”透明晶莹,在这里比喻信件记录的情谊是纯洁而珍贵的;(2分)“拒绝融化”

即拒绝消失,保持留住。因为信件记录下的过去不会被时间湮没,是永恒的。(2分)

17.(1)善用比喻,将无形的岁月写得真实可感(生动形象),表明重读旧信时,“逝去的

岁月”不会沦为虚无,因为信件的记录,它会充实地存在着。

(2)运用第二人称抒情,通过人称的变化,更真实亲切,将“你”比作农人,表现了

重读旧信时收获往日美好情感的欣慰与喜悦。

(3)运用倒装句式,强调重读旧信的好处一一存在感和收获往日美好的喜悦。(每点2

分;语言特点、效果各1分)

18.选(物恰当,得I分,能表达看法且有一定的哲理性得3分,语言有文采得2分,字

数明显不足相应扣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2题。

读李翱文

欧阳修

予始读翱《复性书》三篇,曰:此《中庸》之义疏尔。智者识其性,当复

中庸;愚者虽读此,不晓也,不作可焉。又读《与韩侍郎荐贤书》,以谓翱穷时

愤世无荐己者,故丁宁如此;使其得志,亦未必。然以韩为秦汉间好侠行义之一豪

隽,亦善谕人者也。最后读《幽怀赋》,然后置书而叹,叹已复读不自休,恨翱不

生于今,不得与之交,又恨予不得生翱时,与翱上下其论也。

凡昔翱一时人,有道而能文者莫若韩愈。愈尝有赋矣,不过羡二鸟之光

荣,叹一饱之无时尔;推是心,使光荣而饱,则不复云矣。若翱独不然,其赋曰:

“众嚣嚣而杂处兮,咸叹老而嗟卑;视予心之不然兮,虑行道之犹非。”又怪神

尧以一旅取天下,后世子孙不能以天下取河北,以为忧。呜呼,使时君子皆易其叹

老嗟卑之心为翱所忧之心,则唐之天下岂有乱与亡哉!

然翱幸不生今时,见今之事;则其忧又甚矣!奈何今之人不忧也?余行天

下,见人多矣,脱有一人能如翱忧者,又皆贱远,与翱无异;其余光荣而饱者,一

闻忧世之言,不以为狂人,则以为病痴子,不怒则笑之矣。呜呼,在位而不肯自

忧,又禁他人使皆不得忧,可叹也夫!

景祐三年十月十七日,欧阳修书。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此《中庸》之义疏尔疏:说

明,注释

B.然以韩为秦汉间好侠行义之一豪隽“隽”通“俊”,才智出众

的人

C.又怪神尧以一旅取天下怪:责怪

D.脱有一人能如翱忧者,又皆贱远贱:社会地位低下

的人

1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不作可焉至丹以

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B.推是心,使光荣而饱某所,而母立于兹

C.视予心之不然兮蚓无爪牙之

利,筋骨之强

D.可叹也夫师道之

不传也久

(28分)

13.把文中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以谓翱穷时愤世无荐己者,故丁宁如此;使其得志,亦未必。(4分)

(2)愈尝有赋矣,不过羡二鸟之光荣,叹一饱之无时尔。推是心,使光荣而饱,

则不复云矣。(4分)

(3)呜呼,使时君子皆易其叹老嗟卑之心为翱所忧之心,则唐之天下岂有乱与亡

哉!(4分)

参考答案:

1LC(“怪”应为"以……为怪”)

12.A(A均为句末语气词;B并列关系/你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定语

后置的标志;D句末语气词/句中停顿)

13.(1)认为李翱只是时运不通而愤恨社会上没有推荐自己的人,因此反复述说

求贤之事;假如他能得志,也未必这样。(以…者,丁宁,使)

(2)韩愈曾经写过一篇赋,不过是羡慕两只鸟的荣耀,感叹还没吃上一顿饱饭罢

了。推究韩愈的心理,假如让他光显荣耀、生活宽裕,那就不再感叹了。(一饱之

无时,推,是)

(3)啊!假使当时的人们都改变他们的叹老嗟卑之心而代之以李翱的忧国之心,

那么,唐的天下哪能发生动乱和最终灭亡呢?(易,所忧之心,岂…哉)

[译文]

我开始读李翱的三篇《复性书》时,心里想:这不过是给《中庸》做的注释。

聪明人理解“性”的含意,不读《复性书》也知道应当使“性”恢复到中庸;愚笨

的人即使读了《复性书》,也不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复性书》不作也可以。又读

他的《与韩侍郎荐贤书》,认为李翱只是时运不通而愤恨社会上没有推荐自己的

人,因此反复述说求贤之事;假如他能得志,也未必这样。然而他把韩愈比作秦汉

间好侠行义的一位豪杰之士,也算是善论人了。最后读了《幽怀赋》,然后放下书

卷赞叹,赞叹后又读,不能停下来。遗憾的是李翱不生于今世,不能与他交往;又

可惜自己没有出生在中唐,不能与他共同反复商讨他所提出的问题。

以往与李翱同一时代的所有人,行仁义之道而善于作文的没有谁赶得上韩愈。

韩愈曾经写过一篇赋,不过是羡慕两只鸟的荣耀,感叹还没吃上一顿饱饭罢了。推

究韩愈的心理,假如让他光显荣耀、生活宽裕,那就不再感叹了。象李翱就不是这

样。他的《幽怀赋》说:“众人喧哗而纷纷退隐,都感叹年老和地位卑下;内省自

己的心却不是这样,只担心行圣人之道还有不足之处。”又诧异李渊能用一支军队

取得天下,用全天下的力量收复河北,为此而忧虑。啊!假使当时的人们都改变他

们的叹老嗟卑之心而代之以李翱的忧国之心,那么,唐的天下哪能发生动乱和最终

灭亡呢?

然而李翱幸好没有出生在当今之世,看到今天发生的事情,那么他的忧虑更严

重了。怎么今天的人不知忧虑呢!我在世上,见的人很多了,倘若有一个象李翱那

样忧虑国事的,又都是职位低和被朝廷贬斥的人,与李翱相同;其他得意做官的

人,一听到有谁讲忧世的话,不是把他看做狂人,就是把他看做傻子,不是发脾

气,就是笑话他。啊!身在其位而自己无忧国之心,又禁止别人,让人都不忧虑国

家之事,可叹啊!

景祐三年十月十七日,欧阳修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家富于财,性好施与.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必候肃,

并求资根.肃家有两国米,各三千斛,肃乃指一困与周瑜,瑜益知其奇也,漫相亲结,定侨、

礼之分.袁术闻其名,就署东城长.肃见术无纲纪,不足与立事,乃携老弱将轻侠少年百余

人,南到居巢就瑜.时孙策已薨,权尚住吴,瑜因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

不可令去也.权即见肃,与语甚悦之.众宾罢退,肃亦群出,乃独弓I肃还,合榻对饮,B:

“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

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权益贵重之.

会权得曹公欲东之间,与诸将议,皆劝权迎之,而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对曰:“向搴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

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

议也权叹息曰:“此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

时周瑜受使至鄱阳,肃劝追召瑜还.遂任瑜以行事,以肃为赞军校尉,助理方略.曹公

破走,肃即先还,权大请诸将迎肃.肃将入合拜,权起礼之,因渭曰:“子敬,孤持鞍下马

相迎,足以显卿未?”肃趋进曰:“未也众人闻之,无不愕然.就坐,徐举鞭言曰:“愿

至尊威德加乎四海,总括九州,豆成帝业,更以安车软轮征肃,始当显耳」权抚掌欢笑.

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溶

至于地.

肃卒.权为举哀,又临其葬.权称尊号,临坛,顾谓公卿曰:“昔鲁子敬尝道此,可渭

明于事势矣」

(选自《三国志•鲁肃传》,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数百人故迫候肃拜访

B.向聚众人之议考察

C.以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绘制

D.总括九州,宓成帝业能够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同的一组是

Af肃?指一困与周瑜B(肃见术无触已不足与立事

',3携老弱将轻侠少年百余人•I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C(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口(为格军计,惟竟长江所极

,।更以安车软轮征肃,I权为举哀,又临其葬

7.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成功业,不可令(鲁肃)去也

5.

B.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将军)图大事

C.(孙权)遂任瑜以行事,以肃为赞军校尉

D.权为(鲁肃)举哀,又临其葬.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鲁肃曾经慷慨地送了一大仓米给前来求取粮食的周瑜,周瑜认为鲁肃家财很富裕,

因此与他结下了深厚情谊,后来又把他推荐给孙权.

B.袁术听闻鲁肃的名声后,安排他担任地方行政长官,但鲁肃却认为袁术没有法纪制

度,不值得与他共建大业,于是前往居巢投奔周喻.

C.鲁肃非常诚恳地劝谏孙权不要投降曹操,认为孙权如果投降了曹操最多只能做到州

郡长官,因此不要采纳众人的意见,而应早定大计.

D.击败曹操后,孙权特地为他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鲁肃却恃功自大,认为迎接仪式

不够显赫,希望孙权以帝王身份用安车软轮迎接他.

9.断句和翻碎.

(1)用“/”给文中加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

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

故不失州郡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将军迎操,欲安所归?

②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茎于地.

参考答案:

5.C(谋划,筹划)

6.C(来,连词/拿、用,介词。A.就,副词。B.和、同,介词。D.替,

给,介词。)

7.B(众人)

8.B(A.应是周瑜认为鲁肃是奇才,才与鲁肃结下深厚情谊。C.鲁肃认为在

投降后仍可做到州郡长官的是他自己,并非孙权。D.鲁肃是佯装自打以激励孙权图

谋天下,不是“恃功自大”。)

9.【断句与翻译】(10分)

⑴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答“如将军不可也”也对。)

[3分,每错、漏2个断句处扣1分,扣完为止。]

⑵①将军您迎接曹操,想要在哪里安身呢?

[3分。大意1分,“迎”1分,“安所归”1分。]

②曹操听说孙权拿土地资助给刘备时,他正在写信,惊愕得连笔都掉到了地

上。

[4分。大意1分,“业”1分,“书”1分,“落笔于地”1分。]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训蒙大意示教读注刘伯颂等

明?王守仁

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惟当以孝、

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

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

之见,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

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

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故凡诱之歌诗者,

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导之习礼

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己,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讽之

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凡此皆所

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

于中和而不知其故。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

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

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如囹圄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

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

善也,何可得乎?

凡吾所以教,其意实在于此。恐时俗不察,视以为迂,且吾亦将去,故特叮咛以

告。尔诸教读,其务体吾意,永以为训。毋辄因时俗之言,改废其绳墨,庶成“蒙以养

正”之功矣________=念之念

之!

选自王阳明《传习录》

注:教读,社学的教师。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诱:引诱

B.乐嬉游而惮拘检惮:害怕

C.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渐:接近

D.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肆:放纵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B.①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C.①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②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D.①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阳明认为儿童教育要多措并举,通过吟唱诗歌激发志趣,通过学习礼仪端正

仪表言行,通过劝导读书开启智慧,从而达到激发志意、严肃仪容、开发智力的目

的。

B.在王阳明看,把对儿童进行“歌诗”“习礼”教育视为“不切时务”的观点是

错误的。他并不推崇重视道德培养的古代教育。

C.王阳明主张儿童教育要根据其年龄特点,顺应他们爱嬉戏玩耍的天性,因势利

导,使他们内心愉悦,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

D.王阳明批评了当时的教育存在的违背规律、多施惩罚等错误做法,认为那样做

会导致学生厌学以致学业难成。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4分)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4分)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毋辄因时俗之言,改废其绳墨,庶成''蒙以养正”之功矣。(4分)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0.A(诱:引导)

11.C均为连词,相当于“那么”"就";A①结构助词的②代词,这些;B①第三人称代

词“他们”②第一人称代词“自己”;D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递进。

12.B错在“不推崇重视道德培养的古代教育”。

13.(1)就像草木刚开始发芽时,如果使它舒展畅快(地生长)就能枝繁叶茂,如果摧

残它阻止它(生长)就会枯萎。(“舒畅”1分,“摧挠”1分,句意1分)

(2)所有这些都是用顺应引导他们的思想志向,调教他们的性格,暗中消除他们的鄙

俗,不知不觉改变他们的粗鲁愚顽。(“凡此”1分,“所以”1分,“调理”1分,“潜

消”1分)

(3)不要总是因为世俗的言论就更改废弃我的规矩,希望可以成就“蒙以养正”的功效

To(“辄”1分,“因”1分,“绳墨”1分,“庶”1分)

【参考译文】

古代的教育,是以人伦道德为内容教学生。后兴起了记诵词章的风气,先王的教育之

义就消失了。现在教育儿童,只应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作为专门的功课。培养的具体方

法,则应当引导他们吟唱诗歌激发他们的志趣;引导他们学习礼仪,以严肃他们的仪容;

劝导他们读书,以开启他们的智慧。现在,人们常常认为吟唱诗歌、学习礼仪不合时宜,

这都是庸俗鄙薄的见识,他们这些人怎么知道古人立教的本意呢!

一般说,儿童的性情是喜欢嬉戏玩耍而害怕受到约束,就像草木刚开始发芽时,如果

使它舒展畅快(地生长)就能枝繁叶茂,如果摧残它阻止它(生长)就会枯萎。现在教育

孩子,一定要使他们顺着自己的兴趣,多加鼓励,使他们内心喜悦,那么他们自然就能不

断进步。有如春天的和风细雨,滋润了花草树木,花木没有不萌芽发育的,自然能一天天

地茁壮生长。如果遇到冰霜的侵袭,那么它们就会萧条破败,一天天地枯萎。所以凡是通

过吟唱诗歌引导孩子们,不只是为了激发他们的志趣,也用在吟唱诗歌中消耗他们蹦跳

呼喊的精力,在音律中宣泄他们心中的郁结和不快。引导他们学习礼仪,不仅是为了严肃

他们的仪容,也是借此让他们在揖让叩拜中活动血脉,在起跪屈伸中强健筋骨。教导他们

读书,不仅是为了开启他们的智慧,也是借此使他们在反复思索中存养他们的本心,在抑

扬顿挫的朗诵中弘扬他们的志向。所有这些都是用顺应引导他们的思想志向,调教他们的

性格,暗中消除他们的鄙俗,不知不觉改变他们的粗鲁愚顽。这样使他们日渐接近礼而不

感到艰难,性情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中正平和。这才是先王立教的深意。

至于现在的人教育儿童,每天只是用标点断句、课业练习督促他们,要求他们严格约

束自己,却不知道用礼仪引导他们,只知道要求他们聪明,却不知道用好的方法培养他

们,只知道鞭挞束缚他们,像对待囚犯一样。于是,他们把学校看作是监狱而不愿去,把

老师看作是强盗和仇人而不愿见,伺机逃避、掩饰遮盖达到他们嬉戏玩耍的目的,作假撒

谎放纵他们的顽劣鄙陋本性。于是,他们得过且过,庸俗鄙陋,日益堕落。这是驱使他们

作恶却又要求他们向善,这怎么可能呢?

我的教育理念,本意就在这里。我恐怕世人不能体察,认为我很迂腐,况且我就要离

开了,所以特别加以叮咛嘱咐。你们这些教师,一定要体察我的用意,永远遵守,不要总

是因为世俗的言论就更改废弃我的规矩,希望可以成就“蒙以养正”的功效了!切记切

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

7.17.为了使新闻播报更加平易自然,编辑准备在每条新闻之间加上一些承上启下

的话,请你帮助他们在下面的三条新闻之间设计两段这样的话,要求衔接自然,转

换巧妙。(6分)

(1)阿富汗一客机神秘坠毁,机上包括3名美国乘客在内的104人无一

生还。客机失事可能是恶劣的天气所致。(据阿富汗当地媒体报道)

(2)因旅馆费用及发票问题与会议中方联系人发生争执时一外籍男子出手,

女博士后在美无端遭打被拘。(据新华社报道)

(3)美国女大学生情定重庆农民,春节后准备举行婚礼,婚后两人将继续在

大连打工。(据《城市晚报》报道)

(1)

(2)

参考答案:

17(1)那104条宝贵的生命在动荡的阿富汗意外地遭遇了不幸,他们随风远去

了;令人想象不到的是中国的女博士在号称法律完备、高度尊重人权的国家被打被

拘。据新华社报道。(3分)(2)今天的消息实在让人不快,但下面还有让人喜

悦的消息,这条消息也与外国人有关系,据《城市晚报》报道。(3分)

拟写新闻衔接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弄懂新闻内容,评价要中肯。2.弄清新

闻内容之间的联系,以便巧妙过渡,避免生硬。3.“XX报道”的字样应置于衔

接词的最后。达到以上3点要求,新闻衔接词会让人眼前亮丽起来。

8.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

个字。

2019年10月19日,全国首台5G网络智能无人驾驶矿用车亮相于在江西南昌举办的

2019世界VR产业大会上。该车由中国航天重工、江铜集团城门山铜矿、青岛慧拓智能机

器有限公司和航天系统公司联合研制。据航天重工董事长虢劲松介绍,与无人驾驶汽车应

用相比,矿区采矿道路条件较差,无固定清晰路标,还可能出现某些不可预测的障碍物,

因此路面循迹避障的算法设计是无人矿车驾驶系统的重难点。

参考答案:

①2019年10月19日,全国首台5G网络智能无人驾驶矿用车亮相2019世界VR产业大会

(2019年10月19日,在2019世界VR产业大会上,全国首台5G网络智能无人驾驶矿用

车亮相);②该车由多家公司(多方、四家公司)联合研制;③该车驾驶系统的重难点是

路面循迹避障的算法设计(路面循迹避障的算法设计是无人矿车驾驶系统的重难点);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本类题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层次,抓住关键语

句,特别是首尾句的叙述,在此基础上概括文意,注意字数限制。要尽量用主谓句表达

(有特殊要求除外)。由材料“2019年10月19日,全国首台5G网络智能无人驾驶矿用

车亮相于在江西南昌举办的2019世界VR产业大会上”可知,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