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2023.11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九个大题29个小题,考试时间100分钟。2.所有题目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直接写在试题中无效。3.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用蓝、黑色钢笔或中性笔认真书写。4.第1~16小题为选择题。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写在答题栏内。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qiáo)首而望,屏(píng)息敛声的一刹那。B.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jié)责干事托(tuō)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C.长髯(rǎn)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yōu)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D.刹(shà)那间,疾如闪电舰载(zǎi)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2.下列各句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小屋粗制烂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B.顶着凛冽的寒风,身着不同颜色马甲的甲板工作人员在站位就位。备受外界关注的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进入最关健时刻。C.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D.这些零星的宝贝装在极小的玻璃容器里,放在钉在墙上的板子或桌子上;它们那些略带蓝色莹光的轮廓闪耀着,悬在夜的黑暗中。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B.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C.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D.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振聋发聩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避免学校今后再发生类似事故,我们必须尽快健全校园安全制度。B.参加亚运会的中国游泳队,是由二十名集训队员中挑选出的十二名优秀选手组成的。C.一部作品是否真实,不在于它是否如实地描写了事实或现象,关键在于通过对生活现象的描写反映生活的真实面貌。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空灵静谧,清新宜人,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把此联誉为“诗中有画”的典范之秀句。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B.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C.玛丽说:“不要点灯!”接着轻轻地笑了笑,再说,“你记得你对我说‘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的那一天吗?”D.记者眼前的飞行甲板上,定格了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阻拦索的两端构成“V”上边的两头,尾钩钩住处,则是“V”字的底尖。6.下列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新闻特写是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共同点是采用多种文学手法,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事实。B.1936年,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他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曾名为《西行漫记》。C.《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D.骈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文。《答谢中书书》和《与朱元思书》被称为南朝的“骈文双壁”。二、(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回忆我的母亲》节选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庚子年(1900)前后,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地去“吃大户”。我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在这样的年月里,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难,仅仅吃些小菜叶、高粱,通年没吃过白米。特别是乙未(1895)那一年,地主欺压佃户,要在租种的地上加租子,因为办不到,就趁大年除夕,威胁着我家要退佃,逼着我们搬家。在悲惨的情况下,我们一家人哭泣着连夜分散。从此我家被迫分两处住下。人手少了,又遇天灾,庄稼没收成,这是我家最悲惨的一次遭遇。a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b②我不久就离开母亲,因为我读书了。我是一个佃农家庭的子弟,本来是没有钱读书的。那时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横蛮,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c我念过私塾,三十一年(1905)考了科举,以后又到更远的顺庆和成都去读书。这个时候的学费都是东挪西借来的,总共用了二百多块钱,直到我后来当护国军旅长时才还清。③光绪三十四年(1908)我从成都回来,在仪陇县办高等小学,一年回家两三次去看母亲。那时新旧思想冲突得很厉害。我们抱了科学民主的思想,想在家乡做点事情,守旧的豪绅们便出来反对我们。我决心瞒着母亲离开家乡,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d④从宣统元年(1909)到现在,我再没有回过一次家,只在民国八年(1919)我曾经把父亲和母亲接出来。但是他俩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所以还是回了家。父亲就在回家途中死了。母亲回家继续劳动,一直到最后。⑤中国革命继续向前发展,我的思想也继续向前发展。当我发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时,我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了,我和家庭完全隔绝了。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抗战以后,我才能和家里通信。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七年中间,我曾寄回几百元钱和几张自己的照片给母亲。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去年收到侄儿的来信说:“祖母今年已有八十五岁,精神不如昨年之健康,饮食起居亦不如前,甚望见你一面,聊叙别后情景。”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⑥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⑦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⑧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⑨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7.“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根据文意,这句话所处的最恰当的位置应是()A.a B.b C.c D.d8.联系全文,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全文按照时间顺序记叙母亲的一生,紧扣母亲的特点来选材。B.作者选择最能表现母亲的本质特征“勤劳”来写母亲的一生。C.文中作者述写的关于母亲的事例极不平凡,非常具有典型性。D.作者在文章中赞扬了母亲纯朴的阶级意识和支持革命的行为。9.选文第⑨段是如何层层推进的?对此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首先,抒发母亲离我而去所带来的深深哀痛。B.其次,肯定母亲是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中平凡而伟大的一员。C.第三,以反问句的形式将对母亲的爱引向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热爱与忠诚。D.最后,坚定地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中国共产党的决心和信心。10.对选文的语言特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质朴无华,蕴含深情。 B.流畅朴素,凝练含蓄。C.直白坦诚,褒贬分明。 D.蕴藉典雅,摇曳生姿。三、(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三峡》,完成下面小题。三峡郦道元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从B.沿溯阻绝绝:阻断C.素湍绿谭素:白色D.属引凄异属:连接1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C.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D.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13.对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虽然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月亮了。C.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文: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的航道被阻断了,不能通航。D.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译文: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连续不断,凄惨悲凉。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第①段总体描写三峡概貌,写出了三峡的雄伟气象,为下文具体景物的描绘提供了大背景。B.第②③段是具体描绘,抓住季节特点,分别写出夏天、春冬之时和秋天各个不同季节的自然景象。C.第④段写渔人的歌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进一步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凉冷落。D.文章先写概貌,再做分述,布局自然,思路清晰,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四、(每小题3分,共6分)阅读《渡荆门送别》,完成下面小题。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5.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五言律诗的首联以叙事开端,交代了地点和事由,诗人将乘舟离开楚地去往蜀国,表达诗人外出游历的喜悦和兴奋之情。B.颔联中的“入”字用得极为传神,展现出江水奔腾而去的画面,用流动的视角勾画出一副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C.颈联则以动观的视角,描摹江上的美景,两句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了现实主义色彩。D.尾联反面立意,物我相融。本来是“我”恋故乡,却偏写故乡的水一路送“我”远行,表面写水的深情,意在写人的厚意,由此点出送别友人的离愁别恨。16.下列诗句与本诗表达的情感不一致的一项是()A.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C.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D.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五、积累与运用(13分)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1)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夕日欲颓,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3)树树皆秋色,______。(王绩《野望》)(4)______,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5)妻子象禽兽,______。曹植《梁甫行》)(6)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________。(张孝祥《观月记》)(7)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______。(苏轼《放鹤亭记》)18.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心向阳光,万物生发。从“保洁是生计,画画是生活”的南京大学学生公寓保洁员吴立娣,到“不管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学习”的北京大学保安许文龙,再到因熟练讲解颐和园古建筑特色被称为“最强扫地僧”的清洁工张旭,他们在平凡的工作中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在平凡的岗位上坚持学习研究,正是(1),造就他们不平凡的荣耀与光彩。他们的人生经历,印证着一个朴素的道理:世上没有一种成功是一蹴而就的,所有看似从天而降的幸运,不过是厚积薄发的结果。正如清代诗人袁枚的诗所言:“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小小苔花不起眼,却在风霜雨雪中站稳脚下的一寸土地,仰望头上的一片蓝天,不自卑、不埋怨,连片相拥而生,终于成就一派生机盎然、翠色如茵。生命的辉煌可期、可求、可得,关键还是(2)。只要努力吸收生活的雨露和阳光,也能够从方寸天地迈向大千世界。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1)(2)19.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选段,回答下列问题附带说一句,虽然政府军飞机常常在红军前线扔传单,悬赏五万到十万要缉拿彭德怀,不论死擒活捉,但是他的司令部门外只有一个哨兵站岗,他在街上走时也不带警卫。我在那里的时候,看到有成千上万张传单空投下来要悬赏缉拿他、徐海东、毛泽东。彭德怀下令要保存这些传单。这些传单都是单面印的,当时红军缺纸,就用空白的一面来印红军的宣传品。我注意到,彭德怀很喜欢孩子,他的身后常常有一群孩子跟着。许多孩子充当勤务员、通讯员、号兵等,作为红军正规部队组织起来,叫作少年先锋队。我常常见到彭德怀和两三个“红小鬼”坐在一起,认真地向他们讲政治和他们的个人问题。他很尊重他们。(1)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彭德怀是一个怎样的人?(2)除选文中提到的内容,请再从原著中举出与彭德怀有关的一件事例。六、(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踏田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日痴如此,曷①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②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注】①曷:同“盍”,为什么。②韩性:元末大学者。20.用“/”给下列句子断句,限3处。佛像多土偶狩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2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辄默记。辄:(2)执策映长明灯读之。执:(3)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异:(4)自被古冠服随车后。被:2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或牵牛来责踏田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23.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冕求学的执着?请结合原文赏析。七、门里门外的光影洪华高①小雪节气到了,天气也有些转冷,还住在乡下的二姐来电话说让我去一趟老家,说家里小孙子一周岁生日,让我这个舅公去坐坐。②周末的一个下午,一个天高云淡的日子,当太阳暖融融地照在田野上时,我开车来到老家夏茂。姐姐身上围着围裙,那个样子像妈妈啊。她煮了一桌的菜,招呼我一家落座。吃过晚饭,看看时间还不太晚,我从姐姐家信步走出来走到大街上。街上商店亮着各式光亮的灯,超市的货物摆得满满的,一些小吃店里也有三三两两的人在埋头吃着拌面和扁肉。街道上行人不太多,显得有些冷清,如今镇上的人陆续到县城买房,街道上看不到三五个人一起走的人群。③人们说脚是有记忆的,也许说得对,我不知不觉又走到小时候生活过的那条小巷子口。巷子里没有路灯,以前的老街坊大都已搬到县城居住,巷子显得有些静寂。④走进巷子,远远望去,从两三家门缝里射出的光影照在小巷的石板路上,童年时光仿佛又浮现在眼前。那时夏天的傍晚,各家厨房里饭菜的香味就会在小巷里飘来飘去。孩子们端着饭碗,站在大门口边聊天边用筷子往嘴里扒着饭。炒菜时发出的“滋啦”声、母亲呼唤孩子吃饭的声音、孩子们大呼小叫的声音交织在一起。饭后,孩子们在这里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孩子们的队伍在鸡妈妈的护佑下忽左忽右地快速移动,仿佛是一只风筝随风飘动,伴随每一次队伍的闪动,孩子们发出一阵阵惊叫声和欢笑声,这些笑声回旋在小巷的上空,巷子成了一条欢乐之河。孩子们回到家,灯光从木门缝中射到小巷的石板路上,隐约从木门缝里传出母亲责怪孩子的声音,孩子们在母亲面前兴奋地述说刚才游戏里趣事的声音,和爸爸不时叨上几句的声音。⑤巷子里,从关不紧的木门缝隙里漏出来的光透着温暖。那光是白炽灯发出的光,带着些黄色,也带着些温度,这光似乎把家里的那些亲情的温暖传递出来,这光仿佛是一个家透过木门缝隙漏了出来的爱意。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这光是那么的温馨,那么富足,那么纯粹。当你从他们家的那关不紧的木门前走过,门内一家人浓浓的亲情一定会裹挟着你,让你心头一热,一股暖流迅即通达四肢,脚步也变得轻快起来⑥如果是冬天,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寒风直刮时,每家每户关上门和窗户。灯下,一家人在厨房里紧靠着灶台取暖。父亲坐在灶台前不时将火钳伸进炉灶,拨开灶里的已烧尽的木柴,再添加一两根柴火,用吹火筒往灶里“呼!呼!”地吹上几口气,灶里的火立刻又亮了起来。母亲围着围裙在灶台上忙着炒菜,孩子们围在灶台前巴望着饭菜早点端上桌,不一会儿,碗筷摆上桌,母亲也把一碗碗菜端了上来。孩子们早已坐上桌,装好饭大口地吃了起来。桌子上的饭菜冒着热腾腾的雾气,孩子争抢着桌上仅有的几块肉,母亲则一边给父亲夹菜一边大声地训斥那些把菜都扒拉进碗里的孩子,孩子们吃饭的声音、母亲的责骂声以及孩子们争抢肉菜的声音混合在一起从关不紧的木门缝隙中传出来,连同那些黄色的灯光流出来,那是其乐融融的亲情流露啊。⑦这条巷子口原先有一生产队。生产队就一间房间,房间靠里墙摆一张桌子,房间四周摆很多凳子。墙上贴满了旧的《人民日报》《福建日报》等,每天晚上,劳作一天后的社员,吃过晚饭后都会自发来到这里。特别是冬天的晚上,在房间的那盏白炽灯下,三十几号社员集中在这里,他们有的抽着土纸卷的喇叭烟,有的抽水烟筒,有的抽烟斗,年轻的则抽香烟,整个房间一时烟雾缭绕。有的年纪大的则带火笼,披着大棉袄来,有的社员把小孩带来。讨论工分的声音、商量和谁一起做工的声音、队长高八度的声音,以及小孩子在房间内相互追逐的声音杂糅在一起,房间如同一锅沸腾的水,热到气腾腾。那声音和着黄色的光从生产队的门内射出来,照在小巷石板路上,整条巷子一时变得温热起来,这就是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吧。⑧有时,看电影回来,小巷没有灯光,但从生产队门内射出的光和嘈杂的声音让童年的我内心踏实起来,一股暖意也涌上心头,然后大着胆子走进巷子。⑨其实每个门内的家都是温暖的,里面演绎着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柴米油盐,人生百味,每个家每天都在演绎着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数学加法知识
-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国外社会学理论(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三省三校贵阳一中云师大附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 手术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
- 散置砾石施工方案
- 平潭大桥施工方案
- 仪容仪表管理制度
- 体育热身活动课件
- 幼教培训课件:《幼儿园晨午晚检流程》
- 急诊外科护理系统学习
- 合伙开办教育培训机构合同范本
- 嵌入式机器视觉流水线分拣系统设计
-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一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英语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2025年浙江新北园区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安徽省集训选拔赛“电子商务”赛项规程
- 2025年中考数学复习:翻折问题(含解析)
- (统编版2025新教材)语文七下全册知识点
- “艾梅乙”感染者消除医疗歧视制度-
- 北京2025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面向应届生招聘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知道智慧网课《科技伦理》章节测试答案
- ISO9001、ISO14001、ISO45001三体系内审计划+内审检查表+内审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