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涪陵十九中学2023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重庆市涪陵十九中学2023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重庆市涪陵十九中学2023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重庆市涪陵十九中学2023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重庆市涪陵十九中学2023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涪陵十九中学2023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B.声音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慢C.凡是发声的物体一定都在振动D.禁止鸣笛,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2.在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日食B.放大镜下的树叶C.笔在水面处“折断”D.桥在水中的“倒影”3.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是A.夏天湿衣服晾干B.正在消融的冰凌C.冬天哈出的“白气”D.樟脑球变小4.坐在逆水行驶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河岸上的树 B.船舱C.迎面驶来的船 D.河水5.摄影师抓拍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老鹰是运动的D.乌鸦、老鹰飞行的快慢相同,它们相对静止6.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3∶2,体积比为3∶4,现将甲、乙两物体都截去一半,甲、乙两物体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为()A.1∶1 B.9∶8C.1∶2 D.2∶17.物理上常通过声波的波形图来反映声波的特点.如图所示,根据甲、乙两个音叉振动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音叉比乙音叉振动得快B.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音调低C.甲、乙两音叉发声的频率相同D.甲音叉发声的响度比乙音叉发声的响度大8.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①春天,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②夏天,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③

秋天,浓浓的白雾慢慢散去;④冬天,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9.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A.在岸上看到水中的腿变“短”了B.平静湖面上群山的倒影C.透过玻璃砖看到钢笔错位了D.手影10.一台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通过光束射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电光屏(能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上来显示液面的高度,然后通过装置调节液面的高度.如图所示的光路图,电光屏上的光点由s1移到s2时,表示液面的高度A.下降 B.上升 C.不变 D.不确定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把蜡烛和光屏固定在光具上,当移动透镜分别距光屏和6cm和34cm均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透镜距光屏6cm时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相同B.透镜的焦距范围为3cm≤f≤6cmC.如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透镜仍可在上述两位置成像,且像的性质不变D.蜡烛燃烧逐渐变短的过程,光屏上烛焰的像将向下移12.下列估测与实际最相符的是()A.人觉得舒适的环境温度为37℃B.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2mmC.教室里的课桌高度约为1.5m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为1.1m/s13.穿轮滑鞋的小红因推墙而运动,对此现象中相关物理知识分析正确的是()A.小红相对于墙是静止的 B.小红对墙的力小于墙对小红的力C.力改变了墙的运动状态 D.力改变了小红的运动状态14.如图所示,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人测量方法都正确,他们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一定相同B.两个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其中有一人测量方法是错误的C.两个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两个人的测量方法都正确D.一个人测量方法正确,读数是2.2cm;多次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不一定相同15.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A.5g B.50g C.500g D.50kg16.某钢瓶中装有氧气,在一次急救中用去了其中的,则钢瓶内剩余的氧气()A.质量和体积都只有原来的一半B.质量和密度都只有原来的一半C.密度和体积都只有原来的一半D.质量、密度和体积都只有原来的一半17.a、b两辆汽车从甲地出发沿直线运动到乙地,a车以速度v0出发,先加速再减速,到达乙地时的速度恰好还是v0;b车也以速度υ0出发,先减速再加速,到达乙地时的速度恰好也是υ0。两车所用时间分别为ta和tb,其大小关系是()A.ta=tb B.ta>tb C.ta<tb D.无法确定18.在做“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描绘的图象如图所示.图中A、B、C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照相机是利用A点的成像原理制成的C.蜡烛在C点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将蜡烛从C移到A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变小19.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听清楚.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20.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时,如图所示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 B.C. D.21.下列措施中,能使瓶中矿泉水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是()A.水结成冰,体积变大 B.放在冰箱里,水温度变低C.打开瓶盖,放在阳光下晒一段时间 D.宇航员将它带到太空2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无关B.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3.据人民网报道:近日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合作开展的防治儿童近视研究项目前期调查显示,中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高达50%~60%,全国近视眼人数竟已近4亿!中国学生的近视率排到了世界第二,仅次于新加坡。近来,小华为了看清书上的字,眼睛与书的距离和视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近了,这说明小华已()A.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B.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C.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D.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24.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D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之间关系的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20cm时成放大的像,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制成投影仪D.当物体从=12cm移动到=24cm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25.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B.物体的密度跟体积成反比C.物体的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跟质量和体积无关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26.关于声音的特性和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识别的B.鼓手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就越高C.“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的音调要低一些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27.在实施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主要环节顺序正确的是()A.提问、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分析和评估B.猜想、提问、设计实验、结论和评估、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提问、猜想、评估D.分析和论证、提问、设计实验、猜想、结论和评估、进行实验28.如图所示,电源两端电压恒定。闭合开关,灯泡L1比灯泡L2亮,则()A.L1的电阻比L2的大B.通过L1的电流与通过L2的电流相等C.若L1灯丝烧断,L2的实际电功率不变D.若L2灯丝烧断,通过L1电流变大29.分别由甲、乙两种物质组成的两个实心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为()A.1∶2 B.2∶1 C.4∶1 D.8∶130.音乐会上,小提琴曲让人如痴如醉,钢琴演奏让人心旷神怡.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调节琴弦松紧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B.用力拉琴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C.小提琴和钢琴发出的声音传播速度相同D.禁止听众喧哗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ABC三个用同种材料制成的正方体,它们的边长之比为1∶2∶3,质量分别是3g、24g、36g,它们中有一个是空心的,则空心正方体一定是______;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甲和乙分别装有水和酒精,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容器的底面积都是2×10-2m2,容器内水的深度是0.2m,且两容器中水和酒精的质量相等,由此可知乙容器中酒精的体积是____________m3。(已知ρ酒精=0.8×103kg/m3)32.在探究物体A在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时,小明应把光屏放在____(A/B)的位置处,然后______(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此时他看到光屏上_____(有/没有)像。33.甲、乙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是4︰3,速度之比是2︰3,则甲、乙所用的时间之比是______。34.当入射光线跟平面镜的夹角是时,反射角为_________;若入射光线与镜面垂直,则反射角为________。35.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小强是________眼,应该佩戴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矫正。36.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清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射到黑板上的光发生______反射;有时黑板会反光,某个方向的同学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发生了______反射。37.“谚语”是我国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其语言简练、含义深刻。有句谚语说:“霜前冷,雪后寒。”它说明了霜是由于夜间温度_________使空气中水蒸气发生_________而形成的;雪后天晴,由于雪_________吸热而导致气温降低,使人感到寒冷。38.2009年7月22日上午8时左右发生了日全食,郑州市民也可看到,观测日全食不能用肉眼直接对着太阳,如果没有专用的太阳滤镜,可采用如图所示的两种简便方法:如图甲所示,准备一盆墨水置于阳光下,在脸盆中能观察到太阳的像,这是利用了_____成像的原理;如图乙所示,将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对着阳光,在白纸上也能观察到太阳的像,这利用了光沿_____传播的原理.39.如图所示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是电压表时,示数之比;当开关S断开,甲乙两表是电流表时,则两表的示数之比为__________。40.很多冰箱冷藏室里的食品如果不用塑料袋包装会变干,这是________现象;冷冻室内四周会有霜形成,这是________现象;用湿手摸冷冻室里的冰块会粘手,这是________现象。(以上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题,15分)41.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过程方法如图所示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用________代替平面镜,运用了________法。实验中得到如下实验数据:实验次数123物距/cm51015像距/cm51015结论通过数据表格得出结论:平面镜所成像与物体大小________。问题讨论将蜡烛b拿走,在b的位置放置一个白纸板,在白纸板上_______(填“能”或“不能”)找到像。42.小明想用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①厚为2mm的玻璃板;②厚为8mm的玻璃板;③直尺;④光屏;⑤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A、B;⑥白纸。(1)实验前应选玻璃板______;(填器材前的序号)(2)将蜡烛A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坐标纸上,点燃蜡烛A,观察发现:玻璃中A的像A'偏高且倾斜。在图甲所示的a、b、c三种情况中,______图是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3)拿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来回移动,发现蜡烛B与像A'完全重合(如图乙所示),说明平面镜成______(填“等大”或“放大”)的像。记录物像的位置A、A'多次实验后,记录情况如图丙所示,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4)小明在B和玻璃板之间竖直放置一张不透明的白纸,他在A侧只能观察到______(填“像A′”或“蜡烛B”)。这说明像是由于光的______(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题,20分)4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电阻,闭合开关S,电流表A1、A2的示数分别为0.9A和0.6A。求:(1)通过的电流;(2)电源电压;(3)通电10s电阻消耗的电能。44.首届南通国际马拉松赛于2019年10月13日上午8点鸣枪起跑,小强同学参加了其中的“迷你马拉松”(5km)项目。(1)小强全程用时20min50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m/s?合多少km/h?(2)若小强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为6m/s,则后半程他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C【详解】A.声音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A错误;B.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在空气中最慢;由此可知,声音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快,故B错误;C.声音是发声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C正确;D.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C。2、D【详解】A.日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A项不合题意;B.放大镜是凸透镜,而放大镜下的树叶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B项不合题意;C.笔在水面处“折断”,这是由于光从水中进入空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C项不合题意;D.桥在水中的“倒影”,这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3、C【详解】A.夏天湿衣服晾干,里面的水分发生汽化需要吸收热量,故A项不符合题意;B.正在消融的冰凌属于熔化,需要吸收热量,故B项不符合题意;C.冬天哈出的“白气”属于液化,该过程放出热量,故C项符合题意;D.樟脑球变小属于升华,需要吸收热量,故D项不符合题意。4、B【分析】参考物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参考物的选取是任意的,如何选择参照物,必须从具体情况来考虑,一般情况下我们以地面或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考物.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详解】解:A、以树为标准,乘客位置变了,所以乘客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以船舱为标准,乘客的位置没变,所以乘客静止,故B符合题意;C、以迎面的船为标准,乘客位置变了,所以乘客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以河水为标准,乘客位置变了,所以乘客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为了研究和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引入了参考物,选择不同的参考物,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物,运动状态可以不同,选取合适的参考物可以使运动的研究简单化.5、B【详解】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老鹰是静止的,故A叙述正确;

BC、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和老鹰的位置都发生变化,所以乌鸦和老鹰都是运动的,B叙述错误,C叙述正确;

D、乌鸦、老鹰飞行的快慢相同,它们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它们相对静止,故D叙述正确.

所以B选项是符合题意的.【点睛】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6、D【分析】用计算比值,依物质密度不因物体体积改变而变分析。【详解】由题意可知,所以又密度不因物体体积变化而变化,故甲、乙两物体都截去一半,甲、乙两物体剩余部分的密度不变,密度之比仍为2∶1选故D。【点睛7、A【解析】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A.由波形图可知,相同的时间内甲音叉振动的次数多,甲音叉振动快,故A正确.B.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甲音叉振动快,甲音叉发声的音调高,故B错误.C.发声的频率表示发声体振动的快慢,甲音叉振动快,甲音叉发声的频率高,故C错误.D.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两个音叉振动幅度相同,所以响度相同,故D错误.故选A.点睛:由甲、乙两个音叉振动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可以看出在相同的时间内甲音叉振动的次数多,振动次数多就说明频率高,而发声体发声的音调与频率有比较密切的关系,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响度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8、C【解析】雪的融化属于熔化现象,要吸收热量;露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要放出热量;雾的消散属于汽化现象,要吸收热量;冰的形成属于凝固现象,要放出热量;故应选C.9、B【详解】A、水中的腿看起来变短,是由于光线通过水、空气进入人的眼睛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形成的现象,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B、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故属于光的反射;C、玻璃中的“断笔”是由于光从玻璃中通过空气进入人的眼睛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形成的虚像,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D、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选B.10、B【详解】如图,入射光线不变,光线在水面发生反射;水面上升时,入射角不变,则反射角不变,水面变化时,不同反射光线始终是平行的;所以水面上升时,入射点左移,则电光屏上的光点由s1移到s2,如图:故选B.11、A【详解】AB.由题可知,当移动透镜分别距光屏6cm和34cm均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的特点可知,当透镜距光屏6cm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即f<6cm<2f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相同;当透镜距光屏34cm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即34cm>2f,综上可得3cm<f<6cm故A项正确,B项错误;C.如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透镜仍可在上述两位置成像,但是成像的性质正好与原先相反,故C项错误;D.蜡烛燃烧逐渐变短的过程,光屏上烛焰的像将向上移,故D项错误。故选A。12、D【详解】A.人的正常体温为37℃,人觉得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5℃,故A不符合题意;B.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2cm,故B不符合题意;C.教室里的课桌高度约为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即0.8m,故C不符合题意;D.人正常走路的步幅约为0.5m,1s约走两步,则步行的速度为1.1m/s,故D符合题意。故选D。13、D【详解】A.由题知,小红因推墙而运动,所以小红相对于墙是运动的,故A错误;B.小红对墙的力和墙对小红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B错误;C.小红推墙,墙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没有改变墙的运动状态,故C错误;D.小红原来处于静止状态,因为推墙而运动,所以力改变了小红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故选D。14、B【解析】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所以B刻度尺的使用方法不正确,A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正确.认读刻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A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2.20cm.故选B.15、B【分析】本题考查质量的估测。【详解】十个鸡蛋约为500g,一个鸡蛋的质量大概是50g。故选B。16、B【详解】在一次急救中用去了其中的,指的是用去了质量的一半,钢瓶的体积不变,氧气会充满整个钢瓶,氧气的体积还是不变,根据可知,密度也减小一半,即质量和密度都只有原来的一半,故选B。17、C【分析】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详解】a、b两车都是从甲地到乙,总路程相等。而a车是先加速运动,假设加速到速度为v1时,进入减速阶段,速度从v1减至v0,而v1>v0,则a车全程的速度都大于v0,所以a全程的平均速度va>v0。而b车以v0的速度出发先减速再加速,则b车的速度变化是由v0减小到0,再由0加速到v0,则b车全程的速度都不大于v0,那么b全程的平均速度vb<v0,所以va>vb。在经过相同的路程时,平均速度越大,所用时间越小,所以ta<tb。故选C。18、C【详解】A.由图象知道,当u=20cm,v=20cm,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当u=v=2f=20cm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f=10cm,故A错误;,B.当蜡烛在A点时,由图象知道,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是幻灯机和投影仪的原理,故B错误;C.当蜡烛在C点时,由图象知道,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故C正确;D.将蜡烛从C移动到A的过程中,物距变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此时像距应该变大,同时像变大,故D错误.19、B【详解】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声音的高低)、响度(声音的大小或强弱)、音色(发声体本身决定的特征);题目中的“轻声”和“大声”都是指声音大小(即强弱),也就是声音的特征之一响度;20、D【详解】A.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故A错误;B.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故B错误;C.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故C错误;D.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并且没有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符合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故D正确。故选D。21、C【详解】A.矿泉水冻成冰,由液态变成固态,状态发生了变化,质量不随着状态变化而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放在冰箱里,温度发生了变化,物体的质量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打开瓶盖,放在阳光下晒一段时间,水蒸发,瓶中水所含物质变少,质量变小,故C符合题意;

D.把矿泉水带到太空,位置发生了变化,物体的质量不随位置变化而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22、D【详解】A.声音的传播除与介质种类有关外,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故A错误;B.声音在固体、气体、液体中都能传播,故B错误;C.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C错误;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故D正确;23、B【分析】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要戴一个凹透镜来矫正。【详解】小华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小华的眼睛患上了近视眼;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凸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选B。24、D【解析】A、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图,u=v=2f=16cm时,所以f=8cm。故A错误。B、当u=12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C、当u=20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故C错误。D、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凸透镜的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故D正确。故选:D。25、C【解析】物体的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跟质量和体积无关,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择C选项。26、D【详解】A.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识别的,因为每个人的音色都不一样,A错误;B.鼓手用力越大,鼓的振幅越大,响度也就越大,B错误;C.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声音的响度低,C错误;D.超声波能粉碎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D正确.27、A【详解】科学探究过程一般要经历的主要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七个环节,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28、C【详解】AB.灯泡L1比灯泡L2亮,则可知灯泡L1实际功率更大,两灯泡并联,电压相等,则由和可知,灯泡L1的电阻小于L2,通过灯泡L1的大于通过L2的电流,故AB不符合题意;CD.由于两灯泡并联,互不干扰,则当L1灯丝烧断时,L2的实际功率不变,当L2灯丝烧断时,通过L1的电流不变,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故选C。29、D【详解】由图可知:物质甲的密度,乙的密度,所以,故D正确为答案.30、C【详解】A.调节琴弦松紧可以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故A说法错误.

B.用力拉琴可以改变弦的振动幅度,从而改变声音的响度,故B说法错误.

C.小提琴和钢琴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相同的,故C说法正确.

D.禁止听众喧哗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D说法错误.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C正方体【详解】[1]设A材料制成的正方体边长是,其余两种材料制成的正方体边长分别是、,这三种材料制成的正方体体积分别是,,,计算出来的密度大小分别是由上面数据可知,C材料的正方体密度与AB不同,比较小,那么空心正方体一定是C正方体;[2]由题意可知,容器中水的体积是那么这些水的质量是两容器中水和酒精的质量相等,那么乙容器中酒精的体积是32、B直接没有【详解】[1][2]由图知道,在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时,小华应把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处,然后直接观察光屏,光屏上有像,则成实像,光屏上无像,则成的是虚像;[3]实验中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像,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33、2︰1【详解】甲、乙所用的时间之比34、【详解】[1]当入射光线跟平面镜的夹角是时,入射角大小是,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是。[2]若入射光线与镜面垂直,那么反射光线也与镜面垂直,反射角是。35、近视凹透镜【详解】[1]由图可知,小强看远处物体时,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故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2]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配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应配戴凹透镜矫正。36、漫镜面【详解】[1]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清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光在黑板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2]有时黑板“反光”,是因为黑板的某处发生了镜面反射,黑板反射的光线比粉笔字反射的光线强,使人无法看清黑板上的字。37、降低凝华熔化【详解】[1][2]霜前冷:霜是由于夜间温度降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此过程中放热;[3]雪后寒:雪熔化为水时,吸热,导致气温降低。38、平面镜直线【分析】(1)甲图中是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其实质是光的反射;(2)乙图中是小孔成像,利用的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详解】(1)如图甲所示,准备一盆墨水置于阳光下,平静的水面就相当于一面平面镜,在脸盆中能观察到太阳的像,这是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其实质是光的反射;(2)如图乙所示,将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对着阳光,光线从指缝中射向白纸,在白纸上也能观察到太阳的像,这是小孔成像,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39、2:3【详解】当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是电压表时,两电阻串联,甲电压表则电源电压,乙电压表测R2的电压,;即,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R1的电压为:,由分压原理知,;当开关S断开,甲乙两表是电流表时,两电阻并联,甲电流表测R2的电流,乙电流表测并联电路的总电流,根据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相等,由,电流与电阻成反比,故R1和R2的电流之比为:;设通过R2的电流为I,则通过R1的电流为,由并联电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