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科学试题_第1页
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科学试题_第2页
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科学试题_第3页
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科学试题_第4页
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科学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五年级(上)期末科学试卷一、填空题(10分)1.(3分)地球的内部分为三层:、和。2.(2分)光线从一种透明的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的物体时,传播的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这种现象叫做光的。3.(3分)脑被坚硬的颅骨包裹着,它由、、三部分组成。4.(2分)像铜、铝、钢等容易传热的物体叫作;像木头、塑料等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作。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在括号里,共10分。)5.(2分)冬季,用塑料薄膜和草绳把新栽树的树干包起来,主要是为了()A.整齐、美观 B.防止虫害 C.减少水分蒸发,保温防寒6.(2分)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0℃以下,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冰晶,这就是()A.露 B.霜 C.雪7.(2分)冬季,坐在电暖气片附近感觉很暖和。这主要是()的缘故。A.热辐射 B.热对流 C.热传导8.(2分)下列不属于光源的是()A.月亮 B.太阳 C.篝火9.(2分)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运动 B.地下温度太高 C.人类活动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共10分。)10.(2分)神经是我们身体里的“司令部”。()11.(2分)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构成。()12.(2分)手碰到仙人掌的刺立刻收回,是因为人有保护自己的本能。()13.(2分)热总是从温度较低处传到温度较高处。()14.(2分)用三校镜可以将白光分解成九种颜色的光。()四、探究题(15分)15.(8分)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1)我的做法:在锥形瓶中装入适量,用带玻璃管的软木塞塞紧瓶口;再用陶泥裹住锥形瓶模拟,在玻璃管上放一小块超轻黏土;把锥形瓶放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到的现象:。(2)火山喷发和地震是地球上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之一。火山和地震的不同之处是:。(3)使用酒精灯加热物体时,物体在火焰上的正确位置是。A.B.C.16.(7分)模拟大自然中的水循环。①组装好水循环模型②在“小池”内注入水,四周种上小草③盖好罩子,放上冰块,观察模型内的水循环(1)在“小池”内注入水主要是为了形成充足的。(2)放入冰决是为了让水蒸气在中层罩下方凝成,形成“”。(3)水循环模型内部的水蒸气来自“小池”中的水和植物的。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4)根据模拟水循环的实验得出结论: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经历了、、降水的过程。五、阅读与分析题(5分)17.(5分)“凿壁偷光”的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一人叫匡衡,他勤奋好学。但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他就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隔壁家烛光就透过来了。借着这微弱的光线,他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根据所学《光与色彩》的科学知识解释其蕴含的科学道理。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五年级(上)期末科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10分)1.(3分)地球的内部分为三层:地核、地幔和地壳。【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地球的内部分为三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层是地幔,外层是地壳。故答案为:地核;地幔;地壳。2.(2分)光线从一种透明的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的物体时,传播的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答案】弯折;折射。【解答】光线从一种透明的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的物体时,传播的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故答案为:弯折;折射。3.(3分)脑被坚硬的颅骨包裹着,它由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组成。【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大脑、小脑和脑干是人脑的主要组成部分,控制着人的思维、运动、知觉等。它们分工不同但又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地帮助我们完成各种活动。故答案为:大脑;小脑;脑干。4.(2分)像铜、铝、钢等容易传热的物体叫作热的良导体;像木头、塑料等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作热的不良导体。【答案】热的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解答】根据相关知识,不同物体的传热能力不一样,容易传热的物体是热的良导体,容易传热一般是金属材料制成的,比如铁、铝等。不容易传热的材料是热的不良导体,比如塑料、木头等。故答案为:热的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在括号里,共10分。)5.(2分)冬季,用塑料薄膜和草绳把新栽树的树干包起来,主要是为了()A.整齐、美观 B.防止虫害 C.减少水分蒸发,保温防寒【答案】C【解答】保温可以减少温度在相同时间内的大量散失,起到减缓物体温度变化的作用,冬天要用塑料薄膜把树干包起来,来可减少水分蒸发,帮助树木保温,以抵御严寒。故选:C。6.(2分)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0℃以下,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冰晶,这就是()A.露 B.霜 C.雪【答案】B【解答】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0°C以下,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冰晶,这就是霜。在天气晴朗的夜晚,当温度降低后,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会在草木或其他物体上凝结成小水滴,这就是露。故选:B。7.(2分)冬季,坐在电暖气片附近感觉很暖和。这主要是()的缘故。A.热辐射 B.热对流 C.热传导【答案】A【解答】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热辐射是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质直接向周围发射,它不需要依靠任何介质。冬天,坐在电暖气片附近感觉很暖和,这时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是热辐射。故A选项符合题意。故选:A。8.(2分)下列不属于光源的是()A.月亮 B.太阳 C.篝火【答案】A【解答】太阳正在发光,是地球最主要的光热来源,属于光源,篝火也属于光源,自身能够发光;月亮自身不能发光,是依靠反射太阳光发亮,所以月亮不是光源。故选:A。9.(2分)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运动 B.地下温度太高 C.人类活动【答案】A【解答】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故选:A。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共10分。)10.(2分)神经是我们身体里的“司令部”。(判断对错)【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大脑被称作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神经是人体的电话线,能把人体各部分获得的信息及时报告给大脑。故答案为:。11.(2分)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构成。√(判断对错)【答案】√【解答】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故答案为:√。12.(2分)手碰到仙人掌的刺立刻收回,是因为人有保护自己的本能。√(判断对错)【答案】√【解答】感觉器官受到物体刺激后,会产生不同的感觉信号,并通过神经传递给大脑,大脑对接收到的各种信号进行综合、判断,然后做出反应。手碰到仙人掌的刺立刻收回,是因为人有保护自己的本能。故答案为:√。13.(2分)热总是从温度较低处传到温度较高处。(判断对错)【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热可以在物体内和物体间传递,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根据热传递的特点,热总是从温度较高处传到温度较低处,题干错误。故答案为:。14.(2分)用三校镜可以将白光分解成九种颜色的光。(判断对错)【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白光是一种混合光,由七种单色光混合而成。牛顿的色散实验揭开了光的神秘面纱,他利用三棱镜把白光分散为赤、橙、黄、绿、靛、蓝、紫七种色光,而不是9种。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四、探究题(15分)15.(8分)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1)我的做法:在锥形瓶中装入适量番茄酱,用带玻璃管的软木塞塞紧瓶口;再用陶泥裹住锥形瓶模拟山体,在玻璃管上放一小块超轻黏土;把锥形瓶放到三角架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到的现象:番茄酱从玻璃管口向外溢出。(2)火山喷发和地震是地球上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之一。火山和地震的不同之处是:火山喷发时,炽热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冲破岩层,从裂缝中涌出或喷出。地震是地壳深处的岩层因受到过度挤压而突然破裂或错动,会引起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长期积累的巨大能量。(3)使用酒精灯加热物体时,物体在火焰上的正确位置是B。A.B.C.【答案】(1)番茄酱;山体;三角架;番茄酱从玻璃管口向外溢出;(2)火山喷发时,炽热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冲破岩层,从裂缝中涌出或喷出。地震是地壳深处的岩层因受到过度挤压而突然破裂或错动,会引起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长期积累的巨大能量;(3)B。【解答】(1)火山喷发时,炽热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冲破岩层,从裂缝中涌出或喷出。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时,需要的实验器材: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锥形瓶、玻璃管、番茄酱、陶泥、软木塞。我的做法:在锥形瓶中装入适量番茄酱,用带玻璃管的软木塞塞紧瓶口;再用陶泥裹住锥形瓶模拟山体,在玻璃管上放一小块超轻黏土;把锥形瓶放到三角架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到的现象:番茄酱从玻璃管口向外溢出。(2)火山喷发和地震是地球上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之一。火山和地震的不同之处是:火山喷发时,炽热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冲破岩层,从裂缝中涌出或喷出。地震是地壳深处的岩层因受到过度挤压而突然破裂或错动,会引起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长期积累的巨大能量。(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外焰温度最高,使用酒精灯加热物体时,用外焰加热,物体在火焰上的正确位置是B。故答案为:(1)番茄酱;山体;三角架;番茄酱从玻璃管口向外溢出;(2)火山喷发时,炽热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冲破岩层,从裂缝中涌出或喷出。地震是地壳深处的岩层因受到过度挤压而突然破裂或错动,会引起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长期积累的巨大能量;(3)B。16.(7分)模拟大自然中的水循环。①组装好水循环模型②在“小池”内注入水,四周种上小草③盖好罩子,放上冰块,观察模型内的水循环(1)在“小池”内注入水主要是为了形成充足的地表水。(2)放入冰决是为了让水蒸气在中层罩下方凝成小水滴,形成“降雨”。(3)水循环模型内部的水蒸气来自“小池”中的水和植物的C。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4)根据模拟水循环的实验得出结论: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经历了蒸发、凝结、降水的过程。【答案】(1)地表水。(2)小水滴;降雨。(3)C。(4)蒸发;凝结。【解答】(1)根据模拟大自然中的水循环的实验步骤,在“小池”内注入水,主要是为了形成充足的地表水,增加水蒸气含量,使得实验效果更明显。(2)在自然界中,水有三种状态,分别是固态、液态和气态。“模拟大自然中的水循环”实验中,在罩子上放冰块是为了模拟低温的大气层,使水蒸气遇冷凝成小水滴,形成“降雨”。(3)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水循环模型内部的水蒸气来自“小池”中的水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4)根据以上模拟实验过程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经历了蒸发、凝结、降水的过程。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