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6爱国忧民类诗歌鉴赏(满分100分)1.(5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这首诗多种感情相互交织,请说说诗中表露了诗人哪几种心境?(2)作者借“落红”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6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朝的_______________(人名)。(2)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诗人辞官离京,后又北上,往返途中写的组诗中的一首。B.“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现常用来赞美老一辈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和奉献。C.诗的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其中“更护花”中的“花”指诗人自己。D.本首诗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历来为人称赞,请加以赏析。
3.(5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联系全诗,谈谈首联中“草木深”三字写景的妙处。(2)对诗歌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理解,历来有两种解释:一是诗人落泪,二是花鸟落泪。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4.(5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
5.(4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诗歌讲述了_______________的悲惨故事。(2)请分析“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在诗中的作用。
6.(5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诗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是从人物描写的什么角度来刻画卖炭翁的,请你说说其作用。(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4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讽喻诗,诗人旨在揭露宫市的公开掠夺性,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B.“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用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辛苦劳作的全过程。C.“半匹红纱一丈绫”与“一车炭,千余斤”形成反衬,替换物品价值的巨大反差表现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D.这首诗情节完整,由“烧炭——运炭——炭被抢”三部分组成,整首诗感情基调悲凉。(2)请你从诗歌中寻找线索,说明“牛困人饥”的原因。
8.(5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4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
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诗歌前三节是写实式的叙事,情绪含蓄压抑,最后一节是理想的升华,直抒忧民之情,情绪_______________。(2)诗句“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中,作者的“叹息”里包含哪些情感?
10.(5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
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拗。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请对诗中画线句子进行简要赏析。(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记叙、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11.(5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甲】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乙】从军行骆宾王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不求生入塞②【注】①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写军旅生活。②“不求”句:典出班超《上书求代》“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甲】诗中的颔联。(2)【甲】【乙】两诗尾联在抒情上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两首诗分別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2.(5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名句,影响深远。请说说你对这两句的理解。(2)品析“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抒发的思想感情。
13.(5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五从军征》是一首乐府诗,描绘了征人家破人亡的凄惨遭遇,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B.诗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极言征人从军之久。“始”字传达出主人公多年来思念家乡,盼望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C.诗句“兔从狗窦入……井上生旅葵”,通过乡里人所见,写出征人庭院长久无人居住,表现了征人从军时间之久。D.诗歌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谋篇布局,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情真意切。(2)请简要分析“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中“泪”字包含的思想感情。
14.(5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概括老兵六十五年戎马倥偬的生活和所受的苦难之深。B.中间八句写老兵返家后发现家人已不在、家园已变成一片废墟。C.最后两句写老兵“出门东向看”,描绘出老兵等待家人回来一起吃团圆饭的情景。D.这首诗控诉了战乱和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反映了兵连祸结的社会现实。(2)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15.(5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请从感官角度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一句。(2)这首元曲的曲眼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6.(6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甲】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乙】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甲】中“山坡羊”是______________,“潼关怀古”是题目;【乙】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2)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歌都抒发了兴亡之感,但【甲】文侧重表达作者对百姓的同情,【乙】文侧重表达诗人自身怀才不遇的愤懑。B.“东风”一词在文中指孙刘联军“火烧赤壁”这一历史事件。C.“伤心秦汉经行处”一句中“伤心”是指作者为前朝遗迹的毁坏而难过。D.“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以二乔的命运折射东吴的命运,形象地反映了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的重大影响,以小见大,警策深刻。(3)请用自己的话描绘加线句所展示的画面。17.(5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蜀先主庙[唐]刘禹锡天地英雄气①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②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伎③【注】①英雄气:据《蜀志·先主传》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②五铢钱:汉武帝以来使用的钱币,王莽篡权后,曾废止不用,后被刘秀重新使用,这里代指兴复汉室大业。③伎:古代女歌舞艺人。(1)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和情感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由先主庙起笔,借用曹操的评价盛赞刘备的英雄气概,同时感慨先主庙历经千秋仍然令人肃然起敬,表达了对刘备的敬仰。B.颔联叙事,回顾了刘备一生的事业:建立蜀汉政权,与吴、魏鼎足而立三分天下,雄心勃勃的想要兴复汉室。C.颈联感慨刘备一生高开低走,因为得到诸葛亮的辅佐开创蜀国基业,但是因为儿子不成器,大好江山毁于刘禅手中。D.尾联想象艺伎们当年从魏国的皇宫里长途跋涉来到这里表演歌舞庆贺魏国战胜蜀国,因为远离家乡内心感到无比凄凉。(2)下面的诗句不属于刘禹锡诗作的一项是(
)A.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B.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C.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D.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18.(5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以下各题。古剑清
高鹗一条秋水万黄金,千载谁明烈士心。夜半虚堂雷雨入,壁间惊起老龙吟。(1)诗句中________、________等词,体现了古剑之“古”。(2)结合知识链接,赏析本诗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知识链接:高鹗(1758年-约1815年),科举不顺,30岁中举,37岁进士及第,有《月小山房遗稿》《砚香词•簏存草》等作品传世。是《红楼梦》最后出版的整理者。
19.(6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陇西行[唐]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1)本诗从题材上属于_______________,这一题材的唐代代表诗人还有_______________。(2)“貂锦”在句中指战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前两句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风貌?(3)末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20.(5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绝句漫兴·其二杜甫手种②桃李非无主,野老恰似④春风相欺得【注】①安史之乱之后,杜甫流落西南,寓居成都草堂,第二年写作题为“漫兴”的一组绝句。②手种:自己亲手种植。③野老:杜甫自指。④恰似:正如。⑤得:唐人口语,语助词。(1)请品味“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中“欺”字的妙处。(2)联系写作背景,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1.【答案】(1)别离的忧伤和轻松愉快交织,对国事的忧心,积极的人生态度。(2)“落红”本指落花,即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非没有感情,而是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花朵,表现了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国家命运,不忘报国之志。【解析】(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体现了诗人积极的人生态度。(2)“落红”本指落花,即脱离花枝的花,这两句的意思是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诗人以“落红”为喻,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想继续为国效力的思想感情。2.【答案】清,龚自珍C(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虽辞官回家,但仍心系国家人民,即使辞官离京,也要像落红一样,化作春泥护花,报效国家,报效人民。【解析】(1)《己亥杂诗》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的组诗作品,选文是其五。(2)C项,“‘花’指诗人自己”错误,“花”喻指国家。(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移情于物,“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落红”“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的象征,是新生命的赞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3.【答案】(1)“草木深”三字描写了春天城中草木繁密荒芜之状,可见人民离散,无人整治。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2)示例一:赞成第一种。运用触景生情的写法,面对国家破碎,种种情绪齐涌心头,诗人禁不住见花而落泪,闻鸟啼而惊心,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示例二:赞成第二种。运用移情于物的写法,以花鸟拟人,写花也溅泪、鸟亦惊心,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解析】(1)阅读诗歌可知,首联写了诗人的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草木深”写出了草木的茂盛,反衬出人烟稀少满目凄然。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将自身忧国忧民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为全诗营造了气氛。(2)颔联的意思是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对于这一句来说,赞成哪一种都是可以的,第一种可从触景生情的角度作答,第二种可从移情于物的角度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4.【答案】(1)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2)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解析】(1)阅读诗歌可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说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用“万两黄金”形容此时家书的价值,体现了家书的珍贵,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现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2)解答此题可以从诗句所表现的意境、所用修辞、所表达的感情等角度进行分析。“黑云压城城欲摧”,“压”原义是从上面加力,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情景,淋漓尽致地揭示了出来。“黑云”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敌人来势凶猛,“城欲摧”则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将敌军攻城的气势以及兵临城下的那种紧张感放大到极致,压迫感随之而来,体现出当时形势的危急。据此概括作答即可。5.【答案】(1)卖炭翁以伐薪烧炭、卖炭艰难维持生计,却横遭宫使残暴掠夺(2)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宫使的仗势欺人、粗暴蛮横;②间接地表现了卖炭翁在强权面前的无奈、无助;③表达诗人了对统治阶级罪恶的控诉(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解析】(1)根据“伐薪烧炭南山中”“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可知,《卖炭翁》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以伐薪烧炭艰难维持生计却横遭掠夺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强的社会典型意义。(2)“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意为: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宫使的仗势欺人、粗暴蛮横。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可知,皇宫所需的物品,本来由官吏采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抓了过去,常有数十百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卖炭翁遇见了“手把文书口称敕”的“宫使”。在皇宫的使者面前,在皇帝的文书和敕令面前,跟着那“叱牛”声,老人的所希望的一切,全都化为泡影,间接表现了卖炭翁在强权面前的无奈、无助,表达了对统治阶级罪恶的控诉,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6.【答案】(1)心理描写:以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突出了卖炭翁悲惨的处境。(2)表达了诗人对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宫市及封建统治者的揭露和抨击。【解析】(1)“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意思为“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不值钱希望天更冷些”。该句运用心理描写,细致刻画了卖炭翁的矛盾心理。严寒天气中卖炭翁处境艰难,仅穿着单衣,应该希望天暖,但是卖炭翁却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所以他一心盼望天气再冷一些,能多卖点钱。作者把当时在饥寒交迫中挣扎的底层劳动人民的痛苦有力地揭示了出来,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突出了卖炭翁悲惨的处境。(2)阅读诗歌可知,本诗通过描写一个卖炭老人的身世、磨难、烧炭、卖炭以及炭车被抢的前后经过,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催人涕下的悲剧故事,将卖炭翁的遭遇和“宫市”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形象地展现给人们,从而使人们更加清楚、深刻地了解到当时阶级对立的现实,激起人们强烈的爱惜之情。诗歌揭露、抨击了老百姓承受剥削阶级的肆意剥削的现实,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同时也表现出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7.【答案】(1)B(2)从“晓驾炭车”到“日已高”,可以看出卖炭翁赶车时间很长;从“夜来城外一尺雪”“辗冰辙”可以看出路途难行,赶车困难;从“一车炭,千余斤”可以看出车上装的炭很多,牛车的负重很大。车重、路途难行、赶车时间长,所以“牛困人饥”。【解析】(1)B项,“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是外貌描写,不是神态描写;这两句勾勒出了一个长期遭受烟熏火燎、疲惫憔悴的老人形象,突出了“伐薪烧炭”的艰辛和卖炭翁的年迈,并没有表现出“卖炭翁辛苦劳作的全过程”。(2)解答时需要结合诗歌前后文内容综合分析。从时间上看,“晓驾炭车”,拂晓卖炭翁急忙驾着炭车往集市上赶去,等到了集市南门外的时候“日已高”,从“晓驾炭车”到“日已高”,可以看出卖炭翁赶车时间很长;从路况来看,“夜来城外一尺雪”,夜里突降大雪,而且有“一尺”之厚,“辗冰辙”,天气寒冷,路被冰封,卖炭翁驾着炭车轧着冰路艰难前行,由此可以看出路途难行,赶车困难;从负重上看,“一车炭,千余斤”,一车的炭,一千多斤,由此可以看出车上装的炭很多,牛车的负重很大。据此分析,车重、路途难行、赶车时间长,所以“牛困人饥”。8.【答案】(1)D(2)表达了作者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解析】(1)D项,“叙述抒情”错误,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2)解答此题要结合写作背景及诗歌内容进行分析。从写作背景看,此诗作于公元761年杜甫居于成都时。公元760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公元761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来的万方多难,长夜难眠,感慨万千;从诗歌内容看,诗歌前三节叙述诗人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第四节推己及人,借“茅屋被秋风所破”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呼喊,这是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由此表达了作者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9.【答案】(1)激昂高亢(2)①对天公毁屋的感伤;②对群童抱茅离去的无奈;③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的哀愁。【解析】(1)最后一节是理想的升华,直抒忧民之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而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词语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等等,又声音宏亮,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这种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咏歌之不足,故嗟叹之,“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情绪应是激昂高亢的。(2)解答本题需结合安史之乱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以及文章内容分析。叹息的原因可以从自身、周围的人和人民的悲惨处境分析。诗人如此不幸的遭遇只有自己叹息,未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帮助,则世风的浅薄就意在言外了,因而他“叹息”的内容,也就十分深广。当他自己风吹屋破,无处安身,得不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的时候,分明联想到类似处境的无数穷人。据此可以总结出诗人叹息的内容: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二叹对群童抱茅离去的无奈;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10.【答案】主要运用了一系列动词,通过“卷”“飞”“渡”“洒”“挂罥”“飘转”组成了一幅幅鲜明的图画,生动形象地写出秋风对茅屋的肆虐吹刮,表现出作者生活处境的艰难以及焦灼苦闷的心情。D【解析】(1)通过分析诗句,“茅飞渡江洒江郊”的“飞”字紧承上句的“卷”字,“卷”起的茅草没有落在屋旁,却随风“飞”走,“飞”过江去,然后分散地、雨点似的“洒”在“江郊”:飞得高的“挂罥长林梢”,很难弄下来;飞得低的“飘转沉塘坳”,也很难收回来。“卷”“飞”“渡”“洒”“挂罥”“飘转”,一个接一个的动态不仅组成一幅幅鲜明的图画,而且紧紧地牵动诗人的视线,拨动诗人的心弦,也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在此般生活环境中的苦闷心情。(2)D项,“最后一段运用记叙、抒情的表达方式”错,主要运用的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11.【答案】(1)比喻,用“风飘絮”来比喻南宋王朝破碎的山河,用“雨打萍”来比喻自己漂浮不定的身世,表达了对国势危亡的担忧和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2)都是直抒胸臆。【甲】诗表现了文天祥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忠贞不屈的昂扬斗志。【乙】诗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甘愿血洒疆场的精神气概。【解析】(1)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意思是: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漂浮不定,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诗人以“风飘絮”比喻如同风中柳絮一般十分危急的国势,以“雨打萍”来比喻自己漂浮不定的身世,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风飘絮”和“雨打萍”这两者在一起写出了国破家亡的凄凉境遇,诗人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及自身的悲惨处境,极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表达了其对国势危亡的担忧和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2)【甲】诗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思为“自古以来,人世间谁能免于一死?只求留下一颗赤胆忠心,永远照耀在史册上”,此句慷慨悲壮,直抒胸中正气,表现出诗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乙】诗尾联“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的意思为“不求活着进入边塞,只求能以死来报答国君”,以对待“生”“死”态度的对比,直抒胸臆,写出了当时士兵鲜明的价值倾向,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甘愿血洒疆场的精神气概。据此可知,两诗尾联在抒情上都是直抒胸臆。12.【答案】(1)这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充分体现了他顽强不屈的民族气节。(2)示例: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借对孙权的雄才大略的赞美,讽刺了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表达了词人对朝廷的不满和强烈的爱国情怀。【解析】(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这两句直抒胸臆,运用反问的修辞,表现了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充分体现了他顽强不屈的民族气节。(2)在这首词里,词人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作者在这里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似,作者这样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表达了词人对朝廷的不满和强烈的爱国情怀。13.【答案】(1)C(2)“泪”这一细节描写写出了老兵回到家后却发现没有一个亲人的失望,以及举目无亲的孤独哀伤。【解析】(1)C项,“通过乡里人所见”错误,“兔从狗窦入……井上生旅葵”是老兵自己所见。(2)“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老兵走出大门向着东方远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泪”这一细节描写写出了老兵回到家后却发现没有一个亲人的失望,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茫然无措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14.【答案】(1)C(2)运用白描手法,描写了家中无人、家园荒凉破败的景象。以哀景衬哀情,侧面表现征人从军时间之久、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之重。【解析】(1)C项,应是做好了饭却不知送给谁吃,而不是等家人回来吃团圆饭。(2)“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由远看到近看,满眼更加荒凉凄楚的景象。作者没说室空无人,而是抓住野兔见人钻进狗洞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作者没有直书庭园荒芜杂乱,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人去屋空,人亡园荒,更其形象,倍伤人心神。运用白描手法,用简洁的语言描写了家中无人、家园荒凉破败的景象。以哀景衬哀情,侧面表现征人从军时间之久、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之重。15.【答案】(1)示例:“聚”“怒”二字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2)曲眼: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与人文关怀。【解析】(1)“峰峦如聚”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个“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从视觉方面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波涛如怒”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个“怒”字从听觉方面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由此可见,“聚”“怒”二字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2)细读全曲,“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指出一个朝代的兴也好,亡也好,受苦的都是老百姓。作者从对历史的概括中提炼出的这一主题是极其鲜明而深刻的,提出的问题是十分重要而尖锐的。它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与人文关怀以及对封建统治者的无比愤慨。这一结尾,千锤百炼,一字千钧,语气尖刻而警拔,予以丰富而深沉,是对全曲的一个十分精辟的总结,是这首元曲的曲眼。据此分析作答即可。16.【答案】曲牌名,杜牧C(3)示例:像是群峰众峦在这里会合,像是大浪巨涛在这里发怒,外有黄河,内有华山,潼关地势坚固。【解析】(1)山坡羊是曲牌名。《赤壁》的作者是杜牧。(2)C项,“伤心”是因为作者目睹秦汉遗迹,旧日宫殿尽成废墟,内心伤感。(3)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话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像是群峰众峦在这里会合,像是大浪巨涛在这里发怒,外有黄河,内有华山,潼关地势坚固。17.【答案】DC【解析】(1)D项,尾联所写艺伎表演歌舞,指的是刘禅降魏后,魏王在皇宫里让来自蜀国的歌伎表演歌舞以羞辱刘禅,并非是魏宫中的歌伎来到先主庙表演。(2)C项,此为明代诗人唐寅所作《桃花庵歌》中的诗句。18.【答案】(1)千载,老龙(2)诗人以剑自喻,表明心迹,前两句中的“谁明”二字则表明“烈士心”无人理解,古剑不能为世所用;后两句则从被闲置不用的处境展开进一步的描写,以“龙吟”写剑声。本诗托物言志,借古剑来表现自己的心志。“千载谁明烈士心”表现无人理解的苦闷;“壁间惊起老龙吟”又表现自己急于建功立业的急迫。【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从诗句中“千载”“老龙”等词,可以看出古剑之“古”。本题考查诗歌的写作手法。此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宠物寄养中心2025年度会员制寄养服务协议3篇
- 2025年度大米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及供应链管理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度航空运输租赁合同范本:全新合作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新型木工次结构建筑构件加工与施工合同3篇
- 2025货物采购合同样书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客户关系管理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度一手新房全款合同简易版(含智能家居)3篇
- 2025年度农村土地置换项目合作协议书
- 二零二五年度热处理设备生产与市场分析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村危房改造回迁房买卖合同
- 英语-湖南省天一大联考暨郴州市2025届高考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郴州二检怀化统考)试题和答案
- 【MOOC期末】《形势与政策》(北京科技大学)期末慕课答案
- 营销专业安全培训
- 2024年度五星级酒店厨师团队管理与服务合同3篇
-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2024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附答案】
- 期末测试模拟练习 (含答案)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上海市徐汇区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 线性代数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贵州理工学院
- 安防主管岗位招聘面试题及回答建议(某大型集团公司)2025年
- 消防疏散演练宣传
- 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ZZ019 智能财税基本技能赛题 - 模块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