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某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12月测试历史试题_第1页
河南省信阳某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12月测试历史试题_第2页
河南省信阳某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12月测试历史试题_第3页
河南省信阳某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12月测试历史试题_第4页
河南省信阳某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12月测试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12月测试

历史试题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

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初期分封的诸侯,既有大小之别,又有姬姓和异姓的不同,姬姓之中又有

嫡系和旁支之分。嫡系姬姓的大国,或封在商代原有王畿,或封在中原靠近夷狄

的地方;旁系姬姓的大国则分封到较远的四方去;异姓则多为小国,多数封在更

远的四方。这反映出

A.分封制下的等级秩序B.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基础

C.分封制下的内外亲疏D•分封制稳定了西周统治

2.秦朝完成统一后,以咸阳为中心,修建了两条驰道,一条向东,通往燕、齐之

地,一条向南,直达吴楚旧地。此后又陆续建成咸阳直达九原的直道、西南地区

的五尺道、翻越五岭地区的新道。秦朝修建道路的主要目的在于

A.提高行政效率B.加强经济交流

C.促进边疆开发D.巩固国家统一

3.公元前60年,为了管理统一后的西域,西汉在乌垒城(今轮台县境内)建立

西域都护府,正式在西域设官、驻军、推行政令,统计当地户口,"汉之号令班

西域矣"。由此可见,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A.消除了北方的边患威胁B.表明西域已纳入汉朝版图

C.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D.使汉朝疆域达到最大范围

4.先秦及秦汉时期,出行通常以马车为主,牛车主要是用来拉柴运物,而到了魏

晋南北朝时期,上至王公贵族,下到普通百姓,人们纷纷以乘坐牛车为荣。导致

这一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战乱频繁,经济凋敝B.民族交融,相互影响

C.北民南迁,经济南移D.社会转型,享乐盛行

5.隋炀帝增设四方馆,专门用来招待四方来宾。一时间,东都洛阳使节纷至,胡

商云集,店肆林立,成了世界政治、商业和娱乐的中心。"蛮夷嗟叹,谓中国为

神仙"。这反映出隋朝

A.是当时最强的国家B.实行开明民族政策

C.民族交融开始出现D.对外交往频繁活跃

6.公元686年,武则天在朝堂上设置铜颐,鼓励群臣上书言事、告密,铜颐分有

四格,上面都有小洞,刚好投进表疏。此外,武则天还派遣“使者以六条察州县”。

史称''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

这反映出,武则天时期

A.君权达到顶峰B.政治较为清明

C.监察体系完备D.取士标准多样

7.随着佛、道等新兴文化在中国纷起,传统儒学也多分枝权,解读分歧甚重,面

对这一局面,唐朝对中国文化进行了一场梳理和规范;除此之外,唐朝还将前朝

制度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一套包含三省六部官制、科举制等核心制度的规整体系。

由此可见,唐朝文化强大的生命力源于

A.对外交流B.整合创新

C.兼收并蓄D.坚守传统

8.北宋时期,每当科举之年,名山大刹之上都会出现“士人祈祷,赴之如织布”

的壮观场景,参加科举的士子在感慨功名难致之余,只能求助于神灵和占卜。这

反映出当时

A.科举录取不公平B.佛教传播广泛

C.科举竞争压力大D.宋代文化多元

9.元朝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施政既有因俗、因教的一面,又以强大的政权力量

加以控制。在云南、海南、辽阳、广东等地或是封王分民,或是派重兵驻守屯田,

这一过程中,“北人则徙广海、南人则徙辽东”,形成了民族大迁徙、大杂居的

局面。元朝的这一做法

A.推动了经济文化格局演变B.扩大了地方管理的自主权

C.解决了边疆割据分裂隐患D.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联系

10.宋朝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人们在职业选

择上也有了更多的自由,"今民无以为生,去为商贾,事势当尔""耕织之民,以

力不足,或入于工商〃。这反映出宋朝

A.经济结构发生重大转变B.社会控制较为松弛

C.小农经济出现瓦解趋势D.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11.词人叶梦得评价北宋词人柳永时说:"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这可以反映

A.柳永的宋词成就最高B.宋词能够反映社会现实

C.宋词迎合了市民诉求D.宋词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12.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十八年,朱元璋曾对群臣说:"我每天兢兢业业

地工作,从清晨开始,直到太阳高高挂起才稍事休息,之后又工作到太阳落山。

"朱元璋如此劳累的制度性原因在于

A.宰相制度的废除B.内阁制度的建立

C.八股取士的实施D.军机处的设置

13.在清代的许多文献、书籍以及碑文中,常常可以看到满文、汉文、蒙古文、

藏文、维吾尔文并用的情况。止匕外,在紫禁城、沈阳故宫、承德避暑山庄等重要

场所,在全国各地的碑刻、档案中,也可以看到众多的民族文字在同时使用。这

可以用来证明。清朝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B.民族政策因俗而治

C.语言文字学发展速度快D.文化政策较为宽松

14.明清时期,江浙一带的苏、杭、嘉、湖等地区丝织业或棉织业异常发达,其

周边的农村则大量种植桑或染料作物,大有改种谷物为经济作物的趋势,有的地

方种稻谷者仅占十之三四。这反映出当时

A.经济作物在南方地区广泛种植B.传统经济结构开始瓦解

C.江浙的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D.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15.“以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的没落和衰败,演绎着一个王朝的衰落,一种制度的

衰亡。”这句话评论的是

A,《三国演义》B.《水浒传》

C.《儒林外史》D.《红楼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在儒学被立为官学并作为官吏选拔的主要依据之后,汉代官吏队伍文化

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官吏群体的儒学化序幕至此拉开。在名义上,被察举者必

须要有“高才重名",被乡党的舆论推崇,所以产生了这种现象:士人之间互相的

标榜、交游和结党,不少读书人为了求名被举荐弄虚作假、沽名钓誉。另一方面,

随着地方豪强势力的发展,官僚家族几乎垄断了察举途径,累世公卿的世家大族

形成发展起来。到东汉晚期,察举制已经成为豪强或官吏安插私人的工具。

一一摘编自程丽云《简析选官制度对汉代政治的影响》

材料二公元220年,曹操死,子曹丕嗣为魏王。这时正值三国鼎立之势,曹丕

要保住其父留下的基业,急需大量人才。但由于战乱,原有的地区行政建制遭到

极大破坏,为了求生,人口流动也十分频繁,使得汉代一直沿用的乡举里选的人

才选拔体制由于缺乏必需的环境而不能得以施行。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找到一

种既适应现实政治环境又快捷易行的方法。九品中正制恰恰就是统治阶级需要的

这么一种体制。

一一摘编自马凯《秦汉以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研究》

(1)根据材料一,分析汉代察举制对汉代政治产生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曹丕创立九品中正制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

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8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刘禹锡《宣上人远寄和礼部王侍郎放榜礼闱新榜动长安,九陌人人走马看。一

后诗,因而继和》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

元稹《西凉伎》狮子摇光毛彩竖,胡腾醉舞筋骨柔,1

大宛来献赤汗马,赞普亦奉翠茸裘

李世民《正日临朝》条风开献节,灰律动初阳。百蛮奉遐鳄,

万国朝未央

根据以上信息,围绕"唐诗与历史"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

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唐代都城长安,以其宏伟壮丽的宫殿群以及"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

种菜畦"的整齐规划,显示出盛唐时期国家的强盛及威严。但另一方面,严格的

坊市制度以及"六街鼓歌行人绝,九衙茫茫空有月"的景象又透出一丝暗淡:经济

的发展还没有脱出权势的控制,人们生活在一个外表规矩有方而内在封闭的城市

环境中,交换被限制在有明确时间和空间规定的市内。

在北宋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以往神圣的御街两侧"许市人买卖于其间",威

严的宫城正门宣德楼前各街巷,各色店铺几乎是无所不有......开封城内"州桥夜市

"的各类小吃"直至三更"。东角楼附近的潘楼酒店,"其下每日自五更市合,买卖

衣物书画珍玩犀玉"。在它的附近货卖、娱乐活动不绝,仅大小勾栏有五十余座,

最大的"可容数千人",故"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一一摘编自吴晓亮《宋代经济史研究》

材料二我国自晚唐以后,北方游牧民族取得政权之后,便先后以北京为都城(辽

朝建为陪都,金朝、元朝建为国都)。而明代却和这些王朝相反,元朝虽然灭亡,

然而有生力量并未被消灭,其后裔依然存在且较强大,加强北方的防御实为明朝

当时不可忽视的急务。明成祖即位决定迁都北京后,开始有计划地营建北京城,

营建工作从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历时14年,至永乐十八年(1420年)基

本完成,次年正式迁都北京。

——摘编自庄林德等编著《中国城市发展与建设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唐都长安和宋都开封的不同。(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成祖迁都北京的原因。(4分)

历史试题第5页(共6页)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嘉靖初年,明政府重申海禁政策,甚至还关闭了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广

州。但严厉的海禁恰恰为走私贸易的兴旺提供了有利时机,许多民众与商人铤而

走险与日本商人勾结进行走私贸易。倭患基本平定之后,隆庆元年(1567年),

明政府取消海禁,准许人民航海前往东西洋进行贸易。进入清代,清政府于顺康

之际一度厉行海禁,中国与南洋各国的贸易受到遏制。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清政府继收复台湾后作出了解除海禁的重大决策,海上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