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 【知识精讲精研】 论述性文本备考 理解分析相关内容+课件_第1页
高考专题复习 【知识精讲精研】 论述性文本备考 理解分析相关内容+课件_第2页
高考专题复习 【知识精讲精研】 论述性文本备考 理解分析相关内容+课件_第3页
高考专题复习 【知识精讲精研】 论述性文本备考 理解分析相关内容+课件_第4页
高考专题复习 【知识精讲精研】 论述性文本备考 理解分析相关内容+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论述性(非连续性)文本备考之03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学习目标1.了解近三年论述性文本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的考情,有效备考20242.了解述性文本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的的常考知识点,准确掌握,夯实基础。3.掌握述性文本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的的命题特点、解题技巧、思考角度,提高解题能力。考情分析壹年份卷别提问方式考查角度命题特点2020—2022年新高考Ⅰ卷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理解分析信息内容新高考Ⅰ、Ⅱ卷第1、2题均为信息类阅读选择题,有同有异。相同之处:①设项顺序均与原材料段落顺序大体一致;②仅仅是信息转述或整合的选项较少,选项的综合性强。相异之处:①第1题主要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对材料核心概念、重要句子及段落内容的转述,其中有不少跨段落的转述。整体难度不大。②第2题主要考查依据文本信息推断的能力。设题难度稍大。选项既有基于文本内的推断,也有须利用文本外材料进行的理解和推断。2020—2021年新高考Ⅱ卷2022年新高考Ⅱ卷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3分)2020—2022年新高考Ⅰ卷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根据信息内容合理推断2020—2022年新高考Ⅱ卷2022年新高考Ⅱ卷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考情概览考情微观年份、卷别考查角度第1题第2题2023·新高考全国Ⅰ卷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根据材料内容进行推断2023·新高考全国Ⅱ卷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根据材料内容进行推断进3年命题特点①第1题侧重考查对材料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②第2题则侧重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推断。③两个题都侧重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都是基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续表)知识讲解贰论述性文本理解和分析文章相关内容

考向一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分层切片,三级比对”突破内容理解和分析客观题第一步 将选项切片,分点找对应区域,定位信息源。

1.为何切因为选项是对文中多个信息点的概括、归纳和整合,一个选项包含了文中多个信息点,其中一般会有信息点被设误,所以这多个信息点我们都要在原文中找到依据,若不细切分,就会比对不细,导致错误信息点“漏网”而误判。2.如何切基本原则是将选项拆解,切分成若干片段。如果是切分复句,一般以一个分句为一个片段;如果是切分单句,则可以按照句子主干(主谓宾)的结构切分。有时将较长单句中的某些短语(多充当修饰重要概念的成分)切为片段。3.如何找总的原则是依据切分后的片段中的关键词语在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源。而实际情况是,有的选项(或选项中的分句)概括程度较低,与原文中的信息对应程度强,切分后能直接、迅速地找到信息源;有的选项(或选项中的分句)概括程度较高,是跨句子、跨段落的信息整合,不能直接在原文中找到相关词句,切分后须先将原文中相关的关键词句的意义进行提炼压缩,然后确定信息源。第二步 对照原文信息,从三个层级进行比对。在完成切片找对应信息源后,就要根据前文提到的设误类型分析判断。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三级比对法”。第一级比对句中词语

①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看是否偷换概念;②比对范围词,如“都”“所有”等,看是否扩大或缩小范围;③比对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未来”等,看是否混淆时态、武断绝对等;④比对表肯定和否定的词,如“没有”“无非”“不得不”等,看是否混淆是非、无中生有。第二级比对句间关系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键词)。句间关系一般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比对每个分句的意思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颠倒等。第三级比对依据和结论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或结论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考向二理解文中重要概念、重要句子

(一)“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文中重要概念”是指那些含义丰富、深刻,蕴含了文章重要思想,体现了作者观点态度的概念。通常是指:(1)体现全文主旨的关键概念;(2)体现作者创作意图或感情倾向的概念;(3)重要的指示代词;(4)蕴含深层含义的词语。分析与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往往是指分析与理解其隐含义、指代义和语境义。(二)“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所谓“文中重要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一般来说,是指对语段、意义层次、篇章等内容或形式起着决定性影响的句子。①从内容看,是指那些能揭示文章题意、主旨的句子,那些段落中有概括段意作用的句子;②从表达方式看,是指那些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句子、那些发表议论的句子;③从结构看,是指那些能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句子,表示承前启后等过渡的句子,有重要指示代词的句子,位于全文或全段开头、结尾处的句子;④从修辞看,是指那些运用了比喻、反问、排比、反复、象征等修辞手法的句子;⑤还有一些警句。(三)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类题目的答题技巧1.根据语境解释概念含义的“三方法”(1)前后勾连即根据文章的整体性原则,将上下文勾连在一起,从文章的主旨出发,与表达目的、表达技巧等联系起来,全面审视作者在相关内容中遣词用语的匠心,正确领会概念的含义。(2)表里参验即根据由表及里的原则,从概念的表层含义切入,进而领会作者遣词用语的意图,抽象出文中所表现的内在的深刻的含义。(3)以文解文根据构成文章的诸因素之间既互相制约又互相阐释的特点,进行同义互解或连义互解。答题时,可以将答案代入原文中,看看是否连贯、畅通,逻辑关系是否合理。2.明确要求,根据词性准确阐释概念含义(1)仔细审题,明确题目要求(2)根据词性,准确阐释概念含义要对文中重要概念进行词性分析,以确定答案表述和试题要求理解的词语在结构、性质上一致。如果试题要求解释的词语是名词(名词短语)、动词(动词短语),拟写答案时要用相应的短语来表述;如果是形容词,则要从该词所表现的事物的性质、特点等方面考虑,结合具体内容做出解释;如果是副词,则要根据副词的类型(情态、语气、范围、频率等),结合上下文进行阐释。3.按照下定义的格式组织答案下定义,即在内容上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在形式上要把被定义概念(种概念)放在一个大的从属概念(属概念)中,再加上对其本质特征进行描述的限制。其常规格式是“种概念=本质特征+属概念”,表述时常常用“……是……”的句式。(四)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类题目的答题技巧1.从分析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有许多句子,只要分析其结构,就可以把握其基本意思。如果是单句,先找准主、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其第一层结构。3.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对理解句子的含意至关重要。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具体地说就是:如果要求理解的句子是总领句,就要结合其所领起的范围作答;如果是总结句,就要结合其总结的范围作答;如果是重要的过渡句,就要结合其承上启下的文字作答。4.从分析句子的表达意图入手。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理解那些表达有特色的句子。考向三对图表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三步比对法”理解和分析图表材料这种方法适用于判定非连续性文本中图表类阅读材料选择题的选项的正误。其解题的具体步骤为:第一步 读题,把握选项特点。即弄清选项是陈述的图表材料的哪一点(陈述的对象)、做了怎样的分析或结论(陈述的信息)、陈述的方式方法等。第二步 读图,把握图表信息。新闻类文本中的图表多是以分析数据为主的图表(柱状图、饼状图、表格、曲线图),读图就要紧紧抓住“数据”这个核心,区分数据统计的对象,认识数据的大小变化,分析数据间的比值。具体来说,柱状图要着重分析条柱的高低所显示的数据比例,饼状图要着重分析各项目所占图形比例的大小,表格要着重注意横向、竖向数据的差别,曲线图要注意分析曲线的发展趋势和曲线的交叉节点。第三步 比对,判定选项正误。将选项内容与图表相应内容进行比对,看选项的陈述对象和得出的结论是否与图表信息符合,由此确定正误。例(2021年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中国在农业基础十分薄弱、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不仅成功解决了近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居民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显著提升,粮食安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摘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显著提高,2010年开始平均每公顷粮食产量突破5000公斤,粮食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B.2017年我国稻谷、小麦、玉米的每公顷产量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可见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C.2003~2015年,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增长势头,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越走越稳健,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D.从2015年起,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四年稳定在65000万吨以上水平,这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解题思路】选项第一步:读题,把握选项特点第二步:读图,把握图表信息第三步:比对,判定选项正误A

信息点1:2010年开始平均每公顷粮食产量突破5000公斤。信息点2:单位面积产量显著提高,粮食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图表为三个柱形图。图1的名称为“中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1996~2018年)”,以柱形图的形式展现了1996年到2018年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变化情况。变化情况非常醒目。

比对1:根据图1内容分析可知,从2010年开始,我国平均每公顷粮食产量突破5000公斤,由此判断信息点1是正确的。比对2:根据图1内容分析可知,我国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显著提高,成就也是瞩目的,由此判断信息点2也是正确的。结论:A正确。选项第一步:读题,把握选项特点第二步:读图,把握图表信息第三步:比对,判定选项正误B信息点1:2017年我国三大谷物每公顷产量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信息点2:可见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图2的名称为“2017年三大谷物品种单位面积产量对比”。对比的三大谷物分别为稻谷、小麦、玉米。对比我国与世界三大谷物单位面积产量,发现其中的特点或规律,这往往是高考的命题点,应多关注。比对1:根据图2内容分析可知,2017年我国三大谷物单位面积产量中,稻谷和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要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玉米的单位面积产量只是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选项中说三大谷物“每公顷产量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是错误的。比对2:根据原文“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而且居民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显著提升”可知,“可见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属于强加因果,其因果关系并不成立。结论:B错误。【解题思路】【解题思路】选项第一步:读题,把握选项特点第二步:读图,把握图表信息第三步:比对,判定选项正误C信息点1:2003~2015年,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增长势头。信息点2: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越走越稳健,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图3的名称为“中国粮食总产量(1996~2018年)”,主要展现了23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的变化情况。这个柱形图也非常醒目,可以让读者一眼看出变化的情况。比对1:从图3可以看出,从2003年开始,我国的粮食总产量在连续增长,因此说“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增长势头”是正确的。比对2: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增长势头,因此说“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越走越稳健,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是正确的。结论:C正确。【解题思路】选项第一步:读题,把握选项特点第二步:读图,把握图表信息第三步:比对,判定选项正误D信息点1:从2015年起,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四年稳定在65000万吨以上水平。信息点2:这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仔细观察图3,尤其要注意从2015年到201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的变化。比对1:从图3可以看出,2015、2016、2017、2018连续四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均在65000万吨以上。比对2:根据以上图表内容进行推断,我国粮食产量高且稳定,因此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这样的推论也是正确的。结论:D正确。沙场练兵叁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材料一:打开各大互联网视频平台,很容易就能在视频播放页面中找到“倍速播放”选项。倍速播放指在不改变原视频基本制式的基础上,由用户自行选择加速或者减速的播放行为。调查显示,在18~40岁年龄段的受访者中,使用倍速观看视频的网友接近七成,倍速播放已经成为年轻观众网络追剧的“标配”。这一收视行为不仅体现出当下年轻观众的审美需求和文艺接受特点,而且折射出媒介发展对艺术创新的技术驱动。不过,观众对影视作品进行倍速播放是有选择的。“为什么年轻人看剧用倍速”的话题曾经登上微博热搜。倍速播放能够让观众在有限时间内快速了解热门影视剧,对白和音乐的轻微“变形”也会营造出陌生感和新鲜感,让观众觉得更加有趣。不过,当面对品质好剧时,观众不但不会选择“加速”,反而会再次或多次观看。作品中那些意蕴丰富的视听语言、饱含深情的台词、直击人心的表演以及精心设计的细节交相辉映,形成强烈的感染力,让观众一再品味。可以说,倍速播放显示出观众艺术欣赏的个性化需求,而流媒体技术为这种个性化提供了调试和选择的可能。在新媒体终端尚未普及时,录像机、VCD机或DVD机播放就已经具备快进或快退的功能,但彼时的倍速播放操作并不便利,观赏效果也不理想,很难形成潮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输速度不断提高,上网看剧越来越便捷,倍速播放的实现也越来越容易。当人们在视频网站观看文艺作品时,什么作品常被“倍速”、哪些情节容易被“倍速”等信息都会被精准捕捉并反馈给播放平台,成为内容分析、产品定位的参考数据。从这个意义上说,倍速播放还能反哺艺术创作,促进艺术品质的提升和艺术表现的优化,激发艺术形式的调整、升级。为了适配当下人们的收看习惯,一些视频网站和制作团队不断进行尝试,探索适应新媒介的艺术表现形式,比如有的播放平台将时长两三个小时的故事切割成若干短小精悍的单元,对剧作结构进行不同于传统影视长片的重新剪辑,让观众可以一览剧作精华。在媒介革新过程中,创作者为赢回“播放时间”、赢得观众做了各种有益尝试。相信只要坚守价值立场、尊重艺术规律,视听艺术就将会在与观众的良性互动中不断“进化”。新型艺术或将由此诞生,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摘编自刘洋《探索适应新媒介的艺术表现形式》,《人民日报》2021年7月23日)材料二:由于上网课的用户近年来越来越多,尤其受到疫情影响,大量青少年每天固定开始通过视频学习的方式获取知识。那么,相较于娱乐消遣内容的倍速播放,增加了倍速功能的学习视频到底会对知识吸收的效果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更值得关注。2017年,美国肯塔基大学的科研人员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的、单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他们评估了54名医学院的学生在以1.5倍速度和正常速度观看视频课程后,平均考试成绩是否会有显著差异。过去有研究认为,语速较快的视频课程更能提升学习者的主观表现,因为这样容易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习者更积极主动地学习。但这项研究结果显示,1.5倍的速度下学生对新材料的即时记忆比正常速度更差,客观测试成绩低了10分左右。这可能是因为视频播放速度会影响学习者的神经活动和认知过程,速度较慢时,学习者心理压力低,因此学习效果较好。然而,这并不是一个确切的科学定论。同样是在2017年,日本的一项关于课程录像回放速度的效果分析研究中,科研人员让学生以正常速度、1.5倍速和2倍速看教学视频。同样是立即组织考试,结果却发现,他们在1.5倍速情况下的注意力最集中,而且考试成绩明显也是最好的。2020年,中文核心期刊《现代教育技术》也发表了一项关于MOOC视频播放速度对认知加工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区分了有字幕和无字幕的情况。结果显示,在有字幕的时候,视频播放速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在无字幕时,1.25倍速时的学习效果要优于正常速度;而当速度增加到1.5倍速时,过快的视频播放速度影响了学习者的信息加工,学习效果最差。研究人员还通过对被测试者眼动行为的监测,发现在1.25倍速时紧凑的信息节奏使学习者的注意力分配更自如,认知加工最为流畅。因此,他们认为适当加快播放速度有利于学习者的认知加工,但速度过快则会对学习者的认知加工起到负面影响。然而,这并不是一个确切的科学定论。同样是在2017年,日本的一项关于课程录像回放速度的效果分析研究中,科研人员让学生以正常速度、1.5倍速和2倍速看教学视频。同样是立即组织考试,结果却发现,他们在1.5倍速情况下的注意力最集中,而且考试成绩明显也是最好的。2020年,中文核心期刊《现代教育技术》也发表了一项关于MOOC视频播放速度对认知加工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区分了有字幕和无字幕的情况。结果显示,在有字幕的时候,视频播放速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在无字幕时,1.25倍速时的学习效果要优于正常速度;而当速度增加到1.5倍速时,过快的视频播放速度影响了学习者的信息加工,学习效果最差。研究人员还通过对被测试者眼动行为的监测,发现在1.25倍速时紧凑的信息节奏使学习者的注意力分配更自如,认知加工最为流畅。因此,他们认为适当加快播放速度有利于学习者的认知加工,但速度过快则会对学习者的认知加工起到负面影响。事实上,这些实验结论间的相互争议和实验设计本身存在局限有关。长期从事大脑认知功能研究的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李葆明解释,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除了要考虑视频播放速度的因素,还要考虑视频内容的难易程度、被测试者是否有过倍速播放的习惯以及被测试者的年龄等因素。这些重要的变量在实验中都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我们很难得到一个标准答案。但他也表示,这些研究还是为视频制作时信息量的控制和播放速度的选择提供了很有意义的参考,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探讨在视频学习时代,我们该如何帮助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摘编自胡珉琦《“倍速播救”,赢了时间?》,《中国科学报》2020年10月15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倍速播放”选项已然是各大互联网视频平台的标配,它能让用户自行选择观看视频的速度。B.倍速播放是观众艺术欣赏个性化需求的产物,它离不开新媒体终端的普及和流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C.肯塔基大学的试验和同年度日本的试验虽然不完全相同,但都能证明视频播放速度影响着学习效果。D.在李葆明教授看来,日本、美国及MOOC的实验设计不科学,因为影响学习效果的不只是播放速度。√解析,选D。“实验设计不科学”曲解文意,材料二第5段只是说“这些实验结论间的相互争议和实验设计本身存在局限有关”,即这些实验设计有局限性,这和“设计不科学”并非同一概念。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了解热门影视作品,那么倍速播放将是唯一的选择,同时你还能够体会到陌生的音乐。B.观众收看品质好剧时并不会选择倍速播放,反而会一再品味,而这些收视数据将被播放平台精准捕捉,成为重要数据。C.根据肯塔基大学的研究结果,视频在1.5倍速度播放时语速快,学习者的心理压力大,影响了其对新材料的即时记忆效果。D.从MOOC的实验结果看,有字幕时视频的播放速度对人的学习效果的影响并不显著,而无字幕时影响显著。√解析

A“那么倍速播放将是唯一的选择”错,材料一第4段指出“比如有的播放平台将时长两三个小时的故事切割成若干短小精悍的单元,对剧作结构进行不同于传统影视长片的重新剪辑,让观众可以一览剧作精华”,所以“唯一”表述错误;另外,“同时你还能够体会到陌生的音乐”错,材料一第2段中说“倍速播放能够让观众在有限时间内快速了解热门影视剧,对白和音乐的轻微‘变形’也会营造出陌生感和新鲜感”,可见倍速播放让观众体会到的是音乐的陌生感,并非“陌生的音乐”。B“这些收视数据将被播放平台精准捕捉,成为重要数据”说法不当,材料一第4段指出被精准捕捉并反馈给平台的是“什么作品常被‘倍速’、哪些环节容易被‘倍速’等信息”,而不是不倍速的数据。C“视频在1.5倍速度播放时语速快,学习者的心理压力大,影响了其对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