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赤壁赋》课件++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1页
【高中语文】《赤壁赋》课件++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2页
【高中语文】《赤壁赋》课件++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3页
【高中语文】《赤壁赋》课件++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4页
【高中语文】《赤壁赋》课件++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赤壁赋苏轼

余光中说过,如果要找一名古人去旅行,不要找李白,他太狂傲,不负责任;也不要找杜甫,他一生太苦,会很丧;要找就找苏东坡,他是一个能让一切变得有趣的人。导入学习目标1、了解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现象,背诵《赤壁赋》;2、梳理文章的结构、情感脉络,鉴赏写景、抒情、说理融合的特点;3、把握苏轼情感变化过程,培养积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第一章知人论世走进文本

苏轼(

1036

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苏轼幼年时即极为出色,深得老师赏识。21岁时,苏轼与弟弟苏辙一起随父苏洵离家进京,第二年兄弟二人都中了进士。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读了22岁的苏轼所写的文章后说:“不觉汗出

。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人头地也。可喜!可喜!”并预言未来文坛将属于苏轼。

“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一:诗人介绍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豪放词创始人书法为宋初四大书法家之一,苏、黄(庭坚)、米(芾)、蔡(襄)绘画“朱竹”别具一格

美食发明“东坡肉”

六边形战士题解文中的赤壁,并非三国时孙刘联军与曹军交兵的赤壁古战场(武赤壁),而是今湖北省黄冈市境内赤鼻矶(文赤壁)。汉江长江乌林樊口武赤壁文赤壁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元丰五年(1082)七月和十月,作者先后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写了两篇游记,后人习惯称前一篇为《赤壁赋》或《前赤壁赋》,称后一篇为《后赤壁赋》。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他感受到了有生以来从未有过的孤寂和悲苦。

公元1082年,他来到赤壁矶,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著名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后又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赤鼻矶),写下了《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二、写作背景写作背景元丰二年(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等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据《汉书·薛宣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乌台”,亦称“柏台”。“乌台诗案”由此得名。乌台诗案乌台诗案

"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湖州谢上表》

这句的意思是,陛下知道我愚昧不堪,不合时宜,难以和变法派共事,又考察我年老不爱生事,在地方管理普通百姓勉强及格。

你说你不爱生事,那就是我们这些变法派爱生事喽!我们力主改革叫爱生事,那圣上全力支持变法,不就是说圣上无事生非呗!这是做臣子的该说的话吗!

赋是我国古代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特点。其特点是“铺采摛(chī)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有时虚设主客,通过“抑主伸客”

的方式阐述观点。著名的文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三:写文体知识赤壁赋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其特点:1、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2、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3、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4、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第二章初读文本字词通关壬戌

戊戌

戍边

属客

窈窕

少焉

斗牛

万顷

倾倒

姓冯

冯虚

船舷

桂棹

兰桨

追溯

予怀给予

洞箫

倚靠

唱和

袅袅

丝缕

沟壑

潜蛟

rén

xūyǎotiǎoqīngzhàojǐyǔniǎowùxūshǎopíngféngjiǎngxiāolǚshùdǒusùyǐhèzhǔqǐngxiányúhèqiánjiāo一、整体感知——朗诵嫠妇

愀然

襟袖相缪荆州

舳舻

旌旗

遮蔽

酾酒

横槊

樵夫

江渚

伴侣

麋鹿

扁舟

匏樽

蜉蝣

须臾

要挟

骤得宝藏

更酌

狼籍枕藉líjīngshīlǚfúyóuzàngqiǎozhúlúshuòmíyúgēngzhuójīnjīngqiáopiānyāoxiéjí

jièliáobìzhǔpáozhòu二、整体感知——朗诵初读课文【思考1】文章情感变化的脉络是怎样的?从赏景之中获得“乐”,因客之箫声而“愀然”,通过苏子之宽慰使客“喜而笑”。情感脉络是“乐——悲——喜”。第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状语后置句参考译文: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注释:既望:过了望日后的第一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于:介词,在。徐:慢慢、缓缓。兴:起。属:通“嘱”,劝请。歌:名词活用作动词,歌唱。对偶互文公元纪年法皇帝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一个皇帝可用多个年号。干支纪年法一、纪年法补充文化常识干支组合可以纪年,可以纪日朔(农历每月初一)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二、农历日期称谓:六字词过关古代纪年法“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年次纪年法是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这种纪年法多用于春秋战国时期。“庆历四年春”2.帝王纪年法

用帝王的谥号、庙号和年号来纪年的方法就是帝王纪年法。“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丁卯三月之望”3.干支纪年法十

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启壬戌秋日”4.年号干支兼用法一、庙号庙号是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为他们定的名号。自汉代起统一王朝的开国皇帝称“祖”,第二代以后的多称“宗”。如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明仁宗朱高炽。二、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定的称号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臣下之谥,由朝廷赠予。谥号一般都有褒、贬之意。表扬型的谥号有“文”“武”“穆”等,批评型的谥号有“纣”“幽”“炀”“厉”等。三、年号年号是封建帝王所定的纪年的名称,被认为是帝王正统的标志。明朝以前的皇帝,经常改年号,多者达十余个,明清各皇帝大多只有一个年号。四、尊号尊号,是尊崇帝后而取的称号。尊号有生前加的,也有死后追加的。清乾隆皇帝被尊为“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多达二十三字,这与中央集权专制制度及皇权日益膨胀息息相关。六字词过关1.谥号,多带有评价的字,如“文武幽炀哀”等。2.庙号,多带有“祖、宗”等字。3.尊号,多是XX皇帝、XX皇太后之类的象征地位的名词。4.年号,多用“天、大、太、应、元、中、永”等字开头,且明清两代,由于一个皇帝一般只用一个年号,故常用年号称代皇帝,如嘉靖、崇祯、康熙、雍正、乾隆。六字词过关测试:(多选)以下属于庙号的是()。A.汉高祖B.乾隆C.唐太宗D.周幽王AC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注释:少焉:一会儿。于:介词,从。白露:白茫茫的水汽。横:弥漫,笼罩。纵:放任。一苇:比喻小船。如:往。凌:越过。万顷:指广阔的江面。茫然:旷远的样子。冯虚御风:凌空驾风而行。冯,同“凭”,乘。虚,太空。御,驾。遗世独立:脱离人世,升入仙境。现指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

羽化:指飞升成仙。参考译文: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的水汽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浩瀚无垠的茫茫江面。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夸张比喻第一段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纵:放任所如:所+动词,所想去的地方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去(它)想去的地方,越过浩瀚无垠的茫茫江面。之:动词,去。凌:动词,越过茫然:辽阔旷远的样子定语后置句:凌茫然万顷

中心词+之+形容词特殊句式?古代表示时间快速、短暂的词语【俄、俄而、俄顷、少顷、少时、少间、须臾、斯须】意思是“一会儿”副词。例如:“俄顷风定云墨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少时,一狼径去”(《狼》);“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食顷】意思是“一顿饭工夫”。例如:“食顷,帘动”(《促织》)。【旋、寻、未几、无何、既而、已而】意思是“随即”、“不久”,副词。例如:“寻病终”(桃花源记》);“已而夕阳在山”(《醉翁亭记》)。第一段写了什么?明确:描绘月夜游赤壁时的优美风光和舒畅心情。第二段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参考译文:在这时喝酒喝得非常高兴,敲着船边唱起歌来。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击打着月光下的清波,在泛着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眺望思慕的人啊,却在天的另一方。”注释:于是:在这时候。扣舷:敲着船边,指打着节拍。空明,指月光下的清波。流光,指江面浮动的月光。渺渺:悠远的样子。美人:指所思慕的人。主谓倒装句思考sikao为什么要写歌词?有什么内涵?第贰段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①“美人”这个意象在《诗经》和《楚辞》等古典文学作品中一般代指所思慕的人,君王,理想追求这里的“美人”借指理想追求。②“望美人”暗写苏子虽然被贬,仍然惦念着心中的君主。补充:香草美人最早出自屈原《离骚》香草美人:1、高洁的品质

2、圣明的君主

3、美好的理想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定语后置句参考译文:有会吹洞箫的客人,配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的声音呜呜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注释:倚:循,依。和:应和。其:代词,那。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缕,细丝。舞、泣: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幽壑:深谷。嫠妇:寡妇。作者是怎样描写萧声之悲的?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比喻、通感,化抽象为具体想象、夸张①借助比喻、通感、想象、夸张,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徊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②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乐声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是正面描写。“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是侧面描写,正侧结合,突出箫声幽怨悲凉催人泪下的特点。研读第一第二自然段。分析作者因何而乐,后为何而悲。美景—乐—悲—时间:意象:画面:意境:缘由:情感:缘由:情感:壬戌之秋清风、水波、明月、白露、水光、小舟皓月当空,清风徐徐,碧水万顷,雾气朦胧,波光连天,小舟漂流静谧舒畅、澄明空灵“乐”由景生,尽显月下泛舟之乐飘飘欲仙,超然物外,陶醉于良辰美景“悲”从歌声中来,从箫声中来“桂棹兮兰桨……美人兮天一方”中,香草比喻自己高洁的品质,美人比喻君王,或是自喻,箫声幽怨,构成悲凉凄清的意境。怀才不遇之悲,遭受贬谪之怨。第三段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参考译文:苏轼不禁改变容色,整理好衣襟端坐着,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吗?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水环绕,一片苍翠。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注释: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危坐:端坐。正襟危坐:形容人物严肃或拘谨的样子。南、西、东:名词作状语,向南、向西、向东。繆,通“缭”,盘绕,围绕。于:被。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参考译文: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注释:方:当。下,攻占。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行。舳舻: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酾酒:斟酒。槊:长矛。固:本来,当然。安:疑问代词,哪里。而:表转折,然而。借代七文本探究——因何而悲?作者在这里提到了曹操,结合所学课文,分析曹操的形象及作用。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在《念奴娇赤壁怪古》中周瑜大胜,曹操惨败。在《赤壁赋》是这样的吗?七文本探究——因何而悲?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周瑜大胜,曹操惨败。在《赤壁赋》是这样的吗?不是,这里的曹操成为了能文能武,志得意满的英雄形象。苏轼用曹操、用周瑜的素材,既不同情曹操,也不偏爱周瑜,这与辛弃疾“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是完全不同的。苏轼不过借用“赤壁”这个名字,借用曹操、周瑜这两位名垂青史的人物,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怀。英雄人物也好,风流人物也罢,不过是过眼云烟,最终都会逝去。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注释:渔樵:名词作动词,捕鱼砍柴。侣、友:名词意动,以……为侣,以……为友。蜉蝣:这里用来比喻人的生命短暂。一粟:一粒米。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物体非常渺小。

状语后置句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注释:须臾:片刻,短时间。挟:偕同,带。骤:一下子,很轻易地。遗响:余音,指箫声。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寄托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第三段写了什么?写客人解释箫声悲凉的原因,感叹人生的无常、渺小、短暂。因何而悲?客之悲又有几层原因呢?三悲古今对比之悲英雄业绩今安在何况吾辈渔樵者物我对比之悲理想现实之悲天地阔远自身短暂渺小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蜉蝣于天地沧海之一粟吾生之须臾长江之无穷人生短暂自然无穷人生短暂渺小理想幻灭英雄无觅

功业未成三、第三段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主问客答古人事迹现实人生孟德遗诗孟德遗迹渔樵江渚蜉蝣天地安在哉平凡渺小人生苦短悲之缘由第三段写景哲思抒情第四段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句参考译文:我问道:“你可也知道那水与月吗?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地流去永不复返,但并没有流去;月亮像那样时圆时缺,却终究没有增减的变化。如果从那变化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如果从那不变的一面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那又羡慕什么呢?注释:尝:曾。盈:满。虚:缺。卒:终究。消长:消减和增长。盖:表示假设,如果。自:从。曾:简直、尚且。以:通“已”,停止。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参考译文: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就成为声音,眼睛看到就成了色彩,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使用这些也不会用完。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注释:苟:如果。虽:即使。惟:只有。适:享有。第四段写了什么?明确:写作者阐述“变”与“不变”、“取”与“不取”的道理,表达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豁达乐观的人生哲学1.“变与不变”:

水(逝者如斯)—未尝往

月(盈虚者如彼)—卒莫消长2.“取与不取”:

清风明月——非吾之所有(无尽藏可共适)

(一毫莫取)讨论:主人从哪些角度说理,让客人释怀而“喜”?苏子借用庄子的齐物论、相对论,消解了物与人的对峙,短暂和永恒的差异。3.“人”生老病死——代代相传逆境顺境——随遇而安八文本探究——转悲为喜个人如何才能与万物一样“无穷无尽”呢?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以“身与物化万物皆一”的精神自由获取永恒庄子打开自己,视接四野,耳听八方,遨游天地之间,同乎大化流行。此乃与天地并生,与万物为一的情境。当此情境,人不再是孤独的有限的存在,而是与外在世界融通无碍的个体,这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宇宙境界。这一境界无需考虑个体都会死亡的结果,只需要好好享受当下即可。八文本探究——转悲为喜个人如何才能与万物一样“无穷无尽”呢?张若虚:“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