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微元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_第1页
谈微元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_第2页
谈微元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_第3页
谈微元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_第4页
谈微元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谈微元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高中物理中,由于数学学习上的局限,对于高等数学中可以使用积分计算的一些问题,在高中很难解决。例如对于求变力做功或者对物体做曲线运动时某恒力所做功的计算;又如求某做曲线运动的某质点运动的路程,这些问题对于中学生来讲,成为一大难题。但是如果应用积分的思想,化整为零,化曲为直,采用“微元法”,可以很好的解决这类问题。“微元法”通俗地说就是把研究对象分为无限多个无限小的部分,取出有代表性的极小的一部分进行分析处理,再从局部到全体综合起来加以考虑的科学思维方法,这个方法充分体现了微积分思想。高中物理的瞬时速度、瞬时加速度、感应电动势等等,都是用这种方法定义的。微元法是分析、

2、解决物理问题的常用方法,也是从部分到整体的思维方法。用该方法可以使一些复杂的物理过程用我们熟悉的物理规律迅速地加以解决,使所求的问题简单化。使用微元法处理问题时,需将其分解为众多微小的“元过程”,而且每个“元过程”所遵循的规律是相同的,这样,只需分析这些“元过程”,然后再将“元过程”进行必要的数学方法或物理思维的处理,进而使问题求解,使用此方法会加强我们对已知规律的再思考,从而引起巩固知识、加深认识和提高能力的作用。 一、用微元法解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例1: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导体,电阻为r,r与两根光滑的平行金属导轨相连,导轨间距为l,其间有垂直导轨平面的、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导轨上有一

3、导体棒ab,质量为m,以初速度v0向右运动,求这个过程的总位移?解析: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导体棒在运动过程中受到安培力的作用,导体棒做非匀减速运动, 在某一时刻取一个微元 变式两边求和 因 故 得小结:处理非匀变速运动问题时,从对事物的极小部分(微元)分析入手,达到解决事物整体的方法。地使用微元法处理问题时,需疳其分解为众多微小的“元过程”, 每个“元过程”所遵循的规律相同,这样,只需分析这些“元过程”,然后再将“元过程”进行必要的数学方法(累计求和)进而使问题求解。解题过程中,常常遇到非匀变速运动过程中求位移,电量,能量等问题,灵活运用微元的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物理过程。微元法的解

4、题思路:选取“微元”,将瞬时变化问题转化为平均变化问题(避免直接求瞬时问题的困难);利用数学“微积分”知识将平均变化问题转化为瞬时变化问题(充分利用数学工具,既完成问题“转化”又保证问题的性质不变,又能简单地求得结果) 微元法的解题步骤:确定研究对象,选取“微元”;列出微元的方程;对相关微元进行累积求和或求导。二、微元法的应用1利用“微元”中变力做功的特点推导出力所做的功例2:如图(1)a所示,某个力f=10n作用于半径r=1m的转盘的边缘上,力f的大小保持不变,但方向保持任何时刻均与作用点的切线一致,则转动一周,这个力f做的功为多少? 解析:由于力f的方向与作用点的速度方向一致,因此力f做功

5、来为零,且此力不为恒力。可以考虑把圆周划分为很多“微元”来研究。如图(1)b所示。当各小段的弧长足够小()时,在这段内f的方向几乎与该小段的位移重合,则f做的总功为。 这等效于将本是曲线的圆周拉直。在这里,力f所做的功相当于力和物体运动路程的乘积。2. “微元法”应用于求非匀变速运动中的速度例3:(08·江苏)如图所示,间距为l的两条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导轨光滑且电阻忽略不计.场强为b的条形匀强磁场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磁场区域的宽度为d1,间距为d2,两根质量均为m、有效电阻均匀为r的导体棒a和b放在导轨上,并与导轨垂直.(设重力加速度为g)(1)若d进入第2个磁场

6、区域时,b以与a同样的速度进入第1个磁场区域,求b穿过第1个磁场区域过程中增加的动能;(2)若a进入第2个磁场区域时,b恰好离开第1个磁场区域;此后a离开第2个磁场区域时,b又恰好进入第2个磁场区域.且a、b在任意一个磁场区域或无磁场区域的运动时间均相等.求a穿过第2个磁场区域过程中,两导体棒产生的总焦耳热q; (3)对于第(2)问所述的运动情况,求a穿出第k个磁场区域时的速率v.解析:(1)因为a和b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相等,按回路方向相反,所以感应电流为0,所以a和b均不受安培力作用,由机械能守恒知, (2)设导体棒刚进入无磁场区域时的速度为v1,刚离开无磁场区域时的速度为v2,即导体棒刚进入

7、磁场区时的速度为v2,刚离开磁场区域时的速度为v1,由能量守恒知,在磁场区域中, 在无磁场区域中, 解得 q=mg(d1+d2)sin (3)设导体棒在无磁场区域和有磁场区域的运动时间都为t,在无磁场区域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v2-v1=gtsin 且平均速度 有磁场区域棒a受到合力f=mgsin-bil 感应电动势=blv 感应电流i= 解得 f=mgsin-v 因为速度v是变量,用微元法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在t到t+时间内 则有 解得 v1-v2=gtsin-d1 联列式,得3“微元法”应用于求非匀速运动中的时间例4:(09江苏)如图所示,两平行的光滑金属导轨安装在一光滑绝缘斜面上,导轨间距

8、为l、足够长且电阻忽略不计,导轨平面的倾角为,条形匀强磁场的宽度为d,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长度为2d的绝缘杆将导体棒和正方形的单匝线框连接在一起组成“”型装置,总质量为m,置于导轨上导体棒中通以大小恒为i的电流(由外接恒流源产生,图中未画出)线框的边长为d(dl),电阻为r,下边与磁场区域上边界重合将装置由静止释放,导体棒恰好运动到磁场区域下边界处返回,导体棒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垂直重力加速度为g求:(1)装置从释放到开始返回的过程中,线框中产生的焦耳热q;(2)线框第一次穿越磁场区域所需的时间t1;(3)经过足够长时间后,线框上边与磁场区域下边界的最大距离m解析:(1

9、)设装置由静止释放到导体棒运动到磁场下边界的过程中,作用在线框上的安培力做功为w。         由动能定理   且q=-w        解得  (2)设线框刚离开磁场下边界时的速度为v1,则接着向下运动2d,        由动能定理得:    装置在磁场中运动时收到的合力 

10、0;      感应电动势           感应电流              安培力              由牛顿第二定律,在t到t+t时间内,有   

11、0;      则有解得  (3)经过足够长时间后,线框在磁场下边界与最大距离xm之间往复运动       由动能定理         得     4. 应用“微元法”求非匀变速运动中的位移例5:从地面上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一质量为m的球,若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与其速率成正比关系,球运动的速率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所示,t1时刻到达最

12、高点,再落回地面,落地时速率为v1,且落地前球已经做匀速运动求:(1)球从抛出到落地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2)球抛出瞬间的加速度大小;(3)球上升的最大高度h。解:(1)由动能定理得克服空气阻力做功(2)空气阻力 落地前匀速运动,则刚抛出时加速度大小为a0,则解得(3)上升时加速度为a, 取极短t时间,速度变化v,有:又上升全程 则  5. “微元法”求变化电量的运用例6:如图,水平放置的导体电阻为r,r与两根光滑的平行金属导轨相连,导轨间距为l,其间有垂直导轨平面的、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导轨上有一ab质量为m导体棒以初速度v0向右运动。(1)导体棒将做什么运动?(2)

13、能否求出全过程中通过导体某个横截面的电量?解析:(1)加速度越来越小的减速运动最终静止。(2)在某一时刻取一个微元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导体棒在运动过程中受到安培力,导体棒做匀减速运动 两边求和 因此 总之,“微元法”是分析、解决高中物理问题中的常用方法,也是从部分到整体的思维方法,更是近几年高考提倡的处理问题的数学方法,是高考的热点。结合“微元法”可以考查电磁感应、力学等方面的知识,运用这一方法不仅丰富了处理问题的手段,拓展了我们的思维,还为高中阶段的后续学习奠定了思维基础。因此,高三学生就当熟练掌握。用微元法巧解a-t图象图象问题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在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中,均有一定数量的图形考题出现,且占有较大的分值比例,有关图象试题的设计意图,明显由“注重对状态的分析”转化为“注重对过程的理解和处理.处理该类问题过程中往往要借助于物理图象的斜率,物理图象的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