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说阅读“作用题”答题指导刘辉整理2017、1、9高考小说作用题回顾1、“影子”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全国课标卷1)2、小说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简要说明。(《峡谷》)(全国课标卷2)3、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活着》山东卷)4、“鳞是鱼的瓦,甲是兵的瓦,娘是我们家的瓦”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瓦》福建卷)5、“看报纸的旅客”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未婚妻》湖南卷)四级循环答题思路:人物情节环境主题小说作用题基本分类:情节作用题人物作用题环境作用题标题作用题某个物象作用题手法作用题情节作用题
答题思路:1)开门见山,开篇点题;
2)制造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倒叙)
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作铺垫
4)引出另一个情节;
5)使情节一破三折,波澜起伏,曲折引人;
6)线索或推动情节的发展
7)补充交代上文内容(补叙)丰富文章内容(插叙)。
8)照应题目;
9)巧设伏笔,照应前文情节,前后呼应
10)结尾或深化主题,或卒章显志,或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使情节陡生波澜震撼人心引人思考。或戛然而止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真题回放:4、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的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请谈谈你的见解。(2011年安徽卷《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8分)【答案示例】角度一: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醉酒的行为使读者对勤劳、纯朴、善良的巴尔塔萨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现他还有爱面子、冲动等性格特点,认识到巴尔塔萨性格的复杂性。角度二:使情节更为曲折。做好鸟笼期待出手却拒绝卖出鸟笼,想卖高价却无偿送出鸟笼,这样的情节已曲折生动;“醉酒”让主人公欠下债务,狼狈不堪,使情节再生波澜,引人入胜。角度三:使主题更加丰富。为满足一个孩子的快乐送出鸟笼,体现了主人公的善良本性,弘扬了善与爱的主题;从来没喝过酒却喝得酩酊大醉,表现出这个小人物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种种无奈,反映出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生活之间常常存在着矛盾。角度四:使环境更具典型性。小说中共有三个场景:巴尔塔萨家赏鸟笼,蒙铁尔家送鸟笼和台球房醉酒。台球房是唯一的公共场所,醉酒情节把场景从家庭空间移到社会空间,集中展示了社会下层百姓真实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14、小说在文末写到了“看电视”,有哪些作用?(6分)(《剃头》)【参考答案】①破旧电视机暗示了打工者贫穷的现状,使自己给自己剃头的行为显得更合情合理。(情节)②从电视看不清任何影像到黑白影像再到向赵忠祥挥挥手,推动了情节发展。③通过看电视这一情节,表现了人物不满、无奈和渴盼与亲人团聚的心情,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个性更鲜明。(人物)④小说把除夕本应有的团聚和热闹与现实中农民工经济窘迫,身在异乡的冷清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底层农民工的同情。(主旨)(答出两点即可,每点3分)环境作用题答题思路:⑴自然环境——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②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暗示(烘托)某种心理、情绪;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⑤象征意义;和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主旨,寄托人物或作者情感。⑵社会环境——①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②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③烘托人物的突出特点;④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⑤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⑥深化小说的主题思想。真题回放:8.小说开头屋内陈设的描写,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有哪些作用?(3分)【答】①显示出人物艰难生活状况;②屋内陈设,表明女主人公勤劳质朴;③衬托人物形象,生活的艰难,却没有改变他们善良的心灵,美好的行为。14、小说《“这是你的战争”》中多次出现对雪的描写,请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参考答案】(1)点出季节,渲染紧张的气氛,暗示战事紧急,形势严峻。(环境本身)(2)烘托人物心情。①孟弗之见到雪白的腊梅林,暗喻他路遇蒋姓学生后的沉重心情。②萧子蔚、澹台玮面对雪已消了大半的腊梅林,暗示他们消解了内心的淡淡纠结。用雪来烘托爱国知识分子的高洁品质。(指向人物)(3)、雪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下雪到雪大到雪融,暗示时间的推移。推动情节发展。文中递手帕的细节也是因为下雪。(指向情节)(4)、下雪到雪大到雪融,暗示救国有望。(指向主题)12.文中多次写到“六月的阳光照着静静的沂河,河面上有水鸟在盘旋”等景物,作用是什么?(4分)①描写沂河优美的自然风光,渲染静谧、优美的环境氛围,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指向环境)(1分)②烘托葛多年青时的英姿勃发、壮志满怀。(指向人物)(1分)③前后照应,触发主人公思想转变,推动情节发展。(指向情节)(意思对即可)人物作用题小说中的人物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不管主要、次要人物都和情节,主旨有关。特别注意次要人物的作用。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一般是指向主要人物、情节或主题:指向主要人物,次要人物为主要人物服务,有的对主要人物起衬托的作用,有的形成对比作用,有的还能串联起各类人物之间的关系。指向情节,次要人物往往是小说的线索,或推动情节的发展。指向主题,次要小说标题的含意有:①表面意义与深层意义②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③一语双关,双层含义
理解小说标题的含义的方法(一)联系表层含义(二)体会深层含义(三)联系全文内容(四)结合文章主旨真题回放:2、小说以“绣枕”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①刺绣是旧时代女子在闺房里常作的活计,以“绣枕”作为女子的标志;②以“绣枕”为意象,含蓄地写出了女子对爱情、婚姻、的憧憬;③绣垫的不幸遭遇,正是大小姐不幸命运的象征,也是旧时代无数女子不幸命运的象征。(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3、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①一语双关,“锄”是指六安爷的生产工具、劳作方式,又是六安爷的精神支柱,意味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是农业生产方式的象征,是被工业挤压的毫无生存空间的农村的象征。②锄喻示劳动者和土地的亲密关系,蕴含着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又暗含着他对土地的悲情告别。某个物象作用题答题思路:突出人物性格;具象征意义,揭示深化主题;若反复出现,起线索作用,使结构更加严谨。真题回放:14.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①要花轿目光长远②改装花轿心灵手巧③出租花轿善于经营,贤惠体贴19.请结合全文,探究“灯”在文中的丰富内涵。(6分)19.【参考答案】①“暗淡”的“灯”渲染了阴暗凄冷的氛围,为“我”梦幻般地将心还给母亲提供了背景。②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灯”既是母亲不幸遭遇的见证人,又是母亲凄苦命运的怜悯者。③“灯”具有象征意味,表现了作者对污浊现实社会的憎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每点2分)17.小说中那块活泼有趣的玉蟠螭在情节安排与人物塑造方面有何作用,请分别作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①在情节安排方面,它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东家有宝玉,侯六来盗玉,侯六被东家感化自首,东家舍玉相救,侯六窃玉以报东家。②在人物塑造方面,它可以衬托人物的品格。例如东家爱玉,衬托其风雅;知府爱玉,表现其贪婪。手法的作用答题思路分析小说艺术手法有以下三个角度:1.从语言运用角度: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有什么表达效果。2.从结构安排角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3.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手法并分析其作用。附:表达方式①叙述(顺叙——故事娓娓道来,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使小说波澜起伏;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情节构思②描写,(人物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环境描写;景物描写);③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人称和叙述方式的作用①人称。a.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真实生动之感。b.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c.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②叙述方式。a.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b.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c.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d.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作某些交代。表现手法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形象而含蓄。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思想,含蓄,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形象更鲜明),更集中地揭示题旨(内容更加丰富)。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言近旨远,意义深刻。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抑扬: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厌恶、讽刺的感情。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白描:简笔勾勒,简洁传神;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见,具体生动。结构安排看整体构思:线索、叙述顺序、一波三折、抑扬、详略、照应……看开头结尾是否各有特色;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埋下伏笔,情节合理……(详见情节安排特点)悬念:引起读者对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急切期待的作用。引人入胜。伏笔:对下文的内容作暗示,使结构严谨,使情节发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妙趣。铺垫:从目的和作用上看,铺垫是衬托。可以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真题回放:20.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4分)
2013年山东《活着》(1)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2分)
参考答案:运用比喻,将牛比喻为自己的孩子,形象生动地体现老人对亲人的渴望。(2)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2分)
参考答案:细节描写,通过“沾满了泥”、“微微晃动”等细节表现出老人与牛的老态和劳作之后的疲惫。
(2)小说中画线部分对独腿车夫蹬车情形做了详细描写,请简要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参考答案:①通过车夫蹬车的艰难,从细节上表现他生活的艰辛不易。②残缺的躯体与顽强的表现,展现出车夫精神世界的伟大。③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做了铺垫,让“我”产生心灵的触动。(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3.按照要求回答下面两个问题。(7分)(1)对小说中画线①处的人物语言进行赏析。(2)指出小说中画线②处所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这段文字在情节发展上的作用。参考答案:(1)运用了夸张、比拟的手法;写出了鸟笼的精美,表达了老大夫对鸟笼的赞赏之意。(2)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推动情节发展,是下文巴尔塔萨送鸟笼的直接原因。5、画线②处运用了比喻和对比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参考答案:用“蓬乱的头发被耐心地梳理过”来比喻耕过耙过的土地,写出土地前后变化之大,突出土地耕耙的细致与用心;把耕后平整的土地和达子蓬乱的头发进行对比,表明达子一夜未眠,写出达子的辛苦劳累,突出达子的淳朴、善良和小格的感动。4、本文所描述的二胡声音悠扬、动听,作者是如何描写二胡声音的?(知音)参考答案:(1)侧面描写,小女孩赞叹瞎子二胡拉得好,弟子哑着嗓子感叹“真是人间一绝”,都表明瞎子师傅拉的二胡悠扬、动听。(2)比喻,“一会儿如一缕花香,拂过人心;一会儿如一丝轻风,浮荡如纱。”突出二胡声音的轻柔动听。(3)通感,“一缕月光水色,从琴弦上淌出,闪着波纹,扩散着,荡漾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美容院员工社会保险缴纳合同样本4篇
- 课题申报参考:面向2035年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研究
- 民政局2025年离婚协议书起草与备案流程指导4篇
- 2025年度门头房屋租赁合同含租赁用途及经营方向限制4篇
-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度个人二手房交易反担保合同规范2篇
- 2025年度个人汽车货运风险分担合同范本
- 2025年度门禁监控设备生产与销售合同8篇
- 2025年度水电工程合同履约监管承包协议4篇
- 2025年度木结构建筑绿色施工与环保验收合同4篇
- 2025年中国文玩电商行业发展现状调查、竞争格局分析及未来前景预测报告
- 2024文旅古街元旦沉浸式体验国风游园会(古巷十二时辰主题)活动方案活动-46正式版
- 英语-2025广西柳州高三二模试卷和答案
- 电工中级工练习题库(含参考答案)
- 学校帮扶工作计划
- 期末综合试卷(试题)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含答案)
- UL2034标准中文版-2017一氧化碳报警器UL中文版标准
- 感恩的心培训资料
- 《精密板料矫平机 第3部分:精度》
- (完整版)水利部考试历年真题-水利基础知识试题集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英语试题(含解析无听力原文及音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