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2.3河流 第一课时 以外流河为主 教学设计_第1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2.3河流 第一课时 以外流河为主 教学设计_第2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2.3河流 第一课时 以外流河为主 教学设计_第3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2.3河流 第一课时 以外流河为主 教学设计_第4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2.3河流 第一课时 以外流河为主 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第一课时以外流河为主)【教学内容】以外流河为主【课程目标】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资料,简要归纳中国河湖的特点。【教学目标】1.从地图上找出我国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主要外流河和内流河。2.知道外流河、内流河、外流区、内流区的概念3.理解河流的水位、流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等主要水文特征。4.运用已有知识,说明内流河分布在西北,外流河分布在东南的原因。5.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影响我国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因素。6.通过对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京杭运河的了解,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我国的内流河和外流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我国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2.难点:分析我国内流河和外流河分布特征和原因;分析我国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读图分析法,谈话法,合作探究法。【课时设计】3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第一课时图片展示中国著名的河流。引导提问:我们国家是世界上河流最多的国家之一,古代的文人墨客也经常在他们的作品里描写我国的大江大河,你都知道哪些古诗词里的河流?(利用学生熟知的话题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自信心。)讲解展示:源远流长的河流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淡水资源,还给我们提供了航运,灌溉,发电等条件,对人类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关于河流有哪些重要的知识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新课讲授河流的概况1.流域,支流,干流图片展示我国河流的相关概念,下面示意图上认识河流的支流、干流、流域面积等相关概念。讲授:源头——河流的源头即河流的发源地,一般多位于位于山谷或者高原。干流——一般指的是水系中主要的或最大的、汇集全流域径流。支流——直接或间接流入干流的河流,常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流域——指由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可以分成数个小流域。2.内流河和外流河(1)讲解:以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概念,并用示意图展示出来。活动:读图分析活动安排:在图中找到中国的黑龙江、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等河流,并用红笔描出河流的主干,并判断哪些是内流河哪些是外流河。学生找到后回答,并在地图上描画出来,表上序号,并进行小结:除了塔里木河剩下的河流都是我国主要的外流河。【知识拓展】——塔里木河展示塔里木河的图片,并讲授:塔里木河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北部。发源于天山山脉,流域面积102万平方千米。全长2179千米,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为世界第五大内陆河。(3)认识东部的河流展示我国东部的主要河流分布图和我国的地势阶梯图,提问学生:结合我国的地势特征,说出我国东部地区主要河流的大致流向。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小结和补充:中国由于地势西高东低,所以大多数河流都是自西向东流,像黄河,长江,黑龙江,珠江,淮河,海河等。(4)我国的外流河展示我国外流河的分布图。活动:小组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通过阅读中国的河流分布图和外流区内流区的分布图讨论完成下列学习任务。(1)观察我国的这些外流河分别都注入了哪里?属于哪个大洋?学生对照地图,小组合作找出我国主要外流河注入的海洋。(2)小结分析:通过刚才的分析,将我国的主要河流分类,完成表格上的任务。学生讨论完成后,教师找学生回答问题,对错误的答案进行讲解订正。讲解:我国注入太平洋的河流主要有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澜沧江;我国注入太印度洋的河流主要有西南部的雅鲁藏布江和怒江,中国唯一的北冰洋水系是发源于新疆北部阿尔泰山的额尔齐斯河。3.内流区和外流区(1)展示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布图读图认图:读图观察我国的内流河和外流河在分布上有什么特征?学生通过读图发展,我国的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外流河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在。教师小结引导:内流河所在的区域为内流区,我国的内流流域多分布在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中北部干旱气候区。外流河所在的区域为外流区,我国的外流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和南部等降水较为丰富的地区。(2)特征分析①读图认图:读图观察外流区和内流区的面积水量对比,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距?②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与哪一条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内流区和外流区的河流分界线和哪些山脉大致重合?指导学生在图中描出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并标注名称,大致是400毫米等降水线。(3)河流补给活动——思考讨论:结合下图分析为什么外流区河流的水量比内流区的水量大那么多?学生回答因为降水的不同,教师导入河流补给的概念。小结:因为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河流补给来源不同,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部降水少,外流河主要分布在东部降水多。展示图片并讲授:我国内流河多分布在非季风区,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外流区的河流多分布在季风区,河流主要靠降水补给,受夏季风的影响夏季降水丰富,水量丰富。(4)活动:小结归纳——将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相关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成下列表格学习任务。学生回答,可以小组之间互相竞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河流的水文特征1.讲解水文特征概念: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是指河流在汛期、结冰期、含沙量、水量、水位、流量、流速等方面的特征,并说明各个水文特征的主要形容和描述方式。2.河流的水文特征(1)水文特征—流量讲解:河流\t"/item/%E6%B2%B3%E6%B5%81%E6%B5%81%E9%87%8F%E5%9B%BE/_blank"流量是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过水断面的水流体积,单位是立方米/秒计。水位是指自由水面相对于某一基面的高程,水面离河底的距离称水深。(讲解流量的时候介绍河流流量的年变化曲线图的读图方法,观察单位,看横纵坐标)①读图观察我国南北方河流流量有什么差异?②四条河流流量最大的季节都是?学生通过读图回答:南方河流的流量比北方大,四条河流流量最大的季节都是夏季。(2)水文特征—汛期讲授:汛期是指河水在一年中有规律显著上涨的时期。“汛”就是水盛的样子,“汛期”就是河流水盛的时期,与之相对的是河流的枯水期。展示汛期和枯水期的同一条河流,加深学生对汛期和枯水期的理解。①活动:读图认图——阅读中国主要河流的汛期图,归纳我国河流的汛期特征。回答:四条河流的汛期都在夏季,因为夏季降水集中,河流水位高,流量大,形成汛期。但,秦岭-淮河以北雨季短,汛期短;秦岭-淮河以南雨季长,汛期长。②活动:思考分析——结合气候和河流补给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东北地区河流有两个汛期?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小结:东北的河流有两个汛期一个春汛一个是夏讯。(3)水文特征—结冰期讲解概念:河流、湖泊等水体从结冰开始到结束的过程称为结冰期。活动:思考分析——我国所有的河流都有结冰期吗?阅读中国主要河流的结冰期图,归纳我国东部河流结冰期的分布规律。讲解特征:我国北方大多数河流都有结冰期,受纬度等因素影响,纬度高的地区河流的结冰期一般较长,最北以黑龙江流域的结冰期最为长。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大部分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较高,河流没有结冰期。(4)水文特征—含沙量讲解:含沙量是水体单位体积中所含悬移质的泥沙重量,植被覆盖率、地势坡度、流速等条件影响河流的含沙量。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黄河,南方地区因为植被茂密一般含沙量较小。小结归纳活动:总结归纳我国东部河流以秦岭——淮河为界,南北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指导。人工运河指导学生阅读我国人工运河的材料,提问:阅读地图和资料,说说京杭大运河流经了哪些省市?沟通了哪些水系?讲解: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圈出重要的特征信息。)三、内容小结。四、课堂练习。完成导学案的相关练习题。五、课堂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