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甘肃省通渭县第二中学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在对南联盟的狂轰滥炸中使用了大量的贫铀弹。所谓“贫铀”是从金属铀中提取以后的副产品,其主要成分是具有低水平放射性的。列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中子数为92B.质子数为238C.质量数为330D.核外电子数为922、在下列过程中,需要加快反应速率的是()A.食物变质B.合成氨C.钢铁腐蚀D.塑料老化3、230Th和232Th是钍的两种同位素,232TA.Th元素的质量数是232B.Th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31C.232Th转化成D.230Th和4、一种天然气臭味添加剂的绿色合成方法为:CH3CH2CH=CH2+H2SCH3CH2CH2CH2SH。下列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与上述反应相近的是A.乙烯与水反应制备乙醇B.苯和硝酸反应制备硝基苯C.乙酸与乙醇反应制备乙酸乙酯D.甲烷与Cl2反应制备一氯甲烷5、mA(g)+nB(g)pC(g)+qQ(g)当m、n、p、q为任意整数时,达到平衡的标志是:()①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②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③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④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⑤反应速率VA:VB:VC:VD=m:n:p:q⑥单位时间内mmolA断键反应,同时pmolC也断键反应A.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⑤ D.①③④⑥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电解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②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③金属和石墨导电均为物理变化,电解质溶液导电是化学变化④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电解的原理有可能实现⑤电镀过程相当于金属的“迁移”,可视为物理变化A.①②③④ B.③④⑤ C.③④ D.④7、把2.5molA和2.5molB混合盛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里,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经5s反应达平衡,在此5s内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mol·L-1·s-1,同时生成1molD,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x=4B.达到平衡状态时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与起始时压强比为6:5C.5s内B的反应速率V(B)=0.05mol·L-1·s-1D.达到平衡状态时A的转化率为50%8、有机化合物“利尿酸”是一种常见的兴奋剂,其分子结构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尿酸是芳香烃B.利尿酸与AgNO3溶液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C.一定条件下,利尿酸能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酯化反应D.1mol利尿酸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能放出1molCO29、下列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A.纤维素B.聚氯乙烯C.淀粉D.油脂10、甲烷和乙烯的混合气体5
L,完全燃烧消耗相同状况下的O2
12
L,则甲烷和乙烯的体积比为A.2:1B.1:2C.3:2D.2:311、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措施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是①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②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③应用高效洁净的能源转换技术;④田间焚烧秸秆;⑤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材料。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②④⑤12、卤族元素按F、Cl、Br、I的顺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C.与氢气反应越来越容易 D.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1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煤的干馏B.石油的分馏C.石油的裂解D.蛋白质变性14、已知aXm+和bYn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a=b+m+nB.a=b-m+nC.a=b+m-nD.a=b-m-n15、乙醇在生活中用途较多,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正确的是A.能与Na反应B.是食醋的主要成分C.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D.能与饱和Na2CO3溶液反应产生H216、对于苯乙烯的下列叙述:①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②可发生加聚反应③可溶于水④可溶于苯中⑤能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⑥所有的原子一定全部共平面,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④⑤ B.①②⑤⑥C.①②④⑤⑥ D.①②④⑤⑥17、萜品醇可作为消毒剂、抗氧化剂和溶剂,已知α-萜品醇的结构简式如下式,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mol该物质最多能和1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B.该物质不属于烃C.该物质能使溴水褪色D.分子式为C9H16O18、在一定条件下,反应N2+3H22NH3,在2L密闭容器中进行,5min内氨的质量增加了1.7g,则反应速率为A.V(NH3)=0.02mol/(L·min) B.V(N2)=0.005mol/(L·min)C.V(NH3)=0.17mol/(L·min) D.V(H2)=0.03mol/(L·min)19、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C2H5OH(l)+3O2(g)=2CO2(g)+3H2O(g)△H=-1367kJ·mol-1(燃烧热)B.2NO2=O2+2NO△H=+116.2kJ·mol-1(反应热)C.S(s)+O2(g)=SO2(g)△H=-296.8kJ·mol-1(反应热)D.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kJ·mol-1(中和热)20、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CH3CH=CH2+Br2→CH3CHBrCH2BrB.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C.2CH3CH2OH+O22CH3CHO+2H2OD.CH3CH2OHCH2=CH2↑+H2O21、“可燃冰”的组成可表示为CH4·(H2O)n,经研究测定,1m3的可燃冰可释放出200m3的CH4气体。下列说法中,有明显错误的是()A.可燃冰燃烧值高,污染小;B.可燃冰作为燃料,说明水可以变成油C.可燃冰将成为新的能源;D.在海底和冻土层中,可能存在可燃冰22、下列反应过程中,同时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的反应是()A.NH4ClNH3↑+HC1↑ B.NH3+CO2+H2O=NH4HCO3C.2NaBr+Cl2=2NaCl+Br2 D.CuSO4+Fe=Cu+FeSO4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A、B、C、D、E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质子数之和为40,B、C同周期,A、D同主族,A、C能形成两种液态化合物A2C和A2C2,E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问:(1)B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2)D的单质投入A2C中得到一种无色溶液。E的单质在该无色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电子式表示由A、C两元素组成的四核18电子的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4)以往回收电路板中铜的方法是灼烧使铜转化为氧化铜,再用硫酸溶解。现改用A2C2和稀硫酸浸泡既达到了上述目的,又保护了环境,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5)乙醇(C2H5OH)燃料电池(Pt为电极),以KOH为电解质溶液,写出负极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当转移电子1.2mol时,消耗氧气标况下体积为______________。24、(12分)钼是一种过渡金属元素,通常用作合金及不锈钢的添加剂,这种元素可增强合金的强度、硬度、可焊性及韧性,还可增强其耐高温及耐腐蚀性能。如图是化工生产中制备金属钼的主要流程图。(1)写出在高温下发生反应①的化学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生产中用足量的浓氨水吸收反应①的尾气合成肥料,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在实验室模拟操作1和操作2,则需要使用的主要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某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来制备氢气,利用氢气还原三氧化钼,根据要求回答问题:①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H2的还原性并检验其氧化产物,其装置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在烧瓶A中加入少量硫酸铜的目的是_____③两次使用D装置,其中所盛的药品依次是_____、_____25、(12分)德国化学家凯库勒认为:苯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以单双键相互交替结合而成的环状结构,为了验证凯库勒有关苯环的观点,甲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①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图连接好各仪器;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③在A中加入适量的苯和液溴的混合液体,再加入少量铁粉,塞上橡皮塞,打开止水夹K1、K2、K3;④待C中烧瓶收集满气体后,将导管b的下端插入烧杯里的水中,挤压预先装有水的胶头滴管的胶头,观察实验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1)A中所发生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能证明凯库勒观点错误的实验现象是_____。(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3)C中烧瓶的容器为500mL,收集气体时,由于空气未排尽,最终水未充满烧瓶,假设烧瓶中混合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为37.9,那么实验结束时,可计算进入烧瓶中的水的体积为_______mL。(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4)已知乳酸的结构简式为:。试回答:乳酸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26、(10分)某研究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乙酸乙酯,相关信息及实验步骤如下。物质熔点/℃沸点/℃密度/g·cm-3乙醇-117.378.50.789乙酸16.6117.91.05乙酸乙酯-83.677.50.90浓硫酸(98%)—338.01.84实验步骤:①在试管a中加入浓硫酸,乙醇和冰醋酸各2ml;②将试管a固定在铁架台上;③在试管b中加入适量的饱和碳酸钠溶液;④按图连接好装置后,用酒精灯对试管a缓慢加热(小火均匀加热);⑤待试管b收集到一定量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去试管b并用力震荡试管b,然后静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___________;(2)装置中的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它的另一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试管b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填选项);A.中和乙酸并吸收部分乙醇B.中和乙酸和乙醇C.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有利于分层析出D.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4)步骤④中需要用小火均匀加热,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指出步骤⑤静置后,试管b中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下图是分离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混合物的实验操作流程图:在上述实验过程中,所涉及的三次分离操作是___________(填选项)。A.①蒸馏②过滤③分液B.①分液②蒸馏③结晶、过滤C.①蒸馏②分液③分液D.①分液②蒸馏③蒸馏27、(12分)工业上,向500~600℃的铁屑中通入氯气生产无水氯化铁。现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上述过程进行实验。(1)写出仪器的名称:a_______,b________。(2)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3)装置B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4)已知:向热铁屑中通入氯化氢气体可以生产无水氯化亚铁。为防止有杂质FeCl2生成,可在装置__和__(填字母)间增加一个盛有________的洗气瓶。(5)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为防止水蒸气影响无水氯化铁的制取,请你提出一个对装置D的改进方案:________。(6)反应结束后,取少量装置C中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盐酸,固体完全溶解,得到溶液X。证明溶液X中含有FeCl3的试剂是___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28、(14分)(1)用Cl2生产某些含氯有机物时会产生副产物HCl。利用反应A,可实现氯的循环利用。反应A:已知:i.反应A中,4molHCl被氧化,放出115.6kJ的热量。ii.①HCl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②反应A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③断开1molH-O键与断开1molH-Cl键所需能量相差约______kJ,H2O中H-O键比HCl中H-Cl键(填“强”或“弱”)_____。(2)下图是容积均为1L,分别按4种投料比[n(HCl):n(O2)]分别为1:1、2:1、4:1、6:1进行投料,反应温度对HCl平衡转化率影响的曲线。①曲线c对应的投料比是__________。②用平衡移动的原理解释温度和HCl平衡转化率的关系__________。③投料比为4:1、温度为400℃时,平衡混合气中Cl2的物质的量分数是_____,O2的平衡转化率______。29、(10分)海洋具有十分巨大的开发潜力,人们可以从海水中获得多种物质.工业上进行海水淡化有多种方法.(1)蒸馏法是历史悠久,技术和工艺比较成熟的海水淡化方法,如图1是海水蒸馏法装置示意图,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2)图2是膜分离技术进行淡化的原理示意图,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而海水中其他各种粒子不能通过淡化膜,加压后,右侧海水中减少的是______(填字母)。A.溶质质量
B.溶剂质量
C.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Ⅱ.从海水中提取一些重要的化工产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根据上述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3)标准状况下22.4LCl2气体发生反应②,转移的电子数是________NA。(4)过程③到过程⑤的变化为“Br-→Br2→Br-→Br2”,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5)过程⑥⑦⑧⑨⑩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是______。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C.复分解反应D.置换反应(6)写出反应④与⑩的化学方程式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D【解题分析】
A、在表示原子组成时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因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是质量数,所以中子数是238-92=146,A错误;B、质子数是92,B错误;C、质量数是238,C错误;D、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为92,D正确;答案选D。2、B【解题分析】为避免材料的损耗和资源的浪费,应减少钢铁腐蚀、食物变质以及塑料的老化,应降低反应速率,工业合成氨为了提高产量,应加快反应速率,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调控化学反应速率的意义,注意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考虑,为减少材料和资源的浪费,应减缓化学反应速率,而在工业生产中,为提高产量,应提高反应速率。3、D【解题分析】
A.Th元素有2种核素;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算出来的平均值;C.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D.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相同。【题目详解】A.Th元素有2种核素,230Th和232Th的质量数分别是230,B.不知道各种天然同位素的含量无法求出Th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错误;C.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原子不变,而232Th转化成233UD.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可以不同,但化学性质几乎相同,D正确。答案选D。【题目点拨】本题考查核素、同位素的性质,难度不大,注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算出来的平均值,而不是质量数的平均值,选项B是易错点。4、A【解题分析】A.乙烯与水反应制备乙醇发生的是加成反应,生成物只有一种,原子利用率达到100%,A正确;B.苯和硝酸反应制备硝基苯属于取代反应,还有水生成,原子利用率达不到100%,B错误;C.乙酸与乙醇反应制备乙酸乙酯发生的是酯化反应,反应中还有水生成,原子利用率达不到100%,C错误;D.甲烷与Cl2反应制备一氯甲烷属于取代反应,还有氯化氢以及气体卤代烃生成,原子利用率达不到100%,D错误。答案选A。5、B【解题分析】
①该反应的反应前后气体计量数之和如果相等,则反应压强始终不变,所以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时,该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②无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当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③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则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④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则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⑤无论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都存在反应速率VA∶VB∶VC∶VD=m∶n∶p∶q,所以该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⑥单位时间内m
mol
A断键反应,同时p
mol
C也断键反应,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达到平衡的标志有②③④⑥,故选B。【题目点拨】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只有反应前后改变的物理量才能作为判断的依据。解答本题需要注意该反应方程式中气体计量数之和未知,所以不能根据压强判断平衡状态。6、C【解题分析】
①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错误;②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错误;③金属和石墨导电是利用自由电子定向移动,为物理变化,电解质溶液导电实质是电解过程,是化学变化,正确;④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电解的原理有可能实现,正确;⑤电镀过程相当于金属的“迁移”,为电解过程,属于化学变化,错误,选C。7、D【解题分析】
根据C的平均反应速率可以算出5s内C的物质的量改变量为2mol。写出“三段式”进行分析:3A(g)+B(g)xC(g)+2D(g)初始2.52.500变化1.50.521平衡1221【题目详解】A.根据C和D的物质的量变化比为2:1,可以确定x=4,A项正确;B.同温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起始时的物质的量为5mol,达到平衡时气体的总的物质的量为6mol,所以二者的压强之比为6:5,B项正确;C.5s内物质B消耗了0.5mol,浓度变化了0.25mol/L,所以用B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05mol·L-1·s-1,C项正确;D.达到平衡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100%=60%,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择D项。8、C【解题分析】
A.芳香烃中只含C、H两种元素,该物质中还混有O和Cl元素,不属于芳香烃,故A错误;B.利尿酸中的氯原子不能电离,与AgNO3溶液不能生成白色沉淀,故B错误;C.含碳碳双键、碳氧双键及苯环可发生加成反应,含羧基可发生取代和酯化反应,故C正确;D.含羧基(-COOH)能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放出CO2,2mol利尿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放出1molCO2,故D错误;故选C。9、D【解题分析】纤维素和淀粉属于多糖,分子式为(C6H10O5)n,n值很大,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A、C错误;B项,聚氯乙烯()是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B错误;D项,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高分子化合物的判断,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高分子化合物(又称高聚物)一般相对分子质量高于10000,结构中有重复的结构单元;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可以分为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天然橡胶等)和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乙烯、聚氯乙烯等)。10、C【解题分析】分析:根据物质的组成判断耗氧量,1mol烃CxHy的耗氧量为(x+y4)mol,据此计算1体积甲烷、乙烯消耗氧气的体积进行解答详解:根据反应CH4+2O2→CO2+2H2O、C2H4+3O2→2CO2+2H2O,设甲烷和乙烯的体积分别为x、y,得x+y=52x+3y=12,解得x=3点睛: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考查有机物耗氧量规律,难度较小,掌握有机物耗氧量规律,注意知识的归纳总结。11、B【解题分析】
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焚烧秸秆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破坏了环境,故①④均不利于环境的保护;而②③⑤有利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故选B。12、A【解题分析】
A.F2、Cl2、Br2、I2单质的颜色分别是浅黄绿色、黄绿色、深红棕色和紫黑色,即其颜色逐渐加深,故A项正确;
B.F、Cl、Br、I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会逐渐减弱,故B项不正确;
C.F、Cl、Br、I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其单质与氢气的反应必然越来越难,故C项不正确;
D.F2、Cl2、Br2、I2单质在常温常压下分别为气体、气体、液体、固体,其熔沸点逐渐升高,故D项不正确。故答案选A。13、B【解题分析】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以此分析各选项。详解:A煤干馏是化学变化;
B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
C石油裂解是化学变化;
D.煤液化是化学变化。所以,属于物理变化的只有B。点睛:本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该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答题能力,提高学习效率。难点是对于煤的干馏的理解,煤的干馏是指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分解,生成焦炭(或半焦)、煤焦油、粗苯、煤气等产物的过程,因而属于化学变化。14、A【解题分析】试题分析:两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说明X失去n个电子后与Y得到m个电子后结构相同,即可得到等量关系:a-n=b+m,故A正确,此题选A。考点:考查粒子的结构与性质相关知识。15、A【解题分析】分析:乙醇含有羟基,属于饱和一元醇,据此解答。详解:A.乙醇含有羟基,能与Na反应放出氢气,A正确;B.乙酸是食醋的主要成分,B错误;C.乙醇不能电离出氢离子,显中性,不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错误;D.乙醇不能电离出氢离子,显中性,不能与饱和Na2CO3溶液反应,D错误。答案选A。16、A【解题分析】①苯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则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选项①正确;②苯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则可发生加聚反应,选项②正确;③苯乙烯为有机物,不溶于水,选项③错误;④根据相似相溶可知,苯乙烯可溶于苯中,选项④正确;⑤苯环能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则苯乙烯能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选项⑤正确;⑥苯环为平面结构、乙烯为平面结构,且苯环中的C原子与乙烯中的碳原子直接相连,只有这样,所有的原子才可能共平面,选项⑥错误;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苯乙烯的性质,熟悉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并学会利用苯和乙烯的性质来解答。17、D【解题分析】A.含有一个碳碳双键,所以1mol该物质最多能和l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A正确;B.该分子中除了含有C、H元素外还含有O元素,所以不是烃,属于烃的含氧衍生物,故B正确;C.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故C正确;D.根据结构简式知,其分子式为C10H18O,故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明确官能团及其性质关系是解本题关键。该分子中含有醇羟基、碳碳双键,具有醇和烯烃性质,能发生取代反应、氧化反应、加成反应、还原反应、加聚反应、酯化反应等。18、B【解题分析】
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量来表示。1.7g氨气是0.1mol,所以氨气的反应速率是。因为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A.V(NH3)=0.01mol/(L·min),A项错误;B.V(NH3):V(N2)=2:1,则V(N2)=0.005mol/(L·min),B项正确;C.V(NH3)=0.01mol/(L·min),C项错误;D.V(NH3):V(H2)=2:3,则V(H2)=0.015mol/(L·min),D项错误;本题答案选B。19、C【解题分析】
A.热化学方程式中水是气体,不稳定的氧化物,不符合燃烧热概念,故A错误;B.热化学方程式需要标注物质的聚集状态,故B错误;C.符合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范和反应热效应,故C正确;D.强酸强碱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ΔH应为负值,故D错误;故答案为C。20、B【解题分析】
有机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是取代反应,结合反应特点分析解答。【题目详解】A、丙烯和溴发生的是加成反应,A错误;B、乙酸和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属于取代反应,B正确;C、乙醇和氧气发生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和水,C错误;D、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和水,D错误。答案选B。21、B【解题分析】
可燃冰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环境;可燃冰不是水,水不能变成汽油;可燃冰存在于压强大、温度低的地方。【题目详解】A、“可燃冰”的燃烧值高,污染少,将成为新能源,选项A正确;B、可燃冰不是水,水不能变成汽油,选项B错误;C、“可燃冰”的燃烧值高,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污染少,将成为新的能源,选项C正确;D、可燃冰存在于压强大、温度低的地方,在海底和冻土层可能存在“可燃冰”,选项D正确。答案选B。【题目点拨】本题考查甲烷的存在和用途,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可燃冰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可燃冰不是水,水不能变成汽油;可燃冰存在于压强大、温度低的地方;可燃冰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环境。22、C【解题分析】A项,没有离子键形成,故A错误;B项,没有离子键断裂,故B错误;C项,NaBr中离子键断裂、Cl2中共价键断裂、NaCl中离子键形成、Br2中共价键形成,C正确;D项,没有共价键断裂和形成,D错误。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第二周期第VA族2Al+2H2O+2OH-=2AlO2-+3H2↑H2O2+H2SO4+Cu=CuSO4+2H2OC2H5OH-12e-+16OH-=2CO32-+11H2O6.72L【解题分析】分析:A、B、C、D、E为短周期元素,A到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E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则E为Al;A、C能形成两种液态化合物A2C和A2C2,则A为H,C为O;A、D同主族,由A、D的原子序数相差大于2,所以D为Na;元素的质子数之和为40,则B的原子序数为40-1-8-11-13=7,所以B为N,据此进行解答。详解:根据上述分析,A为H,B为N,C为O,D为Na,E为Al。(1)B为N,原子序数为7,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ⅤA族,故答案为:第二周期ⅤA族;(2)Na与水反应生成NaOH,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H2O+2OH-=2AlO2-+3H2↑,故答案为:2Al+2H2O+2OH-=2AlO2-+3H2↑;(3)由A、C两元素组成的四核18电子的共价化合物为过氧化氢,用电子式表示过氧化氢的的形成过程为,故答案为:;(4)A2C2为H2O2,与Cu、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该反应方程式为:H2O2+H2SO4+Cu=CuSO4+2H2O,故答案为:H2O2+H2SO4+Cu=CuSO4+2H2O;(5)乙醇(C2H5OH)燃料电池(Pt为电极),以KOH为电解质溶液,乙醇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碳酸钾,电极反应式为C2H5OH-12e-+16OH-=2CO32-+11H2O,氧气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当转移电子1.2mol时,消耗氧气1.2mol4=0.3mol,标况下体积为0.3mol×22.4L/mol=6.72L,故答案为:C2H5OH-12e-+16OH-=2CO32-+11H224、2MoS2+7O22MoO3+4SO2SO2+2NH3·H2O=2NH4++SO32-+H2O烧杯、漏斗、玻璃棒ACBDD可形成原电池,加快生成氢气的速率无水硫酸铜碱石灰【解题分析】
根据流程图分析主要反应和主要操作,完成化学方程式、选择所需仪器。根据实验目的,设计相关实验,并防止空气的影响。【题目详解】(1)据流程图找出反应①的反应物、生成物,并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得2MoS2+7O22MoO3+4SO2;(2)足量的浓氨水吸收SO2生成正盐,离子方程式为SO2+2NH3·H2O=2NH4++SO32-+H2O;(3)步骤②得固体和溶液,操作1为过滤。步骤③复分解反应能进行,则钼酸难溶于水,操作2为过滤。需要使用的主要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4)①制备H2并还原MoO3可证明其还原性,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氧化产物水,必须对氢气干燥,并防止空气中水汽干扰。故装置连接顺序是ACBDD;②在烧瓶A中加入少量硫酸铜,锌置换出铜,从而形成原电池,加快生成氢气的速率;③第一次使用D装置,所盛药品为无水硫酸铜,用于检验氧化产物水。第二次使用D装置,所盛药品为碱石灰等,防止空气中的水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25、+Br2+HBrC中产生喷泉现象除去未反应的溴蒸气和苯蒸气450CH3CH(OH)COOH+NaOH=CH3CH(OH)COONa+H2O【解题分析】
(1)苯与溴在溴化铁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溴苯和溴化氢,苯分子里的氢原子被溴原子所代替,方程式为:+Br2+HBr,该反应为取代反应,不是加成反应,所以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单双键交替,所以凯库勒观点错误,生成的溴化氢极易溶于水,所以C中产生“喷泉”现象;(2)因为反应放热,苯和液溴均易挥发,苯和溴极易溶于四氯化碳,用四氯化碳除去溴化氢气体中的溴蒸气和苯,以防干扰检验H+和Br-;(3)烧瓶中混合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为37.9,故烧瓶中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为37.9×2=75.8,设HBr的体积为x,空气的体积为y,则:,计算得出:x=450mL,y=50mL,故进入烧瓶中的水的体积为x=450mL;(4)乳酸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OH)COOH+NaOH=CH3CH(OH)COONa+H2O。【题目点拨】苯环不具有单双键交替的结构,而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的特殊化学键,因此其难发生加成反应。26、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防止倒吸AC减少原料损失(或减少副产物生成,答案合理均可)b中液体分层,上层是透明有香味的油状液体D【解题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的相关知识。详解:(1)实验室中用乙醇、乙酸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制备乙酸乙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2)如果反应结束后先移开酒精灯,仪器中的压强减小,试管中的溶液变会倒吸到反应器中,发生危险,因此装置中的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它的另一重要作用是防倒吸;(3)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主要有3个①使混入乙酸乙酯中的乙酸与Na2CO3反应而除去;②使混入的乙醇溶解;③使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减小,减少其损耗及有利于它的分层和提纯,故选AC。(4)根据各物质的沸点数据可知,乙酸(117.9℃)、乙醇(78.0℃)的沸点都比较低,且与乙酸乙酯的沸点(77.5℃)比较接近,若用大火加热,反应物容易随生成物(乙酸乙酯)一起蒸出来,导致原料的大量损失,所以应小火均匀加热,防止温度过高;(5)反应后试管中的到产物为乙酸乙酯,乙酸乙酯为无色有香味油状液体,不溶于水,密度小于水,根据此性质可知b中液体分层,上层是透明有香味的油状液体;(6)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混合物种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乙醇溶于水层,乙酸与碳酸钠反应溶于水中,乙酸乙酯不溶于水,位于水层之上。两种不互溶液体的分离应采用分液的方法;溶液A中溶有乙醇,根据乙醇和水的沸点不同,可用蒸馏法分离乙醇;向剩余溶液中加入硫酸,溶液中生成乙酸,再根据乙酸与水的沸点不同,可用蒸馏方法分离乙酸。点睛:本题为制备有机物乙酸乙酯的实验。要熟知制备反应的原理,反应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产物的除杂及收集。27、分液漏斗圆底烧瓶4HCl(浓)+MnO2MnCl2+Cl2↑+2H2O2Fe+3Cl22FeCl3浓硫酸AB饱和食盐水除去过量氯气,防止其污染空气改为一个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或在装置C和D之间增加一个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硫氰化钾溶液(或苯酚溶液)溶液变为红色(或溶液变为紫色)【解题分析】
装置A是制备氯气的发生装置,生成的氯气中含氯化氢和水蒸气,通过装置B中浓硫酸干燥氯气,通过装置C反应生成无水氯化铁,剩余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据此判断。【题目详解】(1)由仪器的构造可知a为分液漏斗,b为圆底烧瓶;(2)A装置制取的是氯气,实验室常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制取,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HCl(浓)+MnO2MnCl2+Cl2↑+2H2O;C为氯气与铁制备氯化铁,反应方程式为2Fe+3Cl22FeCl3;(3)为制备无水氯化铁,B装置应为盛有浓硫酸的干燥氯气的装置,即装置B中加入的试剂是浓硫酸;(4)制备的氯气中混有氯化氢气体,所以需在干燥之前除氯化氢,故在A与B间添加饱和食盐水的装置;(5)氯气有毒,会污染空气,D装置用氢氧化钠除未反应完的氯气,防止其污染空气;为制备无水氯化铁,防止D中水蒸气进入C装置,可选用碱石灰的干燥管,既能吸收氯气,又能吸水,或在装置C和D之间增加一个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6)检验铁离子用硫氰化钾或者苯酚,若有铁离子,硫氰化钾溶液变红色,苯酚溶液变紫色。【题目点拨】本题以氯化铁制取为载体,考查的是实验室中氯气的制取方法、常见尾气的处理方法以及铁离子的检验等,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气体的除杂以及尾气的处理方法,另外还要注意题干已知信息的提取和灵活应用。28、ΔH=-115.6kJ/mol32强2:lΔH=-115.6kJ/mo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数学第九单元专题06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题型专练(含解析)苏科版八年级下册
- 贵州医科大学《数智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建筑工程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河北省衡水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强化选填专练(二)生物试题含解析
-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分销渠道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昌吉州奇台县重点达标名校2025届初三补习班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 节假日安全教育六
-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控制工程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江苏省徐州市侯集高级中学高三综合题(二)英语试题(文史类)试题含解析
- 辽宁科技学院《医学成像与图像处理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本科大学生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教程第三章 教学课件
- 近代以来广州外贸产业的发展历程
- 29《马说》2022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精选真题汇编(原卷版+解析版)
- DBJ04-T 410-2021城市停车场(库)设施配置标准
- 国内外钢结构焊接标准体系及国标钢结构焊接规范介绍刘景凤PPT教案
- 车站主体结构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终稿(专家意见修改的)-副本
- 景观环境与行为特征
- 保洁岗位培训
- 小学美术国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复习内容
- 丽声北极星自然拼读绘本第二级 Pad, Pad, Pad! 课件
- meta分析范文展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