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复习资料】07565鲁迅研究(名词解释、问题答汇总)_第1页
【自考复习资料】07565鲁迅研究(名词解释、问题答汇总)_第2页
【自考复习资料】07565鲁迅研究(名词解释、问题答汇总)_第3页
【自考复习资料】07565鲁迅研究(名词解释、问题答汇总)_第4页
【自考复习资料】07565鲁迅研究(名词解释、问题答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名词解释1.太湖流域:太湖流域一般指狭义的江南,包括苏、常、镇、宁、松在内的苏南和杭嘉湖在内的浙西地区。太湖流域是吴文化的核心区域,即是江南之地的核心区域。从唐代开始,太湖流域就是我国文化最活跃的地区之一。2.“浙东”:以钱塘江为界,浙江一分为二,江之西为“浙西”,江之东为“浙东”。自然环境上,浙东除绍兴多水,甬、台、温临海,其他各洲均山峦连绵;浙东远离政治和商业中心,政治上显得较为宽松,经济上务农者多。3.“浙西”:以钱塘江为界,浙江一分为二,江之东为“浙东”,江之西为“浙西”,包括当今浙江省的杭州、嘉兴、湖州。自然环境上,浙西河道纵横,一马平川;浙西近于政治和商业中心,政治控制较严,商人习气较重。4.江南:广义的江南,区域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核心区域为“两浙路”——镇江以东的江苏南部和浙江全境。狭义的江南,则是太湖流域,即包括苏、常、镇、宁、松在内的苏南和杭嘉湖在内的浙西地区。5.吴文化:吴文化是孕育在长江下游杭、嘉、湖、苏平原上以太湖流域为密集区的良渚文化及其前承和后延的总称,由东下的周文化与太湖流域的无锡、姑苏地区的鱼图腾部族文化相结合,交融而成。吴文化受中原礼仪影响很大,吸收了深受周文化传承的精髓——中和之美、中庸之道,强调“温柔敦厚”等等。6.“越文化”:一般而言,以会稽(绍兴)为中心的“浙东”为“越文化”范畴,由南下的夏文化与会稽地区的鸟图腾部族文化相结合孕育而成。越文化保留了更多的原始野性,对土著色彩更为浓厚。7.吴越:吴越,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又是一个地理的概念,它还曾是一个民族的概念。历史上看,吴和越是两个同宗的民族,但因地理位置不同和自然环境的差异,二者文化上存在差异。8.江南的“水性”:诞生于水乡泽国的吴文化与水关系密切,因此吴文化有“水文化”之称。发祥于太湖流域的吴文化,具有水的气息、水的风格、水的灵性。所谓“许浑千首湿”,江南区域河流湖泊交织,许多现代作家谈到自己的作品,水总是离不开的话题。水的灵气给江南区域披上了一层极具浪漫情调的诗意色彩。浙西作家的艺术思维是“水性”的,他们受到吴文化圈“儒雅”风尚的浸淫,追求雅逸清漪的审美意趣。在茅盾、郁达夫等浙西现代作家身上,艺术构思细腻、缜密、雅逸,呈现出“水性”特质。9.“尊情”说:“尊情”说是晚清著名学者龚自珍提出的,即注重人性的自由发展,与“存天理,去人欲”的儒家传统思想抗衡。其核心精神就是冲决正统文学原则的樊篱,使文学不受束缚地,自由地表达真情实感和反映真实的历史。10.“六朝三大家”:作为吴地精神形态文化的吴门的书画艺术为举世公认。六朝时期,苏南是全国绘画书法中心。东晋顾恺之,南朝陆探微和张僧繇善画人,并成为“六朝三大家”。11.“吴门四家”:吴门书画作为吴地精神形态文化,“吴门画派”在山水画成就突出,在人物画和花鸟画上也各有建树。特别是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吴门四家”独领风骚,使吴地书画儒雅传统更臻完美。12.吴侬软语:吴侬软语是对吴方言——苏州话的一个昵称,苏州话被称为是最美的方言之一,也是中国民族语言文化中一个最富诗意的“方言”,其特点突出表现为纤柔缠绵、婉转清丽。13.“海派文化”:近代,属于吴文化区域的上海,作为一个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商埠,在吴越农商文化基础上,融合了西方现代商业文化特点,逐步游离出吴文化,形成了一种土洋杂交的新兴文化,被称为“海派文化”。它同时兼备江南地域所特有的柔慧、精巧、飘逸等浪漫特色的吴文化的潜在影响,也具有开放、重利、趋俗的商业性、消费性的特点。它最大的特点是永不停止的追奇猎新。14.平和冲淡和率性自由:平和冲淡和率性自由是吴文化的人文精神核心之一。所谓的平和冲淡的人生态度,就是作者对一切人事保持闲适的审美距离,从而生成诗意,闲适趣味,在刹那间体会永久。平和冲淡和率性自由,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文风。15.“南方写作”:所谓“南方写作”是指浙江这块古老土地上一种和当地人文精神、生存氛围相和谐一致的充满抒情意味的地域性写作形态,是浙西现代作家的审美表现之一。这一形态的特点是偏于凄艳、阴柔、精致、优雅,呈现抒情的女性化倾向。16.“性灵”文学:所谓“性灵”,即出自作者内心深处的那富有灵气的,不存在任何功利杂念的,无拘无束的自然天性和本真心灵。性灵文学是一种文学思潮。心灵文学主张文学要发挥个性,就是任凭作者心情发挥的一种自由浪漫的文风。17.“志摩体”散文:“志摩体”散文指徐志摩的散文。志摩的散文秀雅柔美,情趣丰富,想象活泼。徐志摩受梁启超“新民体”和西方文学影响,他的散文常用重叠欧化的句法、辞藻,写得比诗还美,以致“浓得化不开”,被称为“志摩体”。18.《再别康桥》:《再别康桥》是徐志摩著名诗歌,创作于留学英国剑桥大学期间。诗歌以剑桥大学的校园景色为对象,抒发了深厚情感,尽情展现了诗人真挚、轻柔、细腻、飘逸的艺术品格,渗透着柔婉的“水性”文化情调。19.自叙传小说:郁达夫的小说打破了情节小说的常规,以主人公的情感起伏变化作为结构主线,把客观现实的碎片漂浮在奔泻不羁的主观情感的洪流中,用浓郁的抒情笔调对自我个性进行张扬与宣泄,对自我内心进行暴露与表白,从而形成了一种自然流动的抒情结构,创造了一种不事构造,直抒胸臆,带有“自叙传”色彩的全新小说样式。20.郁达夫“抒情体”小说:郁达夫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孕育了富有浪漫主义诗情的“抒情体”小说。这种别具一格的小说或抒情,或议论,或写景,或叙事,显出浓重的散文化和诗化倾向,凝聚着诗的情趣和神韵,显现出不同于现实主义小说的浪漫诗情。21.零余者:零余者是郁达夫小说塑造的独特形象,是具有女性气息的水性男儿,充满着高度的纤敏和病态的颓废,形单影只、郁郁寡欢;愤世嫉俗又很少宣泄;不甘沉沦又无力自拔;宁肯自虐或自我毁灭,也不作血气方刚的反抗。这些阴柔的“零余者”形象,是郁达夫自我的气质与个性的张扬与宣泄。22.《沉沦》:《沉沦》是郁达夫著名的小说,也是他的小说集,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郁达夫在日期间,创作了《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等小说,于1921年结集为《沉沦》出版。小说《沉沦》以大胆直率的表现手法,真诚而充分地袒露主人公隐秘的“性”心理世界,显示了作者对封建礼教道德的反抗与批判以及个性解放的热烈追求。23.“五四”浪漫主义文学:“五四”浪漫主义文学是“五四”文学革命时期受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影响所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学思潮,以强烈的主观性和抒情性为主要特征。在中国对于西方浪漫主义的接受与传播中,郁达夫发挥了重要作用,他首创了浪漫抒情小说,他的创作代表了五四时期中国浪漫主义小说的最高水准。24.《林家铺子》:《林家铺子》是茅盾著名的小说,创作于1932年,原名《倒闭》。小说描写的是1932年“一二八”上海战争前后的动乱生活,讲述的是当江南杭嘉湖地区一个小店铺的主人林老板,在时局动荡、经济萧条的社会背景下,虽再三苦苦挣扎,但在黑暗势力的盘剥下终于破产的故事。25.《春蚕》:《春蚕》是茅盾著名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之一,创作于1932年。作品中写出了故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生活风貌,是杭嘉湖平原蚕事习俗的展示。作品重点描写了我国20世纪30年代的江南农村生活,老通宝一家蚕茧丰收,而生活却更加困苦,揭示了“丰收成灾”所渗透的时代痛苦,同时揭露了造成这一悲剧的根源。26.心理分析小说:心理分析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的一个流派,由施蛰存提供活的标本,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为小说世界观,精神分析成为他小说的核心方法,从性的心理角度切入叙事,表现现代人的疏离和隔膜,展现“性的苦闷”和“生的苦闷”,并运用意识流等手法,揭示人物内心的无意识,将现实与梦境、幻觉等混合一起。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五四以来“人的文学”的精神血脉。27.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流行于西方的一股文艺思想,其主要特征是强烈的主观性和抒情性。后在“五四”文学革命中在我国受到广泛传播与拥护,形成了“五四”浪漫主义文学,开始了新文学思潮。其中郁达夫发挥了重要作用,他首创浪漫抒情小说,也代表了当时国内浪漫主义小说的最高水准。28.“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是海盐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人间词话》关于诗人的一段评语。所谓“入乎其内”,即是真切地感受生活,故能在写作时写得真实生动;所谓“出乎其外”,则是指不拘泥生活,而是超脱于生活之外进行更高层次的观览,达到理性精神的升华。29.“时代女性”:茅盾从开始文学创作,女性形象是他倾力打造的中心和主角,他所塑造的这些女性被称为“时代女性”的系列形象。这些形象数量之多,形象之丰富多彩,令人注目。她们特立独行的性格,是茅盾心中“理想女性”的映射;她们还具有美丽、大胆果断与思想的先锋特点;她们有向善的人性美,有一颗“向善的焦灼”的新,刚柔并济、开放与含蓄、浪漫与温柔兼具的完美性格。30.《子夜》:茅盾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发展的成熟,带来了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崛起。《子夜》写于1931-1932年,1933年出版。小说以1930年5、6月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上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描写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茅盾和斗争:帝国主义的侵略下,民族工业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工人阶级的经济的政治的斗争;农村经济和农民暴动加深了民族工业的恐慌。31.《缘缘堂随笔》:《缘缘堂随笔》丰子恺的散文结集,以某种源自佛理的眼光观察生活,于俗相中发现真相,能将琐细事物叙说得娓娓动听,落笔平易朴实,有赤子之心。文章具有清远淡泊的本真自然之风格,体现了“散淡如菊,我心悠然”的心境。32.《缘缘堂续笔》:《缘缘堂续笔》是丰子恺的著名散文,晚年时期创作,是文革后期丰子恺在遭受批斗时,每天凌晨秘密写作而成。整个《缘缘堂续笔》,作者把目光拉回故乡遥远的往昔岁月,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清丽的素雅的浙西民俗图卷,同时体现了他“散淡如菊,我心悠然”的心境。33.“第三型”“第三型”是茅盾作品《野蔷薇》五个女子的三种类型之一,其他两种类型是刚毅型和软弱型。所谓“第三型”,她们的行为冒犯社会通常的原则和信念,背离通常的生活模式,性格中有刚毅也有软弱,有正直也有颓废,是一种复杂多变的艺术形象。34.“清”和“和”朱光潜对丰子恺的人生风采用“清”和“和”两个字概括。所谓“清”是指其儒雅、情趣高尚;“和”是指其对人对事,无论尊卑大小,总是和蔼可亲。35.“白描”手法“白描”手法本事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画人状物,纯佣墨色线条勾勒。文学上借用这一术语指稳重词不繁絮,语不穷尽。这种笔法运用于散文创作,呈现出不加修饰,清澈简朴的艺术境界。多见于丰子恺的散文。II.简单题、论述题一、简述吴文化发展所经历的三大历史阶段。1.第一阶段:即从太湖三山古文化起的先吴文化,也有学者称之为“江南土著文化”。2.第二阶段:3100年前,由泰伯奔吴到无锡梅里建立勾吴国,以后王都迁至姑苏至夫差亡国,绵延700余年的吴国文化,也称“勾吴文化”。3.第三阶段:秦始皇统一中国至今,称吴地文化,或后吴文化。二、浙东与浙西的文化差异有哪些?1.一般而言,“浙东”为“越文化”范畴,“浙西”属于“吴文化”圈。2.吴文化受中原礼仪的影响很大,吸收了受周文化传承的精髓——中和之美、中庸之道,强调“温柔敦厚”等等。3.越文化则保留了更多原始野性,对商代、周代的礼制不感兴趣,其土著色彩更为浓厚。4.吴越两地服饰也不同,吴人以鲇鱼皮为冠,越人不戴冠。三、从主要内容来看,吴文化可分为哪几种形态?1.从主要内容来看,吴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形态、农耕蚕桑文化、精神文化形态。2.物质文化形态中又可细分为船桥相望的水文化、考究精致的建筑文化。3.精神文化形态中又可细分为吴歌昆曲和吴语文化、教育与藏书文化。4.农耕蚕桑文化包含水稻等种农业植业以及相关的饮食烹饪、诗篇画卷、文人墨客,还包括栽桑养蚕以及与蚕桑种栽有关的民间文学、丝绸文化。四、吴地农耕蚕桑文化有哪些特点?1.稻作生产是太湖流域一项基本生产活动,在人们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2.在水乡特色的农业基础上,种稻、养鱼、栽菱、植藕等同样具有水乡农业特色的田园文化应运而生,还有针对这些为经济对象的加工制作工艺和烹饪食用方式,也出现了大量以这些为题材的诗篇画卷和与此相关的文人墨客。3.吴地栽桑养蚕历史悠久,传承着许多与蚕有关的风俗。蚕区农民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无不渗透蚕桑生产的影响。4.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吴地的丝绸文化也别具神韵。吴地的丝绸和刺绣是中国文化瑰宝之一,它们精、细、雅、洁的艺术风格和地方特色,是江南人独特的心态的投射。五、简述江南园林的建筑风格特点。1.江南园林的格局一般都立意深远,置景讲究意趣,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与北方园林雍容华贵有余,玲珑剔透不足形成了很大反差。2.江南的私家园林大多为封建时代的官员、文人、士大夫所筑,在园林建筑中普遍蕴含着天人合一的人生观和虚静湛泊的隐逸思想,他们把园林看做“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壶中天地,是士大夫生活起居和进行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所以江南园林洋溢着浓郁的书卷气和文墨气息。3.江南园林的建筑总体风格是小巧、精致、雅洁的文化特点。六、吴文化的物质文化形态主要有哪些?吴文化的物质形态主要包括船桥相望的水文化和考究精致的建筑文化。1.作为吴文化符号的“吴”字,实际上是“鱼”的意思。吴地江河湖泊交织,吴文化与水密切相关,有人称吴文化为“水文化”,吴文化具有水的灵气,水的风格,水的灵性。吴地的水文化影响了吴地的文学创作,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水性”素材;江南民间的采莲和浣纱具有灵动、柔和的美感。2.吴地的建筑,尤其是江南园林,格局一般都立意深远,置景讲究意趣,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在园林建筑中普遍蕴含着天人合一的人生观和虚静湛泊的隐逸思想。江南园林的建筑总体风格是小巧、精致、雅洁的文化特点。七、简述吴门书画艺术的成就。吴门书画艺术为举世公认。1.六朝时期,苏南是全国绘画书法中心。东晋顾恺之、南朝陆探微和张僧繇善画人物,并称“六朝三大家”。2.明朝以苏州为中心的“吴门画派”的崛起,在全国有很大影响,并引领明清四百年画坛流风。“吴门画派”在山水画上成就突出,在人物画和花鸟画上各有建树。特别是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吴门四家”独领风骚,使吴地书画儒雅传统更臻完美。3.吴地绘画艺术,无论飘然欲仙的人物画,秀丽清新的山水画,还是鸟语花香的花鸟画,都可以从中领略到吴文化艺术风格中的空灵美的特征。八.简述蚕桑文化与吴文化的关系。1.太湖流域栽桑养蚕的历史悠久。吴地漫长的蚕桑生产历史中,传承着许多与蚕有关的风俗。蚕区农民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无不渗透蚕桑生产的影响。2.这些蚕桑生产的风俗习惯,有的来源于对蚕、桑的原始信仰和崇拜,有的出于祛除蚕桑病祟的愿望,有的反映了蚕桑丰收的社会活动。3.数千年来有关蚕桑的神话绵绵不绝,至今在杭嘉湖蚕乡中间还传承着不少蚕神神话。九、吴文化与水文化的关系。1.作为吴文化符号的“吴”字,实际上是“鱼”的意思。吴地江河湖泊交织,吴文化与水密切相关,有人称吴文化为“水文化”。发祥于太湖流域的吴文化,具有水的灵气,水的风格,水的灵性。2.吴文化丰富的物质与精神成果,依赖于水的滋润和滋养。水犹如吴文化的精灵,深深融入吴文化中,水的灵气和才气哺育了吴地人的智慧,使其创造出绚丽多彩的文化。3.水文化影响了吴地的文学创作,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水性”素材;江南民间的采莲和浣纱具有灵动、柔和的美感。十.吴文化的精神文化形态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吴文化的精神文化形态主要包括吴歌昆曲和吴语文化、教育与藏书文化。1.苏州话被称为最美的方言之一,具有轻灵、温婉、清丽的特点,被称为吴侬软语。2.吴地传说折射出吴人的细腻和柔情,吴地民间文学与五四后的新文学关系密切,二三十年代的许多著名作家都从吴地丰富的民间文学吸取营养,创作了大量具吴文化格调的文学作品以及脍炙人后通俗歌曲、言情武侠小说等等。3.吴方言所创的吴歌别具柔情软调,源远流长。吴歌以其朴实无华、清纯真率的风格,婉约轻扬,温柔敦厚的情调大受喜爱。吴地戏曲总体风格优雅婉转,而昆曲是中国最典雅、最具文学性的戏剧。4.吴门书画艺术为举世公认,苏南是全国绘画书法中心。“六朝三大家”、“吴门四家”都出自吴地。5.吴地手工精巧优良,特别是苏绣,精巧、雅致、细腻而独具特色,被誉为“有生命的静物”6.吴文化在完成由尚武到崇文的转变之后,兴学重教蔚然成风,主要表现在藏书、科举及各项文化事业上。吴地的藏书之多,数不胜数;拥有数千百卷之图籍者,多不胜举;太湖流域由此成为中国藏书中心地区之一;苏南地区历代重要书院有155所。十一、简述海派文化的特点。1.近代,上海作为一个全方位开放的商埠,在吴越农商文化基础上,融合了西方现代商业文化的特点,逐步游离出吴文化,形成了一种土洋杂交的新兴文化,被称为海派文化。2.海派文化同时兼具江南地域所持有的柔慧、精巧、飘逸等浪漫特色的吴文化的潜在影响,也具有开放、重利、趋俗等商业性、消费性的特点。海派文化最大的特点是永不停止的追奇猎新。十二、20世纪浙西现代作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创造性贡献有哪些?(浙西文化的开放创新精神在浙西现代作家文体创新上的表现)1.对世界文学的引进和传播。浙西现代作家一方面以进取的坚执精神、超前的思维和敏锐的视角,探首域外,别求新声,广泛吸取西洋文艺,另一方面立足本土反思传统。茅盾、宋春舫在西方戏剧方面的译介为我国现代戏剧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郁达夫、徐志摩对浪漫主义文学的传播……(论述题,举例展开)2.文体创新。浙西现代文学作家群在五四文学革命中率先表现出文学观念的更新和新文体意识的觉醒,由此在创造新文学新文体方面做出了巨大成就。郁达夫首创浪漫抒情小说;徐志摩无疑是五四诗坛最注目的明星之一;沈尹默与周作人等创作初期白话诗开中国新诗先声;宋春舫、陈大悲、李叔同等作为我国第一代新剧的引入者、创造者,为中国新兴话剧的创建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论述题,举例展开)3.创作手法的翻新。审视吴文化区域的作家创作活动,他们一个个另辟蹊径,体现了对艺术创新性的追求。茅盾在各种文学流派进行了深入研究和不断探索,并将它们的精华融入作品中,如象征主义的表现技巧、现代派的多重手法等;戴望舒在诗歌的探索历程,展现了浙西现代作家共趋性的坚韧与执着,他的诗歌字句的节奏完全被诗情所代替,诗歌深沉浓郁,余音绕梁。十三、浙西文化的性灵化特点在浙西现代作家艺术思维中的表现。所谓性灵,即出自作者内心深处的那富有灵气的,不存在任何功利杂念的、无拘无束的自然天性和本真心灵。1.郁达夫“自叙传”小说的特点是“自我抒情”为中心,因此,他的作品常常是表现艺术冲动的情绪化写作,从而形成了一种具有“水性”特质的、自然流动的抒情结构。他的小说没有完整故事情节,特别是早期作品,率性而为,直抒胸臆,以情绪来编织生活片段,突出一种情绪的氛围。《沉沦》就是以内心情感波动为小说的主线,凸显了性情化抒情的特点。2.丰子恺曾把自己的一本散文集子提名为《率真集》,“率真”二字贯穿在丰子恺的全部创作中,成为他最重要的创作观念,成为他思想感情最真实的记录。他还秉着一颗赤诚的童心,对儿童世界倾注了极大的兴趣与关注,把他本真的童心世界惟妙惟肖地展现在作品中,从他对自由率真的儿童世界的赞扬可见他对真性情的推崇。3.俞平伯的散文具有“自得其乐”的洒脱,任情任性的艺术风格,把发抒天才性灵和独立的思考作为真实的自由地写作准则,主宰着直抒心灵对美的体悟,而使他的散文具独具舒卷自如之意。4.徐志摩的诗歌虽然讲究音乐美和建筑美,但强烈的主观色彩和典型的浪漫气息又使他那根据情感变化而参差灵动的诗行,具有空灵飘逸如流水般的动态之美。5.穆旦的诗歌诗不仅仅局限于客观现实的图景呈现,而是以主体心灵的历程呈现客体,可以在他的诗作中感受他跳动的脉搏,奔腾的血液。6.徐迟出身书香门第,个性狂放不羁,他的诗性空间里弥漫着挣脱束缚的野性自由,诗歌语言信手拈来,不墨守成规,而是文思随意搭配。7.茅盾的“史诗”型小说,追求宏大的艺术结构,这是作家理性化构思的结果。但他在创作时,也存在着情绪化写作的印迹。十四、形成吴文化开放创新与坚韧执着的文化精神的根由有哪些?吴文化超越自身地域疆界的局限,与多种文化吞吐交汇、兼容并蓄开放求新精神和坚韧执着,敢于进取的精神,在吴地代代相传,这种精神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1.江南的自然环境以及这种环境条件对吴地先民气质秉性的潜在影响。其中包括水患频袭,残酷的生存搏斗中形成了坚韧不拔、勇于开拓、外向进取的精神;外来人口的南迁,使吴文化有明显的开放性特质;吴地人士的隐逸生活使得形成了崇文重教的文化传统,并凭借丰厚的文化成就坚强韧性地传承下来;交通便利,对异地的好奇心,无数学者远走他乡,与世界交流,对引进西方科技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2.吴文化发生的多元性及其构建过程对形成自身特性的内在影响。吴文化一直有着博采众长的包容性、开放性,并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东晋、唐五代和南宋的三次大规模南迁,吴地吸收了大量中原先进的农业、手工业和人才、学术思想观念,使经济文化得到以稳步发展和繁荣,同时导致自身精神气质、民风习俗和价值观念等深层次文化诸多变异。3.吴文化区域位置使它流了偏离正统思想的对抗性因素,逐步形成了不受束缚、开创求新的精神。吴文化位于东南沿海,是中国接受变化的潜力主要集中地,凝聚着浪漫精神和叛逆文化因子的传统区域文化场,变革的热地。特别是近代,上海作为一个全方位开放的商埠,在吴越农商文化基础上,融合了西方现代商业文化的特点,逐步游离出吴文化,形成了一种土洋杂交的新兴文化,被称为海派文化。十五、浙西文化的精雅特点在浙西现代作家中的表现。在浙西现代作家的创作中,对于精雅艺术氛围、闲适艺术情调、清逸艺术旨趣的追求,正是他们对“江南”式古典文化情韵自觉追寻的结果。浙西现代作家在创作中往往将故事置身于细致缜密又空灵含蓄的格局氛围中,在叙事风格上追求一种精雅柔绵、委婉细腻的文笔,以此描写江南地域优雅世界和柔慧精致的人生。1.俞平伯在后期散文中明显讲究“趣味”,推崇“雅致”,追求“洒脱”,有着江南文人特有的气质和风范,他散文中所蕴含的雅致和趣味是他洒脱、超然物外精神状态的写照,因而他的作品中可见“隐逸的诗”的风流。俞平伯的散文除了内容上表现出名士的闲情逸致外,更突出的是在文体上的雅致古朴,运用语言不拘一格,尤其是抒情散文,在语言上形成了音声谐律和美、排偶繁复工整、辞藻绚丽这三个特征2.施蛰存性格中有飘逸、柔软和灵气,散文集《灯下集》《待旦集》等作品所追求的雅逸之趣,也是吴地人民对艺术生活情趣追求透过文学层面的一种反映。3.丰子恺散文于细微之处发现宏旨精义,处处渗透着“情”,洋溢着“趣”,透出江南地域精致雅逸之气。4.夏衍的戏剧常常不经意的生活细节挖掘戏剧主题,弥漫着一种扣人心弦的艺术力量。5.徐志摩的诗歌,在常常将普通的平凡的事物细腻化,在精致的刻画中创造出细腻美,如小草、雪花、柳条等,诗人将它们收入笔下,精细描绘,用以驮载诗人浓化处理的情感,从而表现出细腻秀逸的美学特征。6.茅盾有点例外,他惯用大手笔,他的作品往往大气磅礴的总体结构中,处处透出纤细的具体的运思,在语感和辞藻上散发着细腻的感触。十六、简述昆曲的文化价值。1.吴地戏曲总体风格优雅婉转,而昆曲是中国最典雅、最具文学性的戏剧。2.昆曲有一套完整的表演体系和独特的声腔系统,它的唱腔道白的语音推动了中国音韵学的成熟;3.昆曲的唱更是以“水磨调”的演唱修养、“头腹尾”的吐字技巧、魏良辅十八节《曲律》的规范给后世的传统戏曲和民族歌曲演唱产生了巨大影响。4.昆曲剧目丰富,曲调流丽婉转,表演优美动人,它的剧目不少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因此昆曲包含了古典文化的内容。十七、简要分析沈尹默、钱玄同、俞平伯对新诗的贡献。在新诗的创建上,浙西现代作家也有不同的表现,作了巨大贡献。1.沈尹默是“五四”白话诗运动的开拓者之一,代表作是《三弦》和《月夜》。《三弦》中,他有意识地采用融合了旧体诗的音节处理的技巧,尤其是通过双声、叠韵的语言艺术表现手法来帮助新诗音节的构造,由此促成新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境界的尽可能完美结合。《月夜》以全新的语言和节奏,淡淡的象征色彩,在艺术表现上完全脱离了旧有的痕迹,在自由灵活的体裁中装进了时代的渴望,表达内心要求独立的呼唤。2.钱玄同,作为初期白话诗运动的一位有力支持者,他为中国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做了初版序言。钱玄同还同沈尹默、周作人等北大同仁倡导了歌谣征集,此举可以理解为是对诗歌样式之一种的“俗”体诗歌的青睐。3.俞平伯,同样是白话新诗创作的先驱者之一,1918年5月,他的处女作《春水》与鲁迅的《狂人日记》一同刊登于《新青年》上,这是中国出现的最早的新诗之一。他对新诗的看法上有其极富个性的观点。他从个性解放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作自由诗的必要性,强调了新诗要抒写新的感情,反映新的思想,实现“精神和形式两面的革新”。他的《诗的新律》中,主张较为宽松的新格律诗。十八、简述俞平伯散文中体现的“雅致”风格特色。俞平伯散文中所蕴含的雅致和趣味是他洒脱、超然物外精神状态的写照,因而他的作品中可见“隐逸的诗”的风流。1.他的散文更多的是一种体察细微的清雅乐趣,一种宁静洒脱的自然心境。2.俞平伯的散文除了内容上表现出名士的闲情逸致外,更突出的是在文体上的雅致古朴,运用语言不拘一格,尤其是抒情散文,在语言上形成了音声谐律和美、排偶繁复工整、辞藻绚丽这三个特征。十九、简析“性灵”文学与浙西地域文化的关系。数百年间,性灵文学在江南地域发展乃至风靡一方,与江南地域自然、经济和人文环境有着密切联系。1.水土的不同塑造和制约着写作人的气质和创作情调2.江南繁荣富庶的经济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浪漫性质的文风3.崇尚性灵的文化环境是形成浪漫性灵的文风的重要原因二十、简析吴语对白在人物性格塑造中的作用。1.浙西现代作家常常从语言角度是自己笔下的人物形象显露出吴文化韵味,使人物描写也成为地域化语言形态的一种别致表达方式。2.在人物语言的描述上,有意识地融入大量地域性的语言元素,使人物形象创造变成了营构氛围的一个生动的有机载体。3.如茅盾《蚀》中一句上海白写出了人物性急口快的性格;《林家铺子》中的人物语言既富有个性化,又有吴方言的韵味,传达了普通话不能替代的“情趣”。二十一、浙西现代作家作品的审美表现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抒情的“南方写作”。在江浙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这种和当地人文精神、生存氛围相和谐一致的充满抒情意味的地域性写作形态的存在,叫做“南方写作”,特点是偏凄艳、阴柔、精致、优雅,审美表达有女性化倾向,主要表现为:1)“女性”群像的塑造;2)“女性”意象的展现;3)“女性”气息的流露2.尚美的艺术视角。在创作客体的认知和选择上,可以看出浙西现代作家有着求真尚美的艺术追求。他们追求本色的美,本色的真。3.“甜软”的语言形态。吴侬软语是对吴方言的一个昵称,这是中国民族语言文化中的一个最富有诗意的“方言”,其特点突出表现为纤柔缠绵、婉转清丽。而浙西现代作家语言风格上的“甜软”韵味,主要体现在:1)方言俗语,江南风情;2)人物对话,吴语韵味;3)词语句式,地方色彩二十二、浙西文化重感悟的特征在浙西现代作家艺术思维中的表现。浙西作家在表达对于生活感知时,往往用一种富于地方色彩的特性和形态,透露出他们在写作中不同于其他方域作家的各种性情。他们用心去感悟生活特有的东西,用心灵体察生活,用心走进文本。1.作为一个富有感悟性的天才作家,郁达夫相信内在体验和心灵感觉的可靠性,“重视经验”。郁达夫强调个体自我的生命体验,这也是从文艺创作的真实性原则出发的。基于这样的认识,郁达夫把“自叙传”小说当做小说创作思想的核心,以自身的亲身经历与内心感受为出发点,依照灵性的本真来进行写作。2.徐志摩就是一个以他生命的激情展示这种体验和感知的诗人。他不断地追求着灵动感悟的美,其《雪花的快乐》、《偶然》等等,都是把美的瞬间的感悟化为生命的韵动和灵魂的旋律的名作。3.戴望舒在捕捉生活,创造艺术形象时,不仅仅局限于视觉或听觉的感受,而是通过全心灵的关照,像母亲孕育胎儿那样,把诗美体现出来。特别是他较后一点的诗作,把他真挚的感情,最切实的艺术感受,通过“全感官”或“超感官”的灵现,化为整组的艺术形象。4.海盐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所谓“入乎其内”,即是真切地感受生活,故能在写作时写得真实生动;所谓“出乎其外”,则是指不拘泥生活,而是超脱于生活之外进行更高层次的观览,达到理性精神的升华。(另有俞平伯的例子)二十三、浙西现代作家“女性化”气质的表征在哪些方面?1.“女性”群像的塑造。浙西现代作家需要为情感生活的表现寻找恰当的方式时,凭着直感,往往选择具有“原型”意味的女性化的自然形象,加以“诗情”化处理,使之成为整体情感结构中的一个潜在形式。(茅盾的“时代女性”、夏衍的女性角色、郁达夫的“女性”气息的水性男儿)2.“女性”意象的展现。女性形象和水、月作为阴柔意象的承载者,水乡氛围与气质也造就了浙西现代作家对“女性”阴柔意象的独特营构兴趣。(戴望舒的《雨巷》)3.“女性”气息的流露。浙西现代作家的作品的总体风格总透着抒情氛围,较浓的空灵之气,呈现出一种清秀、婉丽的女性气息。二十四、尚美的艺术视角在浙西现代作家中的表现。浙西现代作家的作品往往充满着“美”的话语;常常在不经意间展现出一个柔情似水的美的世界:湿润温和的自然风貌,淳秀冲淡的民俗风情,闲适雅趣的格局氛围。1.徐志摩是人生美的追求者,他爱人生一切美丽的事物,并诗意地展现它们;他认为诗是燃烧着生命的烈焰,是流动着的生命的灵泉,而美是它的灵魂。徐志摩用他的一支妙笔,写爱,写美,写光明。2.戴望舒伤与忧愁带给了他诗中的一个个温柔清纯的女子,但由于诗人执着于她们的美和芬芳,使他的诗远离丑的对象与情绪表达,使他的诗中的女性意象哀而不伤,美轮美奂。3.徐迟《一天的彩绘》通过视点频繁闪跳流转,凸显了都市工业化文明的速度和力度所带来的兴奋和疲惫,而这个主题却是通过抒情主题与自然之女“她”的心理动感体现的,具有一种摇曳妩媚的动态美。二十五、吴文化这块文化环境对浙西现代作家尚美的艺术视角的形成有哪些影响?1.属文化的浙西,不仅风光旖旎,风尚习俗也富有情致,多有诱人的情韵和魅力。生存环境的温和明丽,人的生存心理就会显得宽松而会更多地去追求生活中的雅趣和闲逸。2.浙西现代作家以灵秀的生存环境作为审美对象,展现风光风貌,通过恬淡优美的风俗画面,把一种超尘脱俗的哲学意蕴隐于其中,从而使作品体现出独特的淡泊宁静、清雅通脱的美学风范。二十六、分析茅盾对女性心理的描写。1.茅盾对女子心理的描写,被誉为“现代中国女子心理最好的描写”2.茅盾用极其细腻的笔墨科幻女性的心理。《子夜》中的林佩瑶,作者那细腻、精美的“柔情诉衷肠式”的心理描绘和传达,足以令人感到无比的哀怨和伤感。他不仅把较多的同情放在女性身上,女性的生存、命运表现出深切的关注,而且更重视对女性内在的感情和心理的描述。3.《一个女性》中,梦幻手法是“意识流”常用的艺术技巧之一,现代派“意识流”常用“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自杀》中,茅盾运用了较多的“内心独白”,环小姐通过心灵的自我对话,倾吐她浓烈的情绪,直抒她内心无可诉苦的痛苦与悲愤。二十七、茅盾作品中的女性化审美倾向。1.茅盾小说从整体风格上看,其主导特征是理性的、广阔的;但在语感和叙述语气中却分明弥散着女性化的心理和感触,尤其是对女性心理细致体察上更是细腻精致。2.茅盾的小说在具有大气磅礴创作风格的同时,也具有温婉细腻的女性化倾向,他的作品兼备阳刚与阴柔之美。他所塑造的“时代女性”的系列形象,其数量之多,形象之丰富多彩,令人注目。尽管成员复杂、个性迥异,但她们的经历、遭遇和性格,确有相对集中的一面:3.特立独行的性格。她们在思想上有很大的自由度,挣脱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的新女性。而这也是茅盾心目中的“理想女性”的映射。4.向善的人性美。这些理想女性有着一颗“向善的焦灼”的心,还有刚柔并济、开放与含蓄、浪漫与温柔兼具的完美性格。二十八、江南的地域情缘在茅盾作品中有哪些表现?江南水乡的氛围与气质造就了特定的茅盾,而茅盾也在他的作品中显现了特定的江南文化气息。1.作品中富有水乡特色的河流、稻田、村庄有机地连在一起,细腻地反映了杭嘉湖一带江南农村的风貌。比如他作品中多次出现一条不大不小的内河,通过对内河景象、河边人物的描写,展现了江南特有的风俗画;《林家铺子》窄小的石板路,《霜叶红于二月花》狭窄的小街,古朴幽静的黄家花园,风雅别致的茶社,使茅盾作品中的水乡小城镇具有江南魅力;《子夜》中双桥镇的摩登女郎和四乡农民,带着故乡乌镇的风味和情调,又有着30年代中国社会的时代气息。2.茅盾作品中浓郁的地域色彩不仅仅反映在自然环境的描写上,好体现在杭嘉湖地区社会风俗的描写上,使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1)江南以稻作生产为主要活动,由稻作生产衍生出来的各种文化现象积淀深厚。茅盾作品中写到了财喜他们荡河泥、积蕰草;还有抗旱、抗涝外,还有一系列民俗活动,如请菩萨、祭龙王庙、迎神赛会等。展示了稻区农民的社会生活风情。2)蚕区农民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无不渗透蚕桑生产的影响。这些蚕桑生产的风俗习惯,有的来源于对蚕、桑的原始信仰和崇拜,有的出于祛除蚕桑病祟的愿望,有的反映了蚕桑丰收的祈祷和庆贺,有的关系着蚕桑生产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活动。这些风俗在茅盾作品中有所反映,特别是《春蚕》“收蚕”“望山头”等具有江浙蚕区特色蚕花活动的社会风情图,显示出该地域的人文心态与深远的文化背景。3)茅盾祖上就是凭着刨烟叶的技术,从乡下迁到乌镇,而后进入小商人的行列的。他的作品中也蕴含着这种文化背景下具有地域特点的商业文化色彩。《秋收》《水藻行》等作品中盘剥农民的米行;《春蚕》《霜叶红于二月花》等作品关于叶行、丝行的交易;《林家铺子》《当铺钱》等作品设计行商的习俗,诸如“开市”、“接五路财神”、“开销”、“赶市”、“吃倒账”、“三节清账”,充满了江南市镇的气息;至于《子夜》,更是以经济的视角编织了一幅以上海为中心的广阔、鲜明的社会生活图画。3.茅盾写于20世纪30年代的反映江浙乡镇的一些作品,准确深刻地反映了特定时代地域文化的深层变迁,作品以杭嘉湖为中心辐射上海,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江浙社会的深刻变动;作品中出现的横冲直撞的小火轮,折射出那个时代受到外来工业文明冲击的农村自然经济和农民岌岌可危的命运。如《春蚕》中,“赤膊船”在“一条柴油引擎的小火轮”冲击下,“船上的人揪住了泥岸的树根,船和人都好像在那里荡秋千”二十九、简述夏衍戏剧的结构特色。1.夏衍把“平凡化为真实,再把琐碎化为陪衬”。他的戏剧追求自然本色,在文体上呈现出流水般的散文特征。2.他创作了十二部多幕剧和七部独幕剧,几乎是平淡人生的铺叙和细腻感情的揭示,如幽幽的小河自然流淌,似乎没有高潮,只是静静开幕,静静闭幕。传统戏剧那种紧张激烈的外部冲突和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降为次要地位。三十、茅盾笔下的“时代女性”有哪些共性?茅盾笔下的“时代女性”尽管成员复杂、个性迥异,但她们的经历、遭遇和性格,确有相对集中的一面:1.特立独行的性格。她们在思想上有很大的自由度,挣脱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的新女性。而这也是茅盾心目中的“理想女性”的映射。2.向善的人性美。这些理想女性有着一颗“向善的焦灼”的心,还有刚柔并济、开放与含蓄、浪漫与温柔兼具的完美性格。三十一、茅盾笔下多次出现“小火轮”意象,试分析其象征意义。1.茅盾写于20世纪30年代的反映江浙乡镇的一些作品,准确深刻地反映了特定时代地域文化的深层变迁,作品以杭嘉湖为中心辐射上海,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江浙社会的深刻变动;作品中出现的横冲直撞的小火轮,折射出那个时代受到外来工业文明冲击的农村自然经济和农民岌岌可危的命运。2.如《春蚕》中,“赤膊船”在“一条柴油引擎的小火轮”冲击下,“船上的人揪住了泥岸的树根,船和人都好像在那里荡秋千”三十二、简析茅盾创作中的商业文化色彩。1.茅盾祖上就是凭着刨烟叶的技术,从乡下迁到乌镇,而后进入小商人的行列的。他的作品中也蕴含着这种文化背景下具有地域特点的商业文化色彩。2.《秋收》《水藻行》等作品中盘剥农民的米行;《春蚕》《霜叶红于二月花》等作品关于叶行、丝行的交易;《林家铺子》《当铺钱》等作品设计行商的习俗,诸如“开市”、“接五路财神”、“开销”、“赶市”、“吃倒账”、“三节清账”,充满了江南市镇的气息;至于《子夜》,更是以经济的视角编织了一幅以上海为中心的广阔、鲜明的社会生活图画。三十三、简述郁达夫“愤世嫉俗”的思想情绪产生的原因。1.“五四”运动的高潮过去以后,黑暗势力更加猖獗,个性解放的理想没能实现,很多人觉醒以后又找不到出路,于是苦闷、彷徨就成为一种普遍的“时代病”。2.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强烈的叛逆倾向和浓郁的感伤情调很自然地呈现在一部分作家的创作当中,郁达夫就这样发出了愤世嫉俗的仰天长啸,代表了“五四”青年普遍的思想情绪。三十四、简述郁达夫“愤世嫉俗”的创作风格产生的原因。1.郁达夫的创作风格形成的原因,他所处的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的熏陶,个性、气质以及童年经验的影响等等,都对郁达夫的人生态度、创作风格产生隐形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可忽视的是,江南地域文化精神,也同样无时无刻不在浸染着作家的心理世界。2.一脉相承的启蒙传统和张扬个性自由的人文精神,加之东南沿海得风气之先,这种历史积淀的文化精神,在近代中西文化激烈冲撞,文化思潮大裂变和“五四”的时代浪潮中变得到加倍张扬。3.在这种时代语境中,从浙西走出的郁达夫,他所发出愤世嫉俗的对时代的抗争和呐喊,可以说是顺理成章。三十五、郁达夫对“性的苦闷”的描写有哪些特点、意义和价值?1.郁达夫对“性的苦闷”的特点是他从人本主义观念出发,毫不掩饰地描绘了青春期性的欲望受到压抑后的变态心理,真正展示了生命的本真,表达了人的生理欲望的内在合理性,凸显了对人格独立、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2.郁达夫对“性的苦闷”的意义是这些性的需求和满足不但是一己的感受,而且是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提出,这种颓废和性苦闷是当时青年的普遍心态,集中表现了这种“时代病”。同时他的“性的苦闷”是和“生的苦闷”紧密相连的,从而将一个尖锐的问题提到了历史和社会问题面前。3.郁达夫对“性的苦闷”的价值是他的小说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对人类的精神世界做了深度开掘,记载了五四时期人性觉醒的历史。三十六、简述郁达夫“自叙性”小说中体现的性灵化艺术思维方式。1.所谓“性灵”,即出自作者内心深处的那富有灵气的、不存在任何功利杂念的、无拘无束的自然天性和本真心灵。郁达夫“自叙传”小说的性灵文化艺术思维方式主要体现在“水性”。2.多水的太湖流域孕育了江南的性情中人,郁达夫等浙西作家在他们的创作思维中,也就自然而然地蕴含着“水性”特质。3.郁达夫创作的“自叙传”抒情小说,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以情节为主线的常规,强调主观感情在创作中的运用,主张率真袒露性情,宣泄情欲,文思也就随着心灵之河的流淌而任意东西。4.“自叙传”小说是“自我抒情”为中心,因此他的作品常常是表现艺术冲动的情绪写作,从而形成具“水性”特质的、自然流动的抒情结构。5.他的小说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特别是早期作品率性而为,直抒胸臆,以情绪来编制生活片段,突出一种情绪的氛围。6.郁达夫塑造的人物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