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二首》学案1_第1页
《散文诗二首》学案1_第2页
《散文诗二首》学案1_第3页
《散文诗二首》学案1_第4页
《散文诗二首》学案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1《散文诗二首》学案《金色花》自主预习试锋芒识·日积月累1.读准字音,辨清字形。沐浴()嗅觉()祷告()()笑花bàn()牛péng()2.通晓词义,填对词语①__________:向神祈求保佑。②__________:洗澡;借指受润泽;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中。读观其大略1.为什么选“金色花”来表达“我”对母亲的爱呢?2.这首诗依次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幅画面。三幅画面。3.文中的孩子和妈妈各是怎样的人?作家作品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著名诗人、艺术家、社会活动家。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长篇小说《沉船》《戈拉》等。名言警句(1)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2)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3)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多音字落:落枕(lào)丢三落四(là)降落(luò)荫:荫庇(yīn)林荫(yìn)形近字嘻(xī)笑嘻嘻嬉(xī)嬉戏祷(dǎo)祷告踌(chóu)踌躇词语辨析祷告祈祷【同】都有向神祈求的意思。【异】“祷告”指向神祈求保佑,侧重在“求保佑”。“祈祷”指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侧重说“愿望”,适用面比“祷告”广。【举例】既然那儿没有人强行让他们跪下大声地做祷告,他们就躺在地上,只在心里默默祈祷。合作探究·提素养【探究一】品母子亲情1.“金色花”怎样爱母亲呢?(简要概括几个生活场景)2.为什么“我”要变成金色花,又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探究二】品人物形象3.“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表现了孩子的什么特点?4.第八段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情?如何理解“坏孩子”的含义?【探究三】品文章主旨5.如何理解本文的主旨?《荷叶·母亲》自主预习·试锋芒1.读准字音,辨清字形并蒂()梗上()荫蔽()亭亭()徘徊()流转()zǐ()妹qī()斜莲peng()fù()盖花ruì()心xù()2.通晓词义,填对词语①__________:指花带来的好兆头。②__________: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③__________:倾斜,歪斜。读·观其大略1.为何将“荷叶”和“母亲”并列作为文章的标题?2.课文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3.课文重点描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的赏莲?作家作品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作家、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名言警句(1)儿行千里路,亲心千里逐。——《劝孝歌》(2)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3)慈母爱子,非为报也。——刘安多音字闷:闷热(mēn)郁闷(mèn)荷:荷叶(hé)荷载(hè)形似字瑞(ruì)花瑞端(duān)端正蓬(péng)蓬勃篷(péng)篷车词语辨析徘徊彷徨【同】都有“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之意。【异】“徘徊”还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彷徨”侧重于不知往哪个方向去。【举例】他彷徨不安地徘徊在十字街头。合作探究·提素养【探究一】思三看红莲1.作者在风雨中三次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请填写下表。环境心情第一次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①第二次②不适意,徘徊第三次雨肆意地下着③2.体会“荷叶”和“母亲”之间的相似之处。【探究二】思伟大母爱3.作者花大量的笔墨写莲花和荷叶,对赞美母亲有什么作用呢?4.文章表面是写荷叶对莲花的庇护,其实是写母亲对“我”的呵护,可以这样理解的理由是什么?5.结尾一段“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蕴含了怎样的感情?美文精练·析考点析考点标题的含义与作用常见题型1.说说标题在文中的含义。2.文章以“××××”为标题的好处是什么?答题指导1.标题含义。分析标题的含义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意义,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2.标题作用。标题的作用主要有:(1)交代文章的主要内容,揭示(暗示)文章主旨;(2)点明行文的线索或感情线索;(3)确定文章的写作对象;(4)设置悬念,吸引读者;(5)富有哲理,引人思考;(6)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练·类文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只许自己疼一天刘改徐①切菜时,一不小心,右手大拇指被刀划过,顿时鲜血如注。儿子恰好在家,惊恐之余,整整一天,他都变得特别乖,饭后主动收拾碗筷,用抹布把餐桌擦干净,地板也仔细扫过。平时,要想让他做这些,啰唆几遍,他都会置若罔闻,有那闲工夫,倒不如自己动手来得干脆,孩子的惰性,就是这样被培养出来的。②但是,到了第二天,尽管手上还抹着药水,我却照常忙碌起来,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因为用力,有时手指会很疼,我“哎哟”一声,这才想起来,原来它“很受伤”,再看儿子,他跟我一样,似乎早就忘记了这件事,恢复了正常的懒情。③我想,在孩子眼里,妈妈一向都是那么无所不能的,小小的一点伤,又算得了什么,痊愈的速度,一定也会如超人吧?自然,他也不会把这事放在心上。④还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手上扎了一根小小的刺也会哭喊着找妈妈,即使刺已经挑了出来,我还是郑重其事把手举半天,向每个人示意我的疼。如果不小心患上感冒什么的,我更会赖在床上不起来,一连几天,都要妈妈做好吃的,还要尽可能陪我聊天讲故事,稍微照顾不到,我就会大受委屈,哭闹个不停⑤母亲也有患病的时候。那一次,父亲不在家,母亲忽然咳得厉害,发起了高烧,请来乡村医生,认真把脉治疗,开药,打针,临走时,还叮嘱母亲一定要注意休息。⑥屋里浓浓的药水味,把我们吓住了,整个下午,我们都安安静静,自觉写作业,把暖水瓶里烧满水,尝试着生火做饭,时不时跑去里屋,看看躺在床上的母亲,又互相提醒着,做什么都轻手轻脚,因为母亲需要休息呀。⑦第二天一大早,我们还在睡梦中,房间里巴漫着粥香,睁开眼睛一看:呀,母亲早起来了,已经粥了!我们似乎一下子解放了,又开始如往常一样赖床,撒娇,打闹,满屋子的鸡飞狗跳。⑧直到傍晚,父亲从外地赶回来,他责怪母亲说:“病得这样厉害,就不能多躺一躺吗?”母亲笑笑,指指我们,低声说:“孩子们都要吃要喝的,我哪能躺得住?”⑨伤痛来了,只许自己疼一天,连这也算得上小小的奢侈,这就是母亲的情怀。1.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2.本文写了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文章第①段和第⑥段都写到孩子在妈妈受伤或生病后变得特别懂事,这是为什么?4.体味第⑧段“孩子们都要吃要喝的,我哪能躺得住?”一句话所包含的人物的思想感情。5.读了此文后,也许你会有一些肺腑之言要对自己的母亲说,请敞开心扉,说出你的心里话吧。一课多练·显身手小题快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花瓣(bàn)并蒂(tì)嗅觉(xiù)花瑞(ruì)B.祷告(dǎo)烦闷(mèn徘徊(huái)亭亭(tíng)C.匿笑(nì)沐浴(yù)荫蔽(yīn)心绪(xū)D.姊妹(zǐ)繁衍(yán)遮拦(zhē)覆盖(fù)2.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1)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函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________改为________(2)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________改为________3.文学常识填空。《金色花》是一首散文诗,作者是印度文学家_________。《荷叶·母亲》的作者是我国诗人、作家_________,原名_________,代表作有《_________》《春水》等。4.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B.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C.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D.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5.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荷叶·母亲》结尾的“心中的雨点”指记忆中可怕的大雨。B.《荷叶·母亲》是一首借景写人、托荷叶赞母亲的散文诗。C.《金色花》这首散文诗,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D.《金色花》通过对文中孩子的动作和心理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母子情深,表现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素养全练6.七年级2班同学在2019年母亲节来临之际开展了以“我爱你,母亲”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他们搜集到如下材料。请你按照要求,回答(1)~(2)题。【材料一】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去,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史铁生《我与地坛》)【材料二】我自己有了孩子,才明白把五个孩子拉扯大哪里是简单的事情。但是,我很少听见她谈论其中的辛苦,她一定以为这种辛苦是人生的天经地义,不值得称道也不需要抱怨。(周国平《用什么来报答母爱》)【材料三】吃过晚饭,往往九点来钟,我们上床睡,母亲则坐在床角,将仅仅20瓦光的灯泡吊在头顶,凑着昏暗的灯光为我们补缀衣裤。(梁晓声《母亲》)【材料四】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母亲》)(1)以上四则材料,没有体现出母亲辛劳的一则是___________。(2)根据【材料三】或【材料四】提供的情景,仿照示例,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示例:母爱是儿女离家时亲切的叮咛,那份牵挂陪伴我们远行;母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母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作微练7.【技法借鉴】《荷叶·母亲》写雨中荷叶遮蔽莲花,作者受到触动产生联想,想起母亲,想起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托荷叶抒真情,表达了对母亲爱护儿女的感激之情。【片段练笔】请你借助一种意象来描述“母爱”或“父爱”。80字左右【情境提示】①阳光。②暖流。③大海。

参考答案:《金色花》自主预习·试锋芒【识·日积月累】1.m心xdao匿瓣棚2.①祷告②沐浴【读·观其大略】1金色花是印度的圣树,是非常美好和圣洁的,这和母子之间的感情很相似2.捉迷藏三次嬉戏母子对话3孩子:天真可爱活泼淘气、孝顺机灵、天生善良。母亲:关爱孩子沉静安详善良慈爱、有修养,有生活情调、有虔诚的信仰。合作探究·提素养1.和妈妈捉迷藏;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妈妈工作;在妈妈做祷告的小庭院为妈妈散发香气;将花的影子投在妈妈读着的书页上;突然变成孩子缠着妈妈讲故事2.“我”在这里变成一朵金色花,不仅仅是因为“好玩”,也不只是为了和妈妈捉迷藏,而是希望为妈妈做点什么事情。让妈妈在祷告时嗅到香气,在午后看书时不伤眼睛。3.写出了孩子调皮、快乐、天真、活泼的特点,说明沐浴在母爱中的孩子是快乐、幸福的。4.体现了母亲一天见不到孩子,内心焦虑,突然见到孩子又惊又喜的心情。“坏孩子”是母亲疼爱孩子的特殊表达方式,也是母亲对孩子“失踪”的嗔怪。5.《金色花》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象,描绘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达儿童对母亲的爱,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荷叶·母亲》自主预习·试锋芒【识·日积月累】1.dìgěngyīntínghuáizhuǎn姊攲蓬覆瑞绪2.①花瑞②徘徊③攲斜【读·观其大略】1.因为荷叶像母亲,借“荷叶”这个意象表达母爱。2.雨打红莲荷叶护莲3.红莲是全文着力描写的重点。课文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但在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之前,作者先将九年前与祖父的赏莲写出,做平平淡淡的铺垫,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显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合作探究·提素养1.①烦闷②雷声作了,雨愈下愈大③不宁的心绪散尽,感动2.荷叶为风雨中的莲花遮风挡雨;母亲是心中有雨点的“我”的荫蔽。3.写母亲是抒情,写莲花和荷叶是写景,两者结合,使情因景美而更真,景因情真而更美。作者把母亲的形象置于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中,让母亲的美好形象更加突出,使文章达到生动形象、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4.莲花、荷叶之间的关系与“我”和母亲之间的关系有相似点,这种写法叫“以花喻人”。5.红莲是“我”,荷叶是母亲,温馨感人,爱意浓浓。母爱博大无边,伟大无私。“心中的雨点”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爱护我们、帮助我们渡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亲就是我们的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蔽风雨的人。美文精练·析考点1.【解析】此题考查对标题的理解。标题的作用主要有:交代内容,揭示主旨;线索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等。答案:题目“只许自己疼一天”指在生活中,做母亲的即使自己伤痛来了,也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调整自己,继续为家庭和孩子而辛劳,这就是母亲的情怀。题目新颖醒目,吸引读者。2.【解析】此题考查对事件的概括。概括出何人做了何事,结果如何即可。答案:(1)“我”受伤后,儿子变得特别乖,但我”第二天照常忙碌起来。(2)母亲生病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