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氓》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氓》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氓》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氓》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PAGEPAGE1氓文学常识关于《诗经》的基本常识《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eq\x(《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1.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2.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大部分为贵族的作品,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3.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诗经》的表现手法,一个最显著特点便是赋、比、兴手法的运用。1.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是直陈其事。诗经中大多数文章都运用了这种手法。大、小《雅》中,尤其是史诗,铺陈的场面较多。如:《小雅》中的《采薇》的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不但写得形象鲜明,而且通过情景对称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2.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如:《陈风·月出》中“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等,使诗中人物更形象。3.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即打比方,典型篇章便是《魏风·硕鼠》中利用硕鼠形象地揭示了剥削阶级寄生虫的本质。还有《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总体来说,《诗经》中运用赋、比、兴的手法是相当成功的。写作背景《氓》是一首叙事诗,更是我国文学史上eq\x(第一首弃妇感伤诗)。是弃妇离夫返娘家时所作,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与损害。春秋时期随着私有财产的形成和父系社会的确立,爱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逐渐产生,当时妇女在社会上和家庭中都没有地位,只是丈夫的附庸。女性在经济政治上都只是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生活幸福与否全部寄托在丈夫身上。到了封建社会,这种畸形的男女关系更是发展成为对女子的礼教束缚,“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离开丈夫的女子就像是一片飘零的叶,随风而逝,没有方向。可是我们的女主人公在被抛弃后却敢于控诉,敢于决裂,这是何等的勇气!多么的可敬!相关知识《诗经》中的“国风”《诗经》中的“国风”有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15国风。其中,“周南”“召南”“豳”是地名,“王”是指东周王畿洛阳,其余是诸侯国名。“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多为各地民间歌谣。“国风”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其主要内容有:①表达人民反抗剥削压迫的愿望和对兵役、劳役的痛苦与反感。如《魏风·伐檀》揭示社会不合理的现象,表达对不劳而获者的质疑和抗议;《魏风·硕鼠》反映劳动人民对剥削阶级的反抗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王风·君子于役》从征夫家属的角度,表达了对兵役、徭役的愤怒与不满。②对劳动的讴歌。如《周南·芣苢》是妇女们三三两两采集车前子时边采边唱的歌,表达了妇女劳动时的欢快之情;《魏风·十亩之间》唱出了采桑姑娘在劳动中的欢乐和劳动后愉悦的心情。③表现爱国情怀。如《秦风·无衣》反映战士们在国难当头,为保卫家园毅然从军、团结御敌、同仇敌忾的豪情。④表现爱情的恋歌和反映妇女的婚姻与命运。如《邶风·静女》写一对青年男女幽会,富有生活情趣;《周南·关雎》写一个青年男子大胆、率真地表露对一位美丽姑娘的相思之情;《召南·摽有梅》写一个女子唯恐青春易逝而急于求偶的热切心情,大胆泼辣,真挚动人。“国风”是《诗经》中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的篇章,是《诗经》的精华。毛诗西汉初年,传授诗经的主要有四家。一是鲁国人申公,一是齐国人辕固,一是燕国人韩婴。但是这三家著作除《韩诗外传》,都已不存。另外一家就是毛诗。即大毛公毛亨、小毛公毛苌所传。现存的毛诗每篇都有一个题解,叫做“小序”。其作者大部分已不可考。一般都认为解说文字除少数几篇可信以外,大部分都不可信。但是毛诗序对后人的影响非常大。古人作诗、写文章用典都爱用里面的解释。何谓“今文经”“古文经”?古文经指汉代前期从民间征集或孔子故宅壁间所发现的用先秦古籀文字写成的儒家经籍。始皇焚书期间,民间儒生将一些古文经书埋藏起来,至汉代前期相继发现,如景帝时,河间献王以重金在民间征集所得古文经书,以及武帝时鲁恭王从孔子故宅壁间所发现的古文经籍。诸王等先后献给朝廷,藏于秘府。今文经是指汉初由老儒背诵,口耳相传的经文与解释,由弟子用当时的隶书(今文)记录下来的经典。二者区别:1.对孔子态度今文经学认为六经皆孔子所作,视孔子为托古改制的“素王”;注重阐发经文的“微言大义”,主张通经致用;以董仲舒、何休等为代表,最重《春秋·公羊传》。而古文经学崇奉周公,视孔子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先师;偏重训诂,与现实政治问题联系较弱;以刘歆、贾逵等为代表,最重《周礼》。2.经典顺序今、古文经学视经典的学习顺序的不同,源于两派对于孔子的定位不同。今文经学视孔子为教育家、思想家,所以将五经顺序定为《诗》《书》《礼》《易》《春秋》,由浅入深;古文经学视孔子为史学家,将五经顺序定为《易》《书》《诗》《礼》《春秋》,按时间顺序排列。钱穆先生认为今、古文经学之争始于利益之争,当是定论之言。3.兴盛衰落汉武帝所立五经博士皆为今文经学,今文经学长期垄断汉代官学。后今文经学逐渐陷入了僵化和烦琐,且又与谶纬结合,流于妄诞,西汉后期见衰。同时,古文经学却不断发展壮大,王莽当政时一度得立学官,东汉后期逐成压倒今文经学之势。汉末,古文经学家马融、郑玄兼采今、古文之说,今、古文之争遂息。至清代,今、古文经学之争再起,古文经学的治学路数为乾嘉学派和章太炎等所发扬,今文经学则为常州学派所复兴,并最终成为康有为推动变法维新的理论依据。语言建构与运用1.重要字音①氓之蚩()蚩②匪我愆()期③将()子无怒④垝垣()⑤尔卜尔筮()⑥于嗟()⑦咥()其笑矣⑧隰()则有泮()2.通假释义①匪来贸丝“匪”同“”,②于嗟鸠兮“于”同“”,③无食桑葚“无”同“”,④犹可说也“说”同“”,⑤隰则有泮“泮”同“”,3.古今异义①三岁食贫古义:今义:三岁的年龄。②总角之宴古义:今义:宴会。4.一词多义①言eq\b\lc\{\rc\(\a\vs4\al\co1(体无咎言,言笑晏晏,言既遂矣,静言思之))eq\b\lc\\rc\(\a\vs4\al\co1(,,,))②靡eq\b\lc\{\rc\(\a\vs4\al\co1(靡室劳矣,望风披靡))eq\b\lc\\rc\(\a\vs4\al\co1(,))③以eq\b\lc\{\rc\(\a\vs4\al\co1(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以尔车来,以我贿迁))eq\b\lc\\rc\(\a\vs4\al\co1(,,))④之eq\b\lc\{\rc\(\a\vs4\al\co1(桑之未落,静言思之))eq\b\lc\\rc\(\a\vs4\al\co1(,))5.其他重要实词和虚词①愆:匪我愆期②将:将子无怒③既:既见复关④体/咎:体无咎言⑤徂:自我徂尔⑥渐:渐车帷裳⑦爽:女也不爽6.词类活用名词的活用①夙兴夜寐,,形容词的活用②三岁食贫,③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数词的活用④女也不爽,士贰其行,⑤士也罔极,二三其德,7.文言句式判断句①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表否定判断宾语前置句②秋以为期正常语序为“”8.文化常识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用以指代少年时代。思维发展与提升一、合作学习1.《氓》中塑造了两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2.《氓》中的对比手法是如何运用的?有什么作用?3.《氓》中哪些诗句是比兴句?有什么作用?4.淇水是《氓》中一个重要的物象,它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请谈谈你的理解。二、重点探析《氓》中女主人公与丈夫离异后会不会有幸福生活?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语言建构与运用1.【答案】①chī②qiān③qiānɡ④ɡuǐyuán⑤shì⑥xūjiē⑦xì⑧xípàn2.【答案】①非不是②吁叹词,表感慨③毋不要④脱摆脱、脱身⑤畔边、岸3.【答案】①指多年②快乐4.【答案】①名词,言论,句中指预兆/动词,说/助词,无实义/助词,无实义②副词,无、没有/动词,顺风倒下③介词,把/连词,表目的,来/介词,用④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代词,代这件事5.【答案】①动词,拖延②动词,愿,请③副词,已经④名词,占卜显示的兆象名词,灾祸⑤动词,往⑥动词,浸湿⑦名词,差错、过失6.【答案】①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名词作状语在晚上②形容词用作名词贫苦的生活③形容词用作动词变黄④数词用作动词不专一、有二心,跟“壹”相对⑤数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7.【答案】①匪②以秋为期思维发展与提升一、1.【答案】①氓是一个无情无义、自私自利的负心汉形象。恋爱时,他真诚地求婚,两人订下婚约,充满浓情蜜意。婚后,随着女子容颜衰退,他便渐渐变心,甚至凶恶地对待妻子,将她无情抛弃。诗歌从他婚前婚后的变化中,展示了他用情不专、脾气暴躁的品性。②女主人公是一个温柔、善良、真诚、勤劳、坚强的女性形象。恋爱时,她面对氓的求婚,虽责怪“无良媒”,但还是情意绵绵地相送、劝说,最后许诺婚期。这表明了女主人公的温柔、善良、真诚。婚后,她勤劳持家,氓却用情不专,甚至待她凶恶,使她如梦初醒,决绝地与氓一刀两断并愤怒地指责、控诉氓的卑劣行径。这是她不甘屈辱、奋力反抗的性格表现,展现了她性格中坚强的一面。2.【答案】《氓》中的对比手法很好地塑造了人物形象,表达了情感。①人物对比。如“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是士和女两种不同人物的对比;“不见复关”与“既见复关”,这是女主人公自身的对比。这些对比很好地塑造了氓前后不一、反复无常,女主人公痴情、热情的人物形象。②结婚前后对比。如氓在婚前是“言笑晏晏。信誓旦旦”,在婚后是“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前后不同态度互相对比,刻画出氓无情无义的负心汉形象。3.【答案】“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及“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是比兴句。这两处运用比兴手法的好处:内容上:①用比兴句唤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一般认为以桑叶的润泽与凋零分别比喻女子容颜的润泽和衰老,并相应地推测女子年长色衰是氓变心的重要原因。不过,也不妨理解得宽泛些,比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如同女子和氓之间情意正浓之时;“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的景象,则如同两人感情枯竭之时。②用女子很熟悉的桑树作比,与女子劳动女性的身份非常切合(从“抱布贸丝”一句来看,她养蚕),富于生活气息,同时还暗示了她的勤劳。结构上:①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使叙事暂时中断,这样就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一览无余;②所插入的比兴句在内容上又起到了暗示作用,读者能从中意识到女子的婚后生活并不美满,因此,叙事的线索似断实连;③诗的前半部分写婚前,后半部分写婚后,中间的比兴起过渡作用。4.【答案】①展现了情节的发展。《氓》中三次写到淇水,显示了女主人公生活经历的三个阶段。“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这是恋爱中的淇水;“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这是婚变时的淇水;“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这是女主人公清醒时的淇水。淇水见证了女主人公爱情生活的变化。②暗示了人物的心理和情感。诗中三次写淇水,也为我们揭示了女主人公的感情轨迹。想当初,女主人公送氓过河,淇水和缓,暗示了两人情意绵绵、依依惜别之情。而婚变时的“淇水汤汤”,暗示了女主人公心中无尽的悔恨甚至愤怒;“渐车帷裳”则暗示了女主人公暗自落泪,伤心断肠。“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当所有的誓言成空,还有什么可留恋的?淇水以其无声的浸润让她在痛楚中走向决绝。③显示了构思的严密和巧妙。这首诗以淇水为背景,开头、中间、结尾都提到了淇水,每一次提到都代表着主人公爱情婚恋生活的某个阶段,正好对应了全文的“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这样就在结构上做到了前后关联照应,使叙事更加紧凑。将淇水作为背景贯穿全诗,体现了《氓》在结构上的成熟,显示了构思的严密与巧妙。二、【答案】观点一:我认为她会有幸福生活。《氓》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坚强专情、辛苦操持家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