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及处理措施分析_第1页
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及处理措施分析_第2页
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及处理措施分析_第3页
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及处理措施分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及处理措施分析目的探讨本院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情况及相关的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0月住院部65份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病例资料,探讨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及相关的处理措施。结果65例多重耐药菌感染住院患者中,从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多重耐药菌86株,送检标本中多重耐药菌分布顺序为痰液、尿液、分泌物、脓液、血液;分离得到的耐药菌株依次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等。多重耐药杆菌检出科室排名分别为综合ICU、呼吸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结论我院多重耐药菌感染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于日益严重的多重耐药菌感染,临床上应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控、预防和控制,其中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控制多重性耐药菌感染的关键。标签: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情况;处理措施多重耐药菌(MDROs)是指具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被认为是一种微生物对3类或3类以上的抗生素同时耐药[1]。随着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耐药细菌株也不断增加,使得患者身体内部菌群出现失调,引起免疫力下降,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目前,多重耐药菌感染已经成为全球医务工作者所关注的焦点,也构成了新世纪治疗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新挑战[2]。因此,了解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分布和对其实施干预处理措施是控制医院多重耐药菌传播和感染的重要手段。本文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0月住院部65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临床病因学标本检验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并探讨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及相关的处理措施,现将内容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细菌株来源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0月住院部收65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查,其中男性49例、女性16例,年龄24-84岁,平均年龄64.1岁;患者住院时间为19-300d,平均住院时间35d。感染患者送检的标本主要为血液、痰液及尿液等体液标本,标本的采集均由临床医护人员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采集,并送检验科。1.2细菌耐药菌的分离和鉴定所有患者标本均由各科室医患人员负责采集,送检。检验科检验人员根据标本的种类对送检标本进行常规分离和培养,采用西门子公司(德国)生产的MicoroscanAUTO4微生物鉴定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1.3药敏试验采用K-B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根据本院常用的抗菌药物种类选择K-B药敏试纸,试纸购置于英国Oxoid生物公司。采用梅里埃(法国)公司生产的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的判定根据卫生部公布的《临床检验中心指定的标准》执行。1.4统计学分析将从2012年12月-2013年10月住院部65名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分离得到的86株耐药菌株按照菌株种类、标本分布、科室等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2.1多重耐药细菌种类本院2012年12月-2013年10月住院部86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分离得到的菌株主要包括47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5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18例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3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其它3株。2.2多重耐药菌株的科室分布情况多重耐药杆菌在临床各科室的比例:综合ICU25株(29.1%)、呼吸内科19株(23.2%)、神经外科17(19.8%)、神经内科14株(16.3%)、消化内科10株(11.6%)见表1。2.3多重耐药菌的所在标本分布多重耐药菌所在标本的分布情况为在痰液中分离得到的菌株29株、检出率为34.2%;在尿液中分离菌株20株,检出率为23.3%;在分泌物中分离菌株15株,检出率为17.6%,在脓液中分离得到菌株11株,检测率为12.7%;在血液中分离得到菌株11株,检出率为12.9%。3讨论近几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发应用,多重耐药菌已经成为医院内患者发生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其能通过病患之间发生交叉感染,或者由于人工呼吸机等医疗器械引起传播,往往导致患者发生肺部、泌尿道、腹腔等感染[3]。目前多重耐药菌检查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应引起医疗单位和相关部门的广泛关注。本文的监测结果显示,临床科室送检的痰液、尿液及分泌物等标本分离得到的多重耐药菌达到74.4%,说明多重耐药菌的感染主要集中在呼吸道、泌尿道及创面感染。多重耐药菌分布的临床科室主要為综合ICU、呼吸内科,比例共占52.3%,因此临床医生应对综合ICU、呼吸内科等易感部位进行检测,医院感染管理部门需加强上述重点科室的感染监测,有效地的预防和控制医院多重耐药菌的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布很广,在医院中MRSA是引起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4]。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MRSA的检出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MRSA的耐药机制为通过产生修饰酶改变抗菌药物的作用靶点及降低细胞膜的通透性,因此MRSA可对甲氧西林或与其结构相同、或者与β内酰胺类结构相似的抗菌药物,如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等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MRAS是引起深部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如肺部感染、皮肤或皮肤结构感染、创伤感染等。本院的多重耐药性感染主要以MRSA为主,共分离得到的MRSA菌株47株,占55.3%,分离得到该菌的主要科室为综合ICU、呼吸内科和神经外科。由于医师对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使得多重耐药菌种类日益增多,尤其是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逐年增加。因此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控就变得极其的重要,医院感染科及时对细菌耐药率、耐药谱、耐药趋势等进行总结,及时告知各临床科室,提高各科室临床医师防范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风险意识,指导制定合理的预防控制措施并执行,以便降低细菌耐药性,有效地控制医院多种耐药菌的感染。另外,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还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加强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手卫生,要求医务人员和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诊疗护理服务时严格注意执行手卫生规范,减少因手卫生而引起的耐药菌感染;②严格落实隔离措施,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应进行单间隔离、单独配备体温计和血压计,使用后还需做好终末处理,同时医务人员在诊疗治疗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在接触病人体液、血液或分泌物时应佩戴好手套;③加强病房的清洁和消毒,科室及病房应定时通风和进行空气消毒,对患者常接触的物体和设备表明进行消毒;④加强患者及其家属健康宣教,定期向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的专题讲座。综上所述,广大医务工作者应密切观察多重耐药菌易感科室,严格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同时医院感染科应及时对细菌耐药率、耐药谱、耐药趋势等进行总结,并及时告知各临床科室,而临床各科室医师应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合理规范的使用抗菌药物。对于日益严重的多重耐药菌感染,临床上还应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其中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控制多重性耐药菌感染的关键。希望通过上述这些努力,进一步减少医院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以及延长抗生素药物的使用时间。参考文献[1]嵇晓红,刘春湘,陈嫣红.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重庆医学.2013,42(19):2254-2256.[2]熊小玲,劳志刚,赵艳群,等.集束干预策略在预防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应用效果[J].广东医学.20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