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鱼我所欲也素养提升素养提升(1)了解创作历史背景。孟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上下交征利”的时代。孟子认为,一国上下不顾道义地逐利,就会作乱犯上,必然导致国破家亡。所以,孟子将“富”与“不仁”对立起来,提出“保民”思想。因此,孟子提出的“舍生而取义”的观点,既是对人性的一种期望,也是对仁政的一种期待。(2)学习比喻论证的方法。以“鱼”比喻“生”,以“熊掌”比喻“义”;以鱼与熊掌“不可得兼”,比喻生与义“不可得兼”。化抽象为形象,而喻言(鱼、熊掌)与正言(我所欲也)交错迭出,更将感性比喻与理性说理融合在极为凝练的语句中,可以在瞬间引人注意,令人深思,推论效果立竿见影。观点论述(3)体会气势充沛、议论犀利的文风。本文没有争辩对话,完全是个人独白,表现出孟子散文气势充沛、议论犀利的一贯风格。第1段选取了“鱼”与“熊掌”,“生”与“义”,“生”与“死”,“所欲”与“所恶”等两两相对的事物或心态对比说明,正反论述,层层剥笋,逐步深化。第2段由三字短句起始,节奏加快,情绪高昂。虽然仍然保持了对比说理与正反论述的惯性,如“得之”—“弗得”,“呼尔”—“蹴尔”,“行道之人”—观点论述“义”和“生”的关系(80字以内)示例一:生命诚可贵,正义价更高。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面前,决不吐露党的秘密,用青春传承了舍生取义,用无畏谱写了英雄赞歌。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我们应该舍生取义。知识梳理示例二:维护正义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基础下。鲁迅先生以笔作武器,既保全了自己,又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面对诱惑和考验,我们既需要珍爱生命,同时也应该用智慧去维护“道义”。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1.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4)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2.一词多义是: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F____________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____________③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____________3.重点实词(1)鱼,我所欲也欲F:___________(2)亦我所欲也亦F:___________(3)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舍F:___________(4)所欲有甚于生者甚F:___________(5)故不为苟得也苟得:__________苟:____________(6)死亦我所恶恶:____________(7)故患有所不辟也患:____________(8)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__________(9)贤者能勿丧耳丧:____________(10)一豆羹豆:____________羹:____________(11)呼尔而与之呼:____________(12)蹴尔而与之蹴:____________(13)乞人不屑也不屑:__________(1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__________钟:____________(15)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__________加:____________(16)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奉:____________(17)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穷:____________乏:____________(18)是亦不可以已乎已:____________(19)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__________4.文言虚词①鱼,我所欲也__________(1)也②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__________③非独贤者有是心也__________①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2)者②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__________③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__________④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__①舍生而取义者也__________②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__________(3)而③呼尔而与之__________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_________①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__________(4)于②万钟于我何加焉__________①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__________(5)则②得之则生__________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_________(6)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__________①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__________(7)为②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8)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__①人皆有之__________(9)之②行道之人弗受__________③此之谓失其本心__________(10)呼尔而与之__________(11)万钟于我何加焉__________(12)万钟于我何加焉__________(13)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____(14)此之谓失其本心__________二、重点句子翻译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2.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2017黔东南)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019遂宁,2018天水、葫芦岛、广安,2017达州)4.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018天水,2017新疆兵团)6.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课下注释)7.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三、文意理解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开篇运用比喻论证,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进一步指出,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这里的“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C.作者以“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告诉我们,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D.孟子擅于运用精妙的比喻、精当的对比、精彩的排比,对论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论述,逻辑清晰严密,论证环环相扣,说理透彻,颇具说服力。针对训练针对训练(2020原创)文言文阅读。(10分)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舍生而取义者也绝巘多生怪柏B.人皆有之此皆良实C.万钟于我何加焉弗敢加也D.乡为身死而不受则有去国怀乡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故不为苟得也温故而知新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求二石兽于水中C.弗得则死有仙则名D.蹴尔而与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文章第1段作者通过正反两面,具体阐述分析为什么要“舍生取义”,并进一步指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但只有圣贤才具有重“义”之心。B.文章第2段以有人不吃嗟来之食和有人见利忘义的事例为论据,证明人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能失去本心的道理。C.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证了“舍生取义”:一是正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二是反面论证“义”比“生”珍贵;三是客观论证舍生取义之心人人皆有。D.本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大量使用排偶句,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且利用取义浅显的比喻使所述道理易于接受,富有文学趣味。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2)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参考答案及解析鱼我所欲也《孟子》知识梳理一、1.(1)辟避躲避(2)辩辨辨别(3)得德感恩、感激与欤语气词(4)乡向先前、从前2.①指示代词,此,这,指某种手段②指示代词,这种③判断动词,是3.(1)喜爱,想要(2)也(3)舍弃,放弃(4)胜过,超过(5)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苟且(6)讨厌,憎恨(7)祸患,灾难(8)假如,假使(9)丧失(10)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用肉(或肉菜相杂)调和五味做的粥状食物(11)吆喝(12)踩踏(13)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14)优厚的俸禄古代的一种量器(15)有什么益处益处(16)侍奉(17)贫穷资财缺乏(18)停止(19)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4.(1)①表陈述,不译②表反问,可译为“呢”③表停顿,不译(2)①用在数词之后,可译为“种”②代词,……的手段③代词,……的事④代词……的人(3)①表并列,不译②表转折,却③表修饰④表顺承,就(4)①介词,比②介词,对(5)①表顺承,那么②表顺承,就③表转折,却(6)连词,表目的,用来(7)①动词,做②介词,为了(8)所以(9)①代词,指代前文说的“本心”②结构助词,的③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10)给,给予(11)什么(12)句末语气词,表反问,相当于“呢”(13)表反问,可译为“吗”(14)人称代词,他的二、1.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2.死亡是我所憎恨的,但我所憎恨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祸患我不躲避。3.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4.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5.(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的俸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6.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7.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三、C【解析】作者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当关乎生死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任何时候任何情况”表述错误。针对训练1.(2分)B【解析】A项中“生”,前者意思是“生命”,后者意思是“生长”。B项中“皆”意思都是“都”。C项中“加”,前者意思是“益处”,后者意思是“虚夸,夸大”。D项中“乡”,前者同“向”,意思是“先前、从前”,后者意思是“家乡”。2.(2分)C【解析】A项中“故”,前者是连词,译为“所以”,后者是名词,译为“学过的知识”。B项中“于”都是介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IEC 7810:2019/AMD1:2024 EN Identification cards -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 Amendment 1: Additional requirements for integrated circuit cards with contacts
- 2025至2030中国番茄酱市场前景深度监测与未来消费战略发展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电动打磨机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评估规划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环氧增塑剂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风险报告
- 心理辅导与残疾人餐具使用技巧的结合教育
- 教育技术安全性评估与风险管理策略
- 货车清洗培训课件大全
- 商业决策中的心理学个性化学习路径设计的重要性
- 抖音商户助播突发状况反应能力制度
- 全球铀矿资源分布2025年核能产业市场前景与挑战研究报告
- 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项目运营管理方案
- 2025年中考物理解题方法复习专题10力学压轴题的常见解法
- 慈利一中选拔考试题及答案
- 残疾人护理实操考试题及答案
- DB54∕T 0296-2023 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评估规范
- 医共体医保管理工作制度
- 注塑模具保养维修培训
- 商城周年庆活动方案方案
- 2025新课标教师培训
- 检验科实习生培训
- 幼儿教育毕业论文8000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