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考点击破+真题体验+冲A行动)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堂演练 人民版_第1页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考点击破+真题体验+冲A行动)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堂演练 人民版_第2页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考点击破+真题体验+冲A行动)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堂演练 人民版_第3页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考点击破+真题体验+冲A行动)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堂演练 人民版_第4页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考点击破+真题体验+冲A行动)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堂演练 人民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课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1)经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西方的过程。(2)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3)地域间存在严重的不平等。(4)有利于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5)实质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并逐渐结合,且保留民族特色。2.外来文化影响了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中山装和旗袍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近现代民族服饰。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服饰、饮食、住宅及风俗的变迁具有重大影响,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是近代初期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3.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习俗变化的基本原因(1)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的发展。(2)社会政治环境的变化。(3)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思想观念的转变。(4)外来文化的影响。1.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2.报刊、影视、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了影响,但侧重点不同:报刊最主要的是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影视主要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互联网全方位、彻底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3.中西式建筑最早出现在租界区。4.《申报》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5.《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6.1872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7.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例1】(2010·江苏学测)黄遵宪(1848~1905)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寄托情思的诗作《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州……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所反映的是()A.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B.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C.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D.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例2】(2012·江苏学测)1912年9月,上海《申报》载文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A.服装种类繁多,追求时尚成主流B.东西文明碰撞,中西服饰难以共存C.尊孔复古盛行,服饰改革艰难D.社会发生巨变,服饰呈现多样化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考点1:了解近代的服饰变迁1.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举行婚礼,右图是当时婚礼的照片。从这张照片当中我们可以看出①当时中国社会已经有人开始穿西装礼服②当时中国已经出现了西化的“文明婚礼”③中国社会已经彻底摒弃传统婚礼④当时中国的高官显贵都不愿意穿长衫、旗袍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④2.辛亥革命后,社会上流传着一首打油诗:“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对此诗的理解正确的是()①诗中涉及服饰改革和不缠足两种社会现象②当时服饰改革迅速推广到全国各地③服饰改革紧跟社会变革的步伐④国人的服饰明显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A.①③B.③④C.①②D.①④考点2:了解近代“废止缠足”与婚姻自由的习俗3.有学者说:“中国近代化的过程是天朝迷梦破灭的过程,随着天朝迷梦的破灭,原先自高自大,自以为是的中国人对于一向所贱视的称之为蛮夷、讥之为鬼子的外国人不得不刮目相看,甚至对西方文明产生盲目的崇拜。在这样的情况下,洋人对于缠足风俗的反对态度势必会对中国社会产生影响。”(左图为清朝女子,右图为民国初年的时尚女郎)下列对此叙述正确的是()A.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废止缠足法令B.新文化运动时期消灭了缠足风俗C.洋务运动时期主张废止缠足D.戊戌变法时期提倡立法进行干预考点3:了解近代中国诞生的先进交通工具4.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后,出任中华民国铁路督办,开始了修建10万千米铁路的计划。1912年9月27日,中国《时报画报》刊出了右图漫画。该历史漫画()A.印证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B.反映了中国人要实现自修铁路的梦想C.表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D.体现了近代中国人对社会变迁的期盼考点5:知道中国近代前期的一些代表性报刊5.右侧是我国近代某一时期的法令,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中国在社会习俗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有()①从时间看,大致颁布于民国时期②从形式看,以皇帝诏令公示天下③从对象看,只在大中城市执行④从内容看,又可称为“剪辫令”A.①④B.①③④C.①②D.②③④6.1872年,有人作诗云:“见闻历历备于此,读之可惊复可喜。费去十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此始。”诗中所提的“纸”,实际上指的是()A.账单B.书籍C.报纸D.信件7.右图是1931年10月5号刊登在《申报》头版整版的华成烟草公司的“美丽”牌香烟广告。该广告()①注重市场的营销②带有宣传抗日含义的广告③警示平津危机④预示日本即将全面侵华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②③④考点7:认识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8.下表是1999~2000年我国四种传媒发展的情况统计,其中增长率最高的一种传媒是()1999年2000年报纸总印数(亿份)318.4329.3广播节目制作时间(小时)29316823381466电视节目制作时间(小时)526483585007互联网用户(户)30145189021717A.报纸B.广播C.电视D.互联网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填“A”,错误的填“B”。9.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具有代表性的有:旗袍、中山装、京剧、里弄住宅。()10.20世纪初,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了宣传革命理论,同盟会创立了机关报《申报》。()11.1895年,电影在法国诞生。10年后,中国人有了自己摄制的电影。()12.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13.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A.铁路交通业B.大众报业C.电报业D.轮船航运业14.某报报道:“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恶因未铲除殆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人或事)……当然接踵而生,毫不足怪。”这则报道应出自下列哪一份报刊()A.《国闻报》B.《时务报》C.《民报》D.《新青年》15.社会生活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礼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时髦”。当时一般人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新气象。材料二自道光二十二年五口通商,九十余年来中国门户洞开,外洋风雨,如潮袭来。一方面,中国的许多权利被侵蚀。又一方面,西洋的新文明不断地输入。……中国交通事业和以前不同,交通工具之科学化,以机械的力量逐渐代替以前使用的人力,畜力,水力和风力。交通组织逐渐商业化,凡各种新交通工具之利用,均可以普通的交易方式行之,没有阶级上的限制。——《交通史航政编》(2)材料二中交通工具的发展与使用有什么变化?(3)近代服饰和交通的变化只是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革的一个方面,请概括回答,影响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主要因素。【例1】A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交通工具的变化。从材料中“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州……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说明作者所送之人是乘坐快速的交通工具离开的。【例2】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社会物质生活的变迁。选项A表述错误,材料只是表明了服饰的多样化,并不能说明追求时尚成为主流。B、C两项与材料表述矛盾。故选D项。

第12课时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过关演练】1.B2.A3.A4.D5.A6.C7.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