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工厂化育苗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1页
半夏工厂化育苗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2页
半夏工厂化育苗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3页
半夏工厂化育苗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4页
半夏工厂化育苗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标准名称半夏工厂化育苗技术规程任务来源(项目计划号)皖市监函〔2022〕550号“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2年第二批安徽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第186项负责起草单位亳州兴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单位地址参与起草单位南京工业大学、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安徽中药材种植联合研究中心、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亳州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焦半夏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亳州市颜飞农资销售有限公司、亳州市天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标准起草人(全部起草人,应与标准文本前言中起草人排序一致)序号姓名单位职务职称电话123456789101112131415编制情况1、编制过程简介2022年9月26日,收到《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2年第二批安徽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后,成立标准编制小组,成员有刘凯、赵梦茹、黄举飞、牛岩岩、周雪娟、杨忠、陈集双、金磊磊、李卫文、梁华、陈娜、高俊山、朱利斌、颜国防、徐飞。标准起草过程:2021年3月-2021年9月完成资料收集工作;2022年9月26日公示,正式立项;2022年9月27日-2023年11月28日在课题研究及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确定标准编制工作的整体框架和详细计划,并完成标准初稿的制定工作;2023年12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形成:“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情况:XXXX年XX月,由工作组牵头负责通过网站宣传、杂志登载、文稿邮寄、会议等方式公开征求意见,共向XX个有关行业单位、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有代表性的标准利益方发函征求意见。截止XXXX年XX月底,本次征求意见共收到X家单位XX条意见,最终XX条采纳,XX条未采纳。…审查情况:XXXX年XX月XX日,XXXXX在XX组织召开了《XXXXXX》地方标准审查会,来自XXXX等单位专家组成审查专家组。专家委员会认真听取了编制单位的汇报,审阅了相关材料,经质询和讨论,提出了XX条修改建议,并一致认为,XXXXXXXXXXXXXXX,建议修改完善后报批。报批情况:工作组根据审查意见对标准送审稿作了修改和完善,于XXXX年XX月形成标准报批稿、编制说明及其它相关文件,报至XXXXXXXX。2、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半夏[Pinelliaternata(Thunb.)Breit.]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东北、华北以及长江流域诸地均有分布。《中国药典》(2020年版)收录半夏为中药材。作为大宗药材之一的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等功效,因其疗效显著,多数中成药处方都用半夏做原料,在处方药成分中,半夏需求频率位居第22位。中国是半夏资源的主分布区,半夏野生资源分布广泛,除青海、新疆、内蒙古外,其余省区均有发现。半夏的主产区位于安徽、贵州、四川、河南、湖北等地。安徽作为道地产区之一,颖半夏(产阜南、颖上两县)、舒半夏(产舒城县)、汇半夏(产池州市殷汇镇)以产量大、品质好著名,被誉为半夏“三珍”。半夏由于长期采用无性繁殖,种质退化严重,病毒病、根腐病等病害日趋严重,造成生产力衰退,产量、品质严重下降,甚至很多地区生产的药材不能达到药典的含量要求,优良种苗生产已经成为半夏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解决种性退化可以通过种子繁殖或者组织培养的方式,由于野生资源濒危,种源产地正在不同程度的萎缩甚至消失,目前市场种源品种混杂,往往掺杂有大量南星,此外,异地调运种源往往会带来种传病害。通过组培脱毒快繁技术对半夏进行提纯复壮,可培养优质的半夏种苗,提高半夏产量和品质,同时,能够确保种源的纯正性和均一性,也能够保证高品质半夏种子种苗的快速生产,有利于新品种的推广,相对于市场种源半夏而言,利用组培半夏制种、生产优势明显。半夏的品种混杂、种性退化问题已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发展,半夏组培育苗技术的应用迫在眉睫,但目前安徽省尚无相关技术规程,该规程的研制,通过集成半夏组织培养种苗快繁、标准化移栽、离体块茎获得等技术体系,可以为半夏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3、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本标准依据《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1.1-2020)等基础标准的编写要求进行编制,又兼顾了标准可行性和先进性,是在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基础上,并结合现有地方标准和调查结果修订出来的,该标准的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没有冲突。本标准主要遵循科学性、先进性、合理性和实用性的原则,注重了标准的“适用性、可操作性、针对性和通用性”,力求做到科学规范、要素准确、可操作性强,既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又符合半夏种苗质量标准。按照种苗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的思路,保证种苗质量为目标。4、主要条款的说明,主要技术指标、参数、试验验证的论述(详细说明)4.1主要条款本文件的章节由普通术语、组培育苗过程中外植体材料的选择、消毒灭菌、初代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离体块茎获得,炼苗,移栽,苗床管理及包装运输组成。其中“继代培养”、“生根培养”等是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本文件规定了工厂化育苗中的普通术语、组培育苗过程中外植体材料的选择、消毒灭菌、初代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离体块茎获得,炼苗,移栽,苗床管理及包装运输等。4.2试验验证的论述关于试验验证的相关论述,主要来自于实地调研和相关文献的查阅,文献查阅的相关内容如下:4.2.1继代培养问题关于半夏继代培养的问题,贾明良等人[1]相关研究表明,不同激素配比、不同培养温度及不同光照条件对诱导丛生芽形成及生长情况的影响不同,见表1,2,3。由表1可知,从60d时的增殖倍数可以看出,当NAA浓度为0.5mg/L时,增殖倍数均较低,而当固定6-BA浓度为2.0mg/L时,随着NAA浓度增加,增殖倍数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因此,最佳的丛生芽诱导激素组合为2.0mg/L6-BA+0.1mg/LNAA。由表2可知,避光前提下,在12℃及4℃的相对低温下,叶柄外植体几乎不产生愈伤组织,4周后也无增殖。而25℃下虽然有增殖,但愈伤组织及芽均为白色。因此可以看出低温不适合半夏丛生芽诱导,而避光对半夏的生长也有严重影响。表3可知,8周后正常光照条件下的丛生芽增殖倍数显著优于散射光和避光条件,且植株状态较好,由此在追求增殖的前提下可在正常光照条件下进行半夏丛生芽的诱导。表1不同激素配比对诱导丛生芽的影响表2不同温度下丛生芽增殖及生长情况表3不同光照下的丛生芽增殖及生长情况4.2.2生根培养关于半夏生根培养的问题,赵玮等人[2]相关研究表明,不同浓度梯度的活性炭(AC)对半夏不同外植体的生长性状的影响不同,见表4。由表4可知,因为球茎的诱导率和分化率在对照的培养基上都达到100%,所以AC对这两项的影响不显著,但在玻璃化和褐变方面影响都非常明显,浓度为0.25%时效果最好,褐化率为0,浓度在0.2%时效果也较明显。在苗的长势方面加入AC的组培苗都出现了壮苗。这说明AC在球茎的组培苗改良方面效果最为显著。表4不同浓度AC对球茎培养的影响贾明良,方荷芳,张本厚,等.三叶半夏种质资源扩繁及保存研究[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22,42(11):18-26.赵玮,魏莉霞.活性炭对半夏组培苗改良的研究[J].甘肃农业,2005,(05):50.5、标准中如果涉及专利,应有明确的知识产权说明无6、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说明采标程度,以及国内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无7、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无8、贯彻标准的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