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设计与区域文化的融合_第1页
园林设计与区域文化的融合_第2页
园林设计与区域文化的融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园林设计与区域文化的融合

1武夷广场工程的设计特色

本文以武夷山市武夷广场的景观设计为例,对风景园林设计与区域文化自然资源的融合进展分析。

1.1广场概况武夷山市武夷广场是完善度假区休闲、度假功能,满意茶博会举办而新建的工程,武夷广场位于滨溪路与大王峰路之间,东西长420m,南北宽100m,连接大王峰路一端宽200m。总面积为51000m2

1.2广场设计主题广场以浮雕墙表现主题。借助武夷山的大背景,衬托主题的鲜亮。此广场浮雕墙的浮雕主题主要以表达武夷山特色文化的彭祖开山、古粤遗风、朱子理学、民俗风情等为主,2个砖墙以武夷山特有的青砖,按武夷山青砖的镂空砌法砌筑。广场的设计主题不仅融合了当地的区域文化,也充分利用了武夷山的自然资源。

1.3广场空间构造武夷广场总面积为51000m2。分为地上、地下2局部。地上局部以满意庆典活动、市民休闲和观光旅游等功能需求。广场包括:入口广场区、武夷民俗风情区、演艺广场区和绿化休闲区等4局部。地下局部主要以满意停车功能需求。建筑总面积为11500m2,建筑层数为地下1层,层高为6.2m。地下室停车库约360个停车位。

1.4广场设计理念武夷广场在满意大型庆典活动空间需求的根底上,尽量增加绿地掩盖面积,整体景观设计应表达休闲公园的自然特色,与周边的山水自然大环境相协调。在广场和绿地上适当点缀园林小品(雕塑、地刻),增加休闲空间的文化底蕴,让人们在休闲观光的过程中能充分感受到文化性的地域特色。广场的硬铺地尽量采纳半硬化的处理手法,即硬质铺地与嵌草相结合,硬质铺装主要以质朴的石材和木质材料为主,石材多项选择用粗面和自然面的材料。以表达自然质朴的特色;绿化主要以自然式布置的手法,乔、灌、草群落式种植搭配相结合,常绿与落叶相结合,并充分考虑植物的冷暖颜色变化和季节变化。

1.5广场设施配套为满意广场展现城市地方特色、人文景观和满意人群游憩的特点,广场中设置有民俗雕塑、地刻、浮雕墙等各种反映武夷地区特色文化的小品设施。依据广场的文化休闲定位,广场配套了各式座椅、照明、水池、喷泉等各类景观小品和设施,以供市民游憩之用,且留意了无障碍通道建立。在武夷广场的入口广场分区,采纳地刻和“武夷风情”“、欢快茶城”等自然整石刻字,让人们在入口处和游玩过程中便可得知广场的主题,主题鲜亮,引人入境。

武夷山市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不仅沿袭着我国传统的春节、中秋等大型节日,还有其特色的地方节日,例如蜡烛会、柴头会等等。在民俗风景广场区设立了大量的民俗雕塑,如柴头会、喝茶俗、喊山与开山、三角戏等各种反响民风民俗的雕塑小品。每年农历二月初六在城关进行名为“柴头会”盛会。柴头会始终连续到现在,现如今已经成为福建省民间的盛大活动。随着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进展,柴头会一年比一年喧闹。建阳、建瓯、浦城、邵武及闽赣边界地区的集体、个体工商户都纷纷到此参与交易活动,进一步促进了武夷山旅游经济的进展。还有茶区三角戏,以采茶歌舞演绎生活场景,增加乐趣。武夷山一个很独特的民间习俗是枫坡村的“拔烛桥”。另外,在广场的某些区域设立的有许多关于儿童玩耍的雕塑,不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播,也使现代社会的儿童了解一些过去的童年乐趣,更是对过去的一种回忆。如斗阵行、跳马、陀螺等等。

2总结

风景园林设计以自然美为主题,真实地反映现实。在反映现实场景的根底上,更要注意自我共性的发挥与现实地理优势和文化优势的完善结合,到达人与自然和谐。从武夷广场的景观设计来看,不仅表达了景观设计中的“借景”,更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