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中考生物模似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
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如图表示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过程,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过程①表示细胞生长B.过程②表示细胞分裂
C.过程③表示细胞分化D.过程③产生的新细胞功能相同
2、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可分为两类: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下列叙述中,
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A.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D.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3、小华在街上看到久违的好朋友,兴奋地立即挥手打招呼。下列与上述过程相关的神经系统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立即挥手是属于简单反射B.此过程的感受器在手部肌肉
C.兴奋的感觉是由传入神经产生D.挥手的命令是由传出神经传递
4、蕨类的特点不包括
A.用种子繁殖B.具有输导组织
C.能产生抱子D.古代蕨类形成煤
5、为了给居民提供科学的健康膳食信息,做到合理营养,中国营养学会设计了“平衡膳食宝塔”(如图所示)。下列相
关叙述错误的是()
e
A.“平衡膳食宝塔”提倡人们摄取全面而平衡的营养
B.宝塔中a层食物最多是为了保证人体能量的供应
C.适量摄入b层食物可预防坏血病但对治疗无作用
D.生长发育关键期的青少年每天应多吃c、d层食物
6、“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悲”直接说明了()
A.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B.人为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7、在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形成过程中,能正确反映胚干重变化的是()
8、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选择保留的变异永远有利于该生物的生存
B.在极古老的地层中找不到高等生物的化石
C.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基础
D.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相互选择的结果
9、下列营养物质中,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而且人体的需要量也很小,但它对人体的作用却很大。
它是()
A.蛋白质B.糖类C.脂肪D.维生素
10、下列关于动物生殖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青蛙将受精卵产入水中发育B.毛毛虫长大后变成美丽的蝴蝶要经过蛹期
C.蝗虫是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D.鸡卵中的卵黄将发育成雏鸡
11、人在寒冷的环境中时,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反应来抵御寒冷。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散热减少B.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使体表血流量减少
C.骨骼肌不由自主的战栗,使产热增加D.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使机体产热增加
12、球场上,初一的同学们正在打篮球,他们个个生龙活虎,奋力拼抢,汗流浜背,满脸通红,下列有关皮肤的叙述
错误的有()
A.皮肤具有排泄、调节体温等功能
B.皮屑是脱落的角质层细胞
C.表皮内有血管和神经
D.表皮有上皮细胞构成,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
13、2018年8月3日—15日,中国接连发现3起非洲猪瘟疫情。非洲猪瘟是一种急性,发热传染性很高的漉过性病毒
所引起的猪病,其临床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肾,胃肠粘膜明显出血。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A.非洲猪瘟病毒是引起猪患病的传染源
B.健康猪与患病猪或污染物直接接触是非洲猪瘟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C.非洲猪瘟对环境耐受力非常强,因此严格执行清洁消毒措施十分重要
D.猪瘟病毒而言,完全可以通过高温30分钟就可将其杀灭。它只是传染给猪、野猪以及它们的家族成员,根本不会
传染给其他动物和人
14、勤洗手,勤换衣,不随地吐痰等卫生习惯,可有效的预防传染病,这些行为属于()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D.杀死病原体
15、维生素和无机盐在人体中需要量虽然很少,却起着“人体运作的润滑剂”和“健康的基石”的作用。下面所列物质与
缺乏症,不相符的是()
ABCD
物质维生素A维生素B1钙铁
缺乏症夜盲症脚癣病佝偻病贫血症
A.AB.BC.CD.D
16、人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A.食道B.肺C.大肠D.口腔
17、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370万人因慢性病而死亡,这些慢性病被称为“现代文明病”,下列哪项属于此类疾病?()
A.恶性肿瘤B.手足口病C.佝偻病D.H7N9禽流感
18、下列关于动物运动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鸟类能够在空中飞行
B.陆地上生活的动物都能奔跑和跳跃
C.哺乳动物有多种运动方式
D.水中生活的动物都用鳍游泳
19、同学们在实验课上制作并观察各种植物装片,以下装片中显示组织类型最多的是()
20、男女生殖器官中,既能产生生殖细胞,又能分泌性激素的分别是
A.附睾和子宫B.睾丸和卵巢C.附睾和阴道D.精囊腺和卵巢
21、一对白兔交配后,产下1只白兔和2只黑兔,小亮同学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对兔的遗传现象进行了推断,其中错
误的是(有关基因用A、a表示)
A.白色是显性性状B.黑色是隐性性状
C.母兔的基因组成是AAD.黑兔的基因组成是aa
22、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意外。下列处理措施中,正确的是()
A.进行人工呼吸过程中,吹气者应始终捏紧被救者的鼻孔
B.小面积烧伤需要进行皮肤移植时,应首选他人皮肤以免再次受伤和感染
C.遇到有人突然晕倒,应立即拨打119急救电话
D.用指压止血法救治大动脉出血伤员时,应压迫伤口的近心端
2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一系列措施中与环境保护无直接关系的是
A.植树造林、退耕还林B.加大对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罚力度
C.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D.放开二胎政策,改善人口结构
24、如图是植物嫁接示意图,对该图描述正确的是()
A.①是砧木,②是接穗,属于有性生殖B.①是砧木,②是接穗,属于无性生殖
C.①是接穗,②是砧木,属于有性生殖D.①是接穗,②是砧木,属于无性生殖
25、按照不同的需要将野生岩鸽逐渐培育出信鸽、观赏鸽、肉食的等,由此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基础是()
A.遗传的多样性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人工选择的多样性
26、研究小组对某种一年生野菊进行杂交实验,具体过程如下图。已知株高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且子代
数量满足统计学要求,请回答:
在遗传学中,野菊的高茎与矮茎是一对。分析上图
可判断出—为隐性性状,亲代高茎的基因型为子二代中高茎所占的百分比为一%。研究还发现,野菊株高会随
海拔的增高而显著变矮,这说明—会影响生物的性状表现。将海拔1000米收获的矮茎野菊种子播种回海拔200米,
新长出的野菊平均株高与原海拔200米种植的野菊十分接近,这说明该变异是一的。
27、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其中图7和13分别代表人体头部和上肢及下肢细胞周围的毛血管网,肝脏能将吸收
后多余的葡萄糖变成糖元贮存起来。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肺部毛细血管网的是[],该部位血液成分的变化是o
(2)根据各器官的功能看,图中[一]所标示的血管中含营养物质应该最丰富,原因中0
(3)图中1血管的结构特点是,里面流动的血液是,老年人从肺部饲药后,药物会先进入
心脏的o(哪一腔)
(4)血液经过16后,血液中减少的物质是o原尿和尿液中水分的差距是由于o
28、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如图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示①表示.(填“二氧化碳”或“氧气”)
进入血液。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因为小肠长5-6米,其内表面有成千上万条使它具有巨大
的表面积来吸收营养物质,如果吃进的食物是蛋白质,则被消化后从小肠吸收进入血液的是.既能向消化道分泌
消化液又能调节糖的代谢的是内分泌腺中的[]«王大爷体检报告显示其血液中葡萄糖含量正常,尿液中含有葡萄
糖,该结果可能是图中(填代号)表示的生理过程异常所致。血液不仅具有运输作用,还有防御和保护作用,如
血液中白细胞吞噬病菌是保卫人体的第道防线,属于_____免疫。
29、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症状为全身红疹、发烧、咳嗽等。若治疗不及时可引
发脑炎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1)从传染病学角度看,麻疹病毒属于—(填“传染源”或“病原体”),它—细胞结构。
(2)麻疹疫苗接种共需2-3针。在某学校的一次麻疹疫情中出现24例病例,其中有1针麻疹疫苗接种史的患者为5
例,无接种史或接种史不详的患者有19例(占79.17%)。主管部门决定严格筛查计划免疫未执行的情况并要求及时补
种,来达到保护—的目的。
(3)完整接种麻疹疫苗的人体内可产生—,这属于一(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30、资料分析
资料一:2015年10月5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了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可以有效降低
疟疾患者的死亡率。间日疟原虫是引起疟疾的病原体之一,它通过按蚊传播,先后在按蚊、人的肝细胞和红细胞内发
育,最终将红细胞胀破,释放出虫体代谢产物,使人的体温调节发生紊乱。
资料二:2018年,九价HPV疫苗获批在国内上市。HPV是人乳头瘤病毒,它是宫颈癌的主要诱因之一。HPV病毒感
染后,就有可能会患上宫颈癌,而预防HPV病毒感染的最佳方式就是注射HPV疫苗。
资料三:2019年两会期间,国家表示,尽快推进抗癌药进入医保。抗癌药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部分抗癌药属于靶
向药,可对特定的癌细胞进行专一性攻击杀灭,达到治疗的效果。
根据上述资料内容分析回答:
(1)传染病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疟疾患者属于,奋战在预防传染病疫情蔓延一线的医
护工作人员属于o
(2)防治疟疾,应根据疟原虫生活史和流行区实际情况,采取因地因时制宜的综合防治措施。一方面用抗疟药杀灭人
体内发育各阶段的疟原虫;一方面积极防治媒介——蚊虫,这两种方法分别是通过和来防治疟疾。
(3)引起宫颈癌的病原体与疟原虫相比,两者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注射HPV疫苗在预防措施
上属于»
(4)靶向抗癌药可专一性杀灭癌细胞,类似于人体的(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可对________种癌
细胞起作用。
(5)资料中出现的三种疾病:疟疾、HPV病毒感染、癌症,属于传染病的是。
31、造成胃部溃疡的几种原因:①个人的不良习惯,如饮食不规律;②服用阿司匹等药物;③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
不论是哪种原因,胃部溃疡的最终形成是由于胃酸分泌失调以及胃粘膜的屏障作用被破坏,从而导致胃酸和胃蛋白酶
对胃自身消化所致。幽门螺旋杆菌主要是经口腔进入人体,实行分餐制或使用公筷可降低该菌的感染率。
请分析回答:从人体结构层次来看,胃属于,胃粘膜的保护作用属于免疫。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胃部
溃疡属于传染病,幽门螺旋杆菌是该病的»它能在强酸性的胃液中生存,这体现了它对环境的,这是
的结果。根据资料,谈谈你在生活中预防胃部溃疡的做法:.
参考答案
1、D
【解析】
由图可知①的过程表示细胞的生长,使细胞体积的增大,②过程表示细胞的分裂,使细胞数量的增加,③过程是细胞
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了差异性的变化,表示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详解】
细胞生长是指构成生物体的细胞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会由小变大。
图中①的过程表示细胞的生长,A正确;
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细胞分裂的结果是使细胞的数量增多,但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未发生变化。
图中②过程表示细胞的分裂,B正确;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
叫做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组织。图中③过程表示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过程③产生的新细胞功能
不相同,C正确;D错误。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过程。
2、B
【解析】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影响柳树长出新叶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A错误;草和豆苗
相互争夺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等,因此属于竞争关系,所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诗句中体现出豆苗与杂草间
的生物关系是竞争关系,B正确;长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秋季(节)温度下降,叶片变
黄衰老纷纷落叶,C错误;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D错误。
3、D
【解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
器。
【详解】
小湘在街上看到久违的好朋友,兴奋地立即挥手打招呼。这是由大脑参与的复杂反射,A错误;
看到久违的好朋友,挥手打招呼这个过程,感受器在眼球的视网膜,手部肌肉属于效应器,B错误;
兴奋的感觉是由躯体感觉中枢产生的,C错误;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所以,挥手的命令是由传出神经传递给效应器的,D
正确。
【点睛】
理解掌握反射弧的结构及神经冲动传导的路线。
4、A
【解析】
试题分析:蕨类植物不结种子,靠他子繁殖后代,A错误;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而且根、茎、叶中有输
导组织,B正确;蕨类植物靠抱子繁殖后代,属于胞子植物,C正确;古代的蕨类植物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
年代,经过复杂的变化,变成了煤炭,D正确。
考点: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5,C
【解析】
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适合,与
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A正确;
宝塔中a层糖类最多,主要为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正确
b层为蔬菜水果,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预防坏血病,对治疗也有作用,C错误;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关键期,每天需要多吃些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图中
c为肉类等动物性食品、d奶类食物,其主要还有的营养成分是蛋白质,D正确。
6、A
【解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
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生物与生物之
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详解】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悲。”体现了生物对生物的影响。雀吃粮食属于捕食关系;兔吃草,没有草,兔子会饿死,狐
也会因食物缺乏而死亡,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的捕食关系。
所以答案选择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7、A
【解析】
小麦的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中。在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过程中,胚根发育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植物
的根不断的吸收水和无机盐,利于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所以胚干重不断增加。
【考点定位】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机物的分解能量的释放。
【名师点睛】生物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基本特征。
8、A
【解析】
生物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的发展规律,不断进化发展;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
结果。
【详解】
在生存斗争中经过激烈的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结果是生物对环境的适
应,但环境会变化,因此没有完全有利于生存的变异;A错误。在越古老的地层,出现的生物越简单、低等;在越晚
的地层,出现的生物越复杂、高等,B正确。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
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因此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基础,C正确。
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野兔的保护色是为了躲避鹰的捕食,和鹰锐利的目光是为了捕食野兔,
D正确。
【点睛】
掌握自然选择学说概念及生物进化趋势。
9、D
【解析】
考点: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分析:
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对人体各具有一定的作用。据此作答。
解答:
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而且人体的需要量也很小,但它对人体的作用却很大。如果缺乏会得
相应的缺乏症。
故选D
10、B
【解析】
两栖动物的生殖:雄蛙鸣叫T雌雄蛙抱对一雌蛙排卵、雄蛙排精一体外受精。胚盘在受精后可发育成胚胎。完全变态
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
大。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和成虫3个时期。
【详解】
雌雄蛙经过抱对,分别把卵细胞和精子排放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生殖发育都离不开水,
故A错误;蝴蝶的发育经过受精卵T幼虫T蛹T成虫,属于完全变态发育,毛毛虫属于幼虫,故B正确;蝗虫的发育
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故c错误;鸡卵中的将胚盘发育成雏鸡,卵黄是为胚胎的发育
提供营养,故D错误。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鸟类,两栖类和昆虫的生殖发育特点。
11、A
【解析】
(1)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
缩、皮肤血管收缩等。
(2)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详解】
AB.寒冷环境中,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使体表血流量减少,散热减少,A错误,B正确。
C.寒冷环境中,骨骼肌不自主颤栗,使产热增多,C正确。
D.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D正确。
故选:Ao
【点睛】
本题考查人体体温调节过程,要求考生识记人体体温调节的原理及具体过程。
12、C
【解析】
人体皮肤的结构包括表皮和真皮,表皮位于皮肤表皮,有上皮组织构成,真皮位于表皮的下方,由结缔组织构成。皮
肤的主要功能有保护、分泌、排泄、调节体温和感受外界刺激等作用。
【详解】
皮肤的主要功能有保护、分泌、排泄、调节体温和感受外界刺激等作用,A正确;
头皮上的头皮屑是脱离的最外层,即角质层的一层上皮细胞,B正确;
表皮包括角质层和生发层,表皮内没有血管和神经,真皮内有血管和神经,C错误;D正确。
【点睛】
人体皮肤的结构和特点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一般难度不大。
13、A
【解析】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
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
【详解】
A.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非洲猪瘟病毒是引起猪患病的病原体,A错误。
B.患病猪是该病的传染源,健康猪与它们或污染物直接接触是非洲猪瘟最主要的传播途径,B正确。
C.“非洲猪瘟”是一种传染病,传染源是病猪(感染猪瘟的猪)。病原体是由滤过性病毒,对环境耐受力非常强,因此
严格执行清洁消毒措施十分重要,C正确。
D.非洲猪瘟病毒只在猪类中传染,并不会传染给其他动物,也不会直接感染人类。对于被感染的猪肉,经过70c的
高温,30分钟就可以将猪瘟病毒杀灭。人吃了这种猪肉,对人类也不会造成危害,D正确。
故选:Ao
【点睛】
根据传染病的环节和预防措施认真分析答题。
14、B
【解析】勤洗手,勤换衣,不随地吐痰等卫生习惯,切断了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属于预防措
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15、B
【解析】
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如图:
维生素种类主要功能缺乏症
维生素A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皮肤粗糙.夜盲症
神经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脚
维生素Bi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液的正常
坏血病、树协下降
生理作用,增窗£抗力
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无机盐对人体也很重要,如果缺乏,也会引起相应的病症,如缺铁会造成缺铁性贫血,缺乏含钙的无机盐,儿童会造
成佝偻病等。
【详解】
缺乏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故A正确;缺乏维生素Bi会患脚气病和神经炎,故B错误;
缺乏含钙的无机盐,儿童会造成佝偻病,骨成人患骨质疏松症,故C正确;缺铁会造成缺铁性贫血,故D正确。故选
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不同无机盐和维生素的作用、缺乏症等;这部分内容是中考的热点,注意比较记。
16、B
【解析】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四个相互联系的
环节;其中肺的通气是指肺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吸气时,呼吸肌收缩,引起胸
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呼吸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
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因此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食道、大
肠、口腔属于消化系统。故选B。
17、A
【解析】
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已经成为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一类疾病,被称为现代文明病,据此解答。
【详解】
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一些慢性、非传染性性疾病,是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造成的,称为“生
活方式病''或"现代文明病”,它们对健康的影响已经超过传染病。手足口病和甲型H7N9流感属于传染病;佝偻病是由
于缺少钙或维生素D造成的营养缺乏病,可见A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被称为现代文明病,并了解其病因。
18、C
【解析】
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大相径庭,动物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飞行如鸟类、奔跑、跳
跃、行走、爬行、蠕动如蚯蚓、游泳等方式。
【详解】
A、空中飞行的动物不一定是鸟,如昆虫能靠翅的快速振动飞行,A错误。
B、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不一定都能奔跑和跳跃,如蛇只能爬行,B错误;
C、哺乳动物的生活环境比较复杂,具有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于觅食和避敌,C正
确;
D、生活在水中的动物不一定都用鳍来游泳,如草履虫依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D错误。
故选:Co
【点睛】
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运动是动物的重要特征,不同的动物借助不同的结构进行运动。
19、D
【解析】
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等,它们各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
【详解】
A、保护组织一般位于植物体各器官的表面,由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如西红柿的表皮主要
由表皮细胞构成,属于保护组织,故A不符合题意;
B、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故B不符合题意;
C、芹菜的导管壁增厚部连续成螺旋形的导管,在折断时,导管内壁增厚的螺旋部脱离,成为螺旋状的细丝,直径仅
为3〜5微米,这些细丝很像被拉长后的弹簧,在弹性限度内不会被拉断,一般可拉长至10厘米左右,具有运输营养
物质的作用,因此属于输导组织,故C不符合题意;
D、空心菜叶片横切后显示的组织类型有①保护组织:上、下表皮细胞属于保护组织;②营养组织:包括栅栏组织(靠
近上表皮)和海绵组织(靠近下表皮),叫叶肉细胞,属于营养组织;③输导组织:叶脉部分,导管细胞、筛管细胞属
于输导组织,故D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及功能。理解掌握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及功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0、B
【解析】
男性生殖系统中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器官是睾丸,女性生殖系统中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的器官是卵巢。
21、C
【解析】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
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若兔的毛色白色是显性性状,黑色是隐性性状,显性基因
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一对白兔生下了一只黑兔,则这对白兔的基因组成是Aa(杂合)。遗传图解如图:
十代的色状白色白色白色黑色
故选C。
【考点定位】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名师点睛】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
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
才会表现出来。
22、D
【解析】
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可用人工方法让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以帮助呼吸运动减弱或暂时停止呼吸的患者维持肺
的通气功能,这就叫人工呼吸。最常用的人工呼吸法是口对口吹气法。
【详解】
进行人工呼吸过程中,吹气时捏紧被救者的鼻孔,A错误;小面积烧伤需要进行皮肤移植时,应首选自己皮肤以免再
次受伤和感染,B错误;遇到有人突然晕倒,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C错误;用指压止血法救治大动脉出血伤员
时,应压迫伤口的近心端,D正确。
【点睛】
人工呼吸是常见的一种急救措施,需掌握要领。常用于救助溺水、煤气中毒或触电等停止呼吸的病人,以挽救病人的
生命。
23、D
【解析】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环境,A不符合题意;
加大对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罚力度,从思想上引起人们的注意,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B不符合题意;
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有利于实现“低碳经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解决当前能源危机,C不
符合题意;
放开二胎政策,改善人口结构与环保无关,D符合题意。
24、D
【解析】
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图中①是接
穗,②砧木。
【详解】
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的生殖方式,
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因此,被接上去的①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②叫砧木。嫁接用的
是芽或茎做接穗,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嫁接的有关知识。掌握嫁接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25、A
【解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
因(遗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水稻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
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普通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野生岩鸽逐渐培育出信鸽、观赏
鸽、肉食的等,表明生物基因(遗传)的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基础,A正确。
26、相对性状矮茎DD75环境不可遗传
【解析】
(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
(2)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3)性状=基因型+环境。植物的株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遗传、环境等。
【详解】
(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野菊的高
茎和矮茎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相对性状。
(2)高茎野菊和矮茎野菊杂交,子一代中全部是高茎野菊,说明亲代是纯合体,基因为DD,子二代中出现了矮茎,
矮茎是新出现的性状,因此矮茎是隐性性状。子二代中高茎所占的百分比为75%。遗传图解如下:
子一代基因
生脑细胞的基因
受将卵的基因
DDDdDddd
子二代性状亘茎______邑茎____________嚼3
75%
(3)性状=基因型+环境。植物的株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遗传、环境等。题干中研究发现,野菊株高会随海拔的增
高而显著变矮,这说明环境会影响生物的性状表现。将海拔1000米收获的矮茎野菊种子播种回海拔200米,新长出
的野菊平均株高与原海拔200米种植的野菊十分接近,这说明该变异是不可遗传的,是有环境因素引起,是不可遗传
的变异。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27、7血液中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增多14小肠有是吸收的主要器官管腔大,管壁薄静脉血左
心房氧气和废物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解析】
人体的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其中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一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
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T上、下腔静脉T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T肺动脉T肺部毛细血管T肺静脉T左心
房,如图所示:
红I纨细胞
(氧气)[](二铜■化成等段物)
体循环:把带军一主动麻全身毛细上、下*、0
左心室一血管网一■腔静脉一•右心房
_L
----------------
肺部毛细.——肺动脉.—右,d室
肺循环:左心房---肺静脉一血管网
(氧3
(二氧化碳)
肺泡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三种血管的特点如表格:
血管种类分布管壁特点功能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
动脉深厚,弹性大快
各部分
有的较深,有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
静脉商,弹性小,管腔大慢
的较浅心脏
非常静,只由一层细最慢,红细胞单行穿
毛纸血管广气体交换
胞构成过
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
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详解】
(D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T肺动脉T肺部毛细血管T肺静脉T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
脉血。因此,图中表示肺部毛细血管网的是7,该部位血液成分的变化是血液中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增多。
(2)血液流经小肠时时,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但小肠又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吸收的营养物质进
入血液,这样流出小肠的血液与流入小肠的血液相比,其成分的变化是血液中的营养物质显著增加,同时二氧化碳的
含量也增加,氧气的含量减少。因此,根据各器官的功能看,图中14小肠静脉所标示的血管中含营养物质应该最丰富,
原因中小肠有是吸收的主要器官。
(3)人体的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其中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T主动脉T各级动脉一身体各部
分的毛细血管网T各级静脉T上、下腔静脉一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T肺动脉T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T
左心房。三种血管的特点如表格:
血管种类分布管壁特点fillip速度功能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
动脉深厚,弹性大快
各部分
有的较深,有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
岩脉茸,弹性小,管腔大慢
的较浅心脏
非常静,只由一层细最慢,红细胞单行穿
毛犯血管广气体交换
胞构成过
采用静脉注射,血液流经心脏和血管的途径:药物经过肺泡一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一左心室一主动脉一
全身各级动脉一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因此,图中1上腔静脉血管的结构特点是管腔大,管壁薄,里面流动的血液是静
脉血,老年人从肺部饲药后,药物会先进入心脏的左心房。
(4)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
小囊内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被过滤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过
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外包绕的
毛细血管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因此,血液经过16后,血液中减少的物质是
氧气和废物。原尿和尿液中水分的差距是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点睛】
此题考查心脏的结构特点及组成,血液循环的途径,小肠吸收营养物质,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过程,解题的
关键是理解心脏的结构特点,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以及血液成分的变化,血液流经小肠后血液成分变化的特点,
结合图进行分析。
28、氧气小肠绒毛氨基酸胰腺④二非特异
【解析】
1、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
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全球贷款卓越合同模板
- 2025采购合同范本协议书
- 2025买卖合同违约范文
- 《智能穿戴设备装配工艺培训课件》
- 2025临时劳动合同
- 北京市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全流程用户培训规划备案
- 2025年大型娱乐设施服务项目合作计划书
- 甲苯管路施工方案
- 景观苔藓施工方案
- “营改增”新政要点及对房地产业影响
- 中华民族节日文化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云南大学
- 《政府采购管理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5500字
- 糖尿病护理查房提出问题
- 回收设施布局与优化-深度研究
- 2024年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微专题2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析版)
- 分析化学考试题(附参考答案)
-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25年中考一模历史模拟试题(含答案)
- 森林无人机灭火技术集成-深度研究
- 股份转让协议模板
- 利他思维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