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第2课笔记(3分钟)温故:1.春秋战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变化。2孔子、老子、韩非子的派别及政治主张1政治: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遭破坏;诸侯争霸、兼并战争;

地主阶级兴起;民族融合,华夏认同

经济:铁器牛耕,井田制破坏,土地私有制确立;

水利工程兴建;手工业、商业发展,经济繁荣

思想:私学兴起;百家争鸣2(儒)孔子:仁、德、礼

(道)老子:无为而治;道法自然;辩证法

(法)韩非子:以法治国,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1.起源:原始、奴隶社会(夏、商、西周)2.变革与转型:春秋战国3.形成:秦4.发展:汉5.成熟:隋唐6.繁荣:宋元7.辉煌与迟滞:明清整体结构:时间定位:BC221BC207BC1047

东周(春秋战国)秦朝时空定位

西周

夏商BC770汉朝BC202220/video/av209815410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第3课课标要求:(1)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2)通过了解秦朝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原因。重点: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难点:秦朝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原因和内容。

历史上对秦始皇的评价一直众说纷纭。有人称他是“千古一帝”,有人说他是“无道暴君”。你支持那一观点?请简述理由。争鸣功绩:1.疆域:统一全国2.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制、

制、

制3.经济:统一

,统一

,统一车轨,修驰道4.文化:

统一文字5.民族:整顿社会风俗,民族交融,文化认同6.其它:颁行法律,编制户籍......过错:大兴土木,广建宫殿,巨额求仙访药,巡游封禅徭役繁重刑法严苛焚书坑儒,文化专制秦亡于政而非亡于制皇帝三公九卿郡县货币度量衡观察下面两图,指出其发生了什么变化?春秋时期战国晚期诸侯国的数量大幅度减少。秦国国力大增,已具备一统天下的气势。结合课本P15归纳秦统一具备的条件(背景):①人民渴望统一(春秋战国长期战乱)②秦国国力强盛(商鞅变法奠定物质基础)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背景③地理位置优越(秦“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yáo过程灭六国击匈奴征南越控西南魏楚齐韩秦赵燕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击退匈奴的进攻,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开灵渠、设南海、象郡)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设夜郎、桂林郡)华南、西南地区在秦朝已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完成了统一的秦朝却面临的两大历史难题:王室衰微应加强君主权力诸侯争霸应限制地方权力??建立大一统国家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大一统国家:

"大一统"不仅仅是地域统一,更多的是指在国家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与“早期国家”相比,“大一统国家”相当于中国古代国家的“升级版”。

表现在:疆域范围更大;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官僚制统治,结构更紧密,管理力度更强化。更包括民族的交往融合,文化上的认同。大一统的建立表现1:疆域春秋:BC770-BC476战国:BC475-BC221秦:BC221→→→→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大一统的建立表现2:政治体制地方皇帝中央服从服从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特点:地方服从中央,中央服从皇帝,皇权至高无上历史名词(重点)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

君主专制:指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矛盾1:皇权VS相权?矛盾2:中央VS地方?解决?削弱相权,加强君权解决?削弱地方,加强中央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点:分封制郡县制官员产生方式(划分标准)权力大小影响世袭产生皇帝任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按地域划分结构松,管理力度弱易形成分裂割据结构更紧密,管理力度更强化。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独立性强听命中央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的差异1.贵族政治是建立在分封制、宗法制和世卿世禄制基础上,把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的政治体系。2.官僚政治是建立在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系上。中央统一管辖的郡县制取代了层层分封的分封制,官吏的选拔和任命一律由中央和皇帝决定,代表皇帝行使管理权。2.从商鞅到李斯,秦国大量任用才智之士为相。这些相虽然权倾一时,名动天下,对秦统一全国有莫大的功劳,但却无一老死于相位,并且都未世袭于子孙。这从侧面说明秦统一全国的原因是()A.建立了三公九卿制 B.克服了来自内外的挑战C.较早建立了官僚制 D.得到了天下名士的拥护C1.在秦朝,郡级行政机关由郡守主持全郡政务,但郡守必须上承中央政令。同时,秦朝在军中还设郡尉,负责军务,设郡监,监察该郡的行政。这表明()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善B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权威D注重地方权力相互制约B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驰道、直道,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颁行法律制定秦律《里耶秦简》户籍簿统一度量衡修驰道车同轨大一统的建立

表现4:经济文化统一,促进全国经济文化的交流材料一:“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秦徙中县之民南方三郡,使与百粤杂处”——《史记》材料二:(秦始皇)东巡过程中的系列文化活动,例如泰山封禅,祭祀文化名山和舜、禹等华夏先王……。——彭丰文大一统的建立表现5:民族交融,文化认同5、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多次东巡,其中关东是巡游的重点地域,每次都抵达东海之滨。他首次东巡最为隆重,登临泰山等文化名山、举行封禅大典、立碑刻石以颂秦德。秦始皇第四次东巡时,曾举行祭祀舜帝和大禹的典礼,祭拜华夏先王。由此可知,秦始皇东巡()A旨在学习齐鲁先进文化

B.消弭了关东士民的敌对情绪C扩大了秦朝的统治疆城

D利于建构秦王朝的国家认同D国家认同(归属感)1.对在位君主的忠诚2.对王朝正统性的认可3.对王朝制度、文化的认同

材料一

“百代行秦制,中国两千年历史,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秦制。从秦以后,汉承秦制,唐承隋制,隋其实也是秦的翻版,没有长时间的四分五裂、漫长的战争,我们才能文明生生不息。”

——孙立群(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材料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延续,极大地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增进了各民族对中央政权的向心力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生命力和创造力,促进形成了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

》根据材料,思考秦朝统一的重要意义?(讨论)意义2.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割据战乱局面,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推动了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3.秦朝在平定六国的基础上对周边地区施行政治控制,不仅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1.秦朝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问题探究: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但是,为什么统一后的秦王朝只存在了十几年时间就迅速灭亡?

历史纵横

秦朝的政治危机

秦统一之后,秦始皇多次到各地巡视,并且用刻石方式宣扬自己的显赫业绩,宣称“一家天下,兵不复起”“人迹所至,无不臣者”。然而就在一次出巡途中,发生了行刺事件,随从车辆被刺客掷出的铁锥击中,秦始皇侥幸逃生。后来,又有人在陨石上刻下“始皇帝死而地分”的标语。这都说明外表强盛的秦朝,实际上统治危机仍然存在。二、秦朝的暴政表现后果大兴土木徭役繁重刑法严苛文化专制秦朝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社会阶级矛盾严重激化,导致秦末农民争战爆发,秦朝灭亡。秦始皇陵兵马俑秦的速亡与秦的暴政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睡虎地秦墓出土的有关秦律的竹简?

焚书坑儒:

为了钳制思想,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下令天下将非秦国历史的史书,非博士所掌管的《诗》《书》等诸子百家语,在30天内全部交给官府焚毁。只有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在其列。先秦以来的许多珍贵文献毁于一旦。秦始皇以“或为妖言以乱黔首”罪名,将460余名儒生方士坑杀。这就是著名的“焚书坑儒”。焚书坑儒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十分恶劣的影响。焚书坑儒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秦朝的统一巩固措施?秦朝的暴政政治危机秦朝的灭亡起义,秦亡本课小结:国家统一是大智慧材料: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讲话文化自信国家统一历史发展证明: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就发展。回顾历史,每次面对分裂,统一立即成为中华民族的最高理想,并且绝不动摇。民族的最高荣誉,总是给予能够领导统一的英雄领袖。民众追随的目标,也立即汹涌澎湃的倒向统一力量。这是一种永远不能改变的民族价值观。审视当下,即使仍有国际反华势力和国内台独势力制造台湾当局不稳定,但从我国加入世贸、申办奥运、构建东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战略布局,展现我国在国际政坛的大国形象,根基一步步夯实,使国际舆论不断向我国倾斜。我们终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推动者,关注民生,藏富于民。

探究:从秦的骤兴骤亡,我们有何认识?4、不贪近功,不求速效,夯实基础(学习?)........1、重视制度建设在维护国家统一中的作用(台湾、香港国安法

学校班级管理?

),注重人才。国家3、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个人5、胸怀天下,大格局请抄笔记!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公元前221-公元前207)背景:建立(大一统)表现

意义速亡:暴政:大兴土木,徭役繁重,刑法严苛,文化专制

①②③划书(P14)1疆域:扩大2政治: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3经济: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4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5民族:民族交融,文化认同总结:推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且领先于世界1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2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3推动了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速亡1.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方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方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终止。”秦始皇的做法有利于(

)

A.扩大政治统治基础

B.确保天下共主地位

C.建立中央集权体制

D.防止官僚贪污腐败

C习题巩固:2.秦朝规定各级官僚机构均以文书行政,“毋口请”,并形成了严密的文书行政管理制度,还建立了以邮驿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秦朝的这种做法()

A.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实现了思想统一

C.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

D.导致了暴政统治C3.公元前212年,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