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江苏省普通高中高二年级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年江苏省普通高中高二年级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年江苏省普通高中高二年级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年江苏省普通高中高二年级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年江苏省普通高中高二年级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5江苏省普通高中高二年级2022-2023年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模拟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40题,共40题80分)、非选择题(第41题~第42题,共2题20分)共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请将第一大题各题答案填在第二大题前的答题表中;第二大题答案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试卷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80分)1.在某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考古发掘的窖穴和彩绘陶罐里,发现了大量只剩下皮壳的粟。据此判断,该遗址属于A.仰韶文化 B.河姆渡文化 C.龙山文化 D.红山文化【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会用窖穴储存食物,能制造彩绘陶罐,大量种植和加工粟的新石器早期遗址,属于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A项正确;河姆渡文化与“发现了大量只剩下皮壳的粟”不符,排除B项;龙山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排除C项;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排除D项。故选A项。2.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论说:“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柳宗元的观点A.抨击秦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肯定秦郡县制度优于封建制C.批评秦朝家天下的皇权专制 D.公正合理选拔德才兼备人才【答案】B【解析】柳宗元的这段话意思是秦朝用废除分封诸侯,实行郡县制的办法来作为制度,是最大的公,他的动机是为私的,是皇帝想要巩固个人的权威,使天下的人都臣服于自己,以天下为公,却是从秦朝开始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柳宗元是在肯定郡县制优于封建制,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抨击秦朝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排除A项;批评秦朝家天下的皇权专制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公正合理选拔德才兼备人才,排除D项。故选B项。3.唐朝在隋朝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运河交通网,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唐时期A.水路运输成为主要的交通形式 B.人工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于世界C.构建长安为中心的运河交通网 D.交通建设促进了国家统一稳定【答案】D【解析】据题意可知,由于唐朝在隋朝的基础上完善了交通网络,使得东南地区的财富能够供养长安地区,说明交通建设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硕宁水路运输成为主要的交通形式和唐朝时期人工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于世界,排除AB项;材料说明唐朝时期完善而来交通运输网络,但不能体现是以长安为中心,排除C项。故选D项。4.如图是公元780年唐朝开始实行的两税法的主要内容。它的实施A.使税制更加紊乱 B.加强了对农民的控制C.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D.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公元780年唐朝开始实行的两税法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中期以来,政府在财政危机的严重的情况下,作出赋税制度的改革的决定,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C项正确;两税法一定程度有利于税制的稳定,排除A项;两税法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农民的控制,排除B项;封建国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问题无法解决,排除D项。故选C项。5.北宋初年,宋太祖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内外轮换,定期回驻京师,但将领不随之调动,使“兵无常帅,帅无常师”。这一做法A.缓解了财政危机 B.抵御了辽夏的入侵C.提高了行政效率 D.削弱了军队战斗力【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内外轮换,定期回驻京师,但将领不随之调动”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建立之初,吸取五代时期武人专权的教训,严格限制武将权力,这对于加强中央集权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过犹不及,由于过分限制了武将的权力,使得北宋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削弱,造成了在对外战争中的屡次失利,D项正确;北宋时期军队数量庞大,造成了“冗兵”,加重了财政危机,排除A项;北宋的军事改革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导致北宋在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中处于下风,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军事改革,与行政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6.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一个政治家们充满创造活力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创制并实施了“南北面官”、“猛安谋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A.全盘照搬了唐宋的政治制度 B.导致了民族关系的日益紧张C.实现了疆域内各民族的平等 D.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交融【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下都有多个民族,“南北面官”、“猛安谋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度都是为了迎合各个民族发展的不同而采取的具有特色的管理措施,这些制度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交融,D项正确;“南北面官”、“猛安谋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度并不是唐朝实行的政治制度,这些制度也没有实现各民族平等,排除AC项;辽建国后,按照“以国法治契丹,以汉制治汉人”的原则,对契丹和汉人实行南北分治,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族关系的缓和和稳定,排除B项。故选D项。7.宋代诗人留下众多对乡村田园生活吟咏的诗句,为研究宋代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史料。从下列诗句描述的农业生产现象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杨万里却破麦田秧晚稻,未教水牯卧斜晖。陈造半夜天晴一夜雨,前日麦地皆青秧。曹勋隔岁种成麦,起麦秧稻田。陆游处处稻分秧,家家麦上场。A.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 B.理学思想影响文学创作C.农业生产工具有重大革新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答案】A【解析】通过阅读表格诗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诗人在描绘农业生产时,多次提到稻麦复种,反映出当时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所提升,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并非理学思想对文字创作的影响,排除B项;农业生产工具的革新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项;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8.北宋时期,程颢、程颐兄弟借“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出自《荀子·天论》)来说明个人的行为好坏无法影响“天理”的变化。他们还强调:“人伦者,天理也。”他们的相关理论A.复兴了先秦时期的儒学 B.旨在强化封建伦理教化C.为皇权专制提供了辩护 D.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个人的行为好坏无法影响“天理”的变化。他们还强调:‘人伦者,天理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程颢、程颐是理学的创立者,他们认为理学的最高范畴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其目的在于强化封建伦理教化,B项正确;他们的理论是对儒学思想的发展,而不是单纯的复兴先秦时期的儒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为皇权专制辩护,排除C项;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9.南宋中期的朱熹继承了程颐、程颢、张载等人的思想并将其发扬光大,由此形成了程朱理学。1241年,程朱理学受到官方推崇,宋理宗下令二程、张载、朱熹等四人从祀于孔庙。这主要是因为程朱理学A.主张学术应为现实服务 B.强调社会伦理道德秩序C.提出了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D.认为理是世间万物的本源【答案】B【解析】程朱理学强调封建伦理道德,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因此被官方推崇,B项正确;程朱理学主张学术应为现实服务,认为理是世间万物的本源,提出了格物致知的认识论,但三者不是官方推崇的原因,排除ACD项。故选B项。10.明武宗时期,有匿名状告发太监刘瑾。刘瑾大发雷霆,命各部长官以下高级官员三百余人,跪在奉天门外的烈日之下,追究事主。兵部主事何武、顺天府推官周臣等焦渴过度,倒下来死掉。该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皇帝昏庸无能 B.君主专制强化 C.宦官专权横行 D.丞相制度废除【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武宗时宦官刘瑾得到皇帝信任,出现了宦官专权的局面。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废除宰相,君主专制得以强化。B项正确;皇帝昏庸无能、宦官专权是表面原因,排除AC项;丞相制度被废除标志着君主专制的加强,不是材料的根本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11.有学者认为,虽然元代中央设宣政院统辖西藏全区,委派西藏的高级僧俗官员管理地方重大事务,但是不如清政府派遣官员、军队对西藏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宗教、外交等直接管理。这一观点意在说明A.宣政院已经退出历史舞台 B.清政府对西藏管辖更有效C.任用当地官员有利于治理 D.现代的中国版图基本定型【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宣政院委派僧俗官员间接统辖西藏不同,清代中央政府实现了对西藏地区政治、军事等方面的直接管理,说明清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更有效,B项正确;宣政院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只是部分信息,并非材料的中心和主旨,排除A项;元朝任用当地官员有利于治理与“不如清政府……直接管理”不符,排除C项;对西藏管理的加强不能说明现代的中国版图基本定型,排除D项。故选B项。12.1894年9月1日,日本《时事新闻》报道:“清国官兵上下皆狎妓,战端一开必然望风而逃。清国无男子,众人皆女流。因此日本必胜。”该报道A.忽视北洋水师官兵的爱国行径 B.反映出清军的军事素养有待提高C.强调日军在军事上占支配地位 D.客观描述了晚清政府的腐朽统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清国官兵上下皆狎妓”“清国无男子,众人皆女流”可知,日本报纸在甲午战争开战后鼓吹日本的强大,而忽视北洋水师中爱国官兵的爱国行为,A项正确;该报道是一种污蔑,无法体现清军的军事素养,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日本军事实力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虽与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密切相关,但该报道不能如实反映,排除D项。故选A项。13.“飘飖故国迭痍疮,白骨哀鸿不忍望。志士三千凝血肉,磷烟一夜举刀枪。旌扬绿野寻民主,都建金陵废帝王。”此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指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B【解析】由题干“旌扬绿野寻民主,都建金陵废帝王”并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定都南京,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14.1917年,陈独秀提出要“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由此可知陈独秀A.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B.批判封建专制主义C.大力提倡民主科学 D.倡导进行文学革命【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即进行文学革命,材料内容体现了文学革命的史实,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不符合题干内容,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否定我国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批判封建伦理,但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批判封建专制主义的信息,排除B项;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题干内容体现了新文化运动中推行文学革命的史实,没有体现提倡民主科学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15.下船位于嘉兴南湖,1921年的7月,中国就是从这里开始A.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主张 B.民主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C.系统引入马克思主义思想 D.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答案】B【解析】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于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召开了中共一大,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民主革命面貌得以焕然一新,B项正确;明确提出反帝反封主张的是1922年的中共二大,排除A项;早在五四运动时期,李大钊就已系统引入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排除C项;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是五四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16.农民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1928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没收土地和建立苏维埃的第37号通告,没收土豪劣绅的土地,重新分给农民耕种,以县苏维埃政府名义发给土地证,旧时田契、佃约一概废除。这一措施1931年农民获得的土地分配证A.提高了农民抗战的积极性 B.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C.壮大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力量 D.有利于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共在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推行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有利于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D项正确;这一时期中国处于国共十年内战时期,进行土地革命,是为了促进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以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排除A项;国民大革命在1927年结束,排除B项;1928年并未开始抗战,排除C项。故选D项。17.1938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在抗日战争中,中日双方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失道寡助我得道多助。毛泽东的这一观点A.错误分析了中日双方的战争态势 B.过分乐观估计了中国的战争形势C.鼓舞了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D.表达了中国速战速决的抗日方针【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对中日两国的军队实力、战争态势、基本国情等方面进行了对比,正确客观地分析了战争形势,鼓舞了中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C项正确;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正确、客观地分析了中日双方的战争态势,排除AB两项;毛泽东表达了持久战的抗日方针,排除D项。故选C项。18.“此战,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中共中央军委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采取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样式,威胁国民党首都南京和武汉两大重镇。”材料描述的是A.内战爆发 B.挺进大别山 C.淮海战役 D.南京解放【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中共中央军委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采取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样式,威胁国民党首都南京和武汉两大重镇。”可知,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带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国民党首都南京和武汉两大重镇,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B项正确;内战爆发是在1946年国民党全面进攻中原解放区,排除A项;淮海战役是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的战略决战,排除C项;南京解放是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宣告结束,排除D项。故选B项。19.1950年10月开始,党和国家号召把抗美援朝运动与全国大规模的增产运动结合起来,以增产运动支援志愿军前线的作战。1951年,国内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9%,国家财政第一次出现10.9亿元的结余。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提前完成。这表明抗美援朝运动A.极大激发了人民爱国热情 B.客观上促进国民经济恢复C.有效缓解了国家财政困难 D.调动了人民的革命积极性【答案】B【解析】根据“1950年10月开始,党和国家号召把抗美援朝运动与全国大规模的增产运动结合起来,以增产运动支援志愿军前线的作战。”可得出抗美援朝有利于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生产热情,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B项正确;AD项不全面,排除AD项;材料中没涉及到财政问题,排除C项。故选B项。20.毛泽东开创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道路的选择与开创上,两者的共同特点是A.独立自主,走自己的道路 B.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C.实事求是,解放思想 D.重视文化的先导性【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毛泽东开创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可知,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毛泽东开创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说明在道路的选择与开创上,两者都坚持独立自主,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A项正确;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思想,排除C项;重视文化的先导性,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1.《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一个人债务缠身,暴风雨神阿达德摧毁了他的田地,或者洪水冲走了作物,那块地没有生长谷物——在那一年,他可以暂停履行他的合同,他可以不付那一年的利息。可见,该法典A.宣扬神权至上观念 B.不重视契约关系C.具有灵活务实特点 D.维护债权人利益【答案】C【解析】据题意可知,《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某一债务人如果遭遇意外,可以暂停履行合同,由此可体现该法典灵活务实的特点,C项正确;该法典是根据现实情况进行了灵活的规定,并不能体现神权至上和不重视契约关系,排除AB项;材料反映的内容与债务人有关,并不能体现维护债权人利益,排除D项。故选C项。22.阿拉伯帝国哈里发麦蒙于公元830年在首都巴格达创建了国家级学术机构智慧馆,下辖科学院、图书馆和翻译局,领导全国的翻译和学术活动。在这里收藏了数万册希腊文、古叙利亚文、梵文、希伯来文等著作,为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提供了典籍和人才。这反映出阿拉伯帝国A.推动了欧洲近代思想解放 B.一直推行文化扩张的政策C.引领了世界文化发展潮流 D.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创建科学院、图书馆和翻译局等国家级学术机构,组织翻译和学术活动,收藏了大量东西方著作,培养了大量翻译人才等,说明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D项正确;阿拉伯帝国的统治并未直接推动欧洲近代思想解放,排除A项;“一直”推行文化扩张的政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阿拉伯帝国引领了世界文化发展潮流,排除C项。故选D项。23.近代西方某航海家在其《航海日志》中写道:“两位陛下决定派我前往印度……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该航海家A.深信“地圆说” B.途经了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C.在东方实现了“黄金梦” D.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线【答案】A【解析】由材料信息"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可知该航海家是哥伦布,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深信“地圆说”决定向西航行到印度,结果到达了美洲,A项正确;哥伦布航行不会途经非洲最南端的海角,排除B项;哥伦布没有到达真正的东方,排除C项;达伽马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线,排除D项。故选A项。24.哥伦布到达美洲后,南美洲的木薯传入非洲和亚洲,土豆传入西欧,红薯和玉米传入中国;而其他地区的动植物,如小麦、牛、绵羊、猪等,也传入了美洲。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A.加速了洲际间物种的交流 B.加深对美洲的资源掠夺C.促进了洲际间交通的发展 D.破坏了世界的生态平衡【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哥伦布到达美洲后,南美洲的木薯传入非洲和亚洲,土豆传入西欧,红薯和玉米传入中国;而其他地区的动植物,如小麦、牛、绵羊、猪等,也传入了美洲。”可见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各地区的物种交流,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对美洲资源掠夺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洲际间交通的发展,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生态平衡被破坏,排除D项。故选A项。25.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道:“人是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万物的灵长!”这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发生的重大变革是A.文艺复兴运动 B.启蒙运动 C.光荣革命 D.宗教改革【答案】A【解析】据材料“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到:‘人是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万物的灵长!’”可知,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人文主义的代表,他的《哈姆雷特》反映了文艺复兴从平凡走向高雅的趋势,A项正确;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而不是启蒙运动,排除B项;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个重要事件,而不是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变革,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宗教改革既是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也是一次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解放运动,但与莎士比亚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6.“多数的保皇党人由于力量分裂,不能取得一致,对于这部宪法,只能希望它成为一个过渡的工具;共和派理想虽高,但实力不够,不得不做很多让步,他们只能希望新的政府组织有民主的形式和开端,便已满足。”这部宪法是A.《中华民国临暨约法》 B.美国1787年宪法C.《德意志帝国宪法》 D.法国1875年宪法【答案】D【解析】根据“多数的保皇党人由于力量分裂,不能取得一致,对于这部宪法,只能希望它成为一个过渡的工具;共和派理想虽高,但实力不够,不得不做很多让步,他们只能希望新的政府组织有民主的形式和开端,便已满足。”结合所学可知,法国1875年宪法是君主派和共和派妥协的产物,共和派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使共和政体在法律上确立,D项正确;1912年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保皇党势力早已衰落,排除A项;美国历史上没有实行过君主制,排除B项;1871年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君主派占绝对优势,排除C项。故选D项。27.1890年7月2日,美国联邦国会通过《谢尔曼反托拉斯法》。该法集经济制裁与刑事处罚于一体,禁止为了限制贸易而为的契约、联合、通谋、以及垄断或者试图垄断,违者将被处以罚款或者监禁。该法案A.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B.表明政府限制自由竞争C.反映垄断阻碍了生产力发展 D.是无产阶级斗争的结果【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禁止为了限制贸易而为的契约、联合、通谋、以及垄断或者试图垄断,违者将被处以罚款或者监禁”和所学知识可知,《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第一部也是最基本的一部反托拉斯法,还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授权联邦政府控制、干预经济的法案,主要是为了防止垄断资本的无序扩张,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A项正确;美国政府此时并未限制自由竞争,是为了防止不正当竞争,排除B项;垄断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而不是阻碍,排除C项;材料与无产阶级斗争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8.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后,当时在巴黎的俄国革命者拉甫罗夫说:这次革命“与其他革命迥然不同”,革命领导者都是“无名的人”“法国最有名望的人物所不敢做和不能做成的事情”,这些普通人却轻而易举地做成了。据此可知,巴黎公社A.建立了稳固的工农联盟 B.将社会主义变为现实C.尝试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D.深受俄国革命的影响【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革命领导者都是‘无名的人’‘法国最有名望的人物所不敢做和不能做成的事情’,这些普通人却轻而易举地做成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人民通过武装革命建立巴黎公社,又通过民主选举建立政治机构,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C项正确;巴黎公社主要由工人阶级组成,并未发动农民建立工农联盟,排除A项;俄国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变为现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排除B项;巴黎公社早于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排除D项。故选C项。29.1870年以后,宗主国在殖民地大多实行的是以官僚制为基础的总督制,而不是采用以前英国“那套以宗主国的法律来管理自己事务的做法”。殖民地或保护国的总督们往往都是由宗主国指派,集司法、立法、行政大权于一身。总督制A.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 B.是宗主国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成果C.适应了殖民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D.融合了与殖民地原有的政治文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870年以后,宗主国在殖民地大多实行的是以官僚制为基础的总督制,而不是采用以前英国‘那套以宗主国的法律来管理自己事务的做法’。殖民地或保护国的总督们往往都是由宗主国指派,集司法、立法、行政大权于一身。”可知,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各国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资本主义国家越来越要求占领更大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等,而总督制受命于宗主国政府,为宗主国服务,权势很大,有利于适应各宗主国殖民掠夺的需要,从而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A项正确;当时主要的宗主国经历资产阶级革命后,进入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时期,而总督是大权独揽,不能体现民主因素,因此不是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成果,排除B项;总督制是剥削殖民地的制度,“适应”说法错误,排除C项;从材料看不出总督制与殖民地原有的政治文化的融合,排除D项。故选A项。30.1910年,墨西哥农民、工人、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部分军队进行起义,革命运动席卷全国,推翻了迪亚斯政权;1914年在全国各阶层人民的反抗下又推翻了乌塔尔政权。1917年2月颁布了新宪法。此材料表明A.新宪法代表广大无产阶级利益 B.墨西哥革命彻底消灭封建残余C.新宪法是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D.人民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压迫【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墨西哥人民经历了七年资产阶级革命,一次次推翻反革命政权,赢得了革命的阶段性胜利,1917年宪法是最大的成果,C项正确;1917年宪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排除A项;墨西哥革命彻底消灭封建残余和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反帝成果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31.1897年,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曾评论道:“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大战。”据此可知A.英德矛盾不可调和 B.英国正为战争造势C.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D.世界不稳定性增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英德竞争激烈导致矛盾激化,双方有可能由小冲突发展成大战争,世界形势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D项正确;材料体现英德矛盾因经济利益不断激化,但无法体现不可调和,排除A项;该评论是对英德关系走向的一种预测与担忧,而非为发动战争造舆论,排除B项;仅凭材料中的英德矛盾不能体现世界大战一触即发,排除C项。故选D项。32.1921年春天的现实告诉俄国人民直线进攻的道路已经走到头了,列宁认为,要想顺利到达社会主义的终点,俄国人民必须改变原定计划,迂回前进。迂回前进指的是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农业集体化C.实行新经济政策 D.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中“1921年春天”“到达社会主义的终点”“迂回前进”指的是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C项正确;“直线进攻的道路已经走到头了”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尝试失败,排除A项;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执政时期的措施,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苏联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于1926年,排除D项。故选C项。33.甘地倡导“回到纺车去”,他认为土布是印度人民团结的象征,是印度经济自由和平等的象征。这一做法的目的在于A.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 B.维护印度的民族经济C.推动非暴力不合作 D.加强印度人民的团结【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为振兴印度的经济,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印度圣雄甘地倡导“回到纺车去”,他认为土布是印度人民团结的象征,是印度经济自由和平等的象征,由此发起了手纺车运动,A项正确;只有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才能维护印度的民族经济,排除B项;“回到纺车去”属于非暴力不合作的内容之一,排除C项;甘地倡导“回到纺车去”的目的是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加强印度人民的团结”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34.经过众多国家的一致行动,《联合国宪章》规定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武力使用或威胁,其中“大国一致原则”和“核均衡”是禁止使用武力条款赖以实施的“双支柱”。同时,联合国主张和推动其他价值,如自决权、人权、经济与社会发展及公正的国际秩序,但是这些价值均不能以战争或武力来达成。联合国的这些举措A.意在促进国际安全机制的发展 B.颠覆了欧洲旧有的国际法规C.体现出大国之间协调合作加强 D.带有帝国主义强权政治色彩【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大国一致原则”“核均衡”“主张和推动其他价值……均不能以战争或武力来达成”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的这些举措意在促进国际安全机制的发展,A项正确;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C、D两项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排除。故选A项。35.1947年,马歇尔计划实施之初向苏联发出邀请函,莫洛托夫率团去巴黎谈判。当斯大林得知英、法会谈的窃听记录透露出马歇尔计划原本没有贷款给苏联后,下令苏联代表团退出会议并责令东欧国家也不许参加。这表明A.美苏冷战最初起源于经济因素 B.英法要求调整马歇尔计划内容C.马歇尔计划加速两极格局形成 D.意识形态的分歧导致美苏对峙【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不满没有给苏联贷款的内容,苏联放弃并禁止东欧国家参与马歇尔计划,表明马歇尔计划加速了东西方的对立和两极格局的形成,C项正确;马歇尔计划提出之前,美苏在政治领域已开始了冷战,材料不能说明冷战最初起源于经济因素,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英法调整马歇尔计划的要求,排除B项;意识形态的分歧导致美苏对峙与“马歇尔计划原本没有贷款给苏联”,导致苏联与东欧拒绝参加马歇尔计划等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36.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各个共和国利用苏联法律中语言地位模糊不明确的情况,开始通过法律确定命名民族的语言在苏维埃共和国中的国语地位。1989年至1990年上半年,15个加盟共和国中有14个颁布了语言法。由此可推知A.民族自决导致苏联解体 B.苏联民族语言多元化发展C.苏联存在民族分裂隐患 D.苏联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答案】C【解析】从材料“各个共和国利用……通过法律确定命名民族的语言在苏维埃共和国中的国语地位”“14个颁布了语言法”可知,苏联没有统一的国语,民族国家认同感较弱,存在分裂隐患,C项正确;民族自决并非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排除A项;材料不是强调苏联民族语言的多元化,排除B项;材料无法看出苏联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排除D项。故选C项。37.1973年,墨西哥政府颁布的《促进墨西哥投资和管理外国投资法》规定:外国资本份额不得超过企业资本的49%,并具体规定了引进外资的条件和要求,外国投资者在触犯墨西哥法律时,不得祈求本国政府的保护。该法反映出墨西哥A.经济发展战略具有民族主义色彩 B.争取国家主权独立的信念坚定C.注意将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结合 D.以法律保障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答案】A【解析】材料中“外国资本份额不得超过企业资本的49%”“外国投资者在触犯墨西哥法律时,不得祈求本国政府的保护”是对外国资本的限制,体现了墨西哥维护本国经济主权的要求,具有民族主义色彩,A项正确;1973年墨西哥早已经独立,“争取”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无法看出将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结合,排除C项;对外国资本的限制不等于发展外向型经济,排除D项。故选A项。38.1980年,发展中国家出口中的工业制成品比重还不足30%,到1998年这一比例攀升至80%左右。1980年到2010年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商品贸易总额中所占份额从25%增加到47%,在世界经济总产出中所占份额从33%提高到45%。这一时期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影响因素有①冷战的终结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③美国的衰落④世界多极化的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发展中国家出口中的工业制成品比重到“1998年这一比例攀升至80%左右”,到2010年“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商品贸易总额中所占份额从25%增加到47%,在世界经济总产出中所占份额从33%提高到45%”,这主要是随着苏联的解体后冷战的终结、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造成的,①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美国仍然是当今世界的超级大国,并未衰落,③表述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39.有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全球化下,自由的资本市场通过资本自由流通给所有国家都带来利益。然而,“资本自由流动未能帮助各国实现‘最佳’投资,最具收益的投资不是给所有人,而只是给投资者带来利益",且这种"更好的"投资是以当地工人恶劣的工作条件和社会福利的削减为代价换来的。该学者意在强调经济全球化A.促使世界多极化趋势得到加强 B.缓解了发展中国家的失业问题C.使各国经济水平得到普遍提升 D.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资本自由流动未能帮助各国实现‘最佳’投资,最具收益的投资不是给所有人,而只是给投资者带来利益”可知,经济学家认为,资本自由流动未能帮助各国实现“最佳”投资。最具收益的投资不是给所有人,而只是给投资者带来利益,即资本的自由流动给发达国家带来了较大的利益,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以当地工人恶劣的工作条件和社会福利的削减为代价换来的”,这说明经济全球化容易导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分化加剧,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多极化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所述发达国家的高收益是建立在对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的利用和对社会福利削减基础之上的,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使各国经济水平得到普遍提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40.2021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期间,中美两国承诺采取强化气候行动,有效应对气候危机。但在协定表决启动时,印度代表发展中国家要求将各国加速“逐步淘汰”煤炭使用的承诺,改为“逐步减少”,经过紧急协商最后达成协定。这表明气候问题的解决A.主要是大国的责任 B.已经达成全球共识C.由发展中国家主导 D.需要进行多边协商【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美两国承诺采取强化气候行动”“印度代表发展中国家要求将各国加速‘逐步淘汰’煤炭使用的承诺,改为‘逐步减少’,经过紧急协商最后达成协定”等信息可知,关于气候问题,中国、美国、发展中国家经过多边协商最终达成了协议,D项正确;材料表明气候问题是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而非某大国责任,也没体现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主导,排除AC两项;印度代表发展中国家对淘汰煤炭使用的承诺提出异议,说明气候问题并未达成全球共识,排除B项。故选D项。第Ⅱ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共20分)41.(10分)宋朝和明清时期,我国商业非常繁荣。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海外贸易……在人民日常生活方面,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摘编自谢和耐(法国)《南宋社会生活史》材料二明清时期,大宗商品的远距离贸易是徽商、晋商、闽商、粤商、等聚集着众多商人的商帮的行为,与以往个别商人的经营活动,已不可同日而语。国内大宗商品的远距离贸易,是大宗商品在不同的经济区内交换,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经贸区。江南经贸区是在江南便捷的交通条件和发达的丝织业、棉纺织业等基础上形成的。江南向全国输出的主要是相对高值的丝、棉纺织品,从全国输入的是低值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如粮食、大豆、蓝靛、木材、纸张等。——摘编自唐文基《16至18世纪中国商业革命和资本主义萌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商业方面的主要表现。(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现象。(3)有学者认为,商品经济繁荣促使明朝中后期萌动社会转型,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答案】(1)表现: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兴盛,外贸税收成为国库的重要财源;基层市场蓬勃涌现;宋与少数民族经济往来密切,设榷场进行交易;商业的时间限制被打破;商业的空间限制被打破。(任答三点)(2)新现象:长途贸易兴盛;商帮活跃;形成多个经贸区;出现工商业市镇;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商业资本大量聚集。(任答三点)(3)说明:市民阶层形成;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使用自由雇佣劳动的生产方式)。(任答一点)【解析】(1)根据材料一“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海外贸易”及所学知识可得知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商业方面的主要表现有: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兴盛、外贸税收成为国库的重要财源;基层市场蓬勃涌现;宋与少数民族经济往来密切,设榷场进行交易;商业的时间限制被打破;商业的空间限制被打破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