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三联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质检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36/2F/wKhkGWWiixSAQCs6AAHszSsBWUE658.jpg)
![贵州省三联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质检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36/2F/wKhkGWWiixSAQCs6AAHszSsBWUE6582.jpg)
![贵州省三联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质检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36/2F/wKhkGWWiixSAQCs6AAHszSsBWUE6583.jpg)
![贵州省三联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质检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36/2F/wKhkGWWiixSAQCs6AAHszSsBWUE6584.jpg)
![贵州省三联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质检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36/2F/wKhkGWWiixSAQCs6AAHszSsBWUE65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贵州省三联教育集团2022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质量检测考试一、选择题1.“古代的住宅,东偏是祠堂,即庙,西偏是家屋,即寝。古代的家庭,……祭祖自属大事”材料揭示了A.分封制的巩固 B.宗法制的影响 C.宰相制的实行 D.内朝制的推行【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祭祖”等是受宗法制度的影响,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宗法制而非分封制,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宰相制,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内朝制,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抓住关键字眼——“祭祖”,这体现的是宗法制的影响力。2.电视剧《老大的幸福》播出后,曾引发了一场关于幸福的大讨论。老大“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越比越憋屈;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越比越幸福”的观点体现了—种“知足常乐”的洒脱。与之最为接近的思想是A.孟子“民贵君轻”的儒家思想B.老子“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C.韩非“严刑峻法”的法家思想D.墨子“兼爱非攻”的墨家思想【答案】B【解析】“知足常乐”是指不过多追求难以得到的东西,不做无谓的攀比,结合所学可以知道,老子“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也正是这一观点的体现,B选项符合题意;民贵君轻、严刑峻法和兼爱、非攻的说法与“知足常乐”的意思不沾边,ACD选项排除。3.汉初察举的名目有孝廉、茂才异等、贤良方正、孝悌力田,它反映出当时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A.品行、才学 B.家庭背景C.个人声望 D.考试成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依据所学及材料“孝廉、茂才异等、贤良方正、孝悌力田”可知,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品行和才能。所以应选A考点:中国的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察举制4.西汉大夫东方朔上书汉武帝,所用竹简需两人抬进宫,后来这种情况得到极大改变,是主要得益于A.造纸技术B.雕版印刷C.制墨技术D.活字印刷【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西汉初期的书写还需要竹简,到了东汉时期这种现象就得到改善,这是由于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书写变得更加方便,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C选项不是文字的载体,故排除;B、D选项是印刷技术,不是书写条件的改善,故排除。5.临淄的地理位置重要,交通便利。汉武帝时主父偃称:“齐临淄十万户,市租千金,人众殷富,巨于长安。”这反映了当时的临淄A.农业发达 B.商业发达 C.牧业发达 D.资本主义萌芽【答案】B【解析】从材料“市租千金”可以判断。6.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最早体现“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是A.通判 B.御史大夫 C.刺史 D.监察御史【答案】B【解析】御史大夫是秦始皇统一之后就设置的官职,符合题干中“最早”的限定,B正确;通判设置于宋代,排除A;刺史设置于汉代,排除C;监察御史设置于隋朝,排除D。7.《好了歌》“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宰相权大睡不好,选才选官更难搞;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为解决诗歌中的“苦恼”,统治者曾采取的措施有①三省六部制②皇位继承制③举制④刺史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诗歌“宰相权大睡不好,选才选官更难搞;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反映出了皇权与相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以及官吏选拔的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采取过建立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和刺史制的措施,①③④正确。嫡长子继承制是中国古代行的一种继承原则(制度),是维系宗法制的核心制度之一,②说法错误,排除。故答案选C8.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第一集的片头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日常生活的繁华景象,次片头取材于当时的一副著名绘画,该画可能是()A.《女史箴图》B《山径春行图》C.《清明上河图》D.《送子天王图》【答案】C【解析】《清明上河图》描述的东京汴河沿岸商业贸易场景,故C正确;A和D是人物画;B是文人画。9.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过程中,如果设《诗经》代表1,明清小说代表7,那么6代表的是()A楚辞 B.汉赋 C.宋词 D.元曲【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诗经》之后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分别是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所以6代表的是元曲,D项正确;楚辞是2,排除A项;汉赋是3,排除B项;宋词是5,排除C项。故选D项。10.军机处设在隆宗门内,乾清门西侧,严禁外人进入。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时,连太监也须退出。这说明军机处的特点是A.快捷性 B.保密性 C.集权性 D.辅助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军机处的办事地点设在隆宗门内,严禁外人出入,办事时他人须回避可知体现了保密性的特点,B正确;军机处能迅速处理各地呈送的各种文书,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行事快捷,提高了行政效率,但是与材料不符,排除A;军机处的设置是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非中央集权,排除C;军机处官员辅助皇帝处理政务,但与材料不符,排除D。所以选B。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军机处11.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机工”是指A.资本家B.雇佣工人C.奴隶D.地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的机工是出力者,所以他应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而出资的机户应该是早期的资本家。故答案选择B项。CD两项与题意无关。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资本主义萌芽出现12.“在激进的理想主义背后,隐藏着狭隘的农民意识;在基督上帝的外衣下,其实质反映的却是小农的现实需要与儒家的大同理想。”这段话评论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从“激进的理想主义”“农民意识”、“基督上帝的外衣”、“小农的现实需要与儒家的大同理想”等信息,可以判断材料考查的是太平天国运动,指出了太平天国运动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不可能取得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的胜利。故选A。BD项与狭隘的农民意识不符;C项并非披着宗教的外衣。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13.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读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中的“万恶之政府”指()A.清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北洋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的关键是审题,注意题目中的“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武昌在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主要是1911年的武昌起义,再就是新军,是清政府在新政中的重要举措,其它三个政府存在时期,没有新军这名,因此可排除B、C、D。从材料中的“武昌已为革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即可以选出正确答案。故选A。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1900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清政府的腐朽14.古罗马普林尼在其《自然史》中写道:“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材料反映出()A.当时中国与罗马有直接贸易往来B.苏州是当时著名丝织业中心C.中国的丝织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D.当时罗马朝廷生活奢侈腐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的发展。题干主要反映中国纺织业技术水平精湛,关键信息:运至罗马、人工巧妙达到极点。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在“直接”二字上面;B选项错误,当时对应中国的朝代是汉朝,汉朝苏州还不是丝织业中心;D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对外贸易【名师点睛】在希腊文明时期,中国的丝绸已经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了欧洲,于是希腊文中也出现了“丝”这一词汇,希腊文中“丝”的发音与中文相近。随后,在拉丁文中,“丝”的发音已经基本与以后“CHINA”的发音相近,在法文中,“丝”的拼写则为“CHINE”,与英文“CHINA”的发音与拼写已经非常接近,最后再从法文正式“过渡”到了现在的“CHINA”一词。在印度语中,“丝”被称为“CINA”,后来口译成“支那”。丝绸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中最早也是最主要的一种载体,在西方人眼里,丝绸是中华古代灿烂文明的象征,因此,英文中“中国”的翻译“CHINA”源自丝绸就顺理成章了。15.法国文学家雨果曾经写道:“两个强盗闯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这个胜利者把口袋装满,那个把箱箧装满,他们手拉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就是()A.俄、法 B.德、法C.英、德 D.英、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据材料“两个强盗闯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雨果对火烧圆明园事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并抢劫圆明园,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16.陈独秀认为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才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和思想上的一切黑暗。这两位“先生”指的是A.民主和科学 B.新道德和新文学C.美国和法国革命 D.两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答案】A【解析】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民主与科学,陈独秀所说的“德先生”是民主,“赛先生”是科学,故答案为A项;“德先生”和“赛先生”不是指新道德和新文学,也不是指美国和法国革命,更不是代表两位无产阶级革命家,排除B、C、D项。二、材料解析题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尚书省领二十四司,尚书令一员。正二品。武德中,太宗为之,自是阙而不置。令总领百官,仪刑端揆,其属有六尚书。凡庶务,皆会而决之。……门下省侍中二员。……凡军国之务,与中书令参而总焉,坐而论之,举而行之,此其大较也。……给事中掌陪侍左右,分判省事。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中书省,中书令二员。……中书令之职,掌军国之政令,缉熙帝载,统和天人。入则告之,出则奉之,以厘万邦,以度百揆,盖佐天子而执大政也。……凡诏旨敕制,及玺书册命,皆按典故起草进画。既下,则署而行之。材料二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材料三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三省分工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2)根据材料二,分析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他提出了哪些解决的办法。(3)依据材料三,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是什么?并分析宰相被废后带来的影响。【答案】(1)三省主官都是宰相,中书省负责草拟诏救门下省掌审议诏救,尚书省是最高的行政机构;三省之间存在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关系。(2)根本原因:藩镇势力太大,君弱臣强。措施: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即从权、钱、兵三个方面采取措施,削弱藩镇各种政治、经济、军事的权力和控制藩镇的税收,把握地方经济命脉,收回藩镇的军队。(3)原因: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擅权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影响: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皇帝政务繁多,负担加重。
【解析】【小问1详解】本问是分析类型的题目。根据“……门下省侍中二员。……盖佐天子而执大政也。”可得出三省主官都是宰相,中书省负责草拟诏救门下省掌审议诏救,尚书省是最高的行政机构;根据所学可得出三省之间存在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关系。【小问2详解】本问是原因类,列举类的题目。根本原因:根据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得出藩镇势力太大,君弱臣强。措施:根据“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可得出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即从权、钱、兵三个方面采取措施,削弱藩镇各种政治、经济、军事的权力和控制藩镇的税收,把握地方经济命脉,收回藩镇的军队。【小问3详解】本问是原因类,影响类的题目。原因:根据“其故在擅专威福”得出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擅权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影响:结合所学可得出废除丞相后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皇帝政务繁多,负担加重。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中国古代人口地理分布变化表年代人口状况区域西汉(2年)唐(752年)南宋(1210年)明(1491年)总人口(千人)人口密度总人口(千人)人口密度总人口(千人)人口密度总人口(千人)人口密度黄河中下游地区3825642.82889832.34754153.22121730.4江淮地区787115.21213723.42365045.63927575.7(1)西汉时,我国人口主要集中在哪一地区?为什么?(2)从汉朝至唐朝,中国古代人口分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3)明朝时,我国人口分布最明显变化是什么?为什么?【答案】(1)黄河中下游地区。原因:当时中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因而人口较多。(2)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呈下降趋势,江淮地区人口呈上升趋势。原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不断,人口大量南迁,使得南方经济在中唐以后逐渐超过北方。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人口也得到较快增长。(3)明朝时,我国南方人口无论是总数还是密度都已经超过北方。原因:自南宋起,中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加上中原人口三次大规模南迁,使得南方人口总数超过北方。【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地区,从图表中的数据可看出,西汉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与江淮地区的总人口数分别为38256千人和7871千人、密度分别为42.8和15.2,从数据分析即可得出人口主要集中的地区。第二小问,原因,结合当时中国的经济重心回答即可。【小问2详解】本题是对比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变化,从图表中的数据可看出,黄河中下游的总人口数从38256千人降至28898千人,而江淮地区的人口总数从7871千人上升至12137千人,人口密度黄河中下游地区从42.8降至32.3,江淮地区从15.2上升至23.4,分析这些数据即可概括出人口分布发生的变化。第二小问,原因,主要从政治环境的安定与否、经济重心的转移等角度进行分析概括即可。【小问3详解】本题是对比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变化,从图表的数据可看出,江淮地区的总人口数39275千人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总人口数是21217千人,人口密度江淮地区是75.7而黄河中下游地区是30.4,分析这些数据即可得出发生的变化。第二小问,原因,主要从经济重心的变化、人口的迁移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792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携带蒸汽机、远洋战舰模型与高倍望远镜等礼物访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共同购买机械合同范本
- 农机订货合同范例
- 个人门店雇佣个人合同范例
- 假发购销合同范例
- 专利 设备维修合同范例
- 冷饮作坊转让合同范本
- 企业政府项目合同范例
- 买地押金合同范例
- 中介店面转让合同范例
- 供应商招聘合同范本
- 房地产工程管理 -中建八局机电工程质量通病治理办法
- GB/T 6403.4-2008零件倒圆与倒角
- GB/T 2518-2019连续热镀锌和锌合金镀层钢板及钢带
- 企业合规管理-课件
- 火电厂安全工作规程
- GB∕T 33047.1-2016 塑料 聚合物热重法(TG) 第1部分:通则
- 电力业务许可证豁免证明
-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
- FIDIC国际合同条款中英文对照.doc
- 建筑工程资料归档立卷分类表(全)
- 个人劳动仲裁申请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