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1页
四川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2页
四川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3页
四川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4页
四川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2013年四川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

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4年四川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

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5年四川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

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5年四川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

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部分答

2016年四川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

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3年四川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4年四川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5年四川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判断题(每题5分,共90分)

说明:题目缺失。

二、名词解释题(每题10分,共70分)

1.自我服务偏见

2.顿悟学习

3.代表性启发

4.锚定偏差

5.离差智商

6.情绪偏侧化

7.社会再适应量表

三、简答题(每题20分,共80分)

1.线性回归的基本假设有哪些?

2.举例说明安慰剂控制。

3.分析唤醒与效率的关系。

4.用行为学理论解释攻击行为的形成。

四、论述题(每题35分,共70分)

1.用经典研究说明归因错误的原因。

2.一段有关“双11”活动的解释和描述,用心理学相关理论加以分析。

2015年四川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部

分答案

一、判断题(每题5分,共90分)

说明:题目缺失。

二、名词解释题(每题10分,共70分)

1.自我服务偏见

答:自我服务偏见,又称自利性偏差,是指人们常常从好的方面来看待

自己,当取得一些成功时,常常容易归因于自己,而做了错事之后,怨

天尤人,把它归因于外在因素,即把功劳归于自己,把错误推给人家。

它是一种主观主义的表现,也是一种归因偏见。

2.顿悟学习

答:顿悟学习是指个体利用自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

系的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累积或盲目的尝试,以达到对某一新事物的理

解和认知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由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率先提出的。苛

勒通过对黑猩猩问题解决行为的分析,发现黑猩猩在面对问题情境时,

初次获取食物的行为不成功之后,并未表现出盲目的尝试—错误的紊乱

动作,而是坐下来观察整个问题情境,后来突然显出了领悟的样子,并

随即采取行动,顺利地解决了问题。这就是所谓顿悟,而顿悟学习的实

质是在主体内部构建一种心理完形。

3.代表性启发

答:代表性启发是指在使用启发法时,首先会考虑到借鉴要判断事件本

身或事件的同类事件以往的经验即以往出现的结果的一种推理过程。一

般情况下,代表性是一个有用的启发法,但在分析以往经验,寻找规律

或结果的概率分布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偏差,从而得到错误的

启示,导致判断错误。

4.锚定偏差

答:锚定偏差是指由于起始值对估测值的制约作用,人们在对某个事件

做定量估测时,会不自觉地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过多的重视,从而导致

估测值产生误差的一种认知偏差。例如,由于锚定偏差的影响,人们根

据排列在前面数字的大小,把自己的估计值“锚定”在高位或低位。

5.离差智商

答:离差智商是一种以年龄组为样本计算而得来的标准分数。离差智商

=100+15Z,其中Z=(X-M)/S,其中M代表团体平均分数,X代表个

体测验的实得分数,S代表该团队分数的标准差,Z代表该人在团队中所

处位置,即他的标准分数。离差智商是建立在统计学的基础之上的,表

示的是个体智力在年龄组中所处的位置,是智力高低的一种理想的指

标。

6.情绪偏侧化

答:情绪偏侧化是指前额皮层(PFC)机能的不对称性。动物和人类的

大量研究资料显示,前额皮层(PFC)的各个部分与情绪有关。灵长类

动物的PFC可分为:背侧PFC、腹内侧PFC和眶额皮层。PFC的机能具有

不对称性,左PFC与趋近系统和积极感情有关,右PFC与退缩系统和消

极感情有关。

7.社会再适应量表

答:社会再适应量表(SRRS)是为测量重大生活事件而设计的量表。

设计者是霍尔姆斯,于1967年正式用于临床。经实践检验,该量表有一

定实用价值。“量表上得分较高的人,较容易罹患心脏病、骨折、糖尿

病、白血病以及小感冒”。量表中的分数,也与“精神障碍、抑郁、精神

分裂症以及严重的心理疾病有关”。另外,多种生活事件不断的累加,

其效应就更明显,由于遭遇者的整体免疫功能降低,极易患病。

三、简答题(每题20分,共80分)

1.线性回归的基本假设有哪些?

答:在统计学中,线性回归是利用被称为线性回归方程的最小平方函数

对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进行建模的一种回归分析。这种

函数是一个或多个称为回归系数的模型参数的线性组合。只有一个自变

量的情况称为简单回归,大于一个自变量情况的叫做多元回归。线性回

归有如下一些假设:

(1)随机误差项是一个期望值或平均值为0的随机变量;

(2)对于解释变量的所有观测值,随机误差项有相同的方差;

(3)随机误差项彼此不相关;

(4)解释变量是确定性变量,不是随机变量,与随机误差项彼此之间

相互独立;

(5)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精确的(完全的)线性关系,即解释变量的

样本观测值矩阵是满秩矩阵;

(6)随机误差项服从正态分布。

2.举例说明安慰剂控制。

答:(1)安慰剂与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由没有药效、也没有毒副作用的物质制成,如葡萄糖、淀粉等,

外形与真药相像。服用安慰剂,对于那些渴求治疗、对医务人员充分信

任的患者,能在心理上产生良好的积极反应,从而改善人的生理状态,

达到所希望的药效,这种反应被称为安慰剂效应。尽管安慰剂不含有任

何治疗疾病的特异性物质,但是病人使用他之后病情经常会显著的改

善。

(2)安慰剂控制的实例说明

在临床药物检验的实验中,设置安慰剂条件的目的在于检验某种药物的

疗效。其逻辑是若想证明某种药物有确定的疗效,其治疗作用必须显著

好于安慰剂。临床实验必须充分考虑患者的知青同意权。即告诉所有的

患者他们可能接受真正的而药物,也有可能接受没有疗效的安慰剂,二

者各占50%的几率,将被试按双盲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活性药物治疗组

和安慰剂治疗组。活性药物治疗组给被试施加的是真正的药物,安慰剂

组给的是看起来和真正药物相同的安慰剂。根据双盲设计,医生和患者

都不知道给被试的是药物还是安慰剂。后行药物治疗的疗效必须显著大

于安慰剂治疗组,磁能证明这种药物确实具有疗效。这种运用安慰剂来

设置对照组的方法因不存在对患者的欺骗,从而克服了临床的伦理问

题,被认为是临床实验的的黄金原则。

3.分析唤醒与效率的关系。

答:(1)唤醒理论

唤醒理论,又称激发论,是环境心理学中一种解释个人活动空间大小与

情绪变化关系的理论。它是由英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贝里尼提出的。贝

里尼在对人的感觉经验进行考察时发现,人对新奇的刺激的感觉,是随

着刺激的重复出现和历时的长短而展开的,刺激重复得越多,时间越

长,感知表象的新奇性就会逐渐降低。人在审美活动中获得的愉悦是由

这样两种“唤醒”引起的:

①一种是“渐进性”唤醒,即审美情感的紧张度是随着感知和接受的过程

而逐步增加的,最后到达度的临界点产生愉悦体验。

②另一种是所谓“亢奋性”唤醒,就是情感受到突发的冲击迅速上升到达

顶点,然后在“唤醒”下退时获得一种解除紧张的落差式愉悦感。

(2)唤醒与效率的关系

唤醒的偏好水平是个体行为效率的决定因素。唤醒水平与效率呈倒U型

曲线关系。一般人偏好中等适宜的唤醒水平,导致最佳唤醒,此时,工

作与学习的效率最高。而唤醒水平过高或过低都将导致不好的表现。唤

醒水平过低时人进入睡眠状态,没有效率可言;唤醒水平过高,在某些

具有明确目标定向的状态下就会被体验为焦虑,从而降低活动效率。

4.用行为学理论解释攻击行为的形成。

答:(1)攻击行为的定义

攻击行为是以伤害另一生命的身体或心理为目的的行为,即对他人的敌

视、伤害或破坏性行为。根据攻击目的的不同,可以将攻击行为分为两

种类型:敌意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敌意性攻击一般由痛苦或不安引

起,是情绪性的行为,其目的是伤害别人,给他人造成痛苦作为最终目

标,比如打架斗殴。工具性攻击并不直接由愤怒或某种情绪引起,而是

把伤害他人作为一种手手段,目的是通过攻击获得所希望的奖励或有价

值的东西,比如抢劫获取财物。

(2)行为学流派对攻击行为的解释

在行为学这一流派看来,人们就像学习其他稳定的行为一样,学会攻击

行为的。解释行为的关键在于,得到犒赏的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当儿童

看到别人用攻击行为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时,也能懂得攻击性被奖赏的

道理。其中,班杜拉认为:“攻击是一个具有多种决定因素并服务于多

种目的的多面现象。仅从挫折因素和行为的伤害性目的来理解攻击的理

论建构,其解释能力是十分有限的。”他认为攻击的获得与保持有三种

机制:

①外部强化。攻击行为获得的外部强化通常包括三类。一是实物奖赏、

二是社会性奖赏、三是痛苦遭遇的排除。

②替代性强化。个体的很多社会行为,特别是攻击行为,可能都不是通

过直接强化获得和保持的,而更多的是依靠替代性强化。这种替代性强

化来自三方面的榜样影响。一是家庭、二是亚文化、三是符号性榜样,

如大众传媒的替代性榜样。

③自我强化。个体的行为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