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2_第1页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2_第2页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2_第3页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2_第4页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第一学期镇海中学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游戏是快乐的,这种快乐在释放用户主体性的数字时代得到充分体现,文学的消费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一种基于玩乐心理的游戏。②英国学者威廉·斯蒂芬森主张从游戏范式来理解传播,认为大众传播研究严重忽视游戏元素,应从传统信息理论走向游戏理论。传统传播效果研究将信息刺激与受众反应之间看成线性关系,忽视其个体差异与精神复杂性。在斯蒂芬森看来,用户在传播中是体验快乐的主体,比如人们看报纸,并无明确目标,而是随心所欲浏览,成为自主性游戏。③斯蒂芬森强调从信息范式走向游戏范式,这种范式转换显然在当下具有很大的阐释力。当代社会是闲暇社会,网络兴起后,数字化休闲更是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络聊天、角色扮演、自拍展示、操控、互动、恶搞、玩梗……网民种种行为都带有游戏性。这一特点也表现在文学上,网民对文学的态度主要基于游戏心理,对文学的阅读、“代入”、戏仿、分享、玩梗、吐槽,以及二次创作,主要是为了“好玩”。需要注意的是,游戏性并不限于娱乐性较强的大众文学的消费活动,而是指整个数字时代的文学,不管是大众文学还是精英文学,只要它在网上被消费,都会出现游戏行为。比如传统经典《红楼梦》,网络上有大量关于它的角色扮演、玩梗与二次创作,又比如超文本文学、超媒体文学,对它们的阅读与互动本身就带有游戏性。④文学消费活动的游戏化实际上是历史趋势。游戏与艺术、文学的游戏性与社会性早期处于交融状态,此后开始分离,或强调文以载道,或走向感官游戏。书面文化制约了交互的游戏性,不过也有一些文学实验试图突出读者的主动性,尤其是后现代文学让阅读走向游戏化。在理论上,读者反应批评、接受美学、阐释学、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都将游戏视为开放性文本的原型。数字技术兴起后,人们可以随意操作文本,文学消费进一步凸显了游戏性。⑤数字时代文学消费的游戏性不只在于读者与文本的关系,还在于主体之间的群体交往。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的不同在于,论坛环境可以随时交流,社交媒体强化了这种倾向,人们边看故事边讨论,实现了“沉浸”与“交互”两者转换的自由。数字时代也并不只是后现代小说、超文本的精英文学,也可能是中国网络文学、日本轻小说这种流行文艺,后者具有二元性:一方面不是精英文学,而是大众化文本;另一方面又非传统“沉浸”式欣赏,而是因社交不断打破沉浸,具有游戏性。⑥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传统文论也有“以文为戏”的说法,即以游戏态度对待阅读与写作。韩愈在《毛颖传》中以史传笔法为毛笔立传,充满戏拟与反讽,读者也视其为游戏之作,而韩愈的文人身份与案头化写作,也让“以文为戏”类似于精英化的文本嬉戏。⑦不过,“以文为戏”还指涉其他情况,被古人用来形容传统文学“跨进跨出”的艺术特征。在《水浒传》第三十回,武松杀了一个丫鬟,另一个见状欲走,却“惊得呆了”。叙述者此时插话:“休道是两个丫鬟,便是说话的见了,也惊得口里半舌不展!”金圣叹评点道:“忽然跳出话外,真是以文为戏。”叙述者的评论打破了沉浸,具有游戏性。“跨进跨出”是中国艺术较为突出的特点。中国小说时常有干预叙述,人物视角与说话人视角呈现流动性。这种跨层在中国戏剧、曲艺表演中也相当常见,戏谚“一人多角,跳进跳出”,指的就是这种特点。⑧中国文学“跨进跨出”的叙述程式,与说唱艺术初始对小说、戏曲的影响有关,这与当下数字媒介重建口头文化经验相通,契合了数字时代社交性、群体性的游戏化消费活动。⑨总的来说,数字时代的文学游戏批评为读者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互动和参与的阅读体验。然而,数字时代的文学游戏批评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数字化的文学作品可能受到技术的限制,导致作品形式和内容产生局限。文学游戏的互动和参与可能使得读者更加注重故事的结果,而忽略了对作品深入思考和理解的过程。社交媒体上的评论和评价也容易受到人云亦云的影响,使得真正有价值的评价和批评被淹没在海量的信息中。⑩因此,我们应该意识到数字时代的文学游戏批评的挑战和困难,并致力于克服和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在不断创新和完善的过程中,数字时代的文学才能够更好地发展,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和有意义的阅读体验。(摘编自黎杨全《以文为戏:数字时代文学的游戏批评范式》)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数字时代的文学在网上被消费时,会出现游戏行为。B.在数字时代,网民对文学的态度都是基于游戏心理。C.网络上边阅读边讨论实现了“沉浸”与“交互”转换的自由。D.中国传统文化的多种样式出现过“以文为戏”事例。2.根据原文内容,以下视频标题不能体现“以文为戏”特点的一项是()A.《戏侃金庸〈天龙八部〉人物》 B.《〈琵琶行〉课本剧实况录像》C.《〈红楼梦〉第一集弹幕玩梗现场》 D.《〈乡土中国〉公开课全集》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佐证本文观点的一项是()A.将文学作品看作一个游戏,读者充当玩家,进入文学世界里进行互动和探索。B.朱光潜说“读诗就是再做诗”,强调阅读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读者具有主体性。C.麦克唐纳提出“后真相时代”,意指人们不再相信事实,只相信情感及个人信念。D.明清小说家或添油加醋,戏说历史;或谈鬼说怪,谐谑逗趣;或戏谑反讽,娱情醒世。4.请简要分析材料中段落③的论证特点。5.数字时代的文学让文学批评面临困境,请结合本文谈谈文学批评家应如何解决此困境。(二)现代文阅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保京上任贾平凹抓纲治国的第二个年头,礼泉县委接到通知:王保京任县委书记。但是,已经是第五天了,县委机关里还没有见到王保京的面。这时候,正是礼泉县北部山区遭受着一场百年罕见的大旱:十七个月,五百零十几天了,没下过一场透墒雨!因为缺水,麦苗好不容易从地缝里钻出来,却发不了枝,分不了蘖;因为缺水,麦苗刚长到五寸高便要吐穗,许多穗却又吐不出来,卡死在脖子里了;①因为缺水,挣扎着出了穗的,只能顶个蝇头般大的瘪壳壳,在热风中摇晃。中午。北山的田埂上,走着一个戴草帽的人,一个地道的,泾河岸上的庄稼人:敞着怀;一个裤腿挽在膝盖上,一个裤腿吊在小腿上;反抄着手,手里捏着一块土疙瘩;土疙瘩捏碎了,细细的土面儿从指缝间流出来,一股热风,立刻就吹散了。这土,这原是长庄稼的土呀!现在,绕着北山,缠上了一条一扯百里长、十几万亩面积的旱腰带,在勒着北山,勒着全县,勒着他的心。他忽然想抽一支烟,他本来没有这种嗜好,但现在却想抽得厉害。掏出个纸片片,就近扯了一片干枯的树叶,揉碎了,卷起个喇叭头来叼在嘴角,却苦于没有火。火,他抬头看一眼那悬在空中的一盆火,火!火一样的土地上,什么东西能长绿呀?一个老汉从山包后转出来,他喊了一声,老汉没听见,又走过山包去了。他追过去,他突然忘记了要火,他看见山包那边有一片绿!火焰山上还真有绿地啊?!他扑过去,跪在地边,嘿嘿嘿地笑。这是红苕苗呀,这是旱地里的勇士呀,苗儿正绿,那薄薄的叶上,看得出叶脉,有深绿的汁水在流动。他喜欢得要去逗那叶儿,又怕撞坏了它。老汉过来说:“长得疼人不?”他给老汉甜甜地笑着,他问老汉为啥红苕长得这么好?老汉告诉他:红苕最耐旱,只要能逮住苗,就有收成。他乐了:“这是宝!这是宝!咋不大量种红苕呢?”“可惜大家都不注意这玩意,往年只种一点尝个鲜。”“要大种,不大种不行!咱们就在这红苕上打它个翻身仗!”他说得十分认真,然后就在边地转着看。老汉问他来干什么,他才记起应该向老汉讨个点烟的火。但一摸嘴,那喇叭头烟卷早不知遗到哪里去了。而且怪得很,竟连一点想抽烟的欲望也没有了。天黑的时候,戴草帽的人已经站在山下的烽火大队的村口了。烽火,这是他的所在队。在这片埋葬着他祖宗的土地上,他滚爬奋斗了几十年,领着全村的贫下中农,硬把一个穷得苍蝇不拉蛋的荒滩,变成了全省有名的农业学大寨的先进队。在棉田里参观的各社负责人,已经得知这个大队的支部书记就是新上任的县委书记了。这当儿,他们发现他了,立即跑着围上来,人们亲热地喊着他的名字:“保京!”有人提议为他鼓掌。因为他有双喜:一、今年大旱,烽火粮棉却丰收在望;二、他担任了礼泉县委书记。热烈的掌声立刻爆发出来。②王保京,在掌声中并没有眉开眼笑,他冷静地站在水渠里,看着这些战友,胸部起伏。他感激战友们的祝贺,他从他们的掌声中得到了一种鼓励;他从他们的眸子里看出了一种期望。他看着面前的麦浪在翻涌,整个平原都仿佛在颤动;但山上呢?过去,他领着一个大队,一个大队搞上去了。如今,面前摆着礼泉县这辆战车,他这个赶车的,将要使出多少劲呢?他觉得胸口有一团热乎乎的东西在翻腾,他突然说:“伙计们!党把县上担子让我挑,挑得咋样,全凭伙计们的帮劲呀!用不着客套,用不着寒暄,谁也知道谁能吃几老碗饭。咱们肩上挑的是几万人口的嘴,是社会主义的大旗啊!”“今年山下丰收在望,为啥大旱之年丰收?是前几年山上山下的贫下中农,合力修了宝鸡峡渠的结果!因为‘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山上的一个水利工程没有开工,遭了大旱。眼下只有栽红苕!栽红苕又缺苗子、人力,这是礼泉县眼前火烧房子的急事啊!”紧急大事,就要迅速动员全县人民抗旱救灾!这些各个公社的带头人,③这些降龙伏虎的“干家子”,沉默起来了,新县委书记的话砸在他们的心窝里,丁当价响!北山遭灾,他们是知道的;北山的灾情,他们也曾耳闻目睹;他们也为北山人民着急过。但是,他们根本没有想到北山还有长绿的希望,山下还可以支援去栽红苕?!这位身穿粗布褂子的泥腿子书记,上任的第一把火,是从这儿点起的!他们几乎没有再作什么考虑,就大喊起来:“帮!当裤子脱袄也要帮!”保京说:“帮,怎么个帮法?平原社队,一是要寸土必争,进行增种,每条田埂,每条路旁,村口,巷院,凡是能种的,都种;能种一苗的,算一苗。二是组织劳动力,带上红苕苗,带上水,带上干粮,上山!栽它四万亩红苕,收它个几千万斤,看看是什么火色?谁家没有红苕苗?”“有!”“都有!”保京笑了。“我上任的第一次公社干部会议就算结束了,都回村,我给咱搞场电影看看,吃的,住的,烽火包了!”但是,没有一个公社干部在这里过夜。他们只拿了简单的行李,都跑回去了。边远公社的一个老书记也要走,保京生气了,强命留下,因为他知道这老汉有肝炎病。但是,当晚上保京来请他去吃饭时,人不见了,桌上留个纸条:“保京,你不要怪我,这是啥时候呀,能待能住吗?我走了!”保京捏着纸条,没有再说什么。④他打开了窗户,窗外,星月当空,满地银白。顿时,他感到浑身每一块肌肉都凸鼓鼓的了,他在心里说:礼泉县,是大有希望的呀!1978(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直接点出“礼泉县委书记上任至今还未露面”与“县北部山区旱情严峻”两件事,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氛围。B.保京发现老人种的红笤时既兴奋又笃定,“要大种,不大种不行!”展现了保京敏锐的治灾头脑和果断的做事风格。C.保京在会后提议“搞场电影看看”,吃住“烽火包了”,又强留边远公社的老书记,体现其圆滑世故的处事手段。D.礼泉县的“大有希望”,既源于红笤为旱灾带来的转机,也源于公社干部身上展现的团结合作、一心为公的精神。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画线句①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麦苗因旱灾而干瘪的严峻景象,具有感染力。B.画线句②中“冷静”一词写出了保京没有自满于已有的功绩,“胸部起伏”则显示他的内心并不平静。C.画线句③中公社干部们之所以“沉默”,是因为保京一番心系灾民、掷地有声的话语让他们心生羞愧。D.画线句④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了窗外静谧明亮的景象,烘托了保京此时感动愉悦、温暖敞亮的心情。8.主人公王保京登场时,小说隐去了他的姓名,称他为“戴草帽的人”,这样写有何用意?9.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火”这个意象多次出现,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梓人传[唐]柳宗元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B.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C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D.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11.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梓人,古代木工的一种,专造乐器悬架、饮器和箭靶等,后泛指建筑工匠。B.寻引,长度单位,八尺为“寻”,十丈为“引”,文中指丈量长短的工具。C.“众莫能就一宇”中“就”意为靠近,与“金就砺则利”的“就”相同。D.尹,古代行政区域长官的名称,京兆尹是主管京师及其附近地区的官员。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我”对梓人的态度经历了从“笑”到“骇”到“叹”的变化,进而引发了对“相道”的思考。B.在建造房屋时,梓人的功用远超群工,所以不管是受聘于官府还是给私人做活,报酬都远高于群工。C.京兆尹装修官府时,梓人指挥群工,从容有序,并坚决辞退能力不足者,这些人也不敢有丝毫怨恨。D.本文采用对比手法,借“梓人之道”阐述治国大道,认为梓人才能,足以辅佐天子,说理自然合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2)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14.《古文观止》卷九评价此文“前细写梓人,句句暗伏相道。后细写相道,句句回抱梓人”,结合文章,试分析“梓人”与“相道”的相似之处。(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烧歌[唐]温庭筠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微红夕如灭,短焰复相连。差差向岩石,冉冉凌青壁。低随回风尽,远照檐茅赤。邻翁能楚言,倚锸欲潸然。自言楚越俗,烧畲为早田。豆苗虫促促,篱上花当屋。废栈豕归栏,广场鸡啄粟。新年春雨晴,处处赛神声。持钱就人卜,敲瓦隔林鸣。卜得山上卦,归来桑枣下。吹火向白茅,腰镰映赪蔗。风驱槲叶烟,槲树连平山。迸星拂霞外,飞烬落阶前。仰面呻复嚏,鸦娘咒丰岁。谁知苍翠容,尽作官家税。15.下列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第一部分详细展现了南山烧畲的全过程,山火烧山田,山火似灭又复燃,而后烧向山崖和石壁,直到烧红了茅屋屋檐。B.诗歌第二部分大写特写农民烧畲种田的盛况,既表现了农民劳动的辛勤和农民的善良,也为最后揭露官府的重税埋下伏笔。C.诗歌第三部分言简意赅,农民劳动成果竟全被统治阶级以官家税的形式抢走,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大肆掠夺百姓的批判。D.诗歌结构新颖,诗人先写自己所见,再写自己所闻,所见与所闻互相补充,最后两句点题,诗文情节波澜起伏,曲折多变。16.试分析本诗与杨万里《插秧歌》在语言特色方面的异同点。(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一生漂泊,老年病苦孤愁,他的《登高》诗中有两句对其生活状况作了生动的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词人借酒抒怀,寄情江月,排解心中的苦闷。(3)青色是古典诗词中最常见的颜色之一,如《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和《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_________”都不约而同提到了这种颜色。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4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A提及鲁迅,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他①□□□□的双眼、倔(juè)强的板寸、浓密的胡须,还有他以笔为刃写出来的文字。鲁迅善于说真话,见到不平事也喜欢用文字直抒胸臆,很多人都觉得他是个铁齿铜牙之人。没错,在文学和文化界,(1)_________________,可在现实生活中,他本人的牙齿并不怎么好。因为遗传,鲁迅继承了父亲周伯宜的牙齿病,这造成他牙齿的“②□□□□”,而后天的变故也让鲁迅的牙齿接二连三地“蒙难”。B牙不好,吃起东西来自然是不香甜的,所以鲁迅晚年瘦骨嶙(lín)峋,与牙齿不好也有很大的关系。C但牙齿的问题并没有让鲁迅的精神劲头所有哀减,也没有让他以文字为投枪和匕(bì)首的斗志有丝毫减损。在电影《黄金时代》中,鲁迅先生躺在昏黄的光晕里,对萧红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三十岁不到,牙齿就掉光了,满口义齿。我戒酒,吃鱼肝油,以期延长我的生命,(2)_________________,而大半是为了我的敌人。我自己知道的,我并不大度。”是的,正因为鲁迅的心中装着一腔与敌人对抗的熊熊烈火,他才丝毫不把牙齿的病痛放在眼里。D没有牙齿的嘴巴并没干瘪(biě),齿是空寒的,唇却是暖的,心更是灸热的。所以,他的文字犹如岩浆,流淌之处,皆熔铸成丰碑。18.文中A、B、C、D四个句子中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9.请在文中“□□□□”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1.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二)课内文言基础(本题共4小题,8分)22.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君子不齿齿:并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